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理解词语含义的方法教案

发布时间:2020-03-02 01:28:1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体味和推敲重要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

一、“重要词语”有哪些

1、体现作者思想情感和立场观点的词语

2、表现文章主题思想的词语

3、反映文章深层次含义的词语

4、反映具体语言环境的词语

5、对文章结构起照应连接作用的词语

二、常见考查形式

1、结合语境解释词语

2、表述词语的指代义

(①代词指代义和②非代词的指代义)

3、体会词语的深层含义

4、分析词语所表达的作用

5、赏析词语的妙处

三、常用的答题技巧

(一)前瞻后顾,寻找指代

①代词指代义:从代词的上下文(一般是上句)中寻找指代义;

②非代词的指代义:要在上下文里找与非代词对应的阐释句。

(二)识别修辞,理解词义

第一步:

比喻:弄清它比喻的对象,即本体; 双关:要明白是谐音双关还是语音双关; 第二步:代入法检验,提高答题安全系数 如:母亲呵,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它的巢里 母亲呵,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前一个“风雨”,是本义,指大自然中的风雨;后 一个“风雨”是比喻义,即失败或挫折。

(三)结合主旨,理解词语

有的词语的含义与作者的思想观点或主旨有密切 的关系。如:《寒冷的味道》。

(四)删除压缩,对比效果

用删除词语的方法,去比较删减后的句子与原句在表达效果上有什么不同,以此来领会词语的意思。

如《以自己的实力翻身》

(五)结合情境,区别褒贬

每个词语都有基本义,但有时为了特定语言环境的

需要,将词语赋予特定的含义。要准确理解特定含义,就要结合语境,根据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情感去揣测词语的感情色彩。

如:结合上下文理解加点词语的意思。

她从来不打骂我们。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真正要打的意思。孩子们是多么善于观察这一点啊! (选自魏巍《我的老师》)

“狡猾”原来是贬义,解释为“诡计多端,不可信任”,我们如果按照本义去理解,就与作者的本义背道而驰了。在这里作者要表达的是老师爱学生,从不打骂学生,这次似乎是打了,但教鞭只是轻轻地敲在地板上,“我”很快明白老师的意思。这是一个淘气孩子对老师的爱戴,所在这时并非贬义,是“调皮”“机灵”的意思。

(六)筛选提炼,归纳整合

有些重要词语,要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精心筛选与之相关的信息,如人物的心理变化、情节的发展、景物的特征等,然后将筛选出来的信息加以润色,归纳整合。

例:结合上下文,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

阅读文学作品,是一种文化的积累,一种知识的积累,一种智慧的积累,一种感情的积累。大量地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不仅能增长人的知识,也能丰富人的感情。如果对文学一无所知,而想成为一个有文化有修养的现代文明人,那是不可想像的。有人说,一个从不阅读文学作品的人,纵然他有“硕士”“博士”或者更高的学位,他也只能是一个“高智商的野蛮人.......”。这并不是危言耸听。亲近文学,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一个文明人增长知识、提高修养、丰富情感的极为重要的途径。

(选自赵丽宏《为你打开一扇门》) 解析:“高智商”是指“硕士”“博士”或者更高的学位的人,而所谓的“野蛮人”是指“不阅读文学作品的人”,再把提取点整合起来,即为“虽有知识却没有文化修养的人”。

(七)结合语境,同义替换(或解说)

结合具体的语境,用浅显明白的词语去替换与之意义相同的或相近的另一同义词语。

例1:寄出去的书原来是块“试金石”。问:文中的“试金石”是什么含义?

