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陶渊明年谱

发布时间:2020-03-02 17:41:3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晋哀帝兴宁三年乙丑(365)一岁,出生在江州豫章郡康乐县义钧乡七里山安成 正月,皇后王氏卒。二月,哀帝崩于西堂,年二十五,无嗣,弟琅琊王奕嗣位,是为废帝海西公。二月,加江州刺史桓冲监江州及荆、豫八郡诸军事、假节。(《资治通鉴》卷一百一)

六月十五,陶渊明出生在七里山安成(今江西省宜丰县澄塘镇新安村安成自然村。《江西通志》云,因晋时陶渊明之父任安成太守,此地即取此名以示纪念。),字元亮,入宋更名潜。曾祖陶侃,晋大司马,封长沙郡公。祖陶茂,武昌太守。父陶敏,安成太守。母孟氏,长史孟嘉第四女。 晋海西公太和元年丙寅(366)二岁,居七里山安成

十月,会稽王司马昱为丞相。(《晋书》卷八《海西公纪》) 晋海西公太和三年戊辰(368)四岁,居七里山安成

加大司马桓温殊礼,位诸侯王上。(《资治通鉴》卷一百一)

庶母生程氏妹,名翠莲。《祭程氏妹文》“我年二六,尔才九龄”,可知其妹小于渊明三岁。

晋海西公太和四年己巳(369)五岁,居七里山安成

四月,大司马桓温伐燕;九月,温大败,死三万余人。(《晋书》卷九十八《桓温传》)。

桓玄生。(《晋书》卷九十九《桓玄传》)

晋简文帝咸安元年辛未(371)七岁,居七里山安成

五月,桓冲欲以扬州让谢安。诏以冲都督徐、豫、兖、青、扬五州诸军事、徐州刺史,镇京口。九月,帝讲《孝经》始览典籍,延儒士。(《资治通鉴》卷一百三)

是年,渊明随父任至安成(今江西安福县境内)。(清康熙癸已黄宽《重修安福县志序》:“„„壬辰摄安成事,驱车至境,东望庐江奔淮。„„而其南为渊明读书台,五柳之芳躅在焉。北瞻华封,西顾武功石城,其胜迹所留,千古如新。”故陶澍曰“或幼随父任读书于此耶”?)

晋简文帝咸安二年壬申(372)八岁,居七里山安成

正月,降司马奕为海西县公。七月,简文帝卒,太子司马子曜即位。(《晋书.简文帝纪》、《孝武帝纪》)

是岁,三吴(吴郡、吴兴、义兴)大旱,人多饿死。(《资治通鉴》卷一百三) 丧父。《祭从弟敬远文》:“惟我与尔,匪但亲友。父则同生,母则从母。相及龆齿,并罹偏咎。”乃言同在八岁丧父。

晋孝武帝太元元年丙子(376)十二岁,居七里山安成

春正月,改元。徐州刺史桓冲为车骑将军,都督豫、江二州六郡三诸军事,寻阳在六郡内。(《晋书.孝武帝纪》)

庶母卒。《祭程氏妹文》:“慈妣早世,时尚孺婴,我年二六,尔才九龄。”即指程氏妹的生母卒于渊明十二岁之时。

晋孝武帝太元四年己卯(379)十五岁,居七里山安成 是年大旱,瘟疫流行。(《晋书.孝武帝纪》)

慧远与其弟慧持等到荆州上明寺。(见方立天《慧远及其佛学》) 晋孝武帝太元九年甲申(384)二十岁,居七里山安成

桓伊迁都督江州荆州十郡豫州四郡军事、江州刺史,造龙泉精舍。(《晋书》卷八十一《桓伊传》)

颜延之生。(《宋书》卷七十三《颜延之传》)

渊明独游至幽州(今河北省东北部)、张掖( 今甘肃省内)。(《拟古九首》其八:“少时壮且厉,抚剑独行游。谁言行游近?张掖至幽州。” 晋孝武帝太元十年乙酉(385)二十一岁,居安成东北陶家园

