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读《用心做教育》有感 2

发布时间:2020-03-01 17:19:5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滋养心灵提升智慧

——读《用心做教育》有感

李玉川

世纪之交的中国基础教育,使用频率最高的词语,当首推“素质教育”。 对于素质教育,已经有许多专家提出了不少精辟深刻、令我折服的见解。 我是长期在基础教育第一线从事教育的实际工作者,因而不具备宏观的、高层次的理论思维,但十多年鲜活的校园生活使我对素质教育全身心地拥护,而且我的教育历程使我对素质教育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 “素质教育”的大旗上,有一个大写的“人”字:它是目中有“人”的教育,是充满人性、人情和人道的教育,是为了一切人全面发展的教育! 我的这个理解,不是纯理论思考的结果,而是十几年教育实践赋予我的思想结晶。

不知我这样说是否有拔高自己之嫌:刚参加教育工作时,我有一种真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种责任感和使命感,当然来自我少年时代所受的关于理想主义和英雄主义的教育,但更来源于我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深深忧虑。

记得当时就有同事对我调侃道:“你把胡耀邦该操的心都操了!”

在煦暖的春日沐浴着缕缕阳光,捧读张思明老师的《用心做教育》,

犹如捧着一盏飘着淡香的清茶,一遍一遍品咂那来自他对教育的理想与信念的叩问与追寻,阵阵的清香沁人心脾,淡淡的喜悦在心头升起,浮荡的灵魂渐归平静。原来,教育也可如此诗意与烂漫。

翻开目录,“努力做一个好老师”“让学生感受数学之美”“让学生感受数学鲜活、好玩”“教学生课本背后的东西”“教师的生命力源自学生”„„可以说是一本教育学与心理学的合编。捧读此书,不由自主地有一种感觉:一位睿智的长者,坐在你的对面与你聊天,他的丰厚学养、他的思想、他的智慧正慢慢地滋养着你的心灵,提升着你的智慧。这时候,大师的形象虽然模糊,但大师的指引却是那么具体。他认为,对教师来讲,真正的爱是对学生一生的发展和幸福负责的爱。这种“爱”需要对学生进行很好地观察。当发现学生需要温暖时,不要直接给他温暖,而是给他一把柴刀,鼓励他自己去打柴,自己去解决问题。在他“打柴”、“生火”取暖的过程中,你可以远远地看着他——如果他握不好柴刀、划不着火柴、点不起火来,你可以给他做一个示范,再让他自己做。不代替学生去做该由他自己做的事情,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能够自己抵御风寒。这种爱才是对孩子真正的爱,是对他一辈子负责的爱。

教育的真谛在与启发自觉,在于给心灵以向真、善、美方向发展的引力和空间。教育要想长久作用于人的心灵,必须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省自悟,做出自己的选择。成功的教育应该使学生同时体味到学习、求知、成长的艰辛和快乐。教育应该能让更多的学生体验成功、获得自信,对成功更深刻的体验来自战胜挫折的过程。自信的获得以被尊重为前提,以自身能力为基础,以战胜困难为条件。成功、自信,更成功、更自信,这就是生命成长的良性循环。当学生的灵魂在教师的人格作用下,“自然”地朝良性的方向改变的时候,那种神奇就是教育的最高境界。

他始终坚信并身体力行的是:尊重是教育的基础和出发点。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体会到,教育工作的基本着眼点是以对学生终身发展负责的态

度,倾注发自内心的对学生尊重和关注的情怀,用人格力量和教育智慧营造一种富有情感和知识魅力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感悟自省,从而形成向前进取的内动力,尽可能“不留痕迹”地实现教育目标。从第一次当班主任到今天,他越来越强烈地体会到学生具有极大的可塑性,是具有自主发展能力且充满创造力的生命体。对学生的充分尊重有利于学生形成自我教育、自主学习的习惯,有利于学生创造性地学习、生动活泼地成长。只有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才有可能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创造性的实施有实效的教育和教学;也只有获得尊重,才有可能唤醒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内动力,产生真正的学习行为,内化良好的行为习惯。当教师30年后的今天,他还有一种认识越来越清晰:要当一流的教师,就要先当一流的学生。这不仅包括自觉地向老教师、向书本、向社会、向自己的学生学习,更应该包括一种更高层面的角色和策略的换位思考:“先会学,后才能会教”“备课的过程是不是可以改成模拟学习的过程?”“为什么老师在课堂上总是正确的化身?有意识地出点错作为学生的‘靶子’是不是一个更实际、更仿真的学习过程?”“教师的教学常常是一种展示,是一个‘扬长’的过程,对不少学生来说,学习是一个不情愿的‘改短’过程。我们为什么不做一点相反的事情,让教育更多地变成学生‘扬长’的过程呢?”“学会尊重、欣赏学生,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和欣赏。”„„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好的教学成果并不一定是课堂上直接教给学生的知识、公式、定理、算法本身,而常常体现在学生经过遗忘后所剩的那些东西上。在这些“沉淀”物中,更多的是怎样发现问题、怎样提出问题、怎样把问题转化成更易于解决的形式、怎样做学问、怎样面对未知和困难、怎样利用信息、怎样使用工具„„

作为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在自己的教育岗位上站住脚靠什么?要靠由使命感和责任感引发的内动力,不断地超越自己。为了给学生一杯有价值的“水”,自己就要努力开凿“一眼泉”。只有教师自己不断学习,自

主地钻研探索教学规律,才有可能影响学生自主地学习和钻研。我们的教育不再是教师单纯地为学生付出,而是教师创造性生活的一部分。教师和学生相互作用、相互鼓励、相互支撑、相互推动着不断前行,把教和学的过程变成师生双方实现生命价值和自身发展的舞台。学生在教师用心血和智慧创设的环境中,展现和发展他们的才智和潜能;教师不断为学生新的探索和成功所感染,鼓励超越自己进一步前行的勇气,为自己和学生找到新的目标。教师的幸福应该是不断地被学生超越,又不断地超越自己。也只有经历这样的过程,教师才有战胜挑战的成长体验,才有真正的教学生活,这是教师所应追求的职业感受。

只有用心的教师才能有机会成为一个好老师,一个受学生欢迎的老师,一个不断成长的老师。只要我们每一位教师在用心做教育,那么我们和学生一起成长就是每天可以看见的现实,素质教育的春天就会在我们身边。

读《用心做教育》有感

读《用心做校长有感》

读《用心做教研》有感

读《用心做教育》心得体会

用心做教育

用心做教育

读《用心做事》有感

《用心做教育》读后感

用心做教育心得体会

用心做教育,乐在其中

读《用心做教育》有感 2
《读《用心做教育》有感 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