解析:“试”,可以用与之同义的“测试”来替换;“金”就能望文生义为“黄金”,而是喻指“感恩之心”;“石”结合语境,可用上文中出现过的短语“寄出去的书”来替换,然后再把它们组合起来:寄出去的书成为了检验孩子们是否具有感恩之心的测试物。

(八)赏析词语的表达效果(修辞赏析法、提问法) 词语的表达效果(作用),大多选取句中极富表现力的动词、形容词、副词等词语来考查。

基本思路:修辞优先,无修辞,可对关键词提问。 基本格式:

(1)修辞手法+表达效果+表现情感+刻画性格 (2)表达效果(语境义)+表现人物的性格或情感

四、范例解析

让“行为”醒来

朋友们围坐在一起吃饭,有位先生的手机响了。“是公益短信,”他说:“我给大家念念——‘知道中国要消耗多少一次性筷子吗?450亿双!相当于170万立方米的木材,大约要砍伐2500棵大树’太可怕了!这是多么大的数字啊!”

大家慨叹着,有人说:“我看过一篇报道,说湖南农业大学的学生们造过一棵‘筷子树’,是用人们扔掉的

几万双一次性筷子造成的。“那都是森林的另一幅面孔啊!怎么我们作践起自己家的东西就一点也不知道心疼?大家的眉头紧锁起来。但是,最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此时此刻,大家手里都拿着一双一次性筷子!

——瞧,我们的意识觉醒的时候,我们的行为却还在酣睡。在意识和行为之间,出现了一个让人沮丧的断裂。造成这个断裂的是无知无觉、是麻木不仁、是徘徊观望、是惯性惰性、是自有自谅、是明知故犯······

我们能见叹惋着自己的森林,却不愿从自身做起,

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我们埋怨着中国人的素质差,却

不自觉的用实际行动往这“差”上不懈的添加着新的差。

曾经在报纸上看过一个照片:一位帅气的男子恬然

地骑坐在圆明园“大水法”已出现明显裂痕的石柱上,让朋友拍照留念;无独有偶,长春溥仪昔日的办公场所勤民楼的一楼常年进行着勿忘“9.18”展览,老一辈革命家题写的“不忘过去悲痛史,激励后人报国心”赫然在目,尔二楼的照相部里就有人穿着日本“皇军”军服,腰间挎着一把大军刀,摆个POSE照相!我想,我们如果热衷于把耻辱当成好玩儿、把沉重当成戏谑,那么,我们精神的圆明园将更加残破,我们生命的 “9.18”将更加悲伤。

——“荒芜”。我越来越惧怕这个词,也越来越憎恶这个词。当我在万米高空上看到衣不蔽体的祖国,我有一种心悸的感觉。我不愿看到有那么多的“筷子树”凄然诞生,不愿意面对数据说是连房顶上都该种满了树的虚假植树统计数字,我不愿意看到那些带着忧国忧民表情的人,一边糟践着森林,一边为死去的森林唱着挽歌;我不愿意自然的荒芜蔓延到人的心域,让人的心那么可怜,不生长铭记的草,不开放血性的花,不挺起尊严的树。

当饭店服务员递给你一双一次性筷子时,你能不能说,请你收起!当有人恬然坐到“大水法”的石柱上时,作为一个不相干的人你能不能说“请你下来”!当看到有人穿上侵略者军服手持军刀拍照时,作为一个旁观者你能不能说“请你自重”!

鲁迅说:“······几百年后,我们当然是化为灵魂,或上天堂,或下地狱,但我们的子孙是在的,所以还应该给他们留下一点礼品”。一想到我们的子孙将每日“享用”我们遗留给他们的“荒芜”,我们的灵魂,怎么能够得到片刻安宁?

让自己克服一些麻木冷漠,让后死的树和后来的人能够感恩地说:有一个人,曾奋力救起过自然与心灵的一丝绿色······

思考:1.结合语境理解下面加点词语的意思。 (1)在意识和行为之间,出现了一个让人沮丧的断裂..层.。(指思想意识与实际的行为发生断裂,而产生的不一致)

(2)一想到我们的子孙将每日“享用”我们遗留给他们的“荒芜..”,我们的灵魂,怎么能够得到片刻安宁? (指已经被我们破坏了的环境)

2.“我们如果热衷于把耻辱当成好玩儿、把沉重当成戏谑,那么,我们精神的圆明园将更加残破,我们生命的 “9.18”将更加悲伤。”这一句话中,“精神的圆明园”是指什么?