八月,谢安卒,琅琊王司马道子都督中外诸军事,代谢安执国政。十月论淝水之功追封谢安为庐陵郡公、谢玄康乐公(今江西宜丰县东四十里)、谢琰望蔡公(今江西上高县)。(《晋书.孝武帝纪》)谢灵运生。(《宋书》卷六十七《谢灵运传》)

家遭不幸。渊明从张掖、幽州远游回宜丰故里,绕道父任宦地安成。所置园田为康乐县公谢玄侵夺。盖因渊明外祖父孟嘉尝依附桓温、温欲杀谢安。谢氏仇恨孟及孟婿陶敏,故藉皇封以并陶产。渊明从安成移居安成东北陶家园。《怨侍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弱冠逢世阻”则指此难。 是年建书堂于崇贞观侧、建柳斋于宅左数武处。

晋武帝太元十五年庚寅(390)二十六岁,居南山

司马道子恃宠骄恣、帝不能平,以中书令王恭为都督青兖幽并冀五州诸军事、兖青二州刺史,镇京口,以潜制道子。(《资治通鉴》卷一百七)

娶王氏、构庐南山。(《秀溪陶氏族谱·靖节公家传》:“渊明公„„性喜安闲,寻幽觅静。见夫南山之阳,林木森蔚。孝武帝太元十五年庚寅乃构庐而居焉。„„始娶王氏。”)

是年,渊明远游东隅,即曲阿,今江苏省丹阳县。(《饮酒》二十首其十云:“在昔曾远游,直至东海隅。„„此行谁使然,似为饥所驱。”)又去过钱溪,今安徽省贵池县梅根港。(《乙巳岁三月为建威参军使都经钱溪》诗云:“我不践斯境,岁月好已积。晨夕看山川,事事悉如昔。”) 晋孝武帝太元十六年辛卯(391)二十七岁,居南山

江州刺史王凝之集中外僧徒八十八人,于浔阳精舍,翻译佛经。

是年冬,渊明建读书堂于浒溪山下延禧琳宇侧。《江西通志》、《瑞州府志》、《新昌县志》、《上高县志》对渊明读书堂均有记载。《秀溪陶氏族谱·靖节公胜迹》中载“晋太元庚寅冬,先生燕游于义钧乡十五都浒溪山下延禧琳宇,见溪流环抱,林木森蔚,辛卯冬遂构书堂于其侧。”遗址尚存。 晋孝武帝太元十七年壬辰(392)二十八岁,居南山

十月荆州刺史王忱卒。十一月以黄门侍郎殷仲堪为都督荆、益、宁三州诸军事、荆州刺史,镇江陵。(《晋书》卷八十四《殷仲堪传》、《孝武帝纪》) 是年春,渊明与禅师慧远在秀溪宅后龙山共建潜慧寺。(《秀溪陶氏族谱·靖节公胜迹并诗》中载:“潜慧寺,晋太元壬辰春,靖节公与禅师慧远所建,故以潜慧名寺。徐应龙有碑铭,迄北宋末年遭兵乱,寺毁碑废,遗址尚存。”宋观文阁大学士曾渊子有诗云:“秀水山青又一天,连名结社乐蹁跹。地盘龙势分庐宇,江吼龟声拥寺前。蒲座开函风满径,花池洗钵石流泉。至今遗址依然在,可并虎溪三笑传。”)冬,渊明又在桂林山建桂林山寺。(《江西通志》卷五一载:“桂林山在新昌县东二十里义钧乡十四都,旧传晋陶渊明尝居此。”《秀溪陶氏族谱·靖节公胜迹并诗》中载:“桂林山寺在县东二十里义钧乡十四都,相传靖节公建于晋太元壬辰冬。宋治平中改额曰:彰贤寺。元至元中,寺僧清逸,游方至都,居白塔圣寿万安寺七年,领受仙经法旨,归寺开演不懈,戒律甚严。故《天隐疏》有丹成拔宅皆仙之语。元大德庚子,袁州路总管荣公赍奉朝命、护持讲席,其徒循习宗教焉。元季兵毁,遗址今存。”)

