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一年级中华传统文化教案

发布时间:2020-03-02 18:47:1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第一单元走近汉字 第一课《鱼羊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从音、形、意三个角度来欣赏汉字的美。

2、收集与整理与汉字有关的传说、书法、字谜等。

3、培养学生热爱汉字的情感、弘扬中华民族文化传统,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放歌曲《中国娃》

“最爱说的话永远是中国话,字正腔圆落地有声说话最算话;最爱写的字是先生教的方块字,横平竖直堂堂正正做人要像它。” 字正腔圆、落地有声,这是汉字的声音美;汉字的方方正正、横平竖直是它的字形美;汉字还有区别于其它文字的显著特征:表意。鲁迅先生曾说过汉字有“三美”: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意美以感心。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汉字,感受它的美。

二、走近汉字

1、品味汉字的意美 (1)欣赏汉字日、月、山

教师:(幻灯片)一轮圆圆的红日描画出太阳圆圈的形状,如钩的新月与太阳的形状区别开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山。简单的几笔勾画,万物形态尽现。

学生讲解“明”字的象形构造,并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说出由形美引发出怎样的意美。

(幻灯片):一轮似火的红日,一弯皎洁的月,交相辉映,为人们驱走夜的恐慌,带来无限的光明与希望。

(2)研讨:学生指出自己所找出的汉字的意义

劣平时如果用力少, 到时就会比别人差;缺少能力的人,其表现就可能比别人差

舒 舍予是一种忘掉自己的精神,这种境界多么令人舒畅;只有不断地舍弃和给予,才会感到舒心快乐

2、由形见义

很多有关动物的文字,都是象形文字,最初是照着动物的样子描画下来的。“鱼”字是一个典型的象形字。上头下尾,背部和腹部还有鳍,就是一条鱼的样子。(龟,鸟,羊,牛,鹿,象)

3、读一读

4、练一练

如(

)得水

)米之乡

)语花香

一石二(

) 盲人摸(

气(

)万千

第二课《木林森》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简单明白会意字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1.会意字的意义; 2.会意字的特点。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都看过《喜羊羊和灰太狼》吧? 生:看过。

师: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去里面的青青草原参加羊羊运动会。可是啊,这个运动会非常的特别,既不是比跳高,也不是比跳远,更不是比跑步。我们来比比谁能更多更快的把老师给出的字变成一个新的字,好不好啊? 生:好。

师:大家看这个“木头”的“木”可以把它变成一个什么新的字呢?(在黑板上写下“木”字。)

生:林,森,本,术,禾。。。。。。(随便抽学生起来自由地说,学生实在不知道的时候可以提醒。比如:我们生活中用的木头长在哪里呢?)

师:好,同学们真棒!我们大家先一起来看看这个“林”字,你们看它是不是两个字并排,代表许多树木在一起,就成了树林啊?像“林”字这样的字我们在造字法上称作会意字。

师:同学们有没有觉得觉得好有趣啊?今天老师就要教大家学习我们有趣的汉字——会意字。(板书写下课题。)

二、正课

1、会意字的意义。

师:会意字——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会合起来表示一个新的意思的造字法。在这里我们就要注意他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什么组成的? 生:独体字。 3.会意字的类型 (1) 同体会意字。

师:我们都知道,一个“人”的力量是很小的,对吧?比如老师想搬一个很大很重的箱子,老师一个人肯定是搬不动的。如果老师叫上你,再叫上他我们三个人一起搬呢?是不是我们众志成城就可以搬动了,毕竟人多力量大,所以三个人就念“众”。那么关于“木”字呢,三个“木”组合在一起,就表示了好多的树木在一起,好多的树就是一片森林了。

像这样有两个至四个相同的字组合在一起啊就是我们的同体会意字。(板书写上1.同体会意字。)同学们,你们还能说说像这样的字还有什么呢? 生:炎、晶、磊、品(指名起来回答。) (2) 异体会意字。

师:非常好,会意字的第二个类型呢就是异体会意字(写板书:2.异体会意字),它是由不同的字组成的。现在老师给同学讲一个故事来帮助我们理解。 从前啊,有一个富家子弟,天天游手好闲,结果坐食山崩,很快便把祖业败得所余无几。一天,他闷闷不乐地在院子里踱步,抬头看见一株根深叶茂的老树,竟「悟出」自己贫困的原因。他连忙把儿子唤过来,说:「你看!四方形的院子中央种着一棵树,不就是一个「困」字吗?我们快把这害得全家倒霉的穷根砍下吧!」儿子深知好吃懒做的父亲才是家中的「穷根」,砍树也无补于事,便道:「没有木头,便剩下你一个人站在院子中央,『困』变成了『囚』,不是更糟糕吗?」为免沦为阶下囚,他便听从儿子的话,放弃砍树。(一边讲一边把“困”和“囚”字写在黑板上。)

师:又比如说,我们一般把太阳写作“日”,月亮写作“月”,太阳发光是吧,月亮也会发光。那么两个会发光的东西组合在一起就大放光明,所以就组成了“明”字。

第三课《目口耳》教学设计

教学依据:

汉字是中华文明之魂、生命的符号,也是先祖以无穷智慧创造的、世间独有的文化传播工具。它是形、音、义的结合体。从形体看,汉字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独体字,一类是合体字。独体字就是只有一个组成部分的字,合体字则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部分组合而成的,据统计,现代汉字中有90%都属于形声字。组成形声字的两个部分,一部分表示字的意义,叫形旁(也叫义符);另一个部分表示字的读音,叫声旁(也叫音符)。 懂得形声字的特点,可以帮助学生识记汉字。汉字的结构比较复杂,有些字的笔画很多,一笔一画地记很困难。如果是形声字,只要知道它是由什么形旁和什么声旁组成的,记起来就方便多了。学习形声字,还可以利用形旁和声旁帮助学生辨别一些形似字和同音字,避免写成错别字。根据语文园地