答:“精神的圆明园”指的是我们的精神家园,作者在这里强调,如果心灵继续麻木、冷漠,精神的家园也会像圆

明园一样变得残破。

3.理解“我们的意识觉醒的时候,我们的行为却还在酣

睡”这一句话中“酣睡”的含义。

答:在思想已经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不正确,但在行动上

却迟迟不想改变,继续按照自己的习惯去做。

以自己的实力翻身

英国选秀节目“英国天才”初赛现场。轮到36岁的保罗·波茨出场时,观众都吓了一跳。此人身材矮胖,穿着皱巴巴的廉价西装,还缺了一颗门牙,相貌丑陋,表情木讷。见此模样,评委个个无精打采,有的趴在桌上,有的嘴衔铅笔,心不在焉。一名评委单手托腮,漫不经心地发问:“你原来从事什么职业?”“卖手机的。”观众席上哄堂大笑,保罗顿时满脸通红,越发紧张。

评委催促保罗快唱,显然不愿在他身上浪费太多时间。此时,音乐缓缓响起,保罗仿佛突然神灵附体一般,歌声一出,三名评委顿时目瞪口呆,不约而同地坐直了身体,嘴上的铅笔早已滑落到地上。保罗演唱的是歌剧《图兰朵》选曲《今夜无人入眠》,他饱含深情,歌声如潮水般汹涌澎湃,撞击着每个人的心灵。一曲终了,技惊四座,所有观众起立鼓掌,全场沸腾。一名女评委甚至当场落泪。

今年夏天,这段比赛录像在网上点击量已超过2000万次!随后的比赛毫无悬念,保罗一路晋级,夺得总冠军。他的首张个人专辑一经推出,便登上了英国唱片销售榜冠军,销量超过后十名的总和。甚至有人大胆预言,新的“歌王”已经诞生!

童年的保罗,因为相貌丑陋,性格孤僻,时常遭到伙伴们的取笑和欺负。幸运的是,上帝给了他一副好嗓子,他爱上了唱歌,尤其喜爱歌剧。只有歌声,才能带给他些许安慰和快乐。在他幼小的心灵中,曾经无数次憧憬,有朝一日自己能站在绚丽的舞台上,光芒四射,万众瞩目。用他自己的话说,“我要用这最卑微的生命,活出最耀眼的光彩!”

然而,阳光似乎忽略了这个不幸的孩子,直到28岁时,保罗才有机会首次参加歌唱比赛,并获得8000英镑奖金。这让他信心倍增,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歌唱梦想。他用这笔奖金专门去了意大利,学习歌剧。回国后,他开始在一些歌剧团演出,凭着不懈努力,渐渐崭露头角。

2002年底,英国皇家歌剧院邀请他出演两部歌剧。幸运女神正向自己招手,保罗欣喜若狂,却没料到,噩运从此接踵而至。因为阑尾破裂,他不得不住院做手术,

不料引起并发症,只得重新开刀。为了不错过歌剧演出,保罗强忍伤痛,带伤彩排,结果伤口迸裂,再次入院,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大好机遇擦肩而过。

噩运并未就此结束。伤病刚好不久,保罗又意外地从摩托车上摔下,造成锁骨骨折,长时间无法站立,更别说唱歌。在接二连三的沉重打击下,保罗山穷水尽,穷困潦倒,不得不依靠透支信用卡度日,债台高筑。伤愈之后,他只好在一家手机店打工,勉强维持生计,昔日的梦想已渐行渐远。

今年年初,当看到“英国天才”节目开播时,保罗按捺不住了,心底的梦想被重新点燃。但是,想到自己相貌丑陋,年龄太大,他又迟疑了:“我行吗?”思虑再三,他最终鼓起勇气,决定参赛,并向母亲借钱,买了一套廉价西装作为演出服。此时的保罗,已经一无所有,除了一个遥远的梦想。

保罗终于梦想成真,人们被他的歌声打动,更为他的执著深深感动。有人问他,究竟是什么力量,能够让他走到现在?保罗平静地说:“当音乐响起的时候,我别无选择。”

保罗·波茨的成功让我联想起了无数平民偶像的跻身,这些草根之所以能在这个时代雄起,也许就是因为他们都是平民,而平民,以自己的实力翻身!(姜钦峰) 思考:

1、结合语境,说说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然而,阳光..

