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第四单元 歌剧世界教案

发布时间:2020-03-03 18:55:1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第四单元 歌剧世界教案 (猎人合唱 看天下劳苦人民都解放 饮酒歌 《卡门》序曲) 歌剧世界

一、教 学 目 标

(一)能够用积极的态度参与感受、体验歌剧音乐,对歌剧、歌剧音乐感兴趣,乐于了解与歌剧有关的音乐文化。

(二)能够自信地、有感情地演唱《猎人合唱》,并能表现歌曲欢快活泼、热情奔放的音乐情绪。

初步了解韦伯的生平及贡献。

(三)能够领悟《看天下劳苦人民都解放》的情节内容,能够感受、体验歌曲的情绪,知道三个“娘啊!儿死后„„”在歌唱的艺术处理上有什么不同。

(四)能够感受、体验《饮酒歌》的音乐情绪,并能辨认变化着的演唱形式。初步了解威尔第的生平及贡献。

(五)能够感受、体验《卡门》序曲各部分的音乐情绪,并初步认识某些歌剧序曲具有暗示剧情的作用。初步了解比捷的生平及贡献。

二、教 材 分 析

(一) [opera] 以歌唱为主综合诗歌、音乐、舞蹈等艺术的戏剧。歌剧《江姐》、《洪湖赤卫队》,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

综合音乐、诗歌、舞蹈等艺术而以歌唱为主的一种戏剧形式。近代西洋歌剧产生于十六世纪末的 意大利

,后逐渐流行于 欧洲 各地。

(二)《猎人合唱》

1.《猎人合唱》

此曲是歌剧《自由射手》第三幕接近全剧结束的一首男声合唱曲。

《猎人合唱》的歌词,翻译版本颇多。尽管它们各具特色,但在内容上却是很一致的。歌词充分地表现了猎人们坚毅勇敢、勤于劳作的豪爽性格,也很好地表现了他们热情乐观、热爱生活的精神面貌。从音乐上看,歌曲的节奏生动、活泼,歌曲的旋律流畅、奔放,具有浓郁的德国民间音乐风格。

具体地说,这首合唱曲为e大调(原曲为d大调),2/4拍,采用不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写成。

即:

a段的旋律流畅而豪放。它生动地描绘了猎人的飒爽英姿及森林狩猎的意境。

b段歌词带有叙事性,其旋律前半部分节奏性较强,采用了同音重复及跳进的音程,音乐很富有弹性,给人以坚毅、稳健的感受;其后半部分的节奏略显密集,又多用级进音程,音乐显得流畅而乐观。

c段则完全使用了衬词,旋律多采用分解和弦音,其节奏含有马匹奔跑的节奏特点,因而给人以猎人骑马歌唱的印象。从这段音乐上看,它显得粗犷、豪放,充满了热烈、欢快的气氛。

2.歌剧《自由射手》简介

此为三幕歌剧,作于1821年。歌剧脚本是依据阿佩尔和劳恩合著的小说《妖怪谭》中的一个故事写成的。1821年6月18日首演于德国伯林皇家剧院。

歌剧的故事情节是:守林员马克斯与护林官的女儿阿加特相爱。按传统规矩,马克斯必须在射击比赛中获胜,他才能继承护林官的职位并获准与阿加特成婚。在第一天的比赛中,马克斯遭遇失败,他为此而忧心忡忡。猎人卡斯帕尔早已把灵魂出卖给魔鬼。为了赎回自己的灵魂,他诱使马克斯去与魔鬼以灵魂交换百发百中的魔弹。魔鬼给了马克斯七发魔弹,并言明第七发子弹打中的猎物归魔鬼所有。第二天比赛时,马克斯六发六中。王子命马克斯用最后一发子弹射击一只白鸽。马克斯举枪之际,阿加特急叫“不要开枪”,因为白鸽是自己的化身。但枪声已响,阿加特应声昏倒,而中弹落地的却是暗中窥探的卡斯帕尔。王子非常恼怒,想要惩罚马克斯。这时,隐居在林中的一位老人出来为马克斯求情,善良的马克斯终于和阿加特结为伴侣。

3.作者简介

韦 伯(1786—1826) 德国作曲家、钢琴演奏家、指挥家、音乐评论家。10岁学习演奏钢琴,以后又学习作曲,14岁时已写有不少作品。1813年以后,先后任布拉格歌剧院和德累斯顿交响乐团常任指挥,成就卓著。其代表作品《自由射手》被认为是具有浪漫主义特征的德国民族歌剧的诞生。除了《自由射手》外,歌剧《欧丽安特》、《奥伯龙》也有较大影响。在钢琴作品中,《邀舞》颇为著名。

