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江西理工大学大学马克思主义考试题库

发布时间:2020-03-02 07:04:2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阶级属性: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研究对象主要内容: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狭义上,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广义上,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其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

二、说说人民群众与历史杰出人物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1、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2、历史杰出人物对社会历史发展起着进步作用:是社会历史任务的发现者和提出者,是完成历史任务的领导者和组织者,或可以促进人类科学文化的发展。在历史发展进程中,新的历史任务往往是由一些历史人物首先发现或提出来的。他们比一般人站得高看得远,解决历史任务的愿望比别人强烈。

3、必须明确,不管什么样的历史人物,在历史上发挥什么样的作用,都要受到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制约,而不能决定和改变历史发展的总进程和总方向。历史杰出人物只是对社会发展起着一定的影响作用,而不能决定和改变发展的总进程和总方向。人民群众才是对历史发展起决定作用的力量。历史杰出人物的作用发挥要依赖于人民群众的决定作用,两者具有一致性。

三、阐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基本理论。

1、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人民群众从质上说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从量上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和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正是这一矛盾的不断运动,才使资本主义制度最终被社会主义制度所代替具有了客观必然性。

九:为什么会产生垄断?它能否消除竞争?为什么当今资本主义国家都在不同程度的反垄断,你有何看法?

所谓垄断,是指少数资本主义大企业,为了获得高额利润,通过相互协议或联合,对一个或几个部门商品的生产,销售和价格,通过操纵和控制。

1、原因:①当生产集中发展到相当高的程度,极少数企业就会联合起来,操纵和控制本部门的生产和销售,实行垄断,以获得高额利润;②企业规模巨大,形成对竞争的限制,也会产生垄断;③激烈的竞争给竞争各方带来的损失越来越严重,为了避免两败俱伤,企业之间会达成妥协,联合起来,实行垄断。

2、垄断不能消除竞争,因为:①垄断没有消除产生竞争的市场经济条件:②垄断必须通过竞争来维持;③社会生产时复杂多样的,任何垄断组织都不可能把包罗万象的社会生产都包下来。垄断反而使其更加复杂和剧烈:在垄断条件下,竞争更激烈,范围更广,手段更多,结果更残酷。

3、看法:①资本主义国家反垄断是为了促进科学技术与生产力发展的需要;②是为了缓和阶级矛盾,平衡资产阶级内部利益的需要。

十、说说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雇员拥有股票计划’属于哪种新变化?有工人股东认为一切和以前一样。也有个人股东认为,在‘雇员拥有股票计划’下越是尽力干,得到的就越多。试分析这两种看法。

1、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当代资本主义发生了许多变化,表现在5个方面: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的变化;社会阶层、阶级结构的变化;经济调节机制和经济危机形态的变化;政治制度的变化。

2、‘雇员拥有股票计划’属于‘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的新变化’。它改变了资本主义分配关系,调动了工人的生产积极性,激发了工人的责任感和归属感,也从而有效地改善了劳资关系,所以,这一计划属于当代资本主义‘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的新变化’。

3、这两种看法都存在片面性:①第说是指社会人口中的绝大多数。人们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是与社会的基本矛盾推动社会前进的基本过程相一致的,他们是推动历史发展、变革生产关系及社会制度的主导力量。

2、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①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物质资料生产活动的主体是广大的劳动群众。②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物质生产活动的主体是人民群众,精神生产活动的主体也是人民群众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在创造社会财富的同时,也创造并改造着社会关系。

3、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要受到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经济条件对于人民群众的创造活动有着首要的、决定性的影响。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为人民创造历史的活动提供了极为有利的经济、政治和精神文化等方面的条件,但也存在着许多有待完善和改进的方面。

四、为什么马克思的物质观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理论? 答:

一、“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列宁是从物质与意识的关系上来把握物质的。物质范畴是对物质世界的多样性和统一性所作的最高的哲学概括。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可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二、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理论意义:

