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生活不是牧歌范文(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9-14 09:02:28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生活不是牧歌 作文

高考作文热点话题之三十一 生活不是牧歌

比尔·盖茨在写给高中和大学毕业生的书里列了几项他们在学校没学到的事情:(1)生活是不公平的,要去适应它;(2)这世界在你有成就前不会在意你的自尊;(3)高中刚毕业别指望拥有太多 ;(4)在老板前别认为你老师严厉,而老板是没有任期限制的;(5)烙牛肉饼不会有

损你的尊严;(6)你的困境不是你父母的过错;(7)你的父母一直为你付账单才变成现在的乏味;(8)你的学校可能不分优等生和劣等生;但这与现实生活没有任何相似之处;(9)生命中你没有暑假可以休息,也无人帮你发现自我;(10)电视不是真实的生活;(11)善待乏味的人,你可能为乏味的人工作。

请你根据这11条中的一条或几条内容,以“生活不是牧歌”为话题作文一篇,文体不限,题目自拟,800字左右。

【思路分析】

首先是审题,题眼是“牧歌”二字,

生活并不总是那么顺心、浪漫而抒情。 【思路点拨】

这个话题对于现在的中学生来说太有现实意义了。整天生活在家庭和学校两个相对单纯的空间,大量的影视、小说又把生活描写得充满诗意,以致学生“不识庐山真面目”,反倒埋怨学校的生活单调乏味。其实,现实生活绝不都是单纯的环境、浪漫的事,它还有另一方面。世界首富盖茨的11条忠告其实很有说服力。由于特殊的身份和影响力,他浇这一瓢冷水比老师浇要有用得多,它有可能让同学们带着一份清醒迈入社会。 “生活不是牧歌”这个话题没有太大审题难度。“牧歌”的本意是指以农村生活情趣为题材的诗歌和乐曲,多用来比喻舒适惬意、浪漫抒情的生活。说“生活不是牧歌”,就是说现实生活不像田园牧歌那样美妙,而是非常残酷的。生活中的人、事、物不都是你想象的那样美好。这个意思在盖茨的忠告里已经再显豁不过了,他意在提醒即将走向社会的年轻人要有所准备。他把培养我们的学校与我们即将走向的人生战场——社会联系起来,既是提醒我们应该怎样认识社会,也是提醒我们要更好地珍惜眼下的学校生活,懂得怎样充分地利用学校这个阵地来锻炼自己应对困难的钢筋铁骨。 审清题意之后,接下来考虑如何构思文章。盖茨的忠告很多,如果条条写到,势必蜻蜓点水,最好的做法是择取一条展开。

比如说,你可以选择第一条“生活是不公平的,要去适应它”来下笔,追求公平是人类不灭的理想,但是,在你已经深有感触的现在和可以预见的将来,不公平现象会始终顽强地存在于世界上。既然它是一种客观现实,你怨天尤人并不能改变这种不公平的现状。可以这么说,彻底消灭不公平可能永远只是人类的一种美好理想。那么,我们唯一的方法就是去适应它,而适应不公平的社会最好的办法,就是提高我们的能力。社会的发展遵从优胜劣汰的规则,它总是青睐强者,强者虽然也会遇到不公平,但他有改善自己处境的能力,而弱者就相对显得被动了。为了将来更好地生存,我们现在就应该尽可能多地掌握知识,为成为社会竞争中的强者打下基础。这样想来,你对在学校遇到的不公,或你在社会见到的不公,是不是有些释然呢?作为个体,我们无法改变环境,也无法改变他人,但我们总能改变自己吧!当然,这种适应不是说我们要消极地随波逐流,而是说要用一种正确的心态看待社会的不公平,因为面对不公平你只作一个“愤青”是没有用的。还不如以平和之心视之,通过努力改变自己的处境,这样思考,便容易写出一篇有着积极意义主题的文章。

当然你也不必拘泥于盖茨所说的11条,只要是在“生活不是牧歌”这个范围之内都可以写。 【提示】:

生活中有明媚的阳光,也会有阴暗的角落。不可否认,生活中确实存在着不公平,但我们不能因此而怨天尤人,一味地抱怨家庭和社会给我们的太少,我们唯有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才能改变现状。生活又是公平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我们所不懈付出一定会换来相应的回报。

我们在父母的精心呵护中成长,父母为我们准备好了一切,除了学业,我们无忧无虑,但我们在尽情享受父母的关爱时,也失去了磨炼自己的机会。我们不能面对冷遇,不能承受挫折,不能在困境中生存下去,因为我们不愿干烙牛肉饼之类的所谓低贱的工作。殊不知,现实生活中什么厄运都可能随时出现,因此,我们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独立生存的能力,从身体上、心理上、知识技能上„„愿我们练好自己的羽翼,为搏击风浪、展翅蓝天做好准备。

(“牧歌”是表现牧人田园生活情趣的文学体裁。是用纯朴的诗句描写理想化的田园的纯朴生活,其中的风景,人物都远离现实生活,牧歌清新如水,简单如云 。而生活是复杂的,很难用简单的善与恶,好与坏,对与错来分别,生活毕竟不是“牧歌” 。) 【佳作示范1】:

比尔·盖茨告诉我们:生活是不公平的。

也许你对工作尽责,但老板却总对你横挑鼻子竖挑眼;

也许你才华横溢,但世人却不懂你的价值;

也许你努力、奋斗过多次,但成绩却总不理想;

„„

生活中这样的事太多了,你不必叹息这样的生活。因为它是真实的,有棱有角的,它虽然是残酷的,但却真切地给了我们酸甜苦辣各味。

一位年轻的父亲摊着双手诱导刚刚学会走路的孩子向自己这边来,小孩子以为走过去就会被爸爸抱住,于是歪歪斜斜地扑向爸爸,年轻的父亲却突然后退,小孩子扑到了草地上,于是哇哇大哭起来,父亲摸着儿子的头,对他说:“你要记住,有很多东西,按你付出的你应该得到相应的回报,但事实上得到的却是打击!”

起初,我很不理解这位父亲的行为,不理解他为什么要给小孩子这样一个教训,让他们还很小就知道世界上有阴险和欺诈。但现在我懂得了,生活不等于童话,在西方那样的资本主义国家,人们之间的勾心斗角、尔虞我诈是常事,一个不懂得世界上有欺诈的人在这样的国度里要想生存下去,简直是令人难于置信的。

由此,我想起了母狼。当幼仔中有不善斗、善跑,不会自己抢食的个体的时候,母狼不是温存地给他喂食;相反,她对它很苛刻,让它在饥饿的威逼下学会跳,学会抢食,可以说,母狼给小狼的是最珍贵的,那是它们在残酷的自然界中生存的法宝。

生活的道路是不平坦的,它不像童话里那样,天总是蓝的,云总是白的;生活中有乌云,有暴雨闪电,“屋漏偏逢连夜雨”更是常事,我们不是这样地生活着,请记住:生活≠童话。

简评:本文思路清晰。先列举生活中的不公平现象,然后举出两个典型的事例,最后通过描写再次强调观点,照应标题。文中所举事例,一为社会生活中的,一为自然界的。这样就说明,无论是自然界还是社会生活中,生存竞争都是残酷而不可避免的。作者对每个事例加以分析论述,都很深刻。

【佳作示范2】:

我站在岸边,轻轻地挥手,看着你逐渐朦胧的身影,我仍只有说那四个字——一帆风顺。你不是去寻梦吗?寻梦的日子不应该是一帆风顺的,如果人生像一根直线,那么往事还值得回首吗?妹妹,你的前面没有阳光大道,没有一帆风顺,等待你的只有羊肠小路的坎坎坷坷,在打拼的日子里,你所能走的是曲线路,而不是直线路。

我不祝你一帆风顺,在一帆风顺的天空下,你只会得意忘形,只会自高自大;在一帆风顺的天空下,你领会不到什么叫生活,没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在一帆风顺的天空下,你仅会看到世间顺利的一面,不能学会怎样面对挫折;在一帆风顺的天空下,你会失去很多很多„„在没有祝福的送别里,你拿着自己的行囊,默默地向前走,没有回头,此刻的你很失望,对吗?在没有祝福的送别里,你总用一种奇怪的眼神望着我,没有哭,也没有笑,此刻的你很气愤,对吗?但是,既然你选择了自己的生活方式,为什么还要乞求别人的祝福呢?为什么幻想着一帆风顺呢?这种一帆风顺的生活是你寻梦的动机吗?

我没有帮你提行囊,只是默默地跟在你后面。看着你手上的大包小包,我真想帮你拿,但我却没有。在我认为,与你以后的日子相比今天这包算不了什么。今天与明天都是你自己选择的,曲线路与直线路也都需你自己走出来,走在别人的路上了却一生,这样的一生是无光无彩的,是暗淡的。正如,在太阳的照耀下,月亮的光还会被别人看见吗?还会有意义吗?用自己的脚走自己的路,不需它一定是一帆风顺!

我没有祝福你,而让你看天空,你轻轻地抬起头,淡淡地说:“天是蓝的,云是白的„„”“难道你仅看到了这一些吗?你没有看到天是大吗?你没看到云朵是奇形怪状的吗?你没有看到天上没有直线,而仅有曲线吗?”这时,你低下了头,默默地向前走,没有回头,直到上船时才高喊一声:“姐,我明白了。谢谢你特殊的祝福,不是一帆风顺的日子才更美„„”

清风吹来,挠动我的长发,而我看到的,分别是一条条不相同的曲线,这时我发现它更美了!

简评:本文是篇抒情散文。作者构思新颖,通过一个具体场面表达自己的感悟。

本文用第二人称,抒情性强。很多句子既谈来深挚感人,又富于一定的哲理。文章联想丰富。如“看看你手上的大包小包,我真想帮你拿,但我却没有这么做。在我认为,与你以后的日子相比,今天这包算不了什么”,将手上的包和以后日子联系起来,预示了未来生活的艰难和沉重。

【佳作示范3】:

“那后来呢?”9岁的妹妹仰起那写满了童真的小脸,“后来是不是王子和公主就永远幸福快乐地生活在一起了?”

她无邪的眸子骤然震颤了我心底某根解不开的弦。

我突然想扔掉书认真地告诉她不是的,那在童话中只有王子和公主出现就随之出现的永恒的结束语是错误的——首先不会有永远的,他们终究会死去,即使这“永远”只是对于他们短暂的生命来讲,只是苍茫宇宙中的两粒单薄的生命之尘,也不会有所谓的永远的幸福,情感的烈焰终会被时间的寒冰冻结,平淡的生活也会有无聊的纷争,脆弱的那位更会在某一刻提前离去,独自存留于这个世上的那位又与谁“永远生活在一起”?

曾几何时,我也多次带着那份完满的喜悦和甜蜜,一次次地读完那句亘古不变的结束语,那一瞬间的满足就这样陪伴了整个童年,童年中的自己因此就早已编织了一个童话式的充满着至善至美的一生。可突然在某一天,某个早晚会来临的一天,那份至真至纯的情感在并不懂得编织童话的现实中摔得粉碎,那所有童话式的梦想与期待,童话式的憧憬与渴望也就在一片嘲笑中幻灭了。于是,我知道,童话是骗人的。

于是,我要决断地提前告诉妹妹,因为或许,破碎的梦想会比没有梦想更悲哀。童话只不过是这个世界欺骗还不了解它的人的工具,只是“神话式”的传奇人物,而没有“童话式”的,但凡了解它所希望传播到的,感化到的现实的成人,确切地说“不幼稚”的人,都会投来不屑与轻蔑。其实稍稍想一下,就会发现它甚至连谎言都编得不那么高明,它骗人们说要有同情心,可白雪公主却因此险些葬送性命;它骗人们善有善报,可小红帽,根本连犯错误都不懂得的小红帽却成了邪恶狡诈的狼的腹中餐。抑或这只是童话,却插进来做什么?

“是不是呀?”妹妹再一次催促道,那是一张也和曾经的我一样充满着渴望的脸,我心里突然有一些异样的感觉。“是的,”我平静地说,“他们,王子和公主就这样幸福、快乐地生活在一起,永远。”

妹妹心满意足地跑开了,我自嘲地笑笑。

简评:本文借给妹妹讲童话,直言美丽的童话在现实面前是多么苍白无力,甚至是美丽的谎言。从反面来阐明现实生活的残酷,立意新颖,深刻。本文多用长句,语势强,对话题的阐述另辟蹊径,有创新能力。 【佳作示范4】:

柳絮纷纷扬扬的落下,落得那么轻盈,那么潇洒,跳着那支曼妙的舞。它的生活难道是那样完美,那样无憾吗?为什么它能那样坦然的飘落,落得毫不犹豫,毫不伤感,毫不凄离。我们喜欢江南三月的草长莺飞,埠集繁华,我们喜欢南唐的暮鼓晨钟,水乡的莲动渔舟,我们喜欢秦淮秀女的歌声,喜欢湖湘稚儿的夜啼。

从古至今,人们一直都在寻找乌托邦,那个传说中美好的地方。但人生的冰河总是阻挡着前进的脚步。生活是残酷的,终有一天会杨花落尽子规啼,终有一天会举杯消愁愁更愁,终有一天会江枫渔火对愁眠。从春到冬,每一天都历尽离奇曲折那才是有价值的。我们不会追求河面的平静安稳,而忽视急流勇进的乐趣。我们也不会留恋沿岸的玫瑰灿烂诱人而停下前进的脚步,

生活不是田园牧歌,不会永远停留在明媚灿烂的草原,生活不是牧歌,不会永远倒映在澄澈清明的湖底,生活不是牧歌,不会永远萦回在翠绿缭绕的山间……

悠闲无虑不是我们的追求,纯然清新更不是我们的向往。

草原是广阔无边的,但要领落到它的心胸开阔,需要我们走过不尽的泥丸沼泽,让污泥在我们身上留下深深的印记,让烈日晒黑我们细嫩的皮肤,然后再去尽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怅然。

湖水是泓澈诱人的,但要领落到它的沁人心脾,需要我们游过无数的艰难险阻,让嶙峋的怪石在我们身上划下深深的伤痕,让苦涩溢满我们的胸腔,然后再去体味“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的雅致。

山脉是伟岸高峻的,但要领略到它的绵延无尽,需要我们攀登纵多的悬崖峭壁,让荆棘在我们身上刻上深深的烙印,让劲风带去我们脸上的胆怯无知,然后再去分享“一览众山小”的豁达。

生活是残酷的,是纤细的枝丫在枝头微微颤抖,是坚硬的岩石被岁月慢慢风化,是俊美的面容被时间刻上深深的痕迹。你不可陶醉于胜利的喜悦,不可沉迷于无边的美景!

生活不是牧歌,它没有永恒的调子,你不知道她何时会起何时会落,生活如轮,它没有永恒的轨迹,你不知道她何时会走,何时会停。但你有火红的心脏在猛烈的跳动!你能拥有广阔无尽的天地;但你能拥有无悔无憾的人生!

生活不是牧歌,而是激你前行的船江号子,是让你不败的冲锋战歌,是你留给岁月的一支豪迈的歌!

【佳作示范5】:

也许直到有一天你的天空彤云密布,狂风大作,而你却不得不在其中继续前行时,你才会明白什么是现实。

生活是现实的,生活不是牧歌。他不会像牧歌那么美丽,那么轻松,也不会像牧歌那样飘渺。

校园生活是什么样的?简单的,平凡的,枯燥的,乏味的!我们这么想,是因为我们已经厌倦校园生活,却又不知道校园,家庭之外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也许更加多彩,有趣,自由,阳光吧,我们怀着这样的想法,是因为我们太年幼,太无知。

经常听到一些关于现实的话,来自父母,老师,有的充满警告,有的充满告诫,有的充满感叹,但都会在我们的记忆与意识中渐渐淡去。是啊,不曾经历的东西实在太遥远。人往往只有在生活中去“实践”一次才知道一个东西真正是什么样的。

可是大千世界,万彩生活到底是什么样的呢?它是残酷的,它是不公平的!

当你出生在一个贫困的非洲家庭,时常饿着肚子,而身边也不时有人因为饥饿而永远离开的时候,也许你的最大愿望便是可以衣食无忧的活着。但是,这对于一个出生在美国的普通家庭的孩子来说,多么可笑啊!是啊,多么可笑啊。他们伸手可得的远非你可以想象。

当你一生下来便失去双亲,肢体残疾的时候,你最大的愿望一定是能和其他平凡的孩子一样生活,但是,这可能吗?可是,对于那些你羡慕的人而言,也许这些是写在平常不过的,甚至经常被他们忽视。

生活不会充满阳光,甚至有时会漆黑一片!生活不会重码希望,甚至有时他会让你看不到希望!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人生在世,本无公平可言。

那大地震后的一具具残骸,也许在前一刻他们不也与你一样吗?可如今呢?他们做错什么了么?纵然世人如何如何,可于死者何用?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是大自然的法则,想一想,有公平可言吗?公平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不过是人们在前进中的相互安慰。

因此珍惜自己的生命,把握自己的人生吧。因为生活不是牧歌,也许在下一刻不公与残酷便会让你的人生旅途戛然而止。

【佳作示范6】:

“敕勒川,阴山下。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茫茫草原上,闻到的是潮湿的泥土,青草和阳光的味道,看到的是以乱石崩云之势袭来的骏马,听到的是沙沙作响的风声和悠扬的牧歌。那歌声清澈,空旷,一如草原的天空。它仿佛自遥远的地平线上响起,却又似乎来自心灵的深处……

短短二十七字的《敕勒川》,千百年来不断引得人闭上眼,陶陶然地做起梦来:生活,如果就是这样,那该有多好……一刹那,脑中似乎又响起了那清亮的歌声。

然而,生活不是牧歌。

“白鹭憩时立小滩,蝴蝶双双过粉墙。”诗人们总是憧憬着动物们如牧歌般的生活。白鹭伸直了修长的脖颈,静静地收起了一只脚,闭上眼睛小憩,蝴蝶悠闲地扇动着轻巧的翅膀在墙头飞来飞去。它们活得悠闲而自得,它们生命中的每一秒,每一桢框起来,都是一幅幽雅的画卷。可那些只会吟风花雪月的诗人哪知道,事实是“白鹭饥时立小滩,蝴蝶觅食过粉墙。”

看似牧歌般的生活,只是表象。

陶渊明的生活,可说是接近人们的理想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犬鸣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如此的闲雅淡定,怡然自得,不正恰似人们向往的牧歌吗?那你可看到了“开荒南野际,收拙归园田”“晨曦理荒秽,戴月荷锄归”?陶渊明并不闲,他一直在辛勤地劳作以维持自己的生活。几首描绘世外桃源般生活的诗歌也只是清贫中作乐罢了。他的生活,其实似一条地下水脉,看起来是平静无波的涓涓细流,地下却远不止如此。

生活却并不是牧歌。因为生活十有八九不如意,那短小的牧歌才如此让人回味悠长,瞬间的松散才让人分外向往。如果没有前夜的雨打风吹,哪会有孟浩然打趣的“花落知多少?”,哪会有李清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的慵懒与闲愁?如果没有恼人的离别,哪会有苏武“生当复归来,死当长相思”

的柔情,哪会有《诗经》中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亘古永恒?如果没有壮志难筹的悲怆和无奈,哪会有辛弃疾的“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的无尽风流,哪会有苏东坡“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潇洒浪漫?

但牧歌只能让人心情舒畅,却无法替代劳作而充溢在生活的每个角落。如果生活尽如牧歌般清闲,也许短时间内可以让人满足,但失去的东西其实更多。我们无法品尝属于人生特有的千般滋味,激情与奋斗,欢乐和苦难,感受那如火山喷发般的瞬间。

生活,还是应如敕勒川上奔腾的骏马,在广阔的草原上尽情驰骋,马蹄铮铮把大地也撼动;不顾被风吹乱的鬃毛,奋力扬起前蹄,仰天长啸,让那伟大的生命组曲响彻长空!

至于那曾经如牧歌的梦,就让它沉睡在古老的乐府中吧。

【佳作示范7】:

永远挑战地攀登,征服曲折的山路,爬过荆棘密布的弯道,纵使伤痕累累也要飞得更高――这就是生活,顽强的生活.

穿梭于熙熙攘攘的人群,埋头于成千上万的试卷,沉迷于夜晚迷乱的霓虹――这也是生活,多彩的生活.

忐忑于枪火炮弹,在大街小巷间乞求衣食之足,在冷嘲热讽中寻求立身之地――这同样是生活,无奈的生活.

