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案模板

孙权劝学面试教案模板(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4-18 13:19:52 来源:教案模板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孙权劝学 教案

孙权劝学

教案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在历史课上都了解了三国时期的社会情况,而且不少同学也看过电视剧《三国演义》。我们都知道,三国是个战乱的年代,也是个人才辈出的年代。你能说出几个三国人物的名字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孙权劝说吕蒙学习的故事——《孙权劝学》

二、检查文学常识的预习

上课前布置了这篇课文文学常识的预习,老师来考考你们的预习情况。(出示屏幕)

三、学习目标

同学们预习的都很充分,看来是下了功夫了。下面我们就一块来学习这篇古文,先看看我们这节课要完成的任务。(找学生读)

四、课文导读

我们升入七年级后已经学习了很多篇古文了,那你能不能总结总结学习古文一般要完成哪些步骤?(学生自答)

好,同学们说的都很条理,今天这节课我们按这个步骤来学习。(出示导读)

五、自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与停顿

1、学生自读

2、同桌互读

3、指名朗读

(二)再读课文,理解词义

同学们读的很通顺很流畅,那么你能读懂文章的意思吗?不能,那么我们先从字词释义入手。

1、小组合作完成,找后进生回答,中等生补充,优生总结

2、疑难问题全班解决

(三)三读课文,疏通文意。

对于字词的释义同学们掌握得很到位,特备有些同学进步很大,那根据以往的方法,这篇文章的意思就很容易翻译了。请同学们根据自学指导,自己试着翻译一下。

(四)四读课文,分析人物。

通过对文章的学习,我们重新认识了孙权、吕蒙和鲁肃,那这三个人物各自有怎样的性格特点呢?

1、生分析,交流,最后总结

2、看到吕蒙的变化,老师突然想起了一个人,他曾经是一名神童,最终却变成了普通人,这个人是谁?(方仲永)吕蒙跟方仲永不同的结局,对你有什么启示?

(五)当堂背诵,感情诵读

方仲永因为没接收后天教育变成了普通人,而吕蒙通过学习有一介武夫成为东吴有名的大都督,所以说,“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真的是至理名言。下面给你几分钟时间的准备,我们一起来有感情的诵读这篇文章。

小结:学了这篇文章我们看到了读书的益处,这里老师积累了一些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送给大家共勉。

六、当堂检测

推荐第2篇:孙权劝学教案

《孙权劝学》教案

教学目的

1.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3.理解本文开卷有益的主旨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通过多种方式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2.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难点:

1.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联系生活,让学生真正领悟到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语文学习重在积累和运用,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意思是生命有限,学海无涯。而智出学海,希望大家能持之以恒,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地丰富我们的语言宝库,攀登学习的高峰,畅游知识的海洋。“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告诉我们学习需“勤奋”的真理。其实“学习”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有关“学习”这个话题的文言文。 (板书)孙权劝学

2、简介《资治通鉴》及作者司马光

(1)司马光,字君实,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著有《司马文正公集》。 (2)《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世之得失。”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的。

二、整体感知

1、听配乐范读,整体感知全文。

听完范读后,全班有感情地自由朗读课文。

2、对着课文注释和工具书来理解课文,不明白的地方相互讨论研究,自读理清课文情节。◆在翻译文言文时,我们不要求字字句句直译,可以采用意译的方法来完成,即:翻译出文章的大意就可以了。本文主要讲了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乃始就学”,后其才略突飞猛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

◆以“提问”形式,落实文言实词、虚词和重点语句的大意。(板书重要字词,疏导理解)

请位同学复述故事大概内容

(板书) 孙权 劝学

吕蒙 辞学——就学

鲁肃 大惊——结友

3、全班有感情地齐读课文,再一次理清课文。

4、把本文改编为课本剧,请四位同学上台表演。(课前已做好准备)

三、课文研析

※根据“自学导题”,以讨论方式自学课文。

(1)孙权为什么要劝说吕蒙学习?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2)孙权是怎样对吕蒙进行劝学? (3)本文是怎样证明吕蒙学有成就的?采用了什么手法来证明?(通过吕蒙与鲁肃的“议论”来表现) (侧面描写)

(4)试分析课文人物形象。(孙权—关心部下、耐心规劝,吕蒙—虚心接受听取别人的意见)

(5)这则历史故事有什么深刻意义?(通过这则故事可以告诉我们开卷有益,学习对健全人格的重要性。)

四、扩展训练

※在课堂练习本上解释“吴下阿蒙” “刮目相待”并造句。

“吴下阿蒙”原指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意思是说人没有学问的意思。现在多用在他人有了转变方面,凡学识大进,或地位从低下而攀高了,以及穷困而至富有了,都可以用此语。

“刮目相待”意思是用新的眼光来看待。表示不要用老眼光看待别人,要估计到别人的进步。

五、总结

大家这一节课一定有许多收获,无论是课堂表现、问题回答,还是课文学习,大家谈得非常好。本文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最终由“吴下阿蒙”变得令人“刮目相待”的故事,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学习本文后,让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希望同学们多读书,读好书,让好书伴大家健康快乐的成长。

孙权劝学》教案 孙 权 劝 学

教学目的

1.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2.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3.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4.理解本文开卷有益的主旨。 重点难点

1.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2.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3.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4.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电教方式

多媒体 德育要点

教时安排1 课时

教 学 过 程 基 本 内 容

一、导入

1、以一段小故事作引,带出“吴下阿蒙”和“刮目相待”两个成语,进而带出两个成语的出处——该段文字。吸引学生注意力,导入新课的同时也让学生懂得两个成语的运用。

同学们,上课之前来作一个听力小训练,我来说一段话,要求是你们用心听,并找出我这段话里的两个成语。

话说我初中的时候有个同学小刘,这人特别不爱学习,成天脏兮兮挂着两条鼻涕,被同学戏称为“鼻涕虫”。鼻涕虫是那种老师一提就摇头叹息,也没有什么伙伴的人。在大家心目中他也就是混一初中文凭久完事的。毕业以后我们就再没有见面。多年后工作了,有天初中同学搞了个小聚会。大家很久没见面,个个都觉得特别新鲜兴奋,大家聊得特别高兴。这时候有人高喊:快看!我们一瞧,原来来了一辆亮银色宝马,车门一开,从车上下来一个穿着西装,戴着眼镜,特潇洒一“款哥”。所有女同学都“哇”了一声,纷纷议论这帅哥是谁呀,这时候一同学说了:“他就是当年那个„鼻涕虫‟啊!人家上了高中以后就像变了个人似的,特刻苦努力,后来考上了一名牌大学。人家现在已非„吴下阿蒙‟,而是一上市公司的主管了!”所有人都把嘴巴张得大大的,因为实在没办法把鼻涕虫跟眼前这个帅哥联系起来。一同学不禁摇头叹了一句:“唉,真是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啊……”

好,这段话就讲到这里,同学们能不能找出我刚才这段话里的两个成语呢?(如示)对了,这两个成语出自我国一部著名的史学著作,大家知道是什么吗?——《资治通鉴》

2、简介《资治通鉴》及作者司马光(课件显示,由学生看注释一起填入关键词语)

资治通鉴,由司马光支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三国到五代1362年的历史。 司马光,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二、整体感知

1、听配乐范读,整体感知全文。

2、对照注释,自读理清课文情节。(显示问题,允许讨论)

(1)孙权与吕蒙对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劝学) (2)吕蒙接受了孙权的建议吗? (辞学——就学)

(3)课文是怎样表现目蒙学习的效果的? (通过吕蒙与鲁肃的“议论”来表现) (4)鲁肃与吕蒙一番交谈后,有何举动? (大惊——结友) (板书) 孙权 劝学

吕蒙 辞学——就学 鲁肃 大惊——结友

3、请学生看课件显示图片分角色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一组一个同学,由同学推选,一个复旁白部分,一个复述孙权的话,一个复述吕蒙的话,一个复述鲁肃的话)

4、课件显示重要字词,疏导理解。

三、品味语言

1、思考:课文以什么方式展开故事情节?(人物对话)

2、请同学们和你的同桌分别扮演孙权与吕蒙,模拟人物的语气进行对话,讨论孙权究竟为什么要说这些话,该以什么神态、语气说。

3、请三个同学分别谈谈他们对三句话的理解,主要说说应该运用什么语调,语速,读出什么情感来,以符合人物身份,能达到规劝目的,谈完试读。(课件显示三句话) ①“不可不学!”写出了怎样的口气?表现了怎样的心理?

用双重否定的形式,语气坚决,不容推辞,表现了孙权对吕蒙要求严格,同时又可见关心、厚望。

②“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表达了怎样的心态?

“邪”表示反问语气,译为“吗”联系句意,隐隐可见孙权对吕蒙不听劝诫的不悦神情和责备的意味。

③“卿言多劳,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这样说有何作用?

现身说法,鼓励吕蒙求学,可谓语重心长,言辞恳切。

说明:这番劝言,表现出孙权的善劝。既有严格的要求,又有殷切的期望,既责备吕蒙的不争、无志,又透出关怀爱护之心,那种庄重而语重心长的神态斑然可见。

4、播放录音范读,学生跟读

5、孙权劝学,语重心长,循循善诱。吕蒙在他的感召下就学,效果如何?(全班分成两组同学分角色朗读,看谁的语气语调揣摩得更准。)

①“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一句可见鲁肃当时怎样的神情和心理?说明了什么? 十分惊奇的神态,吕蒙的变化判若两人,使鲁肃既吃惊,又值不自禁地发出赞叹。 这句话从侧面反映目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长进。

②“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这句话表现了吕蒙当时怎样的心情?

为自己的进步深感自豪。

7、思考:孙、蒙对话与蒙、肃对话在情调上有区别吗?

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显得郑重亲切,表明了君臣的关系;蒙、肃皆为同僚,对话有一种调侃的趣味蕴含其中。 不可不学(必性)

孙权: 劝学 涉猎、见往事(方法,目的) 孤常读书(现身说法)

吕蒙: 辞学——就学 论议 轻松调侃

鲁肃: 大惊——结友

四、说话训练

谈谈你学了这篇课文后有何感受。

要求:注意语言表达要清楚,有条理。

五、总结

本文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本文以对话为主,用不多几句话,就使人感受到人物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

六、扩展训练

1.在课堂练习本上解释“吴下阿蒙” “刮目相待”并造句。

“吴下阿蒙”原指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意思是说人没有学问的意思。现在多用在他人有了转变方面,凡学识大进,或地位从低下而攀高了,以及穷困而至富有了,都可以用此语。

“刮目相待”意思是用新的眼光来看待。表示不要用老眼光看待别人,要估计到别人的进步。 2.当堂交流评点。

七、布置作业

根据下面情境写一段文字

有一位同学,学习非常刻苦,成绩也很优异,但她不爱体育锻炼,身体状况不好;身为同学的你为她感到着急。今天,你准备用你的语言艺术来规劝她。联系你从《孙权劝学》中学到的规劝技巧,写一段文字。(300字以上)

第一课时

一、课前三分钟 (课外阅读读后感)3\'

二、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三、正课

1.朗读课文(老师范读或听录音后,学生朗读) 2请学生翻译。(一人译一句) 3.课文注释补充。

谓……曰:对……说。掌事:掌管国家大事。但:只不过。多务:事情多。孰若:与……相比如何。遂:于是

4.再次朗读课文,注意人物对话的语气。(完成目标1)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语重心长,谆谆告诫。)

(2)\"邓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反问句,强调并不是要目蒙研究儒家经典,当专享经学传授的学官,而是有别的目的。)

(3)\"卿言多务,孰若孤?\"(反问句,否定吕蒙辞以多条的理由。要重读强调。) (4)\"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感叹句,要选出惊讶不解的语气。) (5)\"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反问句,指责中带有自豪的语气。) 5.提问:孙权如何以现身说法,劝吕蒙学习? 讨论并归纳:\"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6.提问:吕蒙读后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通过谁的所见所语来写? 讨论并归纳:\"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通过鲁肃所见所语来写。 7.提问:为什么\"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讨论并归纳:因为情况是在不断变化,人也在不断变化,不能拿老眼光看待人。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

8.提问:请解释\"吴下阿蒙\"并造句。(目标3)

讨论并归纳:\"吴下阿蒙\"原指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意思是说人没有学问的意思。现在多用在他人有了转变方面,凡学识大进,或地位从低下而攀高了,以及穷困而至富有了,都可以用此语。

(例句)你还不知道吗?小黄已贵为经理,可不再是吴下阿蒙了。 9.提问:请解释\"刮目相待\"并造句。(目标3) 第二课时

一、试背诵全文。

二、复述课文(学生讲讲文章的内容和背景)

三、情节表演(分男女两组,每组三给人,分扮演三个角色)

不可不学(必要性)

孙权:劝学 涉猎、见往事(方法,目的) 孤常读书(现身说法) 吕蒙: 辞学——就学

论议 轻松调侃 鲁肃: 大惊——结友

课后纪要

本文写的是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可分两层:先写孙权劝学,吕蒙“乃始就学”;后写鲁肃“与蒙论议”,“结友而别”。学生能够理解和找到文中的主旨。背诵的情况也是良好。

推荐第3篇:《孙权劝学》教案

《孙权劝学》教案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语文学习重在积累和运用,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意思是生命有限,学海无涯。而智出学海,希望大家能持之以恒,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地丰富我们的语言宝库,攀登学习的高峰,畅游知识的海洋。“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告诉我们学习需“勤奋”的真理。其实“学习”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有关“学习”这个话题的文言文。 (板书)孙权劝学

2、简介《资治通鉴》及作者司马光

(1)司马光,字君实,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著有《司马文正公集》。

(2)《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世之得失。”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的。

二、整体感知

1、听配乐范读,整体感知全文。

听完范读后,全班有感情地自由朗读课文。

2、对着课文注释和工具书来理解课文,不明白的地方相互讨论研究,自读理清课文情节。

◆在翻译文言文时,我们不要求字字句句直译,可以采用意译的方法来完成,即:翻译出文章的大意就可以了。本文主要讲了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乃始就学”,后其才略突飞猛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

◆以“提问”形式,落实文言实词、虚词和重点语句的大意。(板书重要字词,疏导理解)

请位同学复述故事大概内容 (板书) 孙权 劝学

吕蒙 就学 鲁肃 叹学

3、全班有感情地齐读课文,再一次理清课文。

4、把本文改编为课本剧,请四位同学上台表演。(课前已做好准备)

三、课文研析

※根据“自学导题”,以讨论方式自学课文。

(1)孙权为什么要劝说吕蒙学习?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2)孙权是怎样对吕蒙进行劝学?