(三)《看天下劳苦人民都解放》

1.《看天下劳苦人民都解放》唱段简介

这是歌剧《洪湖赤卫队》第四场中,韩英母女在牢房相会时的大段唱腔,是韩英的独唱部分,也可称之为这部歌剧的咏叹调。它是整个歌剧中最能深刻揭示韩英内心世界的主要唱段,具有强烈的戏剧性,充分表现了韩英被捕后坚贞不屈、临危不惧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崇高的革命情操。唱段采用类似戏曲音乐中的板腔手法,将其分为五个段落。根据歌词的内容,运用慢板、快板、散板等不同的板式变化,在曲调上则借鉴西洋歌剧中的咏叹调、宣叙调等手法,使音乐有起有伏、戏剧性地加以展开。

第一段:自“娘的眼泪似水淌”至“含着眼泪叫亲娘,娘啊!”。这是一段抒情的慢板,4/4拍子,音调深沉婉转,表达了韩英对母亲的深厚感情。当韩英看到自己亲生母亲的热泪时,心潮起伏、难以平静,但她竭力地控制自己的感情,冷静而又真挚地表达了自己对母亲的爱。

第二段:从“娘说过那二十六年前”到“日夜把儿贴在胸口上”。这是一段叙述性的慢板,改用2/4拍子。回忆和叙述的音调如泣如诉,特别是尾腔的运用,催人泪下,唱出了韩英对苦难身世的回忆。

第三段:自“从此后,一条破船一张网”始,至“我娘带儿去逃荒”止。这段音乐为2/

4、1/4拍子,曲调紧凑,感情激越,速度突然增快一倍。采用快板手法,并运用切分节奏和叙述性的音调,强烈地控诉了彭霸天对韩英父母的迫害,也述说了母女二人相依为命、被迫逃荒的悲惨遭遇。这一切,都激起韩英对反动势力的无比仇恨。最后一句旋律中的装饰音更增强了音乐中的凄婉效果。

第四段:从“自从来了共产党”到“洒尽鲜血心欢畅”,由一个较为昂扬的间奏开始,出现了明亮、颂扬的音调和铿锵有力的节奏,速度也转为快板,表现了土地革命时期,共产党来到洪湖地区,解放了人民,也解放了韩英母女。接着,音乐转为散板,旋律变为高亢挺拔、坚定有力的朗诵式音调。它表达了韩英对党的无限热爱与忠诚,也表达了韩英对革命的坚强信心和视死如归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第五段:从“娘啊!儿死后”始,至整个唱段结束。这是整个唱段中最激动人心的部分。它采用了奔放的音调、较快的速度和民歌的风格,充分表现了韩英虽与母亲生离死别,却没有丝毫的恐惧、悲哀,反而充满了坚定乐观、视死如归的革命情绪。这一小段也采用了分节歌的形式,一再重复,加以强化,将韩英这位革命者的大无畏精神及其崇高的内心世界表现得入木三分。

歌中三次出现“娘啊!儿死后„„”的唱腔。歌唱家在演唱中做了层层深入的处理。第一次着重于表现母女间的亲情,是女儿对母亲的希望;第二次着重于表现韩英对革命成功的强烈信心;第三次则着重于表现韩英对革命理想的无比执着。

歌曲的最后两句,又采用了朗诵式的散板,壮丽辉煌;加上伴奏音乐烘托的气氛,将音乐推向高潮,一个高大的英雄形象矗立在听众面前。

2.作者简介

张敬安(1925— ) 作曲家。1949年毕业于国立湖北师范学院音乐系,曾任湖北歌剧团团长。代表作有歌剧《洪湖赤卫队》、《罗汉钱》等。

欧阳谦叔(1926— ) 作曲家。1953年毕业于华东音乐分院专修班,曾任湖北省歌剧团创作组组长。代表作有歌剧《洪湖赤卫队》等。

(四)《饮酒歌》

1.《饮酒歌》

这是歌剧《茶花女》第一幕第二场中的一首歌。剧中的女主人公薇奥列塔久病初愈,在家里举行宴会。青年阿尔弗莱德·阿芒被朋友拉来参加宴会。在薇奥列塔生病的时候,许多有钱的朋友都远离了她,只有一个和她素不相识的青年每天暗地里送鲜花给她,并探问她的病情,这使薇奥列塔十分感动。在宴会上,薇奥列塔才知道:那个送花的人就是阿尔弗莱德。她非常高兴。席间,朋友们邀请阿尔弗莱德唱一首歌。他便借歌声向薇奥列塔表达了爱慕之情。他歌唱美好的青春、歌唱纯洁的爱情。薇奥列塔也在祝酒时作了巧妙的回答。客人们的助兴更增添了宴会热烈的欢乐的气氛。

