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数学阅读 论文

发布时间:2020-03-03 22:46:2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纵横交错,数学阅读亦能有滋有味

【摘要】在数学教学中,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不容忽视的。有效的数学阅读,能帮助学生提高数学分析、抽象、推理的能力及自主学习的能力,更有助于其获取数学知识,丰富数学语言,培养数学交流的能力。小学数学教师要注重对学生数学阅读兴趣的激发、数学阅读习惯的培养和阅读方法的指导,为学生的终身学习与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阅读内容 阅读兴趣 阅读习惯 阅读方法

教学实践表明,数学语言发展水平低的学生数学逻辑理解能力也较薄弱,理解问题时常发生困难和错误。而语言的学习离不开阅读。因此,笔者认为重视数学阅读,丰富数学语言,培养学生以阅读能力为基础的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符合现代“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教育思想。有效的数学阅读,能帮助学生提高数学分析、抽象、推理的能力及自主学习的能力,更有助于丰富学生的数学语言,培养其数学交流的能力。

一、横向指导,数学阅读读什么

(一)、读课本教材

数学教科书是数学课程教材编制专家在充分考虑学生生理心理特征、教育教学原理、数学学科特点等诸多因素的基础上精心编写而成,具有极高的阅读价值。课本教材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材料,其生活化与趣味性相结合的情境,应用练习中精准的数据,是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第一手素材,也体现了丰富的数学文化内涵。读教材时间上包括课前、课上、课后三个环节:课前读初步了解,激疑引趣;课上读深刻理解,豁然开朗;课后读巩固深化,释然于胸。内容上涵盖例题、练习、你知道吗、动手应用、评价反思多方面版块:初读敏感于数据,再读领略其趣味,细读品味其内涵。如四年级下册的最后两道练习:其一的首句为“阅读的习惯会让人终身受益”。„„其二为“你了解太阳系的八大行星吗?”„„学生再三阅读,有滋有味。长此以往,亦能做到“胸有千壑”。

(二)、读课外书刊

数学阅读和语文一样不能仅限于课本,丰富宽广的阅读途径不仅能提升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更能有效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纵深理解。因此,除了读课本教材外,教师还可以提供一些有效的数学阅读材料,如《奇妙的数王国》、《数字

1 密码》、《我的第一本数学书》等数学类著书,或若《兴趣数学》、《趣味数学》、《小学生数学报》等课外数学学习指导读物。如读小学生数学报,其“名师大讲坛”、“每日思维操”、“挑战自我”、“连环数学童话故事”等内容,不仅能使学生学习高质量的数学知识,了解时新的数学研究动态,掌握单元学习中的灵知妙法,还能使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数学,捕捉身边的数学信息,体会数学学习的价值。

二、纵向牵引,数学阅读怎样读

数学学科的严谨性、抽象性和逻辑性等特点决定了数学学科特定时刻的“枯燥性”,数学阅读更不像其他学科的阅读那样满篇生动,对于充满童真童趣的小学生来说,他们的数学阅读兴趣点更多局限于“你知道吗”此类片段,很少有小学生会把数学全程阅读当成一件快乐的事。这就更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有效地引入数学阅读,让学生把它当成一种乐趣与享受。

(一)、注重对学生数学阅读兴趣的激发

阅读兴趣,能使人对阅读对象优先注意,并带着向往的心情,产生极大的阅读积极性。当学生对数学阅读材料产生浓厚兴趣时,便会变得思维灵活,精力充沛,并能主动去获取知识,从而发展智力。相反,若学生对数学材料缺乏阅读的动机,就会变得思维迟钝,精神压抑,注意力不易集中。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首先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特点,立足于小学生的认知发展和年龄特点,以教材为载体,创设问题情境,促进阅读动力。其次,教师还可以通过激励性评价和肯定性评价,激发学生数学阅读的兴趣。教师要重视对小学生阅读成效的评价,更要注重其参与过程及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帮助学生认识自身的阅读水平,建立个性的阅读计划,形成多效的评价方式。另外,教师也可以采用在教室里张贴数学家的有趣故事、介绍奇妙的数学现象、记录有趣的数学发现等方式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激励学生化被动为主动阅读。

