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策略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02 02:19:5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校本论文

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策略的研究

朱小芹

元代学者、教育家程端礼所云:“劳于读书,逸于作文。”朱作仁教授在谈及学好小学语文的方法时,也曾指出:“大量读写,读写结合。” 可见阅读和写作在语文教学中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如今,很多老师都认识到读写结合的重要,但是到底读与写该怎样结合,大家仍然存在着困惑。我们的语文课堂,本色不够突出,甚至有的语文课上起来像品德课、像常识课„„尤其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仍存在着读归读、写归写,读与写的脱离的现象。那么,如何真正上一节语文课,上出语文课的特点?如何通过大量的读,让孩子们的口语能力得到提高,使他们不再发怵写作呢?正是因为诸多的思索,我确定了“读写结合的研究”这一课题。

一、引导学生“读”到位 1.文章题目 “读”到位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学习文章往往从审题质疑开始,引导学生审题质疑是一种很好的读写结合的方法。《蜜蜂引路》这篇课文,一上课,我们就引导学生针对题目进行质疑:“蜜蜂给谁引路?为什么引路?怎样引路?引到哪到了?(也就是引的结果 )„„当然学生在质疑过程中,问题的层次并不一定这么清晰,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板书问题的过程中将孩子们提出的一系列问题,进行归并、整理,并且引导学生通过读找到这一个个问题分别在课文中哪段写到的,这样就使孩子们的读带有目的性。通过这样的引导,不仅为孩子们捋出了文章的线索,还为他们今后写人记事的文章如何围绕题目布局谋篇,列提纲做好了铺垫。

2.文中词语“读”到位

语言是学习其它一切的基础,而词语是语言最基本的要素,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正确地理解、把握文中的一些重点词语,也就是引领学生将词语“读”到位,使他们能更准确地运用,帮助他们理解篇章乃至整部作品。例如,在教学《葡萄沟》一课,当读到“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这一句时,我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从而感受到葡萄的颜色多(品种很多)在阳光的照射下非常美;接着又启发学生:“介绍葡萄颜色多,还可以用哪些词呢?”在对此类词语进行了扩充积累后,紧接着问孩子:“课文为什么“五光十色”呢?用刚才同学们说的“五颜六色”行不行?通过比较,孩子们感受到,五颜六色只写出了葡萄颜色多,而“五光十色”不仅写出了葡萄颜色多,还写出了它粒又大又饱满又有光泽。在这里还是用五光十色更准确。此时继续追问:“孩子们,想一想,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你还看到过哪些五光十色的景象,试着来说一说。在这样的引导下,孩子们联系生活,想到了许多这样的景象:如:夜晚五光十色的霓虹灯、节日里五光十色的烟花、阳光下鸟的羽毛五光十色等等。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们不但理解了词语,还丰富了对同类词语积累,学会了用比较来理解词语的方法,并在实践中学会了运用。

3.段式“读”到位

段式的教学,在中年级是重点。通过深入学习我们发现我们所说的段的教学区别于平常所说的自然段,并总结出 “段”的几种基本结构: 有补充式;比较式;衬托式;连贯式;交叉式;概括式;呼应式等。其中补充式任务是把一个意思写具体写形象。它的基本形式有:“总起+分叙”、“分叙+总结”、“总起+分叙+总结”、“全分叙”( 全分叙就是并列关系的段式)。这些段式,正因为我们教师关注的不够,所以学生的理解也不够到位,使得学习了那么多文质兼美的课文后,一部分学生的习作还处于层次不清的状态。因此,这些基本的段式,我们应让学生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引导他们在文章的表达上有一个感悟,这是我们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

例如:“总分”以及“总分总” 的段式的教学,是中年级的一个教学重点,到五六年级学生都有接触,那么怎么引导学生理解到位、读到位呢?(出片)例如《海底世界》第四自然段写海底的动物各有各的活动方式。作者介绍了海参;梭子鱼,乌贼和章鱼;贝类这几种动物,它们的活动方式各不相同。那么海底的动物有成千上万,作者为什么偏偏要写这几种呢?通过这样的质疑,学生进一步读书感悟,理解到作者能够选择典型的、具有代表性材料进行描写。而《神奇的鸟岛》第二自然段介绍鸟岛上的景色令人眼花缭乱时,作者是抓住了天空、地面、湖水三个不同的位置,天空中(重点从鸟色彩多、种类多来具体细致的描写的),地面(重点从数量多来具体细致的描写的),湖水(重点从鸟姿态优美来具体细致的描写的)。每一个位置作者都从不同方面具体细致的进行描写的。同样是分述部分,但是作者的写作方法是不一样的,这就要求我们引导学生在分述方面做文章。

