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中国共产党先进性建设的历史进程

发布时间:2020-03-03 19:46:0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中国共产党先进性建设的历史进程、基本经验和路径选择

已有 466 次阅读 2006-5-20 01:27

作者:朱西周

关键字:先进性建设, 历史进程, 路径选择

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特征。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先进性是对党的性质的基本要求,也是党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能否始终保持先进性,决定着党能否在历史舞台上发挥领导核心作用,也决定着党所领导的国家和人民能否不断地走向兴旺发达。

一、中国共产党先进性建设的历史进程

中国共产党迄今已经走过了85年的光辉历程。85年来,我们党之所以能够不断地创造辉煌的成就,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始终坚持走在时代潮流的前头,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为着民族的大义和人民的利益,进行了英勇的斗争,做出了无私的奉献。同样,为了保持党的先进性,80多年来,我们党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

(一)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对党的先进性建设做出了宝贵的探索:思想建设为先导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把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同我们党的自身建设实践相结合,探索出一条着重从思想上建党、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成功之路。毛泽东强调,保持党和党员的先进性,根本途径是把思想上建党放在首位,不断提高党员的思想觉悟,把党员教育和锻炼成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

党在成立之初,就明确提出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问题。1922年党的一大通过的《关于共产党的组织章程决议案》对党员提出了七个方面的要求,明确指出,我们党“应当是无产阶级中最有革命精神的大群众组织起来为无产阶级之利益而奋斗的政党,为无产阶级做革命运动的急先锋。”党最初的组织规模虽然很小,但却发挥了先锋队作用,很快便掀起工人运动的高潮。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如何在农村斗争的条件下保持党员的先进性,成为党的建设的新课题。1929年12月毛泽东亲自起草的古田会议决议,提出了从思想上建党的方针,指出:“红军第四军的共产党内存在着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这对于执行党的正确路线妨碍极大,若不彻底纠正,则中国伟大革命斗争给予红军第四军的任务是必然担负不起来的”。 明确要求“从党内教育做起”,提高党内的政治水平,还具体规定了党内教育的方法。随着根据地的建立,我们党开始在局部地区执政。1932年初至1934年10月,中华苏维埃中央临时政府在中央苏区开展了一场反对贪污浪费、反对官僚主义的斗争,成为我们党廉政建设的初步尝试、正是由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不懈探索和英勇奋斗,我们党才找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才以惊天地、泣鬼神的精神创造了万里长征的奇迹。 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把党的建设作为中国革命的三大法宝之一,提出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号召建设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党。1938年10月,在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提出共产党员应该成为英勇作战的模范,执行命令的模范,遵守纪律的模范,政治工作的模范,内部团结统一的模范,多做工作、少取报酬的模范,实事求是的模范,远见卓识的模范以及学习的模范,等等。后来,毛泽东又发表了《纪念白求恩》、《为人民服务》等重要文章,要求每一个共产党员和革命同志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周恩来、陈云、刘少奇等从不同角度和方面论述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问题。1941-1945年的延安整风运动,以反对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和党八股为主要任务,使全党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受到一次普遍的、生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党的路线和增强党性的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一次全党范围的先进性教育活动。

在新中国成立前夕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从党夺取全国政权后继续保持先进性的战略高度出发,及时告诫全党要警惕党内可能滋长的骄傲情绪、以功臣自居的情绪、停顿起来不求进步的情绪和贪图享乐不愿再过艰苦生活的情绪,提醒全党“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在毛泽东倡导下,党中央做出了拒腐防变的六条规定,即不祝寿、不送礼、少敬酒、少鼓掌、不准用党的领导人名字作地名、不要把中央领导同志与马恩列斯并列。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的地位发生了根本变化。毛泽东号召全党要保持过去革命战争时期的那么一股劲,那么一种革命热情,那么一种革命精神,把革命工作做到底,并领导我们党就执政条件下加强先进性建设进行了艰辛探索,作出了巨大努力。1950年上半年,全党开展了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次整风运动,重点是整顿各级领导机关的工作作风。1951年下半年至1954年春,又进行了全党范围的整党运动,分学习、登记、审查和组织处理四个阶段,重点整顿基层组织,对党员进行一次认真的审查。1952年,整党工作与“三反”运动结合起来,查处了一批有贪污浪费行为和官僚主义现象的党员干部及少数腐化变质分子。 1956年党的八大科学分析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提出了全面开展社会主义建设的任务。邓小平在修改党章的报告中指出:“党的事业的胜利,党对于人民所负的责任的加重,党在人民中间的威信的增长,这一切,都要求党对于党员提出更高的标准”。所以,八大党章大大扩充了有关党员先进性的内容,对党员一共规定了十条义务,权利也扩充为七条。为加强对党员、群众的思想教育,从1951年到1960年,先后出版了四卷《毛泽东选集》,为全党全国学习毛泽东思想提供了系统的教材。1962年,经中央批准,刘少奇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修订第二版出版发行。60年代初,中央作出大规模轮训干部的决定。到1962年10月,全党参加轮训的干部达到1000万人。

