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4月党员学习资料:新时期共产党员的修养系列谈之三

发布时间:2020-03-02 18:10:3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2012年4月党员学习材料:

新时期共产党员的修养系列谈之三

谈 群 众

新中国成立不久,毛泽东同志在得知自己的警卫员要回乡探亲时,就谆谆告诫他:不要认为在我这里工作就了不起了,要注意听听老乡们对咱们政府的意见和反映,别在群众面前装“老子”!话语虽平常,含义却深长,在60多年后的今天听来,仍令人警醒,发人深思。

人心向背,是决定一个政党、一个政权盛衰的根本因素。在90年风雨历程中,中国共产党人深刻认同这一点,因此,把群众路线作为党的生命线,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宗旨,始终不渝地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与群众亲如一家、打成一片、情同鱼水,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作风,也是合格共产党员的基本修养。每位共产党员特别是党员干部,只有从我做起,坚持群众路线,心里装着群众,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才能将党的优良传统发扬光大,才能赢得群众的拥护和爱戴。相反,如果脱离群众,把自己凌驾于群众之上,在群众面前装“老子”,受损害的不仅是个人声誉,而且是党的威信、党的形象。这样的道理其实人人都懂,有的党员干部讲起来甚至头头是道,但做起事来却是另外一套了。有的不了解下情、民情、社情,凭空指手画脚;有的不办实事,衙门作风;有的不关心群众疾苦,只关心自己的利益;有的专横跋扈,颐指气使,官气十足。这些人的作风、做派,自然会引起群众的反感、厌恶、鄙视,从而严重影响党群干群关系,久而久之,就会影响到我党的执政基石。危害之大,决不可小视。针对一些党员干部脱离群众的种种弊端,许多人至今非常怀念革命战争年代的党群干群关系。抗战时期,由著名爱国华侨陈嘉庚率领的南侨总会慰劳团回到祖国,慰劳抗战中的祖国军民。在重庆,陈嘉庚看到的是官僚腐败,民不聊生,民怨沸腾;而在延安,他却看到官兵平等,军民团结,同仇敌忾。陈嘉庚由此得出结论说:“中国的希望在延安!”

进入新时期,党群关系、干群关系出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影响和制约党群干群关系的深层次矛盾日渐突出。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着眼,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改善党群干群关系乃是当务之急。在加强制度建设的同时,党员干部应当主动“接地气”:坚持一切为了群众、真心服务群众,切实维护群众的利益;

把人民群众满意作为检验工作的第一标准,让群众来参与、让群众来评判、让群众唱主角;视群众为亲人、把群众当主人;感恩群众、敬畏群众,牢记人民群众是我们的衣食父母,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只有这样,才能以实际行动回答好、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始终坚持和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与群众心心相印、息息相通,才有资格、有底气在群众面前说:“我是一名共产党员”!

谈 敬 畏

敬畏,本是人类对待事物的一种态度。“敬”指恭敬有礼,“畏”指心存忧惧。近来,“敬畏”频繁出现在党的各项纪律制度和从政准则中,成为新时期共产党员不可或缺的党性修养和思想境界。

共产党员的自律有很多方面的内容,其中“敬畏”二字,尤其重要。“敬”,要求共产党员有所作为,在对待党和国家事业上始终保持进取之志;“畏”,要求共产党员有所不为,在对待人民赋予的权力上始终保持敬畏之心。共产党员只有既“有所作为”又“有所不为”,才能交出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答卷。

值得肯定的是,当前绝大多数共产党员都能够做到严以律己、谨慎行事、廉洁从政、秉公用权,也就是做到了敬畏之心常有。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仍然有少数党员已经或正在失去敬畏之心。——有的失去了对真理的敬畏,他们的理想信念日渐动摇,原则性、正义感日渐退化,实用主义、功利主义、虚无主义成为左右他们行动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有的失去了对人民的敬畏,他们已经忘记党的根基在人民、党的血脉在人民、党的力量在人民、党的成败在人民的历史经验。在他们的心目中,“人民”两个字正在失去分量和价值。

——有的失去了对历史的敬畏,他们不再思考自己所走路程中的正误得失,不再反躬自省,丧失了把握历史发展的主题、主流、主线和本质的能力,对虚化颠覆的历史失去了作出正确判断的能力。——有的失去了对法度的敬畏,他们妄自尊大,无视党的纪律和国家的法律法规,禁不住权力、金钱、美色的诱惑,徇私枉法、贪得无厌,甚至肆无忌惮、无法无天。