4.语言特色“读”到位

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们会接触到大量的名家名篇,如:在学习老舍的《猫》一课后,我们让孩子们找同样的描写猫的文章去读一读,(或者推荐给学生一些写猫的文章),引导学生去体会,大师笔下的和我们自己眼中的在表达上的不同,从而让学生体会到儿童有儿童自己的语言特色。学了冯骥才的《珍珠鸟》后,让学生去搜集有关这个作家的其他文章来读一读,从而进一步体会到大师的语言特色。当然,这些不是学生一时能模仿到的,但是我们必须要让学生读出来,感受到,这就是语文教学。

总之,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我们一定要引导学生“读”到位,即:读懂、读通、读透文本,不断揣摩不同作者写作的精妙之处,长此以往、潜移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和表达能力就会慢慢地提高,因而也就想写、会写了,也就形成了一定的读写能力。

二、选准读写结合的点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励他们展开想象,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在教学中,我们根据教材中课文的内容特色,本着为学生提供写作素材的目的,设计了多样化的写作训练。这样的训练主要包括续写、仿写、扩写和写读书笔记和读后感等。

1.根据表达方法选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引导学生体会文章是怎样写生动形象的,引导他们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能使学生的语言也更生动形象。例如:教学《五彩池》一课。文中介绍五彩池大大小小,玲珑多姿,大的面积将近70平方米,水深近3米;小的呢,比菜碟大不了多少,水浅得用手指就可以碰到它的底。学习这段时,让学生认真读,说一说你从这段的描写中感受到了什么?通过品读分析,孩子们体会到了作者用了具体数字和做比较的的方法,把五彩池介绍得既形象又生动。然后让学生仿照这种写法写一段话。通过这样的引领,学生确实是领会到了这种表达的方法,并且运用上这样的表达方法写出了榕树的高,竹林的美等。

2.根据段式结构选

教材中,一些课文在段式结构上非常有特点,那么我们就可以让学生来仿照这样的段式来进行读写结合的训练。例如:教学《我希望有一支神笔》一课前,我先让学生重温《神笔马良》的故事,从中体会马良的神笔的神奇;学习课文时,通过引领学生品读感悟,体会到作者美好的心灵及纯真的爱心,然后引领学生们发现每一小节的结构特点都是一样的,都是先写给谁画的,再写画了什么;接着,激发学生的想象:“如果你也有一只马良的神笔,你想给谁画什么呢?”在这样的引导下,再让学生仿照段式结构仿写就很容易了。

3.从文章的留白中选

教材中,有些作品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联想和再创造的空间,这就需要我们注意引导学生把作者未尽的东西合理地想象出来,参与教材的再创作。针对这种文章留白,我们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前后内容展开想象,去思考、去发现,为学生的练笔提供机会。学习课文《六个馒头》一课,当学到“女孩子和班长一起来到饭厅,喝着热腾腾的粥,吃着香喷喷的馒头,她的眼圈红了。”这一内容时,我抓住作者为读者留的思考的空间,引导学生抓住这一细节,展开合理的想象:假如你就是这个小女孩,当时会怎么想呢?孩子们在认真思考后,进入到课文的情境之中,设身处地的去体会人物的内心,从而感悟到了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

4.根据课文内容选

在学习了冰心的《肥皂泡》一课后,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也让学生写一写自己吹肥皂泡时那难忘的景象。学习了《我爱家乡的柿子》,让学生去观察自家的柿子树,然后写一写 。另外,我还根据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简练地表达。在教学中,我们往往很关注学生具体地、全面地、生动地来表达,而忽略了学生全面地、概括地进行表达的训练。但在电视中我们常看到,一些大赛上要求选手在一两分钟内作最后的陈述或规定时间内完成一个话题,而这些只一味地训练学生具体、生动地表达是不行的,因此我把过去传统的概括主要内容、写段意、列小标题等也当作读写结合的点来训练。课堂上,引导学生抓住这些有特点的段落及文章,让学生把归纳段意、归纳主要内容的练习落实在笔头上,从而培养学生了简练地、高效地进行表达的能力。

总之,通过研究与实践,我更清晰地认识到:从读到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一条捷径。在教学实施中,能比较有效地指导学生把握文本内容,使他们受到人文熏陶,并引领学生通过自读自悟、自悟自得等方式,领会课文遣词造句(语言)、结构(布局谋篇)、表达(技巧)上的特点、作用和效果。学生们在老师指导下科学、有效的进行着阅读实践,他们从阅读中学习并丰富了词汇,掌握了比较规范化的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和技巧水平得到了提高,他们写作的积极性越来越高。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策略初探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策略初探

读写结合评价策略研究

浅谈阅读教学中的读写结合

读写结合阅读教学设计

读写结合阅读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策略研究(推荐)

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研究(推荐)

试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有效策略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读写结合策略

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策略的研究
《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策略的研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