四、七“我的发现”的内容,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让全体学生积极参与识字活动,个体行动与小组合作相结合。 [教学目标]:

1、初步建立形声字的概念,让学生对形声字的特点有初步认识,激发识字兴趣。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人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让学生对形声字的特点有初步认识 教学过程:

一、比赛说形声字,激趣导入。

我们已经学过一些形声字,这些字都是由两个部分组成,一部分表示字的意义,叫形旁;另一个部分表示字的读音,叫声旁。今天我们来个比赛,四个小组分别开火车说出有关足字旁、目字旁、三点水旁和提手旁的形声字,比比看哪一组说得最多。

三、有形见义

1、让学生讨论目、口、耳是怎样演变而来的。

观察“眯”“盯”“睁”都是含有目字旁的字,都与眼睛有关,左边的目表它的形旁,右边的米,口,争分别是它们的声旁。

2、用相同的方法学习“吐”、“吾”、“咏”、“唱”、“唬”。

3、用相同的方法学习“聪”、“聋”、“聆”。 声旁和形旁可以按照左右、上下、内外结构组成字。

四、读一读

五、练一练

光彩夺( ) ( )不转睛 苦( )婆心 心服( )服 面红( )赤 忠言逆( )

第二单元古诗入门 第一课《鹿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诵读古诗。

2.了解古诗所描写的景色,从中感受自然美和语言美;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地背诵和诵读古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讲王维的故事。

王维自幼聪颖,九岁时便能作诗写文章,后来王维以自己的优秀诗篇,成为我国盛唐时期一名伟大的诗人。

王维十七岁那年,决定上京去考状元。父母为他准备好了行李,兄弟、朋友们闻讯后纷纷赶来为他送行。在一片祝福声中,王维踏上了通往京城赶考的路。 王维经历了千辛万苦,终于来到了京城。王维被京城的繁华惊呆了,街上那川流不息的车辆,密密麻麻的人群,让王维大开眼界,以为到了人间仙境。

王维找到了一间安静的客栈住了下来,每天都在这里安心学习,也无心去观赏京城的美丽景色。每当他看见别人朋友齐聚,在树下饮酒作诗时,王维感觉到自己好孤单、好寂寞,于是十分思念家中的亲人。

一晃,九九重阳节到了,王维想:“在家乡的时候,每逢节日,朋友们便相约到高高的山峰玩耍,而今年朋友们中却单单少了我一人。”王维便放下书本,登上了京城的高处,眺望远方的家乡,写下了:“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萸少一人”的美好诗句。

二、引入情景

1.幽静的山谷里看不见人, 只能听到那说话的声音。 落日的影晕映入了深林, 又照在青苔上景色宜人。这是一幅多么寂静而美丽的画面。

三、朗读古诗

四、深入探究,引发学生展开想象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节奏、语调、语速)。 2.边读边想象诗的意境。 3.诗人感受到了什么?

五、自由练习背诵

六、作业:背诵古诗

第二课《池上》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四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这首诗的意思,想象古诗描绘的情景,感受乡村儿童鲜明的形象,体会纯真的童心和朴素的美感。

教学过程:

一、设疑探究,激趣导入。

1、今天,我们学习《小池》,课前老师布置大家预习了课文,有人说童年是一支快乐的歌,童年是一幅美丽的画,童年是一首韵味无穷的诗。今天,就让我们穿越时空,一起走进古诗的童年中,去寻找童年的快乐。

2、出示一组荷花的图片

炎热的夏季已经悄然来临,老师给你们带来几幅清凉的画。描述一下你眼中的荷花。如果用凝练的语句,你还可以用什么样的形式?(诗)你会背与荷花有关的古诗吗?

出示课题:池上

二、初读古诗,指导朗读。

1、带着问题,我们来读诗吧。大家会读吗?

学生自由读,指名读。

2、正音,学习字形。 撑 萍 解 艇 迹

3、光会读正确还不算会读,还应该读出诗的节奏来。

《池上》这首五言绝句要读出什么节奏来呢?大家读一读,可以用铅笔在诗上划“/”作记号。

诵读古诗的时候,不要一字一顿地读,这会破坏古诗的韵味,要注意声断气连,像老师这样,你们听——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学生再次练习朗读。

4、这样就读出诗的节奏来了。

5、这样读有趣一些吧?想一想,还可以用什么形式读诗?

师:刚才同学们说了好几种方式,非常好,但是都是一个人读的,可不可以采用两个人一起合作的方式呢?(学生两两组合,一人读一句。)也可以小组合作,一人读一句。

6、同学们想出了很多办法来把读诗变得有趣,现在,你们就自由选择最喜欢的方式,把这这首诗都美美地读一读。

7、师小结:刚才同学们手舞之,足蹈之,摇头晃脑,你们觉得这样读诗读得有趣吗?那以后,你们也可以用多种形式,把诗读得有趣一些,让学古诗变得轻松有趣好不好?

三、走进文本,理解内涵。

1、这首诗我们都会读了是不是就可以了呢?

对,我们还要了解诗中写了什么。在充满生机的田野、乡间,让我们张开想像的翅膀,来到美丽的荷花池。孩子们除看到些什么?猜猜在这个小娃娃身上发生了什么有趣的故事呢?