《饮酒歌》为降b大调,3/8拍子,单三部曲式。歌曲的旋律重复了三遍。第一遍为阿尔弗莱德的独唱及朋友们的合唱;第二遍为薇奥列塔的独唱以及两位主人公的对唱,最后有合唱呼应;第三遍是客人们的合唱,此时的旋律转入降e大调,情绪显得更加热烈欢快。

2.歌剧《茶花女》简介

1848年,小仲马的小说《茶花女》问世。后来,他又亲自将其改为剧本。1852年,威尔第在巴黎访问,并在此观看了话剧《茶花女》,随即产生了将其改为歌剧的想法。1853年初,皮阿维写成歌剧脚本。随后,威尔第用了四周的时间便写成了歌剧《茶花女》。同年3月6日,歌剧《茶花女》在威尼斯的费尼切剧院演出。由于种种原因,特别是演员的原因,首演以失败而告终。一年之后,此剧又在威尼斯的圣·内迪克特剧院演出。此次演出大获成功。

《茶花女》的简单剧情是:青年阿尔弗莱德与名妓薇奥列塔真心相爱。而阿尔弗莱德的父亲囿于门第之见,借口为了阿尔弗莱德的前途和幸福,要求薇奥列塔远离阿尔弗莱德。薇奥列塔痛苦地答应了下来。为了遵守诺言,她写信给阿尔弗莱德,故意说自己已经另有所爱。阿尔弗莱德不明真相。为了报复,他当众羞辱了薇奥列塔,由此而使得薇奥列塔病情加重。当阿尔弗莱德明白真相后,赶来探望薇奥列塔,而薇奥列塔已经病危。与此同时,阿尔弗莱德的父亲也意识到:是自己一手造成了这场悲剧。他也来到薇奥列塔身边并向她深深忏悔。但一切都为时已晚。最后,薇奥列塔将自己的画像送给了阿尔弗莱德便离开了人世。

3.作者简介

威尔第(1813—1901) 意大利作曲家。当意大利为摆脱奥地利的统治而掀起革命浪潮时,他以自己的歌剧作品革命歌曲来鼓舞人民的斗志,因而获得“意大利革命的音乐大师”之美称。他一生创作颇多。其代表作有歌剧《利戈莱托》(即《弄臣》)、《茶花女》、《游吟诗人》、《假面舞会》、《阿伊达》等。

(五)《卡门》序曲

1.关于《卡门》序曲

这是歌剧《卡门》开场前的一首管弦乐曲。在音乐会演出时,常常略去其中的最后一个主题。

《卡门》序曲省略最后一个主题的结构形式,可看作为回旋曲式。

乐曲的主部主题是一首节日进行曲。由木管乐器及小提琴奏主旋律,气氛热烈欢快,把人们带入西班牙斗牛场那喧闹狂热的意境之中。这段主题为a大调、2/4拍。

乐曲的第一插部是妇女、儿童在斗牛场上欢唱跳跃的旋律。升f小调、2/4拍,由木管乐器及小提琴奏主旋律。

主部主题第二次出现之后,引出了乐曲的第二插部。这个旋律来自第二幕中埃斯卡米洛的咏叹调《斗牛士之歌》。这个主题先后呈现了两次。第一次呈现时由弦乐组奏主旋律。它抒情细腻、感情真挚。第二次呈现时,不仅将旋律提高了一个八度,还加进了木管乐器奏主旋律。其情绪威武、雄壮,带有重复凯旋的气质,表现了斗牛士气宇轩昂、英姿勃勃的形象。

这段旋律为f大调、2/4拍,具有进行曲的特点。按音乐会序曲演奏时,第三次重现主部主题后,音乐即在热烈的气氛中结束。按歌剧序曲演奏时,第三次重现主部主题后,音乐情绪突变。在弦乐震音的衬托下,大提琴和管乐器奏出了一个悲剧性的主题。其速度为中庸的行板,d小调、3/4拍。

2.歌剧《卡门》

歌剧取材于梅里美的同名小说,其故事梗概是:卫队下级军官唐·霍赛钟情于烟草女工卡门,并且参与了卡门的走私活动。可是,卡门对唐·霍赛的感情却越来越冷淡,并且与斗牛士埃斯卡米洛热恋起来。在一次斗牛活动中,埃斯卡米洛获胜。当群众正在欢呼的时候,唐·霍赛杀死了卡门。随后,他自己也自杀身亡。

这部歌剧的主旨是:表现未受资产阶级市侩思想影响的纯朴农村青年——霍赛——向往过温暖的家庭生活。可是,这就与大胆、泼辣、酷爱自由的卡门那种追求自由的个性相冲突。两个主人公悲剧性的结局,是属于不同社会阶层的人难以调和的矛盾造成的。透过它,揭露了资产阶级的虚伪性。有人这样说:“《卡门》的必然结局并不是抽象的宿命论性质的。他们两人的必然死亡是因为在那不让感情遵循逻辑发展的社会里,是不能抱着真实感情活下去的。”也就是说:卡门只能以死来保全她的自由,霍赛也只能以死来为他纯朴的感情献身。

