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草原牧歌教案

发布时间:2020-03-04 01:03:0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草原牧歌

课标要求:聆听丰富多彩的音乐,从中体验音乐的美,享受欣赏音乐的乐趣,增进对音乐的热爱,养成欣赏音乐的习惯。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对音乐的理解能力和分析音乐作品的能力,培养他们的想象力。

2、通过聆听、体验、感受与鉴赏这首乐曲,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联系音乐与生活,培养学生热爱音乐、热爱民族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

1、了解琵琶协奏曲。

2、熟悉《草原放牧》这首乐曲,从而激发学生热爱音乐、热爱民族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欣赏习惯,学会欣赏音乐,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师生共同欣赏两首歌曲。(《吉祥三宝》、《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问题:

1、这两首歌曲分别是我国哪个少数民族的歌曲?均属于蒙古族歌曲。

2、它们有什么不同?《吉祥三宝》节奏欢快,活泼。属于蒙古族的短调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曲调舒展、悠扬,属于蒙古族的长调歌曲。

二、展开

1、开始让学生在没有任何提示的情况下,带着问题去欣赏

提出问题:①这首乐曲主要描绘了一个什么样的情景?

表现“小姐妹”在草原放牧欢歌跳舞、天真烂漫的快乐情景。

②这首乐曲的主要乐器是什么? 琵琶

由学生回答引出讲解主要乐器琵琶:琵琶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的主要弹拨乐器,最早流行于波斯,阿拉拍等地,公元五世纪传入我国。经历代演奏者的不断改进,相、品不断增多,并设横抱演奏为竖抱,废拨子而用手指弹奏。琵琶音域宽广,表现力丰富,往往表现一些气势磅礴的场面。有琵琶独奏曲《十面埋伏》。琵琶协奏曲:以“琵琶”这种独奏乐器为主要乐件,与管弦乐队协同演奏的器乐作品。

2、让学生介绍《草原放牧》的背景以及作者,老师补充。检查学生自学情况(设问:上节课老师叫你们课后搜集有关《草原放牧》的背景以及作者的简介,请问哪位同学能回答我?)

(1)作者简介:吴祖强:(1927- )作曲家。代表作:琵琶协奏曲《草原英雄小姐妹》(合作),舞剧《鱼美人》等。王燕樵(1937--)作曲家。代表作:《草原英雄小姐妹》(合作),电影音乐《大河奔流》等。刘德海(1937--)琵琶演奏家。代表作:《十面埋伏》等。

(2)创作背景:此曲根据蒙古族少年龙梅和玉荣在暴风雪中抢救集体羊群的英雄事迹创作的。草原小姐妹动人事迹。这首乐曲描述的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当时年仅11岁的龙梅和9岁的玉荣为保护集体的羊群,在-37℃的气温下在大草原上和暴风雪搏斗了一昼夜。那是1964年2月9日,正是春节的前夕,姐妹俩赶着公社的384只羊在草原上放牧。没想到中午的时候,一场罕见的暴雪向草原袭来,羊群惊恐四散。她们牢牢记得阿爸平时说的话:“羊是集体的财产,是集体的命根子,一只也不能丢!”就这样,她俩一前一后,不停地奔跑、拦挡。接近-40℃的严寒下,我俩脚步越来越沉重。我的靴子掉了都不知道,脚已经没知觉了„„正在这时,好心人救了她们。也就是这个信念支撑着她们姐妹俩在暴风雪中整整搏斗了一天一夜。她们放的384只羊,只有三只被冻死,其余都安然无恙,而她们却因冻伤而造成了终身残疾。

(3)、《草原英雄小姐妹》共有五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草原放牧》,第二部分《与暴风雪博斗》;第三部分《在寒夜中前进》;第四部分《党的关怀记心间》;第五部分《千万朵红花遍地开》。

3、具体,分段欣赏

曲式结构:二段体结构:引子A+BA----欢快主题B----抒情主题

引子:奏出“小姐妹”的主导动机。第一主题(A):刻画“小姐妹”天真、活泼、乐观,富有朝气的少年形象。“短调”色彩的旋律。第二主题(B):表现“小姐妹”的内心世界:她们热爱家乡,热爱草原,热爱祖国。“长调”色彩的旋律。

三、拓展与探究:播放视频音乐《草原放牧》的两个音乐主题片段,感受体验蒙古族的美景和蒙古族人民的生活。

四、总结: 学习草原英雄小姐妹的精神。她们是蒙古族的骄傲,是内蒙古草原的骄傲,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草原牧歌

说课稿(草原牧歌《牧歌》)

草原牧歌_第十一册第二课_教案

《草原牧歌》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牧歌草原

第三单元 草原牧歌

草原牧歌 教学设计

《草原牧歌》教学设计

六年级音乐 第二课《草原牧歌》教案(推荐)

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草原牧歌》教案

草原牧歌教案
《草原牧歌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教案草原牧歌 牧歌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