同学们说得很好,那现在就用这些方法来学习词语,理解诗意。 音乐中,小组合作交流,老师在教室内巡视。

4、抓字眼:

艇:比较轻便的船。诗中指的是小船。 莲:莲蓬。 解:知道、懂得。 藏:隐藏。

浮萍:小池里的一种水草。

一道:一条。指浮萍被小船分开后,一时难以合拢而留下的踪迹。

5、明诗意: (1)请同学们读一读并想一想这句诗的意思: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出示白莲的图片) (2)交流感悟:怎样的荷塘,怎样的白莲? 小娃为什么要偷采白莲? 此刻你是小娃,心情怎样? (3)理解: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 出示浮萍的图片)

(4)看着图片,连起来说说整首诗的意思。(配上音乐)

四、品诗情,绘美景。

1、再读诗。

《池上》这首诗简单明了,一读就懂,但仅仅懂得诗意还远远不够,因为一首诗一幅画,一首诗一段情,让我们来细细品读这些诗句,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都说诗中有画,读了这首诗,如果让你来给诗配上一幅画,你会画上哪些景物?

(一个小孩,一条小船,还有白莲,一些浮萍。)

2、老师根据你们所说的景物,把这首诗改了改,(出示“ 娃撑艇 偷白莲 不解藏 一道开”),读一读,你有什么发现?

是呀,老师给诗减了一下肥,这就叫把诗读瘦了。字数少了,留给我们想象的空间却更大了。现在请同学们插上想象的翅膀,闭上眼睛„„

情景创设:(播放背景音乐——老师轻轻地描述:

一个夏日的清晨,几朵白云悠闲地飘浮在瓦蓝瓦蓝的天空,初升的太阳明媚地照耀着大地,湖面吹来阵阵凉爽的清风,满池的荷花开的格外娇艳„„

3、同学们,这美丽的情景你们看到了吗?这是一池怎样的荷花?这个小娃娃又是怎样偷采白莲的?选择其中一个情景美美地写下来。

在音乐声中尽情想像,静静地描写。

4、同学们可以放下你手中的笔了,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你所想象到的画面。 学生交流。

同学们你们真会想象,在你们的笔下,我感觉白居易写的《池上》仿佛变成了一副活的画向我们走来。此时,在你的眼前,你仿佛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小娃? (天真无邪、调皮活泼)

5、如果他知道偷了莲蓬还会藏了踪迹,你们还觉得他有这么可爱吗? 师:是呀,正因为他的天真无邪,才会偷采莲蓬而不解藏踪迹啊!你们喜欢这个孩子吗?那就带着你的喜爱之情,读这首诗。

生有感情地诵读《池上》

6、师:诗人用传神、凝练的词句,给我们展现了一个天真无邪、活泼调皮小娃形象。你从中能感受到诗人怎样的情感呢?(喜爱之情)

7、师:白居易的诗向来追求“意求深,字求浅”的风格,整首诗虽如同大白话,但极富韵味,充满童趣。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再一次想象画面,试背。

8、课前搜集其它描写儿童生活的诗,交流积累。

四、板书设计:

池上

偷采 白莲回 景美、引人 不解 浮萍开 童真、童心、童趣

第三课《绝句》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2、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学习古诗的兴趣。

二、教学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

三、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老师看到当你走进这个教室就在关注这个大屏幕(课件:绝句背景图,创设情境),那你能告诉我,看了这幅画面,你想对我说些什么?(太美了)

是啊!这就是我们的生活,这就是美丽的大自然,这就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在饱经了战乱之苦后重返四川成都杜甫草堂时所看到的周围美景。于是他有感而发,写下了这段流传古今的千古《绝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老师范读(课件:在背景图上一行行出示,同时加入音乐,让学生感受诗的意境。) 想听一听那优美的诗文吗?

2、学生初读感知:你是不是也想读啊?(学生自由读文,注意把生字的读音读准,把诗句读通顺。

3、指名读、齐读。读的真好,因为诗真美,想不想走进诗人,走进杜甫草堂,去和他一同分享这天成之美。

三、理解古诗内容,指导朗读。

1、师:这是我国唐朝伟大诗人杜甫写的诗《绝句》。与以往我们学习过的古诗诗题不同,绝句是诗歌的一种体裁,按照每句的字数,可分为五言绝句、七言绝句。反复读,将诗读清爽、读流利,读出一定的节奏和韵律。(师生对读

个别读

齐读) 2 整体感受诗歌

《绝句》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 用一个词来形容读诗的感觉

三、了解大意,感受春之美

师:杜甫的诗中有画,读一读,结合课本插图,看看诗中画了什么? 指名说(日、江山、春风、花草、泥、燕子、沙、鸳鸯) 师追问:分别来说一说,这些景物什么样?

如(温暖、柔和、明亮)的阳光

(柔柔、温暖、轻轻、轻柔)的春风

(五颜六色、各色各样、火红、金黄、雪白)的花

(嫩绿、绿油油、嫩嫩)的草

这么美好的春色,诗中写到:迟日江山(

),春风花草(

) 师:诗中还有气味呢,谁闻到了?

这春天的景色真是(美丽如画)。吸引小动物们也出来了? 学习

三、四句: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师:诗句中小燕子在做什么?为什么要飞来飞去?你是怎么知道的?读出来 诗句中一对鸳鸯在做什么?为什么睡得这么香甜?读出来

师:这一飞一睡,一动一静,让这个春天充满生机而又自然和谐 。读出来

喜欢这春色吗?读全诗

四、小结

让我们用诗的语言赞美这美丽如画的春天!