晋孝武帝太元十八年癸巳(393)二十九岁,居南山

六月始兴、南康、庐陵大水,七月大旱。司马徽聚众于马头山反、刘牢之遣将讨平之。十月后秦姚苌死,其子姚兴继位。(《晋书孝武帝纪》)

亲老家贫,起为江州祭酒,奉母(孟氏)、携妻(王氏)及子俨离开故里南山到江州赴任,理五斗米道科仪事,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主簿,主管文书。(《饮酒二十首》)其十九:“投耒去学仕„„是时向立年”。《杂诗十二首》其九:“遥遥从羁役,一心处两端。掩泪泛东逝,顺流追时迁。„„慷慨思南归,路遐无由缘,关梁难亏替,绝音写斯篇”。《宋书.百官志》:“江州自晋成帝咸康中始置别驾祭酒,‘居僚职之上’。陶任此职,何以多所耻而‘不堪吏职’,似不易理解。江州刺史王凝之乃五斗米道徒,《晋传》云:‘郡遣督邮至县,吏曰应束带见之。’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儿邪!’可见陶确实不屑于事王凝之。”)

是年,长子俨生,小字舒。《颜诔》:“母老子弱,就养勤匮,远惟田生至亲之议,近悟毛子棒檄之怀。”据此可知渊明出仕祭酒时已有一子。作为俨命名的《命子》诗。《册府元龟》录此诗题作《训子》。这首诗共十章,前六章历述陶氏先祖功德,以激励儿子继承祖辈光荣的家风;后四章皆在表述对儿子的殷切希望和谆谆诫勉、希望他成为一个有作为的人。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卷十三:“前半序述安雅,后半抒写淋漓,安雅为四古常格,其淋漓处笔腾墨飞,非汉、魏以来所能拟似”。

晋孝武帝太元十九年甲午(394)三十岁,居浔阳

七月,荆、徐二州大水,伤秋稼。《晋书孝武帝纪》

王氏卒。(《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弱冠逢世阻,始室丧其偏。”说是的二十岁遭时乱,三十岁丧其妻。)

晋孝武帝太元二十年乙未(395)三十一岁,居浔阳

司马道子专权奢纵,帝擢王恭、郗恢、殷仲堪等使居内外要任,以防道子。道子亦引王国宝等为心腹。于是朋党竞起,朝政益乱。(《资治通鉴》卷一百八) 继娶庐山隐士法赐之妹、寻阳翟氏,名玉英。(《秀溪陶氏族谱·靖节公家传》:“继娶寻阳翟氏,与公同志,克甘勤苦,留居寻阳祖宅,躬耕是任,朝夕忘劳。”(《与子俨等疏》:“然汝等虽不同生,当思四海皆兄弟之义。”)

《闲情赋》作于是年。此赋命意,实为爱情。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中《题》云:“被论客赞尝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陶潜先生,在后人的心目中,实在飘逸得太久了,但在全集里,他有时显得摩登,‘原在丝而为履,附素足以周旋,悲行止之有节,空委弃于床前’。竟想摇身一变,化为‘啊呀呀,我的爱人呀’的鞋子”。

晋孝武帝太元二十一年丙申(396)三十二岁,居浔阳

九月、帝嗜酒,为张贵人所弑。太子即位,是为安帝。安帝幼而痴,虽寒暑饥饱不能辨。会稽王司马道子以王国宝、王绪为心腹,参管朝政(《资治通鉴》卷一百八)。

次子俟生,小字宣。袁行霈注:“阿舒已‘二八’,指十六岁,阿宣行志学,‘行志学’,行将满十五岁(当是十四岁),比长子阿舒小二岁。” 晋安帝隆安元年丁酉(397)三十三岁,居浔阳