(3)本文是怎样证明吕蒙学有成就的?采用了什么手法来证明?(通过吕蒙与鲁肃的“议论”来表现) (侧面描写)

(4)试分析课文人物形象。(孙权—关心部下、耐心规劝,吕蒙—虚心接受听取别人的意见)

(5)这则历史故事有什么深刻意义?(通过这则故事可以告诉我们开卷有益,学习对健全人格的重要性。)

四、扩展训练

※在课堂练习本上解释“吴下阿蒙” “刮目相待”并造句。

“吴下阿蒙”原指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意思是说人没有学问的意思。现在多用在他人有了转变方面,凡学识大进,或地位从低下而攀高了,以及穷困而至富有了,都可以用此语。

“刮目相待”意思是用新的眼光来看待。表示不要用老眼光看待别人,要估计到别人的进步。

吴下阿蒙:转眼十年过去了,他进步很大,已不再是当年的吴下阿蒙了。

刮目相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提高,令那些过去对中国有成见的人也不得不刮目相看。

两个成语在一个句中造句:当他站在我面前的时候我大吃一惊,果然是士别三日刮目相看,现在的他已非昔日的吴下阿蒙。

五、总结

大家这一节课一定有许多收获,无论是课堂表现、问题回答,还是课文学习,大家谈得非常好。本文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最终由“吴下阿蒙”变得令人“刮目相待”的故事,告诉我们“读书有益”的道理。学习本文后,让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希望同学们多读书,读好书,让好书伴大家健康快乐的成长。

推荐第4篇:《孙权劝学》教案

《孙权劝学》教案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有关本文的文学常识;了解并积累文中的一些常用文言词语。

2.能力目标:弄清文意,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熟读课文,做到能当堂背诵;分析人物对话的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虚心接受正确意见,努力学习的精神。教学重点:揣摩体会人物的语言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吕蒙与鲁肃对话的含义,领悟到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 教学方法:可通过朗读来揣摩领会人物形象,让学生进行讨论来理解课文。教学时数:安排两课时。

教学步骤 :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读过《三国演义》吗?话说你印象之中最深的一个人物是谁呢?老师对关羽的印象很深刻,杯酒斩华雄、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等等。可这样一个忠勇无双的人,其结果是大意失荆州和败走麦城。他是败在何人之手呢?对,就是吴王孙权手下名叫吕蒙的人。到底吕蒙此人有何才能,使让忠勇无双的关羽死于他手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于吕蒙这个人物的故事:《孙权劝学》。看看他是如何成为一个文武双全的将领的。

二、简介作者作品。

1.作者简介

司马光,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著有《司马文正公集》。

2.《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司马光编纂此书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的。“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宋神宗语,因此命名《资治通鉴》

三、引导学生有目的地朗读课文( 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及时指导,特别强调重音、停顿等朗读技巧)。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卿qīng更gēng

- 1 -

2.再读课文,读清句段。让学生根据课文下的注解,理解字义、词义、句意,在此基础上读出语句的停顿。

3.学生根据文下注释,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可逐段讲解)。

4.熟读课文,依据注释试译全文。

四、学生自读课文,理清课文情节。

1、全文几个人物?几次对话?

全文3个人物;3次对话。

2.孙权与吕蒙对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劝学。

3.吕蒙接受了孙权的建议吗?

先辞后就学。

4.课文是怎样表现吕蒙学习的效果的?

没有直接表现吕蒙的才学大增,学有所成,而是从鲁肃的言语中侧面表明的, 通过吕蒙与鲁肃的“议论”来表现的。

5.吕蒙是怎样从“吴下阿蒙”一变而为让人“刮目相待”的?

听从了孙权的劝告,“就学”。

6.鲁肃为什么对吕蒙会“刮目相待”?

因为他从与吕蒙的谈话中,发现吕蒙才略大增,与先前的“吴下阿蒙”判若两人。

7.“刮目相待”后,鲁肃有何举动?说明了什么?

与吕蒙结友,说明鲁肃对吕蒙的赏识、认可。

8.孙权如何以现身说法,劝吕蒙学习?

讨论并归纳:“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9.为什么“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讨论并归纳:因为情况是在不断变化,人也在不断变化,不能拿老眼光看待人。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

10.概括情节:劝学~就学一议论~结友。

11.思考:课文在情节的处理上有什么特点?

理解:①详写“劝学”、“议论”,尤以“议论”为甚;“就学”、“结友”测一笔带过。

②正面写“劝学”经过,通过“议论”之后用鲁肃的惊叹,从侧面写吕蒙学

业的长进。

③情节以人物对话为主。

五、作业: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已经了解了课文的内容和情节。下面我请一个同学用自己的话来复述一下《孙权劝学》这篇课文的内容。(教师在学生复述后给与相应的评价)

二、分析对话,体会人物形象。(分角色朗读)

1.请一位同学朗读孙权的话。

思考讨论:

①“不可不学!”写出了怎样的口气?表现了怎样的心理?

用双重否定的形式,语气坚决,不可置否,表现了孙权对吕蒙要求严格,同时严厉 中又可见关心、厚望。

②“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表达了怎样的心态?

“邪”表示反问语气,译为“吗”联系句意,隐隐可见孙权对吕蒙不听劝诫的不悦神 情和责备的意味。

③“卿言多劳,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这样说有何作用?现身说法,鼓励吕蒙求学,可谓语重心长,言辞恳切。

说明:这番劝言,表现出孙权的善劝。既有严格的要求,又有殷切的期望,既责备 吕蒙的不争、无志,又透出关怀爱护之心,那种庄重而语重心长的神态斑然可见。

2.请两位同学分角色朗读蒙、肃对话,要求尽量读难说话时的语气语调。

思考讨论:

①“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一句可见鲁肃当时怎样的神情和心理?说明了什么?

十分惊奇的神态,吕蒙的变化判若两人,使鲁肃既吃惊,又值不自禁地发出赞叹。 这句话从侧面反映目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长进。②“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这句话表现了吕蒙当时怎样的心情?

为自己的进步深感自豪,并不是埋怨鲁肃,“乎”表感叹语气,相当于“啊”。

3.齐读全文,思考:孙、蒙对话与蒙、肃对话在情调上有区别吗?清说明。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显得郑重亲切,表明了君臣的关系;蒙、肃皆为同僚,对话 则有一种调侃的趣味蕴含其中。

4.吕蒙在孙权的再三劝说下,开始读书学习,并取得良好的读书效果。文中有两个成语突出表现了吕蒙进步之大,请大家找出。

吴下阿蒙 刮目相待

5.分析人物形象

孙权:王者之风、长者之气,睿智,关心下属。严格要求、殷切期望、以身作则、现身说法、语重心长、言辞恳切。

吕蒙:直率,知错就改、虚心好学、才干谋略、大有长进。

鲁肃: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三、课文字词的掌握

1.当涂掌事(当涂:执政,掌权掌事:掌管国家大事)

2.蒙辞以军中多务(辞:借口多务:事情多)

3.治经(研究儒家经典)

4.涉猎(广泛浏览群书,不作深入探究)

5.见往事耳(往事:指历史)

6.孰若孤(孰若:与„„相比如何)

四、文中的成语

1.吴下阿蒙——原指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意思是说人没有学问的意思。(现在多用在他人有了转变方面,凡学识大进,或地位从低下而攀高了,以及穷困而至富有了,都可以用此语。)

2.(士别三日)刮目相待——刮:擦,摩。刮目:擦眼。待:相看待。也作“刮目相看”。用新的眼光来看待。(表示不要用老眼光看待别人,要估计到别人的进步。)

五、古今异义

1.为博士(博士 古义:古代研究经学的最高官职名;今义:学位的最高一级)

2.但当涉猎(但:古义:不过,仅;今义:转折连词,但是)

3.鲁肃过寻阳(过:古义:到;今义:过去,经过)

4.孤常读书(孤:古义:王侯自称;今义:孤独)

六、一词多义

见――见往事耳(见:了解,知道) 见事之晚(认识)

七、结束语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应该认识到我们必须不断地学习,才能挺立在时代的潮头。老师送给同学们一句话与大家共勉:“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希望大家在知识的海洋里,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八、背诵课文

九、板书设计

孙权劝学二劝赞

先辞后就刮目相待

直率 关心下属知错就改 严格要求

虚心好学 殷切期望

才干谋略现身说法大有长进 语重心长

言辞恳切

译文

当初,吴王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了,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辞。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专管经学传授的学官吗! 只是要粗略的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你事务繁忙,谁比得上我的事务多呢?我常常读书,认为读书非常有益。”于是吕蒙便开始学习。到了鲁肃来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论议,鲁肃非常惊奇地说:“以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已不再是当年吴县的那个吕蒙了!”吕蒙说:“有抱负的人分别多日,就要重新用新眼光来看待,兄长怎么认清事物这么晚呢!”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后就告别了。

孙权 吕蒙 鲁肃 尊重知识 尊重人才

推荐第5篇:孙权劝学教案

《孙权劝学》教案

蓝田中学 杨雪琴

知识能力目标:

1.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

2.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3.理解本文开卷有益的主旨。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通过多种方式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2.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难点:

1.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联系生活,让学生真正领悟到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 情感目标:真正领悟到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 教学方法:朗读法、讲授法、点拨法、问题探究法。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

1.师向生请教导入。

2.我们已经学过多篇文言文了,那对文言文我们应该怎么学呢?谁来说说?

先熟读课文,然后对着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资料书理解课文,不明白的地方相互讨论研究,„„

现在请大家各自大声朗读课文,不认识的字查工具书,同时结合注解了解文章大致内容。师:刚才大家读过课文了,现在把书合上,看投影,然后各自大声地流利地朗读课文。师:大家读得不错,现在能不能在大声、流利 学生初读课文,不认识的字查工具书解决,结合注解粗知大意。学生再读课文。 教师及时点拨作者及《资治通鉴》的有关常识。

投影片展示课文,训练学生断句停顿之能力。再加上个快速?试试看!师:我们来个比赛,看看谁能大声、流利、快速地朗读课文。 学生单读、小组齐读。 句意、读品意味,真正用朗读的方式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意蕴。

3、简介《资治通鉴》及作者司马光

(1)司马光,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著有《司马文正公集》。

(2)《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世之得失。”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的。

二、整体感知

1、听范读,整体感知全文。

听完范读后,全班有感情地自由朗读课文。

2、对着课文注释和工具书来理解课文,不明白的地方相互讨论研究,自读理清课文情节。

在翻译文言文时,我们不要求字字句句直译,可以采用意译的方法来完成,即:翻译出文章的大意就可以了。本文主要讲了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乃始就学”,后其才略突飞猛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

以“提问”形式,落实文言实词、虚词和重点语句的大意。(板书重要字词,疏导理解)

3、请两位同学文白对译。

合作探究、质疑大家读得很好,我们借助各种参考资料继续了解课文内容,不懂的提出来互相研究,解决不了的一会儿提出来,我们共同研究;好的字词句也画下来,我们共同欣赏。

4、复述故事大概内容

师;谁来为大家讲讲这个故事?师:大家看看还有哪些地方要说说? 学生讨论、交流,互相质疑问难。学生边读、边议、边圈点。学生讲述课文内容。学生对文中疑难提问;学生自答教师引导。 以学生自读、发现、讨论的活动为主,还时间给学生、还主动给学生、还思想给学生。培养学生不动

1 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若提不出问题,教师可就重点词句之理解发问,避免疏漏,强化理解。

三.议一议,读一读(根据布置的预习思考题)

刚才老师还让同学们把你最欣赏的字词句划出来,我们共同欣赏,谁先来说说?

孙权最成功的地方,孙权很会讲话,能说服别人。我们都知道,带兵打仗的,有很多是大老粗,像张飞。打仗的人有很多不想学习,书看不下,一看眼皮就打架。 他没有因为自己是国君,用居高临下的语气和吕蒙说话。

(1)“不可不学!”用双重否定的形式,语气坚决,表现了孙权对吕蒙要求严格,同时严厉 中又可见关心、厚望。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反问句,强调并不是要吕蒙研究儒家经典,当专享经学传授的学官,而是有别的目的。隐隐可见孙权对吕蒙不听劝诫的不悦神情和责备的意味。

(3)“卿言多劳,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现身说法,以身作则,鼓励吕蒙求学,可谓语重心长,言辞恳切。这番劝言,表现出孙权的善劝。既有严格的要求,又有殷切的期望,既责备吕蒙的不争、无志,又透出关怀爱护之心,那种庄重而语重心长的神态斑然可见。

(4)“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一句可见鲁肃当时十分惊奇的神态,吕蒙的变化使鲁肃既吃惊又不自禁地发出赞叹。这句话从侧面反映目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长进。 师:你能不能读出鲁肃的这种吃惊的语气,来,试一试!

