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谈论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

发布时间:2020-03-02 08:29:3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试论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

353400浦城县实验小学庄 道 庭

语文学习是一种综合性的学习。《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语文课程四个基本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也就从广义的角度,提出了语文综合性学习设计的策略总纲。《新课标》是这样定义的: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种以课题探究为形式,以实践活动为载体,将各种学习内容、学习目标、学习方式等进行整合,通过学生自主合作的探究过程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语文实践能力的一种语文学习方式。它主要包括综合性、实践性、主体性、开放性和语文性的特点。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既能体现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又能体现语文知识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整体发展,语文课程和其它课程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它更注重于学习方式的自主、实践、综合;又注重于过程的开放和互动,它的内容选择范围宽泛、灵活,以直接经验为主。

一、综合性学习应体现语文性、实践性。

综合性学习就是要做好语文学科内的综合,语文内容的前后联系,语文知识的连接贯通,语文技能的综合运用,语文实践的趣味活化,让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得到整体推进和提高。

语文教学应以语言为中心,以读和写为基本点(“听”“说”可以结合在“读”“写”过程中进行)。在语文教材中,写景的散文,抒情的诗歌,美词佳句丰富的文章,如《海上日出》《林海》《桂林山水》《古诗三首》《匆匆》等,老师容易注意到“语言”;而写人物的,写情节的,写自然科学的,如《詹天佑》《我的战友邱少云》《火烧赤壁》《飞夺泸定桥》《电子计算机与多媒体》等,老师往往就只注意情节,只看到科学常识了。像《草船借箭》这样情节性很强的课文,学生只知道这样一个故事,只会给诸葛亮贴个标签“识天文、知地理、神机妙算”,显然是不行的。应该在学生把课文读顺读熟的基础上,进行相关的语言训练。如起因部分可安排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的添加训练;发展部分可安排鲁肃向周瑜汇报的对话训练;高潮部分可看课文插图,图文对照,以课文语言证明图意,也可自画草船借箭示意图,进一步理解课文;结局进行“小表演”,鲁肃汇报,周瑜插话,复述、想象、对话的训练都在其中了。

语文性的综合实践应该对课堂作业进行改造,设计有趣的题型。至少在题目的导语上能吸引学生,如成语链接、符号标示、作图填空、阅读猜谜、对联添字、口令巧队、对号入座、等等。如为了巩固反义词,可以巧对口令:上对下,天对地,上来对下去;高对低,外对里,坐下对站起;放对收,顶对底,别人对自己。

二、综合性学习应体现开放性、拓展性

1、延申课文内容。

课文的一词、一句、一段,一个标点,一个开头或结尾,都是整体形象的缩微,都可以拓展引申。

A、课前引。通过引进的材料,或作交待,或作铺垫,或作悬念,或藉此丰富将学内容。教《桂林山水》,可让学生用“某某什么”的语式先说说自己所知道的名胜景点。教《草船借箭》,可先联系学过的课文《赤壁之战》及回顾《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及故事,影视、戏剧中张飞的形象,然后导出本课,看看诸葛亮是怎样巧妙地从曹营借到箭的。

B、课后伸。有的课文,其主体结构是并列式的,如《林海》《新型玻璃》等,内中的材料相当于举例,当然可以放开再举例,并仿照课文的语言形式进行迁移训练。有的课文,文虽结束意犹存,或情节还可延续,或情感还在回荡,或事件还能翻新,或材料还有新证,就可以继续延伸。如《穷人》,可以假设,渔夫妻子桑娜掀开帐子之后。《卖火柴的小女孩》,可以“翻新”训练:如果小女孩来到我们身边,我们怎样对待她?她的生活将是怎样的?《落花生》的结尾,“我们谈到夜深才散。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父亲的话却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可以由花生引发开去,谈仙人掌,谈小石子,谈松树,谈野菊花等等。

C、课中拓。出于行文的需要,文章不可能像照相一样,将所有主体与背景一股脑儿全拢进来,它是有所取舍的。教学时,可以挖掘这些空白之处进行语文式的发挥。《小英雄雨来》中雨来凭借水性枪下脱险,文章并未细写,但读者完全可以从文中的几处寥寥数语中搜索信息,想象扩容,写出《雨来水底脱险记》的作文来。《小珊迪》为换零钱被马车轧伤,课文没有直写,同样可从相关语句中推断出当时的情景,可以进行拓展练习。《狼和小羊》可以再扩展交锋,让狼再找借口,如“你偷吃了我的骨头”、“你家的小兔子在背后骂我”等,让学生想象小羊该怎么回答,把科学常识与表达训练融合在一起。古诗词句凝练,情节语句都是跳跃性的,更可以让学生展开想象,丰富故事的情节或意境。

2、拓展信息渠道。

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是提高语文水平的一条众人皆知的诀窍。量第一位,质第二位,两者倒置,是语文教学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准确地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应改为“读书过万卷,下笔如有神”,把“破”理解为突破,那是对的,如果是真的读“破”了万卷书,只能是书呆子。因此,举一反三在语文学习中的科学性也值得怀疑,语文学习应该举三反一,举十反一,举百反一。报纸、图书、刊物是传统的课外阅读渠道,决不能轻视它的作用;电影、电视、电脑是现代的信息传播渠道,更应引导学生广采博收。