但生活不是牧童挥舞木笛,仰卧牛背,笛声悠扬的牧歌,而是一座立体的雕塑,注重每一个侧面的精细与复杂;它也是跌宕起伏的乐章,需要每一段音乐的情绪和故事;亦或者它是一本曲折离奇的小说,需要历经春花秋月,日月更替,风起云变的故事情节.没有谁的生活可以平如牧歌,没有谁的生活可以淡如烟霞.

假如你要远行,那么我不会祝福你”一路顺风”,平坦的道路和事事如意只会让旅途中人得意忘形.没有经历过风浪和山路崎岖的过程不能称之为旅途.否则你不会懂得生活的每一个终点并非触手就可及的伊甸园,不是唱一首悠闲的牧歌就可以划过海洋飞跃云端的.那是需要一步一个脚印,用岁月和坚持才能走过的辉煌.

假如你渴望成为繁星当中最闪耀的那一颗明星,那么我不会祝你”星途坦荡”,太多的赞美和华丽的词藻只会让你在欢呼声中麻痹了自己脆弱的神经,迷失最初的方向.没有承受过压力,没有经历过磨练的生命注定不会被打造出光芒,即使闪耀亦不过只成为瞬间即逝的美好.生命的星光璀璨不是惬意得躺在无边的草地上,悠然自得地吹响木笛就能点亮的,而是在无数个黑夜中挣扎着坚持,于千万个审视的目光中拼搏才能描绘的.

处身于红尘中,现实生活的更迭迫使我们不能挥一挥轻袖留恋在没有烦恼的牛背上,牧歌中.孔先生有云:“生无所息”,孟老告诉我们:“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任何一个伟大的人都是在永无止息地在探索中进步,又在进步中探索.

音乐家贝多芬在无声的世界里寻找着生命的旋律,在无数个黑夜与孤独中,他稳坐在钢琴架前敲击着与命运抗争的音符.这些音符汇成了生命的赞歌,这样的赞歌比牧歌来得艰辛,也来得豪迈.天才画家米开朗基罗在巨大的教堂墙壁上将自己的全部精力都倾注于《创世纪》,在一次次挑战面前,他选择迎难而上,一次次病痛的折磨下他选择无怨无悔.所以这幅巨作才不会因时代的变迁而失去光芒,不会因岁月的更迭而被人们忘却.这样的巨作远比牧歌来得壮烈来得精彩.

生活不是一曲简单悠闲的牧歌.它像一座矿山,需要我们去挖掘;像一片海域,需要我们去搏击风浪;像层层阶梯,需要我们攀登云端.如果可以,我希望我奏响的不是一首牧歌,而是一首生命的赞歌!

【佳作示范8】:

生活是一首悠扬的牧歌吗?嘿嘿,可笑,生活就是生活,它象疾行在我们头上的风,自有它的方向,快乐也好,痛苦也罢。它都在一直继续刮着。

什么是生活?当别人吃着鱼翅还嫌味道不好,而你却为了一碗清澈的米汤大叫好香啊,这就是生活。

什么是生活?当别人锃亮的皮鞋踩在红色的迎宾地毯上招摇过市时,而你却瞪着三轮车四处躲避城管队员的围追堵截,这就是生活。

生活就是你空有凌云之志,济世安邦之才吧,你仍然得为了一口饭吃东奔西走,甚至会流露出让人厌恶的贪婪的目光。生活没有花前月下,没有自以为是,没有电视里的这一段不好,可以掐去。即使路途布满荆棘,你仍然得步履蹒跚的走!即使太阳当头,你也不能在树荫下哪怕稍作喘息!梦想可以停留在春天蝴蝶舞动的翅膀、黄莺婉转的音调,目光可以只关注河水的潺潺流淌、白云的慵懒游荡,而生活,兴许满是毫无浪漫可言的它的粗重的气息。夏天的虫害、冬天的暴雪频频光临生活,而秋日的颗粒无收有时也可能是家常便饭。

你知道孔子的困厄,史迁的屈辱吗?你知道苏武的身份其实猪狗不如,韩信的少年也曾卑躬屈膝?长辈教导我们的“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不飞则已,一飞冲天”实现起来竟是多么艰难!当自己本身没有高亢的歌喉、强劲的翅膀,歌唱、飞翔也只能是暗夜里难眠的思绪如青烟的轻舞飞扬!

生活并不公平,给了一些人花容月貌的时候,却吝啬给你一副平常的面孔;一些人一出生拥有的财富,也许你奋斗一生也望尘莫及;你的身份证扔到大街上,可能被毫不留情的扫进垃圾桶,而有些人的名字却会津津有味的挂在许多人的嘴上。你努力向苍天证明你是最好的,但仍然斩断不了老板鄙夷的眼神,周围人嘴角轻扬的讥笑。生活的美丽啊,牧歌的悠扬也许就在你的背后浅吟低唱,可你却感受不到它,或者感受到它,你却得不到它。丑小鸭在童话里是变成了天鹅了,灰姑娘在传说中也终于见到了爱她的王子。似乎所有的幸福与圆满都在书本的纸张间跳跃,生活的宿命似乎只能与女巫的扫帚一样,俨然阴暗的见不得人。可是你就是活在这样的阴暗里,无论怎样努力,只是一株不被人注意的豆子,歪歪斜斜、委委屈屈的生长着。阳光不会刻意眷顾你,细雨也不会只轻轻洒落在你柔弱的枝叶上,可爱的女孩不会专注的欣赏你是如何卖力的向人们展示你的坚强。世界离你很近,就在你的身边恣意的繁华,但永远与你无关,就如同风行水上,遥相呼应的永远只是表层的水波,卷曲在深处的水啊,要如何涌动才能看到蓝天的世界?以及风儿掠过后,尾巴与水波不忍的神情?

生活是如此的不公,竟然对你如此冷酷!但是不是因为你的欲望过于世俗了呢,所以才这样埋怨生活?你该知道陶氏没有五斗米生活的仍然怡然自得;你也该知道阮氏虽穷途末路,但仍觉得白眼视富是一种幸福。

生活是一条生命的河流!它是虚无的,不同的人去流淌,自然会产生不同的激荡舒缓。 生活是飘荡在高极无限的存在,它是博爱、悲天悯人到无情的,是需要人类顶礼膜拜的,它框定了一条路让我人类去走,让人生命中有点事做,你可以做游戏,你可以把自己隐藏起来,你可以欺骗周围的人,甚至是你自己,但你逃不脱生活的眼睛,因为你藏的地方其实就是它存在的地方。如果鱼缸是生活,而你就是鱼缸中的金鱼;如果生活是永恒的时间,你就是在某一时刻发生的事件;你可以闭上眼睛让自己陶醉在自造的泡沫中,但你不能阻止眼皮外生活烂漫而恣肆的前行。生活的深沉与伟大便是不言语、不商量,逆我者亡。你能在湍急的河流中发见一粒水珠严肃沉稳的神色吗?

说到底,生活的真实与伟岸就在于它不是一种可以人为谱写的曲调,它是有着捉摸不定的旋律的,它既然有高亢激越的抒情,就会有低沉泣血的倾诉。所以,当生活自顾自的吹着口哨,或跳着舞步,或故作深沉的踱步,或微醉着踉跄前行时,这些又与人何干呢?牧童的歌谣也只是在滚着露珠的清晨或下着细雨的黄昏,飘荡在河流转弯处、柳梢摇摆里的插曲罢了。

【佳作示范9】:

生活不是牧歌,根植在那片明媚的草地上,悠然,无虑……

生活不是牧歌,流淌在那泓清辙的泉水中,纯然,清新……

呵,你不懂生活。她是那样的多变,莫测!

她就像那绵长的山脉,你置身其中,望不到尽头。她可以仁慈的供给鲜果,但你必须爬上那高峭的树枝——你必须做好准备,让伤痕划上你的身躯,让酸涩溢满你的胸腔。然后再去品尝,在最高的枝头……

她就像那广阔的海洋,你置身其中,望不到尽头。她可以慷慨的埋藏宝藏,但你必须游下那嶙峋的礁石——你必须做好准备,让伤痕划上你的身躯,让酸涩溢满你的胸腔。然后再去享受,在最深的尽头……

呵,你不懂生活。她是那样的残酷,无情!

当你还沉醉于胜利的喜悦,无法自拔,纤细的枝桠正在微微的颤抖……

当你还沉醉于胜利的喜悦,无法自拔,薄弱的石块正在微微的颤动……

你不是那参天的大树,蔓延着粗壮的根系;你不是那壮丽的瀑布,奔腾着激越的流水;你不是那巍峨的山峰,吞吐着坚硬的岩石;你不是那奇异的溶洞,滴注着永恒的生命……

你只是一个生命的过客,挣扎在生活的游戏中,寻觅出口。期盼着那个曾经温柔、善良的她;痛苦着那个总是莫测、残酷的她。 呵,你不懂生活。她只是在公平的给予罢了!

抬起头,平原在向你招手,断裂的枝桠和艰辛一起坠落。

一回首,出口在向你微笑,松落的礁石和痛苦一起后退。

你没有粗壮的根系,但坚实的双腿在奋力的前进;你没有激越的流水,但火红的心脏在猛烈的跳动!你没有坚硬的岩石,但你能拥有广阔的天地;你没有永恒的生命,但你能拥有无悔的人生!

生活不是牧歌,但生活更不是墓歌!生活是前进的号子,是冲锋的战歌,是无悔人生的颂歌!

【佳作示范10】:

有位哲人曾说,走进生活,就像走进一个空旷的战场,就像走进一个灼黄的试金石。在这里,自哀者翻身落马,自强者加鞭催马,无知者心猿意马,有知者檀溪跃马,自负者马失前蹄,自信者马到成功。

是啊,生活的确是一个血气横飞的战场,而我们恰恰是在这“战场”的罅隙中逃亡的微不足道的人类。面对生活,我们无法保持心平气和的迟钝,因为我们如果想要摆脱窘困就必须走向战场,因为我们如果不想让明天的生活成为今天生活的冷淡的抄袭就必须与生活抗争。

也许生活就像达摩克利斯之剑,一旦轻轻挥舞,一碧如洗的晴空顷刻就会阴云密布;

或者生活就像潘多拉的盒子,经人不经意的开启之后,各种各样的灾难也便应运而生。

生活不可能给你的每一步都铺垫着通衢。古往今来有许多人都在荒城落日野漠穷秋中碎散。伍子胥曾在吴市吹萧求生受尽奚落;韩信为了摆脱恶人的纠缠忍受胯下之辱;苏武曾竭力维护凶汗团结却被放逐到北海牧羊15年;岳飞曾满腔热血转战南北却背负“莫须有’的罪名惨招杀害;华子良壮心欲填海竟为革命装疯20年。他们深谙生活的奥秘,虽然遭受百般折磨义无返顾地与生活抗争生活也没有遗弃他们,让他们名垂千古在历史的夜空闪耀着永不熄灭的灯火。

推开艺术宝库之门,一个个栩栩如升的人物就像漂浮在河面上的花瓣一样泅渡而来。马丁·依登无法施展抱负时内心喧腾着的绝望与空虚,海兰特·白兰因追求幸福而被挂上红字后所受的折磨。阿辽莎那连忧伤也只是点缀的一无所有的脸庞……这一切都被做为最佳的人生经验述诸我们,使我们不得不清醒地认识到生活的艰辛。

当然有人说生活是牧歌,是人类纵行恣意的疆场。面对这些人的美丽的幻想,我不敢以轻狎的态度冠以轻薄的文字游戏,但是我有不得不说人不是生活在真空里,而且并不是每一只“丑小鸭”都可以变成白天鹅的。

其实每个人的生活中都有惨淡和摄人心魄的一页,然而既然不入战场就应当无怨无悔。也许现在你还不能参悟生活的韵义,但在惊鸿一瞥之时你会蓦然明白生活的真谛:原来生活不是牧歌那种随便哼哼的旋律。

【佳作示范11】:

如果用不寻常的眼光去观察生活中寻常的细节,如果用不寻常的目光去看待生活中寻常的故事,那么常常会有一些不寻常的思绪撞击你年轻的心,让人感受到人生的滋味。

虽然生活是多种多样的,可毕竟都是生活,是人们生存的一种形式。许多生活画面都一幕幕浮现在我眼前,关于那件衬衫的事情却定格在我脑海里……

记得是上初中的时候吧,一件我很喜欢的衬衫不知道怎么回事,最后两粒纽扣不见了。回到家里,我只好叫妈妈重找两粒新的缝上,可她却对我说:“哪有纽扣?你自己去找呗!”说完便转身走了。第二天我又穿着衬衫去上学,在骑车时看见衫角由于没有纽扣 ,心里便很懊恼,心想等回家再去缝吧!日复一日,过了一个星期后,衣衫角依然拉着。一天,去奶奶家,看见奶奶在缝衣服,她却对我说:“如果你是小孩子的话,我肯定帮你,可惜你现在已经是少年了,自己缝吧!”我心里顿时便觉得现在我们应该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了,凡事不能总依赖父母。困难就像一块绊脚石,如果日积月累,最后会变成一座大山,我们应当及时去克服,把荆棘铲除。

在菜市场里,我们经常会遇到乞丐讨钱。有一次,我经过时,便看见一个乞丐把碗摆在地上,眼里充满恳求的目光,让人情不自禁从口袋里拿钱给他,当我拿出一块钱时,乞丐的目光顿时出现了一丝喜悦的情愫,我想:他们都有手有脚,如果一辈子都靠乞丐为生,还有自尊可言吗?不行,我不能这么做,我马上把手缩回口袋里,感到自己刚才是把钱拿给一个听天由命、自暴自弃的人。

有一首歌唱道:为了生活,我们到处奔波……”是啊,尘世间的人们为生活所驱使,为生活所困惑。我感觉生活与生活之间是那么不一样,许多人为名利、权势、金钱而付出太多的时间和心血,却忽略生活的真谛。生活给每个人的不一样多,命运却给人设置的坎坷亦不同。屈服命运的人是弱者,驾驭生活的人方为强者。

推荐第2篇:牧歌

无伴奏合唱《牧歌》是一首由上句和下句构成的长调民歌,其曲调悠长,连绵起伏,节奏舒展,气势宽广。作者瞿希贤根据海默的词,把这首民歌改编成无伴奏合唱曲,使优美的民歌形象更加丰满,色彩更为丰富。不同音色的声部交替出现,互相呼应,加上浓郁和谐的和声效果,使音乐的内涵更为充实,意境得到升华。由于这首无伴奏合唱较原民歌更加丰富、优美动听,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因而受到人们的普遍喜爱,并成为无伴奏合唱的珍品。 设计思路:

本课教学运用《音乐课程标准》中的新理念,以音乐审美为核心,面向全体学生,通过学生的听、唱、看、感受、体验、创作让学生充分享受到音乐的美,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创设生动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民族团结精神,以及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目标:

1、了解蒙古族的风土人情。

2、《牧歌》的欣赏,拓展学生对原民歌的理解范围,使他们进一步感受歌曲的意境美,使《牧歌》的旋律永远流淌在学生的心中。

3、充分了解内蒙民歌悠扬宽广的旋律特点,感受无伴奏合唱的人声美与丰富的和声效果。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让学生了解蒙古族的风土人情。

1、师:我国有多少个民族?(56个)你们知道哪些民族?(学生自由说。

2、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歌曲,老师请你们来听听这是什么民族? 歌曲《天堂》

3、有谁能介绍一下这个民族?

4、同学们都说的很好,可眼见为实,还是让我们去看看吧……

(视屏)蒙古族的风土人情

5、师:感觉怎么样?(学生自由说)

二、欣赏乐曲《牧歌》。要求会哼唱旋律,感受歌曲的意境美。

1、蒙古族真美,不禁让我想起一首歌(老师唱原民歌,并出示歌谱和歌词)

2、你们听过这首歌吗?想说点什么吗? (曲调悠长、速度慢、抒情、宽广的旋律)

3、一起跟着老师轻轻地哼唱一下歌曲的旋律吧!(用M唱)

4、我们再来念念歌词怎么样?

5、比较两句:诶,你们有没有发现歌词与旋律高低之间有着什么关系啊?

师:对啊,同学们非常聪明,这两句的歌词与旋律是相互对应的,第一句:蓝天白云音很高,第二句:绿草羊群音也随着歌词变得比较低平。

上句:蓝天白云——音高 下句:绿草羊群——音平

内蒙民歌大体可分为长调和短调两种,这首《牧歌》曲调悠扬,连绵起伏,节奏舒展,气势宽广,是一首典型的长调。

6、就让我们一起轻轻地唱唱歌曲吧!

7、欣赏《 牧歌》

1) 请你闭上眼睛听,现在又想告诉我什么?(欣赏无伴奏合唱的《牧歌》)

(无伴奏合唱)恩,(视屏)这种只用人声歌唱而不用乐器伴奏的声乐演唱形式,就叫无伴奏合唱。

那你们能听出那几个声部呀?(视屏) 女高 女低

男高

男低 大型的合唱歌曲一般都是四个声部组成的 师引导生说:这四个声部的旋律就像蒙古族的景色

女高音就像(天空的云),女低音就像(广阔的天空),男高音就像(洁白的羊群),男低音就像(无边无际的大草原)。

2)你们更喜欢哪一首《牧歌》呢?为什么? (更能显出草原的宽广、音色空旷优美) 3)老师请你们亲自感受一下四个声部的和声美。(唱歌曲的第一句歌词) 啊!真美啊!

4)师:咦!你们有没有发现这首歌曲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特点?

(引子和尾声)引子意境宽广、辽阔,音乐慢慢地响起来就好象从远景拉到了近景。 尾声慢慢弱下来,而且有一种没有结束的感觉,给人无尽的遐想。 5)师:通过歌曲的欣赏,你们知道这是一个怎样的民族? (幸福、自由的民族)

师:那你喜欢这个民族吗?让我们一起再次来感受一下这种美丽宽广、幸福自由的感觉。(复听歌曲)

三、舞蹈片段欣赏《牧歌》,目的是让学生在欣赏舞蹈的基础上再次来体会歌曲的意境美。师:歌曲的意境真美啊,老师也特别喜欢这首歌,还特地去收集了有关这首《牧歌》的舞蹈请大家欣赏。

师:你们还想说些什么?(学生自由发表见解)

小结:动听的音乐加上优美的舞姿,使《牧歌》更加光彩照人。

四、小创作:目的是让学生发挥想象,表达情感。

师:同学们,看你们这么喜欢这首歌曲,我有个提议,为《牧歌》尽上自己的能力,选择其中的一项任务完成。 (视屏)

1、编一段歌词

2、写一篇短文

3、画一幅美图

在创作过程中,老师不停地放《牧歌》音乐,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五、评展:提高学生积极性,让学生在自己的作品中体验音乐带来快乐,自豪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推荐第3篇:牧歌

《牧歌》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歌曲《牧歌》使学生进一步感受蒙古族歌曲个性和感情色彩,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感。2.学会演唱蒙古族民歌《牧歌》。

3.了解蒙古族民歌的基本常识和马头琴的音色。教学重点

重点:学唱歌曲使学生了解和认识蒙古族民歌的特点,扩大学生的视野,从而加深对音乐地域文化的印象。 难点: 指导学生用舒展的声音演唱《牧歌》结合音乐启发学生参与表演及创作。

教学准备:电子琴 多媒体黑板 教学过程: 师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进入新课

(创设情境激发情趣)

师:问,同学们,我国有多少个民族?(56个)你们知道哪些民族?(同学们自由说)

师:每个民族都有自身的歌曲,老师请你们听听这是什么民族的歌?这首歌曲自创作之初,就成为草原人民的最爱,因为它唱出了草原人民的心声,现在我就用即兴舞蹈的形式将这首歌曲介绍给同学们! (播放歌曲《天堂》片段,老师即兴舞蹈)。

师:同学们:刚才你们所听的歌曲是什么歌曲?演唱者又是谁?歌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生:回答(略) 师:为了表达对家乡和草原的热爱,腾格尔的这首歌曲是用了哪个民族的音乐元素进行创作? 生:是蒙古族。

师:腾格尔出生在绚丽的大草原呼伦贝尔,家乡的山水、草木、歌舞是腾格尔心目中的天堂,也是草原上所有蒙古族人民的天堂。

师:今天就让我们来共同学习第四单元:神州大地——辽阔的草原之民歌《牧歌》,让大家去聆听大草原的蒙古歌曲,感受祖国少数民族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魅力。 师:现在就请同学们来欣赏音乐《牧歌》(板书),然后分析判断这首歌曲是属于蒙古族民歌中的哪个调?主要是用什么乐器来演奏的?(播放视频音乐)旋律有什么特点?(曲调悠长、速度慢、抒情、宽广的旋律)生:是蒙古族民歌中的长调歌曲,主要是用马头琴演奏的。 师:同学们分析得很对,蒙古族民歌大体可以分为长调和短调两种旋律形态,长调民歌的节奏自由、舒缓,旋律悠长,有独特的装饰音,而短调民歌节拍律动鲜明、结构句法清晰。蒙古族民歌的演奏乐器主要是马头琴(展示马头琴),马头琴是蒙古族历史上较为悠久的一种弓弦乐器,因琴首雕有马头而得名,马头琴音色柔和浑厚,婉转、悠远,独具特色,它融汇着牧人的喜怒哀乐,融汇着牧人的希望, 也成为蒙古族具有代表性的乐器。

师:用电子琴演奏一段《牧歌》音乐,让学生感受其旋律。

老师范唱:《牧歌》并讲解音乐符号:换气记号( )

1、采用听唱法和自学的方法学习歌曲。

2、老师弹奏旋律,学生试唱歌词,注意引导学生唱准歌曲的节奏(引导学生划节拍掌握两拍半的节奏,纠正错误,直到唱会为止)。

3、在电子琴的伴奏声中,老师带领学生一起齐唱。师:请同学们现在分析一下歌曲《牧歌》是由几个乐句构成?并总结蒙古族民歌的特点。

生:歌曲由两个乐句构成,通常短小精悍。

师:嗯!答得很好,那么这两个乐句在旋律上有什么不同呢?