似乎忽略了这个不幸的孩子,直到28

岁时,保罗才有机会首次参加歌唱比赛。(机会) (2)这些草根..之所以能在这个时代雄起,也许就是因为他们都是平民,而平民,以自己的实力翻身!(平民)

2、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作用。

(1)评委个个无精打采,有的趴.在桌上,有的嘴衔.

铅笔,心不在焉。

答:“趴”、“衔”这两个动词形象地写出了评委们对眼前的这个身材矮胖、相貌丑陋的人的鄙视或毫无兴趣,表现得无精打采。

(2)歌声一出,三名评委顿时目瞪口呆....,不约而同....

地坐直了身体,嘴上的铅笔早已滑落到地上。

答:“目瞪口呆”、“不约而同”从侧面表现了保罗的歌声之美。

3、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作用。

“我要用这最卑微的生命,活出最耀眼的光彩!,” “卑微”在文中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答:“卑微”是指身材矮胖,相貌丑陋,身份低微。

没有一种给予是理所当然的

①老人是菲律宾华侨,在海外奋斗半生。几经浮沉,衣锦还乡的他萌生了济世助人、造福梓里的念头。

②于是,老人分别给家乡几所学校的校长写了信,希望每个校长能提供十来个学生的名单,以便他从中确定人选,作为资助对象。

③家人嗔怪他的愚昧,既是捐助,何必把程序搞得这样复杂?不如来个快捷方式,譬如通过“希望工程”或者“春蕾计划”,干净利落地了却一桩心愿,岂不是更好?

④老人摇摇头说:“我的血汗钱只给那些配得到它的孩子。”哪些孩子才有资格得到资助?是那些家庭贫

困的孩子还是优秀生,抑或是特长生?谁也不知道老人

心里的答案。

⑤名单很快到了老人手里。老人让家人买来了许多

书,有《泰戈尔诗集》《纪伯伦诗集》《十万个为什么》

等,分门别类地包装好,准备寄给名单上的孩子。家人

面面相相觑:这样微薄的礼物是不是太寒碜了?大家断

定书中自有“黄金屋”。可翻来覆去也没有找到夹在书中

的纸砂。只在书的第一页看到了老人的亲笔赠言:赠给品学兼优的学生x x x 。落款是老人的住址、姓名、电话和电子邮箱。

⑥家人大惑不解,却也不愿忤逆老人的意愿,只好替他一一寄出那些书。

⑦光阴荏苒,老人常常对着电话发呆,又莫名其妙地唉声叹气。从黄叶凋零到瑞雪飘飞,谁也猜不透老人所为何事。

⑧家人读懂老人的心,缘于新年前收到的一张很普通的贺卡,上面写着:感谢您给我寄来的书,虽然我不认识您,但我会记着您的。祝您新年快乐!没想到老人竟然兴奋的大呼小叫:“有回音了,有回音了,终于找到了一个可资助的孩子。”家人恍然大悟,终于明白老人这些日子郁郁寡欢的原因,他寄出去的书原来是块“试金石”,只有心存感激的人才会有资格得到他的资助。

⑨老人说:“土地失去水分滋润会变成沙漠,人心没有感激滋养会变的荒芜。不知感恩的人,注定是个冷漠自私的人;不知关爱别人,纵使给他阳光,日后也不会放射出自身的温暖,也不配得到别人的爱。”

⑩想来也是,没有一种给予是理所当然的,没有什么是必须和应该的;所以,没有一种领受是可以无动于衷、心安理得的,都应心存感激。一朵花会为一滴雨露鲜艳妩媚,一株草会因一缕春风摇曳多姿,一湖水也会因一片落叶荡漾清波,一颗心更应对另一颗关爱的心充满感激之情。

思考:

1、理解下面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

(1)大家断定书中自有“黄金屋”。

问:文中的“黄金屋”指的是什么?