当然,由于在探索中国式的社会主义道路上的失误,在如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方一面,我们党也有过深刻的教训。1957年开展的整风运动,1963年的“四清运动”,1966年开始的持续十年的“文化大革命”等等运动,由于指导思想和路线方针的错误,这些运动都没有取得应有的增强党的先进性的效果。

虽然探索和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艰难曲折,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用独创性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党的先进性理论。毛泽东关于党的先进性的思想观点和实践原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党的先进性学说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突出地解决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时期党的先进性建设问题,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赢得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

(二)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对党的先进性建设做出了理论和实践上的重要发展:制度建设是关键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社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邓小平把马克思主义同我国实际相结合,系统论述了党的建设需要解决的一系列问题。他提出要坚持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认为如果不打破思想僵化,不大大解放干部和群众的思想,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党的生机就要停止,就要亡党亡国。他根据党的历史经验尤其是“文化大革命”的惨痛教训,深刻地论述了党的制度建设的重要性,把党的制度建设提高到关系党的生死存亡的高度,指出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他突出地强调了在执政条件下党脱离群众的危险性,提出要在全党认真地宣传和贯彻执行党的群众路线,使全党同志确认党只有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的责任而没有超乎人民群众之上的权力。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邓小平针对党内干部队伍出现年龄老化、文化水平低、专业结构不合理的现象,提出了干部队伍建设的“四化”方针,即“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这是对党的先进性理论的新发展。邓小平针对改革开放以来党内腐败现象蔓延,对党的先进性造成严重侵蚀和对改革开放事业造成巨大破坏的情况,强调了反腐败斗争的紧迫性、长期性和艰巨性,提出要把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结合起来,进行标本兼治、综合治理。

邓小平围绕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思想,为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1980年,他重申“党应该是一个战斗的队伍,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应该是统一的、有高度觉悟的、有纪律的队伍。” 邓小平郑重提出了做合格党员的问题。他说:“我们这个党要恢复优良的传统和作风,有一个党员要合格的问题。合不合乎党员的资格,合不合乎党员的条件,这个问题不只是提到新党员面前,也提到一部分老党员面前了。” 他强调要通过思想教育,使全党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精神状态上有显著的进步,党员为人民服务而不谋私利的觉悟有显著的提高,党和群众的关系有显著的改善。根据邓小平的思想,党的十二大提出了“把党建设成为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坚强核心” 的目标。1983年,邓小平鲜明地提出“把我们党建设成为有战斗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成为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坚强核心。” 指明了党在新时期的地位和肩负的历史任务,体现了党的建设的时代特征和围绕贯彻党的基本路线来建设党的要求。党的十三大进一步强调,要使党“以崭新的姿态,站在改革和现代化建设的前列,成为一个勇于改革、充满活力的党,纪律严明、公正廉洁的党,选贤任能、卓有成效地为人民服务的党”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党开展了一系列统一思想、整顿作风、加强纪律、纯洁组织的工作,对保证党始终走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前列起到了重要作用。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强调,中国的事情能不能办好,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能不能坚持,经济能不能快一点发展起来,国家能不能长治久安,从一定意义上说,关键在人。他特别强调,“中国要出问题,还是出在共产党内部。” “说到底,关键是我们共产党内部要搞好。” 邓小平关于党的先进性的思想是在新时期国内、国际环境发生巨大变化的形势下形成的,他的理论为我国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如何加强党的建设和坚持党的先进性,指明了正确的道路。

