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军民共谱鱼水情

发布时间:2020-03-03 09:59:4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军民共谱鱼水情 偏关“双拥”花更艳

---偏关县双拥工作纪实

偏关地处晋西北,北靠长城与内蒙古清水河接壤,西临黄河与内蒙古准格尔旗隔河相望,南与本市河曲、五寨两县相联,东与本省平鲁、神池两地毗邻,是万家寨水利枢纽和引黄入晋工程的龙头所在地,偏关历史悠久,与雁门关、宁武关合称“外三关”。全县土地总面积1685.4平方公里,现辖4镇6乡,总人口11.8万人。偏关是国定贫困县,又是革命老区,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有着“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光荣传统。全县现有各类优抚对象4500人,其中重点优抚对象1014人,现役军人家属195户,在乡复退军人3255人;驻军单位有县人武部、县武警中队、县消防大队,常年驻训官兵约100人。多年来,全县的党政军民不断发扬传统、立足实际、突出重点,狠抓各项优待抚恤政策的落实,开拓创新、努力奋进,使双拥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谱写了新时期“双拥”工作的新篇章。1993年以来,连续七次荣获“全省爱国拥军模范县”和“双拥模范县”称号,同时多次被忻州市委、市政府、忻州军分区评为“双拥模范县”、“双服务活动模范单位”、“退伍军人安臵先进单位”; 1999年被全国双拥领导小组、国家民政部授予“爱心献功臣行动先进县”;2009年被省民政厅评为“优抚工作标兵县”。 偏关的双拥工作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眼于巩固和加强军政军民团结、促进军民融合式发展,把拥军优属与拥政爱民结合起来,把发展社会生产力与提高部队战斗力结合起来,把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与生态建设结合起来,促进双拥工作整体水平不断提高,形成了军民鱼水相依,亲如一家,共唱新时期鱼水新歌的新局面,为国防和部队建设,为构建和谐偏关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一、领导常抓、机构常设、宣传常搞

县委、政府及驻地部队领导高度重视双拥工作,把双拥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部队建设总体规划,纳入党政军领导干部政绩考核范围。全县成立了坚强有力的领导机构来抓双拥工作:双拥领导组长由县委书记王源担任;常务副组长由县委副书记王文阁担任;副组长由政府常务副县长、县人武部领导、分管副县长、县委办、政府办主任、民政局局长组成;有36个部门为成员单位,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协调解决双拥工作中的有关问题。各乡(镇)、成员单位分别建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制定了明确的工作职责,从组织上和制度上为做好双拥工作奠定了基础。作为一把手工程,书记、县长都非常重视,亲自审定“双拥”方案并组织参加有关活动。副书记王文阁、常务副县长王映中、副县长乔建华、赵海生等领导具体组织实施并协调有关部门抓落实。他们进军营、跑单位、深入村户解决疑难。目前,全县上下形成了党委牵头、政府主导、部门协调、军地互动的“双拥”工作新机制,使“双拥” 创建活动有了具体的实施计划、明确的任务目标、完善的保障措施。县“双拥办”公室成为了不定编制和规格的常设机构,并实行了军地合署办公。

为了有效地促进“双拥”活动的开展,全县上下不断创新工作机制,健全完善了党委议军会、军地联席会、领导干部参加军事日和重大事项通报等制度。工作中坚持做到“六个不忘”。即:抓地方工作不忘部队建设;召开重大会议不忘强调双拥工作;领导下基层检查不忘督促双拥工作;部署地方工作不忘发挥驻军作用;安排财政预算不忘双拥优抚安臵保障资金;组织人事调整不忘退役军人的安臵;双拥创建活动注重以基层为重点,重落实,重实效,做到了年度有计划,平时有内容,节日有活动。每年组织召开一次爱国拥军动员大会,发动全县各行各业和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年终召开一次总结大会,表彰先进,批评落后,有始有终。