(5)“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这句话表现了吕蒙为自己的进步深感自豪,并不是埋怨鲁肃,“乎”表感叹语气,相当于“啊”。

(6)“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说明了人也在不断变化,不能拿老眼光看待人。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

(学生对文中疑难提问;学生自答教师引导。 以学生自读、发现、讨论的活动为主,还时间给学生、还主动给学生、还思想给学生。)

四、分析课文

1、孙权劝吕蒙学习,孙权为什么“劝”,是怎么“劝”的,“劝”的结果怎样?请仔细揣摩文章中人物对话的语气来谈。(孙权—关心部下、耐心规劝,吕蒙—虚心接受听取别人的意见)

2.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行动)

鲁肃之所以主动与吕蒙“结友”,是因为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明鲁肃敬才、爱才,二人情投意合。这最后的一笔,是鲁肃与蒙“论议”的余韵,进一步从侧面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

3、全班有感情地齐读课文,再一次理清课文。试分析课文人物形象。

4、这则历史故事有什么深刻意义?(通过这则故事可以告诉我们开卷有益,学习对健全人格的重要性。

五、编课本剧,课文有多处对话,但人物的神态、心理并未直接表现出来,现在,假如你是编剧,你怎么来编写呢?假如让你做演员,又该怎么样?小组内先试试。小组编剧、表演。学生选出代表进行表演。

请四位同学分角色扮演孙权、吕蒙与鲁肃,旁白。然后进行对话表演。要注意模仿人物语气,体会说话时人物的心境,演完后老师作点评。

通过表演,你认为文中的人物当时神态和心态如何?(学生发表各自的看法。学生讨论发言。发挥学生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借此深入了解课文意蕴,开阔学生学习课文之天地。让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对课文进行品味。对学生的回答不要简单地肯定或否定,鼓励学生互相解答。)

六、扩展训练

※在课堂练习本上解释“吴下阿蒙” “刮目相待”并造句。

“吴下阿蒙”原指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意思是说人没有学问的意思。现在多用在他人有了转变方面,凡学识大进,或地位从低下而攀高了,以及穷困而至富有了,都可以用此语。

“刮目相待”意思是用新的眼光来看待。表示不要用老眼光看待别人,要估计到别人的进步。

七、联想链接、延伸拓展

学与不学,使吕蒙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们学过《方仲永》,大家一定还记得那个天才少年,方仲永与吕蒙相比,恰恰相反,比较《孙权劝学》和《伤仲永》,谈谈两文内容、写法上的异同。

2 《孙权劝学》和《伤仲永》两篇文章,从内容上看,都与学习有关,却恰好一正一反,一是年长好学,学有所成,一是年幼不学,毫无所成,从不同方面说明了学习的重要性。吕蒙接受孙权劝说“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有了惊人的长进,使鲁肃不得不“刮目相待”。而方仲永幼年聪慧过人,却因其父“利其然”“不使学”,而“泯然众人”。《孙权劝学》一文,以对话为主,言简意丰。《伤仲永》叙议结合,借事说理。假如有一天方仲永巧遇吕蒙,他们会演绎出怎样的一段故事呢?请以《吕蒙巧遇方仲永》为题,展开想象,写篇作文,文体、字数不限,只要你觉得表达出你的意思就行。 学生针对课文,结合自己的理解进行作文,是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加深和巩固。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然后进行集体交流。)

八、朗读背诵课文,归纳总结

大家这一节课一定有许多收获,无论是课堂表现、问题回答,还是课文学习,大家谈得非常好。本文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最终由“吴下阿蒙”变得令人“刮目相待”的故事,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学习本文后,让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希望同学们多读书,读好书,让好书伴大家健康快乐的成长。 下面利用最快的时间把这篇短文背下来,看谁记的最快?开始! (板书) 孙权 劝学 现身说法 言辞恳切

吕蒙 就学 勤奋努力 惊人长进

鲁肃 赞学 敬才 爱才 九.教学反思:

《孙权劝学》是一篇自读课,故事性很强,本节课教学重点放在了朗读上,通过自由读、齐读、分角色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理解课文,体会人物说话的语气,把握人物形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在这节课中得以充分体现。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表达、表演等方面的能力,活跃课堂气氛。

推荐第6篇:孙权劝学教案

15、孙权劝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⑴ 积累“谓、当涂、以、岂、孰若、但、涉猎、及、见事”这九个文言词语,翻译课文;

(2)理解文章内容,品味文章言简义丰、生动传神的对话描写; (3)欣赏作者改写时对原素材的巧妙剪裁,学习删繁就简的表述方式。 2、过程与方法:

⑴通过反复朗读课文,生参照注释及相关资料,师提示,揣摩文中言简意丰、生动传神的对话描写,品味文章用对话来刻画人物、剪裁内容的表达效果。

⑵对比阅读,理解《孙权劝学》与《三国志•吴书•吕蒙传》的异同,扩充知识面,指导学生学习剪裁,逐步提高阅读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理解刻苦治学,不断提高自己的学识修养,于国于己都意义重大,勉励同学重视学习,养成读书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1、理解文章内容,领会文章言简义丰、生动传神的对话描写。【教学难点】

欣赏作者改写时对原素材的巧妙剪裁,学习删繁就简的表述方式。 【教学方法】

1、朗读法。可采用多种形式,如教师范读、学生练读,齐读、散读,分角色朗读等。在反复朗读中,理解文意,体味对话描写,最终实现美读课文。

3、比较阅读法。延伸拓展,通过比较《孙权劝学》与《三国志•吴书•吕蒙传》,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预习检测

1、生字注音

卿(qīng) 岂(qǐ)涉猎(shè) 更(gēng)

2、词语解释

①权谓吕蒙曰(对„„说 ) ②当涂掌事 (当道,当权) ....③蒙辞以军中多务 (用)(事务) ④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难道) ...⑤但当涉猎(只不过)(粗略地阅读) ⑥孰若孤(与„„相比如何) .....⑦ 自以为大有所益 (认为) ⑧蒙乃始就学(才)(开始从事) ....⑨见事之晚(认清事物)

..

3、通假字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邪”同“耶”,语气词)

4、解释下面成语的意思

【刮目相待、刮目相看】指别人已有显著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来看待。 【吴下阿蒙】比喻人学识尚浅。

5、辨析下面词语的古今异义

博士:古义(当时专掌经济学传授的学官)今义(学位的最高一级 ) 往事:古义(历史)今义(过去的事情)

孤: 古义(古代王侯的自称)今义(常为“孤单”“孤独”)

6、作者、作品及背景介绍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现属山西省)涑水乡人,也称涑水先生。谥号文正,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史学家。政治上他反对王安石的新政,力主祖宗之法不可变。作为史学家,他主持编纂了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著有《司马文正公集》《稽古录》等。

《资治通鉴》,北宋司主持编纂,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内容以政治、军事为主,略于经济、文化。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 鉴》。

吕蒙(178~219),三国汝南富陂(现安徽省阜南县东南)人,字子明,三国时吴国名将。初不习文,后听从孙权劝告,多读史书、兵书,“学识英博”。

孰(shú) 遂(suì) 邪(yé)

教学步骤:

一、导入

三国时期吴国有位大将,名叫吕蒙。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深受吴王孙权的信赖。可吕蒙有个毛病:不爱读书学习。孙权屡屡劝他多学点知识,可他每次都推三阻四的,还自以为自己一介武夫,读书有何用?这回,孙权又来劝他了,结果怎样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112页。

二、师范读,生听读。检查预习,并作纠正、补充。

三、读一读(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停顿、节奏、表情,注意人物对话的语气。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四、学习关键字词句

①疑难词语探究:

例:谓„„曰(对„„说)掌事(掌管国家大事)但(只不过)多务(事情多)

孰若(与„„相比如何)遂(于是) ②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a.蒙辞以军中多务。应理解为:“蒙以军中多务辞,以:拿,用,介词。

b.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应理解为:长兄怎样知道这件事这么晚啊!何:怎么,为何。 c.刮目相待: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也作“刮目相看”:刮:擦。摩。刮目:擦眼。待:相看待。

五、议一议:

1、文中写了几个人物,写了什么事情?

(三个,孙权劝导吕蒙学习,学成后,鲁肃赞美吕蒙。)

2、孙权又是怎样劝学的?(用了哪些语句?)体会他的语气、神态和心理。

a.卿今涂掌事,不可不学!”:语气坚决果断,神态郑重严肃,既严要求,又充满关心、期望,希望吕蒙能胜大任。 (语重心长,谆谆告诫。) b.“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耳”:前一句表反问语气,对吕蒙辞学有责备、恼怒之意,后一句则说得语重心长,言辞恳切,足见对吕蒙的关心、爱护。

c.“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从自己的切身体会来谈,现身说法,神情激动,语气殷切。

3、鲁肃为什么会对吕蒙 “刮目相待”? (因为他从与吕蒙的谈话中,发现吕蒙才略大增,与先前的“吴下阿蒙”判若两人。)

4、吕蒙学有所成,课文直接表现这一点没有?是怎样表明的? (没有直接表现吕蒙的才学大增,学有所成,而是从鲁肃的言语中侧面表明的。)

5、“刮目相待”后,鲁肃有何举动?说明了什么? (与吕蒙结友,说明鲁肃对吕蒙的赏识、认可。)

六、这样一个故事,作者仅仅用了129个字,把孙权的善劝,吕蒙善于接受意见、勤奋学习以及鲁肃赞美吕蒙的进步,生动形象的表现了出来,可谓言简义丰,而《三国志•吴书•吕蒙传》及《江表传》关于这个故事的记述却很长很长, 作者司马光是怎么做到的呢?同学们先看学案后的“补充史料”部分。

我们的作者做到了在林林总总的材料中适当的剪裁内容,为自己所要表现的文章中心服务。郑板桥诗:“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题竹石画》)剪裁,就是把冗繁的无用的东西去掉,让文章“得体”。人的言行要得体,文章也要得体。

试对比孙权对吕蒙说的这段话,在《三国志•吴书•吕蒙传》中,是这么写的: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令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少时历诗、书、礼记、左传、国语,惟不读易。至统事以来,省三史、诸家兵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如卿二人,意性朗悟,学必得之,宁当不为乎?宜急读孙子、六韬、左传、国语及三史。孔子言‘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孟德亦自谓老而好学。卿何独不自勉勖邪?” 课文中只有36个字,而在《三国志•吴书•吕蒙传》中,多用了一百来字,剪裁掉了很多字。但表达的意思是一样的。这些字在历史事件的叙述中,是非常必要的,内容详实、全面,能最完整的反应当时的历史事实。可是我们学习的《孙权劝学》一文,编纂者只是为了表现孙权的善劝,吕蒙虚心接受劝导、勤奋以及鲁肃对吕蒙的赞赏这一中心,而《孙权劝学》中129字已经能足够表现这一中心,再者,编纂者在改写这一历史事件的时候,前面历史已经写得很完善,又无新的史料补充,所以做了精美的剪裁。不仅保留了原文的精华,保持了故事的完整性,而且以更精简的文笔突出了人物的风采。剪裁——就是把冗繁的无用的东西去掉,让文章“得体”。我们在写作文的时候,常常不知道在众多的材料中怎么取舍,这就需要剪裁,去掉那些跟表现文章中心内容无关的内容,用最少的语言表达尽量多的内容,使自己的文章紧凑有序。我们在归纳概述一篇文章的时候,更要去掉细枝末节的内容。希望大家平时的生活中注意剪裁这一方法。

五、课堂小结 《孙权劝学》疑问在写作上以对话为主,言简意赅,生动传神,富于情味。寥寥数语,就使人感受到人物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我们还学习了编纂者是如何做到剪裁得当这一方法的。知识改变命运,读书成就未来。希望同学们多读书,不断完善自己,也“非复吴下阿蒙”。

六、板书设计

孙权劝学

孙权 → 劝 → 吕蒙 ← 赞 ← 鲁肃 关爱部下 虚心接受意见 爱才 善劝 勤学、刻苦 敬才

七、作业

1、背诵全文

2、阅读史料,比较阅读《三国志•吴书•吕蒙传》节选部分,思考问题。

鲁肃代周瑜,当之陆口,过蒙屯下。肃意尚轻蒙,或说肃曰:“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也,君宜顾之。”遂往诣蒙。酒酣,蒙问肃曰:“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肃造次应曰:“临时施宜。”蒙曰:“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熊虎也,计安可不豫定?”因为肃画五策。肃于是越席就之,拊其背曰:“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参考译文:

鲁肃临时代理周瑜的职务,去陆口的时候路过吕蒙屯兵的地方。当时鲁肃还是很轻视吕蒙的,有人劝鲁肃说:“吕蒙将军的功名一天天增长,不能拿以前的眼光看待他了,您应该重视这个事情。”鲁肃于是去拜访吕蒙。酒到酣处,吕蒙问鲁肃:“您担负重任以抵御关羽方面军,打算用什么方法应付突然发生的袭击?”鲁肃轻慢地说:“临时想办法就行。”吕蒙说:“现在东吴和西蜀是暂时联盟,关羽毕竟对我们有威胁,怎能不提早做好应对的打算呢?”于是就这个问题,为鲁肃想了五种应对的方法。鲁肃又佩服又感激,从饭桌上跨过去,做在吕蒙旁边,手抚着吕蒙的背,亲切地说:“吕蒙,我不知道你的才能策略竟然到了如此的境地!”于是拜见了吕蒙的母亲,并和吕蒙结为朋友,告别而去。

《江表传》曰:初,权谓蒙及蒋钦曰:“卿今并当涂掌事,宜学问以自开益。”蒙曰:“在军中常苦多务,恐不容复读书。”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令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少时历诗、书、礼记、左传、国语,惟不读易。至统事以来,省三史、诸家兵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如卿二人,意性朗悟,学必得之,宁当不为乎?宜急读孙子、六韬、左传、国语及三史。孔子言‘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孟德亦自谓老而好学。卿何独不自勉勖邪?”蒙始就学,笃志不倦,其所览见,旧儒不胜。后鲁肃上代周瑜,过蒙言议,常欲受屈。肃拊蒙背曰:“吾谓大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今论,何一称穰侯乎。兄今代公瑾,既难为继,且与关羽为邻。斯人长而好学,读左传略皆上口,梗亮有雄气,然性颇自负,好陵人。今与为对,当有单复以乡待之。”。密为肃陈三策,肃敬受之,秘而不宣。权常叹曰:“人长而进益,如吕蒙、蒋钦,盖不可及也。富贵荣显,更能折节好学,耽悦书传,轻财尚义,所行可迹,并作国士,不亦休乎!”