生:前面一个乐句在音域上要高一些,后一个乐句要低一些。

师:让我们再来念念歌词怎么样? 比较两句:诶,你们有没有发现歌词与旋律高低之间有着什么关系啊?

生:(可以让学生自动起来回答)这两句的歌词与旋律是相互对应的,第一句:蓝蓝的天空音很高,第二句:白云的下面音也随着歌词变得比较低平(学生回答后老师要进行鼓励,提高其积极性))。

师总结:《牧歌》是典型的蒙古族长调民歌。歌词两句一段,共四句,形象淳朴且富有诗意,字里行间处处都流露出对草原和生活的热爱。全曲由上下两个乐句构成,上句在高声区围绕着五度音5上下回旋悠扬飘逸,仿佛是蓝天中飘着朵朵白云;下句转入以1为中心的围绕进行,是上句的下五度自由摸进,低回婉转的旋律,犹如撒在草原上斑斑如银的的羊群,展现了草原牧区美丽、壮阔的景象。

4、教师介绍几个简单的蒙古族舞蹈动作让学生做一做。

5、以多种形式练习歌曲。(可分男女声部,可配合肢体动作)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喜欢蒙古族和它的音乐吗?

生:喜欢! 师:欣赏《牧歌》:师:请你闭上眼睛听,想告诉我什么?(欣赏无伴奏合唱《牧歌》)。生:(无伴奏合唱)好!这种只用人声歌唱而不用乐器伴奏声乐演唱形式,就叫无伴奏合唱。师:再来听一听著名歌唱家德德玛演唱的《牧歌》,比较一下两种演唱方法有什么不同?(一个是合唱,一个是独唱。无伴奏合唱比较受大家欢迎,因为这种唱法更能显出草原的宽广、音色空旷优美。 师介绍:我们的歌曲演唱形式里有:合唱、独唱、领唱、对唱、表演唱等等,让我们跟老师分别试唱一下。 师:唉,你们有没有发现这首歌曲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特点?师:(引子和尾声)引子意境宽广、辽阔音乐慢慢的响起来就好像从远景拉到了近景。尾声慢慢弱下来,而且有一种没有结束的感觉,给人无尽的遐想。

下面就请同学们自由发挥你们的想象,结合本歌曲创作一段蒙古族舞蹈(可以边唱边跳,也可以一组唱一组跳)、或赞美蒙古族及大草原的歌词、诗歌、一幅画,几分钟后请把你们的创作展示给大家(分成小组进行,每一组创作一种形式)。在创作过程中,老师不停地放《牧歌》音乐。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生:学生展示他们的创作(老师在旁边引导,学生展示后要对其鼓励)。

师小结:同学们!今天我们对草原上蒙古族民歌有了的一些基本的了解和认识,也使我们对我国的少数民族了解更深入了一步。在西部大开发的浪潮中,我们相信我们五十六个民族会相处得更融洽,民族会更团结。

通过小结,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祖国各族人民。 (如果时间充足的话可以欣赏一首马头琴独奏《万马奔腾》)结束。 教学反思:在《牧歌》的教学中我认为成功的关键在于整个教学过程将学生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给学生以最大的空间感受、体验、想象、表现的机会,从而能够充分展示才华、挖掘潜力、释放情感、体验成功。

推荐第4篇:牧歌

《牧歌》教学设计

六年音乐上

三单元 四课时

2015-10-15

教学目标 :

1、学习《牧歌》及相关音乐文化,使学生了解我国北部边疆草原的人文风情和音乐风格,感受蒙古族音乐的魅力,从而热爱自然,亲近自然。

2、通过歌唱和欣赏等综合性音乐活动,感受蒙古民族音乐的旋律、节奏、音色及情绪的特点,能通过歌声与形体动作,表现出自己的音乐感受。

3、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引导学生有创造性的参与音乐实践活动,能够有感情的歌唱《牧歌》。教学重点:

1、感受蒙古民族音乐的特点。

2、从音乐的角度领会蒙古民族对大自然的热爱。教学难点:歌曲音乐节奏和音准的准确把握。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音响、电子琴、口琴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学习相关文化(10分钟)

1、提前播放歌曲《呼伦贝尔大草原》迎接学生进入教室。

2、通过歌曲把学生的思绪带到美丽的大草原中。

师:刚才大家听到的这首歌曲,是降央卓玛演唱的《呼伦贝尔大草原》。接下来,请大家和我一起走进美丽的大草原,去领略一下蒙古族的风情,去感受一下蒙古族音乐的魅力。

3、了解我国的草原分布情况

师:我国的草原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在银幕上显示我国主要草原分布情况,教师用简短的歌曲来表现各地草原歌曲特点。如:黑龙江的《乌苏里船歌》、内蒙的《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新疆的《 塔里木河》、西藏的《青藏高原 》)

4、

通过诗歌了解草原

师:同学们能不能想到一首描写草原的诗歌呀?(展示北朝民歌《敕勒歌》)全班同学有感情地朗诵。

5、

了解蒙古族的舞蹈、盛会、乐器。

(展示舞蹈图片)介绍舞蹈特点:节奏明快,热情奔放,语汇新颖,风格独特。动作多以抖肩、翻腕来表现蒙古族姑娘欢快优美,热情开朗的性格。(P47) 请几位同学上台学习抖肩、骑马两个简单的舞蹈动作。

(展示《那达慕》盛会图片)那达慕,蒙语是“娱乐”或“游戏”的意思。现在,那达慕大会的内容主要有摔跤、赛马、射箭、赛布鲁、套马、下蒙古棋等民族传统项目,有的地方还有田径,拔河,排球,篮球等体育竞赛项目。此外,那达慕大会上还有武术,马球,骑马射箭,乘马斩劈,马竞走,乘马技巧运动,摩托车等精彩表演。(P46) (展示马头琴图片)介绍马头琴。(P45)

二、新课学习(30分钟)

1、欣赏歌曲《牧歌》男高音歌唱家胡松华 演唱 (P48)

请同学用自己的话描绘歌曲的意境。

(用55 50 |55 50|55 55|55 50|的节奏来肯定回答问题的同学, 意思是:真不错,真不错,你的回答真不错!)

2、配乐朗诵《牧歌》歌词

老师弹琴,学生有感情地朗诵《牧歌》歌词,注意朗诵的速度和节奏。

3、教师范唱,学生对照口型开口默唱,着重让学生尽快把握音乐的节奏、音准和速度。

4、全体同学跟琴轻唱,学会歌曲。

5、全班合唱《牧歌》

把学生分成四组,一组用 “n音”唱旋律,一组用“lu音”唱旋律,一组用“a音”唱旋律,最后一组唱歌词,教师伴奏。

6、介绍无伴奏合唱

无伴奏合唱是指仅用人声演唱而不用乐器伴奏的多声部音乐表演方式。

无伴奏合唱能充分发挥男女不同声部、声区、音色的表现力,并在整体上保持音质的协调和格调的统一。

7、欣赏无伴奏合唱歌曲《牧歌》

说说无伴奏合唱歌曲《牧歌》给人的不同感受。(充分发挥人声特点,更加耐人寻味,发人深省。)

三、拓展学习(4分钟)

1、欣赏器乐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P45)

歌词表达意境如同一幅草原新生活的画卷,描绘了牧民安宁、舒畅、如意的生活美景。音乐以当民歌为素材,用柔和、安详但又蕴含着饱满激情的旋律,抒发草原牧民对新生活的赞美之情。婉如一位蒙古族妇女在草原上眺望,赞美之情油然而生。

通过教师现场口琴演奏《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蒙古族音乐的热情和对美丽的大草原的向往之情。

四、小结(半分钟)

本课大家一起了解了我国美丽的大草原,了解了蒙古族的人文风情、舞蹈、盛会、音乐风格。着重学习了《牧歌》,感受蒙古族民歌的魅力 。

五、布置作业(半分钟)

请大家下去收集草原民歌,找出一首自己特别喜欢的,学会有感情地演唱。

我爱银河教学设计

六年音乐上

五一戴凤梅

三单元 一课时

2015-10-15

歌曲《我爱银河》

【教学内容简析】歌曲《我爱银河号》银河是由无数播里、行星等汇合而成的庞大天体.宛如一条白色的天河。关于银河有许多美丽的传说,人类对银河系的探索一直没有停止.并已经有了许多惊人的发现。

“银河”又是中央电视台少儿合唱团的名称它老翁每位合唱队员就像王-顾闪亮的小星星‘这首歌曲就是“银河如妞声合用团的团歌所以欣曲中的解银河.并不是真正的银河争而是指银河合唱团但在这里费用借用了“银河”并把它引中开来,征得调作家竹林的同意,部分欣词也作了修改,以引起学生锋家里空奥秘的兴趣合唱艺术强调队员间的合作,特别讲究声音的统

一、和谐,合唱队表现的不是某个人的水平,而是整体的水平,收词中用“一起闪烁”“一起唱欧”来表现这一点.教唱时需加以抓调. 歌曲为二段作(单二部曲式〕,第一乐段旋律在较低的音区盘旋,表现了少年儿童对银河的向往、热爱之消.第二乐段在全歌的最高点“。一开始,逐步下降并以第一乐段的见后一个乐句结束.表现了少年儿童欢乐之情和青春的朝气。

【教学目标】

1、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学生努力学习科学知识的热情。

2、自主学唱歌曲和处理歌曲,合唱和谐优美。

3、学会八六拍的指挥图式。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问候语)

1、学生听音乐做律动进教室。

2、师生问好

[设计意图]创设音乐课的愉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导入。

师:本单元的标题是“星空畅想”。星空能引起人无数的遐想。自古到今,关于星空有着很多美丽的神话故事。例如“天上一颗星,地上一个人”,还有牛郎与织女的故事等,同学们还知道哪些有关星空的美丽传说? 生答。

师:讲解银河资料

下面我们来学习一首童声合唱歌曲《我爱银河》。

[设计意图]通过导入,为新授做铺垫,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三、学唱歌曲 (1)听范唱录音。 (2)简介“银河合唱同”。

(3)随录音学唱第一乐段的歌谱和歌词。 (4)随教师的琴声学唱第二乐段。

(5)将两个乐段连起来演唱,并由学生自主处理速度、力度和演唱方法。

[设计意图]自主学唱歌曲和处理歌曲,合唱和谐优美。 ★

四、学习四三拍的指挥图示 [设计意图]为欣赏做铺垫 ★、欣赏《啊,高山》。

(1)初听歌曲录音。

(2)根据歌词内容进行讨论。

(3)学习四三拍,为《啊,高山》指挥 (4)复听。听后完成课后练习。

[设计意图] 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学生努力学习科学知识的热情。

【板书设计】

银河在中国古代又称天河、银汉、星河。是横跨星空的一条淡淡发光的带,银河在天鹰座与天赤道相交,在北半天球。银河在天球上勾画出一条宽窄不一的带,称为银道带。它的最宽处达30°,最窄处只有4°~5°,平均约20°。这只是银河系中的一部分。银河在中国文化中占很重要的地位,有著名的传说“鹊桥相会”,也有同名的文学作品和电视,还有《银河》品牌的计算机和叫“银河”的台风。

八、小结

《木星──欢乐使者》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

2015-10-15

三单元二课时

五一戴凤梅

教学目标

1.通过听赏音乐的方法,感受音乐所表现的情绪。

2.通过分析、旋律记忆等方法,反复聆听音乐,分辨主题音乐出现了几次。促进学生对旋律的理解,培养学生分析音乐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记忆乐曲的主题旋律。2.分辨主题旋律出现了几次。

一、欣赏乐曲《木星──欢乐使者》 教学要求:《行星组曲》简介(包括介绍作者霍尔斯特及乐曲创作背景),使学生对乐曲有一定的了解。

二、欣赏《木星──欢乐使者》第二乐段

教学要求:在教师的带领下,学生视唱教科书中出示的《欢乐颂歌》旋律(第1──9小节),其后的旋律由教师在琴上弹奏,使学生初步熟悉。 师:主题旋律的节奏有什么特点,表现了怎样的情绪?

生:一开始音乐很欢快,接着出现了节奏比较宽广的主题旋律,表现了庄严肃穆的情绪。

1.教师完整地演奏这一段音乐,学生边听边挥拍。 2.复听全曲《木星──欢乐使者》。师:这段旋律在乐曲中出现了几次? 学生自由回答。

生:感受音乐:主题出现时晃动身体感受主题旋律舒展宽广的特点。

三、器乐演奏

教学要求:用口风琴演奏《欢乐颂歌》的旋律,重点是1至9小节。 学生进行练习。

四、学生创作(可两人合作)

教学要求:教师给出创作标题──飞船发射、飞船航行、胜利欢庆等内容。学生进行创作。

老师提示要在练习前先决定要表达的音乐情绪是什么,再决定节拍,然后决定第一音,顺着试写下去,不要写得太难。虽然只有短短4小节,其中最好要有重复的节奏,结束音要有稳定的感觉。

五、作品展示

1.教师选择公布几个有代表性的学生创作(其中有较好的,也有较差的)。师生共同评论,使学生逐步增加一些旋律创作的理性认识。

2.

选择几个较为优秀的旋律,师生共同用课堂乐器演奏,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六、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创编了四小节旋律,出现的问题一定要改正。在今后的课程中还要不断练习,为今后创作简单的旋律做好准备。

蓝天向我们召唤》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

2015-10-15

三单元三课时

五一戴凤梅

教学目标

1.通过模唱的方法,唱好四分休止符、八分休止符和顿音,使演唱更加生动。

2.两声部合唱,做到节奏和音准基本准确。

3.从神舟六号、七号的成功发射,引出歌曲──《蓝天向我们召唤》。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树立为国争光的远大志向。 教学重、难点

学唱合唱部分的第二声部,学习的方法同第一声部,但要特别注意“#4”和“#5”的音准。歌曲两个声部声音要统一,注意二声部每个乐句的第一小节两个声部节奏错开对应,要求学生要掌握好。 教材分析

歌曲《蓝天向我们召唤》为大调式,二段体。第一乐段音区较低,曲调具有叙述性,两个乐句并不对称,但具有平衡感。第二乐段为合唱,在每个乐句的第一小节两个声部节奏错开对应,其他各处节奏均相同,甚至连旋律也有多处相同,为支声性的二部合唱。歌曲的难点在合唱的第二声部,即“#4”和“#5”的音准,教学时应特别注意。

教学过程(一份供任课教师参考的完整教案)

一、导入新课

观看宇宙飞船飞天视频。 教学要求:介绍神州六号航天飞船和航天英雄杨利伟,激发学生向往蓝天的激情。

二、歌曲学习

1.初听歌曲《蓝天向我们召唤》。

教学要求:感受歌曲的情绪。划分乐曲的段落。

师:请同学们说说歌曲的情绪,歌曲划分为几个段落?

生:歌曲活泼欢快,演唱时节奏感很强有一种很自豪的感觉。

生:乐曲分为两个乐段。前四句是第一乐段,分声部的部分是第二乐段。 师:感觉很到位。分析得很准确。 2.学习歌曲第一乐段。

教学要求:了解第一乐段特点。弱起小节,旋律中出现了四分附点、八分附点和切分音等节奏,指导学生演唱。

师:请同学们观察第一乐段的节奏有哪些特点? 学生自由回答。

师:其中四分休止符、八分休止符和顿音的运用使旋律更加生动,但也增加了学唱的难度,我们来随录音模唱。 学生进行练习。

老师指导学生跟随琴声划拍子学唱。 3.学习歌曲第二乐段及二声部。 师:学唱合唱部分的二声部。(从2音开始,高声部向上级进到3,低声部向下级进到1,如此,高低声部形成三度和声音程。两个声部保持三度音程不变,同时下行。两个声部音程距离较大的地方需要重点练习。) 师:合唱部分注意二声部每个乐句的第一小节两个声部的节奏是错开对应,我们来练习。

师:还要特别注意“#4”和“#5”的音准。(引导学生练习。) 4.两个声部合唱练习。

教学要求:启发学生用活泼跳跃的声音演唱歌曲。通过两个声部的和谐演唱,更加完美地表现歌曲内涵,表现出少年儿童积极向上、立下远大志向为国争光的精神面貌。两声部合唱,做到节奏、音准基本准确。 师:这首歌曲的情绪活泼有一种紧张积极向上的感觉,让我们注意附点音符的唱法,使我们的歌声有一种向前推动的感觉,请同学们体会一下。 学生进行演唱。 师:演唱“飞吧飞吧”时,两个声部怎样利用力度的变化把歌曲的层次表现出来? 生:轮唱时第一声部强一些,第二声部弱一些;合唱时两个声部按照旋律线的起伏变化运用力度变化表现歌曲的音乐特点。 5.跟随《蓝天向我们召唤 》伴奏完整地演唱。

三、课堂小结

通过同学们演唱歌曲和两个声部的合作,我们感受了音乐的内涵。让我们为探索蓝天、为祖国的航天事业努力学习吧!

《天地之间的歌》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

2015-10-15

三单元四课时

五一戴凤梅

一、教学内容

1、唱 《天地之间的歌》

2、做 唱唱旋律 完成旋律

3、听 《彼得与狼》

二、教学目的

1、通过教唱《天地之间的歌》,激发学生对探求天地之间奥秘的欲望,从而引起学习科学的兴趣。学习用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领唱与合唱互相协作,配合默契。

2、进行二声部合唱的训练,做到声部清晰、和谐。继续巩固6/8拍知识,通过完成旋律练习,对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培养。

3、通过欣赏,比较音色、音区、节奏、速度、力度、和声等不同的音乐表现手段,进一步提高音乐的综合欣赏能力,感受音乐形象。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引导学生用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领唱与合唱互相谐调配合。

2、引导学生热爱科学,勇攀科学高峰。

四、教具准备

录音机、磁带、八孔竖笛

教学过程:

一、交流

师:天地之间,万事万物,我们就从航天员杨利伟开始说起吧。(自由交流)

二、学唱歌曲

1、

初听歌曲,感受情绪

师:从这样一首《天地之间的歌》,你感受到什么呢

听范唱,体会歌曲是情绪、节奏、速度。(轻快、活泼)

2、

模唱“啦”的旋律

3、

跟磁带学唱

4、

解决难点

加强对歌曲中难点部分的练习。如:第9到第14小节可先让学生掌握 的节奏型,再重点练习第9到11小节,这样第12到14小节的难道就容易解决了。此外,第15小节的“0 5 4”处的切分节奏也要加强练习。

(1)

切分节奏(口念——拍手——词——跟唱旋律)

(2)

二声部合唱

领唱、合唱部分的处理,应在歌曲完全学会后再进行,要注意衔接的紧密。

5、完整的演唱歌曲

副歌部分有对比性的两个乐句,要用有气息支持的声音去唱。前一乐句咬字、吐字要圆润、灵巧、富有弹性,后一乐句要连贯、饱满、坚定。 (看指挥演唱——分角色演唱)

三、总结下课

推荐第5篇:生活不是童话演讲稿

生活不是童话

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上午好!我是来自晏北街道义德希望小学六年级二班的张乐,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生活不是童话》 从小,我最喜欢看的就是童话书,什么《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一千零一夜》等,我都爱不释手,我曾幻想自己是七个小矮人救下的白雪公主,拥有令人嫉妒的容貌,雪白的肌肤;也曾经幻想自己拥有一个阿拉丁神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还曾经幻想自己是独腿的小锡兵,勇敢的和女巫抗衡。童话,多数是美满的结局,从那一个个美满的结局中,我们能够感受到人们对生活的渴望与追求,能体会到人们对生活的向往,试问哪个不希望生活的幸福快乐呢?