答:“黄金屋 ”指纸钞或值钱的东西 。 (2)寄出去的书原来是块“试金石”…… 问:文中的“试金石”有什么含义?

心灵的折旧费

那年,大哥刚下岗,在县城的一个十字路口租了一间小屋卖些烟酒副食品。

一天黄昏,一位汉子走到大哥的小屋前。汉子放下手中沉甸甸的编织袋,从口袋里摸出钱买了一包香烟,

汉子抽出一根烟点上和大哥寒暄起来。从谈话中,大哥了解到汉子刚从外地打工回来。汉子说,他的家距离县城还有二十几里土路,并很犹豫地提出能不能从大哥那里借一辆自行车。此时夜幕降临,大哥打量着眼前这位陌生的民工,最后还是把他那辆“除了车铃不响哪儿都响”的自行车推了出来。

汉子十分感激地接过自行车,表示最晚明天上午就把车还回来。(也许是由于匆忙,汉子没有来得及留下他的姓名和住址就匆匆地骑车走了。)

晚上,当大嫂知道大哥把自行车借给一位陌生人后,说大哥是榆木疙瘩,这回肯定被人骗了,不信等着瞧。

第二天上午,大哥焦急地等候在小屋前。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却没有那位汉子的身影。大嫂在一旁不断地冷嘲热讽,大哥由沉默变得烦躁,又由烦躁变得愤怒。到了中午12点,汉子仍然没有来。

大约过了半个小时,那位汉子骑着自行车忽然出现在大哥面前。汉子擦了一把脸上的汗水连声说:“对不起,对不起,来晚了。”大哥先是惊喜,但随之而来一股火气从心底升起,厉声说:“你只知道说对不起!你耽误了我的大事。”汉子尴尬地站在一旁,手足无措。忽然,大哥说:“这样吧,我不能把自行车白借给你,你得掏点钱,

就当是自行车的‘折旧费’吧。”

大哥很为自己的这一招得意,他知道这肯定会赢得老婆的赞许。果然,一边的大嫂脸上顿时露出了笑容。那位汉子显然被这突如其来的变化给搞懵了,他嗫嚅着说: “行……你说……多少钱?”大哥说:“你拿20块钱吧。”汉子没说话,从口袋里掏出两张十元的纸币递给了大哥。临走时说:“谢谢你,我走了。”说完,汉子头也不回地融入了人群之中。

看着汉子已经走远,大哥转身把那20元钱递给大嫂。大哥正准备把自行车推进屋,忽然愣住了!因为他看到了一个崭新的车铃,用手一拨发出一阵清脆的响声。再仔细一看,变化的不仅仅是车铃,还有两只崭新的脚蹬子、刚刚上了油的链条和擦拭一新的车瓦。

大哥一下子明白了!他一把抢过大嫂手中的20元钱,赶紧跑上街头。但是那位汉子的身影已经无从寻觅。

如今,大哥自己开办了一家企业,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大哥多次对我说,那20元钱是他一生的心灵折旧费。

思考:请你说说7,8两段中加点的“甩” 和“ 抢”好在哪里?

解析:语境意:“甩”写出了大哥对嫂子的不满或“抢” 写出了大哥着急还钱的心情,对要钱的自责;

表现人物的性格或情感:表现大哥在本质上是善良的。

五、实战演练

理想的高度

他出生于金融世家,1927年,他随父亲调职举家搬至上海,就读于上海青年会中学。在学校里,由于他口才出众,同学们都认为他长大后最适合去当律师。

在中学读书时期,每逢礼拜

六、礼拜天,这位贵公子没什么事可做,就去离家不远的大光明电影院附近玩打弹子游戏,玩累了便躺到电影院里舒舒服服地看场好莱坞电影。打弹子和看电影,几乎成了他中学时代消磨时光的最重要的两大娱乐活动。

应该说,那时候的他谈不上有什么远大理想,甚至可以说有些安于现状、浮萍漂流。还好,他天资聪慧,学习成绩一直很好。

不过他的父亲对他将来想做什么还是比较关心的,因此常常引导他要树立一些理想。但或许因为太年轻的缘故,他一直说不清自己长大后该干些什么。他一会儿觉得自己适合当律师,一会儿觉得自己说不定也可以做个很好的银行家,一会儿又觉得自己什么也干不了。

1934年,也就是在他17岁的那一年,他的生命中突然出现一件影响了他一生的事——在他家附近,又有一座大楼破土动工了!