3.作者简介

比 捷(1838—1875) 法国作曲家。父亲是声乐教师,母亲是钢琴家,因而自幼受父母熏陶。不满10岁入巴黎音乐院,师从古诺学习对位及赋格,师从阿莱维学习作曲。1857年获罗马大奖,赴意大利深造三年。

比捷的创作颇丰,其中包括了管弦乐曲、钢琴曲、戏剧配乐、歌剧、合唱、歌曲等。以《c大调交响曲》《阿莱城姑娘组曲》及歌剧《卡门》最具代表性。歌剧《卡门》,今天被世人公认为不朽之作。但在当时却遭到一些人的贬斥,称其为“格调不高”,以致比捷在《卡门》公演到第31场时溘然长逝。

三、教 学 建 议

(一)课时分配建议

本单元用3课时。

1.学唱《猎人合唱》用一课时。其它课时中可作复习。

2.聆听《看天下劳苦人民都解放》、《饮酒歌》用一课时。聆听重点放在《看天下劳苦人民都解放》上。

3.聆听《卡门》序曲用一课时。留出一定的时间复习《猎人合唱》。

(二)学唱《猎人合唱》

1.学唱前应聆听录音或老师的范唱,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根据学生的知谱能力水平,可分别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教学:

学生的识谱能力较强,可采用视唱教学法,难点部分用听唱或模唱的方法予以辅助;学生的识谱能力一般,可在歌曲的局部采用视唱法教学,另外的部分采用听唱或模唱的方法进行教学;学生的识谱能力较弱,可采用听唱法或模唱法进行教学,为培养、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可在歌曲的局部引导学生视唱,或在唱会全歌后再引导学生唱谱。

在学唱歌词时,要注意歌曲的第二乐段。因为歌曲旋律的节奏、重音与汉语的节奏、重音并不完全吻合。因此有时显得拗口。所以,可适当放慢速度用模唱的方法予以解决。

3.这首歌,应当引导学生唱好合唱。为此可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全部地或局部地练习合唱。唱合唱时,要注意声部间的和谐与均衡问题。

4.为表现好歌曲的情感,要注意把握歌曲的节奏、速度、力度。要特别注意控制好节奏,避免越唱越快的现象。为此,要引导学生感受、体验、理解、表现歌曲的音乐形象。例如:猎人们迎着朝阳出行的愉快情景;猎人们叙述自己狩猎生活的兴奋心理;猎人们唱着歌逐渐远去形象„„

(三)聆听《看天下劳苦人民都解放》

1.聆听音乐时,要引导学生关注歌曲的节奏(板式)、旋律、速度、力度等要素,并通过各种音乐要素的表现作用体验、理解歌曲的音乐情绪。

2.在一般聆听的基础上,要引导学生重点听赏第五段落。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比较三段歌词的内容,比较歌唱家的艺术处理,进而理解歌曲的思想内涵及情感内涵。

3.条件允许的话,可组织学生观看录像、电影或歌剧,以便学生能从多种艺术角度加深理解、拓宽视野。

4.要鼓励学生在课前查阅与《洪湖赤卫队》这部歌剧相关的介绍材料。至少应了解故事的情节梗概。

(四)聆听《饮酒歌》

1.聆听《饮酒歌》要引导学生关注歌曲的音乐情绪及表演形式上的变化,并知道表演形式的变化与歌剧情节之间的关系。

2.为提高聆听质量,要带领学生唱一唱课本上的歌曲片段。

3.在聆听过程中,可适当地介绍作者及歌剧故事的情节。

(五)聆听《卡门》序曲

1.初听乐曲时,可引导学生感受、体验乐曲的结构特征及情绪特征。为了较好地感受音乐,可预先聆听主部主题及第一插部的片段,唱一唱第二插部的旋律片段。

2.复听乐曲时,可让学生写出或画出乐曲的结构图示,并说出各部分的情绪特征。

3.用原歌剧序曲与聆听到的《卡门》序曲作比较,通过讨论认识歌剧序曲有暗示剧情的作用。

(六)对与本单元相关的音乐知识(如:作者的生平与贡献、歌剧的故事情节、音乐家的流派风格等)可鼓励学生自己去收集、查阅资料,以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

对学生收集到的资料应当珍视,一方面可以用来出音乐墙报,另一方面也可以形成学生个人的“学习音乐档案袋”。

第八单元《歌剧览胜》教案

第八单元《歌剧览胜》教案

第四单元教案

第四单元教案

第四单元教案

第四单元教案

第四单元教案

第四单元教案

第四单元教案

第四单元教案

第四单元 歌剧世界教案
《第四单元 歌剧世界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