但是,生活的道路是不平坦的,它不像童话里那样,天总是蓝的,云总是白的;生活中有乌云,有暴雨闪电,“屋漏偏逢连夜雨”更是常事,我们不可能这样生活着,请记住:生活不是童话。

曾几何时,每当成绩下滑或者受到批评时,我都会想在童话的世界该多好,不用学习,没有烦恼,有的是糖果屋,巧克力房,我能尽情的享受那份自由自在,还能依偎在幸福的身旁。可是幻想就是幻想,不努力,我就永远不能进步,不吃苦,我就永远不能成长。

生活终究是生活,就好比汶川、玉树地震,多少家庭妻离子散,多少国民家破人亡。如果在童话,会出现神仙,超人来拯救他们,让他们起死回生。可是现实总是残酷的,遇到困难,我们只能勇敢的面对,而不是毫无边际的畅想。生活不是童话,你我更不是白雪公主,灰姑娘,我们不可能一直等待着幸福降临,也不可能有戒指神、灯神的帮忙,我们有的只是自己的双手,所以,我们应该睁开双眼,勇敢的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磨难,并坚信,只要相信自己,就没有什么是不可能战胜的。

同学们,我们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是国家的栋梁,是未来的希望,我们必须要清醒的认识,生活不是童话,它掌握在我们的手中,让我们勇敢的正视它,努力的向前迈进吧!

推荐第6篇:生活不是大眼瞪小眼人生哲理

时光悠悠然,许多未曾见,向前的人生没有什么固定的规划,只是掌握了当下突破烦恼的办法,让生命充满一种活力和信仰、理解与体谅,许多努力没有半途而废,如此活出生命的质量。

不管你用到什么办法,也不可能避免到烦恼的干扰,与其去挑剔烦恼的困扰,不如从内心深处去认识这些烦恼的必然性,生活中缺乏不了那些琐琐碎碎的困扰,它是生活的一种提醒,甚至是一种反省,就把它当作一种一路同行的声音,不必要觉得痛苦。

生活的禅法,是一种从容的生活态度,或者理解为面对生命中得失、荣辱、爱恨、沉浮的一种心理素质,谁也不是生活的旁观者,不要埋怨幸福多么遥远,向着幸福跑过去,或者幸福已经跑远,但是你把幸福放在心底。

内心充满信心,许多事情才不至于更糟糕,人生当中的那些不如意,是一种考验,也是一种学习,这世间最大的不足是自己的不足,认识生活和命运缺乏客观和宽度。时光流转,世事变迁,不必要感叹失去了什么,还是那句老话,无可奈何花自落去,似曾相识燕已归来。

生活在经过的世界,哪里自在,哪里纠结,哪里安宁,哪里遗憾,世间这一切能抓住的到底有多少,又何苦为那些抓不住的去伤筋动骨,你的世界,是你经过的世界,它的含义需要一种清醒,心地载不动许多的负担,放下才是创造新生活。

人生这一场,无明的追逐,烦恼的困扰,把生活活得越来越复杂,越来越远离了生活的真味,生活的真谛在于心底的宽度,在于生活的适度,在于胸怀的大度,本来是草根,也不是贵人,何苦活一场贪着的病态,能多简单就多简单,大眼瞪小眼的去简化,不是日子不会过,只是珍爱着生活。

生活的真谛就在于勇敢的面对生活,莫怨命运误了谁的前程,那些跋山涉水的苦苦追寻只是差了几分回头是岸的勇气,既然哪里都可以寻找,怎能忽略心地?人活的就是几分心态,心里不忽略幸福,从头到尾都是幸福,不问来处,不问去处,不心酸就是好活路。

推荐第7篇:牧歌教案

牧歌教案

教学目标:

1.能够对所学习的蒙古族音乐感兴趣,欣赏并学唱长调歌曲《牧歌》,了解长调音乐的特点。

2.学唱两声部歌曲,欣赏四声部歌曲,感受不同演唱形式所带来的不同艺术享受。教学重点:

1.能用自然舒展和谐的声音有感情的演唱两声部旋律。教学难点: 1.两声部合唱

2.歌曲气息以及广阔舒展的感觉。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成人独唱牧歌导入 师:老师今天带来一段音乐想请同学们来听听,当你们听到这段音乐时是一种怎样的感受?

生:听音乐(宽广舒展)

师:嗯,同学们觉得这段音乐给我们带来舒展宽广的感觉,为什么大家会有这样的感觉呢?请同学们再来听一遍,可以从从歌曲中音时值长短去感受一下。 二.新课

第一乐句学唱

师:好,大家找到到原因了吗? 生:节奏松,旋律中出现了长音。

师:对,我们来找找长音在哪里?嗯,最后一小节,还有连音线。连音线连接着两个相同的音,大家知道怎么唱吗?只要唱一个音就可以了,延续后面音的拍子。好,现在我们一起来唱一唱这条旋律的谱子。 生:一唱(第一句谱子)

师:嗯,注意节奏,连音线的地方。师范唱。 生:二唱谱子

师:好,在唱长音的时候大家要注意气息的控制,如果气息不够了,轻柔快速的换气,这样全班同学的声音和气息就不会断,做到了循环呼吸。师示范唱。 生:三唱谱子 师:除了刚才的长音之外还有什么原因让音乐有了一种宽广辽阔的感觉呢?我们再来听听看,大家可以从旋律线上去感受一下。 生:听旋律,(起伏大)

师:对,旋律线就像一条抛物线一样起伏着。师范唱我们边唱边画抛物线。用M来哼唱。

生:

四、用M哼唱。

师:好,刚才在演唱的过程中找到了好几个让音乐变得宽广舒展的原因,现在我们再来找找还有没有别的原因呢?可以从力度的角度去感受一下。 生:听旋律,(渐强减弱)

师:对,有了这样的力度变化,就好像我们是站在什么地方歌唱?对,辽阔的草原上。来我们用M来哼唱,表现一下这种宽广辽阔的感觉。 生:

五、用M哼唱

第二乐句学唱

师:好的,这是歌曲牧歌的第一个乐句,现在老师要看看同学们的领悟能力了,我们用同样的方法来学唱第二乐句,先来唱谱子。准备 生:一唱谱子

师:嗯,我发现刚才在连音线和长音的地方有点小瑕疵,师范唱,我们一起再来唱一遍。

生:二唱谱子。

师:这一遍节奏好多了,注意前面两小节五度音的唱法。师示范唱。准备 生:三唱谱子。

师:嗯,有又了进步,现在我们用M来哼唱,同样力度也是由弱到强再到弱。请同学们唱出宽广辽阔的感觉。 生:

四、M哼唱

师:同学们唱的时候注意气息,轻柔平稳快速的换气,好我们再来试一遍。 生:

五、M哼唱。

填词唱

师:好,现在我们跟着音乐把歌词填进去唱一唱。 生 :听音乐填词唱。

师:好,我们跟着钢琴来唱一唱。注意气息。 生:跟琴唱词。

师:第二小节中附点后的7没唱出来,大家一定要用气息支撑住。师示范 生:模唱第一句。

师:第二句中前面两个小节注意。师范唱 生:模唱第二乐句。

师:好现在我们完整把这首曲子来唱一遍,注意唱出悠扬,辽阔的感觉。 生:第二次完整填词唱

师:好,现在我们给它加点花样,请同学们唱歌,我也加进来,同学们在唱的同时也注意听老师所唱的,是不是和你们唱一样。 生:不一样。

师:对,我给这首歌曲加上了另外一条旋律。同学们也来学学这条旋律。

生唱第二声部

师:我们先来唱唱谱子 生:唱第二声部谱子。

师:嗯,在几个大跳音程上稍微有点不稳定,我们来看一下,22---|5 1- -| 师示范。

生:模唱,

师:好现在请同学们自己来找找这些音高,我弹一个开始音,大家看这谱子唱下去,准备 生:清唱谱子(跑调适当给音)

师:好,现在我们把词填进去,注意最后一小节歌词是白云。 生:跟琴哼唱,填词。

师:嗯,同样的,同学们唱的时候用轻柔的声音展现那种宽广辽阔飘渺的感觉。我们再来一遍

生:三填词唱二声部

师:好,现在同学们唱第二声部,我来唱第一声部。 师生合作。

合唱

师:好的,现在大家两个声部都学了,应该会唱了吧?请同学们互相合作一下。你们唱高声部,你们唱低声部。轻轻唱 生:合唱

师:第一声部是…第二声部是…,各自把握住音准,但也要听另外一个声部唱。 我们再来一遍,我弹低声部,准备。最后一小节我们一起来一下,师分别范唱两声部。

生:第二次合唱。 师:我们今天学唱了歌曲牧歌,还给歌曲配上了二声部,感受了这首歌曲的特点,大家知道吗?它是属于蒙古族民歌中得长调。什么是长调呢?

长调概念特点

三.拓展

刚才我们尝试着唱了二声部合唱,接下来让我们感受牧歌的另个合唱版本,大家听听这首合唱曲有伴奏吗? 生:听无伴奏合唱

师:对,没有伴奏,是无伴奏合唱它是合唱艺术中得最高形式。这部唱作品是由作曲家瞿希贤根据《牧歌》的主题旋律,运用和声变奏手法将其改编为一首无伴奏合唱曲。经典的旋律往往被后人不断地传诵。《牧歌》最初的旋律是内蒙古昭乌达盟的一首长调歌曲,原是一位哥哥为了纪念牧场上活活烧死的妹妹而演唱的长调,曲调悲伤、沉重。该地区的人们认为他是悲歌而很少唱它。但因其有着舒缓悠扬的旋律,后被一位音乐工作者将其整理填词改成今天我们学唱的长调。 四:小结

今天我们学唱了长调《牧歌》聆听了无伴奏合唱,感受了它的和谐之美,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去听一听长调音乐去感受一下合唱歌曲,我想会带给大家不同的艺术享受。

推荐第8篇:牧歌教案

《牧歌》教案 辽阔的草原 《牧歌》 教学目标:

1.学会演唱歌曲《牧歌》,感受蒙古音乐独特的长调风格。

2.了解蒙古族民歌的基本常识,认识马头琴音色

3.通过多种形式参与艺术活动,感受音乐的美,提高学生思考与鉴赏音乐的积极性。

4.对音乐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有初步体验,激发学生对少数民族音乐的兴趣及对祖国民族音乐文化的热爱。

教法学法:试唱法、表演法、听赏法、讨论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录音机、磁带 教材分析重点难点:

本课以草原上的蒙古族为主线,通过听、唱、演、思来了解蒙古族民歌以及音乐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因此在教学中先给学生听无伴奏合唱《牧歌》,与此同时用多媒体展示蒙古草原的风貌,学生在听觉和视觉的享受中开始学唱民歌《牧歌》,从中体会音乐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继而引导学生欣赏马头琴独奏《万马奔腾》,在充分激发学生情感的基础,让学生参与才艺展示活动,自己动手动口动脑来展现蒙古族音乐。

重点:通过各种音乐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所选的歌曲和乐曲,扩大学生的艺术视野,从而加深对音乐地域文化的印象。

难点:音乐材料多,要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较好的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过程:

学生课前搜集:有关草原的音乐、图片、民族风情。

(一)提问导入:

提问,你去过草原吗?你心中的草原是怎样的?想感受古诗中“天苍苍,野茫茫„„”的大草原风情吗?

(二)欣赏无伴奏合唱《牧歌》 今天我们先来听一首歌曲,听完以后请同学们告诉我这首歌曲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它是哪个民族的?歌曲中有乐器伴奏吗?那你们能听出哪几个声部呀?听后回答

1、名同学描绘一下这首歌曲所表现的画面。(说得非常好)这首歌曲是放牧时演唱的歌曲,叫《牧 歌》。它的色彩非常丰富:蓝蓝的天、洁白的云、碧绿的大草原、雪白的羊群,把我们带进了一幅很有诗意的画里 。那么我们同学们知道这是我国哪个少数民族的民歌吗?(蒙古族)

2、这种只用人声歌唱而不用乐器伴奏的声乐演唱形式,就叫无伴奏合唱。(女高、女低、男高、男低)大型的合唱歌曲一般都是四个声部组成的。 师引导生说:这四个声部的旋律就像蒙古族的景色, 女高音就像(天空的云),女低音就像(广阔的天空),男高音就像(洁白的羊群),男低音就像(无边无际的大草原)。

3.你是怎么知道这是蒙古的民歌?(请一两名同学谈谈)歌唱草原的歌曲就一定是蒙古民歌吗?还可能是哪儿的民歌?(引导学生说出四大牧场)今天,我们就一起去草原旅行,了解一下草原上的生活和歌曲。

3.出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让学生说出四大牧场的地理位置。

(三)说明本课的学习内容

1、学会演唱歌曲《牧歌》,感受蒙古音乐独特的长调风格。

2、了解蒙古族民歌的基本常识,认识马头琴音色

3.通过多种形式参与艺术活动,感受美、创造美

4、对音乐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有初步体验 5.让学生简介课前搜集的蒙古民族风俗(课件展示图片或录像),然后教师补充。如果你来到蒙古,蒙族同胞会先跟你亲切地说“塔、赛白奴”,“您好”。请同学和我一齐说一遍。然后给你端来可口的奶茶,请你吃烤全羊,让你一饱口福。再带你去参加他们一年一度的“那达慕”大会。还会带你去祭拜他们的民族英雄成吉思汗陵。

(四)学唱民歌 《牧歌》

1.教师或磁带范唱民歌《牧歌》

2.提问:蒙古族民歌《牧歌》与无伴奏合唱在表演上有何不同?(在学生对蒙古草原有了初步印象后,再让学生感受歌曲的清新之美,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3.总结蒙古族民歌的风格特点:宽广、舒展。

4. 一起跟着老师轻轻地哼唱一下歌曲的旋律吧!(用M唱)

5、我们再来念念歌词怎么样? 比较两句:诶,你们有没有发现歌词与旋律高低之间有着什么关系啊?

师:这两句的歌词与旋律是相互对应的,第一句:蓝天白云音很高,第二句:绿草羊群音也随着歌词变得比较低平。( 在学唱歌曲时,尽管淡化识谱学习,以降低学习对乐谱的畏惧感,这样学生就摆脱了牵的绳索,教师在帮助学生开拓思维的空间的同时,放手让学生去评述本歌的情绪、线条,并让学生体会音乐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6、教学生一边唱歌,一边加上简单的舞蹈动作,体会歌曲的意境。

7、以多种形式练习歌曲。(可分男女声部,可配合肢体动作)

推荐第9篇:牧歌教案设计

牧歌教案设计

教学目的:

1、了解蒙古族的风土人情。

2、通过《牧歌》的欣赏,拓展学生对原民歌的理解范围,使他们进一步感受歌曲的意境美,使《牧歌》的旋律永远流淌在学生的心中。

3、充分了解内蒙古民歌悠扬宽广的旋律特点,感受原民歌和无伴奏合唱形式的人声美与丰富的和声效果。

教学重点:

体验蒙古族民歌的风格,把握《牧歌》歌曲的特点。 教学难点:

充分了解内蒙古民歌悠扬宽广的旋律特点,感受原民歌和无伴奏合唱形式的人声美与丰富的和声效果。

教具:多媒体 弦律线卡片

教材分析:

《牧歌》流传于东蒙昭乌达盟的一首蒙古族民歌。歌词原为:蓝蓝的天空上飘着那白云,白云的下面盖着雪白的羊群。羊群好像是斑斑的白银,撒在草原上多么爱煞人!在短短的四句淳朴而形象的歌词中,却溶进了如此诗情画意。旋律具有内蒙古民歌中优美、抒情、高亢、悠扬的特点,加上舒展、悠长的节奏。淋漓尽致地展现了美丽富饶的草原一派迷人景色,也抒发了内蒙古人民对自己家乡深沉真挚的恋情。歌曲是由两个乐句组成的单乐段结构。第一乐句的旋律处在较高音区,以“suo”音为中心上下回旋,作波浪形进行,仿佛是蓝天上飘着朵朵白云,第二乐句是上句的下五度自由模进,以“do”音为中心,旋律低回婉转,犹如撒在草原上斑斑如银的羊群。

作者瞿希贤根据海默的词,把这首民歌改编成无伴奏合唱曲,使优美的民歌形象更加丰满,色彩更为丰富。不同音色的声部交替出现,互相呼应,加上浓郁和谐的和声效果,使音乐的内涵更为充实,意境得到升华。由于这首无伴奏合唱较原民歌更加丰富、优美动听,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因而受到人们的普遍喜爱, 并成为无伴奏合唱的珍品。在欣赏民歌版本的时候,通过哼唱旋律,勾画歌曲旋律线,学唱歌曲等方法,对民歌有一个更深的了解,也为无伴奏合唱的欣赏奠定基础。

设计思路:

本课教学运用《音乐课程标准》中的新理念,以音乐审美为核心,面向全体学生,通过学生的听、唱、看、感受、体验、创作让学生充分享受到音乐的美,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创设生动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民族团结精神,以及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听曲进入教室,播放歌曲《天堂》,媒体展示广阔的大草原。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第一时间感受草原和蒙古民歌的魅力。也让学生投入到我所创设的音乐情境之中。

二、了解蒙古族的风土人情。5分钟

1、师:同学们知道,我国有多少个民族吗?(生:56个) 师:你们知道有哪些民族?(生:黎族、壮族、白族、维吾尔族、藏族。。。。)

2、师: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每个民族也都有自己的音乐,刚才老师在大家进入教室的时候, 播放了一首少数民族的歌曲,大家再来听听。知道这是哪个民族的歌曲吗?(生:。。。)

媒体出示,总结:这首歌曲是蒙古族民歌《天堂》,由蒙古族著名歌手腾格尔演唱。

3、师:有谁能介绍一下这个民族?(学生自由说)

师:大家说的都很好,蒙古族以“马背上的民族”而著称,在辽阔的草原上,他们逐水草而居,牧羊生息,创造了辉煌的草原文化。老师也收集一些有关蒙古族风土人情的资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课件出示相关内容)

设计意图:从蒙古族音乐入手,在欣赏歌曲之前先对蒙古族的文化有一个了解,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也为歌曲的欣赏奠定基础。

三、欣赏乐曲《牧歌》 感受歌曲的意境美

师:蒙古族生活在茫茫的大草原上,翠绿的草地,奔跑的羊群。他们生活的环境是这样美丽,我记得有一首歌曲就是这样来描写的,我们一起去听听吧。

1、欣赏民歌《牧歌》,课件展示美丽草原的图片。4分钟 提问:歌曲的速度?情绪?

回答:速度缓慢,曲调悠长,抒情。

出示歌谱。用la轻声哼唱歌曲旋律。(1—2遍) 2分钟

2、分两组画一画歌曲旋律线 3分钟

总结:旋律宽广,第一个乐句的音比较高,围绕sol上行,第二个乐句的音比较低,围绕do下行

3、有感情学念歌词 2分钟 提问:歌词与旋律之间的关系? 总结:上句:蓝天白云 —— 音高

下句:绿草羊群 ---- 音平

5、师:内蒙民歌大体可分为长调和短调两种,这首《牧歌》曲调悠扬,连绵起伏,节奏舒展,气势宽广,是一首典型的长调。

6、让我们跟着音乐来轻轻地唱唱吧 3分钟

师:“我们听了《牧歌》,也唱了《牧歌》,你们知道什么叫‘牧歌’吗?”

7、介绍“牧歌”:

十四世纪发源于意大利,是一种声乐体裁。我国民歌中的“牧歌”属于山歌性质,是牧民放牧时唱的歌,内容多为赞美劳动、歌颂家乡和抒发情感。(媒体展示)

设计意图:民歌《牧歌》是无伴奏合唱《牧歌》的原型,对它的认真欣赏,有助于学生更好掌握合唱版本。

四、欣赏无伴奏合唱《牧歌》

师:接下来,老师请同学们再欣赏一首《牧歌》,同学们听听看和刚才的那首《牧歌》有什么相同的和不一样的?