(三)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坚定推进党的先进性建设,使党的先进性理论更趋系统和完善:理论创新是核心

1989年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后,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国际国内风云变幻的条件下,坚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不动摇,从容应对复杂局面的考验,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积极探索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新途径。

在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以改革和创新的精神,对党的先进性理论和实践进行了一系列的深入探索,作出了一系列新举措,形成了一系列新思想,把党的先进性理论推进到了一个新的境界。以党的先进性为核心,在党的建设目标上,明确提出我们要始终成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成为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为了建设这样一个先进性的党,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高度重视党的思想建设,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确立为党的思想路线,把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起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从而为保持党的先进性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高度重视干部队伍建设,着力提高党员领导干部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依法执政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和总揽全局的能力,培养高素质的、能够担当重任的、经得起风浪考验的领导干部队伍,为保持党的先进性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高度重视党的作风建设,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努力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为保持党的先进性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党的十五大对新形势下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提出了明确要求,强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要体现时代的要求,做到:胸怀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带头执行党和国家现阶段的各项政策,勇于开拓,积极进取,不怕困难,不怕挫折,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多作贡献;刻苦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掌握做好本职工作的知识和本领,努力创造一流的成绩;在危急的时刻挺身而出,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坚决同危害人民、危害社会、危害国家的行为作斗争。” 特别是江泽民集中全党智慧创立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赋予了党的先进性以新的时代内涵,为正确理解和坚持党的先进性开启了广阔的视野和思路。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根本指针,必须贯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个领域,体现在党的建设的各个方面。”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强调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与时俱进地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有力地促进了党的先进性建设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十多年来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实践表明,我们党始终与时代发展同步伐,与人民群众共命运。勇于承担历史使命,坚持推进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发展,切实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团结和带领各族人民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这是我们党先进性的根本体现。

(四)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的中央领导集体把党的先进性建设推进到一个新阶段:执政能力是根本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号召在全党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作出全面部署,强调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全党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提出要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所有这些,都是为了进一步推动党的先进性建设。

1、在全党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十六大闭幕后,党中央就明确提出: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核心是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的热潮引向深入,最重要的是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理论战线、新闻战线、文艺战线、出版部门等,充分利用各种载体,调动各种资源,扎扎实实地推动了新高潮的兴起。通过兴起学习的新高潮,全党同志在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历史地位的认识上达到了新的高度,在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始终做到“三个代表”上取得了新的成效。

2、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作出全面部署。根据党的十六大精神,党中央对实施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这一战略决策作出了全面部署。2003年2月召开的十六届二中全会提出,要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指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关系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关系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课题。只有不断解决好这一课题,才能保证我们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按照四中全会的部署,党中央紧紧围绕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在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基层组织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步骤,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得以全面推进。

3、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了“五个统筹”的要求,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提出要坚持统筹兼顾,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胡锦涛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我们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 全党同志都要深刻认识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坚定不移地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使我们党更好地承担起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通过中央的一系列努力,科学发展观被确立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大指导方针。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和全面贯彻落实,对于我们党提高领导发展的能力具有重大的意义。

4、要求全党牢记和实践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胡锦涛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牢牢把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是衡量有没有真正学懂、是不是真心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最重要的标志。”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总结党执政的历史经验,进一步提出要把我们党建设成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和执政宗旨在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和领导干部中深人人心,成为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赢得最广大人民群众信任和支持的力量源泉。

5、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按照党的十六大精神,新的中央领导集体着眼于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增强党的活力和团结统一,以保障党员民主权利为基础,以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和党的委员会制度为重点,坚持不懈地抓好党的制度建设。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中央政治局带头向中央委员会报告工作,这对于切实发挥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的作用,对于在全党范围内发扬党内民主、加强党内监督具有重要的意义。十六大之后,党中央领导集体还进行了包括通报情况、制定工作规则、改进会议和领导同志活动新闻报道等许多改革尝试和制度创新,并多次向全党全社会通报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情况,中央政治局和中央政治局常委会研究和部署重要工作的信息,对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6、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胡锦涛向全党提出了“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的号召。他要求切实加强思想教育,不断提高党员于部求真务实的自觉性;切实抓好工作落实,把求真务实体现到各项工作中去;切实建立健全制度,为坚持求真务实提供体制保证。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在阐述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任务时指出:要“大兴求真务实之风,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通过广泛的宣传教育和一系列制度创新,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弄虚作假现象得到有效遏制,讲实话、出实招、办实事、务实效之风得以发扬,执政效率和行政效率得以显著提高。

