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激励案例题

发布时间:2020-03-01 20:15:1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危机时刻裁员还是加薪

威罗比·马柯米克先生是个彻头彻尾的独裁经营者,而且是这类经营者中的精英,但他的管理方法已经远远落后于时代的潮流,加之经营不善,威罗比先生一手创办的世界著名香料公司——马柯米克公司终于面临这样的困境:除非将所有员工的薪水减去10%,否则,公司的收支将无法实现平衡。

雪上加霜的是,就在这个时候,威罗比先生眼看着面临危机的公司,撒手人寰。

临危受命的是老马柯米克的侄子查理斯·马柯米克先生。查理斯先生出任公司董事长,上任伊始,他召集公司全体员工,非常诚恳地说:“从今天开始,所有员工的工资均增加10%,工作时间缩短。我们公司的命运完全担负在诸位的双肩上了,希望大家努力工作,力挽狂澜,拯救自己的公司。”

在场的公司员工们简直不敢相信的自己的耳朵,个个呆若木鸡,百思不解。因为困难摆在眼前,就当时的恶劣情况而言,将公司员工的薪水砍掉10%尚不足以渡过难关,谁会想到新主管查理斯先生却给大家加薪10%,而且工作时间大大缩短。

当员工们终于明白新主管加薪之举是为了表示他对全体员工的完全依赖时,公司上下立即士气高涨,结果在短短一年时间里,马柯米克公司就扭转了亏损局面。公司总会遇到挫折,每当此时,尤其是碰到较大的困难时,老板在悲观失望的思维定势中,首先想到的往往是减薪裁员,而减薪裁员将使员工那本就脆弱的心理再受打击,谁还会和老板同心同德呢?

查理斯·马柯米克先生的智慧在于,虽然面临危机,却没有武断作出减薪裁员的决定,反而加薪减时,设法激励员工高昂的士气,以期收到上下一心,同舟共济的效果。10%的额外薪资成本,换来的是巨大的无形资产——企业士气,这不单单是金钱所能衡量的。裁员?加薪?相比之下,孰扰孰劣,不言而明。公司面临危机时,老板用人是否高明于此可见一斑。

[思考题]:

查理斯挽救公司的方法是否可行?请用激励理论加以说明。

史迪夫所在公司的奖励制度是通过建立奖励基金的形式来发挥激励作用,公司根据年度工资总额的一定百分比来确定基金的数额,例如5%。主要用来为 下年度的晋升和绩效奖励来增加薪金。理论上可以对优秀多奖励,但实际上,每年对每个人都要给予一定的奖励,而不论是否优秀、平平、较差。否则,管理者会有 麻烦。为了减少抱怨,几乎是平均分配,没有起到激励作用。由于数量较少,对激励来讲实际上是无用的。史迪夫一直为此很苦恼,直到他参加了一个管理培训班。 在班上,著名管理专家对他们过分重视金钱和加薪的问题予以评价,指出钱并不能激励人!然后他列出了一些能够激励人的因素:大致如下:

1 富有挑战性的工作。2 富有趣味的工作。3 富有变化的工作。4 行动自由。5责任。6 成就感。7个人的成长与发展。8 荣誉。9 良好的合作者。10 优越的工作条件。11 薪金。 工 资排在最后,真令人吃惊。此后,史迪夫不再关心考核提薪的限额了。在研讨班结束的那一周,他对一个表现突出的员工进行考评,当天该员工正好工作满一周年。 史迪夫先强调了其贡献,特别表扬了其一年来的工作成就。然后讨论了以后如何充实其工作,使工作变得更有趣味和挑战性。以后还为以后几个月的工作制定了目标 与达到目标的途径,及相应的评价标准。当最后谈到加薪的数额时,员工极为不满和恼怒:“什么?只有5%!你还是把刚才那些漂亮字眼留给其他人吧----- 表扬是不能当饭吃的!” 问题: (1) 谈谈你对双因素理论的认识?它在什么情况对什么样的人有效?什么时候无效?你是否能对其进行一定的修正?

(2) 你觉得史迪夫做错了吗?是否是其管理艺术上有问题?还是理论是不对的?