1、完整欣赏无伴奏《牧歌》 5 回答:相同点:主旋律基本相同;表达的情绪,速度,节奏。。。。。

不同点:演唱形式是无伴奏合唱;歌词不同。

2、介绍无伴奏合唱:这种只用人声歌唱而不用乐器伴奏的声乐演唱形式,就叫无伴奏合唱。

小结:作曲家瞿希贤根据诗人海默的词,把这首民歌改编为无伴奏合唱曲,使这首优美的民歌形象更加丰满,色彩更为丰富。

3、同学们能听到几个声部呢?(生:女高、女低、男高、男低)

3 大型的合唱歌曲一般都是四个声部组成的。

师:这四个声部的旋律就像蒙古族的景色。

女高——天空的云

女低——广阔的天空

男高——洁白的羊群

男低——无边无际的大草原

4、同学们更喜欢哪一首《牧歌》呢?为什么?(生:更能显出草原的宽广,音色空旷优美)

师:下面,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四个声部的和声美。

5、再次欣赏歌曲

设问:歌曲的引子和结尾有什么特点?

回答:引子:意境宽广、辽阔,音乐慢慢地响起来就好像从远景拉到了近景。

尾声:慢慢地弱下来,而且有一种没有结束的感觉,给人无尽的遐想。

6、通过歌曲的欣赏,大家了解到蒙古族是一个怎么样的民族呢?(生:幸福、自由的民族。

五、欣赏舞蹈片段《牧歌》

师:作者通过这首歌曲,表达了蒙古族人民自由幸福的生活,接下去,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段舞蹈,让我们从舞蹈中进一步去感受蒙古族人民幸福的生活。

1、欣赏舞蹈片段

5分钟

2、交流感想

总结:这段舞蹈的背景歌曲是在无伴奏合唱的基础上进一步改变加工而成的。动听的音乐加上优美的舞姿,使《牧歌》更加光彩照人。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欣赏舞蹈的基础上再次体会歌曲的意境美。

六、小创作

1、师:我们刚才欣赏各种形式的《牧歌》。同学们喜欢这些形式吗?那我们也来试试怎么样?请大家选择自己喜欢的形式来完成一下的任务。(播放《牧歌》音乐)

编一段歌词 写一篇短文

2、作品展评

设计意图:目的是让学生发挥想象,表达情感。

七、课堂小结

今天,老师和大家去欣赏感受了很多形式的《牧歌》,大家也发挥了自己的想象,丰富了《牧歌》的表现。同时,我们也进一步了解了内蒙古这个热情、幸福、自由的民族。课后,我们可以去收集更多内蒙古的歌曲进行欣赏。

八、听音乐离开教室

教学反思:

整堂课环节过渡自然,体现了欣赏课的主旨,让学生多听音乐最本源的东西。以《牧歌》为主题,挖掘内在知识要点,对于蒙古族风土人情、民歌及无伴奏合唱都进行了系统的介绍。在此基础上,还拓展介绍了其他形式的牧歌,让学生有更多机会感受。只是在画旋律线的时候,忽略了旋律本身,过于注重方法,在画的时候发现学生像做数学题一样,用一把尺在那里画刻度,量距离。完全背离了我让他们画旋律线的初衷,因此,在这里可以简化画旋律线的过程。大致勾画一下线条就可以了,也可以让学生用手指跟着老师一起在音乐声中画一画,这样更好的把旋律线和音乐本身联系起来。在哼唱《牧歌》的时候,发现学生完整学唱歌曲浪费了大量的时间,而且欣赏作品还是应该多从听觉出发。在这里,可以以用LA摸唱的形式来完成旋律的熟悉,这也是训练音准的另一种方法。

推荐第10篇:牧歌说课稿

《牧歌》说课稿

新城中心学校

赵君铖

各位评委好,我是赵君铖,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义务教育教科书人音版第十三册第三单元中的《牧歌》一课,课型为欣赏课。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神秘而令人向往的少数民族与其独特的风俗民情、独具魅力的音乐风情深深吸引着无数人前往探秘。今天,我将带着同学们一起走进蒙古族,感受体验来自大草原的异域风情。

根据新课标的理念,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五个方面来进行讲述。

一、说教材

我所使用的教材是人教版音乐教材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辽阔的草原》。本课是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歌曲《牧歌》、欣赏无伴奏合唱《牧歌》、马头琴独奏曲《万马奔腾》。

《辽阔的草原》是本册教材中唯一以少数民族音乐作为教学内容的课,充分体现了《音乐课程标准》中弘扬民族音乐的教育理念。歌曲《牧歌》总体上可以看作是由词曲同步的两大句组成,旋律起伏不大,第三句有较强的对比性。这首民歌有许多版本,今天学习的是经过安波整理的版本,由16个小节组成的方整结构。歌词在语态上流露出强烈的感叹、赞美之意,蓝天、白云、绿草、羊群展现一幅令人神往的草原画卷。

(一)说教学目标

考虑到七年级的学生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扩展,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我依据教学实际,从《音乐课程标准》提出的三维目标制定出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蒙古族的地域及民族风俗特点,通过动听的旋律表达内心对蒙古族的向往与热爱之情。欣赏独唱《牧歌》以及无伴奏合唱《牧歌》,感受、体验四声部合唱中人声音色特点及蒙古族长调自然、舒展、悠长的艺术魅力。

2、在参与学唱歌曲的过程中,体验歌曲辽阔的情绪和动感的旋律。

3、能用和谐统一的声音学会演唱歌曲《牧歌》

(二)说教学重难点

1、能够用自然舒展的声音来模唱《牧歌》旋律。可以体会歌曲的意境,体会歌曲中自由舒展的节奏。

2、可以了解歌曲中一段体的曲式结构,了解长调的特点,能够准确地把握前倚音的唱法。

3、跟随图谱听赏,分辨男女不同声部音色和力度,仔细听辨出主旋律依次出现的声部位置。

二、说学情

本课的学习对象是义务教育七年级的学生,这一年龄段的性格活泼,对音乐有浓厚的兴趣爱好,积极性与活跃性容易被激发,有利于师生互动。但这一阶段的学生对影视金曲的了解不足,对音乐的学习大多建立在兴趣的基础上。

三、说教法学法

本课我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看看大草原的风光,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发挥其视听结合、声像一体、直观性强、信息面广的优点,为学生创设一个草原之施的情境,用大草原的民族风情之美、自然风光之美、音乐艺术之美吸引学生,展开认识草原—走进草原—歌唱草原—赞美草原四个环节的教学。

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识谱能力,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视唱简单的乐谱,在教学中,我主张让学生自主学唱,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自主探究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音乐实践活动中来,在学习的过程中张扬自己的个性。

下面请大家随我一同走进《辽阔的草原》教学现场吧!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为了在一开课就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我让学生在《呼伦贝尔大草原》音乐声中走进教室,的听觉上产生冲击,用草原上的一种语言欢迎大家的到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引出主题,让学生谈谈向往中的大草原是什么样的,引发学生对大草原的向往。我播放歌曲《牧歌》的伴奏,让学生很自然的用身体和着音乐摇动,体验歌曲节奏感和情绪。最初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是天高地旷、绿草白羊的草原环境,接着看图片呈现牧民居住的毡房,最后呈现载歌载舞、弹琴唱歌的生活愉悦的场景,为后续的学唱歌曲打下基础。

二、新课教学,歌唱草原

1、在对蒙古族做简单介绍后,我完整的播放了歌曲范唱,让学生在整曲聆听后说一说歌曲的几个要素,歌曲的情绪、速度等,为学生色勾画出一个初步的音乐轮廓,在第二次聆听时,我希望学生能在心中随乐默唱,有了这样一个听觉基础,我采用交替合作的方式学唱歌谱,教师唱第一句,学生唱第二句,第一启遍完成后,再反过来练习。当然在唱的过程中,教师要及时指出学生的不足之处,力求让学生在自主自由的环境中学会演唱歌曲,熟悉并能准确把握旋律,让歌词的套入演唱更方便快速。

2、(1)听赏乐曲,赞美草原:在学唱完蒙古族民歌《牧歌》之后,再次聆听。然后,我播放男生独唱《牧歌》,让学生在聆听后说一说歌曲的要素,再板书出作曲家用合唱营造出的“天苍苍、野茫茫”的大草原场景,提示了生活在辽阔草原上的人们愉快的心情及其对生活的美好向往,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2)配乐朗诵《牧歌》歌词

3、教师范唱,学生对照口型开口默唱。

4、全体同学跟琴轻唱,学会歌曲。

5、全班合唱《牧歌》,把学生分成四组,一组用“n”音唱旋律,一组用“lu”音唱旋律,一组用“a”音唱旋律,最后一组唱歌词,教师伴奏。

6、欣赏无伴奏合唱《牧歌》

(1)通过聆听无伴奏《牧歌》文同学们和我们平时听到的合唱有什么不同。

(2)讲解无伴奏合唱的知识,让学生了解伴奏和长形式。 (3)让学生去找出有伴奏与无伴奏之间的区别,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感受。

7、复听无伴奏合唱《牧歌》分析,讨论作品特点,结构。进一步感受音乐美。

三、拓展延伸环节

首先请同学们欣赏无伴奏合唱《小白菜》

拉近学生与音乐的距离、从而使学生对无伴奏合唱歌曲有更深的了解与掌握。

四、小结

同学们,通过欣赏《牧歌》,我们队蒙古族音乐有了初步感受体验,通过参加讨论和表演,同学们对歌曲有了进一步了解,开阔了视野。不同音乐创作形式带给我们不同的音乐美感,欣赏无伴奏合唱《牧歌》,老师相信这优美的旋律深留在你们的脑海里,当然这一切都得感谢我们的名额,正是这些民歌激发了音乐创作者的灵感,给我们提供了音乐创作的素材,才能使我们欣赏到更美的音乐作品,也让我们永远记住我们的民歌吧!

以上为我的全部说课内容,谢谢各位老师,你们辛苦了!

第11篇:《牧歌》说课稿

《牧歌》说课稿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神秘而令人向往的少数民族与其独特的风俗民情、独具魅力的音乐风情深深吸引着无数人前往探秘。今天,我将带着同学们一起走进蒙古族,感受体验来自大草原的异域风情。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音版音乐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草原牧歌》的第一课时,歌曲《牧歌》流传于东蒙昭乌达盟的一首蒙古族民歌。歌词原为:蓝蓝的天空上飘着那白云,白云的下面盖着雪白的羊群。羊群好像是斑斑的白银,撒在草原上多么爱煞人!在短短的四句淳朴而形象的歌词中,却溶进了如此诗情画意。旋律具有内蒙古民歌中优美、抒情、高亢、悠扬的特点,加上舒展、悠长的节奏。淋漓尽致地展现了美丽富饶的草原一派迷人景色,也抒发了内蒙古人民对自己家乡深沉真挚的恋情。歌曲是由两个乐句组成的单乐段结构。第一乐句的旋律处在较高音区,以“suo”音为中心上下回旋,作波浪形进行,仿佛是蓝天上飘着朵朵白云,第二乐句是上句的下五度自由模进,以“do”音为中心,旋律低回婉转,犹如撒在草原上斑斑如银的羊群。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上学期的学生,正处于小学向初中过渡时期,其心理日趋成熟,表达情感的方式较晓学生有明显的变化。学生的认知能力由感性逐渐上升到理性,他们不再满足于音乐的好听与否,渴望更深一层的了解音乐的内涵,这时教师对音乐元素的讲解,音乐作品的分析就显得尤为重要。同时,想要让学生很好而又迅速的掌握音乐知识,那必须要培养学生的兴趣,因为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学生有了动力,就能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应通过多种形式的艺术实践活动,巩固和提高表现音乐的基本技能。扩大音乐欣赏的范围,更有意识地将音乐的人文内涵融入教学中。注意:七年级学生正值变声期,教师要讲授歌唱知识,提醒学生保护嗓音。

三、教学目标:

考虑到七年级的学生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扩展,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我依据教学实际,从《音乐课程标准》提出的三维目标制定出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了解蒙古族的地域及民族风俗特点,通过动听的旋律表达内心对蒙古族的向往与热爱之情。

2.过程与方法:在参与学唱歌曲的过程中,体验歌曲辽阔的情绪和动感的旋律。

3.知识与技能:能用和谐统一的声音学会演唱歌曲《牧歌》 并初步了解无伴奏等知识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体验蒙古族民歌的风格,把握《牧歌》歌曲的特点。 教学难点

无伴奏合唱及演唱声部。

五、教法:

本课我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看看大草原的风光,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发挥其视听结合、声像一体、直观性强、信息面广的优点,为学生创设一个草原之施的情境,用大草原的民族风情之美、自然风光之美、音乐艺术之美吸引学生,展开认识草原—走进草原—歌唱草原—赞美草原四个环节的教学。

学法

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识谱能力,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视唱简单的乐谱,在教学中,我主张让学生自主学唱,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自主探究 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音乐实践活动中来,在学习的过程中张扬自己的个性。

六、教具:钢琴

七、教学过程:

下面请大家随我一同走进《辽阔的草原》教学现场吧!

首先是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环节。为在一开课就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我让学生在《天堂》的音乐声中走进教室,的听觉上产生冲击,用草原上的一种语言欢迎大家的到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引出主题,让学生谈谈向往中的大草原是什么样的,引发学生对大草原的向往。我播放歌曲《牧歌》的伴奏,让学生很自然的用身体和着音乐摇动,体验歌曲节奏感和情绪并提出问题(我国有多少个民族吗?你们知道有哪些民族?刚才老师在大家进入教室的时候, 播放了一首歌曲,大家知道这是哪个民族吗?有谁能介绍一下这个民族?)

接着是新课教授环节,在对蒙古族做简单介绍后,我会完整的播放了乐曲,让学生在整曲聆听后说一说歌曲的几个要素,歌曲的情绪、速度等,为学生色勾画出一个初步的音乐轮廓,并把学生分两组画一画歌曲旋律线,接着我会采用交替合作的方式教学生唱歌谱,我唱第一句,学生唱第二句,第一遍完成后,再反过来练习。唱的过程中,我会及时指出学生的不足之处,然后我会请学生有感情的念歌词并提出问题 (歌词与旋律之间的关系?总结,并介绍内蒙民歌和长调旋律特点)最后我会请学生跟着音乐,用刚才听辩的旋律演唱歌曲。在此时我会介绍中外牧歌的区别:国外“牧歌”十四世纪发源于意大利,是一种声乐体裁。我国民歌中的“牧歌”属于山歌性质,是牧民放牧时唱的歌,内容多为赞美劳动、歌颂家乡和抒发情感。(媒体展示)

下面是巩固提高的环节我会先让欣赏无伴奏合唱《牧歌》并提问回答对比歌曲的异同和歌曲的声部等问题。 相同点:主旋律基本相同;表达的情绪,速度,节奏。不同点:演唱形式是无伴奏合唱;歌词不同。接下来我会和学生一起总结什么叫无伴奏合唱。(无伴奏合唱中女高——天空的云 女低——广阔的天空 男高——洁白的羊群 男低——无边无际的大草原)

紧接着是创编环节,我会请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形式来编一段歌词、写一篇短文(播放《牧歌》音乐)。然后进行作品展示并进行评价。

最后是小结与作业,我会和学生一起总结:今天,老师和大家去欣赏感受了很多形式的《牧歌》,大家也发挥了自己的想象,丰富了《牧歌》的表现。同时,我们也进一步了解了内蒙古这个热情、幸福、自由的民族。课后,请同学分去收集更多内蒙古的歌曲进行欣赏。

第12篇:《牧歌》教案

歌曲《牧歌》教案

教学对象:七年级 教学时间: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蒙古族的风土人情。感受蒙古人民对自己故乡深沉真挚的恋情,激发学生对少数民族音乐的兴趣及对祖国民族音乐文化的热爱。

2、欣赏并演唱《牧歌》感受蒙古音乐独特的长调风格

3、欣赏蒙古族舞蹈感受蒙古舞蹈的艺术魅力,为歌曲牧歌编排舞蹈伴舞

二、教学重难点

1、体验蒙古民歌的风格,把握《牧歌》的特点及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

2、感受蒙族舞蹈特点和舞蹈之美。

三、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四、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同学们,今天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个舞蹈小节目,请大家欣赏,是哪个民族的舞蹈,说说你对这个民族的了解 。

生:蒙古族 师:今天我们一起去一个民族,蒙古族,说说你眼中的蒙古族 生: 学生介绍蒙古族的风俗、地理环境 等等 师:总结 (课件播放蒙古族的地理环境、风土人情)

(二)、新课教学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也有自己的音乐。只要听到蒙古人演唱的牧歌,便立刻感受到浓郁的草原气息,体味到高度的艺术享受。不信,我们来欣赏一下。在欣赏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什么是牧歌? 牧歌:发源于意大利,是一种声乐体裁,我国民歌中的“牧歌”属于山歌性质,是牧民放牧时唱的歌,内容多为赞美劳动,歌颂家乡和抒发情感。

1、聆听欣赏歌曲

○欣赏男声独唱《牧歌》从这首歌曲的欣赏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使你联想到了什么?(速度缓慢、曲调悠扬飘逸、低回婉转、抒情。它的色彩非常丰富:蓝蓝的天、洁白的云、碧绿的大草原、雪白的羊群,把我们带进了一幅很有诗意的画里。) ○内蒙民歌大体可分为长调和短调两种,分别介绍,判断这首《牧歌》曲调悠扬,连绵起伏,节奏舒展,气势宽广,是一首典型的长调。

设计意图:初步感受,理解乐曲和表达的情感。以视、听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对蒙古草原人民的幸福生活有了一定的了解

2、演唱歌曲

(1) 通过演唱曲谱熟悉歌曲旋律,分析旋律

○歌曲是由两个乐句组成的单乐段结构。发现歌词与旋律高低之间有着什么关系啊?第一乐句的旋律处在较高音区,仿佛是蓝天上飘着朵朵白云,第二乐句旋律低回婉转,犹如撒在草原上斑斑如银的羊群。同学们非常聪明,这两句的歌词与旋律是相互对应的,第一句:蓝天白云音很高,第二句:绿草羊群音也随着歌词变得比较低平。 上句:蓝天白云——音高

下句:绿草羊群——音平

○分析歌曲节拍引导学生右手打拍子演唱,注意:强弱规律!

○ 音乐符号:换气(√);呼吸:闻花香; (休止符:(简谱中:0) 休一拍

(2)完整演唱歌曲的旋律(老师用钢琴弹曲子,生唱简谱,并注意正确地唱刚刚学过的音符部分)

(3)为歌曲填词,重点讲解。(注意:哪部分音高,哪部分音低平) (4)有感情的完整演唱歌曲!

(三)学生实践拓展

歌曲的意境真美啊,老师也特别喜欢这首歌,现在我们伴随《牧歌》音乐给一起跳一段蒙古舞蹈怎么样?

设计意图:经过老师的带动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让学生投入到音乐当中,去感受音乐、表现音乐、提升对音乐的鉴赏能力。

同学们,大胆的说出的你的创意:队形、动作等 找舞蹈特长的同学来领舞。

在创作过程中,老师不停地放《牧歌》音乐,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抒发对音乐的感受,表现音乐的形式同样需要不拘一格,因而这时又一次把学习的自主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自由选择表现方式,既满足了学生的自我表现欲,也给了学生广阔的表现空间,以施展自己的才华。

四、小结 同学们,通过欣赏《牧歌》,我们对蒙古族音乐有了初步感受体验,通过参与讨论和表演,同学们对歌曲有了进一步了解,开阔了视野。老师相信这优美的旋律深留在你们的脑海里,当然这一切都得感谢我们的民歌,正是这些民歌激发了音乐创作者的灵感,给他们提供了音乐创作的素材,才能使我们欣赏到更美的音乐作品,也让我们永远记住我们的民歌最后让我们一起唱起美妙的牧歌。 (学生在歌声中离开教室。)学生在歌声中离开教室。

第13篇:草原牧歌

崇相西初中七年级音乐卫海晓

第四单元草原牧歌

主备人:临猗县崇相西初中 卫海晓

学习目标:

一、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初步了解蒙古族的人文风情和音乐风格,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培养热爱民族音乐的情感。

二、通过欣赏、歌唱等音乐实践活动,感受蒙古族音乐的旋律、节奏、音色及情绪的特点;感受草原音乐的不同风格及民族器乐的独特性;能通过歌声与形体的动作,诠释自己的音乐感受。

三、通过各种编创活动,进一步加深对蒙古族音乐的理解。知道“无伴奏合唱”这一声乐演唱形式。 教学重难点:

1、感受蒙古族音乐的特点。

2、从音乐的角度领会蒙古族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具准备 :多媒体教学系统

教学过程 :

一、导入新课:

师:中国是个地大物博、人杰地灵的国家,是有名的旅游胜地。我想同学们一定去过很多地方,你能告诉大家你都去过那里吗?

