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三国教案

发布时间:2020-03-02 10:03:2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三国时期的主要战争》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曹袁官渡之战和曹操统一北方;

2、曹孙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

3、孙刘夷陵之战; 思想目标:

1、认识兼并战争是历史的必然趋势,分裂中孕育着统一,统一是历史发展大趋势;

2、通过对曹操、诸葛亮等历史人物的分析和评价,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杰出人物对推动历史发展进程所起的作用。

能力目标:

1、提高学生对重大历史事件的复述能力;

2、通过分析曹操在官渡中能以少胜多,而在赤壁之战中却惨遭失败,培养学生辨证看问题的能力;

3、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正确评价曹操和诸葛亮等历史人物;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曹操在官渡中能以少胜多,而在赤壁之战中却惨遭失败的原因;

2、几次战争对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影响; 教学难点:

1、如何正确认识几次战争的性质;

2、如何全面评价曹操、诸葛亮等历史人物。

三、教学方法:

情景材料教学法、分析讨论法

四、课时安排:

3节课

五、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用简单的几句话与学生交流一下有关《三国演义》关于几次战争的内容(三国的知识学生比较熟悉,与学生交流,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然后指出《三国演义》是历史小说,不等同于历史。历史上的三国究竟是怎样的呢?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一下当时的几个重要片段。

在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过程中,有3次战争至关重要。这三场战役是:

1、官渡之战:袁绍兵多曹操兵寡,曹操打败袁绍,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2、赤壁之战:曹操号称百万雄师(其实只有十万左右吧),在赤壁被孙权和刘备的联军大败,打破了曹操一统全国的美梦,使曹操不敢轻易南下,为三国鼎立之势奠定了基础;

3、彝陵之战:刘备借为关羽报仇之名,举国之力进攻孙权,被陆逊以以逸待劳的战略打败,自此蜀国开始逐渐势弱。

六、具体任务:

任务一:

1、战争简介:官渡之战,是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东汉献帝建安五年(200年),曹操军与袁绍军相持于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在此展开战略决战。曹操奇袭袁军在乌巢的粮仓(今河南封丘西),继而击溃袁军主力。此战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

2、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学生阅读过后,找出书中关于官渡之战的知识点。可以请学生描述一下战争的过程。

3、问题思考:

(1)曹操能统一北方的条件有哪些?

(2)统一北方的决定性的战役是什么?有何影响?

4、分析曹操胜利而袁绍失败的原因,也间接地评价了曹操和袁绍。

5、小结:以曹操在征途中作的《观沧海》一诗结束,也说明曹操在战争过后态度的转变,为他在赤壁之战中埋下隐患。

任务二:

1、战争简介:赤壁之战是指三国形成时期,孙权、刘备联军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在长江赤壁(今湖北赤壁西北)一带大胜曹操军队,奠定三国鼎立基础的著名战役。战争日期在公元208年七月—十二日。是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之一。

2、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学生阅读过后,找出书中关于赤壁之战的知识点。

3、、讨论下列问题:

(1)孙刘两军为什么要联合?如果不联合,会怎样?

(2)赤壁之战的结局怎样?你认为应该不应该这样?请谈谈你的理由。 (3)你知道影响战争胜败的因素有哪些?

4、针对以上问题学生可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然后师生共同梳理整合。

5、赤壁之战以后曹操不敢轻易南下,他统一全国的希望成为泡影。孙权和刘备的 势力得以巩固,但也无力完成统一全国的重任,三股政治势力旗鼓相当,势均力敌,三分天下初露端倪。

任务三:

1、战争简介:夷陵之战又称彝陵之战、猇亭之战,是三国时期蜀汉君主刘备对东吴发动的战役,三国“三大战役”的最后一场。221年七月,也就是刘备称帝3个月后,立刻以替大将关羽报仇为由,挥兵东征,气势强劲。东吴国君孙权立即以陆逊率军应战,陆逊用以逸待劳的方法,阻挡了蜀军的攻势,更在222年八月彝陵一带打败蜀军。

2、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学生阅读过后,找出书中关于夷陵之战的知识点。

3、思考问题:

(1)夷陵之战对三国鼎立局面的影响?

(2)孙刘两股势力为什么会分分合合?

(3)刘备失败的原因?

4、战争影响:夷陵之败让新建的蜀汉政权受到沉重的打击,不仅损失大量士兵与物资,还有多名将领阵亡。而隔年君主刘备的死亡更让这个建立在他名望之上的国家摇摇欲坠,国内叛乱四起。丞相诸葛亮花了约5年的时间才能重建军队与弥平这些叛乱,并让国力提升到可以对外出兵的地步。这场战役之后近四十年的时间内,三国互相之间的疆域基本保持不变,吴汉重修于好的联盟再也没有发生动摇,三国局势出现稳定的对峙,彝陵之战也因此被认为是前后三国的分界点之一。

七、课后练习:

一、选择题

1.形成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封建国家分裂的社会根源是( ) A.北方各族人民因战乱大量南迁 B.汉族统治者偏安江南一隅 C.南北方经济发展的差距加大 D.东汉豪强地主势力恶性膨胀 2.东汉末年,黄河中下游一带实力最强的封建军阀是( ) A.袁绍和曹操 B.曹操和孙权 C.曹操和刘备 D.刘备和孙权 3.曹军以少胜多,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的战役是( ) A.巨鹿之战 B.长平之战 C.官渡之战 D.赤壁之战 4.奠定三国鼎立基础的重要战役是( )

A.巨鹿之战 B.长平之战 C.官渡之战 D.赤壁之战 5.官渡之战中,曹操取胜的主要原因是( ) A.兵精粮足 B.战术得当 C.政治优势 D.取得民心

二、材料分析题

6.“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阅读材料回答: ①此诗的作者是谁? ②他的“壮心”是什么?

③此人最大的历史功绩是什么?他为什么能有如此作为? ④我们今天应如何评价此人?

参考答案:

1.D 2.A 3.C 4.D 5.B 6.曹操;统一全国;平定了汉末动荡的北方,为晋一统三国奠定了坚实基础; 他之所以有所作为,原因在于:有宦官背景,起点比较高;有枭雄气质,善于笼络人心,善于权术争斗,还有些文人雅致和斗酒豪情。

简评: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和诗人。在政治方面,曹操消灭了北方的众多割据势力,恢复了中国北方的统一,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文化方面,在曹操父子的推动下形成了以曹氏父子为代表的建安文学,史称建安风骨,在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

走进三国 教案

走进三国教案

美术教案:童话三国

《三国历史故事会》教案

三国

三国

《牵手三国 走进名著》教案

三国知识

三国歇后语

三国读后感

三国教案
《三国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三国演义教案 国教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