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中外饮食文化的差异

发布时间:2020-03-03 04:21:4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中外饮食文化的差异

[摘要]文章对中西饮食文化进行了比较,分析了中西饮食文化差异存在的原因,并就中西方饮食文化未来的发 展方向作了预测。

[关键词]中西饮食;文化差异;探讨

“民以食为天”,饮食是人类最基本的生存活动之一,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主要内容,也是文化的先驱。无论是从事物原料的采收、加工还是从饮食习惯、饮食方式及饮食观念来看,无不反映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底蕴、民族风情、生产模式及哲学理念。由于受地理环境、历史因素等的影响,中西饮食文化各树一帜,各领风骚。中国饮食有着二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创造了无数的灿烂文明,在这种文化蕴藏中,使中国的饮食更加博大精深,其技术之高超,菜式之多样,造型之精致,不得不令人惊叹;而西方的一些国家曾沦为一些国家的殖民地,并且汇集着来自世界各国的移民,因此这些国家深受其他国家饮食文化的影响,博采众长,并结合自己的饮食习惯,从而使西方的饮食文化成为一种精巧专维、自成体系的综合性饮食文化[1]。中国人注重“天人合一”,而西方人注重“以人为本”[2]。中西饮食如同其他文化一样,在传播、交流中不断的碰撞、融合,为人类的文明添砖加瓦。 1 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研究 1.1 在饮食内容上的差异 1.1.1 饮食原料和饮食结构

从“食”的角度来看[3],中国人的主食以谷类及其制品如面食为主,副食则以蔬菜为主,辅以肉类。据西方的植物学者的调查,中国人吃的蔬菜有600 多种,比西方多六倍。实际上,在中国传统菜肴里,素菜是平常食品,荤菜只有在节假日或生活水平较高时,才进入平常

的饮食结构,所以自古便有“菜食”之说,菜食在平常的饮食结构中占据着主导地位。现如今,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肉食在日常生活中也变得更加平常,但是以蔬菜为主导的意识仍植根于人们的观念中;西方人的主食以肉类、奶类为主,他们秉承着游牧民族、航海民族的文化血统,以渔猎、养殖为主,以采集、种植为辅,荤食较多,吃、穿、用都取之于动物,连西药也是从动物身上摄取提炼而成的,奶类食品也大都是取之于动物。从“饮”的角度来看也是如此。中国人习惯于饮茶,茶的性味平和,需要通过细品方能领略各种真味,悠远绵长,与植物性格相合[4];而西方人则喜欢酒、咖啡等具有刺激性的饮料,尤其是酒,有着水一样的外形,火一样的性格,具有较强的刺激性,会使人神经兴奋进而麻痹,西方有许多以浓烈为特点的著名的酒;咖啡一般以苦、醇、香而著称,饮后会使人兴奋,后力很足;茶类也

多是红茶、奶茶等,口味比较重,总的来讲是比较热情奔放的[5]。 1.1.2 烹饪方式

中国人的饮食历来以食谱广、烹调技术的精致而闻名于世。中国的烹饪强调随意性[6],各大菜系各有所长,都有自己的特色,即便是同一菜系的同一个菜,所用的配菜及各种调料的搭配,都会因厨师的个人风格而有所不同。即便是同一个厨师做同一道菜,也会就季节、场合、用餐人身份的不同而加以调整。同时,同一道菜还可能因厨师的即时情绪变化而做出不同于其原烹饪特色的菜肴。据史书载[7],南北朝时,梁武帝萧衍的厨师,一个瓜能变出十种式样,一个菜能做出几十种味道,烹调技术的高超,令人叹为观止。烹饪在中国向来被视为一门艺术,具有极大的趣味性,还带有一定的游戏性,吸引着众多以饮食为人生之乐的国内外人士,几乎可以说是中国饮食的专利,它同中国传统文化的紧密结合,体现了严密性与即兴性的统一,使之达到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境界[8],令西方乃至世界其它民族可望而不可及。与中国截然不同的西方烹饪,其菜肴制作讲究规范性,要求调料的添加量要精确到克,烹饪时间精确到秒。就拿西餐中的牛排来说吧,除了可以根据自己口味添加的调料以外,刚做出牛排的味道从纽约到旧金山如出一辙,其配菜也只是番茄、土豆、生

菜有限的几种;再拿美国来说[9],其食品广告铺天盖地,但也依旧是万变不离其中,炸土豆条、炸鸡、炸鱼块、面包夹肉等;1995 年第1 期《海外文摘》刊载的《吃在荷兰》一文中还描述了“荷兰人家的厨房备有天平、液体量杯、定时器、刻度锅,其调料架上排着整整齐齐、大小不一的几十种调味料瓶,活像个化学实验室”[10]。烹饪在西方已成为了一份机械性的工作,毫无趣味可言。

