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重庆市合川区太和镇蚕桑产业发展现状调查报告

发布时间:2020-03-01 17:56:3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重庆市合川区太和镇蚕桑产业发展现状调查报告

一、太和镇概况

太和镇地处铜梁、潼南、合川三县交界处,是合川西北部的丝绸特色镇、蚕桑大镇,2001年被重庆市列为小城镇建设示范镇,2003年被重庆市列为“百镇工程”镇,距合川主城区35公里。太和自古商贾云集、商贸活跃,近代商贸尤以蚕桑丝绸见长,是周边17个乡镇的物质集散地和交易场所。

太和镇幅圆面积为156.71平方公里,辖36个村,共261个合作社,2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8.7万人,全镇劳动力33885人。涪江水域穿镇而过,全镇地貌为浅丘地和河滩台阶地,属遂宁母质土壤,土地肥沃。本镇耕地面积62033亩,其中土面积35392亩,25度以上的坡耕地为7545亩,水域面积15294亩。至2002年,本镇完成第一期征地175000M2的丝绸工业园区,发展桑树953万株,共8720.5亩,现有投产桑约4000亩,且桑树品种多,良桑程度较高,全年四季可养蚕1万张,可产茧23吨。

二、太和镇蚕桑产业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随着我国加入WTO,美国、欧洲、印度、日本、韩国及东南来等丝绸消费逐年取消丝绸关税壁垒及纺织品配额;西部开发,退耕还林,东桑西移等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建设启动,也为本镇蚕丝产业提供了难得的国内发展机遇。

太和镇是重庆最适宜蚕桑生产的地区,有丝绸生产传统习惯,是承担“百万担优质茧”工程镇。镇内有两家丝绸产业的龙头企业和重庆乡镇企业示范园区—太和丝绸工业园和聚龙蚕业发展公司。至2006年,已建成基地村14个,基地社108个,基地规模达7000亩,桑树953万株,养蚕1万张,产优质鲜茧23吨,茧款收入420.7万元。其中新建桑园1300亩已初具规模,培育10亩以上业主20户。

良好的科研机构支撑。西南农大已多次来本镇讲授桑树栽培及养蚕技术,并基本形成地、人物三落实,有科研物质基础,2001年试行“一步成园”和纸板方格簇上簇,已取得阶段性突破,蚕农特别是现代业主接受面广、影响深远,有科技推广基础。

健全的服务体系。本镇已建立蚕桑专业合作社,成立了蚕桑技术学校,每村有专职蚕桑技术员,可保证栽桑养蚕新技术的推广。

优质茧销售有市场。本镇缫丝能力达3万绪,需大量优质茧原料。聚龙公司与蚕农订有茧收购合同,制定了最低保护价收购价格,走出了“公司+基地+农户”的路子,实施了“价外补贴”和“二次返利”政策,蚕农思想稳定,市场销售无忧。

三、太和镇蚕桑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规模较小。目前,全镇形成规模养蚕,初见效益的村只有石垭村、二桥村、盐溪村、菱角村、楼房村等五个村。一季饲养3张蚕种以上的农户占全镇蚕农的10%,缺乏规模效益。二是业主推进进程迟缓。现虽有业主20多户,但年均养蚕20张以上的只有4户。三是桑树嫁接还不够普及。全镇从2001年开始发展桑树953万株,其中已嫁接的不足70%。四是市场秩序较乱。目前,由于蚕茧市场管理缺位,相关政策落实难以到位、市场准入把关不严以及对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打击乏力,一证多点、无证收购现象较为普遍,使得蚕茧收购难以体现优质优价和劣质劣价。五是经济效益较差。我镇30%的桑树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九十年代发展的多边桑、低产桑,桑叶产量、质量不高,亩桑产茧量低,经济效益难以提高,新桑园由于投入资金少等多方面的原因,致使嫁接改良率低,难以发挥作用。与此同时,还存在着发展滞后,技术落后,推广乏力等问题。