1、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的基本原则,同唯心主义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2、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利批判了不可知论。

3、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又坚持了唯物辩证法。

4、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五、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实践是认识的源泉。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认识来源于实践。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这与实践是认识的源泉直接相关。由于认识来源于实践,因而随着实践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人的认识和知识必然也要跟着发展。

3、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这是实践对认识起决定作用的一个重要方面。一种认识是否正确,是否具有真理性,只有通过实践的检验才能最终确定,此外再无别的标准。

4、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认识世界的目的,只是为了改造世界。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重要的问题是不仅能够正确认识和解释世界,而且在于运用这种正确的认识指导实践,能动地改造世界。所以,必须坚持理论和实践的统一,坚持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统一

六、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一、真理的绝对性即具有绝对性的真理,是指真理无条件性、无限性。真理的相对性即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是指真理的条件性、有限性。

1、真理在广度上会受到人类实践水平的限制,只能认识无限物质世界的某些方面。

2、真理在深度、精确度上只能是对客观对象的相对正确地反应。

二、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是辩证统一的。

1、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是相互渗透和相互包含的。真理的相对性中,也包含着绝对性的颗粒。真理的绝对性通过相对性表现出来。

2、具有相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又是辩证转化的。真理永远处在由相对向绝对的转化和发展中,这是真理的发展的规律。

七、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答: 一:

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2、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表现:

①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内容的客观来源,社会意识是社会物质生活过程及其条件的主观反映。②社会意识是人们社会物质交往的产物。③随着社会存在的发展,社会意识也发生变化。

3、社会意识以理论、观念、心理等形式反映社会存在。这是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依赖性。

二、社会意识有其相对独立性,即它在反映社会存在的同时,还有自己特有的发展形式和规律。主要表现在:首先,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发展的不平衡性。其次,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各自具有的历史继承性。最后,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

三、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它在人类思想史上第一次正确解决了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八、阐述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及其后果。

1、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社会劳动和人民劳动的矛盾。①在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生产者的劳动具有两重性:在社会分工条件下,生产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彼此交换生产的产品,因此,生产者的劳动是具有社会性质的社会劳动。②由于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存在,生产者按照自己的利益和要求独立地进行生产活动,因此,生产者的劳动又是具有私人性质的私人劳动。③社会劳动和私人劳动的矛盾贯穿商品经济发展过程的始终,决定商品经济的本质及发展过程,是商品经济的其他矛盾的基础,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命运,因而是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2、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基本矛盾的后果。①市场中的劳动者先是私人劳动,占有使用价值,只有在产品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条件下,通过商品交换,商品的价值才能得到实现,生产者的劳动才能为社会所承认,私有劳动才能转化为社会劳动,再生产才能顺利进行;生产者个人的利益和要求与社会需求并不总相适应,由于私有制的存在,当两者不相适应时,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不能得到解决,从而影响到生产者的经济利益至命运。②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这种矛盾进一步发展成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

一种看法虽然认识到当代资本主义社会推行‘雇员拥有股票计划’并不改变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与雇佣劳动关系的实质,但它否认了该计划确实增加了工人的收入、改善了劳资关系以及缓解了阶级矛盾等方面的积极意义。②工人股东的第二种看法,看到了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出现的新变化,看到了看到了推行‘雇员拥有股票计划’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工人生活改善等方面的作用,但是,这种看法忽视了资本主义与雇佣劳动之间关系的实质。

十一、从人类发展的历史来肯,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试评价东欧剧变、苏联解体这一十月革命以来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受到最严重的挫折。

1、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发生的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事件是社会主义事业在发展进程中遭受的巨大挫折。

2、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有其内外原因:一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实施和平演变的战略,二是这些国家的改革放弃了社会主义道路,放弃了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放弃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结果使得已经相当严重的经济政治社会民族矛盾进一步激化,最终酿成制度剧变、国家解体的悲剧。