按说在高楼林立的大上海,一座大楼并没有什么稀奇的,但和别的大楼不同,这座大楼据说要建26层,并宣称建成后将成为“远东第一高楼”。因此,这座大楼

的动工立即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就连见惯大世面的上海人也纷纷为之吸引,其中自然包括这位银行家的公子。

26层,这怎么可能?这位年轻人根本不相信大楼能够建成人们传说中的26层的高度,他觉得这是吹牛。也难怪,那时的上海是个十里洋场,是冒险家与吹牛大王的乐园,他虽涉世未深,但类似的牛皮故事他一定有所耳闻,因此他怎么也不相信这会是真的。

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他决定前往建筑工地一探真伪。为此,他放弃了以前的爱好——打弹子和看电影——每到周末就准时赶往施工现场。一个月过去了、两个月过去了,随着大楼像变魔术一般拔地而起,他渐渐相信了眼前的事实。

这座大楼叫国际饭店,是由一位外国建筑师设计的,采用青岛花岗石作外墙,有着深褐色的建筑外观,仅从外观上看就与当时别的大楼大为不同。当大楼终于落成的那天,仰望着这座高耸入云的庞然大物,他激动得哇地一声跳了起来。

他深深地沉醉在这个神话般的奇迹中,与此同时,一轮“明月”从他的心中冉冉升起。他认定,这就是他的理想——这理想虽然像国际饭店一样高不可攀,但他相信只要自己努力,就一定可以实现!

他整天沉浸在这个理想中,很快就到了中学毕业的日子,这是他必须选择前途的时候了。

他的银行家父亲给了他两个选择,一是从事金融业,二是去学医;无疑,这是两条前途光明的道路,但

他对这些都不感兴趣,因为这时候他心中最向往的就是建一座像国际饭店那样高的高楼。

父亲对他的理想虽然有些意外,但最后还是同意了他的选择。不久,他就被父亲送到美国学习建筑。50年后,当他重新回到上海的时候,已是世界著名的建筑大师了——他一生所建造的那些数不清的高楼的高度,早就远远超过了当初的国际饭店!

现在,他的名字几乎无人不知,他叫——贝聿铭!

思考: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应该说,那时候的他谈不上有什么远大理想,甚

至可以说有些安于现状、浮萍漂流....

。 答:比喻没有明确的目标和理想,无所事事。

(2)与此同时,一轮“明月..

”从他的心中冉冉升起。 答:指心中的远大的理想。

2.“他深深地沉醉在这个神话般的奇迹中”,“ 这个神话般

的奇迹”是指什么?

答:难以想像的26层高楼拔地而起。

3.结合全文,解说题目“理想的高度”的含义。 答:理想本是抽象的,这里将其具体化,形象地说明了远大理想的重要性,同时人不仅要树立远大理想,还要朝着理想的方向前进,这样你理想的高度都会成为你未来的起点。

寒冷的味道 黄明山

(1)寒冷离我们越来越远了。

(2)台历上的冬天正一步步深入,而我的身体却迟钝了对季节的反应。曾经是多么可怕的寒冷,眼下似乎变得可爱了起来,就像一个被误会了的擦肩而过的老朋友。 (3)回忆中的寒冷却有着异乎寻常的味道。

(4)江汉平原的冬天,水面结了厚厚的冰,我在冰上行走。冷!我的一双手冻成了两个肉包子,脚后跟早冻烂了,分别有一个洞,洞里有凝固的血,用棉絮裹着。我总是想奔跑,疼痛便在后面拼命地拽我。糟了,好像是哪根筋断了……我几乎要跌倒下去。 (5)寒冷培育的疼痛真是刻骨铭心啊。