1.2 在饮食方式和食用餐具上的差异

在饮食方式上,吃中餐时,无论是什么样的宴席,食客们都是围坐在餐桌旁,厨师做好饭菜以后,将所有的饭菜都置于食客的中央,食客们可根据各自的喜好各自行选取相应的饭菜,即各取所需。它既是一桌人享用的对象,又是大家交流感情的媒介。然而,在吃西餐时,餐桌上的任何一种饭菜都不属于任何一个食客,主人会预先根据来客的多少将准备好的饭菜分为相应的份数,厨师将做好的饭菜分成相应的几份,将每一份饭菜端到相应的食客面前,然后自顾自地食用,每个食客只能吃各自的那一份饭菜;中国人还喜欢劝酒、夹菜,举杯共饮,气氛和睦生趣。而西方人则没那么热情,且客人与主人之间也没那么客气,他们更注重个人的独立性;此外,中餐讲究丰盛,品种多样,从主菜到汤,到甜点,到水果,可谓琳琅满目,且对上餐次序也非常之讲究。而西方人在宴客时,则是以牛、羊、猪排等为主食,餐后甜品以甜为主,种类有煮烩类、炸制类、酥皮类、布丁类、冰糕类。有人会问,热狗、三明治等与正餐的关系,其实这只是快餐食品,对西方人而言,这只能是快节奏生活下的职业食品,是不能取代正常的饮食享受的。在食用餐具方面,中西差异就更为明显了。中国人包括亚洲一些黄种人的国家,使用的是筷子、汤匙,吃饭用碗盛。而西方人则是盘子盛食物,用刀叉即切即吃,喝汤也有专门的汤匙。筷子和刀叉作为最具代表性的两种餐具,代表着两种不同的智慧,不仅仅是带来了进食习惯差异,影响了东西方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更重要的是影响了东西方人生活观念。游修龄教授认为,刀叉必然带来分食制,而筷子肯定与家庭成员围坐桌边共同进餐相配。西方一开始就分吃,由此衍生出西方人讲究独立,子女长大后就独立闯世界的想法和习惯。而筷子带来的合餐制,突出了老老少少坐一起的家庭单元,从而让东方人拥有了比较牢固的家庭观念。虽然不能将不同传统的形成和餐具差异简单对应,但是它 们适应和促成了这种分化则是毫无疑问的。筷子是一种文化传统的象征。华人去了美国、欧洲,还是用筷子,文化根深蒂固,而老外们在中国学会了用筷子,回到自己的国家依然要重拾刀叉。

1.3 在饮食观念上的差异 饮食,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生活习惯和文化思维上的差异。在饮食观念上,中国人讲究美学、感性,而西方人则推崇理性、科学[10];中国人注重菜肴的色、香、味、形,追求菜色的千变万化,讲究每一道菜的色香味搭配,比如人们在品尝菜肴时,往往 会说这道菜“好吃”,那盘菜“不好吃”。然而,若要进一步问为什么“好吃”,“好吃”在哪里时,可能就不容易说清楚了。而西方人则不在乎食物的色、香、味、形如何,他们更看重食品营养的搭配,讲究一天要摄取多少热量、多少蛋白质、多少维生素等等。中国人也很好客,觉得上一桌子菜便是对客人最热情的款待,推崇“药补不如食补”的理念,有时候也更注重形式。而西方人在宴席上,可以讲究餐具,讲究用料,讲究服务,讲究菜之原料的形、色方面的搭配,但不管有多么豪华高档,其菜肴鸡就是鸡,牛排就是牛排,纵然有搭配,那也是在盘中进行的,一盘“法式羊排”,一边放土豆泥,旁倚羊排,另一边配煮青豆,加几片番茄便成。色彩上对比鲜明,但在滋味上各种原料互不相干、调和,各是各的味,简单明了,无艺术可言。 2 小结与展望

中西饮食文化差异归根结底还是感性与理性的差异,尽管不同的哲学理念和不同的地域特征造成这样的饮食文化背景,但从本质上讲,“吃”的内涵并不会因为这些差异而改变,这种差异似乎正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而变得越来越模糊。就当前国际饮食业的发展趋势来看,中西方都在扬长避短,逐步走上互补的道路。讲究品种多样、搭配合理、营养平衡、重视健康已成为中西方饮食科学的共识,这是中西方饮食文化交流融合最重要的基础。只有通过中西饮食文化的交流,才可能在文化碰撞中不断的发展、融合,这对中国乃至世界来讲,都是关键的一步,尤其是中国入世之后,将迎来有史以来中西方饮食文化最大程度的交融,并将在中

国乃至东方引发一场“吃”的革命。这是因为,入世必使国际经贸来往更加频繁,外国食品将大量倾销到中国市场而对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产生巨大冲击,这就把严峻的挑战摆在中国食品企业面前。同时,把握国际食品发展趋势,把中国美食推向全球,让世界人民更加了解 中国饮食文化,促进中国食品和世界食品的共同发展,共同繁荣,为人类文明发展做出贡献。 在世界科技腾飞与国际交往不断加强的今天,丰富的生活内容和新鲜的思想理念绵延为千年的中西方饮食文化注入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中国饮食带着中华民族文化神韵逐步走向世界。

[参考文献] [1]何宏.中外饮食文化[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2]李维冰.国外饮食文化[M].辽宁教育出版社,2005.[3]赵荣光,谢定源.饮食文化概论[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6.[4]徐永成.21 世纪茶文化将成为世界文化[J].茶叶,2000, (3).[5] Kittler, Pamela Goyan.Food and Culture[M].Australia : Wadsworth Publishing, 2001.[6]杜莉.中西烹饪历史比较[J].扬州大学烹饪学报,2002, (3).[7]徐海荣.中国饮食史[M].华夏出版社,1999.[8]郭立久.美学升华烹饪艺术[J].中国食品,2003,(2).[9]徐熊.美国饮食文化趣谈[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1.[10]赵红群.世界饮食文化[M].时事出版社,2006.

中外饮食文化差异1

中外文化差异

中外文化差异 杰克逊

中外文化差异演讲稿

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

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

东西方饮食文化差异

中俄饮食文化差异

南北饮食文化差异

中西饮食文化差异

中外饮食文化的差异
《中外饮食文化的差异.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