我们党要始终保持先进性,就必须顺应时代的发展和人民的要求,自觉、主动、持续地推进先进性建设,努力使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使我们党始终与时代发展同步伐、与人民群众共命运。抓住了先进性建设,“就抓住了党的建设的根本,就抓住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关键。”

二、中国共产党先进性建设的基本经验

在中国,从来没有一个政治组织,像中国共产党这样集中了那么多先进分子,组织得那么严密和广泛,为中华民族作出了那么多牺牲,同人民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在前进中善于总结经验、郑重对待自己的失误,以形成并坚持正确的理论和路线。中国共产党从小到大,由弱到强,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下战胜强敌,在曲折的探索中不断奋起,始终顺应时代的要求推进党的先进性建设,积累了十分宝贵的经验。

(一)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始终是我们党加强自身建设的根本任务

党的先进性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自身建设的根本任务。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中国的惟一的执政党,它在中国取得执政地位,不仅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逻辑必然,而且是中国人民基于历史必然性所做的自觉和自愿选择,同时也是中国共产党自身积极有为努力奋斗取得的丰硕成果。

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在执政特别是长期执政的条件下任务更为艰巨。我们党成为执政党固然不容易,长期执掌好政权更不容易。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环境中,党的先进性面临着新的历史考验。一个政党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面向未来,我们党任重道远,担子更重,责任更大。我们必须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坚持用发展的眼光审视和评估自己,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和完善自己,永不自满,永不懈怠,不断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向前进,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这是我们党始终保持先进性的根本要求。

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长期任务和永恒课题。保持党的先进性,是一个不断认识、不断实践、不断提高的过程。革命战争年代,为了保持党的先进性、夺取武装斗争的全面胜利,我们党开展了延安整风这场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活动,为夺取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建立新中国提供了有力保证。从1998年11月至2000年12月,我们党在70多万名县处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中开展了“三讲”集中教育活动,在全国农村1500多万基层干部中开展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对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这次在全党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就是从新的实际出发,对经常性教育同适当的集中教育相结合这一成功经验的运用。

(二)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必须同实现党的各个时期历史任务和基本路线紧密相连

党的先进性“是具体的、历史的,必须放到推动当代中国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发展中去考察,放到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奋斗中去考察,归根到底要看党在推动历史前进中的作用。”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发展地而不是静止地、具体地而不是抽象地看待党的先进性。当前,开展党的先进性建设,就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充分调动广大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把坚持党的先进性要求转化为全党的实际行动、贯彻到党的全部执政活动中去,切实落实到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民主政治、发展先进文化、构建和谐社会、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不断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人的全面进步。

中国共产党在推动社会历史进步中实现坚持党的先进性,从而使坚持党的先进性真正落到实处。中国共产党坚持先进性的伟大实践,成为推动中国社会历史前进的决定性因素。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领导革命实践中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解决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条件下坚持党的先进性的问题,创造性地解决了如何推动社会历史进步的问题。一方面,党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实践中保持和体现自己的先进性;另一方面,在保持和体现党的先进性的伟大实践中领导全国人民取得了民主革命的伟大胜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国社会历史的空前巨大进步。这与中国共产党保持先进性的伟大实践有着密不可分的因果关系。夺取政权以后,党带领全国人民医治战争创伤,全面恢复生产,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为中华民族振兴打下了基础。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初期,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面对落后农业国向先进工业国转变的历史任务,领导全国人民恢复发展国民经济,成功地进行了三大改造,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我们党的先进性在这一时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表明我们党不但敢于破坏一个旧世界,而且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

在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在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实践中,一手抓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以大无畏的精神冲破一个个禁区,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另一手抓住党的建设不放松,开创了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在前苏联和东欧各国执政的共产党纷纷失去政权、甚至亡党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勇立潮头,始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真正实现了在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中保持党的先进性,在保持党的先进性中推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良性互动。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中国共产党要承担起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历史责任,把坚持党的先进性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落实到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上来,推动社会全面前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因此,江泽民在深入思考“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同时,站在时代的制高点上,制定出正确的发展战略、发展目标、发展政策和措施,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改革开放,开拓创新,体现党的先进性的时代要求和时代风貌,在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保持党的先进性。