(6)那时候难得看上一场电影,而且通常要到五里以外的地方去看露天电影。那天晚上雪刚刚停下,听说要放电影,我来不及吃饭就跑了去。上身穿的是棉袄,下身穿的是绒裤,脚上穿的是胶鞋。跑了一路,身上发热。开始,人不觉得冷,渐渐,寒气逼人。风一丝不苟地钻进我的脖子,直到我的胸膛。看到中间,便招架不住了,肚子饿得咕咕叫,浑身冻得打哆嗦。那真正是饥寒交迫啊!我咬着牙,坚持把电影看完,脚已没有了知觉,就稀里糊涂地往前走。一路上,我是弹跳着回去的。我一下子发现了自己的脆弱,又一步步变得坚强起来──这点寒冷算什么?

(7)寒冷,每每使我们的精神处于一种振奋的状态,使我们更能承受人生的风霜雨雪。

(8)现在却不同了,风也刮得没有了规律,雪也下得没有了条理。瞧,都立春了,雪还不知在哪里开小差。冬天,失却了原来的寒冷。

(9)可孩子们却一个劲地喊冷。冷从何来?上上下下穿得规规矩矩,裹得严严实实,帽子、围巾、耳套、手套,应有尽有。晚上睡觉,要么铺好电热毯,要么灌上热水袋,条件好的,空调一开,暖气就来。本来寒冷就那么一丁点,还把它拒之门外,这就是我们目前的生活。孩子们并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寒冷,又在无微不至的关怀下丧失了体验寒冷的机会。不知冷,何识暖?如此下去,孩子们生命的潜质何以得到发挥,又何以像草木那样蓬勃成人间壮丽的景色?

(10)不仅仅是孩子们。

(11)我们已经有了太多的安逸,衣、食、住、行,还有我们的思想。不让汗水流出来,不让寒冷苦心志,把自己装在五彩缤纷的温室里,然后长成一朵朵精美的花,我不知道这样会有什么好结果。 (12)我真担心,随着科学的不断进步,我们将在不知冷暖的状态下变得弱不禁风。

(13)寒冷,是我们生命所需要的盐啊!

(选自《散文选刊》,文章有改动)

思考:

1.结合上下文,说说“寒冷”和“盐”的含义。 分析解答:我们可以结合本段的中心和作者的观点去理解“寒冷”和“盐”的含义。作者是文中阐述的观点是“生命需要磨练”,根据这个主旨,我们不难理解,“寒冷”不仅指自然界的寒冷,更指人生中的“挫折的磨难”,“盐”的含义也迎刃而解,指挫折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调味品。

良心上的烙印

中学是在一个小城里读的,学校里的女老师们都有一股子家庭主妇味,爱喋喋不休,爱在上课的时候拿自

己的孩子做现身说法。

我的班主任是一位叫姓陈美薇的女老师,对我们这个差班生,常常有恨铁不成钢的怨恨和愤怒,每次在班上开“批斗会”的时候,总是以她儿子的勤奋好学做开场白。我没有见过她的儿子,但从她的描述里,猜想大概

是个苍白瘦弱的少年,眼睛很亮但也略显疲惫,除了学习,或许什么也不会做。

我倒是常常从其他同学的口中,得知她儿子的一些事情。说他其实是个俊秀的少年,但读高三了,还不如

我们这群高二的小孩子年龄大。个子嘛,也自是矮了一截。班里那些对陈老师耿耿于怀的家伙们,在路上遇见了她的儿子会把他截住,吓唬他一阵子。估计他也不敢给妈妈说的,因为班里从来没有一个人为此挨过什么批。

我们早就听说陈老师的儿子志向高远,要去考飞行员。陈老师谈起来的时候,也是眉飞色舞的,似乎她的儿子早已在小城的上空如同雄鹰一样翱翔。我们那时候常常对他不屑,还听到有人说要在路上将他打一顿,给