县委、政府和驻军部队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把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以拥军优属、拥政爱民为重要内容的国防教育和双拥宣传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部队教育规划,坚持全民参与,讲求实效。充分运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现代传媒开展经常性的宣传教育活动:大力宣传建国功臣为新中国流血牺牲的英雄事迹;宣传优抚对象自强不息,不畏艰难困苦,为我县改革发展再立新功的事迹;宣传爱国拥军的重要意义。县双拥办编发《双拥工作简报》及时介绍双拥动态;县广播电视局利用有线电视、电台,自办专题节目,县文体局在重大纪念日、节日组织放映爱国拥军题材的影片,全县各学校一学期举办一次爱国拥军演唱会。此外开设了国防教育课和入学新生军训课,请老前辈讲传统,开展向解放军叔叔学习的活动。全县每年由“双拥办、人武部” 组织一场“心系国防”大型专题文艺活动。并将八月一日至八月七日定为拥军周,同时县乡各有关单位积极开展走访慰问活动,组织召开如“军民座谈会”、各类文体比赛等多形式的“双拥”活动。“偏关中学”每年在全校师生中搞一次拥军优属征文广播,一些中小学校采取多形式积极组织开展国防知识竞赛、革命传统歌曲演唱、给偏关籍的现役军人写慰问信、到烈士陵园扫墓等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使广大青少年牢固树立了爱国拥军思想,从小养成热爱祖国的良好习惯。从2012年开始,用二年的时间完成了103处散葬烈士纪念设施的普查和抢修保护工作,并先后投入近百万元资金,对县烈士陵园进行了维修,将烈士陵园逐步建成以烈士褒扬为主,集宣传、教育、游览等功能于一体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阵地和国防教育基地。我们还利用传统古会,专门制作了大型宣传车,宣传“双拥”工作。另外在209国道、平万线、县城、各乡镇的主要街道、重要场所常设有爱国拥军内容的固定标语,有效地强化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爱国拥军意识,使全县城乡时时处处充满着浓郁的爱国拥军气氛。

二、部门配合、社会参与、活动经常

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工作涉及千家万户,关系到千秋万代,是全党全军全社会的大事。全县各部门、各单位密切配合,协同作战,齐抓共管。在认真落实好各自双拥职责的同时,形成和完善了专为优抚对象服务的四大体系,即以民政局、人力资源和劳动保障局、编办等部门为主的优抚安臵体系;以卫生局、人力资源和劳动保障局、民政局、教育局为主的解决优抚对象就医及优抚对象子女入学体系;以民政、乡(镇)为主的重点优抚对象解“三难”、办实事的协调工作体系和以群团组织为主的服务网络体系。在公众场所、旅游景点、车站、医院等服务窗口都建立了“军人优先”、“烈军属优先”、“革命伤残军人优先”、“军人、伤残军人、军属旅游景点免费”等标志,县政府还专门出台有关政策,帮助驻军官兵及优抚对象解决子女入学问题,今年全县各类学校优先照顾了20名优抚对象、军人军属子女入学。此外,分布在全县各乡镇的自愿服务组织200多个,常年开展活动人数1700多人,其中以青年为主的“帮战友”小组30个,以青少年为主的“学雷锋送温暖”小组25个,在妇女中建立“三八服务”98个,其它拥军优属服务组织60个,这些服务组织常年不懈地开展帮种、帮收、上门服务,对重点优抚对象从耕地到秋收实行全程服务。

三、创新机制、突出重点、政策落实。

1、建立了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进一步确保全县优抚对象的生活水平随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的增长而提高,依法维护优抚对象的合法权益。认真贯彻执行《国防教育法》、《军人抚恤优待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偏关实际出台了《偏关县优抚对象医疗保障实施办法》、《关于建立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等文件,各类重点优抚对象的抚恤金、生活补助金全部实行社会化发放,确保各项资金足额、及时发放到每个对象手中。

近三年县民政部门连续坚持每年在全县重点优抚对象中开展了“一访二查三服务”活动,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一访:组织专人进村入户,与优抚对象进行面对面交谈,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和医疗保障情况,看他们对我们的工作方式、工作作风是否满意,有什么意见和好的建议,真正做到问情于民、问政于民、问需于民。

二查:一是检查各项优待政策是否落实到位,二是检查伤残金、抚恤金、生活补助金等是否准确,是否能够及时发放到每个对象手中。

三服务:重点为解决好优抚对象的“三难”(生活、医疗、住房)问题提供服务。

通过“一访二查三服务”活动的开展,进一步对全县重点优抚对象现有的生产、生活、医疗、住房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得到了全面的掌握,及时针对存在的薄弱环节进行整改,对症下药,多措并举,逐项落实。这样,一方面使党的优待抚恤政策在基层落到实处,另一方面是使这些对象得到了充分的优待和照顾。全县重点优抚对象对民政工作的满意度大大提高。在具体工作中,通过走访活动,针对重点优抚对象大多数年老体弱、多病、经济条件差的实际,着力从解决“生活难、医疗难、住房难”等三难问题入手,进行重点突破。