3、从人类历史的发展来看,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作为补偿的。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悲剧深刻地教育了各国人民,使他们充分认识到: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实现人类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和要求;社会主义中国从这一历史灾难中西区了深刻的教训,将矢志不渝地坚持思想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务真求实,社会主义一定能走出低谷,经过曲折而迎来新的伟大复兴,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

十二、经济全球化有哪些表现?举例说说经济全球化的后果。

1、经济全球化的表现有:①表现为如下四个方面:生产的全球化;贸易的全球化;金融的全球化;企业经营的全球化。②举例说明:生产、贸易、金融的全球化。例子1:美国公司于日本公司的生产模式体现了生产以及贸易的全球化;例子2:20世纪80年代初至1996年国际资本流量的增长体现了金融的全球化;例子3:如跨国公司的存在主要体现了贸易的全球化。

2、经济I全球化的后果:①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世界的生产贸易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相互依存,互利共赢,一损俱损一荣俱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受益者,但对发展中国家也具有积极地影响。②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社会分工得以在更大的范围内进行,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可以在国际社会流动和优化配置,由此可以带来巨大的分工利益,推动世界生产力的发展。如例子1中的美国公司和日本公司生产经营模式的全球化就生动体现了这一点。③发展中国家可以利用不断扩大的国际市场解决产品销售问题,以对外贸易带动本国经济的发展。总之,经济全球化使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相互的依赖越来越强。④经济全球化也会带来国家之间贫富差距拉大、全球环境恶化、落后国家治理危机、全球经济危机风险等消极后果。

十三、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说一说原因和结果,“现象和本质”这两对基本范畴;从矛盾特殊的角度谈一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一、原因和结果是揭示事物前后相继,彼此制约的关系范畴,他反应了事物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因果关系具有复杂多样性,因果关系中的外部表现和内部联系相互关系的范畴,现象和本质是有区别的,人们可以通过感观感知现象,而本质则要靠人的理性思维才能把握,想象和本质又是统一的,现象和本质的外部表现,本质要通过现象表现出来。

二、

1、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是科学认识事物的基础和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2、矛盾普遍存在,但不同事物的矛盾是具体的,特殊的。矛盾的特殊性有三种情形:①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②同一事物在不同的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③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3、只有如实的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才能采取正确的方针和办法去解决矛盾。所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灵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是要求我们具体分析具体事务在其运动中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的特点,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矛盾。

十四、考茨基认为:在俄国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制度这种做法,就像“一个孕妇,她在万分猛跳,为了把她无法忍受的怀疑期缩短并引起早产”,“这样生下来的孩子,通常是活不成的”。你认为应如何看待社会主义“早产论”?

答: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先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因为:

1、中国、俄国等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是相对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不是非洲式的落后。这些国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出现了无产阶级与无产阶级政党,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都具备了发动无产阶级革命的条件。

2、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国家机器比较大,加之统治阶级利用让步、福利政策、将社会矛盾转嫁到落后国家等方法,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阶级矛盾,影响了社会主义革命的发生。而落后国家人民受国内外资本家双重剥削和压迫,革命要求更迫切:加之统治阶级力量相对薄弱,客观上有利于社会主义革命发生于胜利。

3、生产力是发动革命的根本条件,但不是直接条件。这并不违背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4、社会形态的更替在薄弱环节突破,在历史上具有普遍性。

所以,考茨基将相对落后国家取得社会主义胜利看做“畸形早产儿”的观点,是错误的。

江西理工大学

江西执法人员考试参考资料题库

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二)》在线考试题库答案

江西理工大学大学英语3考试翻译(泛读和精读)

东华理工大学毛概考试题库

大学军事理论考试题库

江西农信社考试简答题题库1

江西农信社考试简答题题库2

江西教师招聘考试经典题库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题库

江西理工大学大学马克思主义考试题库
《江西理工大学大学马克思主义考试题库.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