纵观过去20年的各国风云,我们不难发现,一些曾经呼风唤雨的大党之所以风雨飘摇、一些执政多年的老党之所以人亡政息,一个

重要教训就是,这些政党及其党员失去了敬畏之心,背离了立党之本。因此对于我们党来说,要保持先锋队的本色,就必须时刻保持敬畏之心。邓小平同志曾说,共产党员“一怕党,二怕群众,三怕民主党派,总是好一些”。这里所谓的“怕”,就是敬畏。这种敬畏之心就是:对真理的叩问存有执着,对人民的安危存有忧患,对历史的评判存有警醒,对法度的规则存有畏惧,对时代的创新存有善意,对信仰的追求存有担当。心有所敬,行有所循;心有所畏,行有所止。没有了敬畏,就没有了思想的标尺、没有了行动的准则。

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党的建设状况和队伍素质,同每位党员能否经受这些考验息息相关。广大党员干部,是人民群众的带头人、贴心人,是党和国家的骨干力量,要时刻谨记权为民赋、责重山岳的道理,不能有丝毫的懈怠和放任。只有全党一心,团结一致,我们才能担负起时代的使命,不负人民的嘱托。

谈 诚 信

何谓诚信?诚信就是诚实、守信。

孔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孟子说: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讲诚实、守信用,是人之为人的首要品格,也是一个政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首要品格。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克服各种艰难险阻,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就在于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能够始终以一颗赤诚之心,努力实践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赢得人民的信赖和爱戴,并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中不断获得前进的动力。作为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和中国人民的先锋、中华民族先锋队的一员,内诚于心、外信于民,每一个共产党员都应该率先垂范、身体力行。

诚信是一种美德。古往今来,哲人先贤留下了无数关于诚信的嘉言警语,也涌现了如“查道摘枣留钱”、“范式千里赴约”等关于诚信的佳话美谈。这些嘉言美谈,都在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诚信是道德之本,做人之本。时代不断赋予诚信以新的内涵,使之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不断散发出更加迷人的光辉。做事先做人,做人必诚信,每一个共产党员都应该保有诚实守信之美德,做诚实守信之表率。刘少奇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指出:“我们无产阶级革命家忠诚纯洁,不能欺骗自己,不能欺骗人民,也不能欺骗古人。这是我们共产党员的

一大特点,也是一大优点。”坚持真理、实事求是、讲诚实、守信用,应是共产党员的本色。

诚信是一种力量。“言必信、行必果”、“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表里如

一、说到做到,这是诚信的本义,也是诚信的力量。人民判定一个政党是否值得信赖,是否能够代表自己的利益,不光看这个政党提出的政治主张,更要看其能否真正把符合人民利益的政治主张落到实处。杨善洲的人格魅力、榜样力量,就来自他几十年如一日,始终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忠诚正直、言行一致,坚持说老实话、做老实人、办老实事,认真践行入党时的庄严承诺,“只要生命不结束,为人民服务就不停止。”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些党员干部轻诺寡信,见利忘义。他们阳奉阴违、欺上瞒下、文过饰非,热衷于做“表面文章”、搞“政绩工程”、玩“数字游戏”,这些人的行止严重损害了党的威信、党的形象,销蚀着党的生命力、战斗力和凝聚力,必须予以及时彻底的矫治。“实事求是光荣,弄虚作假可耻”,应是共产党员的共识。

诚信是一种责任。“诚信者,天下之结也”。人生在世,每个人都必须对自己、对亲友、对社会、对国家承担一定的责任。这其中,诚实守信是基本也是最紧要的道义责任。讲诚实、守信用、勇担责,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要求,也是党的生命力、战斗力和凝聚力的体现。因此,每个党员干部都有责任以诚信为本,以诚信为荣,将做人的原则内化为做事的准则,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不负人民的殷殷期待。“对人以诚信,人不欺我;对事以诚信,事无不成”,应是每个共产党员的追求。

诚信无言,力量巨大。有了它,人格的力量将更加强大;有了它,社会进步的跫音将更加铿锵有力;有了它,我们党的事业将不断创造新的辉煌。

新时期共产党员修养系列谈

2月党员学习资料:新时期共产党员的修养系列谈之一

新时期共产党员的修养系列谈

新时期共产党员的修养系列谈之二

《新时期共产党员修养系列谈》读后感(定稿)

3月党员学习材料:新时期共产党员的修养系列谈之二

6月份党员学习材料 新时期共产党员的修养系列谈之一

红船观澜·新时期共产党员的修养系列谈

红船观澜·新时期共产党员的修养系列谈

人民日报_新时期共产党员的修养系列谈(22....)更新中

4月党员学习资料:新时期共产党员的修养系列谈之三
《4月党员学习资料:新时期共产党员的修养系列谈之三.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