第三单元知书识礼

第4课《交友之道》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掌握字音和词义

2、了解作者情况

二、过程与方法

1、疏通字词了解文意

2、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结构。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朋友,在交友的过程中要学会宽容朋友,学会珍惜友谊。

教学过程

一、字词句积累

1、注意下列加点字读音

错 谎 破 须 酵

2、词语理解 作养 酵

3、重点语句理解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领读

2、学生自由读

3、学生反复诵读

四、学习本文后,你认为在今后的生活中交友应该注意什么?试谈谈你的看法。

五、积累运用

搜集资料,写出两句关于交友方面的名言警句。

1、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孟子

4、万人丛中一握手,使我衣袖三年香。——龚自珍

第5课《闻过欣》教案

学习目标:

1、读书并能背诵所学的内容。

2、了解所学内容的意思。

3、通过学习促进学生虚心接受批评。

重难点:背诵所学的内容,并能根据所学的指导自己的行为。 教学过程设计: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我们学习弟子规谨有一点时间了,谁来说说通过学习你知道了什

么?(指名回

答),看来挺学们学到的还真不少,今天我们继续往下学习。

二、学习新知

1、出示所学的内容。

2、教师范读

3、学生跟着老师一起读。

4、学生齐读

5、指名读

同学们你们想不想知道今天我们学的内容是什么意思吗?那你们小组讨论 再一起交流好吗?

6、小组讨论(教师巡视)

7、汇报交流

三、根据学生汇报的进行学习

1、学习:步从容,立端正。 师:谁来说说通过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生: 步从容的意思走路的时候要慢走,不能慌张,走得太快。

师:如果走得太快,会有什么后果?

(指名学生说在学校的教室、走廊或路边奔跑、过马路走得太快的后果)

生:立端正的意思是站立的时候要抬头挺胸,不能弯腰驼背。

师:如果我们站得不端正会有什么后果?(指名学生说自己的观点)我们说的这么多谁愿意到前面表演一下步从容,立端正。“步从容,立端正”给人的感觉真的是太精神了,我们在今后的生活中要做到。我们在一起读这句话。

2、齐读:步从容,立端正。

师:谁来说说通过学习你还知道了什么?

3、学习:揖深圆,拜恭敬。 意思:问候他人,捉揖或拱手都要真诚恭敬,千万不能敷衍了事。

师:这是古代人的礼仪,我们现在不捉揖或拱手,但我们可以怎样做呢?

生:可以鞠躬问好或道谢 生:我们是小学生可以敬队礼

(师生情景表演) 师:谁来说说你还知道了什么?

4、学习: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臂。

生:勿践阈,勿跛倚是说我们在进门的时候不要踩门槛,与别人说话的时候不能伸出一只脚或者靠在物体上与别人讲话。

师:那我们应该怎么样做呢?(指名学生说)

生:箕踞的意思是坐着的时候炼焦或两腿张开像簸箕。臂的意思是大腿。这句话的意思是坐着的时候不要把双腿或双脚展开,不要抖动腿或臀部。

4、同学们你们说的可真棒,下面我们再来读读今天学的内容 (齐读 女生读、男生读、男女生对读 等方式)

我们把今天要学的内容学完了,谁来说说通过学习你知道了什么或者你自己在今后的生活中有什么地方需要改进的?(指名学生说)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表演节目。

四、游戏的“大家来找茬” 教师根据班级学生的平日情况选择。

1、让学生开门(因为根据日常的观察绝大部分学生在关门时都来跑的)找出他错在哪 里,应该怎样改正

2、教师表演:与学生谈话弯腰驼背、靠在桌上、伸出一只脚、一条腿不断的抖动、而

且眼睛看着别的地方。学生指出与今天所学内容不相符的地方,并提出改进的办法。

五、师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原来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有这么多不好的行为习惯,这些不良的行为习惯严重影响了我们的自身形象,所以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们应该做到师生齐读:

第6课《独学而无友》教案

学习目标:

1、读书并能背诵所学的内容。

2、了解所学内容的意思。

3、通过学习促进学生相互交流。

重难点:背诵所学的内容,并能根据所学的指导自己的行为。 教学过程设计: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我们学习了《三字经》,《弟子规》,今天我们继续往下学习《礼

记》。

二、学习新知

1、出示所学的内容。

2、教师范读

3、学生跟着老师一起读。

4、学生齐读

5、指名读

同学们你们想不想知道今天我们学的内容是什么意思吗?那你们小组讨论

讨论然后

我在一起交流好吗?

6、小组讨论(教师巡视)

7、汇报交流

三、根据学生汇报的进行学习

1、学习: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师:谁来说说通过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生: 没有同学,没有朋友就见识不广。

那我们在今后的生活中怎么做呢? 生:朋友交流学习心得 我们在一起读这句话。

2、齐读

师:谁来说说通过学习你还知道了什么?

3、学习:揖深圆,拜恭敬。

意思:问候他人,捉揖或拱手都要真诚恭敬,千万不能敷衍了事。 师:这是古代人的礼仪,我们现在不捉揖或拱手,但我们可以怎样做呢?

生:可以鞠躬问好或道谢 生:我们是小学生可以敬队礼

(师生情景表演) 师:谁来说说你还知道了什么?