参考译文:

当初,孙权对吕蒙蒋钦说:“你俩现在一起做当权的指挥官,应当多学习,对自己有好处。”吕蒙说:“在军中经常苦于军务繁忙,恐怕没有时间读书。”孙权说:“我又不是让你做编纂文档经典的博士,只是想让你多涉猎一些历史典故,你说军务繁忙,再忙也不能比我忙呀,我小时侯读《诗》《书》《礼记》《左传》《国语》,只是不读《易》。一直到统帅江东以后读三史(魏晋南北朝以《史记》《汉书》《东观汉记》为三史)、各家的兵书,自己觉得大有益处。象你们两人,脑筋好用,学了肯定有用,为什么不去做呢?应该赶快把《孙子》《六韬》《左传》《国语》及三史学习了。”孔子言:“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当年光武帝统帅兵马的时候还手不释卷,曹操也自称是老而好学,更何况是你们”。

吕蒙就开始学习,终日不卷,他所看的书,连老儒生都比不了,后来鲁肃正式提升,代替周瑜。过来找吕蒙谈话,鲁肃摸着吕蒙的背说:“我以前说老弟是一介武夫,只有勇力,但是到了现在,学识也如此渊博,已经不是以前吴的阿蒙啦。”吕蒙说:“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兄长这么说,可是不称职啊。兄长您现在代替公瑾(周瑜的字),已经很艰难了,又和关羽接壤,这个人年长而好学,读《左传》朗朗上口,而且非常有霸气!只是他太自负了,总是气势凌人,不把别人放在眼里,这是他最大的弱点。现在如果和他对垒,应该用单复阵,用卿来对付他。”秘密的对鲁肃说了三条计策,鲁肃郑重的接受了,并且保密。

孙权经常叹道:“人一边长大,一边这么学习的,象吕蒙蒋钦这样的,没人比的上。已经是荣华富贵了,还能这么学习,轻视财富,好意气,德行兼备的人,来做国家的栋梁,那不是太好了么?”

问题探究:

1、比较阅读课文《孙权劝学》和《三国志•吴书•吕蒙传》节选部分,

(1)、从材料中勾画与文章相同的语句,参照参考翻译,对比课文,说说这两篇文章有什么异同:

字数不同,内容相似,意思差不多,一篇叙述详细,一篇叙述简约。因先前的史书已有较详细的记载,而又无新的史料可以补充,所以本文是根据从略的原则对先前的有关记载进行改写的。与《三国志•吴书•吕蒙传》裴松之注引《江表传》的文字相比,本文仅129字,虽极简略,但剪裁精当,不仅保留了原文的精华,保持了故事的完整性,而且以更精简的文笔突出了人物的风采,是一篇成功的改写之作。

推荐第7篇:《孙权劝学》教案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文学常识,掌握文言字词。

2.通过理解文意,体会对话中的不同语气,揣摩想象人物的神态、心理活动,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

3.理解本文开卷有益的主旨。

4.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二、教学重难点:

1.品读对话,分析人物形象。

2.联系课文、生活,让学生真正真正领悟到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的道理。

三、教学方法:

本课课文的语言浅显,内容读起来有一种亲切感。为了突出教学重点,我首先运用自学指导法,引导学生初读课文,自行解决基本问题。在教学中运用诵读法,把读贯穿全文,,在读中把握人物形象。另外采用质疑法,先由老师提出问题,再由师生后共同探讨解决。

四、教学课时:

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的确,乱世出英雄。三国,这样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涌现了一大批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曹操、刘备、孙权。曹操又曾说过,“生子当如孙仲谋”。孙权究竟有何德何能,竟能得到一代枭雄曹操的称赞。对于孙权,也许我们更多的是了解他当帝王的一面,也就是威武严肃的一面,其实,孙权在生活中还有另外一面,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他生活中的另外一面,一起来学习《孙权劝学》。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初读课文,在文中找出孙权”劝学“的语句和鲁肃”赞学“的语句并加以品析(从朗读语气、句式、修辞手法、表达人物情感等方面)。

三、再读课文,问题探究

1.孙蒙对话与蒙肃对话在情调上有区别吗

2.为什么“士别三日,即更刮目待?

3.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

4.本文的写作有什么特点?

5.《孙权劝学》一文给我们什么示?

四、三读课文、揣摩人物

(板书设计)

孙权:关心下属,循循善诱,耐心教导,语重心长。

吕蒙:勤奋好学,知错能改,有军人的坦诚豪爽。

鲁肃:慧眼识人,爱才敬才。

五、积累成语、学以致用

请解释成语“吴下阿蒙”、“刮目相看”的意思并造句。

六、比较阅读、拓展延伸:

比较《孙权劝学》与《伤仲永》两文,你有什么发现?

七、结束教学、布置作业

(一)播放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片尾曲

(二)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

2.根据下面情境写一段文字

有一位叫朗德栋的同学,学习非常刻苦,成绩也很优异,但他不爱体育锻炼,身体状况不好;身为同学的你为他感到十分着急。今天,你准备用你的语言艺术来规劝他,让平时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联系你从《孙权劝学》中学到的规劝技巧,写一段文字,请写在周记本子上(300字以上)。

八、附录

15 孙权劝学

《资治通鉴》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 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yé)!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译文

起初,吴王孙权对大将吕蒙说道:“你现在身当要职掌握重权,不可以不去学习呀!”吕蒙以军营中事务繁多为理由加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成为精通儒家书籍、传授经学的学官吗?你只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了解历史。你说你军务繁忙,哪能比得上我繁多的事务呢?但我常常读书,并自己感到获得了很大的收益。”吕蒙于是开始学习。等到东吴军师鲁肃路过寻阳的时候,与吕蒙讨论事情,鲁肃听到吕蒙的见解后非常惊奇地说:“你如今的谋略才干,已不再是过去的吕蒙了!”吕蒙说:“对于有志气的人,分别了数日后,就应当擦亮眼睛重新看待他的才能,老兄你为什么看到事物的变化这么晚呢!”鲁肃于是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好友,然后告他而去。

推荐第8篇:孙权劝学教案

孙权劝学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在学习中掌握重点文言实词的含义。2.掌握有关文学常识。 能力目标:

1.培养阅读理解能力。2.培养文学鉴赏能力。 情感目标:

1.学习吕蒙虚心接受意见、努力学习的精神。2.感受人物语言的艺术美。 孙权劝学 作者作品简介: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即为统治阶级提供政治借鉴。 司马光(1019-1086)

字 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孙权劝学

《资治通鉴》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下终后周世宗显德六年 (959),按年记载了共1362年的历史事实,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通史著作。它体例谨严,结构完整,取材广泛,对史料取舍慎重,考证详密。其中像《赤壁之战》、《淝水之战》都成为历史散文的名篇。司马光自称“颇慕古文”而“不能刻意致力”(《答陈充秘校书》),他的文章正因不甚刻意致力而能得自然之致。《资治通鉴》的文字质朴简洁,叙事清晰,文笔流畅,生动形象,有文学色彩,如赤壁之战、淝水之战等战争场面的描写,历来为人们所推重。其他文章如《谏院题名记》等也写得精练明洁。另有《涑水纪闻》,写得简要、切实,《续诗话》亦有见解。

孙权劝学 滚滚长江东逝水 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 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楮上 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 都付笑谈中

孙权劝学曹操孙权刘备孙权劝学

孙权(181-252),字仲谋,三国时吴国的创建者。他从兄长孙策遇害身亡之日起,在五十多年的时间内据有江东。其最大功绩就 是开发了东南地区,促进了东 南地区经济的繁荣发展。

陈寿:“孙权屈身忍辱,任才尚计,有勾践之奇,英人之杰矣。故能自擅江表,成鼎峙之业。” 曹操 :“生子当如孙仲谋。”《吴历》 文中主要人物: 孙权劝学

字子明,汝南富陡(今安徽阜阳)人。少年时不读书,以胆气称,后接受孙权劝告,读了许多兵书、史书,智勇双全。跟随孙权打仗有功,官拜虎威将军。倍受孙权,鲁肃的信赖。鲁肃死后,掌管东吴军事,率军暗袭荆州,擒杀关羽父子,名扬三国。杀关羽后不久病死。 吕蒙(178-219) ,东吴国大将。 孙权劝学

鲁肃 (172-217),字子敬,临淮东城(今安徽定远县)人。三国时吴王的得意谋臣,倍受赏识。从小丧父,靠祖母抚养。他少有大志,轻财好施,喜欢习武骑射。

鲁肃也是三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他一生的最大功绩是倡导、促成并终身不易地竭力维护孙刘联盟,使三足鼎立之势能够形成。

孙权劝学注音:卿 岂 邪 孰 遂 更qīngqǐyéshúsuìgēng 范读课文: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日:“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

朗读课文,注意人物对话的语气。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3)“卿言多务,孰若孤?” (4)“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5)“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 语重心长,谆谆告诫。

◎ 反问句,强调并不是要吕蒙研究儒家经典,当专享经学传授的学官,而是有别的目的。 ◎ 反问句,否定吕蒙推辞的理由,要重读强调。 ◎ 感叹句,要读出惊讶不解的语气。 ◎ 反问句,指责中带有自豪的语气。 孙权劝学

文言翻译五字法: 友情提示

留:国号、年号、地名、人名、官名、书名。 替:用现代汉语词替换古代文言词。

调:调整句子次序,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说法。 补:补充出句中省略的内容。 删:删去没有实在意义的词。 孙权劝学 疏通文意

初,权 谓 吕蒙 曰:“卿今当涂 掌 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 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 当涉猎,见往事 耳。卿言多务, 孰 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当初对„„说说现在掌管事情用事务难道想做句末语气词只应当历史罢了说与„„相比怎样 以(之)为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 若孤?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了,不可不学习!” 吕蒙用军中事务多来推辞。

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经书当博士吗? 只应当浏览群书,了解历史罢了。 你说事务多,谁比的上我事务多呢? 我经常读书,自认为大有益处。 孙权劝学 朗读并理解:

1、这部分主要采用什么描写?对话

2、孙权与吕蒙对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劝学

3、孙权给吕蒙提的读书目标是:_________________ 涉猎,见往事耳

4、表现孙权对下属吕蒙爱护、器重和希望的一句话是______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孙权劝学

蒙乃 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

蒙论 议, 大 惊曰:“卿今者 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 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 何 见事 之

晚乎!”肃 遂 拜蒙母,结友而别。于是开始和讨论议事非常(十分)惊奇现在就为什么无实义迟于是拜见表顺接读书人再,又孙权劝学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吕蒙于是开始学习。

到了鲁肃来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议论,十分惊奇地说: 以你现在的才干、谋略来看,你已经不再是原来那个吴下阿蒙了!” 吕蒙说:“士别三日,就要重新另眼看待, 长兄知道这件事多么晚啊!”

鲁肃于是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就分别了。

孙权劝学译文: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了,不可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多来推辞。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经书当博士吗?只应当浏览群书,了解历史罢了。你说事务多,谁比的上我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认为大有益处。”吕蒙于是开始学习。到了鲁肃来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议论,十分惊奇地说:“以你现在的才干、谋略来看,你已经不再是原来那个吴下阿蒙了!”吕蒙说:“士别三日,就要重新另眼看待,长兄知道这件事多么晚啊!”鲁肃于是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就分别了。 孙权劝学

提问:孙权如何以现身说法,劝吕蒙学习?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提问:吕蒙读后发生了什么样的 变化?通过谁的所见所语来写?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通过鲁肃所见所语来写。(侧面描写) 提问:为什么"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因为情况是在不断变化,人也在不断 变化,不能拿老眼光看待人。要用发 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

请解释“吴下阿蒙”并造句 理 解 与 运 用

“吴下阿蒙”原指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意思是 说人没有学问,泛指缺少学识文才的人。 现在多用在他人有了转变方面,凡学识大进,或 地位从低下而攀高了,以及穷困而至富有了,都 可以用此语。

(例句)你还不知道吗?XX同学在诗歌创 作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可不再是吴下阿蒙了。 孙权劝学

“刮目相待”意思是用新的眼光来看待。表示不要用老眼光看待别人,要估计到别人的进步。 (例句)上节课,宋兴同学朗读的《黄河颂》非 常好,真叫人刮目相待。 请解释“刮目相看”并造句 理 解 与 运 用 孙权劝学

有个成语是说读书对人们大有益处,它能够概括本文的内容,试问是哪个成语?

开卷有益复述孙权吕蒙鲁肃劝辞惊豪 非吴下阿蒙 军中多务 不可不学

当刮目相待启示?(现身说法) (侧面描写) 孙权劝学 体验反思 吕蒙由不学到学有所成,这个变化给你怎样的启示?