一是解决“生活难”问题。对有劳动能力的优抚对象贫困户,实行三级干部包户扶持责任制,并以县乡建档立卡。县四大班子领导包扶优抚对象22户,乡镇领导包扶140户,村级干部包扶500户,如陈家营乡八柳树村退伍军人张晋枢,在县委书记的帮扶下,依靠科技走上了富裕路。去冬今春,他种的大棚蔬菜,收入达1万元;并带头养奶牛。在他的带领下,本村退伍军人都种上了大棚蔬菜,养起了奶牛,走上了致富路。全县对孤老优抚对象开展了“1+1”结对帮扶活动,各种服务组织定期开展上门服务活动,为了使他们的生活不低于当地农民的平均生活水平,我们对仅仅依靠定期抚恤补助金生活的仍有困难的对象,优先纳入低保,将孤老优抚对象全部实行了五保待遇,与此同时,各乡(镇)并在救助、优抚救济等资金的使用中优先照顾他们。对分散居住在的农村孤老对象,坚持实施“暖冬行动”,根据居住条件和经济情况每人每年分别送大碳1-2吨,三年来共送碳200余吨,投入资金11万余元,有效的解决了他们的冬季取暖问题。我们改建并启动了县光荣院,根据本人意愿,对部分孤老优抚对象实行了集中供养,并先后投入20多万元资金,为荣院配齐了娱乐室、活动室、厨房、餐厅、健身器材等设施,目前有10名优抚对象在院内安度晚年。光荣院的投入使用,填补了我县优抚事业的一项空白,提高了孤老优抚对象供养能力,使孤老优抚对象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病有所医、幸福安康。

二是解决“医疗难”问题。民政局每年为全县在乡重点优抚对象统一缴纳“新农合”参保金,近三年累计资助参保金18万元。为重点优抚对象每人每年发放300元门诊医疗卡,60周岁农村籍无业退伍军人、烈士子女每人每年200元;一至六级在职伤残军人由所在单位统一参保,无业对象由政府统一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在此基础上享受优抚对象医疗救助。一至六级在乡伤残军人,住院费用实行实报实销,门诊费由县医保中心负责,年龄在80岁以下的每人每年1560元,80岁以上的每人每年补助1800元;从2012年6月开始,对重点优抚对象在享受农合报销的基础上,对在县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人员开展了“一站式”医疗救助,救助标准为“三属”、在乡老复员军人住院医疗费救助比例不低于70%;其余优抚对象住院医疗费救助不低于50%,救助金由医院先行支付按季到民政结算,三年来享受大病医疗救助和“一站式”服务的对象累计达到460人次,救助医疗费86万元,人均补助达1900元。

三是解决“住房难”问题。全县对优抚对象住房的情况每年进行一次调查摸底,特别是孤老优抚对象的住房情况做到了底清数明,该维修的维修、该搬离的搬离、该租赁的租赁,保证不住危房,住房条件略高于当地一般居民,三年来为各类对象共解决了217间住房。如我县新关镇八级伤残军人秦厚小的住房是年久失修的土坯房,存在安全隐患,我们了解情况后,拨专款着专人为其维修住房,老人激动的说:“还是党和政府好,为人民办实事!”

2、做好退役军人接收安臵工作。做好退役军人的安臵工作关系到国防建设和义务兵的征集工作、意义重大。面对我县国有企业改制、破产倒闭的现状,安臵政策调整的实际情况,我们在积极鼓励自谋职业经济补偿的同时,根据现有编制、军龄、贡献大小,实行择优安臵,县安臵领导组组长王源县长多次召集有关部门进行讨论、协商、专题研究安臵工作,使用43名退役军人全部安臵。其中安臵9名转业士官到教育系统任校警;4 名城镇复员军人到县污水处理厂工作;33名城镇义务兵由民政局成立“退伍义务兵代理服务中心”,负责为其缴纳养老保险集体负担部分。同时对13名下岗退役军人安臵到公益岗位,对5名下岗志愿兵每人每月发300元生活补贴,由政府代缴三项保险。及时化解了矛盾,目前无一上访事件的发生。另外接收安臵了军队离退休干部3名,和1名一级伤残退休军人,达到了部队和复退军人双满意的效果。

3、认真落实义务兵家属优待金标准及立功受奖人员奖励制度。发放义务兵优待金,是体现党和政府对现役义务兵家属关怀,激励军人保卫祖国、献身国防的一项极为重要的优抚工作,直接关系军心稳定。2012年,我县将义务兵优待金从2010年以前的每人每年2500元,提高到现在农村每人每年10000元,城镇户口每人每年18000元,达到国家规定的的标准,今年政府又拿出36万元为2012年自主就业的23名退役士兵发放补助金,按服役年限每人每年4500元,近三年来全县共发放义务兵优待金110万元。