4、学习: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臂。

生:勿践阈,勿跛倚是说我们在进门的时候不要踩门槛,与别人说话的时候不能伸出一只脚或者靠在物体上与别人讲话。

师:那我们应该怎么样做呢?(指名学生说)

生:箕踞的意思是坐着的时候炼焦或两腿张开像簸箕。臂的意思是大腿。这句话的意思是坐着的时候不要把双腿或双脚展开,不要抖动腿或臀部。

4、同学们你们说的可真棒,下面我们再来读读今天学的内容 (齐读 女生读、男生读、男女生对读 等方式)

我们把今天要学的内容学完了,谁来说说通过学习你知道了什么或者你自己在今后的生活中有什么地方需要改进的?(指名学生说)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表演节目。

四、游戏的“大家来找茬”

五、师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原来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有这么多不好的行为习惯,这些不良的行为习惯严重影响了我们的自身形象,所以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们应该做到师生齐读。

第四单元神话故事

第10课《后羿射日》教案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识本课十个生字,会写田字格力的十一个生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激发学生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和愿望。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后羿一心为人民初还得大无畏精神。

教学难点:从语言文字中感悟后羿的人物形象和神话故事的神奇美妙。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神话故事吗?知道神话故事中宇宙是什么样的吗?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宇宙就像个大鸡蛋,里面孕育着一个巨人——盘古。一天,他挥动利斧狠狠一劈,天和地分开了。后来,一位女神——女娲来到这里,在河边捏起泥人,这些泥人落在地上又蹦又跳,从此以后,世界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再后来又发生了许许多多的故事,其中《后羿射日》就是个很有意思的故事。(板书课题)

(意图):学生在听故事中,进入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我走到学生中间进行听读答问。

自读之前提出要求老师看到你们听的是那么入神,肯定很喜欢这个故事吧?那你们就用心读读,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问老师,问同学或查字典,把句子读通。

2、出示稳中的生字新词抢读,开火车式读。

3、检查读课文情况。

(1)指明按自然段轮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注意是否正确,若不正确的地方用铅笔作记号。

(2)读后评价。

每个学生读后其他共同评价,我即使纠正或以泛读方式进行知道。

(3)理解文中词语。

读出含有新词的句子,说一说词义,并把生字在组课外词语。提出不懂词语,共同解决。

4、莫读课文

师:同学们莫读课文,做到不出声,不指读。读完一个自然段就想一想这一自然段的意思是什么。(引导学生每读完一个自然段,就说一说大致意思)

(意图:通过练习默读,训练学生边读边想,以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并且为整体感知课文大意作铺垫)

5、自由读全文

师: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故事,想好后与周

围的同学讲一讲。

让学生说一说,我引导归纳出。

三、课后练习

1、练习朗读课文。

2、记忆生字字形。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板书课题)

二、精读课文

师:《后羿射日》讲了一件什么故事?(学生说一说)

师:中国神话有千年历史,《后羿射日》这个故事能一代一代流传到现代,相信它一定打动了很多人的心。我们在回到故事中,你再用心读读课文,在找一找,看看你对那儿最感兴趣,哪儿深入打动了你?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引入,使学生从不同角度体会文章的内涵)

1、学生自读课文,小组讨论。

2、集体交流。

在交流中引导学生抓住重点此举感受:(如果学生抓住这些句子,我在他们交流的基础

上进一步引导,若不能抓住,我引导体会)

(1) 世界很美丽

“世界……天空一次。”组织学生用读来领会世界的美丽,共享美丽世界中快乐幸福的

生活。采取指名读,我引读。

(设计意图:感受美丽的远古世界中,人们过着宁静幸福的生活。)

(2) 感受人们在太阳下“苦苦煎熬”的情景。

“这一下……还出去”(当体会世界很美后,学生若能接着交流到这,我顺势株株引导

体会,若每到这个内容,我直接引导这里)

(设计意图:通过不同方式的反复读体会人们:“苦苦煎熬”的生活)

(3) 感受后羿的英雄形象。

“后羿看到……难过”感受他心地善良,把人们的痛苦放在心上,抓住非常“难过”:

“立刻搭上了一支箭……了下来。”抓住“立刻”表现了后羿一心为民除害的急切心情。

从“搭上、拉满……”感受后羿的威武与英勇。抓住“应声落下”感受后羿的箭射的又快又准,突出了后羿的武艺高强。

在“嗖——嗖——太阳一个个落下来”引导学生从中进一步感受后羿的武艺高强。

“大家都很感激后羿……留下来。”感受人们对后羿的崇敬和爱戴。 (设计意图:我们师生充分交流,品读,体会后羿一新为民除害的大无畏精神,激发学生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和愿望,培养学生的听说品读的能力可)

3、再次朗读课文

师:你们是不是更喜欢这些个神话了?那自己在把你喜欢的部分或整个故事有滋有味的

再读读吧。

(设计意图:再次品读课文,加深整体理解)

三、拓展延伸

师:向《后羿射日》这样的神话故事还有很多,在你的记忆里还知道那些神话故事?(学生汇报)

师:课后大家找一找神话故事,用心读一读。

四、指导记忆,书写汉字

重点知道“央”“谷”“丈”“炎”的间架结构

区分“耍”与“要”

第11课《夸父逐日》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基本的文言字词,学会翻译课文,尽量能当堂成诵。 (2)了解《山海经》有关知识及神话的含义。

2、能力目标:

(1)复述故事,拓展思维训练,口语训练。 (2)学会分析夸父形象,提高概括分析能力。

3、情感目标:

(1)认识学习夸父精神,并将其用于学习、生活之中。

(2)体会古代劳动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愿望和意志,培养学生的探索兴趣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感悟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精神。

2、教学难点:学习夸父精神,体会古代劳动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愿望和意志,培养学生的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知道这节课学习哪篇课文吗?