四月,荆州刺史王恭举兵讨王国宝。司马道子杀国宝,恭乃罢兵。荆刺史殷仲堪闻国宝死,亦抗表举兵,道子以书止之。(《晋书安帝纪》、《晋书王恭传》、《资治通鉴》卷一百九)

晋安帝隆安二年戊戌(398)三十四岁,居浔阳

七月,王恭与荆州刺史殷仲堪、广州刺史桓玄、南蛮校尉杨佺期等同盟举兵讨司马道子。九月,王恭兵败被杀。十月殷仲堪、桓玄、杨佺期等,盟于浔阳,共推桓玄为盟主。朝廷诏桓玄为江州刺史。(《晋书·安帝纪》、《资治通鉴》卷一百一十)。

三子份(阿雍)、四子佚(阿端)生。(《责子》诗:“阿宣行志学,而不爱文术。雍端年十三,不识六与七。”由此可知雍端乃同岁,比阿宝小二岁。) 晋安帝隆安三年已亥(399)三十五岁,居浔阳,仕荆江二州刺史桓玄参军 五斗米道首领孙恩攻会稽,杀内史王凝之,旬日之间奄有八郡,众数十万。卫将军谢琰,辅国将军刘牢之发兵击之。十二月桓玄袭杀荆州刺史殷仲堪,南蛮校尉杨佺期,自领荆、江二州刺史(《晋书安帝纪》、《资治通鉴》卷一百十一)。 渊明被荆、江二州刺史桓玄命为军府参军,与庞遵二人共同掌管军府的文书簿籍。 晋安帝隆安四年庚子(400)三十六岁,居浔阳,任荆、江二州刺史桓玄参军 桓玄都督八州及扬、豫八郡诸军事、兼荆州江州刺史、镇江陵。五月,孙恩陷会稽,内史谢琰战死。十一月诏镇北将军,刘牢之都督会稽等五郡,帅众未恩。(《晋书·安帝纪》、《资治通鉴》一百十一)。

渊明盖此年初奉桓玄命使都,五月从都还阻风于规林。六月五子佟生。是年冬回寻阳,在祖居中过年。 作《庚子岁五月中从都还阻风於于规林》诗二首。诗云:“自古叹行役,我今始知之。”可见是因公入都。又云:“行行循归路,计日望旧居。一欣侍温颜,再喜见友于”。这是说先回寻阳家中探母,再赴荆州桓玄幕。

晋安帝隆安五年辛丑(401)三十七岁,居浔阳,仕荆江二州刺史桓玄参军 孙恩入陷吴国,杀内史袁山松。刘牢之遣刘裕击破之。桓玄闻孙恩逼进京师,复上疏请讨之,诏止之。(《晋书·刘牢之传》、《晋书·桓玄传》、《资治通鉴》一百一十二)

是年刘遗民为柴桑令。

渊明在寻阳家中迎新年,正月五日与二三邻曲同游斜川。不久即返荆州江陵桓玄幕。七月初,复回寻阳休假。七月末再返江陵。冬,母孟氏卒,渊明还浔阳居丧。据义熙三年所作《祭程氏妹文》曰:“昔在江陵,重罹天罚。„„黯黯高云,萧萧冬月。”知渊明母孟氏之丧在其任职江陵期间,且是冬季无疑。

作《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口》诗。诗文主要叙述对田园自由生活的依恋,和对世俗官场的厌倦。通过对途中景象的描绘,显现出诗人那颗澄清静穆之心。蒋薰评《陶渊明诗集》卷三云:“篇中澹然恬退,不露怼激、较之楚骚,有静躁之分。”

