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孙权劝学 教案

发布时间:2020-03-02 23:52:3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

肖凤歌

教材分析:这一部分体现了对教学内容的分析

《孙权劝学》是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这是一个名人单元。前三篇写的是邓稼先、闻一多、贝多芬,第四篇写的是文学家群像,这篇课文写的是我国古代名人。这些文章人文内涵丰富,都各有侧重地写出了名人的品格、气质和生活道路,颂扬了他们对人类的贡献。学习这篇课文应指导学生学习名人良好的习惯和治学的方法。

学情分析:这一部分体现了对教学主体的分析

《孙权劝学》是一篇文言文,这篇文章很简单,所以,我安排了一课时。七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文言文,所以,教给学生翻译文言文的方法、积累一些文言词汇是非常重要的。翻译课文,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是本课的重点。

教学方法:这一部分体现了对教学策略的制定

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难点是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为了突破重、难点,我用了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学生翻译完课文以后,我用课件出示重点字词,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这样的方法直观有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学习目标: 这一部分体现了对教学目标的确定和阐述 学习目标:

1、阅读浅显的文言文,能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反复朗读,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3、学习古人的学习精神,通过不断地努力来完善和充实自己。

教学重点: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教学难点: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同学们读过《三国演义》吗?话说三国鼎立之时,吴王孙权独霸一方,其手下有员名将叫吕蒙,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深受孙权的信赖,可他有个毛病:不爱读书学习。孙权屡屡劝他多学点知识,可他每次都推三阻四的。以为自己一介武夫,读书有何用?这回,孙权又来劝他了,结果怎样呢?让我们来看《孙权劝学》。

二、一读——读通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读)。

2、请个别学生读,其他学生评价。

3、全班齐读课文(自评,读得怎么样?)

过渡:读好一篇文章,不但要把字音读准确,还应该读出什么?(重音、节奏、感情)。要想读得更好,还要明白课文内容,可能大家在预习的过程中,还有一些字词的意思不明白,今天,我们在课堂上解决。

三、二读——读懂课文

1、学生结合课下注释自译课文。

2、学生互译。

3、提出疑难字词,全班共同解决。

4、是出示重点词句,学生翻译。(抢答形式)

解释加点的字词:

当涂掌事、蒙辞以军中多务、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遂拜蒙母

翻译句子: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蒙辞以军中多务。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

卿今者才略,非复无下阿蒙!

四、三读——读出语气和感情,分析人物形象

过渡:读准字音,读出停顿,读出文意,这是学习古文的基础,而真要把这篇文章读好,还要读出语气。本文是一篇写人叙事的文章,我们要读出语气,就要在人物的语言上下功夫。

1、找出有关孙权、吕蒙、鲁肃的对话,各自练读。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语重心长,谆谆告诫)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反问句,责备)

卿言多务,孰若孤?(反问句,要重读强调)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自豪)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感叹、惊讶不解)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感叹句,指责中带有自豪)

2、学生自由发言

3、教师总结

4、学生再次练读

5、分析人物形象

过渡:言为心声,我们通过孙权对吕蒙苦口婆心的劝说中,可以看出孙权有什么特点?通过鲁肃的极力夸赞,可以看出鲁肃有什么特点?

五、延伸:

学习这篇文章,文中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赞学,对你有什么启发?

六、小结:

我们通过孙权对吕蒙的劝学,体现出孙权的善劝,我们从鲁肃对吕蒙的夸赞,可以看出鲁肃的爱才、敬才,从吕蒙的变化可以看出孙权劝学是成功的。

七、课堂小练笔 我们学过《伤仲永》,大家一定还记得那个天才少年,方仲永与吕蒙相比,恰恰相反,一个是幼年不学,毫无所成;一个是年长好学,学有所成。请同学们大胆设想一下,假如有一天方仲永巧遇吕蒙,他们会演绎出怎样一段故事呢?请以《穿越时空的相遇》为题,写一篇2百字的小片段。

板书

权 —————→

蒙 ————→ 鲁

(语重心长)

(自豪、自得)

(惊讶、赞叹)

关爱部下

虚心接受意见

爱才、敬才 勤奋、好学 善劝

课堂同步练习:这一部分体现了教学评价

一、文史大观园

1、《孙权劝学》选自《

》,该书是宋代______ 主持编撰的一部编年体通史,因宋神宗的“ _____”的评价而得名。

2、

古代的“经”特指 ____、____ 、_____、______、《春秋》等儒家经典作品。古代的“博士”指______

. 3、

面对不同的对象,称呼不同,感情也不一样,请说说下列称谓所指对象及感情。

卿:对象:

感情

孤:对象:

感情:

大兄:对象:

感情:

二、词汇万花筒

1、

解释下列加粗的词:

蒙辞以军中多务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 及鲁肃过寻阳 蒙乃始就学

2、

指出下列词语的古今意义

见往事耳

古义:

今义: 及鲁肃过寻阳

古义:

今义: 3、

写出出自本文的两个成语:

三、探究训练营 1、翻译下列句子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2、孙权是怎样劝吕蒙的?为什么只有孙权的劝说之言,而没有吕蒙的对话?

3、

鲁肃与吕蒙是如何对话的?为什么要详细交代?结尾“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有什么深刻含义?

4、请同学们写一则与学习有关的名言警句,并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的启示。

《孙权劝学》是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这是一个名人单元。前三篇写的是邓稼先、闻一多、贝多芬,第四篇写的是文学家群像,这篇课文写的是我国古代名人。这些文章人文内涵丰富,都各有侧重地写出了名人的品格、气质和生活道路,颂扬了他们对人类的贡献。学习这篇课文应指导学生学习名人良好的习惯和治学的方法。

《孙权劝学》是一篇文言文,由于文章比较简单,所以,我安排了一个课时。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有三个:阅读浅显的文言文,能借助课下注释,理解基本内容;反复朗读,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学习古人的学习精神,通过不断地努力来完善和充实自己。

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难点是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为了突破重、难点,我用了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 教学环节设计:

1、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2、一读——读通课文。

3、二读——读懂课文。

4、三读——读出语气和感情,分析人物形象。

5、延伸。学习了这篇文章,文中的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赞学,对你有什么启发?

6、小结。

7、作业布置。

首先,创设情景,激情导入,为学生学习这一课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然后,我通过三次读,由易到难,步步深入,攻克这节的重难点。最后,通过延伸,让学生畅所欲言,说出学习本课的感受,从而实现了第三个目标。作业布置方面,我结合前面学过的《伤仲永》与课文相比,让学生大胆想象,以《穿越时空的相遇》为题,写一篇小作文,以加深对这篇课文的理解。

总的来说,这篇课文设计非常简单,由于初一的学生刚刚接触文言文,所以,教给他们学习文言文的方法,调动他们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是很重要的。

登封市第三轮课 堂教学达标评优 活动参评教案设计孙权学

授课人:肖凤歌单

位:颍阳初中时

间:

2010年3月

孙权劝学 教案

孙权劝学教案

《孙权劝学》教案

《孙权劝学》教案

孙权劝学教案

孙权劝学教案

《孙权劝学》教案

孙权劝学教案

《孙权劝学》教案

《孙权劝学》教案

孙权劝学 教案
《孙权劝学 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孙权劝学教案 教案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