这节课我们就学习神话《夸父逐日》!请同学们打开书。哪个同学来翻译一下题目?(生译)

夸父追赶太阳!夸—父—逐—日?同学们有疑问没有?请同学们就这篇神话的题目提问,每个同学至少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三个方面各提一个问题。(生提问。)还能不能跨越时空提问?(生:夸父逐日对今天和未来有怎样的影响?夸父逐日这个中国的神话对世界文明产生怎样的影响?)同学们提了很多很好的问题,如果我们能够经常用“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来提问,能够跨越时空来提问,那么我们的思维品质一定会有大的飞跃。

这篇神话选自哪一部书?请看课文注解。《山海经》是一部怎样的书?根据书名,能猜猜这本书的内容吗?

下面我们来学习课文,看看通过课文学习,这些问题能不能迎刃而解。

二、自学,翻译课文:

(一)自学,翻译课文。要求:字字落实,字从句顺,补充省略的成份,并找出倒装句。

(二)释疑讨论:

1、省略句:(1)未至(大泽)(2)北饮(于)大泽

(3)(其杖)化为邓林

2、倒装句:(1)饮于河、渭

(2)北饮大泽

3、重点字解释:

“弃”怎么翻译?(生:丢弃、舍弃)

讨论:“弃”能不能翻译成“丢弃、舍弃”?为什么?(不能,因为“丢弃、舍弃”是主动的,而这时夸父的生命已耗尽,不仅没有主动“丢弃、舍弃”的力量,而且从心里不想“丢弃、舍弃”,不想倒下去,因为夸父心中的强烈的逐日梦想还没有实现。因此,“弃”是不得已,是因夸父生命竭尽而遗弃,应翻译成“遗弃”。)

三、

诵读,把握神话情节:

1、这则神话故事只有37个字,却有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曲折有致。全文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句是开端和发展,第二句是高潮,第三句是结局。请同学们根据标点,读出层次:男同学读第一句,女同学读第二句,全班读第三句。

2、教师进入情境,有感情地范读,要求学生用最少的字来归纳故事的情节: “走”“入”(开端)——“渴”、“饮”(发展)——“死”(高潮)——“化”(结局)

3、用一句话概括这则神话的内容:

夸父逐日入日,渴死,其杖化为邓林。

4、全班齐读:要求身临其境,感同身受。

四、诵读,概括夸父形象和主旨:

1、走入概括的过程——分解、分析、归类、抽象、综合,概括“夸父逐日”的意义:

(1)分解、归类、抽象:

“日”归类为“未知的事物”、“带来光明、温暖的事物”、“时间、生命”、“大自然”。

“逐日”归类、抽象为“探索、征服大自然”(追求赶太阳,就是人类要探索太阳这个未知的事物;太阳你想走就走?我偏要追上你,让你一直留在大地上,使大地不再有黑夜和寒冷,即想要控制、征服太阳;追赶太阳,即追时间、追生命,表现了人类想要自己控制时间和生命。这些都是探索、征服太阳的愿望,也就是探索、征服大自然的愿望。)为什么要探索、征服大自然呢?可进一步归类为“追求美好生活以及好奇心、求知欲、英雄气概的表现等”。

“夸父”归类为“古代劳动人民”,归类为“想要造福人类、表现英雄气概以及有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的人”。 板书:

日——未知的事物——光明、温暖、时间、生命——大自然;

逐日——探索、征服大自然——追求美好生活以及好奇心、求知欲、英雄气概的表现等。

夸父—古代劳动人民——想要造福人类、表现英雄气概以及有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的人。

(2)综合:“夸父追日”表现的是古代劳动人民探索自然、征服自然、追求美好生活的宏大志向和气概。

2、进入情境想象,感同身受,逐句诵读并逐句概括夸父的形象: (1)读“夸父与日逐走”要唤起探索、征服大自然的豪气,读出敢于挑战的气概,怀揣着对光明、温暖的强烈渴望和追求。

概括夸父形象:具有探索自然、征服自然、造福人类的宏大志向和英雄气概以及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等。

(2)读“入日”时脑中展现夸父“一直不停地赛跑”,从日出到日落,读出坚持不懈、顽强不屈和“逐日”的强烈愿望。

概括夸父形象:坚持不懈、愿望强烈。

(3)读“渴,欲得饮”,调动起自己“渴”的感觉,看谁能把“渴”的感觉读得最传神。

“饮于河、渭”,读“饮”时要读出因渴而大口猛喝的情景,读出豪壮。读“河、渭”时心中要想象“黄河、渭水”的场景。

读“河、渭不足”时,要想象夸父倾刻间喝干黄河、渭水的情形。 读“北饮大泽”,“北”要读出“大泽”的远,读出夸父口渴难耐、不得已由向西逐日而改变方向向北。要读出“大泽”的清凉给人解渴的感觉,想象“饮”的畅快。

“道渴而死”,“道渴”要一字一顿,读出非常渴、难受的感觉,“而死”要读出悲壮和不甘。

探究:夸父与日逐走,还有其他情形可写吗?为什么这个神话里没写? 还可以写夸父逢山过山,逢水过水,路途的艰辛和遥远;可以描写夸父的肖像、神态、跑的动作;还可以写旁人对夸父的评价、劝说……

为什么不写?因为“渴、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最能体现逐日的艰苦卓绝,体现夸父逐日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意志,足以表现夸父的巨大的力量与气概。

概括夸父形象:逐日的强烈愿望、顽强意志和雄伟气魄。 (4)读“弃其杖”时想象夸父超越生命的极限,最终倒下去的情形。读“化为邓林”时眼前展现桃林翠绿、桃花灼灼、桃子甜甜,想象到后人在桃林里得到荫蔽、享受果实。

质疑、讨论:为什么会“其杖化为邓林”,会“死而不已”?因为夸父没有追到太阳,心中很是不甘,因为夸父有强烈的逐日、造福人类的愿望和顽强意志。

概括夸父形象:死而不已,探索自然、征服自然、造福人类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意志。