A 读书学习是非常重要的,读书可以改变人生, 非学无以成才。

B:一个人即使基础差,只要端正态度,刻苦努力就一定能学到东西,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和办事能力。 C;读书给人以乐趣,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开卷有益”是良言。D:„„本文的三个人物各有什么特点?孙权吕蒙鲁肃对部下既严格要求,又能循循善诱,耐心教导。好学。知错能改,谦虚好学, 有军人的坦诚豪爽。

敬才爱才,豪爽而不失风度,对朋友的进步十分高兴。劝赞 孙权劝学

本文通过孙权劝勉吕蒙学习的故事,突出了孙权关心下级,耐心说服,不以权势压人的行为,赞扬了吕蒙接受意见并努力学习并有所成就,告诉了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说明了人只要肯学,就会大有长进,成年人也是如此。 总结全文: 孙权劝学

延伸拓展:比较《孙权劝学》和《伤仲永》 ,谈谈两文内容和写法上的异同

内容上:都与学习有关,却恰好一正一反,从不同方面说明了学习的重要性。吕蒙接受孙权劝告,在繁忙的军务之余,读书学习,其才略很快有了惊人的长进,使鲁肃不得不“刮目相待”。方仲永幼年聪慧过人,却因其父“利其然”“不使学”,后变得平庸无奇。

写法上:《孙权劝学》一文,以对话为主,语言描写生动。侧面描写也很突出,以鲁肃十分惊奇的神态,表现了吕蒙学有长进。

《伤仲永》借事说理,生动具体的阐述了作者的才能观。文章叙议结合,道理蕴涵在叙事中。

一、文学常识

二、正确读音

三、通假字

四、重点字词

五、古今异义

六、词类活用

七、一词多义(一义多词)

八、翻译

九、默写

十、阅读 文 言 文 分 式 整 理 练习孙权劝学 古今异义

辞 古: 及 古: 今: 今: 过 古: 孤 古: 今: 今: 更 古: 但 古: 今: 今: 博士 古:今: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学位名称更加转折连词,但是 只,仅仅重新孤独

古时王侯自称以及到了„„的时候经过到 美好的词语推辞孙权劝学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吗”。 表示限制语气,相当于“罢了”。 表示感叹语气,相当于“啊”。 说说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表示什么语气。 孙权劝学 就: 蒙乃始就学 指物作诗立就 当: 但当涉猎 当窗理云鬓 可: 不可不学 皆有可观者 以: 辞以军中多务 以钱币乞之

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以为一字多义 接近,靠近,趋向完成应当 对,对着

可以,能够值得用用把认为孙权劝学 开放探究:

车胤家贫不常得油,夏日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及章„„甚有乡曲之誉。„„时唯胤与吴隐之以寒素博学知名于世。 (1)请写出上面这段文字的大意 (2)请根据这段文字写出两个成语

车胤家贫常常没有灯油,夏天就用一个线袋装上几十只萤火虫,借萤光夜以继日的读书。成年之后,得到家乡一方的赞誉。在当时只有车胤和吴隐之两人,是虽家境贫寒却博学而知名于世的。 夜以继日 囊萤积雪(集萤映雪) 发愤识遍天下字 立志读尽人间书

--苏东坡门楹

推荐第9篇:《孙权劝学》教案

《孙权劝学》教案

设计者:吴卫高

审核:七年级语文备课组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2、能力目标:能正确翻译全文。

3、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本文开卷有益的主旨,养成勤学的观念和习惯。

检查预习:

字词读音:

吕蒙méng

卿qīng

当 涂dāng tú

即jí

邪(通“耶”)yé

涉猎shè

更 gēng 孰shú

遂 suì

作家作品简介: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著有《司马文正公集》《稽古录》等

《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书名“资治”,说明本书编撰的目的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的。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

教学过程:

一:课文导入

同学们,读过《三国演义》吗?话说三国鼎立之时,吴王孙权雄霸一方。其手下有员名将叫吕蒙,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曾随周瑜、程普大破曹操于赤壁,后又袭破关羽,占领荆州,深受吴王孙权的信赖。可他吕蒙有个毛病;不爱读书学习。孙权屡屡劝他多学点知识,可他每次都推三阻四的,还自以为自己一介武夫,读书有何用?这回,孙权又来劝他了,结果怎样呢?让我们来看《孙权劝学》一文。

二:诵读课文

先听录音,听的时候注意掌握字、词的读音。( 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及时指导,特别强调重音、停顿等朗读技巧。) 三:整体感知

1、参考注释,疏通课文,作出批注,划出读不懂的句子。

2、质疑,共同讨论。注释补充:谓……曰:对……说。

掌事:掌管国家大事。 但:只不过。多务:事务繁多。 孰若:与……相比如何。

遂:于是

3、重点字词

谓:对……说;告诉。 卿: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相当于“你”。辞:推托。 孤:古时王侯的自称。 邪:吗,表示反问语气。

涉猎:粗略地阅读。

见:了解。

耳:罢了,表示限止语气。

孰若:何如,比…怎样。

益:收效,好处。 就:从事。

及:到了……的 时候 。

过:到

今者:现在

非复:不再是

更:重新

乎:啊,表示感叹语气

4、注意下列句子中出现的倒装现象和句子成分省略现象

①蒙辞以军中多务。应理解为:“蒙以军中多务辞,以:拿,用,介词。 ②孰若孤?哪一个比得上我(处理的事务多)呢?

四:文章品析

1、《孙权劝学》是一个著名的劝学故事。题目中最关键的词是“劝”。请找出孙权“劝”吕蒙学习的语句。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揭示学习的必要性)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学习的目的、方法)

卿言多务,孰若孤?(委婉的批评)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现身说法,读书的益处)

2、朗读课文,注意人物对话的语气。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语重心长,谆谆告诫。

(2)“邓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反问句,强调并不是要吕蒙研究儒家经典, 当专享经学传授的学官,而是有别的目的。

(3)“卿言多务,孰若孤?”反问句,否定吕蒙辞以多务的理由。要重读强调。 (4)“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感叹句,要读出惊讶不解的语气。 (5)“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反问句,指责中带有自豪的语气。

3、提问:吕蒙读后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通过谁的所见所语来写?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通过鲁肃所见所语来写。(侧面描写)

4、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猜一猜吕蒙说这话时,是什么语气和心情?调侃语气。反问句,指责中带有自豪的语气。自己的长进

5、提问:为什么\"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因为情况是在不断变化,人也在不断变化,不能拿老眼光看待人。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

6、提问:请解释\"刮目相待\"并造句。

“刮目相待”意思是用新的眼光来看待。表示不要用老眼光看待别人,要估计到别人的进步。

7、提问:请解释\"吴下阿蒙\"并造句。

“吴下阿蒙”原指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意思是说人没有学问的意思。现在多用在他人有了转变方面,凡学识大进,或地位从低下而攀高了,以及穷困而至富有了,都可以用此语。

8、简单分析一下人物形象:

孙权:关心下属,循循善诱。吕蒙:勤奋好学,自信

鲁肃:慧眼识人

9、下列加点的词表示什么语气?

①邪(反问语气,可译为“吗”)②但当涉猎,见往事耳。(限制语气,可译为“罢了”)..③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感叹语气,可译为“啊”或“呢”) .

10、本文写作思路:孙权劝学

吕蒙就学

鲁肃赞学

五、当堂练习:

1、文章主要采用什么描写?对话

2、孙权与吕蒙对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劝学

3、孙权给吕蒙提的读书目标是:涉猎,见往事耳

4、表现孙权对下属吕蒙爱护、器重和希望的一句话是: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5、“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一句可见鲁肃当时怎样的神情和心理?说明了什么?十分惊奇的神态,吕蒙的变化判若两人,使鲁肃即吃惊,又情不自禁的发出赞叹。这句话从侧面反映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长进。

6、“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表现了吕蒙当时怎样的心情?

并非对鲁肃不满,而是表现出吕蒙对自己才略长进后感到很自豪、自得。

7、“刮目相待”后,鲁肃有何举动?说明了什么?与吕蒙结友,说明鲁肃对吕蒙的赏识、认可。

8、与方仲永的变化相比,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样的启示?

吕蒙 : 当涂掌事、乃始就学

年长乃学 学有所成 方仲永: 五岁能诗、文理皆有可观、贤于材人远矣

六、作业布置:《完全突破》P38

少年不学

一事无成

推荐第10篇:《孙权劝学》教案

《孙权劝学》教案

学习目标:

1、了解文学常识:《资治通鉴》、司马光、孙权、鲁肃、吕蒙。

2、熟读课文,感悟情感。

3、翻译课文,积累文言字词。

4、理解课文,把握全文主旨。

5、理解本文开卷有益的主旨,养成好学勤学的观念和习惯,并学习吕蒙好学勤学的品质。教学过程:

一、音乐导入:《三国演义》主题歌《滚滚长江东逝水》

一曲高歌,唱不尽三国英雄。三国时期吴国有位大将,名叫吕蒙。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深受吴王孙权的信赖。可吕蒙有个毛病;不爱读书学习。孙权劝他多学点儿知识,可他开始时,是推三阻四的,还自以为自己一介武夫,读书有何用?这回,孙权又来劝他了,结果怎样呢?让我们来看《孙权劝学》一文。

二、了解文学常识 【由学生简介】

《资治通鉴》题目的意思是: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中国古代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宋(朝代)政治家,史学家。陕州夏县人,生于光州光山。 孙权,即吴大帝。三国(指魏蜀吴三国)时吴国的建立者。字仲谋,吴郡富春人。

鲁肃(172-217),字子明,三国时吴国名将。他接受孙权劝告,多读史书、兵书,长进甚快。鲁肃卒,代领其军,袭破关羽,占领荆洲。不久病故。

吕蒙,鲁肃(172-217),三国时吴国名将、政治家。字子敬,临淮东城人。出身士族,为孙权所敬重。

三、熟读课文,感悟情感

1、读准字音

2、读准节奏

卿今当涂掌事

蒙辞以军中多务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自以为大有所益

及鲁肃过寻阳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男女换读、齐读】

三、翻译课文,积累文言字词

1、小组合作,翻译句子。要求:先读句子;说出词义在本文中的意思,如果在以前学过的文章中出现,请把它的意思也说出来;再翻译句子。 【必须要快。只给每个小组准备的时间不超过5分钟】

2、重点句子检测

(1)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2)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3)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会读能背,还能翻译,是学习文言文的浅层次。深层次我们是要对文章的内容有所理解。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四、理解课文,把握主旨

(一)

1、孙权为什么劝吕蒙学习?

2、孙权是怎么劝吕蒙学习的?(他的话中含着怎样的说话技巧?) A、点出学习的必要性。

B、强调学习的可能性,指明学习的目的、方法,以降低要求,减轻吕蒙的心理负担和抵触情绪。 C、委婉地批驳吕蒙的错误说法;忙,不是理由;只要你想学,一定会有时间学习的。 D、现身说教,强调读书的好处,激励吕蒙。

3、吕蒙就学的效果怎么样?

A、鲁肃大惊,吕蒙自信坦然地回答;B、拜见蒙母。

4、本文主要采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来塑造人物形象?塑造了什么人物形象?

语言描写。孙权:关心下属、善于说话、循循善诱。吕蒙:知错就改、勤奋好学、豪爽坦率。鲁肃:敬才爱才。

【如此关心下属、循循善诱、善于说话的领导,如此知错就改、豪爽坦率的下属;再加上一个敬才爱菜、毫不嫉贤妒能的同事,如此英雄怎么能不影响历史呢?那么哪些同学愿意将这段英雄惜英雄的历史再现出来?】

(二)场景表演

注意人物的身份地位,适当增加人物的动作,揣摩说话时的神态、语气、动作,将场景生动地表演出来。 【这些同学表演得很不错,希望咱们同学也要在现实生活中真正地像吕蒙那样好学勤学。】

五、拓展延伸

1、学过本文之后,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

2、古今中外有许多劝人读书的名言、格言,请搜集这些名言,并围绕这些名言或格言,谈谈读书的重要性。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做舟。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书籍是最好的朋友。当生活中遇到任何困难的时候,你都可以向它求助,它永远不会背弃你。 —赫尔岑

3、课外文言文检测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提示:讴,唱歌。 饯,饯别。 遏,阻止。 翻译句子: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

解释词语:穷

六、布置作业

我们学过《伤仲永》,那个天才少年方仲永与吕蒙相比,恰恰相反,一是幼年不学,毫无所成,一是年长好学,学有所成。

请同学们设想一下,假如方仲永巧遇吕蒙,他们会演绎出怎样的一段故事呢?请以《方仲永巧遇吕蒙》为题,展开想象,写篇作文,文体、字数不限。

七、板书

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赞学

第11篇:《孙权劝学》教案

15.孙权劝学

教学目标

1.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2.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3.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4.理解本文开卷有益的主旨。 教学重点:

(1)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3)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教学难点: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教学时间:两课时 课前预习

1、阅读课文,查字典,看注释试翻译课文。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三分钟 (课外阅读读后感)

二、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开卷有益\"这个成语是说读书对人们大有益处。本文讲了一个有关读书的故事。三国时,孙权手下的名将吕蒙大字不识几个。孙权劝他,你现在当权,不可以不读书。吕蒙听了孙权的劝告,开始学习,后来果然大有长进。 1.教师或请学生进行作家作品简介

本文选自《资治通鉴》,题目是编者加的。《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来政治家,史学家。

三、正课 1.朗读课文(老师范读或听录音后,学生朗读) 2请学生翻译。(一人译一句) 3.课文注释补充。

谓„„曰:对„„说。掌事:掌管国家大事。但:只不过。多务:事情多。孰若:与„„相比如何。遂:于是

4.再次朗读课文,注意人物对话的语气。(完成目标1)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语重心长,谆谆告诫。)

(2)\"邓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反问句,强调并不是要目蒙研究儒家经典,当专享经学传授的学官,而是有别的目的。)

(3)\"卿言多务,孰若孤?\"(反问句,否定吕蒙辞以多条的理由。要重读强调。) (4)\"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感叹句,要选出惊讶不解的语气。) (5)\"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反问句,指责中带有自豪的语气。) 5.提问:孙权如何以现身说法,劝吕蒙学习? 讨论并归纳:\"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6.提问:吕蒙读后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通过谁的所见所语来写? 讨论并归纳:\"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通过鲁肃所见所语来写。 7.提问:为什么\"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讨论并归纳:因为情况是在不断变化,人也在不断变化,不能拿老眼光看待人。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

8.提问:请解释\"吴下阿蒙\"并造句。(目标3)

讨论并归纳:\"吴下阿蒙\"原指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意思是说人没有学问的意思。现在多用在他人有了转变方面,凡学识大进,或地位从低下而攀高了,以及穷困而至富有了,都可以用此语。

(例句)你还不知道吗?小黄已贵为经理,可不再是吴下阿蒙了。 9.提问:请解释\"刮目相待\"并造句。(目标3)

讨论并归纳:\"刮目相待\"意思是用新的眼光来看待。表示不要用老眼光看待别人,要估计到别人的进步。

(例句)听了少管所的\"现身说法\"报告后,小明像变了一个人似的, 你对他可要刮目相待。

第二课时

一、试背诵全文

二、复述课文(学生讲讲文章的内容和背景)

三、情节表演(分男女两组,每组三给人,分扮演三个角色)

四、教师小结(目标4)

本文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本文以对话为主,用不多几句话,就使人受到人物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

五、布置作业

A.课后练习

一、

二、三。B、背诵全文。

C、写写这篇文章给你的启示。

六、说课精要:

解决本课重难点要注意讲练结合,使学生更好的掌握。 教后记: (附译文)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国家大事,不能不学习!\"吕蒙以军中事多推辞。孙权说:\"我哪里要你攻读经书成为博士呢!只不过应当刎览一些书籍,了解过去的历史。你说事多,比我如何?我经常读书,自以为大有补益。\"吕蒙从此开始读书。等到适逢鲁肃到寻阳,跟吕蒙议论事情,大吃了一惊说:\"你现在的才略,不是过去的吴下阿蒙啊!\"吕蒙说:\"士人离别三天,就应当去掉老眼光来看待,你怎么发现情况这么近呢?\"鲁肃于是拜见了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成朋友才告别。

本文写的是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可分两层:先写孙权劝学,吕蒙“乃始就学”;后写鲁肃“与蒙论议”,“结友而别”。学生能够理解和找到文中的主旨。背诵的情况也是良好。

第12篇:孙权劝学 教案

《孙权劝学》教案

——《资治通鉴》

教学目标:

1、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3、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4、准确翻译、研讨理解内容及作者思想。

5、整体把握课文,认识到读书学习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1、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3、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教学难点:

1、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2、品味鲁肃、吕蒙的对话,并说出其中表现的人物形象特点。

教学方法:

阅读、启发——合作探究式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都知道吧。前不久电视影屏上出现了一部由陆毅、陈建斌、林心如等饰演的大型古装历史剧《新三国》。同学们都有看吗?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的确,乱世出英豪。三国,这样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涌现了一大批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曹操、刘备、孙权,三足鼎立,可谓水火不容。然而,曹操又曾说过,“生子当如孙仲谋”。孙权究竟有何德何能,竟能得到对手曹操的称赞。对于孙权,也许我们更多的是了解他当帝王的一面,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他生活中的另外一面,一起来学习《孙权劝学》。

二、背景简介

1、提问:《孙权劝学》这篇文章选自《资治通鉴》,有谁能谈一谈有关《资治通鉴》的知识吗?