生: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回答

师:看来同学们去的地方还真不少!你们谁去过蒙古大草原吗?

生:没有,太远了。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去领略一下蒙古大草原的魅力景色!

(课件:展示蒙古族的地理环境、风土人情。配乐:腾格尔的歌曲《蒙古人》) 蒙古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蒙古族明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深受人们的喜爱。大家都知道哪些蒙古族民歌呢?能不能给大家唱几句?

生:《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嘎达梅林》„„

二、新课学习

(一)欣赏歌曲《金杯》

1、聆听《金杯》,了解歌曲产生的人文环境及“酒歌”这种艺术形式。

酒歌是中国民歌体裁中的一种。主要流传于全国各民族中,演唱于传统节庆、婚丧、祭祀等礼仪活动的宴饮时刻。故亦称“酒礼歌”、“酒曲”等。酒歌的歌词,多以5字4句或7字4句为1段。

2、找出歌曲中起伏较大的旋律,体验这首蒙古族民歌宽广、豪迈、热烈的情绪。

3、选择合适的速度演唱歌曲。

(二)学唱《牧歌》

1、教师播放歌曲《牧歌》,学生认真聆听、感受歌曲。

2、讨论、分析歌曲。

a、听完歌曲有什么感受?

b、请学生从歌词中找出描绘颜色的字词,提示学生讨论这些美好的视觉形象是如何通过音乐来展现的。

c、你是怎样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牧歌》优美的旋律曾经倾倒过无数听众。已经被改编为多种舞台表演形式,如大提琴独奏、小提琴独奏、无伴奏合唱等。下面我们听听作曲家瞿希贤改编的无伴奏合唱《牧歌》。

3、欣赏无伴奏合唱《牧歌》

4、讨论、分析歌曲

a、请学生谈一谈自己的感受。(优美、抒情、安静、草原、牧人、热爱草原等)

b、和我们平时听到的合唱有什么不同?(无伴奏)

c、讲解无伴奏合唱的相关知识

无伴奏合唱是指仅用人声演唱而不用乐器伴奏的多声部音乐表演方式,也包括为此写作的声乐曲。无伴奏合唱源于欧洲中世纪天主教堂的唱诗班。无伴奏合唱能充分发挥男女不同声部、声区、音色的表现力,并在整体上保持音质的协调和格调的统一。在长期的发展中,无伴奏合唱积累了丰富的曲目。

5、教师弹琴,学生有感情地朗诵《牧歌》歌词,注意朗诵的速度和节奏。

6、全体同学跟琴轻唱,学会歌曲。

三、巩固提升

将《金杯》与《牧歌》进行对比,了解蒙古族的长调民歌与短调民歌的区别。 长调民歌篇幅较长,节奏自由、气息宽广、情感深沉,有独特而细腻的颤音装饰。

短调民歌篇幅短小,曲调紧凑、节奏整齐,音域相对较窄。

四、小结

本节课我们一起了解了我国美丽的大草原,了解了蒙古族的音乐风格,感受了蒙古族民歌的魅力。请大家下去收集草原民歌,找出自己喜欢的歌曲,学会有感情的演唱。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师:蒙古族是一个喜好唱歌跳舞的民族,他们喜欢用歌声和舞蹈来表达情感,因此,蒙古族出现了许多优秀的民族歌手,如腾格尔,德德玛等,他们演唱的歌曲也传唱很广,如德德玛演唱的由火华写的词,阿拉腾奥勒作曲的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师: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听一遍《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吧。

二、新课教学

(一)欣赏《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1、学生聆听独唱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师:请同学们认真听,感受歌曲中描绘了蒙古大草原哪些美丽的景色? 生:绿草、花、彩蝶、小鸟、绿水、晚霞、骏马飞奔、牛羊成群„

2、聆听无伴奏合唱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师:我们接着再来听一下另一种声乐形式演唱的《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这种声乐演唱形式叫“无伴奏合唱”,无伴奏合唱是不使用乐器伴奏的纯人声的合唱,它展示的是各声部人声的协和与高度的演唱技巧。

师:请同学们说说独唱与无伴奏合唱这两种演唱形式,哪一种更能表达歌曲的意境?各有什么特点?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归纳:独唱者醇厚的嗓音、委婉的运腔为歌曲增添了魅力,犹如一位蒙古妇女在草原山眺望,赞美之情由衷而发。无伴奏合唱一开始由女声用哼鸣营造出一望无际的大草原苍茫与壮美的景象,然后由此起彼伏的歌声抒发人们对草原的赞美之情。这首由两种不同形式演唱的歌曲,给人以不同的体验与感受。)

3、感受歌曲

师:请同学们跟着音乐一起哼唱歌曲。

(二)欣赏无伴奏合唱《八骏赞》。

师:接下来,老师再让大家感受另一首不同风格的蒙古族歌曲《八骏赞》。

1、介绍《八骏赞》

师:《八骏赞》是我国著名蒙古族作曲家恩克巴雅尔谱曲的,这是一首难度

极高的无伴奏合唱歌曲。这首歌曲豪迈、意境高远,具有浓郁的草原风格和气派。

2、聆听歌曲《八骏赞》

师:请同学们听一遍歌曲,然后告诉老师这首歌曲描绘了什么?表现了什么?歌曲中是如何运用人声描绘骏马奔腾的姿态的?

生:描绘了在辽阔的草原上骏马飞驰的景象,表现了草原儿女意气风发的英勇气概和雄心壮志。全曲中“叮啼哩”为主要衬词,通过声音的背景效果模拟了草原骏马的奔腾声。(教师进行评价)

3、复听歌曲《八骏赞》

师:请同学们再听一遍歌曲,用哼唱模拟一下马蹄声。

生:······

(教师提取出模拟马蹄声的节奏型,让学生进行拍击)(幻灯片出示)

师:那还有没有其他节奏可以模拟马蹄声呢?

生:有,比如:××××、××××× ···

师:请同学们用打击乐器或拍手、跺脚、口腔发声等方式表现这些节奏模拟马蹄声,再变化其速度与力度,表现马群由远及近、由近及远地飞奔的场景。

(请学生个别表演,然后集体表演,教师进行评价)

(三)欣赏乐曲《万马奔腾》

师:欣赏了两首蒙古歌曲,同学们对蒙古族音乐有了初步的认识,老师想考考同学们,你们知道蒙古族有什么独特的独奏乐器吗?

生:马头琴、四胡、笛···

(教师进行评价)

1、介绍马头琴

师:马头琴是蒙古族最具代表性的乐器,因为琴头上雕有马头装饰,所以称之为马头琴,马头琴的音色比较独特。马头琴的演奏也比较有特点,虽然它与二胡一样是两根弦,但演奏时琴弓像大提琴。演奏手法主要有:顿弓、碎弓、上下揉弦。下面我们就来欣赏马头琴独奏《万马奔腾》。

初听《万马奔腾》

师:请同学们认真听,感受乐曲描绘的是一副什么样的画面?马头琴用了哪些演奏手法?(分组讨论回答)

生:描述了骏马奔腾声、嘶鸣声响彻在辽阔的草原上。用了顿弓、碎弓及上下揉弦的演奏方法。

(教师进行评价后归纳:乐曲描绘了草原上一群正在飞奔的骏马,在木质打击乐器的伴奏下,马头琴采用了顿弓的演奏手法,把马蹄声描绘得有声有色。在

乐曲中,“马蹄声”贯穿始终,其间运用了碎弓及上下揉弦的演奏方法,惟妙惟肖地模仿了马的嘶鸣声,描绘了马奔跑、跳跃及仰天长啸的姿态。)

3、复听《万马奔腾》

师:请同学们再听一遍乐曲,感受乐曲中有哪些音乐要素变化?

生:节奏、速度„„(教师进行评价)

师:这是一首十分短小精悍的马头琴独奏曲。虽然十分短小,却运用了马头琴的各种演奏技巧,通过节奏、速度的变化,十分逼真的描绘了骏马在草原上奔跑的各种姿态

三、创编与表现

师:通过刚才的欣赏,我看见有的同学已经跃跃欲试了,身体也忍不住合着音乐的旋律动起来了,接下来的时间,我把它交给同学们,请同学们分组自由创编蒙古族舞蹈来表达我们对蒙古族的喜爱之情。同学们可以一部分打节奏,一部分跳舞,也可以一部分唱你们熟悉的蒙古族民歌,一部分跳舞。(学生上讲台表演。教师评价)

四、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通过听、唱、演、创编等音乐实践活动,感受了蒙古族民族音乐的旋律、节奏、音色及情绪的特点,了解了无伴奏合唱,认识了蒙古族独奏乐器马头琴。希望同学们下课回去后利用身边的资源比如:互联网、电视收集更多更优美的蒙古族音乐,让我们用音乐来感受世界。

第三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请学生聆听乐曲《森吉德玛》,并讲述森吉德玛的故事。

2、教师做几个简单的蒙古族舞蹈动作。学生用筷子随音乐敲击出节奏。

二、活动与创造

1、唱唱吹吹

a、简介《嘎达梅林》的故事情节,欣赏歌曲。

b、请学生分出乐句,并找到吸气口。

c、用”lu”演唱乐谱。

音响探索

a、拍击课本中的节奏,说说这些节奏模仿了什么音响。

b、把3个声部叠加进行,作多声部的节奏练习。

c、学生拍击节奏,教师指挥,加上力度、速度的变化。

学跳蒙古舞

a、教师简介《盅碗舞》

盅碗舞亦称打盅子,演变至今,发展成为手持酒盅、头顶彩碗而舞之。舞蹈体现了蒙古妇女勤劳、朴实、纯洁、活泼的性格和喜悦心情。现发展成为集体舞,深受蒙古群众的喜爱。

b、欣赏舞蹈视频。

c、教师示范基本动作,学生学习,体验蒙古舞的基本风格特点。

d、请部分同学上台展示。师生共评。

三、拓展延伸:“诗歌:美丽的草原

1、全体一起朗诵诗歌,深刻的感受、理解其意境和表达的情感。

2、请学生画出诗歌所描绘的意境。(播放歌曲《美丽的草原》)

3、找一些作品,大家一起点评。

四、小结

今天,我们对我国的蒙古民族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从而使我们更加热爱我国的少数民族。在西部开发的浪潮中,我们相信我们56个民族会相处的更融洽,民族会更团结。

第14篇:《牧歌》教案

欣赏《牧歌》教案

教学对象:七年级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地点:音乐教室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蒙古族的风土人情。感受蒙古人民对自己故乡深沉真挚的恋情,激发学生对少数民族音乐的兴趣及对祖国民族音乐文化的热爱。

2、欣赏各种艺术形式的《牧歌》感受蒙古音乐独特的长调风格

3、欣赏《牧歌》感受无伴奏合唱人声的艺术魅力,多声部效果的美感和内蒙古民歌优美的

二、教学重难点

1、体验蒙古民歌的风格,把握《牧歌》的特点及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

2、感受无伴奏合唱形式的人声美与丰富的和声效果。

三、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四、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同学们,我国有多少个民族?那你都知道哪些民族呢? 生:56个,汉族、回族、苗族、彝族等。

师:今天我带领大家去一个民族,蒙古族,好吗? (课件播放蒙古族的地理环境、风土人情) 师:感觉怎么样?(学生自由说)

(二)、新课教学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也有自己的音乐。无论你是什么民族,无论你在什么地方,只要听到蒙古人演唱的长调牧歌,便立刻感受到浓郁的草原气息,体味到高度的艺术享受。不信,我们来欣赏一下。在欣赏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什么是牧歌?

牧歌:十四世纪发源于意大利,是一种声乐体裁,我国民歌中的“牧歌”属

于山歌性质,是牧民放牧时唱的歌,内容多为赞美劳动,歌颂家乡和抒发情感。

1、欣赏男声独唱《牧歌》从这首歌曲的欣赏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使你联想到了什么?(速度缓慢、曲调悠扬飘逸、低回婉转、抒情。它的色彩非常丰富:蓝蓝的天、洁白的云、碧绿的大草原、雪白的羊群,把我们带进了一幅很有诗意的画里。)

设计意图:初步感受,理解乐曲和表达的情感。以视、听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对蒙古草原人民的幸福生活有了一定的了解,但粗略的了解,也为后面欣赏活动想象力的发挥作好铺垫,积累物质基础。

2、欣赏无伴奏合唱《牧歌》

(1) 通过聆听无伴奏《牧歌》问同学们和我们平时听到的合唱有什么不同? (2) 讲解无伴奏合唱知识,让学生了解无伴奏合唱形式。

在合唱的各种形式中,有一种完全不使用伴奏乐器的纯人声合唱形式,称为无伴奏合唱。

(3)学生认真聆听和我们刚才欣赏的独唱《牧歌》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请同学们谈一谈又有什么感受?(相同点:主旋律基本相同,表达的情绪、速度、节奏都差不多。不同点:演唱形式是无伴奏合唱,歌词也不同。优美、抒情、安静、草原、牧人、热爱草原等)

师总结:这是作曲家瞿希贤根据诗人海默的词,把这首民歌改编而成的无伴奏合唱曲,同音色的声部交替出现,互相呼应,加上浓郁和谐的和声效果使音乐的内涵更加充实,意境得到升华。使这首优美的民歌形像更加丰满,色彩更为丰富!

设计意图: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欣赏能力,学习的自主性和有目的性增强。因此,此时的提问不局限思路,让学生摆脱问题的束缚,自由欣

赏,自由想象,通过比较法让学生了解蒙古长调的特点,生动直观、加深印象。

3、复听无伴奏合唱《牧歌》分析,讨论作品特点、结构。进一步感受音乐美。

(1)播放音乐,学生认真聆听。

提问:A、你们能听出那几个声部呀?( 女高、女低 、男高 、男低。) 大型的合唱歌曲一般都是女高、女低、男高、男低四个声部组成的。 师引导学生说:这四个声部的旋律就像蒙古族的景色,女高音就像(天空的云),女低音就像(广阔的天空),男高音就像(洁白的羊群),男低音就像(无边无际的大草原)。

B、这首合唱可分为几个乐段?(引子部分、第一乐段、第二部分、第三部分、尾声部分)

(2)分段欣赏。每个乐段表达了什么内涵?

力度 意境 出现的声部与音色特点

引子部分: pp 草原由近到远 女低: 饱满 柔美 舒

男低: 浑厚 结实 缓 第一乐段: f 草原的辽阔宽广

女高: 明亮 华丽

第二部分: mf 草原的连绵起伏 男高: 高亢 明亮 悠 第三部分: f 歌唱草原赞美生活 四个声部 长 尾声部分: ppp 意犹未尽余音绕梁 女高领唱 (3)同学们两首牧歌对比起来,你更喜欢哪一首呢?为什么? 生:无伴奏合唱。因为更能显示出草原的宽广,音色空旷优美!

设计意图:先由学生分散发言,对关于作品特点的分析做个简单小结,以对作品有个整体性的了解,可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分析、概括能力,然后再由教师针对学生的发言作必要的补充,使学生对作品,特别是对“无伴奏合唱”这一独具特色的声乐演唱形式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

(三)学生实践与才艺展示

歌曲的意境真美啊,老师也特别喜欢这首歌,现在老师伴随《牧歌》音乐给大家跳一段蒙古舞蹈怎么样?。

设计意图:经过老师的带动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更加让学生投入到音乐当中,去感受音乐、表现音乐、提升对音乐的鉴赏能力。同学们,看你们这么喜欢这首歌曲,我有个提议,为《牧歌》尽上自己的能力,选择其中的一项任务完成。

1、听赏音乐,划出音乐的旋律线或音乐使你联想到的画面画下来。

2、随音乐朗诵歌词。

3、上台表演舞蹈,可模仿老师的舞蹈动作或自编动作。

在创作过程中,老师不停地放《牧歌》音乐,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抒发对音乐的感受,表现音乐的形式同样需要不拘一格,因而这时又一次把学习的自主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自由选择表现方式,既满足了学生的自我表现欲,也给了学生广阔的表现空间,以施展自己的才华。]

(四)拓展延伸

欣赏:无伴奏合唱《小白菜》

设计意图:拉近我与学生,学生与音乐的距离、从而使学生对无伴奏歌曲有更深的了解与掌握。

四、小结 同学们,通过欣赏《牧歌》,我们对蒙古族音乐有了初步感受体验,通过参与讨论和表演,同学们对歌曲有了进一步了解,开阔了视野。不同音乐创作形式带给了我们不同的音乐美感,欣赏无伴奏合唱《牧歌》,老师相信这优美的旋律深留在你们的脑海里,当然这一切都得感谢我们的民歌,正是这些民歌激发了音乐创作者的灵感,给他们提供了音乐创作的素材,才能使我们欣赏到更美的音乐作品,也让我们永远记住我们的民歌吧。

五、课后作业

同学们课下搜集一些蒙古民歌或无伴奏合唱歌曲试听、学唱,并自由选则一首歌曲演唱。

六、教学效果

通过学生的听、唱、看、感受、体验、创作让学生充分享受到音乐的美,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音乐带来快乐,自豪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我根据学生特长让学生不同形式表现《牧歌》,学生们都乐于参加音乐活动,并通过参加各种活动加深了对歌曲的理解和认识,他们团结协作,在音乐的氛围里练习了技能,并且促进了各学科间的交流,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艺术氛围中达到课堂的高潮,同时也达到了感受美、理解美、创造美的教学目的。

欣赏《阿玛嘞火》《玛依拉》《森吉德玛》

教学目标:

一、初步了解藏族、蒙古族、新疆民族文化的特点。

二、通过对比欣赏蒙古、新疆、西藏民歌,来了解不同的民族音乐风格。

三、通过歌曲欣赏,能够让学生对我国少数民族的音乐感兴趣,喜欢少数民族音乐文化。

四、通过感受、表现音乐,调动学生参与音乐实践活动的热情,培养创新及想象力,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教学内容:

一、欣赏藏族民歌《阿玛嘞火》、哈萨克民歌《玛依拉》、蒙古族民歌《森吉德玛》。

二、根据不同的民族音乐特点编创舞蹈动作。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重点:

通过对比欣赏,分辨不同民族的音乐特点。 教学难点:

根据民族音乐,创编舞蹈。 教学方法:

欣赏、讨论、现场参与、自主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欣赏藏族民歌《阿玛嘞火》

1、播放藏族的图片幻灯片,提问:图片描述的是哪个少数民族?(学生发言,老师总结)

2、教师:刚才,我们看到的是西藏的图片,那么你们对西藏有哪些了解?