板书设计: 夸父逐日

入日

渴,饮,死

化为邓林 夸父形象

具有探索自然、征服自然、造福人类的宏大志向和英雄气概以及好奇心、求知欲等。

坚持不懈、愿望强烈

逐日的强烈愿望、艰苦卓绝、顽强意志和雄伟气魄

死而不已,探索自然、征服自然、造福人类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意志

3、综合、概括夸父的形象和神话主旨:

(1)上表中“夸父形象”一行去掉重复的词语并保主舍次得出“夸父的形象”:有探索自然、征服自然、造福人类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意志,有巨大的力量与气概。

人们常以“夸父逐日”或“夸父追日” 比喻人有宏大的志向或巨大的力量与气概。

(2)根据上表,综合、概括主旨:这篇神话表现了夸父无比的英雄气概,反映了古代人民探索自然、征服自然、追求美好生活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意志。

(3)诵读全文。

五、探究神话的特点和影响:

1、“古代人民探索、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意志”在本文中是怎样表现出来的呢?(生:通过想象夸父逐日这个神话故事表现出来的。

2、神话故事有什么特点?神话出生在人类文明的最初期,是先人们关于世界的想象。马克思说过“任何神话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神话寄托了人类的梦想,给人以精神力量。神话有时竟是科学的预言,或幻想的科学。同学们知道哪些神话是有关人类梦想的?哪些已经实现或正在实现?

3、逐日这个宏大的志向实现了吗?夸父逐日的神话对后代有怎样的影响?对现代科技有怎样的影响?(生讨论。

4、古人通过想象,运用神话来表现对自然的探索,表达征服自然的宏大愿望;现代人用科学来探索自然、征服自然,有了科学就不需要神话了吗?现代人还需要神话吗?(生讨论)

第12课《神农尝百草》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读写本课生字。

2.学习神农的科学态度和献身精神。

教学准备:

小黑板,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安排: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前导语:

在古代传说中,有一位太阳神炎帝,他发现了稻、稷、豆、黍、麦等五谷,还制作了农具,教人们耕种和收割,人们尊他为神农。今天我们来学习有关神农的故事。

板书课题:神农尝百草。

一、学生借助拼音初读课文。

1.读准字音。

2.要求能较流利地读课文。

二、根据课文内容,说说神农对人类有些什么贡献。

学生讨论后老师小结。

(他发现了治疗疾病的各类草药,他还发现了五谷,制作了农具,还教人们耕种和收割等)

三、出示生字卡片,练习读词,识字。

1.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2.指导学生书写。

3.学生练习写字。

第二课时

一、巩固旧知。

指名听写上节课学的生字。

二、学习认读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自认生字。

2.学生相互交流认读方法。

3.开火车认读。

4.老师指导.纠错。

三、学习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老师范读课文。

2.学生思考:

(1)人们为什么又把太阳神炎帝叫做“神农”呢?

(因为他发现了五谷,制作了农具,还教人们耕种收割)

(2)神农对人类还有一个什么重要贡献?

(他发现了治病的各种草药)

3.师生一起探讨:神农是怎样发现这些草药的?

4.神农有一次一天里中毒70次,幸亏他及时吃下了解药,才得以活下来。从这里你觉得神农是个怎么样的人?

让学生充分讨论,踊跃发言。

5.神农是怎么死的?

6.读读最后一句话,你想对神农说什么?

第五单元节日节令

第13课《立春》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与立春有关的习俗,感受立春带给我们的文化情趣

2、学习"民间圣果"做法从中体验享受自己劳动成果的喜悦。

教学重点

通过收集立春的材料,传承民俗文化,建立起对家乡浓厚的感情。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传统节日的历史渊源、独特情趣。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了解各地有关立春习俗。有关立春习俗的图片,各种与立春节庆祝活动有关的文字介绍。

2.学生准备:向老人询问民间流传的与立春有关的谚语、习俗。

教学设计:

一:初步了解一些春季气候变化的相关常识,以及气候变化对生活的影

立春简介:(课件、春天的图片)

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又称“打春”,“立”是“开始”的意思,中国以立春为春季的开始,每年2月4日或5日太阳到达黄经315度时为立春。

古人将立春定为24个节气之首。立春之日,晚上七点时仰望星空,可见北斗七星的斗柄正指向东北,即方位角45度的地方,古人称为艮(八卦之一)的方向。

二、教师介绍立春节的由来

立春的“立”表示开始,“春”表示季节,故立春有春之节气已开始之意。农谚有“春打六九头”、“几时霜降几时冬,四十五天就打春”之语,从冬至开始入九“五九”四十五天,因而立春正好是“六九”的开始。

立春作为节令早在春秋时就有了,那时一年中有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八个节令,到了《礼记?月令》一书和西汉刘安所著的《淮南子?天文训》中,才有24个节气的记载。

在汉代前历法曾多次变革,那时曾将24节气中的立春这一天定为春节,意思春天从此开始。这种叫法曾延续了两千多年,直到1913年,当时的国民政府正式下了一个文件,明确每年的正月初一为春节。

此后立春日,仅作为24个节气之一存在并传承至今。

三 介绍立春的习俗

立春亦称“打春”、“咬春”,又叫“报春”。这个节令与众多节令一样有众多民俗,有迎春行春的庆贺祭典与活动,有打春的“打牛”和咬春吃春饼、春盘、咬萝卜之习俗等。

从历史文献记载来看,我国历朝历代的迎春仪式隆重而浩大。此时的立春已经超过了农历24节气只标示节令与气候的功能,而是已经被当成一个节日了,因此在历史上便演化出了许多围绕立春而举办的活动及民俗,如“春娃”、“春鞭”、“春卷”、“打春”、“春酒”、“春牛”等等。