(三)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必须与时俱进,不断赋予党的先进性新的时代的内涵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保持党的先进性作过许多科学论述。经典作家们关于保持无产阶级政党的先进性的论述,对于中国共产党认识先进性、永葆先进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中国共产党所处的社会历史条件和文化背景与其他国家的无产阶级政党具有很大的不同,如何认识党的先进性、保持党的先进性,马克思主义理论并没有提供现成的答案,需要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结合中国的国情和党情,认真思考和解决。中国共产党人在推进和保持党的先进性的伟大实践中,为不断深化对党的先进性的认识,向世人交出了满意的答卷。

毛泽东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先进性的基本原理,结合党的建设的客观实际和党员的思想状况,创造性地提出我们党“不但代表了工农的利益,同时也代表了民族的利益”。 在战争环境下,毛泽东认为,党的先进性表现在: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带领全国人民前仆后继,英勇斗争,直至夺取最后胜利。而共产党的先进性是通过党员的模范作用表现出来的。那么,党员的模范作用则表现为“英勇作战的模范,执行命令的模范,遵守纪律的模范,政治工作的模范和内部团结统一的模范”。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党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建立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党的先进性就是代表广大人民群众选择社会主义制度,引导人民走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党的先进性则是通过发展社会生产力来巩固社会主义制度。此后,毛泽东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同时,也努力探索执政条件下如何加强党的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的规律与途径,其中既积累了一些宝贵经验,也留下了一些沉痛教训。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认真总结党的建设的历史经验,实现了对党的先进性认识上的拨乱反正。邓小平依据时代变化和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积极推进党的各项建设,恢复了被“左”的错误破坏了的党的优良传统和正确的思想、政治和组织路线,把发展生产力、繁荣文化、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提升到执政党的政策和实践的首位,开创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邓小平把马克思主义创造性地运用于当代中国的实践,特别是邓小平关于执政党建设理论,科学回答了党领导改革建设必须解决的一系列时代课题,凸现了党的先进性,回答了保持和发扬党的先进性,坚持走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前列的问题,大大地拓展了党的先进性的内涵。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从中国共产党面向充满希望与挑战的新世纪,如何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更加充满生机与活力,更好地带领全国人民全面推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战略高度,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先进性的集中体现和科学表述。党的先进性最终要体现在使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推进社会发展和全面进步,这就决定了党必须把握并代表时代发展的要求。生产力是社会发展最基本、最深层的推动力,只有把握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趋势和要求,才能认识并自觉推动生产关系及上层建筑的变革。作为社会意识的先进思想文化,对整个社会发展具有强大的反作用,它从思想观念上为时代发展变革导引方向、开辟道路,特别是当今世界知识经济和高新科技蓬勃发展,正以强劲的势头推动着世界面貌的改变。而所有这一切,最终都要通过体现在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实现。这三个方面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而且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缺一不可,构成了党的先进性深刻而丰富的内涵。

(四)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必须建立科学的先进性评价标准

江泽民指出:“看一个政党是否先进,是不是工人阶级先锋队,主要应看它的理论和纲领是不是马克思主义的,是不是代表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是不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历史经验表明,评价一个政党是否先进,第一,必须要看它的理论基础是否具有先进性。一个先进的政党必须以先进的理论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离开先进理论的指导,这个政党的先进性就无从谈起。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是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集中表现之一。第二,必须看其纲领是否先进。先进的纲领必然忠实地反映和符合基本国情,必然科学地揭示发展的规律,必然代表和反映最广大人民的根本意志和愿望。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阶段中,我党既有每个阶段的基本纲领,也有确定长远奋斗目标的最高纲领。无论是党的最低纲领,还是最高纲领,都是从中国实际出发,反映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意志,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社会向前发展。第三,必须要看是否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否真正得到广大人民的衷心拥护。一个先进的政党,除了人民的根本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郑重承诺除了人民的利益外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以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这是衡量党的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也是衡量党的先进性的根本标准。”