(指名介绍)学生介绍自己搜集的资料。

2、教师明确作家、作品 作家作品及相关资料。

(1)、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著有《司马文正公集》。(引导学生在注释中用笔划出重点)

(2)、《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简单来讲:帮助统治者如何治理好国家,所提出的一系列的在历史上发生过的事作为借鉴的一部著作。司马光编纂此书的目的是也就是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

三、读准字音

1.听配乐范读,整体感知全文。(让同学们找出自己认为不能读、不易读的字词)

卿(qing)一

邪(ye)二

更(geng)一

岂(qi)三

遂(sui)四

2.自由朗读 ,熟悉课文,培养朗读能力。

四、读出停顿

1.老师读一遍,画出停顿。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2.学生齐声朗读

五、读出文意

1.让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找出不能解答、不易解答的文句。请小组推荐同学点出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译:我难道想要你研究经书成为博士吗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译:只是应当浏览群书,了解以往的事情罢了。

卿言多务,熟若孤?

译:你说事务多,哪里比得上我(事务多)呢?

大兄和见事之晚呼!

译:长兄为什么知道这件事这么晚呢?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译:鲁肃于是拜见吕蒙的母亲,(于吕蒙)结为朋友(后)就

分别了。

2.根据同学提出的请学生根据注释,自我解决,并请同学来试着翻译

3.老师翻译课文,强调重点字词及句子。(请同学找出文段中的重点字的用法)

(一)、重点字词解释。

1、谓:告诉,对……说,常与“曰”连用。

2、今:现在。

3、涂:同“途”。当涂,当道,即当权的意思。掌事,掌管政事。

4、辞:推托。

5、务:事务。

6、治经:研究儒家经典。经: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等书。

7、博士: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现指学位的一个等级。

8、涉猎:粗略地阅读。猎,本意猎取,本文为阅读。

9、见往事:了解历史。见,了解;往事,指历史。

10、乃:于是,就。

11、及:到了…的时候。

12、过:到。

13、才略:军事方面或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

14、非复:不再是。

15、更:更新。

16、见事:认清事情。

17、但:只。

18、孰若:哪里比得上。孰:谁,若:比得上。

19、就:从事。

20、遂:于是,就。

21、何:为什么。

22、耳:表示限制,语气词,相当于“而已”、“罢了”。

23、始:开始。

24、与:和。

25、论:讨论。

26、议:评议。

27、大:非常,十分。

28、惊:惊奇。

29、今:现在。

30、者:用在时间词后面,无翻译。

31、复:再。

32、即:就。

33、拜:拜见。

34、待:等待。

35、当:掌管。

36、刮目相待:用新的眼光看待。刮目:擦擦眼

37、更:重新。

38、耳:罢了。表限制语气。

39、邪:吗。表反问语气。

40、乎:啊。表感叹语气。

四、概括课文情节,初步感知内容(显示问题,允许讨论)

1、孙权与吕蒙对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劝学)

2、吕蒙接受了孙权的建议吗? (辞学——就学)

3、课文是怎样表现目蒙学习的效果的? (通过吕蒙与鲁肃的“议论”来表现)

4、鲁肃与吕蒙一番交谈后,有何举动? (大惊——结友)

5、概括情节:

劝学~就学一议论~结友。

七、总结全文: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应该认识到我们必须不断地学习,才能挺立在时代的潮头。老师送给同学们一句话与大家共勉:“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冰心,希望大家在知识的海洋里,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八、布置作业

1.课后练习

一、二。2.背诵全文。

3.写写这篇文章给你的启示。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检查背诵情况。

上节课我们从读准字音、明确停顿、读出文意方面对《孙权劝学》进行了学习,老师给同学们的课后作业同学们有没有好好完成呢?老师现在就要考考大家了?(让全体同学齐声背诵课文)

二、读出文章的语气

对一篇古文的学习除了要 读准字音、明确停顿、读出文意基础,而要流利的读出一篇

文章还需要读出文章的的语气。而对于不同的文章要读出语气的方法和途径是不同的。本文是一篇写人叙事的文章,我们要读出语气就要从人物语言上多下功夫。接下让我们来看孙权的几组语言?

①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不可不学”用双重否定的形式,语气坚决,无可置疑,表现孙权对吕蒙要求严格,同时严厉中有寓有关心、厚望之意。

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yé)!————略带责备的语气,隐隐可见孙权对吕蒙不听劝诫的不悦神情和责备的意味。

③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现身说法鼓励吕蒙求学,可谓语

重心长,言辞恳切。这番劝说,表现出孙权的善劝既有严格的要求,又有殷切的希望。使吕蒙无可推辞。

我们说言由心生,语言是人物内心地展现,我们通过孙权对吕蒙的这一番即严厉又饱含关怀的苦口婆心的劝告中我们能看出孙权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呢?有什么特点呢? ———爱惜人才,对部下很严格,善劝,好学

接下来用同样的方法,同学们来看一看鲁肃与吕蒙的对话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一读呢?注意人物的身份,结合文中的标点符号和语气词来揣摩一下鲁肃与吕蒙的对话又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呢?

① 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大惊曰”描绘了鲁肃十分惊奇的神态,是一种情不自禁的赞叹,从侧面描写吕蒙学而有成。

② 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自豪 自得。

吕蒙————能听取别人意见的人 鲁肃————爱才敬才

三、合作探究课文内容。(下面老师有几个问题,我们大家来一起讨论一下)

1、孙权劝吕蒙读书的原因是什么?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2、最初吕蒙推辞的理由是什么?

军中多务

3、孙权给吕蒙提供的读书的目的是什么?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4、孙权如何以现身说法劝学?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5、吕蒙读书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6、鲁肃为何与吕蒙结友?

被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

7、为什么“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因为情况是在不断变化,人也在不断变化,不能拿老眼光看待人,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

四、本文成语

“吴下阿蒙”原指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意思是说人没有学问的意思。现在多用在他人有了转变方面,凡学识大进,或地位从低下而攀高了,以及穷困而至富有了,都可以用此语。

“刮目相待”意思是用新的眼光来看待。表示不要用老眼光看待别人,要估计到别人的进步。

五、文章道理

学习了本文,想想吕蒙学习前后的变化,孙权的善劝,鲁肃的敬才爱才给我们怎样的启示呢?下面让我们针对这个问题来讨论一下。

1)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

2)我们不要以一成不变的态度看待他人,要以开放的眼光看待事物。

3)不能因为事情繁忙就放弃学习,坚持读书是有益的。

4)要善于听取他人的建议或意见

5)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广泛涉猎就会学有所成。

6) 不但自己要学好,还要催动附近的人也要学习,让社会也一起进步。

7) 做人不能太骄傲,要谦虚。

8)劝人要讲究策略。

9)不能找借口轻言放弃。

10)只要发奋学习,就能积学修业,学有所成。

六、教师小结

本文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以对话为主,用不多几句话,就使人受到人物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

第13篇:孙权劝学_教案

孙权劝学

教学目标

1、了解与课文相关的作品及人物。

2、学会使用工具书理解文言词语,学习疏通文言句意的方法。

3、理解课文的内容并有自己的感悟,体会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

4、感受人物的说话技巧。学习重点

学会理解文言词语,掌握疏通文言句意的方法。 学习难点

掌握疏通文言句意的方法。 教学方法

1、朗读法 采用学生自读、齐读、分角色朗读等形式,在反复朗读中理解文意,体会对话描写。

2、文言文五步阅读法 初读、译读、思读、品读、悟读。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前两天,有一名同学让我非常头疼,经常不学习,我找他谈话,他还非常有理,什么没有时间,什么担心学不好,反正就是找一些理由来搪塞,同学们,有什么办法帮助他吗?

学生:纷纷发言

其实,劝一个人学习在一千多年以前,已经有人做过了,他是谁呢

- 1

三、完成课前导学部分,订正答案

四、朗读课文

1、朗读要求:要求读得通顺,读音准确,停顿正确。

2、同座互检诵读,纠正错误。

3、小组互读,检查朗读情况。

4、根据提示,读出下面句子的正确语气。

A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语重心长,谆谆告诫)

B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反问句。强调学的目的,有责怪的语气。) C \"卿言多务,孰若孤?\"(反问句。否定吕蒙托辞的理由。要重读强调。) D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感叹句,惊讶赞叹的语气) E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感叹句,带有自豪的语气。)

四、自主学习,结合工具书,掌握字词,初步疏通文意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蒙辞( )以军中多务( )但( )当涉猎

见( )往事耳 自以为( )大有所益

及( )鲁肃过寻阳 即更( )刮目相待

蒙乃( )始就学 权谓( )吕蒙曰

2、找出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

3、古今异义:

博士 古义: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今义:学位的最高一级。

但 古义:只

今义:表转折。

见 古义:了解。

今义:看见。

往事 古义:历史。

今义:过去的事情。

及 古义:到了„„的时候。

今义:达到。

过 古义:到。

今义:从一个地方移到另一个地方。

更 古义:重新。

今义:改变、改换。

4、古代表示称呼的字词:

卿: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 孤:古时王侯的自称。

阿:名字前面加“阿”,有亲昵的意味。 大兄:长兄,这里是对同辈年长者的尊称。

4、翻译下列句子。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2)、卿言多务,孰若孤? (3)、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 4567

第14篇:《孙权劝学》教案

《孙权劝学》教案

www.daodoc.com 【教学目标】

、利用课文注释和教师提示读懂课文,掌握“辞”、“治经”、“及”的释义。

2、朗读课文,揣摩语言,领会人物形象。

3、学习古人的学习精神,通过不断地努力学习来完善和充实自己。

【教学重点】品味鲁肃、吕蒙对话并说出其中表现的人物形象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吕蒙与鲁肃对话的含义。

【教学方法】问答法讨论法

【授课班级】初一二班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趣引读

.故事导入

三国时期吴国有位大将,名叫吕蒙。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深受吴王孙权的信赖。可吕蒙有个毛病:不爱读书学习。孙权屡屡劝他多学点知识,可他每次都推三阻四的,还自以为自己一介武夫,读书有何用?这回,孙权又来劝他了,结果怎样呢?让我们来看《孙权劝学》一文。

2.作品介绍(ppt展示)

本文选自《资治通鉴》,题目是编者加的。《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二、初探,感知文意

.读一读

(1)认读:读准字音、停顿、节奏、表情,注意人物对话的语气。

(2)全班齐读。

(3)解读:边大声朗读课文边根据课下注释逐句理解课文大意,有不理解的,同桌可以相互讨论。(强调“辞”、“治经”、“及”的释义)

2.释疑:交流讨论不理解的语句。

强调(ppt展示)①蒙辞以军中多务。应理解为:“蒙以军中多务辞,以:拿,用,介词

②大兄何见事之晚乎!长兄怎样知道这件事就晚了啊!何:怎么,为何。

3.故事复述。(请2位同学复述)

三、深入探究,体会人物形象

.孙权与吕蒙对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提问)

明确:劝学。

2.孙权又是怎样劝学的?体会他的语气、神态和心理。(提示:找出具体句子体会。小组讨论,教师指导,学生代表回答,过程中ppt展示。)

明确:

(1)卿今涂掌事,不可不学!”:语气坚决果断,神态郑重严肃,既严要求,又充满关心、期望,希望吕蒙能胜大任。

(语重心长,谆谆告诫。)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耳”:前一句表反问语气,对吕蒙辞学有责备、恼怒之意,后一句则说得语重心长,言辞恳切,足见对吕蒙的关心、爱护。

(3)“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从自己的切身体会来谈,现身说法,神情激动,语气殷切。表现出孙权的善劝。

(4)“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既感到十分惊讶,又由衷为吕蒙的进步感到高兴,惊异、赞许之态呼之欲见。)

(5)“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表示感叹语气,并非对鲁肃不满,而是表现出吕蒙对自己才略长进后感到很自豪、自得。)

3.鲁肃为什么会对吕蒙“刮目相待”?(提问)

明确:因为他从与吕蒙的谈话中,发现吕蒙才略大增,与先前的“吴下阿蒙”判若两人。

4.吕蒙学有所成,课文直接表现这一点没有?是怎样表明的?(提问)

明确:没有直接表现吕蒙的才学大增,学有所成,而是从鲁肃的言语中侧面表明的。

5.为什么“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提问)

明确:因为情况是在不断变化,人也在不断变化,不能拿老眼光看待人。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

6.“刮目相待”后,鲁肃有何举动?说明了什么?(提问)

明确:与吕蒙结友,说明鲁肃对吕蒙的赏识、认可。

7.课文在情节的处理上有什么特点?