晋安帝元兴元年壬寅(402)三十八岁,居寻阳

春正月,下诏罪状桓玄,骠骑大将军司马元显以镇北将军刘牢之为前军都督,率军讨桓玄。二月,桓玄东下过寻阳,至姑孰。三月,牢之遣子敬宣诣玄请降。玄入京师,杀司马元显、司马道子,总揽朝政,改元大亨。孙恩屡败,乃赴海死。余众数千人复推卢循为主。(《晋书·安帝纪》、《资治通鉴》卷一百一十二) 刘遗民弃官隐居庐山,七月,与慧远等一百二十三人结白莲社建斋立誓,共斯西方,作《誓愿文》。

是年渊明在家居丧。

作《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此文《世说新语识鉴》刘孝标注引作《嘉别传》文云:“渊明先亲,君之第四女也。凯风寒泉之思,实钟厥心。”则孟嘉为渊明外祖父。征西大将军:指桓温。孟嘉是桓温属下的长史总理幕府。此传记述了孟嘉的生平事迹,并着重赞扬他身在官场而能坚守“行不苟合,言不夸矜”的清操美德。

晋安帝元兴二年癸卯(403)三十九岁,居寻阳

二月,桓玄自称大将军,八月自号相国、楚王。刘裕破卢循于永嘉。十一月,安帝禅位于楚。十二月,玄即皇帝位,改元永始,以安帝为平固王,迁于寻阳。(《晋书.安帝传》、《资治通鉴》卷一百一十三) 渊明在家居丧。

始春察古田舍农事。作《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吴瞻泰《陶诗汇注》卷三:“题曰《怀古田舍》,故二首俱是怀古之论。前首荷蓧丈人,次首沮、溺,皆田舍之可怀者也。” 《和郭主簿》诗。诗云:“弱子戏我侧,学语未成音。”弱子乃指幼子佟,未成音乃二三岁光景,则此诗作于是年。

《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诗。敬远母与渊明母为姊妹,皆孟嘉女。陶注引《豫章书》云:“孟嘉以二女妻陶侃子茂之二子,一生渊明,一生敬远。丁注引程穆衡曰:“时先生居忧,敬远与先生同居,其母与先生母又姊妹也。敬远能甘贫遗世,读书躬耕,称先生同志。侍中所陈,盖两人共之,故作此诗以相贻美而慰之也。”

张谦宜《茧斋诗谈》卷四:“勤农词淡而意浓,此最是难学处。全集俱以是求之,乃是其高绝。”《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诗云:“秉耒欢时务,解颜勤农人。”此《勤农》诗当作于元兴二年癸卯。

晋安帝元兴三年甲辰(404)四十岁,居浔阳,任刘裕镇军参军

二月,刘裕帅何无忌、刘毅等举兵讨伐桓玄。三月刘裕为镇军将军,都督八州诸军事。四月桓玄挟安帝至江陵。刘裕诸将与玄军战于湓口,大破之,进据浔阳。加刘裕都督江州诸军事,刘敬宣迁建威将军、江州刺史。五月刘毅与桓玄大战于峥嵘洲,桓玄兵败被杀。卢循陷广州,称平南将军(《晋书·安帝纪》、《资冶通鉴》卷一百一十三)

渊明服丧而毕,作刘裕镇军参军,东下赴京口。

作《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停云》、《时运》、《荣木》、《连雨独饮》诗。 据《晋书·安帝纪》、《文选》、殷仲文《解尚书表》等记载,刘裕于元兴三年三月任镇军将军,确凿无疑,渊明入镇军将军刘裕幕府在元兴三年

四、五月间。《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则作于是年。诗中所抒发的全是怀旧思乡之情。并决心“聊且凭化迁,终返班生庐”。最终返归宜丰故里的田园。

王瑶注:《停云》诗“四十无闻,斯不足畏。二语,以为《停云》等三诗(《停云》、《时运》、《荣木》)都是四言四章,而且前冠小序,序文句法也完全相同;诗题又都是以首句命名,当为同年而作。乃系于晋安帝元兴三年甲辰(四0四),渊明时年四十岁。