无论是毛泽东提出用是否有利于生产力发展来衡量一切政党的政策的标准,还是邓小平倡导的“三个有利于”的标准,都是评价党的先进性科学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实践标准在各个时期的运用。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用实践这一科学标准来评价党的先进性。江泽民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实践标准的最新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又有鲜明的可操作性特点,因此,我们在评价党是否具有先进性时,要学会运用这一标准。

三、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共产党先进性建设的路径选择

中国共产党85年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不断进步发展的历史,党的事业的所有进步无一不是追求先进和创造先进的结果。在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党将在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中,领导全国人民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全党同志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只有保持党的先进性,不断创新和探索先进性建设的新思路、新方法,才能提高我们党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更快更好地推进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作为党的各级领导干部,最重要的就是要通过实践把党的先进性落实到推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上,体现在日常工作和学习中,贯彻到党内生活的各个方面,落实到具体的工作实践里。

(一)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为党的先进性建设提供理论保证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包含了新时期党的先进性和党建工作的主要内容。要使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在思想上、行动上都能牢固确立这一理论的指导作用,自觉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维护其指导地位,还需要经过长期的学习和实践。各级领导干部当前的神圣职责,就是要通过自己的刻苦学习,孜孜不倦,学以致用,融会贯通,努力实践,加速它的实现过程。近年来,有的地方和有的党员领导干部对党的改革开放的一系列方针、政策理解不深,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在贯彻执行中左右摇摆,不能使党的方针、政策很好地贯彻落实,除了各自的特殊原因之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缺乏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不懂得或者不善于运用党的先进性去认识和解决党的建设、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新问题。各级党委及其领导干部,是党的骨干和中坚,是地方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和领导者,责任重大。只有学习和掌握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才能深刻地理解和正确地执行党的方针政策,才能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工作,才不会在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中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束手无策,才能在错综复杂的局势中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

(二)自觉树立大局观念,为党的先进性建设提供政治保证

改革开放使我国走上了繁荣富强的道路,同时,我们也面临更加艰巨的任务。要顺利实现改革和建设目标,必须始终强调大局观念,树立大局意识,最重要的是必须在政治上保持党的先进性。各级领导干部在保持党的先进性上具有特殊重要的责任,在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上,必须坚决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行动上,必须树立全国一盘棋的思想,摆正地方与中央、局部与整体的关系,自觉做到小局服从大局,地方服从中央,令行禁止,坚决防止地方主义和本位主义;在维护中央权威上,态度必须坚决,不能有半点含糊,更不能表里不

一、阳奉阴违。对中央的决策,表态要负责任,执行要不打折扣,确保政令畅通。在政治上保持党的先进性,就要坚持个人服从组织,工作上允许有个人的见解和主张,但组织决定的事,要坚决照办,不能把个人意愿凌驾于组织之上。尤其不能以为自己职务高了,有资历、有资本了,就可以与组织讨价还价,要把自己所做的工作作为大局的一部分,扎扎实实地抓出成效,使大局不会因局部工作的滞后而受损,使集体不会因个人的失误而散乱,这是对党的先进性最好的维护。

(三)坚持科学真理,为党的先进性建设提供思想保证

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各种思想纷繁杂陈。西方敌对势力对我的“西化”、“分化”,首先是从思想文化的渗透开始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有的人崇尚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对这些歪理我们必须保持高度的警惕,并旗帜鲜明地加以批判。当前,在我们党内,有少数同志思想困惑,说话办事不讲党性,对错误议论不制止,不批判,听之任之,甚至充当应声虫的角色,唱功好做功差,对本职工作不尽心不尽责,热衷于评头论足。这些不良现象的存在,会瓦解一个领导班子团结奋斗的凝聚力,涣散人们的斗志,扰乱群众的思想。保持党的先进性,就要自觉地坚持真理,提高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拥护什么,反对什么,提倡什么,必须泾渭分明;就要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错误的言论一抬头,就及时发现和识别,进行必要的分析,批判和引导;就要敢于触及矛盾,敢于面对困难和问题,勇于在议论纷纷中履行职责,在错误思潮中燃亮党性的光辉,及时教育引导理论上的迷惘者、思想上的沉沦者,严惩意识形态中的捣乱者,不使之形成气候,不使党的肌体受到任何形式的影响和伤害。