明确:

(1)详写“劝学”“议论”,尤以“议论”为甚;“就学”、“结友”则一笔带过。

(2)正面写“劝学”经过,通过“议论”之后用鲁肃的惊叹,从侧面写吕蒙学业的长进。

(3)情节以人物对话为主。

四、课堂小结(ppt展示)

本文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告诉我们学有益于人的完善和发展的道理。本文以对话为主,用不多几句话,就使人受到人物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

五、课后作业(ppt展示)

、写一篇读后感,谈谈学了本文后你的体会。

2、背诵全文。

六、板书设计

孙权劝学

《资治通鉴》

孙权(劝)

吕蒙

鲁肃(赞)

(语重心长)

(自豪、自得)

(惊讶、赞叹)

关爱部下

虚心接受见

爱才

好学

勤学、刻苦

敬才 www.daodoc.com

第15篇:孙权劝学教案

15、《孙权劝学》教案

教学目的

1.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3.理解本文开卷有益的主旨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通过多种方式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2.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难点:

1.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联系生活,让学生真正领悟到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语文学习重在积累和运用,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意思是生命有限,学海无涯。而智出学海,希望大家能持之以恒,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地丰富我们的语言宝库,攀登学习的高峰,畅游知识的海洋。“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告诉我们学习需“勤奋”的真理。其实“学习”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有关“学习”这个话题的文言文。 (板书)孙权劝学

2、简介《资治通鉴》及作者司马光

(1)司马光,字君实,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著有《司马文正公集》。 (2)《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世之得失。”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的。

二、整体感知

(一)用不同方式读课文

1、初读课文,尽量读准字音。

2、听读课文,注意读音与停顿。

3、生读课文,教师听学生读的情况,适时点评。

4、全班有感情地自由朗读课文。

5、朗读课文,注意人物对话的语气。

(二)整体感知全文。

1、任务: 对着课文注释和工具书来理解课文,不明白的地方相互讨论研究,自读理清课文字词含义。

2、文言文翻译方法回顾

3、以“提问”形式,落实文言实词、虚词和重点语句的大意。(板书重要字词,疏导理解)

4、主要内容:本文主要讲了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乃始就学”,后其才略突飞猛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

5、全班有感情地齐读课文,再一次理清课文。

1

三、再现故事,品析人物。

1、全文情节: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赞学

2、分别说说文中出现的几个人物的性格。你喜欢其中的哪一个?

3、[(1)孙权为什么要劝说吕蒙学习?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2)孙权是怎样对吕蒙进行劝学?

(3)本文是怎样证明吕蒙学有成就的?采用了什么手法来证明?(通过吕蒙与鲁肃的“议论”来表现) (侧面描写)] (4)试分析课文人物形象。(孙权—关心部下、耐心规劝,吕蒙—虚心接受听取别人的意见)

[ (5)这则历史故事有什么深刻意义?(通过这则故事可以告诉我们开卷有益,学习对健全人格的重要性。)] 人物形象:

1 孙权: 2 吕蒙: 3鲁肃:

循循善诱 知错就改 爱才 关爱部下 虚心听劝 敬才 勤奋好学 学有所进

四、感悟反思:

学了课文,你从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赞学中明白了什么道理或得到哪些启示?

五、扩展训练 ※在课堂练习本上解释“吴下阿蒙” “刮目相待”并造句。

“吴下阿蒙”原指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意思是说人没有学问的意思。现在多用在他人有了转变方面,凡学识大进,或地位从低下而攀高了,以及穷困而至富有了,都可以用此语。

“刮目相待”意思是用新的眼光来看待。表示不要用老眼光看待别人,要估计到别人的进步。

六、总结

大家这一节课一定有许多收获,无论是课堂表现、问题回答,还是课文学习,大家谈得非常好。本文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最终由“吴下阿蒙”变得令人“刮目相待”的故事,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学习本文后,让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希望同学们多读书,读好书,让好书伴大家健康快乐的成长。

教学反思:

第16篇:孙权劝学教案

《孙权劝学》教案

教学目的:

1、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2、.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3、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4、.理解本文开卷有益的主旨。重点难点

1、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3、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4、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电教方式:多媒体 教时安排:1 课时 教学过程: 基 本 内 容

一、导入

1、以一段小故事作引,带出“吴下阿蒙”和“刮目相待”两个成语,进而带出两个成语的出处——该段文字。吸引学生注意力,导入新课的同时也让学生懂得两个成语的运用。

同学们,上课之前来作一个听力小训练,我来说一段话,要求是你们用心听,并找出我这段话里的两个成语。

话说我初中的时候有个同学小刘,这人特别不爱学习,成天脏兮兮挂着两条鼻涕,被同学戏称为“鼻涕虫”。鼻涕虫是那种老师一提就摇头叹息,也没有什么伙伴的人。在大家心目中他也就是混一初中文凭久完事的。毕业以后我们就再没有见面。多年后工作了,有天初中同学搞了个小聚会。大家很久没见面,个个都觉得特别新鲜兴奋,大家聊得特别高兴。这时候有人高喊:快看!我们一瞧,原来来了一辆亮银色宝马,车门一开,从车上下来一个穿着西装,戴着眼镜,特潇洒一“款哥”。所有女同学都“哇”了一声,纷纷议论这帅哥是谁呀,这时候一同学说了:“他就是当年那个„鼻涕虫‟啊!人家上了高中以后就像变了个人似的,特刻苦努力,后来考上了一名牌大学。人家现在已非„吴下阿蒙‟,而是一上市公司的主管了!”所有人都把嘴巴张得大大的,因为实在没办法把鼻涕虫跟眼前这个帅哥联系起来。一同学不禁摇头叹了一句:“唉,真是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啊……”

好,这段话就讲到这里,同学们能不能找出我刚才这段话里的两个成语呢?(如示)对了,这两个成语出自我国一部著名的史学著作,大家知道是什么吗?——《资治通鉴》

2、简介《资治通鉴》及作者司马光(课件显示,由学生看注释一起填入关键词语)

资治通鉴,由司马光支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三国到五代1362年的历史。

司马光,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二、整体感知

1、听配乐范读,整体感知全文。

2、对照注释,自读理清课文情节。(显示问题,允许讨论)

(1)孙权与吕蒙对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劝学)

(2)吕蒙接受了孙权的建议吗? (辞学——就学)

(3)课文是怎样表现目蒙学习的效果的? (通过吕蒙与鲁肃的“议论”来表现)

(4)鲁肃与吕蒙一番交谈后,有何举动? (大惊——结友)

(板书) 孙权 劝学 吕蒙 辞学——就学 鲁肃 大惊——结友

3、请学生看课件显示图片分角色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一组一个同学,由同学推选,一个复旁白部分,一个复述孙权的话,一个复述吕蒙的话,一个复述鲁肃的话)

4、课件显示重要字词,疏导理解。

三、品味语言

1、思考:课文以什么方式展开故事情节?(人物对话)

2、请同学们和你的同桌分别扮演孙权与吕蒙,模拟人物的语气进行对话,讨论孙权究竟为什么要说这些话,该以什么神态、语气说。

3、请三个同学分别谈谈他们对三句话的理解,主要说说应该运用什么语调,语速,读出什么情感来,以符合人物身份,能达到规劝目的,谈完试读。(课件显示三句话)

①“不可不学!”写出了怎样的口气?表现了怎样的心理?

用双重否定的形式,语气坚决,不容推辞,表现了孙权对吕蒙要求严格,同时又可见关心、厚望。

②“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表达了怎样的心态?

“邪”表示反问语气,译为“吗”联系句意,隐隐可见孙权对吕蒙不听劝诫的不悦神情和责备的意味。

③“卿言多劳,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这样说有何作用?

现身说法,鼓励吕蒙求学,可谓语重心长,言辞恳切。

说明:这番劝言,表现出孙权的善劝。既有严格的要求,又有殷切的期望,既责备吕蒙的不争、无志,又透出关怀爱护之心,那种庄重而语重心长的神态斑然可见。

4、播放录音范读,学生跟读

5、孙权劝学,语重心长,循循善诱。吕蒙在他的感召下就学,效果如何?(全班分成两组同学分角色朗读,看谁的语气语调揣摩得更准。)

①“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一句可见鲁肃当时怎样的神情和心理?说明了什么?

十分惊奇的神态,吕蒙的变化判若两人,使鲁肃既吃惊,又值不自禁地发出赞叹。 这句话从侧面反映目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长进。

②“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这句话表现了吕蒙当时怎样的心情?

为自己的进步深感自豪。

6、思考:孙、蒙对话与蒙、肃对话在情调上有区别吗?

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显得郑重亲切,表明了君臣的关系;蒙、肃皆为同僚,对话有一种调侃的趣味蕴含其中。

不可不学(必性)

孙权: 劝学 涉猎、见往事(方法,目的)

孤常读书(现身说法)

吕蒙: 辞学——就学

论议 轻松调侃

鲁肃: 大惊——结友

四、说话训练

谈谈你学了这篇课文后有何感受。

要求:注意语言表达要清楚,有条理。

五、总结

本文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本文以对话为主,用不多几句话,就使人感受到人物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

六、扩展训练

1.在课堂练习本上解释“吴下阿蒙” “刮目相待”并造句。

“吴下阿蒙”原指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意思是说人没有学问的意思。现在多用在他人有了转变方面,凡学识大进,或地位从低下而攀高了,以及穷困而至富有了,都可以用此语。

“刮目相待”意思是用新的眼光来看待。表示不要用老眼光看待别人,要估计到别人的进步。

2.当堂交流评点。

七、布置作业

根据下面情境写一段文字 有一位同学,学习非常刻苦,成绩也很优异,但她不爱体育锻炼,身体状况不好;身为同学的你为她感到着急。今天,你准备用你的语言艺术来规劝她。联系你从《孙权劝学》中学到的规劝技巧,写一段文字。(300字以上) 课后纪要

本文写的是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可分两层:先写孙权劝学,吕蒙“乃始就学”;后写鲁肃“与蒙论议”,“结友而别”。学生能够理解和找到文中的主旨。背诵的情况也是良好。

第17篇:《孙权劝学》教案

《孙权劝学》教案

【教学重点】:揣摩体会人物的语言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吕蒙与鲁肃对话的含义。

【教学方法】:可通过朗读来揣摩领会人物形象,让学生进行讨论来理解课文。

【教学时数】:安排一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

〖一〗、课文导入。

,同学们,读过《三国演义》吗?话说三国鼎立之时,吴王孙权雄霸一方。其手下有员名将叫吕蒙,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曾随周瑜、程普大破曹操于赤壁,后又袭破关羽,占领荆州,深受吴王孙权的信赖。可他吕蒙有个毛病;不爱读书学习。孙权屡屡劝他多学点知识,可他每次都推三阻四的,还自以为自己一介武夫,读书有何用?这回,孙权又来劝他了,结果怎样呢?让我们来看《孙权劝学》一文。

〖二〗、简介作者作品。

1.这部书是北宋史学家司马光编撰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说到司马光,我们对他少年时《司马光砸缸》的故事非常熟悉,我们一起来认识司马光(幻灯演示)。

司马光,北宋政治家、史学家,著有《司马文正公集})。

2.《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司马光编纂此书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的。

〖三〗、《孙权劝学》究竟怎样个劝法呢?我们来了解一下文章,先听录音,听的时候注意掌握字、词的读音。

( 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及时指导,特别强调重音、停顿等朗读技巧。)学生齐读课文。

1.掌握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但当涉猎:只见往事:知道以为:认为吴下阿蒙刮目相待

2.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①蒙辞以军中多务

应理解为:“蒙以军中多务辞,以:拿,用,介词。

②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长兄怎样知道这件事这么晚啊!何:怎么,为何。

〖四〗、学生自读课文,理清课文情节。

1、全文几个人物?几次对话?

全文3个人物;3次对话。

2.孙权与吕蒙对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劝学。

3.吕蒙接受了孙权的建议吗?

辞十就学。

4.课文是怎样表现目蒙学习的效果的?

通过吕蒙与鲁肃的“议论”来表现的。

5.鲁肃与吕蒙一番交谈后,有何举动?

结友。

- 1 -

6..概括情节:劝学~就学一议论~结友。

7.思考:课文在情节的处理上有什么特点?

理解:①详写“劝学”、“议论”,尤以“议论”为甚;“就学”、“结友’测一笔带过。

②正面写“劝学”经过,通过“议论”之后用鲁肃的惊叹,从侧面写吕蒙学业的长进。 ③情节以人物对话为主。

〖五〗、分析对话,体会人物形象。(分角色朗读)

1.请一位同学朗读孙权的话。

思考讨论:

①“不可不学!”写出了怎样的口气?表现了怎样的心理?

用双重否定的形式,语气坚决,不可置否,表现了孙权对吕蒙要求严格,同时严厉中又可见关心、厚望。

②“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表达了怎样的心态?

“邪”表示反问语气,译为“吗”联系句意,隐隐可见孙权对吕蒙不听劝诫的不悦神情和责备的意味。

③“卿言多劳,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这样说有何作用?

现身说法,鼓励吕蒙求学,可谓语重心长,言辞恳切。

说明:这番劝言,表现出孙权的善劝。既有严格的要求,又有殷切的期望,既责备吕蒙的不争、无志,又透出关怀爱护之心,那种庄重而语重心长的神态斑然可见。

2.请两位同学分角色朗读蒙、肃对话,要求尽量读难说话时的语气语调。

思考讨论:

①“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一句可见鲁肃当时怎样的神情和心理?说明了什么?

十分惊奇的神态,吕蒙的变化判若两人,使鲁肃既吃惊,又值不自禁地发出赞叹。这句话从侧面反映目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长进。

②“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这句话表现了吕蒙当时怎样的心情?

为自己的进步深感自豪,并不是埋怨鲁肃,“乎”表感叹语气,相当于“啊”。

3.齐读全文,思考:孙、蒙对话与蒙、肃对话在情调上有区别吗?清说明。

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显得郑重亲切,表明了君臣的关系;蒙、肃皆为同僚,对话则有一种调侃的趣味蕴含其中。

4.吕蒙在孙权的再三劝说下,开始读书学习,并取得良好的读书效果。文中有两个成语突出表现了吕蒙进步之大,请大家找出。

生:吴下阿蒙 刮目相待(幻灯演示)

〖六〗、拓展延伸

师:古今中外,许多仁人志士都意识到了读书的重要性,谁能说一些有关读书的名言警句吗?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生: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生:书读百遍其意自现。

......