从《连雨独饮》诗:“自我抱兹独,亻黾俛四十年”二句,可以看出此诗作于元兴三年(404)渊明四十岁。他在饮酒中论述人生的哲理,坚信自然界的规律是有生必有死,世间并无长生久视的神仙。诗中表现了诗人对人生的达观态度和独守“任真”的信念。

晋安帝义熙元年乙巳(405)四十一岁,居浔阳,为刘敬宣建威参军,八月任彭泽县令。

正月,刘毅入江陵,桓振众溃。改元。三月晋安帝反正,自江陵,还京师。以刘裕为侍中、车骑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徐、青二州刺史如故。刘毅使人言于裕曰,刘敬宣不豫建义,不宜为江州。敬宣不自安、自表解职,乃召还为宣城内史。四月刘裕旋镇京口,改授都督荆、司等十六州诸军事,加领兖州刺史。(《晋书.安帝纪》、《资治通鉴》卷一百一十四) 三月、奉刘敬宣命至建康,又到叔夔族居地钱溪会见族人。是秋,八月经叔夔荐为彭泽令。(《秀溪陶氏族谱.靖节公家传》:“乙巳三月.敬 宣改宣城内史,公适使都还,经钱溪,复邦族,家甚贫。是秋八月,应辟为彭泽令。”)十一月“我岂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解印绶。程氏妹卒于武昌。

作《乙巳岁三月为建威参军使都经钱溪》诗、《归去来兮辞》并序。

据《资治通鉴》,刘敬宣为建威将军江州刺史,在元兴三年五月。义熙元年三月,敬宣欲上表解职,渊明既为陶侃之后,又曾为刘裕参军,且此时“耕植不足以自给”,故敬宣特示以“惠爱”辟为参军,遣其奉表使都。渊明途经钱溪(今安徽省贵池县梅根港)时,写下这首抒发思乡之情和归隐之念的《为建威参军使都经钱溪》诗。

刘祁《归潜志》卷八云:“渊明《归去来辞》前想象,后直述,不想侔。”据序云:“乙巳岁十一月”,则本文作于义熙元年乙巳(405)辞彭泽令之初。逯系年将序和辞分别系于两年即序写于义熙元年十一月,辞作于义熙二年春。当是。渊明这篇辞,是他饱尝了仕途的痛苦,看透了官场的腐朽,最终选择归隐的道路,并从此不再出仕的宣言。这篇辞写归家时的愉快心情和隐居的乐趣。融叙事、写景、抒情为一体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晋安帝义熙二年丙午年(406)四十二岁,居浔阳

十月,尚书论建义功,封刘裕豫章郡公,刘毅南平郡公,何无忌安成郡公。十二月,以何无忌为都督荆、江、豫三州八郡诸军事、江州刺史。(《资治通鉴》卷一百一十四)

抚军将军刘毅镇姑孰,以谢灵运为纪室参军。(《宋书》卷六十七《谢灵运传》)

周续之被命为抚军将军刘毅参军,征太学博士,不就。(《宋书》卷九十三《周续之传》)

是年春,写成《归去来兮辞》之辞,至此则成《归去来兮辞》并序。李公焕《笺注陶渊明集》卷五引欧阳修曰:“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辞》一篇而己。”又引李格非曰:“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沸然如肺腑中流出,殊不知有斧凿痕”。

晋安帝义熙三年丁未(407)四十三岁,居浔阳

刘裕诛东阳太守殷仲文,南蛮校尉殷叔文,晋陵太守殷道叔,永嘉太守骆球及桓胤,并夷其族。

五月六日,程氏妹服制再周。

作《祭程氏妹文》。这篇祭文,作于是年五月。这时距程氏妹卒已满十八个月,故曰服制再周。

晋安帝义熙四年戊申(408)四十四岁,居浔阳

正月,刘毅不欲刘裕入朝辅政,议以谢混为扬州刺史。裕用参军刘穆之计、至京师,遂为侍中,扬州刺史、尚书事、徐、兖二州刺史如故。(《晋书、安帝纪》、《宋书》卷四十二《刘穆之传》) 六月中,寻阳旧宅遇火,燔毁殆尽,举家寄栖舟中。