(学生:西藏有高原、雪山,有喇嘛,转法轮,有许多的庙宇,有大大的佛像,有青颗酒,有洁白的哈达,有闹分裂的*喇嘛,有金瓶签定的转世灵童„„)

3、教师简介藏族民俗文化

4、教师:你们知道哪些藏族的歌曲呢?藏族歌曲有:《青藏高原》、《洗衣歌》、《北京的金山上》,比较流行的有《高原红》、《神奇 的九寨》

教师:今天老师带你们来欣赏一首西藏民歌《阿玛嘞火》。(播放音乐)

5、在学生完整听的基础上,提出问题:你们初次听这首个有什么感受吗?(从音乐的速度、节奏、演唱风格等来说)这首歌曲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说说歌曲的情绪。

6、简介《阿玛嘞火》。

《阿玛嘞火》是囊玛的代表曲目之一。“阿玛嘞火”是歌曲开始的衬词。“囊玛”是一种藏族传统歌舞,主要流行在拉萨城区,因在布达拉宫内的囊玛岗(即内室)演出而得名。在西藏多种民间歌舞的基础上形成。因其历史悠久,发展成熟,被称之为西藏的古典歌曲。歌词有民间创作和上层喇嘛创作两类。音乐由引子、歌曲、舞曲组成。最常见的形式是中速的引子接慢板的歌曲,然后是快板的舞曲。引子由乐器演奏,曲调较固定。歌曲的音乐典雅,节奏舒展,与快速的舞曲形成鲜明的对比。演唱时配以简单的舞蹈动作。舞曲欢快热情,表演者只舞不唱,有时舞者脚下垫一块木板,脚在木板上踏出明快的声响。囊玛的伴奏乐器有竹笛、扬琴、、胡琴、持琴(类似二胡)、呃嘎(串铃)等。我们欣赏的是选编的歌曲部分。

二、欣赏哈萨克族民歌《玛依拉》

1、播放描写新疆的图片幻灯片,提问:图片描述的是哪个少数民族?(学生发言,老师总结)

2、教师:你们对新疆有哪些了解?(学生回答,教师简介新疆哈萨克族的文化习俗)

3、今天我们再来欣赏一首新疆哈萨克民歌《玛依拉》,来感受一下新疆民歌的魅力。(播放音乐)

4、简介《玛依拉》

《玛依拉》是哈萨克族民歌。新疆哈萨克族以放牧为主,它的民歌高亢嘹亮,富有草原风味。《玛依拉》这首著名的民歌,就具有这种特点。“玛依拉”是一位哈萨克族姑娘的名字,传说她长得美丽,又善于歌唱,牧民们常常到她的帐篷周围,倾听她美妙的歌声。歌曲一开始,“人们都叫我玛依拉,歌手玛依拉”,便表现了这位姑娘开朗活泼、惹人喜爱的性格。也象大多数哈萨克民歌一样,它的后半部分有一个短小的副歌,曲调轻盈明快,把这位天真美丽的姑娘的形象,表现得惟妙惟肖。

三、欣赏蒙古族民歌《森吉德玛》

1、播放描写蒙古的图片幻灯片,提问:图片描述的是哪个少数民族?(学生发言,老师总结)

2、教师提问:你们对蒙古族有哪些了解呢?(学生回答,教师简介蒙古族的民俗文化)

3、接下来我们再来欣赏一首蒙古族民歌《森吉德玛》,来感受一下蒙古族民歌给我们带来的不同的感受。(播放音乐)

4、简介《森吉德玛》

这是一首蒙古族短调民歌,流行于内蒙古伊克昭盟鄂尔多斯部落聚居的地方。它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比喻,描绘了森吉德玛的美貌,也突出了青年对姑娘坚贞不渝的爱情。全曲以从容徐缓的马蹄声般的节奏为背景,以第一个乐句为种子音调,旋律时而高亢激昂,好似青年在高声呼唤;时而凄恻柔婉,犹如低声的泣诉。最后以副歌式的、在情绪上具有概括性的附加式曲尾衬腔结束,既突出了青年牧民对森吉德玛的思念,同时更加深了音乐的孤独凄凉感。

四、进一步体会歌曲,了解藏族、新疆、蒙古族的音乐特点。分组讨论西藏民歌、蒙古民歌以及新疆民歌的不同音乐特点。 西藏民歌:歌声嘹亮、高亢,乐器主要有藏京胡(形制与二胡相近,男子边奏边舞)、铁琴、神鼓等。

蒙古民歌:旋律舒展悠长,节奏自由,句幅宽大,富有浓郁的草原气息。蒙古乐器

七、小结主要有马头琴。

新疆民歌:旋律生动活泼,热情奔放。主要乐器有弹布尔、东不拉、独它尔等。

五、根据这三首歌曲来编创舞蹈动作。

将学生分成三组,每一组表演一个不同民族的舞蹈动作。(学生自主编创,教师给予指导)

六、布置作业 今天我们了解了藏族、哈萨克族和蒙古族的民族习俗,也聆听到了这三个民族不同的音乐风格。咱们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一个民族的风俗习惯和音乐特点都不一样,需要我们去探究的还有很多。今天的作业是希望同学们课下搜集一些有关朝鲜族的资料,(包括民俗、音乐、舞蹈等特点)以便于咱们学习下一节课的歌曲《阿里郎》。

第15篇:牧歌教案

《牧歌》教案 音乐七年级上

作者:admin教案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328更新时间:2010-2-17

分享到新浪微博QQ空间人人网开心网

一、课标:根据《新课标》要求,欣赏民族民间音乐的学习是音乐教学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七年级学生应聆听我国民族民间音乐,知道一些有代表性的地区和民族的民歌或民间歌舞等。通过欣赏不同形式的同一首民歌,了解民歌的特点和相关知识。从而加深学生对我国民族和民族音乐的热爱,扩大音乐视野,提高学生欣赏音乐的能力。

二、分析教材:本课是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演唱形式为独唱和无伴奏合唱,是本单元的一个知识点。七年级学生有一定的分析理解能力、想象、思维和创造力,所以教学重点就放在分析讨论无伴奏合唱《牧歌》。《牧歌》是蒙古长调的代表歌曲,无伴奏合唱《牧歌》就是作曲家瞿希贤根据流行在内蒙东部昭乌达盟的民歌《牧歌》配上海默的填词改编、创作而成的。这首由民歌改编而成的无伴奏合唱曲使优美的民歌形象更加丰满,色彩更为丰富。不同音色的声部交替出现,互相呼应,加上浓郁和谐的和声效果,使音乐的内涵更为充实,意境得到升华。歌词充满诗情画意,旋律具有内蒙古民歌中优美、抒情、高亢、悠扬的特点,加上舒展、悠扬的节奏,淋漓尽致的展现了美丽富饶的草原一派迷人的景色,也抒发了内蒙古人民对自己故乡深沉真挚的恋情。词曲非常吻合,虽有别于原民歌,但歌曲结构是将原民歌略加变化地重复三次,即:引子+A1+A2+A3+尾声。

引子的意境辽阔、宽广、深沉、暗淡的音色给人以苍茫之感。

第一段(A1)犹如将远景推近到近景。第一句“翠绿的草地上跑着白羊”,用女高、女低、男高三个声部演唱。第二句“羊群像珍珠撒在绿绒上”,加上浑厚的男低音托住其他声部,烘托出宽广舒展的意境。

第二段(A2)是对比性乐段。每个声部均有独立性,男高音唱出主调,女

高音则高八度模仿,女低音作回答,充分展现了女低音特有

的柔美音色。

第三段(A3)是第一段的再现,使人对音乐形象有更深刻的印象。

尾声由男高音唱出“啊”引向高八度,接着是主题开始的四小节先后在女低、男高声部出现,落在主和弦上。此时,全曲仿佛结束,却又由女高音哼唱出3 5 | 5 - | 56 7| 7 -||,它像一朵浮云飘向广袤的天空,留给人无限的暇想。

三、教学对象: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初步的音乐审美、感知能力。对音乐的学习大多建立在兴趣的基础上,他们正处在求知、探索的时期,对什么都感兴趣,在加上他们对蒙古草原的憧憬和向往。故本节课从蒙古《牧歌》着手,激发兴趣,层层深入。

四、教学目标:

1、聆听《牧歌》让学生充分了解内蒙长调民歌的特点与风土人情的关系;

2、了解无伴奏合唱的人声美与丰富的和声效果,激发学生热爱我国民族音乐艺术的情感。

3、认识蒙古族民族乐器---马头琴及听辨其音色。

五、重点、难点:通过以上教材分析,结合本课的教学目标,我认为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感受无伴奏合唱的人声美与丰富的和声效果,这也是本课的难点;让学生感受蒙古音乐的表现魅力,了解蒙古长调的特点;培养学生感受、表现音乐的能力。

六、教法、学法:

(一)、教法:为了能让学生了解蒙古长调歌的风格特点,感受无伴奏合唱中人声表现魅力和多声部效果的美感;认识马头琴及听辨其音色。我采用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创设情景、兴趣引入法、谈话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用语言,用课件营造一种草原氛围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视觉图象法: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对我们汉族的孩子来说不那么了解,为了使他们直接的了解到内蒙古人们的生活习惯,我运用课件展示一些风情画面,给学生视听结合,避免枯燥的说教形式,丰富学生人文知识。

3、分析、讨论法:引导学生分析、讨论歌曲,有助于学生理解歌曲的特点和意境

4、综合法:将美术、诗歌和音乐整和,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音乐意境

5、鼓励法

(二)学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能主动积极的学习,选择方法是很重要的。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特点,我在学法指导时围绕教学目标,主要通过“看”----直观课件,了解蒙古族的风土人情与民歌特点之间的关系;“听”----听歌曲的旋律、节奏等要素,让学生感知音乐,分析音乐,从而感受歌曲的意境;“想”----充分发挥学生想象和联想能力,在脑海中呈现歌曲的情景;“说”----用语言描绘歌曲的情景;“画”----用简单的色彩画面,描绘心中的草原。

七、教学过程:根据以上分析,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导入:

师:中国是个地大物博、人杰地灵的国家,是有名的旅游胜地。我想同学们一定去过很多地方,你能告诉大家你都去过哪里吗?

生:争先恐后地回答。

师:看来同学们去的地方还真不少!可你们谁去过蒙古大草原吗?

生:没有,太远了。

师:今天我就带大家去领略一下蒙古大草原的美丽景色! (课件:展示蒙古族的地理环境、风土人情) (配乐:腾格尔的歌曲《蒙古人》) 蒙古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蒙古族民歌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深受人们的喜爱。你都知道哪些蒙古族民歌呢?能不能给大家唱几句?

生:《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嘎达梅林》、《牧歌》┅┅

三、音乐欣赏:

(一)欣赏歌曲《牧歌》

1、教师播放歌曲《牧歌》,学生认真聆听、感受歌曲;

2、讨论、分析歌曲:

a、听完歌曲有什么感受?

b、请学生从歌词中找出描绘颜色的字词,提示学生讨论这些美好的视觉形象是如何通过音乐来展现的。

c、你是怎样理解歌曲意境和表达的情感?

过渡语: 她优美的旋律曾经倾倒过无数的听众。《牧歌》已经被改编为多种舞台表演形式,如大提琴独奏、小提琴独奏,无伴奏合唱等。下面我们听听作曲家瞿希贤改编的无伴奏合唱《牧歌》。

(二)、欣赏:无伴奏合唱《牧歌》

1、教师播放歌曲录音,学生仔细聆听;

2、讨论、分析歌曲:

A、请学生谈一谈自己的感受。(优美、抒情、安静、草原、牧人、热爱草原等)

B、和我们平时听到的合唱有什么不同?(无伴奏)讲解无伴奏合唱知识(即没有伴奏,只用人声表现作品的演唱形式,始于欧洲唱诗班)。

C、有关知识点:无伴奏合唱(课件展示)

D、进一步讨论、分析:无伴奏合唱的人声、合唱的声部以及所表现的内容。(课件展示)

3、复听无伴奏合唱《牧歌》,学生进一步感受其意境。

过渡语: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乐器,蒙古族的乐器是马头琴,下面我们来了解它的结构和音色。

(三)、欣赏:马头琴独奏《万马奔腾》

1、教师向学生讲解:马头琴是蒙古族最具代表性的乐器,因为琴头上雕有马头装饰,故称之为马头琴。其音色比较独特,演奏也比较有特点,虽然它与二胡一样是两根弦,但演奏时琴弓像大提琴。(课件展示图片)

2、播放乐曲录音。学生注意听,并感受乐曲。

3、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听这首乐曲的感受。

过渡语:通过以上的欣赏,对于蒙古民族我们有了充分的了解,那诗人又是怎样来赞美蒙古草原的呢?

四、拓展:诗歌:美丽的草原(课件展示)

1、全体一起朗诵诗歌,深刻的感受、理解其意境和表达的情感。

2、实践活动:让我们来画一画诗歌所描绘的意境,好吗?(播放歌曲《美丽的草原》)

3、找一些作品,大家一起点评。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了解了草原上蒙古民族民歌的一些基本特点。进尔知道了民歌的特点是由于地理环境、生活方式、风俗习惯、语言特点形成的。对我国的蒙古民族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从而使我们更加热爱我国的少数民族。在西部开发的浪潮中,我们相信我们56个民族会更相处得更融洽,民族会更团结。

八、教学评价:

1、教学内容以蒙古民族为主线,从音乐、美术、文学三个不同角度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这个民族。

2、教师的讲解与学生的积极参与相结合,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性,运用综合艺术手段,启发学生在积极参与实践的状态下感受、探究、表现“过程与方法”的课程目标。

第四单元神州大地—辽阔的草原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唱歌教学:《牧歌》(民歌);

2.欣赏教学:无伴奏合唱《牧歌》、马头琴独奏《万马奔腾》;

3.学吹坚笛:《蒙古小夜曲》。

教学目标:

1.学会唱《牧歌》。

2.通过欣赏,了解蒙古族民歌的基本常识,认识马头琴音色。

3.学会用坚笛吹奏《蒙古小夜曲》。

4.对音乐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有初步体验。

教学过程:

(一)唱歌

1.请学生从课本的谱例上找出描绘颜色的字词,提示学生讨论这些美好的视觉形象是如何通过音乐来展现的。

2.请学生从谱例上找出相近的旋律片段。(比如:第

1、2小节与

5、6小节,

9、10小节在节奏上相同;最后四小节基本上是5—8小节的低五度变化形式。)

3.采用跟随录音 比D唱片)哼唱、教师范唱、随琴教唱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学唱《牧歌》。

4.组织学生演唱。可以采用全班齐唱、小组唱、上下旬接唱等方式进行。

5.跟随录音或钢琴伴奏放声高歌。

第二课时

(一)欣赏

1.《牧歌》

(1)向学生介绍:《牧歌》已经被改编为多种舞台表演形式,如大提琴独奏、小提琴独奏,无伴奏合唱等。下面我们听听由作曲家霍希贤改编的无伴奏合唱《牧歌》。

(2)播放录音。

(3)提出问题:无伴奏合唱《牧歌》与原民歌在表演方式上有什么不同?

(4)根据学生回答,介绍无伴奏合唱的有关常识:无伴奏合唱曾经被认为是合唱的最高艺术形式之一。顾名思义,它没有伴奏乐器,但由人声不同音色,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组合同样具有很强的音乐表现力。比如我们所听到的这首无伴奏合唱《牧歌》,在艺术价值、表现意境上与原民歌基本相同,但在表现的力度和表现幅度上较原民歌的单一声部要丰富。

(5)请学生结合教科书中的画面(教师也可另外提供一些图片)和对蒙古族民歌的介绍文字,谈谈欣赏这首作品时的感受。

2.《万马奔腾》

(1)向学生介绍:马头琴是蒙古族最具代表性的乐器,因为琴头上雕有马头装饰,故称之为马头琴,马头琴的音色比较独特。马头琴的演奏也比较有特点,虽然它与二胡一样是两根弦,但演奏时琴弓像大提琴。

(2)播放录音。

(3)参看教科书第33页的两幅图,用语言描述你听这首乐曲的感受。

(二)音乐表现──吹竖笛

1.画出这首乐曲的拱型旋律线。

2.了解这首小曲的节奏特点。

3.自己练习5分钟,看谁先学会,看谁吹得好。

4.以不同方式抽查。

5.鼓励学生创作一条相关旋律或长音,与之形成对比。

6.尝试着练习两声部的重奏。

教学内容:《牧歌》

教学目的:1.学会唱《牧歌》

2.通过欣赏、了解蒙古民歌的基本常识;认识马头琴的音色。

3.通过欣赏藏族、哈萨克族音乐与内蒙古民歌相比,让学生对音乐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有初步体验。

教学重点:通过各种音乐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和认识所选的歌曲和乐曲,扩大学生的艺术视野,从而加深对音乐地域文化的印象。

教学难点:在有限的时间内搜集较多的音乐资料。

教学用具:多媒体、钢琴、录音机。

教学过程:

导入:

师:中国是个地大物博、人杰地灵的国家,是有名的旅游胜地。我想同学们一定去过很多地方,你能告诉大家你都去过哪里吗?

生:争先恐后地回答。

师:看来同学们去的地方还真不少!可你们谁去过蒙古大草原吗?

生:没有,太远了。

师:今天我就带大家去领略一下蒙古大草原的美丽景色!

(课件:展示蒙古族的地理环境、风土人情及马头琴系列图片)

(配乐:《赞歌》)

蒙古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蒙古族民歌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深受人们的喜爱。你都知道哪些蒙古族民歌呢?能不能给大家唱两句?

生:《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嘎达梅林》、《牧歌》、《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师:有一位流行歌手经常演唱蒙古族的民歌,猜猜他是谁?

生:滕格尔。

新授

1.欣赏滕格尔演唱的歌曲MTV《天堂》

师:这是一首具有蒙古族民歌特点的歌曲,今天,我们也来学习一首蒙古族民歌《牧歌》。它已经被改编为多种舞台表演形式,如大提琴独奏、小提琴独奏、无伴奏合唱等。下面我们分别来听两种不同演唱形式的《牧歌》,请同学们注意他们有什么区别?

2.分组讨论演唱形式的不同,并思考以下问题:

情绪:抒情

速度:稍慢

旋律特点:起伏很大的波浪线条

师:简介长调和短调的特点。

3.根据学生回答,教师介绍无伴奏合唱的有关常识:

无伴奏合唱曾经被认为是合唱的最高艺术形式之一。顾名思义,它没有伴奏乐器,但由不同音色的人声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组合,同样具有很强的音乐表现力。比如我们所听到的这首无伴奏合唱《牧歌》,在艺术价值、表现意境上与原民歌基本相同,但在表现的力度和表现幅度上较原民歌的单一声部要丰富。

4.学唱《牧歌》

A.教师范唱B.学生用“呜”字模唱,教师伴奏。

C.填词D.分组演唱:a组唱词,b组唱 “呜”或a

组“呜”,b组唱词。

5.欣赏马头琴独奏曲《万马奔腾》

师:刚才我们欣赏的那一组图片中有介绍蒙古族最具代表性的乐器——马头琴的。谁知道它为什么叫马头琴吗?

生:因为琴头上有马头做装饰。

师:对!马头琴的音色比较独特,演奏也比较有特点,虽然它与二胡一样是两根弦,但演奏时琴弓像大提琴。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首马头琴独奏曲,曲名先不告诉大家,听完请你们给它取个合适的名字!

生:讨论后回答问题。教师给予总结。

拓展

师:每个民族由于地域和风俗的不同其民歌也不尽相同。接下来我们再来欣赏另外几个少数民族的音乐,你能听出来他们是哪个民族吗?

分别欣赏西藏民歌《洗衣歌》、新疆民歌《达阪城的

姑娘》、《掀起你的盖头来》。

生:讨论音乐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作业

课下搜集有关蒙古、西藏、新疆的资料,多听他们的音乐。

(伴随着蒙古民歌《赞歌》结束本课。)

第16篇:《牧歌》(材料)

第三单元《草原牧歌》第二课时

东仙坡中学 沈海涛 授课时间 2013年11月1日

教学内容:《牧歌》 教学目标: 1.学会唱《牧歌》

2.通过欣赏、了解蒙古民歌的基本常识;认识马头琴的音色。

3.通过欣赏藏族、哈萨克族音乐与内蒙古民歌相比,让学生对音乐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有初步体验。

教学重点:通过各种音乐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和认识所选的歌曲和乐曲,扩大学生的艺术视野,从而加深对音乐地域文化的印象。

教学难点:在有限的时间内搜集较多的音乐资料。

教学用具:多媒体、电子琴、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中国是个地大物博、人杰地灵的国家,是有名的旅游胜地。我想同学们一定去过很多地方,你能告诉大家你都去过哪里吗?

生:争先恐后地回答。

师:看来同学们去的地方还真不少!可你们谁去过蒙古大草原吗?

生:没有,太远了。

师:今天我就带大家去领略一下蒙古大草原的美丽景色!

(课件:展示蒙古族的地理环境、风土人情及马头琴系列图片)

(配乐:《赞歌》)

蒙古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蒙古族民歌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深受人们的喜爱。你都知道哪些蒙古族民歌呢?能不能给大家唱两句?

生:《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嘎达梅林》、《牧歌》、《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师:有一位流行歌手经常演唱蒙古族的民歌,猜猜他是谁?

生:滕格尔。

二、新授

1.欣赏滕格尔演唱的歌曲MTV《天堂》

师:这是一首具有蒙古族民歌特点的歌曲,今天,我们也来学习一首蒙古族民歌《牧歌》。它已经被改编为多种舞台表演形式,如大提琴独奏、小提琴独奏、无伴奏合唱等。下面我们分别来听两种不同演唱形式的《牧歌》,请同学们注意

他们有什么区别?

2.分组讨论演唱形式的不同,并思考以下问题:

情绪:抒情

速度:稍慢

旋律特点:起伏很大的波浪线条

师:简介长调和短调的特点。

3.根据学生回答,教师介绍无伴奏合唱的有关常识:

无伴奏合唱曾经被认为是合唱的最高艺术形式之一。顾名思义,它没有伴奏乐器,但由不同音色的人声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组合,同样具有很强的音乐表现力。比如我们所听到的这首无伴奏合唱《牧歌》,在艺术价值、表现意境上与原民歌基本相同,但在表现的力度和表现幅度上较原民歌的单一声部要丰富。

4.学唱《牧歌》

A.教师范唱

B.学生用“呜”字模唱,教师伴奏。

C.填词

D.分组演唱:a组唱词,b组唱 “呜”或a

组“呜”,b组唱词。

5.欣赏马头琴独奏曲《万马奔腾》

师:刚才我们欣赏的那一组图片中有介绍蒙古族最具代表性的乐器——马头琴的。谁知道它为什么叫马头琴吗?