他留点伤痕不让他通过体检,让陈老师的美梦落空。那

时候我们就是这样恨这位老师。当然我们也只是这么忿忿地说说而已,并没有人真正地去实施。但偶尔听说谁又在路上撞了陈老师儿子的自行车,让他啃了脏泥,或是装作不留意地从背后给他一掌……我们心里泛起的还是带着点发泄的兴奋和快感。

许多老师对我们这个班都不屑一顾,上课教我们也是漫不经心的样子,既然是差班嘛,当然对我们的考学不抱什么希望了,只要不出大乱就行。这样的放任自流,让我们觉得有一种无边无际但也无着无落般的自由。倒是陈美薇依然把我们像好学生一样地管着,不给我们差班生一点儿应有的权利和喜乐。

上高二的时候,全县中学举行了一次大型的考试,陈美薇说要亲自把关,要摸出差班生最真实的成绩来,哪怕我们全军覆没也好,目的是要让我们知道什么是我们的真实成绩,什么是我们应当对自己的良心所负的责任。可我们觉得陈老师真是傻,像我们这样的差班,作弊能不考全县倒数第一已经是很不错了!她竟然主动要来监考,考砸的结果不让她在全校老师们面前颜面尽失才怪!但是陈老师真的是铁了心要看我们的真实水平,5场考试,她从头至尾,眼睛始终是尖利的,几乎没有一个学生敢在她如此厉害的视线下作弊,甚至是歪一下脑袋也不敢。

就在考试马上要结束的最后15分钟里,突然有一个老师跑进考场,一脸惊慌地朝她嚷着:你儿子出事了,手指头被玻璃碎片割伤,校长打电话让你快带他去医院!这时候同学们都望着陈老师,我注意到她的脸上很明显地滑过一丝焦灼和心疼。但她随即又恢复了平静。她对那个老师说,麻烦您给校长打个电话,让他在办公室先忍一下,同时请你用土办法帮他止止血,等一会我

监考完马上带他去医院。

那一刻,我们心里没有丝毫的感动,许多人甚至在下面恨恨地白了陈老师一眼,觉得她真是大义灭亲,为了防止我们作弊,连这短短的15分钟都不肯放过。不仅如此,当想到她儿子正在遭罪,我们心里又有了一点点的快慰和平衡。

陈老师没有给我们任何得以抄袭的机会。卷子收起来的时候,陈老师脸上的平静即刻消失得一干二净,她甚至忘了拿书包,便慌慌张张地跑出了教室。

陈美薇儿子的右手指因耽搁治疗而留下了残疾。那一年高考飞行员的梦想破灭了,而他用左手来答题的试卷,也让他连普通大学的录取分数线都没能达到。这是我们没有想到的结果。陈美薇只不过想教会我们“诚实”两个字,但她却为此牺牲了自己儿子的前程。

许多年之后,我们那个班的学生,大都已经天南海北地混出了一番模样,但陈老师和她在家待业的儿子,恐怕已经很少有人想起了吧。

现在那个少年手指上留下的伤痕已经愈合,但自私和冷漠在我们良心上烙下的痕迹,又怎能那么轻易地就将我们宽恕?

(选自《辽宁青年》)

思考:1.说说“倒是陈美薇依然把我们像好学生一样地

管着,不给我们差班生一点儿应有的权利和喜乐”句中的“权利和喜乐”所指代的内容。 答:没有老师的管制和纪律的制约,可以自由的讲话和打闹。

2、结合你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说说标题“良心上的烙印”的含义。

答:由于自私和冷漠所造成的心灵上的悔恨和自责。

3、第五段自然段中加点词语“大义灭亲”一词表现了“我”怎样的态度?

答:“大义灭亲”原指赞颂为维护正义而不顾亲属间的私情的高贵品格,这里指“我们”因无法作弊而对陈老师的怨恨和讽刺。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教案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教案)

理解句子含义的方法

理解关键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阅读理解之词语含义与作用

理解词语教案(好)

教案(理解句子的含义).

专题十二 理解重要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教案

《抓住重点词语理解句子的含义》一课时_教案

词语的含义

理解词语含义的方法教案
《理解词语含义的方法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