生:书到用时方恨少。

师:“书到用时方恨少”,让我们一起 多读书,读好书。最后送大家一句话,我们师生共勉“穷者因书而富,富者因书而贵!”

〖七〗、结束语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应该认识到我们必须不断地学习,才能挺立在时代的潮头。老师送给同学们一句话与大家共勉:“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希望大家在知识的海洋里,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八〗、背诵课文。(可当堂检查)

九、说话训练:谈谈你学了这篇课文后有何感受。

要求:注意语言表达要清楚,有条理。

〖十〗、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

一、二。

〖十一〗:板书设计 :

孙权劝学

孙权→劝→吕蒙←赞←鲁肃

(语重心长)(自豪、自得)(惊讶、赞叹)

关爱部下虚心接受意见爱 才

好 学勤学、刻苦敬 才

善 劝

第18篇:孙权劝学教案

《孙权劝学》教案

大通五中

贺知清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司马光及《资治通鉴》;积累常用文言词语和成语。

2、过程与方法:运用多种方式读课文,理解文意,揣摩人物说话时的语气,想象人物的神态和心理活动,进而把握人物形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联系生活,让学生领悟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积累文言词语;揣摩体会人物的语言特点

三、教学难点:联系生活,让学生真正领悟到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

四、教学方法:

1、诵读法,学生反复朗读课文,揣摩文章大意。

2、合作探究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五、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看过《三国演义》吗?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话说三国鼎立之时,吴王孙权独霸一方,他手下有员大将名叫吕蒙。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曾随周瑜、程普大破曹操于赤壁,后又袭破关羽,占领荆州,深受吴王孙权的信赖。可吕蒙有个毛病,不爱读书学习,孙权屡劝他多学知识,可吕蒙每次都推三阻四,还自以为一介武夫,读书何用。这回,孙权又来劝他了,结果如何呢?让我们来看看《孙权劝学》一文。

(二)、预习检查

1、作者、作品介绍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即为统治阶级提供政治借鉴。

2、指名学生朗读课文,其余学生仔细听然后评价。

(三)一读,读准字音 读出停顿

1、听朗读,注意节奏。

2、学生自由读,提示注意生字的读音

3、强调重点字的读音

卿 (qīng)

孰(shú)

涉猎(shè)

为博士(wéi)

遂(suì)

更( gēng)

邪(yé)

4、指名学生读

5、学生齐读

(四)二读,读懂文意

(1)学生结合注释,边读边翻译,划出不懂的词句,小组讨论

(2)学生推举代表翻译课文,师纠正学生翻译的不准确的地方。 (3)教师强调重点文言字词:

谓:对„„说

今 :如今,现在

以:用

岂:难道 为:做

但:只,只是

往事:历史

耳:罢了

孰:谁,哪个

以为:认为

乃:于是,就

及:到了„„的时候

更:重新

何:为什么 (4)请学生找出出自本课的成语并学习

吴下阿蒙:特指原来不好读书的吴国大将吕蒙。后泛指缺少学识才干的人

刮目相待:意思是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来看待。表示不要用老眼光看待别人,要估计到别人的进步。

(5)合作学习,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

《孙权劝学》是一个著名的劝学故事。题目中最关键的词是“劝”。请找出孙权“劝”吕蒙学习的语句。

孙权劝学:A、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学习的必要性); B、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学习方法及目的);C、卿言多务,孰若孤?(委婉批评);D、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现身说法,读书的益处)。

(6)鲁肃赞学:吕蒙读后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通过谁的所见所语来写?可见鲁肃当时怎样的神情和心理?说明了什么?(略)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的任务就是学习了与课文的有关文学常识和疏通文意,关于人物的性格以及语言特色我们下一节课再进一步讲解。

(六)课堂检测

1、文学常识填空。

《孙权劝学》一文作者是

,是

时代的政治家、史学家。他主持编攥的

,是我国最大的一部

史书。

2、找出《孙权劝学》一文中的成语并解释。(写一个)

3、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

(1)卿今当涂掌事(

(2)但当涉猎 (

) ..(3)蒙辞以军中多务 (

(4)及鲁肃过寻阳(

) ..

4、将下面的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汉语。①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②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七)作业

1、课后反复诵读课文并背会。

2、小练笔:学了本文你有何启示。

第19篇:孙权劝学教案

15、孙权劝学

学习目标:

1、熟读并背诵课文。

2、通过反复朗读课文,抓住关键语句,深入品味人物的语言,把握人物形象。

3、通过对本文的学习,让学生明白后天学习的重要性。

重点、难点:

1、掌握关键语句,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全文。

2、通过品读人物语言,分析人物形象。

学习方法:朗读法、讨论法 学习时间: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共同学习一篇很有教育意义的古文《孙权劝学》。请看 题目,说说你对文中的那个词或字比较感兴趣。

学生回答

教师小结:题目给了我们很多信息,同学们都发现了,很了不起。那么,孙权是怎么劝学的?收到了怎样的效果呢?我们带着这两个问题开始今天的学习。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学生小组内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师:谁来给大家展示一下?其他同学认真听,帮助他指出读音上的错误。 学生展示朗读。教师提醒注意“即更刮目相看”“更”的读音。和“邪”的读音。

2、分小组展示朗读。

3、全班齐读。

4、教师朗读,要求学生在听读过程中结合注释感知课文内容。

三、再读课文,读懂大意。

请同学们小组合作翻译课文。遇到不会的先小组内部解决,小组解决不了的 发言提问,我们共同解决。

1、合作疏通文意。

2、分小组逐句翻译课文,每组一句,接替进行。翻译时句中的重点字词要 讲解清楚。

(重点字词:当涂、博士、但、涉猎、往事、孰若孤、就学、及、过、论议、更) 教师小结:

同学们翻译得很正确,老师在给同学们一个小提示。在翻译古文时注意“五字法”即留、补、替、调、删,“留”就是保留国号、年号、地名、人名、官名、书名等,这些名词不用翻译;“补”就是补充出句中省略的内容;“替”就是用现代汉语词汇替换古代文言词;“调”就是删去没有实在意义的词。这是非常好用的一个方法,把它写在本子上没希望同学们记住它

3、生齐读课文

四、理清内容,读出语气 读准字音,读懂大意时我们学习这篇古文的基础,想要深入学习还要理解文章内容,独处人物的语气。 1.出示问题:“孙权是怎么劝的?劝的结果怎样?”

指导朗读: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语气坚定、肯定、十分关心) 2.孙权还怎么劝了?

指导朗读:“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表达责备情感的语气读)

3.孙权又怎么劝了? 指导朗读:“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4.孙权用的是什么方法?为什么提到自己读书的事? (现身说法,言传身教) 5.学生自由朗读、体会 6.教师总结

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孙权劝说的方法,运用“首先说„„在吕蒙推辞后接 着说„„最后说„„”这样的句式总结。首先小组讨论,然后个人展示。

(孙权首先说你已经担当重任了,必须要好好读书、多读书。在吕蒙推辞后接着又说,我不是让你当学官,只是想让你多读书罢了,最后骄傲的说出自己读书的好处)

7、看第二个问题,孙权劝说的结果怎么样? 指导朗读:“卿今若才略,非吴下阿蒙” (惊讶谬赞)

8.为什么不直接说劝的结果? (侧面描写)

好处是什么?(真实可信,有说服力) 9.指导写作时恰当运用侧面描写 10.分角色朗读全文 (小组内自由朗诵)

四、精读课文,读出深意。

我们带着问题走近课本,更应该带着深层的理解走出课本。老师想开个微型 招待会,要采访孙权、吕蒙、鲁肃。各小组讨论一下你们准备提问什么问题呢?

1、小组讨论采访内容。

2、展示。(小组代表提出问题后,其余小组组内讨论后推选代表发言解答。) 预设:

提问孙权:你觉得吕蒙在学习上有如此大的变化靠的是什么? (自身努力以及孙权的劝说)

提问鲁肃:吕蒙有如此大的变化除了自身努力善于听取别人的建议外,还有 哪一点关键?

(孙权现身说法劝得好,吕蒙放下包袱去读书,广泛的阅读) 提问吕蒙:您有什么忠告或建议要说给在座的晚生呢?

(多读书能拓宽视野,丰富知识,让人刮目相看;自己先天基础差,能力不强,就要靠后天的努力学习来争取进步;用心听取别人的建议,并努力去做。)

3、教师小结:吕蒙的变化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只是改变命运,态度决定成 败。”

五、背诵课文,总结课文。

1、三分钟时间背诵课文,小组推荐同学背诵。

2、学生展示背诵情况。教师总结:课文我们学完了,我想起了冰心老人的话“好读书,读好书”。 同学们,让我们与书籍同行,打好人生的基础,让我们以博览为志,拓宽视野。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希望同学们在书籍的海洋里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六、作业设计。

1、同学总是不肯下功夫学习,他说自己的事情很多,况且又不想考什么清华北大,学

不学无所谓。作为同学你打算怎么劝说他呢?

2、课后整理本课重点文言词汇。

板书设计

孙权劝学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现身说法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侧面描写

第20篇:孙权劝学教案

《孙权劝学》

一、导入:读过《三国演义》的人可以看到,第一回词曰:“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对,三国中的确有很多英雄,比如: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周瑜、关羽、张飞等。在这些众多英雄中,曹操又说:“生子当如孙仲谋。”孙权究竟有何德何能?可能我们只了解他作为帝王的一面,而忽略了他的其他一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孙权劝学》,让我们一起走进三国这段历史,一起去领略孙权等人物的风采。

二、教师范读(教师用背的方式示范,学生听清字词,并对疑惑之处作勾圈点划)

同学只要把字音、文意、节奏、重读、情感等搞懂了以后,也能像老师一样背,同学们有没有信心?

三、按老师说的这些方面,学生自由朗读。1、学生1起来读: 2、学生评价:

(这里老师要对这个学生给予肯定最好,不要让他感到老师同学都在给他挑刺,应该给予鼓励为主) 3、老师出示课件,一读:读准字音 4、学生一起再读(读准字音、停顿、节奏)

四、二读:学生结合注释及参考书,疏通文意 1、独立完成:可出声,翻一翻、译一译

2、小组为单位,把刚才单个人不能解决的问题,提交到小组解决,小组不能解决的提交到全班解决。学生1提出: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学生2提出:卿言多务,孰若孤? 学生3提出:蒙辞以军中多务

学生4提出:卿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当场解决) 学生5提出: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学生6提出: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学生7提出: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教师在屏幕上一一划出)

教师挑全班不能解决的讲,学生解释过程中强调不能有重点字词漏翻的现象

第三句:注意语序

第五句:博士这个词的古今意思区别 第六句:但字的翻译 第二句:孰若孤

第一句:谁与谁结友,不要产生歧义 总结翻译的方法: 五字法:

留:国号、年号、地名、官名、人名、书名等可不翻译 替:用现代汉语词语来替换古义词

调:调整倒装句的语序,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习惯 补:补出省略句中没有的内容 删:删去没有实在意义的词

(这个五字法最好是放在学生还没有翻之前给他们讲解,然后让学生在实际操练中掌握)

五、学生在了解文意的基础上再次朗读感悟

六、三读读出语气:

读文言的书,除了读准字音、读出停顿、读出节奏这些基础外,而真正把一篇文章有感情地读出来,还需要读出语气,不同的文章读的语气和方法时不一致的,本文是一篇写人叙事的文章,我们要读出语气,要在人物的语言上多下功夫

下面我们看孙权的语言,以孙权的语气来读

(这一步最好是要让学生对文章结构有所了解后再读人物的语言,揣摩语气更好

文章分两层:一是“劝”以孙权和吕蒙的对话为主;劝又分一劝和二劝;二是劝的结果:以吕蒙和鲁肃的对话为主:鲁肃的语言(赞);吕蒙的语言(调侃语气)

A、1、看屏幕自己试读第一句: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2、小组讨论看怎样读:

3、小组发言:学生1:用劝的语气,读: 学生2:用肯定的语气,读: 学生3:用关心的语气,读: 教师统一较正确的语气,学生齐读

B、1、看屏幕自己读第二句: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2、学生发言:学生1:用怒气:理由? 3、学生2:用责备之意,理由? 4、教师纠正,统一齐读

C、看屏幕第三句:自以为大有所益。 1、学生1:委婉,读: 2、学生2:自豪,读: 3、学生3:现身说法

教师纠正总结:言为心声,只有通过反复朗读才能达于人物的内心,才能对人物性格特点有所了解。

七:我们通过朗读发现这些人有什么特点? 1、孙权:

学生1:爱惜人才;关爱部下 学生2:对人严格要求 学生3:非常善于劝说别人 学生4:好学;常读书

教师归纳板书:

孙权-"劝"---吕蒙-"赞"-鲁肃

性格:

性格:

性格:

(有箭头都指向吕蒙) 用老师提示的方法:注意人物的身份、结合标点和语气词来揣摩鲁肃与吕蒙的对话,从而看出两人的性格特点,这段对话该如何读? 鲁肃:“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学生1:惊讶,读: 学生2:赞叹,读

学生3:读,把两种语气读出来

吕蒙:“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学生1:自豪,读: 学生2:调侃,读: 谁再来读一读? 全班一起齐读 老师示范:

通过揣摩这两人,吕蒙是怎样的人? 学生1:吕蒙是一个能听取意见的人 鲁肃又是怎样的一个人? 学生2:爱才 师:还有?敬才 (板书在上面)

教师总结过渡:我们通过对人物语言的揣摩,了解孙权在劝吕蒙学习过程中,表现了非常善“劝”又通过鲁肃对吕蒙的夸赞中看出鲁肃是爱才、敬才的人,吕蒙能接受别人的意见并且好学终有所获,因此劝学是成功的

八、下面给出四幅图,即本文的四个环节:劝学;就学;论议;结友 (出示大屏幕)

1、请同学们根据四幅图找到相应的文字 2、学生按小组展开背诵 3、全班同学背诵

九、本文选自《资治通鉴》,在里面还有很多很有趣的故事,对文学常识作简要介绍,激发学生由课堂走向课外。

十、作业:学了这篇文章,对有保启迪?课外用一段文字记录你的感想

在这里老师送你们一句话: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冰心 希望同学们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孙权劝学面试教案模板
《孙权劝学面试教案模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