(3) 如果换做你是史迪夫,将怎么对该职工进行考评?以使该职工以后继续努力工作。

案例六 如何有效应用表扬手段激励员工? 【案情】

某厂甲班班长之外有9名工人。一天,有2人提前上班做生产准备,6人按时到班,另1人迟到。班后奖评时,班长采取了自以为得计的表扬“艺术”:对迟到的一人只字未提,而是将其他几人一一表扬了一番。哪知,出乎班长的意料,第二天,不仅原来提前上班的2人变成按时到班,而且迟到的人数增加到4人。表扬是一种鼓舞人、激励人、鞭策人的正强化方法,但使用不当却会挫伤人的积极性。那位班长的表扬效果为什么会适得其反呢?

【案例分析】

原因有三:

一是受到表扬的8人中有6人只不过是未迟到而已,而按时上班、遵守纪律是做一名工人最起码的标准,根本算不上什么“事迹”。表扬了这种人只会使“表扬”二字在他们心目中降低威信; 二是应当受到表扬的工人也会由于自己只是得到了与歧途人的“同样的待遇”,而看低“提前上班”的价值,第二天倒退为正常上班也是情理之中的;

三是那位迟到者也并不会因为其他人都得到“鼓励”而感到有压力,因为班长事实上并没有批评他。

由此看来,在企业中,完全取消惩罚是行不通的。事实表明奖励和惩罚相结合才具有积极的效果。

案例一:

助理工程师黄大佑,一个名牌大学高材生,毕业后工作已8 年,于4年前应聘调到一家大厂工程部负责技术工作,工作勤恳负责,技术能力强,很快就成为厂里有口皆碑的“四大金刚”之一,名字仅排在一号种子厂技术部主 管陈工之后。然而,工资却同仓管人员不相上下,夫妻小孩三口尚住在来时住的那间平房。对此,他心中时常有些不平。

王厂长,一个有名的识才老厂长,“人能尽其才,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的孙中山先 生名言,在各种公开场合不知被他引述了多少遍,实际上他也是这样做了。4年前,黄大佑调来报到时,门口用红纸写的 “热烈欢迎黄大佑工程师到我厂工作”几个不凡的颜体大字,是王厂长亲自吩咐人秘部主任落实的,并且交代要把“助理工程师”的“助理”两字去掉。这确实使黄 大估当时春风不少,工作更卖劲。

两年前,厂里有指标申报工程师,黄大佑属有条件申报之列,但名额却让给一个没有文 凭、工作平平的老同志。他想问一下厂长,谁知,他未去找厂长,王厂长却先来找他了:“黄工,你年轻,机会有的是”。去年,他想反映一下工资问题,这问题确 实重要,来这里其中一个目的不就是想得高一点工资,提高一下生活待遇吗?但是几次想开口,都没有勇气讲出来。因为 王厂长不仅在生产会上大夸他的成绩,而且,曾记得,有几次外地人来取经,王厂长当着客人的面赞扬他:“黄工是我们厂的技术骨干,是一个有创新的„„”哪怕 厂长再忙,路上相见时,总会拍拍黄工的肩膀说两句,诸如“黄工,干得不错”,“黄工,你很有前途”。这的确让黄大佑兴奋,“王厂长确实是一个伯乐”。此言 不假,前段时间,他还把一项开发新产品的重任交给他呢,大胆起用年轻人,然而„„。

最近,厂里新建好了一批职工宿舍,听说数量比较多,黄大估决心要反映一下住房问题, 谁知这次王厂长又先找他,还是像以前一样,笑着拍拍他的肩膀:“黄工,厂里有意培养你入党,我当你的介绍人。”他又不好开口了,结果家没有搬成。

深夜,黄大估对着一张报纸招聘栏出神。第二天一早,王厂长办公台面上压着一张小纸 条:

王厂长:

您是一个懂得使用人才的好领导,我十分敬佩您,但我决 定走了。

黄大 佑于深夜

根据以上资料,请回答:

(1)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你认为王 厂长对黄大佑的激励方式有哪些缺点?

(2)根据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王厂长对 黄大佑的激励内容侧重于哪个因素?这样做有什么不妥?

案例题

案例题

案例题

案例题

案例题

案例题

案例题

秘书案例题

物业管理案例题

人力案例题

激励案例题
《激励案例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