(四)增强为民观念,为党的先进性建设提供群众保证

党的先进性问题,从根本上说,就是对人民群众的态度问题和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增强群众观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根本宗旨和最高准则,也是各级领导干部的为“官”之本。在改革开放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形势下,我们能不能增强群众观念,最广泛地赢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是党的先进性的具体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就其复杂性和艰巨性来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的理解、支持和参与。增强群众观念,就要摆正自己与人民群众的位置,确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信念,想问题、办事情、作决策,都要把人民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真诚地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扎扎实实为群众办实事。经常地深人群众,体察民情,把人民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把帮扶措施落到实处。经常深入到贫困乡镇和特困企业,深入到农户和车间,与工人农民对话,为工人农民说话,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明白人民群众生活的艰苦,了解工业、农业发展的艰难,深知人民群众增收的艰辛,千方百计为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一心一意为人民办实事。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取得了人民的支持,才能在人民群众心坎上真正保持党的先进性。

(五)改造世界观、人生观,为党的先进性建设提供道德保证

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集中体现。全身心地投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言行一致地带头实践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基本内容和要求,也是一个领导干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具体体现。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求广大党员干部要真正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上解决问题。联系党的历史经验、联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联系当前面临的形势与任务、联系自己的工作和思想实际,切实解决“人生为什么,入党做什么,掌权干什么”这一重要问题。坚持党的事业第一,人民的利益第一,为国家、为民族奋不顾身地工作。有了这样的世界观和精神支柱,站得才高,眼界才宽,心胸才开阔,对个人的名利待遇等等,才能够正确处理。党的各级领导干部要注意道德修养和世界观的改造,这是做“官”之本,也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立业之道。领导干部要忠诚对党,立足自己的岗位,兢兢业业地为党工作,做到为人民服务求“真”,为“官”治世求“正”,为人行事求“信”,为公立业求“实”,突出强调从我做起,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尽心竭力地为党和人民的事业拼搏奉献,用扎实工作和实际行动真正体现出党的先进性。

(六)构建长效机制,为党的先进性建设提供制度保证

党的先进性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自身建设的根本性建设,也是每个共产党员面临的终身课题。只有将有效的全党性的集中教育活动的一时之策转化为使党员长期受教育的经常之举,将成功的基层首创经验转化为制度规范,建立起保证党员“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长效机制,才能真正搞好这项“根本性建设”,解决这个“终身课题”。

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需要着重建立健全并逐步完善以下四个方面:建立健全并逐步完善党员长期受教育的学习机制---打牢党员保持先进性的基础性工程;建立健全并逐步完善先进性教育的考核评估激励机制,是先进性教育更加科学化和规范化;建立健全并逐步完善党员队伍的自我纯洁机制,从源头上确保党员的先进性;建立健全并逐步完善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服务机制,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历史和现实都表明: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也不等于将来先进。赢得先进不容易,保持先进就更难。因此保持先进性是党的建设永恒的主题,也是每个党员面临的终身课题。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是一个动态过程。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是与时俱进的,不是一劳永逸的;共产党员的先进性被认可,不是一次性的,而是长久的。这个长效机制,是由党章、条例、准则、决定、规定、办法、意见等一系列规章制度构成的制度体系,是一个系统工程。党的先进性是随着形势和任务的变化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必须始终从教育培训、把好党员进出口关、激励机制、制度建设、服务人民群众等方面建立和完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才能使我们党的先进性建设健康、持久地进行下去,永远保持先进和活力。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2]《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3]《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4]《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5]《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6]江泽民:《论“三个代表”》,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 [7]《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8]《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9]《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10]《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11]《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公报》,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12]《人民日报》2004年4月5日。 [13]《人民日报)2003年7月2日。 [14]《人民日报》2004年9月27日。 [15]《人民日报》2005年1月15日。 [16]《人民日报》2005年1月26日。

中国共产党改善民生历史进程研究

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的来源是什么

基层团组织先进性建设

从《中国共产党章程》看党的先进性

中国共产党章程的不断修改是保持与时俱进的历史进程

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

论党的先进性建设

党的历史进程

报告的历史进程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

中国共产党先进性建设的历史进程
《中国共产党先进性建设的历史进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