四、基地建设的保障措施及建议

1、政府转变职能。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针,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切实加强和改进作风建设,本着“小政府大服务”的原则,大力整治、改善、发展软硬环境,以优惠的政策、优良的环境、优质的服务为优质茧基地建设提供广阔的空间。

2、建立桑蚕业产业化经营机制。用发展工业的理念谋划桑蚕的发展,办好龙头企业,以龙头企业带动桑蚕产业化。抓好龙头企业,通过龙头企业提升桑蚕科技含量,带动桑蚕产业化,带动桑农致富。围绕桑蚕办工业,办好工业促桑蚕业。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工厂”的经营模式,以龙头企业为核心,走产业化道路,建立利益共享机制,企业与蚕农结成鱼水关系,实现农民增收、企业增效、农工贸一体化,规范市场秩序,进行有序的市场竞争。

3、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思想认识。将优质茧基地建设落到实处,加强镇情和蚕桑发展的宣传必不可少,将基地建设方案及目的、意义宣传到田间院坝,使致富前景家喻户晓,激发农户的建园热情。只有广大农户自觉接受和参与优质茧基地,基地建设才有落实的土壤。

4、推进业主示范,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农业产业化是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培育蚕桑业主,就是培育优质茧基地的个体规模。规模出管理,规模出效益,方可充分体现产业化的竞争和效益优势。

5、创新土地流转机制,为基地建设铺路搭桥。根据渝委发[2003]6号文件精神,充分享受用活“百镇工程”的土地优惠政策,积极探索土地置换,整治和流转的新途径。

6、实施科技兴蚕战略,提高基地建设科技含量。充分发挥“太和蚕桑技术学校”的科技力量,普及和推广规模养蚕实用技术,做到人人会栽桑、会嫁接、会修枝整形、会病虫害防治。大力推广蚕室蚕具集体消毒,小蚕共育、棚架蚕台育和纸板方格簇具等先进技术。

7、加大技改力度,实现贸工农一体化。大力发展“聚龙蚕业发展有限公司”和镇内缫丝企业,加强技改力度,加强优质茧基地与公司企业对接,形成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的产业链条,走好“公司+基地+农户”的路子,促进蚕桑丝绸产业的和谐发展。

8、强化技术队伍、服务网络的建设。搞好生产技术配套服务,实施科技兴蚕,提高单产,提高质量,提高效益,关键要有一支过硬的科技队伍和结实的服务方式。当前加强蚕桑专业技术队伍建设,重点是抓好镇(乡)、村、社三级网络的健全和完善,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改善服务质量,配套相应的政策措施,解决好报酬,确保蚕桑生产技术服务不断档、不脱节。

9、不断加大扶持投入。一是“以工补农”政策:采取每吨干茧提取一定资金,建立专门发展基金,专项用于生产发展,设施设备改造和新技术推广等;二是“谁受益,谁负担”政策:采取镇(乡)、村、社和社员户几结合的办法,多方筹资解决,实行蚕农出大头,镇、村、社适当补助,谁受益,谁负担。三是用好林业政策:把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退耕还林政策与栽桑养蚕结合起来,用好用活退耕还林补助资金,达到调整结构,退耕还林,保持水土,改善环境,增加收益等“一劳多益”的目的。

重庆市合川太和中学纠风工作总结

重庆市南川区农业发展现状调查报告

高县蚕桑产业发展现状与展望

发挥优势发展我区的蚕桑产业

蚕桑产业发展工作汇报

蚕桑产业发展工作汇报

蚕桑产业发展工作汇报

蚕桑产业发展工作汇报

重庆市北碚区天府镇农业资源及产业发展现状调查报告

重庆市合川区三汇镇景观绿化

重庆市合川区太和镇蚕桑产业发展现状调查报告
《重庆市合川区太和镇蚕桑产业发展现状调查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