生:因为琴头上有马头做装饰。

师:对!马头琴的音色比较独特,演奏也比较有特点,虽然它与二胡一样是两根弦,但演奏时琴弓像大提琴。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首马头琴独奏曲,曲名先不告诉大家,听完请你们给它取个合适的名字!

生:讨论后回答问题。教师给予总结。

三、拓展

师:每个民族由于地域和风俗的不同其民歌也不尽相同。接下来我们再来欣赏另外几个少数民族的音乐,你能听出来他们是哪个民族吗?

分别欣赏西藏民歌《洗衣歌》、新疆民歌《达阪城的姑娘》、《掀起你的盖头来》。

生:讨论音乐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四、作业

课下搜集有关蒙古、西藏、新疆的资料,多听他们的音乐。

(伴随着蒙古民歌《赞歌》结束本课。)

第17篇:欣赏《牧歌》

欣赏《牧歌》

课时:一课时 教学对象:三年级 教材分析 :

1、蒙古民歌是天籁之音。

蒙古民族是音乐的民族,千里草原是民歌的海洋,每一个蒙古包里,每一位蒙古族同胞的口耳之间,永远飘动着不绝如缕的上辈人传给他们的歌。蒙古民歌洋洋洒洒,浩如烟海,其品位之高,数量之巨,令世人叹为观止,这是一个无法估量的音乐宝库。

碧绿的草原苍茫辽阔,一望无际,朵朵白云像崭新的棉絮般静静地浮动着,在蓝天映衬下,越发显得皎洁。羊群如同碧海中流动的云彩,马群好似绿浪中奔腾的浪花,乳白色的蒙古包群像是撒落在绿色翡翠盘里的珍珠。天地相连,浑然一体,构成了异常瑰丽的画卷。夕阳西下,远山披上了晚霞的彩衣裳,牛羊背上如同镀上了一层金,天边的云朵也变得火焰一般鲜红。

蒙古人有三件宝,那就是:草原、骏马和蒙古长调。

蒙古民族是一个质朴豪爽的民族,蒙古民歌有着优美的旋律,独特的韵味,歌中时时透射出蒙古人胸襟的开阔。

蒙古民族又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民族,其音乐歌曲的内在品质也大都饱含苍凉、孤独、悲怆的艺术之美。

无论你是什么民族,无论你在什么地方,只要你听到蒙古人演唱的长调牧歌,便立刻能感受到浓郁的草原气息,体味到高度的艺术享受。

内蒙古地域辽阔,生活方式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的演唱风格。因此,蒙古民歌既有风格上的统一性,又有地区色彩的多样性。经过漫长的历史岁月,在内蒙古地区大致形成了五个地域性风格色彩区:呼伦贝尔风格区、科尔沁风格区、锡林郭勒风格区、鄂尔多斯风格区和阿拉善风格区。大体上来说,呼伦贝尔民歌多华彩重装饰;科尔沁民歌旋律平和流畅、蕴藉深沉;锡林郭勒民歌苍凉而古朴;鄂尔多斯民歌旋律活泼跳荡、大起大落;而阿拉善民歌则显得沉着而有耐力。各风格区之间既有音乐风格上的重叠,也偶有交错现象。

长调中特殊的发声技巧称作\"诺古拉\",即波折音,类似颤音,对形成蒙古族长调独特风格有重要作用。长调牧歌是草原文化的代表和蒙古族音乐的结晶,广大牧民和一代又一代优秀的民间歌手在\"长调\"中不知倾注了多少的感情,发挥了多少创造力。对于\"长调\"艺术中文化意蕴的认识,我们永远也不能穷尽,它的价值和魅力是永恒的。

教材中选用的《牧歌》是一首蒙古族长调牧歌的代表歌曲。歌词充满诗情画意,旋律具有内蒙古民歌中优美、抒情、高亢、悠扬的特点,加上舒展、悠长的节奏,淋漓尽致的展现了美丽富饶的草原一派迷人的景色,也抒发了内蒙古人民对自己故乡深沉真挚的恋情。

2、\"感受与鉴赏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感受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摘自新《音乐课程标准》)然而,《牧歌》是一首相对较静的音乐,怎样才能让学生静下来聆听音乐呢?我选择了《牧歌》多种表现形式让学生欣赏:无伴奏合唱版、舞蹈版以及我的\"清唱版\"。应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引发想象和联想。教学过程中,以欣赏《牧歌》为主线,穿插听赏《草原牧歌》和《天堂》,用来帮助学生更好的感受、理解歌曲《牧歌》的意境和表达的情感,以及了解蒙古民歌的一些特点。

教师哼唱《牧歌》 ↓

欣赏无伴奏合唱版《牧歌》

↓听赏《草原牧歌》

欣赏舞蹈、无伴奏合唱版《牧歌》 ↓听赏《天堂》 边听边画(两遍音乐)

3、《牧歌》这首音乐作品,可谓乐中有诗,诗中有画,用图画来表现音乐,很恰当。在教学过程中与美术学科的整和,是一种软化的整和,而不是为了整和而整和。

4、在以往的音乐课堂上,对通俗音乐基本上是一种不屑一顾的态度,而我们恰恰忽视了学生却非常喜欢通俗音乐,所以,我把通俗音乐带进课堂(腾格尔《天堂》),来拉进我与学生、学生与音乐的距离。

教学目的 :

1、感受蒙古族民歌的音调及无伴奏合唱中人声的表现魅力和多声部和声效果的美感。

2、感受蒙古人民对自己故乡深沉真挚的恋情。

教学重点 :

1、了解无伴奏合唱;

2、通过比较法感受蒙古长调的特点;

3、在欣赏《牧歌》的过程中对学生感受、表现能力的培养。

教学难点 :

在欣赏《牧歌》的过程中对学生感受、表现能力的培养。 教学方法 谈话法、比较法、想象法、体验法 教学用具: 电脑多媒体、黑板、钢琴。

板书设计: 牧歌 :草原赞歌 旋律 :悠扬、高亢 欢快 速度 :慢 较快 力度 :变化 较强 节奏 ;松、舒展 紧凑 分类 :长调 短调

教学过程:

一、师生谈话 ,调节气氛,引入主题。

阶段目标:激趣

目标设计:通过谈话,教师倾听学生的发言,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同时自然而然的导入教学内容,引起学生兴趣。 师:你们爱旅游吗?都去过什么地方? 生:爱,去过海南、青岛等。

师:我曾经去过一个地方让我久久难忘,那就是内蒙古,除了那里迷人的景色,我还和当地的牧民学会了蒙古族一首民歌,想听吗? 教师轻轻哼唱《牧歌》的旋律。

二、初听《牧歌》

阶段目标:初步感受、理解歌曲意境和表达的情感,了解无伴奏合唱。

目标设计:听完音乐后每个人都会有一些感受,但很多学生不敢把这种感受说出来。有的孩子怕自己说错,有的孩子一不好意思讲。让学生用语言大胆的把自己听到的、感受到的音乐描述出来,是我这学期对学生训练的一个重点。我告诉他们只要那些感受是来自你内心的,就都是对的。

过渡语: 她优美的旋律曾经倾倒过无数的听众,其中有一位音乐家把她改编成了一首合唱曲让我们来一起欣赏。

听后:

1、请学生谈一谈自己的感受。(优美、抒情、安静、草原、牧人、热爱草原等)

2、和我们平时听到的合唱有什么不同?(无伴奏)讲解无伴奏合唱知识(即没有伴奏,只用人声表现作品的演唱形式,始于欧洲唱诗班),复习其他演唱形式。

3、请学生有感情的朗诵歌词。

4、全班跟琴哼唱。

三、欣赏《草原赞歌》

阶段目标:了解蒙古长调的特点

目标设计:运用比较法了解蒙古长调的特点,生动直观、加深印象。

过渡语:蒙古族歌曲表现力是非常丰富的,不仅有这么优美的歌曲,也有表现热烈场面的歌曲,我也给大家带来一首,请大家欣赏。

1、欣赏《草原赞歌》

2、师生讨论、比较为什么《牧歌》、《草原赞歌》同是蒙古族歌曲,却带给我们不同的感受?

列表:

牧歌 :草原赞歌 旋律 :悠扬、高亢 欢快 速度 :慢 较快 力度 :变化 较强 节奏 :松、舒展 紧凑 分类 :长调 短调

3、通过课件了解蒙古族的民俗风情。

四、复听《牧歌》(舞蹈版)

阶段目标:进一步感首歌曲情绪。

目标设计:通过对形体语言诠释的《牧歌》的欣赏,了解蒙古族舞蹈语汇,帮助学生进一步感首歌曲情绪。

过渡语:刚才老师为大家跳了一段蒙古舞,下面请大家一起欣赏舞蹈家用舞蹈语汇为我们表演的《牧歌》

1、感受舞蹈艺术家用形体语言诠释的《牧歌》

2、再请学生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五、听赏《天堂》

阶段目标:再次感受蒙古人对自己家乡的热爱之情。

目标设计:把好的通俗音乐带进课堂(腾格尔《天堂》),来拉进我与学生、学生与音乐的距离。

过渡语:民族音乐是一片沃土,只有深深扎根于这片沃土中的音乐才能发展壮大,你们喜欢的通俗音乐也是如此,最近,歌坛中涌现出了很多有鲜明民族风格的少数民族歌手,大家都听说过谁呢?(生:藤格尔、思琴格日勒、阿里郎等)下面我们来听蒙古族歌手藤格尔带给我们的《天堂》。

边听边体会歌曲所描绘的意境。

六、再听《牧歌》,与美术、文学整和

阶段目标:深刻的感受、理解歌曲的意境和表达的情感。

目标设计:通过与美术、文学的整合,使学生更深刻的感受、理解歌曲的意境和表达的情感。

过渡语:这么美的歌曲不尽让我想起了一篇文章《锡林郭勒大草原》。

1、教师有感情的朗读文章

过渡语:歌曲太美了,可谓诗情画意,我们来画一画歌曲所描绘的意境,好吗?

2、边听《牧歌》边画,找一些作品,大家一起点评。

六、教师小结

你们画的好,说的也好,希望大家以后会更加热爱美术、热爱音乐,特别是我们的民歌。

相关资料:

1、音像资料: 《草原赞歌》(创作歌曲,属蒙古族新民歌范畴);《天堂》(腾格尔演唱)。

2、文字资料:

《锡林郭勒大草原》:选自《小学语文教材》第六册。

3、草原风情的图片;

4、相关文化:

奶茶:蒙古民族热情好客,家里来了客人,放好桌子,桌子中央放上满满一大盘炒米,周围摆上盛在瓷盘里的黄油、奶豆腐、红糖、各种饽饽,接着献上热气腾腾 的奶茶。如果有客在座,不给茶喝或没有\"塔布喜\"(奶食品等),主人则要\"脸发红,心难受\",而客人则以为\"茶没有茶,脸不给脸\"。

蒙古包:蒙古包按哈那多少区分规格。哈那是包毡壁的木制骨架,一组为一个哈那。有十个哈那、八个哈那、六个哈那、四个哈那之分。牧户根据家庭人口、生活状况调剂使用。尽管蒙古包的质量、装饰各有差别,但总体结构都是一样的。

那达慕:造庙宇、祭山、祭敖包等重大集会上进行,统称\"那达慕\",这样的那达慕,每 旗每年多达十几次。

敖包:石头堆起的小山,蒙古人认为敖包有一定的神力,到敖包前许下自己的愿望,愿望就可以实现。

第18篇:《银杯.牧歌》

七年级音乐《银杯》.《牧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够完整演唱《银杯》及学唱《牧歌》大体旋律,了解民歌含义, 长调与短鲷区别,在演唱歌曲过程中,能够学习掌握长调与短调的 一些特点。 过程与方法

学习演唱歌曲,能够用正确的唱姿势,饱满圆润的声音体会歌曲 情感态度与价值

感受蒙古族人们热情,豪爽,与大草原相对应的粗矿,忧伤且夹杂 着淡淡的思念之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富于激情的演唱歌曲,体会蒙古族人民大的热情,豪爽, 感受蒙古牧场广阔,安宁的美景。

难点:长调与短调含义,切分节奏,陈词表现,演唱情感

三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

播放音乐《爱我中华》(播放多媒体音乐) 导入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听的歌曲叫什么名字? 生:爱我中华

师:56个民族56个家,56个兄弟是一家。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

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它辽阔富饶的土地上,居住着 56个民族,每一个民族都有其不同的风土人情,不同的民族音乐,由此产生了中国特色的民歌(ppt出示民歌介绍)

民歌:劳动人民在生活中和劳动中自己创造,自己演唱的歌曲。以

口头创作,口头流传的方式生存于民间。

师:今天我们将走进一个少数民族的家里。首先给大家看一组图片,

大家猜猜是哪一个少数民族?(ppt出示几张蒙古风景图片) 师;同学们,说一说它是哪个少数民族? 生:蒙古

师:说到蒙古族,同学们对蒙古族有哪些了解? 生:。。。。

师: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蒙古(ppt展示蒙古风土人情) 1大草原-美丽的自然风景 2蒙古包-居住的地方 3赛马-运动项目 4马头琴-乐器 5歌舞-能歌善舞 6喝酒-“酒歌文化” 新课教学

师:同学们,最后一张图片我们可以看到他们在做什么? (ppt展示喝酒的图片) 生:。。。。。

师:酒是五湖四海朋友们必不可少的部分,来客人的时候,只有酒喝足了,才能歌曲唱的尽兴,舞蹈跳得更加激情,蒙古族有这样一种风俗,每当节日亲朋好友聚会的时候,主人们就会在饮宴的过程唱起祝福的歌谣,以表示对客人的盛情。所以饮酒时演唱的歌曲也成为“酒歌”,老师告诉你们一个小秘密,如果主人在敬客人酒时,客人最好把酒喝光,如果推推让让,主人就会认为客人瞧不起他,甚至不屑与他以诚相待。而且他们高歌开心的时候,往往都会吆喝俩句。这吆喝的词语就是起衬托的作用,没有实际意义,所以叫陈词。下面给大家介绍一种蒙古最常用的陈词(ppt出示“塞勒日外咚赛”),它代表着“好上加好”的意思,我们的友情越来越好,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这样一种意思。 师;讲解意思,教读(节奏“塞勒日”及附上塞勒日外咚赛吆喝声) 生:朗读 师: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一首蒙古族的民歌(酒歌)—(《银杯》)

(ppt展示课题《银杯》)

1《银杯》

A初次聆听-师:首先让我们来聆听这首歌曲,歌曲描写什么样的场景?第一

乐句与第二乐句在情感上有什么不同?(播放多媒体《银杯》)

生:。。。。。

师:大家可以看到这是在描写酒桌上主人和客人互相敬酒,且边歌边舞的一种场景。第一乐句比较平静,第二乐句比较激情,如果用颜色表示,绿色和红色大家觉得哪一句符合哪种颜色比较适合? 绿色—平静,第一乐句 红色—激情,第二乐句

B再次聆听—师:下面让我们再来聆听一遍,第二乐句哪一小节或者某个音上

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播放多媒体《银杯》)

生:。。。。。。

生:讲解下滑音,前倚音,加上肢体动作

(分别进行演唱符号前后的对比) C教唱及肢体动作表达

(提示学生们注意感情,节奏,坐姿)

D概括短调含义(ppt展示短调:节奏整齐,紧凑热烈)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学习了蒙古族民歌中的一首短调歌曲,那有长就有短,下面就让我们来欣赏一首长调歌曲,首先让我们来聆听这首《牧歌》 2《牧歌》

A初次聆听—师:有什么感受,音乐旋律,曲调听起来什么感觉?演唱的旋律? 生:。。。。。。。

师:节奏比较自由,听起来比较悠远绵长的感觉 B稍加讲解歌曲创作背景

《牧歌》中的旋律源自流传于蒙古的一首长调歌曲。原是一位哥哥为了纪念牧场上被野火活活烧死的妹妹而演唱的歌曲。曲调忧伤,沉重。因此该地区的人民认为它是悲歌而很少演唱。但因其有着舒缓,忧伤的旋律,后被一位音乐工作者将其重新整理,填词改写成了描述牧场广阔,安宁美景的长调。 C概括长调定义

(ppt展示长调;节奏自由,悠远绵长) D:简单教唱或欣赏

(以欣赏或跟唱为主,注意学生们的感情,不做重点) 4结束课程

师: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相信大家对蒙古歌曲有了简单的了解,希望同学们在课下再搜索一些你们所熟悉的蒙古歌曲。今天这节课让我们感受到了蒙古人民时而平静忧伤,时而热情豪爽,下面就让我们再用歌声来体会大草原上蒙古人民的真性情。

(播放视频及《银杯》)

板书设计 《银杯》 《牧歌》

短调:节奏整齐,紧凑热烈 长调:节奏自由,悠远绵长

第19篇:《牧歌》教案

《牧歌》教案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多种艺术形式,激发学生对少数民族音乐的兴趣以及对祖国民族音乐文化的热爱。

二、过程与方法:对音乐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有初步体验;

了解蒙古族民歌的基本常识,认识马头琴音色;

三、知识与技能:学会演唱歌曲《牧歌》,感受蒙古音乐独特的长调风格。

教学重点:体验蒙古族民歌的风格,把握《牧歌》歌曲的特点。

教学难点:结合音乐启发学生参与表演及创作,培养学生感受、表现音乐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通过草原图片的播放,将学生的思绪引入到大草原。

2学生自主分组,讨论交流我国的草原分布状况及对蒙古族各种文化生活。

二、新教学:

初步感知:①欣赏歌曲《牧歌》,学生初步聆听后感受歌曲的意境美。

②复听歌曲《牧歌》,引导学生发现旋律的特点。

2探究学习:①老师范唱歌曲,学生跟随老师,看着乐谱和歌词哼唱,找出歌谱中的音乐符号,并探究这些符号的特点。

②学生根据哼唱讨论探究本首歌曲的节奏特点。

③再次跟钢琴哼唱旋律,之后请学生一起有感情的朗诵歌词,通过旋律的哼唱和歌词的朗诵引导学生发现歌词与旋律高低之间的关系。

④有感情的完整演唱全曲。

三、巩固拓展

欣赏著名歌唱家德德玛演唱的《牧歌》与无伴奏合唱《牧歌》,比较两种演唱形式的区别。

2欣赏舞蹈片段《牧歌》,让学生在欣赏舞蹈的基础上再次体会歌曲的意境美。

3学生以五人为一组,任意选择一项任务,在创作过程中,老师不停地播放《牧歌》音乐,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四、堂小结

请同学们谈一谈学习完这首歌曲之后的感想。

以上为《牧歌》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20篇:《牧歌》教案

《牧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蒙古族的风土人情。

2、牧歌》的欣赏,拓展学生对原民歌的理解范围,使他们进一步感受歌曲的意境美,使《牧歌》的旋律永远流淌在学生的心中。

3、充分了解内蒙民歌悠扬宽广的旋律特点,感受无伴奏合唱的人声美与丰富的和声效果。

二、教学重点:

三、教学难点:

二、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让学生了解蒙古族的风土人情。

师:我国有多少个民族?(56个)你们知道哪些民族?(学生自由说。)

2、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歌曲,老师请你们来听听这是什么民族?歌曲《天堂》

3、有谁能介绍一下这个民族?

4、同学们都说的很好,可眼见为实,还是让我们去看看吧(视屏)蒙古族的风土人情

5、师:感觉怎么样?(学生自由说)

6、乐曲《牧歌》。要求会哼唱旋律,感受歌曲的意境美。

7、古族真美,不禁让我想起一首歌(老师唱原民歌,并出示歌谱和歌词)

8、们听过这首歌吗?想说点什么吗?(曲调悠长、速度慢、抒情、宽广的旋律)

9、起轻轻地哼唱一下歌曲的旋律(小声学唱)

10、再来念念歌词怎么样?

内蒙民歌大体可分为长调和短调两种,这首《牧歌》曲调悠扬,连绵起伏,节奏舒展,气势宽广,是一首典型的长调。

四、舞蹈片段欣赏《牧歌》

目的是让学生在欣赏舞蹈的基础上再次来体会歌曲的意境美。

师:歌曲的意境真美啊,老师也特别喜欢这首歌,还特地去收集了有关这首《牧歌》的舞蹈请大家欣赏。

师:你们还想说些什么?(学生自由发表见解)

五、课后小结:动听的音乐加上优美的舞姿,使《牧歌》更加光彩照人。

目的是让学生发挥想象,表达情感。

生活不是牧歌范文
《生活不是牧歌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