3、紧扣生活脉搏。

语文从生活中来,又往往滞后于即时生活,教学需要添加生活“保鲜剂”。上《养花》,正遇上连日阴雨后的艳阳天,教师引导学生欣赏着窗外的明媚春光,吸

吮着窗台上盆盆怒放鲜花的阵阵香气,景语成情语,情语化文语,效果极佳;上《只有一个地球》,正遇上台风,老师就从网上下载了一些图片,文字,使学生感受到危险的日益逼近,环保意识也得到强化。

语文反映生活,也应该运用于生活。可以用多种方式呈现学习过程和结果,如调查报告、展版图文、主体演讲、口头报告、读书笔记、第二课堂。如学校新建教学楼、学生宿舍,我以此为话题,让学生在作文课堂上谈校园环境建设、规划设计、美景畅想等等。校园绿色植物,学生藏书情况,都可写调查报告;竞选班干部,作竞选演讲;看了电视,作“新闻简报”;自编小报,自版习作文集,都使语文成了“有用之学”。

4、开放问题答案

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阅读过程中学生提什么问题,某些问题有怎样的答案,不应是“规定性”的。学生的自主阅读个性感受最为重要。哪些语段、词句优美感人,哪处事例、情节激动惊险,不应老师“钦点”,而应让学生自选。语文课文中有许多角色的喊叫,位置不同,背景不同,学生会有多种情感或声音的处理方式。如《小马过河》松鼠的惊叫,《小英雄雨来》日本鬼子审问雨来时的问话,《凡卡》从心底里发出哀求,都可以有各种不同的朗读处理。

三、综合性学习应体现活动性、合作性

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展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的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1、面向现代化。

传统的语文教学比较关注语言形式,那是文本固有的,是静态的。靠嘴巴的讲解,靠板书的分解,靠学生的书面作业,有一些效益,但渠道狭窄,信息封闭,学生的知识和技能都显得单一。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为语文教学打开了一个新的天地。网上信息的即时获取,影音文件的和谐配合,学生作业的投影展示,CAL课件的灵动形象,与原来一块黑板一支粉笔的教学不可同日而语。如利用多媒体教室教《黄山奇石》,每个学生面前都有一台已经上网的电脑。学生上网搜寻,锁定“黄山奇石”,替未命名的奇石命名,如“八戒取经”“羲之练字”“巨人搬石”“神龟下海”;同时仿课文写法,键击屏闪间,一段作文成了页面;接着“网上邻居”互相交流,你一段,我一段,添上过渡语句,一篇篇新版《黄山奇石》就出现了。尽管多媒体教学手段全面进入课堂还假以时日,尽管使用过程中还有许多缺陷和不足,但这是教育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迎接它、掌握它、发展它,是每个教育工作者的职责。

2、多科交融,博采众长。

一方面,语文不只是语文教师的事,在学科之上有个“人”,各学科都应该互相关注。譬如写字,《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就指出:“在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艺术、美术课中要加强写字教学。”另一方面,教语文,吸取语文外部的知识和技能也相当重要。如作文教学的实验作文、生活作文、游戏作文、“写使用说明书”等,阅读教学中的画一画、唱一唱、摆一摆、凑一凑、动一动等。一般地说,把课堂教学设计成情节型的,活动型的,因为综合了各种门类的知识技能与表现手法,学生更有兴趣参与,学习效果更好。电视上很多大家喜闻乐见的栏目和表现形式都在语文课堂上展现,如“幸运52”“开心辞典”“快乐大本营”“实话实说”“辩论赛”“表情动作猜词(成)语”“倒装句”“戏剧小品”等

3、合作学习。

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是互相依存的,上下左右前后的人们之间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独立于联系之外而生活的人是不存在的,因而合作共处就显得非常必要。课堂教学应该培养这种精神。讨论、倾听、答问是合作学习,争辩、交际、对话是合作学习,策划、主持、协调、评价也是合作学习。合作学习的形式可以是自由式合作,如讨论可以自找对象,前后左右结对可以,“西南”“东北”联合也行。也可以是团队式合作,全班组成若干团队,每个团队有一二三层次的骨干。比如讨论,可以先在团队内交流学习,然后推出各团队代表在全班中心发言。如教《宇宙生命之谜》,围绕“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是人类一直探索的生命之谜。”采用“辩论擂台赛”的形式,辩论“有生命存在”还是“没有生命存在”。学生自选“正方”“反方”,组成两个团队,且有第

一、

二、三辨手。课堂上争辩气氛非常热烈,辩手之外的“亲友团”也跃跃欲试,既争辩又合作,语文智能和表现能力得到很好的培养。

总之,综合性学习是本次语文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它的出现不仅是对学生更是对老师的一次重大挑战。相信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教学实践不断总结提高,自己对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认识也会不断加深。教师在语文学习的资源开发中,既要要树立大语文的观念,跨学科、跨领域,选择最优性的资源,又要注重将落脚点都在“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而不是对其他学科知识的掌握,正如“语文课标”所指出的那样,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在于“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电话:13338539191

(2008.3闽北教育研究发表)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

初探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

重新认识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研究方案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研究方案

小学语文开展综合性学习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研究

浅谈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

浅谈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

谈论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
《谈论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