咬春是指立春日吃春盘、吃春饼、吃春卷、嚼萝卜之俗,一个“咬”字道出节令的众多食俗。春盘春饼是用蔬菜、水果、饼饵等装盘馈送亲友或自食,称为春盘。

四、拓展:

四、拓展:

在春季精神要力戒暴怒,更忌情怀忧郁,做到心胸开阔,乐观向上,保持心境愉悦的好心态。同时要充分利用、珍惜春季大自然“发陈”之时,借阳气上升,万物萌生,人体新陈代谢旺盛之机,通过适当的调摄,使春阳之气得以宣达,代谢机能得以正常运行。

第14课《清明》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清明节的来历;感受清明节与其它节日在气氛上有何不同。

2、通过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教育幼儿学习古人舍己为人、不争功名的精神。

3、让学生理解扫墓的意义,通过听英雄的演讲培养幼儿尊重烈士的情感, 教育学生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二、活动准备:请学生在寒食节(清明节前一天)这一天看看家人是怎样过节的。

三、活动过程:

1、请学生说一说:自己家是怎样过清明节的?让学生了解清明节要给家里已经故去的亲人扫墓等民间习俗。

2、讲介之推的故事——即清明节的来历。

3、讨论:(1)寒食节是怎样来的?(2)现在人们为什么过寒食节?为了纪念谁?

4、让学生知道寒食节的第二天是清明节,清明节是我国传统的给烈士扫墓的日子。 教师:每年4月4日、5日或6日是清明节,它是我国农历二十四个节气中的一个,又是传统的扫墓日子,为了纪念革命先烈和死去的亲人,人们往往在这一天扫墓。 请学生观看有关清明节习俗的图片。

5、讨论:人们是怎样过清明节的?(吃鸡蛋、扫墓、踏青等)

教师讲解:扫墓为什么要选择清明呢?

原因之一,清明时节气候转暖,雨水增多,草木蔓生,陵园墓地不免要荒芜,需要整理;

之二,清明前后,山青水秀,桃红柳绿,人们借此大好春光,出去郊游;

之三,为怀念古人介之推,而现在已将清明节扫墓作为缅怀革命先烈的主要活动了。

今天,老师还请来了一位曾经参加过革命战斗的英雄来为小朋友讲一讲他自己亲身经历过的战斗故事。

6、请革命军人讲革命战斗故事。

7、听军人讲完后请学生讲一讲第一次参加这样活动的感受。使学生深刻理解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的革命先烈用鲜血换来的,培养学生尊重烈士的情感,教育学生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四、活动延伸: (1)请学生观看电影录像《闪闪的红星》,感受战火硝烟的战斗生活,进一步加深幼儿对革命烈士的敬仰之情与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2)带领学生到户外去进行踏青、放风筝、荡秋千等活动,感受明媚的春光,体验幸福的生活。

第15课《夏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夏至节气的起源及由来。

2、了解与夏至有关的习俗,感受夏至带给我们的文化情趣 夏至节气的起源

夏至节气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一个节气。公元前七世纪,先人采用土圭测日影,就确定了夏至。每年的夏至从6月21日(或22日)开始,至7月7日(或8日)结束。据《恪遵宪度抄本》:“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极也。”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北半球的白昼达最长,且越往北昼越长。

夏至节气由来

夏至,古时又称“夏节”、“夏至节”。古时夏至日,人们通过祭神以祈求灾消年丰。

夏至节气天气特点

夏至以后地面受热强烈,空气对流旺盛,午后至傍晚常易形成雷阵雨。这种热雷雨骤来疾去,降雨范围小,人们称夏雨隔田坎。夏至时节正是江淮一带的“梅雨”季节,这时正是江南梅子黄熟期,空气非常潮湿,冷、暖空气团在这里交汇,并形成一道低压槽,导致阴雨连绵的天气。多数情况,“夏至”期间,正值长江中下游、江淮流域梅雨,频频出现暴雨天气,容易形成洪涝灾害,甚至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威胁,应注意加强防汛工作。

二、夏至风俗活动

夏至风俗活动之祭神祀祖

夏至时值麦收,自古以来有在此时庆祝丰收、祭祀祖先之俗,以祈求消灾年丰。因此,夏至作为节日,纳入了古代祭神礼典。周代夏至祭神,意为清除荒年、饥饿和死亡。夏至日正是麦收之后,农人既感谢天赐丰收,又祈求获得“秋报”。夏至前后,有的地方举办隆重的“过夏麦”,系古代“夏祭”活动的遗存。夏至这天山东各地普遍要吃凉面条俗称过水面,有“冬至饺子夏至面”的谚语。

夏至风俗活动之冬至馄饨夏至面

自古以来,中国民间就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江南一带夏至吃面是很多地区的重要习俗,民间有“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的说法。南方的面条品种多,如阳春面、干汤面、肉丝面、三鲜面、过桥面及麻油凉拌面等,而北方则是打卤面和炸酱面。“因夏至新麦已经登场,所以夏至吃面也有尝新的意思。”

夏至风俗活动之“麦粽”与“夏至饼”

江南食俗,一般有麦粽、角黍、李子、馄饨、汤面等。夏至日,农家还擀面为薄饼,烤熟,夹以青菜、豆荚、豆腐、及腊肉等,祭祖后食用,俗谓“夏至饼”,或分赠亲友。

中华传统文化教案

中华传统文化经典导读(一年级)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

中华传统文化学习教案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

一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一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一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一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一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一年级中华传统文化教案
《一年级中华传统文化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