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广东高考作文思维拓展

发布时间:2020-03-02 14:23:0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赵勇:独特的情感体验已消失 (2014-03-27 08:38:21)转载▼

标签: 文化

赵勇:独特的情感体验已消失

文/周亦楣

1)书信写作是一次美学事件

《凤凰都市》:从你的观察来看,家书大概是什么时候从人们的生活淡出的?

赵勇:李春波有首歌叫《一封家书》,这首歌的创作时间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说明家书在那时还是我们生活的组成部分。人们出门在外还会通过这种方式和家里联系。但到世纪之交,我们有了BP机、手机、电话、互联网,这些东西兴起后,就很少人写家书了。

《凤凰都市》:现在还有哪些群体在写家书?

赵勇:前些年还有人说,写信最多的群体是在校学生和部队官兵,但现在看,这两个群体写家书的也越来越少了。要说现在写家书最多的群体,恐怕是在监狱里的人,因为他们不允许使用手机。

《凤凰都市》:就你总结来看,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家书消逝?

赵勇:我觉得是传播媒介的影响,新媒体进入到人们的生活中,好多方面都在发生改变。

《凤凰都市》:与新媒体相比,书信有什么特点?

赵勇:书信写作始终以“手写体”保持着自己的生产特色。在这里,写信者富有个性化的书写文字,再加上让那些文字鲜活起来的种种“信物”,为书信营造了一个情感生发、倾诉、交流的场域。在这个场域之中,无论是写信还是读信,都会对人构成一种特殊的诱惑力。正是在这一意义上,我们可以把书信写作看作是一次小小的美学事件,也可以把书信的生产看作是本雅明所谓的富有“光晕”的艺术。

《凤凰都市》:现在人们之间的交流更多是短信、微信,感觉会少了很多期待。 赵勇:这就是一种生活节奏的变化。我们的传播是一个加速的过程,传播媒介促使、催生你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以前写封信会有时间长度,寄到你这里要几天时间。现在发短信,收到邮件,一般得马上回对方,要是怠慢了,会觉得是一件失礼的事情,这会让人感觉很急迫,不从容。

《凤凰都市》:短信和家书,二者在传播情感上有什么不同?

赵勇:家书由于慢,需要全身心的参与,而情感活动也就在这个过程慢慢生发、渐渐膨胀。这样的情感体验是能够进入记忆之中的。

2)“情感结构”发生变化

《凤凰都市》:平时,常会删除短信,但对家书却会珍藏起来,为什么?

赵勇:今天很可能已进入一个“高短暂性”的时代。一次性使用物品的增多,意味着我们只能与物保持一种“短暂性”的接触。于是买了就用,用完就扔成为人们的消费理念。当离婚率变得居高不下,这是对“感情”的用完就扔;当手机短信或电子邮件被匆匆浏览后删除,这是对“信息”的用完就扔。在书信文化传统中,家书或情书会得到妥善的保存,这是对情感记忆的一种缅怀和呵护,而在短信文化的氛围中,却很少有人去保存短信,因为它们太容易被生产和传播,所以一键删除,来去匆匆。

《凤凰都市》:这会不会对人的情感产生什么变化?

赵勇:由于现代电信机制造就了时空压缩,人们的时空观和价值观得以改变,而时空压缩不但造成了时间和空间的贬值,而且也催生了人的情感世界的贬值。为了让情感得到滋养,人们的情感交往变得更加频繁,但复制与仿造的话语又成为漂浮不定的能指,于是情感被进一步空心化了。流动的现代性甚至让叙述与抒情也变得分外简洁,短信之所以“短”,既是对“短暂性”时代特征的一种回应,也是对一种新的表情达意模式的呼唤和认可。于是,持久的东西不再具有存在价值,永恒成为短信时代的奢侈之梦。也正是因为如上原因,今天的现代人往往会有生活上的漂浮感,心理上的无助感,情感上的虚脱感。所有这些,都应该是轻快的现代性体验的综合反应。

《凤凰都市》:电子邮件这样的信件还是原来的信件吗?

赵勇:从传递信息的功能上看,它们自然与原来的信件无异,但还是流失了许多东西。首先流失的是一种心情,一种情调,甚至还有一种特定的美学氛围。此外,一些独特的情感体验也已消失。英国有个文艺理论家威廉斯,他提出“情感结构”,就是我们每个人感受事物的方式,情感表达的方式,每个时代都有变化。今天的情感结构和五六十年代的已经不一样了。

《凤凰都市》:是什么样的情感体验不在了?

赵勇:唐朝的宋之问有一首诗叫《渡汉江》:“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今天我们还有“近乡情更怯”似的情感体验吗?没有了。因为我们一直在用电话、手机与远方的家人互通音问,“岭外音书断”的情景已不可能出现。而在书信时代,写信人和收信人需要漫长的等待和期盼,也就生发出与此相关的种种情感体验。这些情感体验如今已不存在。比如,今天身处异地的恋人已不大可能饱尝相思之苦,他们可以煲电话粥,可以短信传情,QQ聊天。

3)消逝不可逆转

《凤凰都市》:今天我们回过头来看,为什么还有很多人对家书的消逝感到惋惜? 赵勇:表面上是家书,实际上牵涉很多东西。这种交往形式的背后,关联着某种特殊记忆。

比如,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家书,关系着我的青春记忆。我在1981年上大学,上学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寄送出去一批信件,向远方的父母、老师、同学、朋友汇报所见所闻。八十年代后期读研究生,我依然是借助于书信传递信息。

九十年代,我在山西的一座小城里度日,记得当时差不多每天都会去学校大门口的收发室看看。收发室要把信件分发到各系的信箱,但我总是急不可耐。我把收发室看作连接外面世界的一个窗口,仿佛走到那里,阳光就洒满了全身。如果某一天一下子收到了几封信,浑身就像被冬日的阳光晒过,暖洋洋的直到心底。这种体验恐怕是今天的许多人所没有的。

《凤凰都市》:你现在还收到过家书吗?

赵勇:身边的人已不再写信,也不可能期望别人给我们写信。前两三年,我出了本书,寄给一位文艺理论界的前辈,老人家给我回了一封信。他的信写得工工整整,既奖掖后进,也探讨问题。于是我立刻决定手写一封,以示敬意和谢意。后来,我意识到他也不会用电脑。这样的信让我感觉很珍贵,我立刻扫描了他的来信及我回复的信。世纪之交以后,我几乎很少给别人写信。

《凤凰都市》:我们是接受家书的消逝,拥抱新媒体,还是试着回归历史,继续写家书?

赵勇:我觉得听之任之吧。你要给别人写信,别人会觉得很奇怪,不符合潮流。但我还是给父母写,也不需要他们回,只是表达我的情感。

《凤凰都市》:通过保护家书的一些活动,你觉得能改变或放缓家书消逝的过程吗? 赵勇:不乐观,大的潮流没办法改变。新生活方式出现后,是不可逆的。我们都这么往前走了,希望能让人们意识到,保护家书很重要。可以预见的是,家书会逐渐淡出,最后消失。现在寄信已经不是邮政的重要业务了,街上邮筒都少了。

《凤凰都市》:如果家书真的

广东高考作文思维训练

广东高考作文

广东高考作文

广东高考作文

广东高考作文

广东高考作文

广东高考作文

广东高考作文

广东高考作文

广东高考作文

广东高考作文思维拓展
《广东高考作文思维拓展.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