(二)、注重对学生数学阅读习惯的培养

阅读习惯指阅读主体在阅读中针对阅读材料所表现出来的一种行为特征。它是在长期的阅读实践中培养起来的,短期内不易改变,没有外界的强制作用,便会自然进行的一种自动化状态。然而,良好的数学阅读习惯的养成离不开和谐的数学阅读环境。因此,教师要留给学生自由阅读数学的时间和空间,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其次,为形成自觉的阅读习惯,教师有必要在教学中有目的性地布置 2 学生进行课前预习阅读、课后复习阅读等约束性阅读要求,促使学生从无意阅读转化为有意,阅读过程从无趣到乐趣。另外,家庭与社会的阅读氛围对小学生主动进行数学阅读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教师要努力协调学生校内与校外阅读的平衡,利用家校联系本、家访等形式对学生的阅读进行及时地指导和鼓励,家校合作,共同为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养成提供服务。

(三)、注重对学生数学阅读方法的指导

数学阅读有其特殊性,有时“书读百遍,其意却没有自见”。对小学生而言,掌握简单可行的数学阅读方法和技巧,能使学生的阅读效果更显著。

1、重音阅读法:数学教材中概念、性质、守则、公式以及解题方法、操作步骤的表述,由于其自身特点的要求往往具有更高的严密性和逻辑性。因此,要在阅读的前提下,对它们的遣词用字进行抑扬顿挫的大声朗读,以帮助学生逐步弄清结论成立的条件。如体积和容积的意义: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叫做这个容器的容积。学生读这两个要领时可将加点的关键字重音读,准确把握结论的内涵。

2、符号标注法:学生在阅读语文课本时会运用一些阅读符号,那么在阅读数学课本时也不例外。教师要指导学生随时提笔在手,准备圈点勾画:关键概念、关键字词、关键语句、关键图形、关键数据„这种方法对学生读题审题能力的提高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通过动手标注,动脑思考,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3、咬文嚼字法:数学知识严谨规范。在初步阅读的基础上,对表述它们的语句要进行多种方式的反复推敲,做好咬文嚼字之功,从而彻底弄清结论成立的每一项要素,准确把握其内涵。如 “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梯形”,这里就要好好辨析“只有”和“有”的区别,“只有”是唯一的,如果说“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梯形”,那有两组的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都可以算是梯形了,这显然是不对的。

4、记数学笔记:记数学笔记是检验学生数学阅读效果的一个有效途径。数学阅读笔记的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摘抄性笔记。学生可以像语文阅读一样,将阅读中重要的和比较感兴趣的内容记录下来,以便日后反复阅读。(2)疑问性笔记。在阅读中遇到疑难时,最好及时记录下来,以便有针对性的突破。(3)感触性笔记。阅读中,有所感、有所悟及有所发现的,都应及时记录积累。(4)梳 3 理性笔记。就是把教材划分成若干个知识单元,通过简约化的编码形式,进行梳理和归类,归纳出数学知识的基本规则、原理等,使知识整体的层次和结构一目了然,既深化理解又便于记忆。

(四)、注重对学生数学阅读成果的展现

学生阅读的最直接效果是成果展现。有价值的成果展现也是延续学生数学阅读的桥梁。因此,教师在培养、组织学生进行数学阅读的过程中,有必要有计划、有目的地为学生搭建展现阅读成果的平台,做到人人参与、学以致用,体会阅读成功的喜悦。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讲数学故事”、“编数学童话”、“写数学发现”、“答数学知识”等丰富多彩的数学竞赛来展现学生的阅读成果;也可以通过“读‘数’汇报会”、“优秀笔记展”、“精彩小数报”、“慧眼看数学”等生动活泼的数学活动来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巩固阅读效果。学生在有形的成果展现中无形地收获了数学阅读的实效,在享受阅读乐趣的同时将阅读步步深入、进行到底。

总之,数学阅读是一个长期的教学“工程”,教师应对不同的阅读内容提出不同的阅读要求,做到“因材施教”,要培养学生去主动阅读,主动探索。在每一次阅读之后师生要共同归纳总结,做到读后有思。只有经过课内课外的双重培养,长此以往,学生定能掌握良好的阅读技巧,进行自觉有效的数学阅读。

参考文献:

1、盖野、刘相荣: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J] 内蒙古教育, 2005.6

2、童嘉森:培养数学阅读能力,数学老师要有几招[N] 中国教育报, 2004.2.12

3、王秀英:数学阅读方法新探 《新课程(中学)》 2010年03期

论文:高效阅读与数学教学

阅读论文

阅读论文

阅读论文

数学也需要阅读 ——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

论文阅读总结

小班阅读论文

阅读论文2

论文阅读报告

高效阅读论文

数学阅读 论文
《数学阅读 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数学活动论文 论文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