为鼓励现役军人在部队建功立业,对立功受奖人员,我县根据不同情况,分别给予了50-300元的奖励。三年共发放近15000元奖励金。

四、军地互动、倾注真情、成效显著

近年来,军地双方立足优势、倾注真情、共建活动取得突出成效;驻地官兵牢记人民军队的性质和宗旨,继承和发扬拥政爱民的光荣传统,自觉服从、服务经济建设大局,把“视人民为父母把驻地当故乡”的军人之爱落实到共建活动中:一是发挥自身优势,帮助中、小学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县人武部把窑头小学作为共建点,现役干部每人每年出资300元开展“1+1”结对帮扶,累计向学校捐赠了价值3千多元的书包、桌椅,进一步改善了小学的办学条件。同时部队干部官兵积极参加地方组织的机关干部义务劳动等活动,共育了经济林,目前林木果实累累,同时组织民兵率先搞科技致富项目,实施反季节大棚,为农民增产增收起了示范作用。二是发挥军事优势,县武警中队大力支持偏关各类学校的军训活动,同时与“光荣院”结成共建单位,不定期开展活动;县消防队在县城主要广场多次组织消防宣传、消防演练活动,在“偏关二中”等学校开展了“校园消防安全”活动,有效地推进了校园消防安全工作,预防和减少了校园火灾事故的发生,为广大师生创造安全、稳定、健康、和谐的教育教学环境,提高了火灾应急能力。同时与“县信用联社”结成共建单位,并在此召集全县相关单位人员进行消防疏散演练培训等,提高了全民的防火意识。三是在准朔铁路、窑河线等重点工程现场,动员民兵积极投身重点工程建设,广泛开展植树造林活动,3年来,驻地部队共出动兵力1000多人次,植树造林200余亩,开垦荒地300余亩,帮耕帮种3300多亩。与此同时,他们还主动参与扶贫帮困、照顾驻地孤寡老人等活动,帮助村民开展科技致富活动,共完成蔬菜大棚10个,养殖场6个。为驻地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四是主动承担急难险重任务。哪儿有困难,那儿就有子弟兵的身影。2013年3月偏关县窑头乡天洼村,有一名男子不慎掉进深井,情况万分危急,急需救援。偏关县消防大队接到命令后及时赶到现场,消防官兵克服一切困难,妥善采取措施,经过1个多小时的艰苦奋战,将受困人员成功救出,受到全村村民的称赞。事后受困人员亲属、村民代表和村委会干部精心制作锦旗一面表达谢意。3年来,驻偏关官兵为我县的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为保护集体和人民生命财产作出了突出贡献,受到了全县人民的高度称赞。

军爱民,民拥军,近年来县委、政府把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积极促进军民融合式发展,推动国防教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县级各部门和社会各界视拥军优属为已任,千方百计为驻地部队排忧解难办实事。3年来,县委、县政府用于支持部队营房改造、军事设施建设、伙食补助等资金就达2000多万元。先后为县武装部修建了办公大楼及附属配套设施,更新了车辆装备;新建和改造了武警消防大队的营房、执勤、训练设施;为县武警中队解决了营房修缮资金、道路改造、吃水等问题。大大改善了部队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受到了广大官兵的高度赞誉。

广泛开展科技、教育、文化、法律拥军,协助部队实施人才战略工程。大力开展“援建军营图书室”活动,为部队建立和完善各种拥军书库,送图书、配备电脑,为官兵学科技用科技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每年春节、“八一”期间,县委、人大、政府政协四大班子领导都要慰问县武装部、消防队、县武警中队官兵,并送去慰问金、慰问品。县武警中队每年老兵退役时,县四大班子领导,都要前去看望,送去慰问品并召开座谈会,亲切交流,军民情谊,感人至深,退役战士深受鼓舞,有力的促进了部队建设。为促进现役军人安心服役,县双拥领导组部分成员不辞劳苦,带着家乡的慰问品走访了内蒙二连浩特边防哨所偏关籍战士,详细了解他们的思想、生活、工作情况,驻地首长对我们的这一活动给予高度评价,偏关籍战士见到家乡领导非常高兴,纷纷表示安心服役,勤学苦练,多学本领,报效祖国。

目前,偏关上下正在兴起新一轮“双拥模范城”共建热潮。双拥工作在全民国防教育和双拥宣传教育的基础上,无论是活动形式、活动制度,还是活动内容、活动层次,都发生了质的变化,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已被县委、政府确定为维护全县稳定和发展的一项长期任务。全方位进行、全社会参与的局面已经形成。今后我们将继续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立足实际、发扬成绩、开拓创新、努力把全县的双拥创建活动再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为国防建设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军民鱼水情

军民鱼水情

军民鱼水情

芜湖福彩联欢会为功臣献爱心 共谱军民鱼水情

军民鱼水情[推荐]

十年军民鱼水情

军民鱼水情 串词

军民亲,鱼水情策划书

军民共谱南城幸福歌

军民鱼水情,情深意更深

军民共谱鱼水情
《军民共谱鱼水情.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军民鱼水情 鱼水情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