作《戊申岁六月中遇火》诗。戌申岁,指义熙四年(408)。此年柴桑城附近的上京居室焚烧殆尽,便只好住在门前的船中。至新秋之时,写下这首诗。钟秀编《靖节纪事诗品》卷二《宁静》曰:“靖节此诗当与挽歌三首同读,才晓靖节一生学识精力有大过人处。”

晋安帝义熙五年己酉(409)四十五岁,居浔阳

三月,刘裕抗表伐南燕,四月发建康,帅舟师自淮入泗。五月,至下邳,步进至琅琊。六月,至东莞、下临朐,围广固。北方之民执兵负粮归裕者,日以千数。九月加刘裕太尉,裕固辞。(《资治通鉴》卷一百一十五)

修葺茅茨,徙居西庐。

作《已酉岁九月九日》、《和刘柴桑》、《酬刘柴桑》、《责子》诗。 已酉岁指义熙五年(四0九)。邱嘉穗《东山草堂陶诗笺》卷三:“此诗亦赋而兴也,以草木凋落,蝉去雁来,引起人生皆有没意,似说得甚可悲。末四句忽以素位不顾外意掉转,大有神力。章法之妙,与《咏贫士》次首同”。

蒋薰评《陶渊明诗集》卷二:“酬和刘柴桑二诗,情真趣适。虽寄世中,却游人外。浔阳三隐,如遗民乃知己,非续之可比也。”王瑶注谓作于义熙五年。逯系年同王瑶注。

据《命子》诗,俨生时渊明二十九岁,佟生于隆安四年庚子渊明时三十六岁,又据本诗“阿舒已二八”句,其《责子》诗当作于义熙五年(409)。 晋安帝义熙六年庚戌(410)四十六岁,居浔阳西庐

二月,刘裕下广固城,俘慕容超,送建康斩之(南燕亡)。三月,广州刺史卢循举兵反,进据寻阳,江州刺史何无忌战死。五月,卫将军刘毅迎击卢循,败绩。六月,庾悦为建威将军、江州刺史,授刘裕太尉、中书监,加黄钺,裕受黄钺,余固辞。七月,卢循攻荆州败,自蔡州至寻阳。十二月,刘裕破卢循于豫章。 渊明避战乱,至九月中乃获早稻。四体诚疲,幸无异患,隐心愈固。 作《庚戌岁西田获早稻》、《悲从弟仲德》诗。

渊明自四十一岁辞去彭泽令归田后,经过多年的躬耕体验,对农业生产劳动有了更深的感受和思考。这首诗强调的是劳动的重要性,“孰是都不营,而以求自安。”以及他在劳动过程中所得到的精神享受,“遥遥沮溺心,千载乃相关。但愿长如此,躬耕非所叹。” 《悲从弟仲德》是诗人凭吊已故从弟仲德(苏写本作“敬德”)的旧宅有感而作。陈祚明《采菽堂古诗》卷十四:“其情颇真切,„„公诗真率,每嫌体弱。”表达了诗人对这位亲人的深切悼念。

晋安帝义熙七年辛亥(411)四十七岁,居浔阳南里

三月,刘裕始授太尉、中书监。四月,卢循败奔交州,刺史杜慧度大破之,循于龙编投水死。后将刘毅任江州都督兼刺史,移镇豫章。毅以亲将赵恢领千兵守寻阳。谢灵运“亦随刘毅至江州。入庐山,见慧远”。(《资治通鉴》卷一百一十

六、《谢灵运集校注》顾绍柏) 从西庐移居南里,与颜延之结邻,八月,从弟敬远卒。作《移居》二首、《祭从弟敬远文》。

晋安帝义熙四年(408)六月,诗人在上京之居遭火灾,房屋焚毁。两年后,即义熙六年(410)九月,又迁居南村,实现了他“昔欲居南村,非为卜其宅。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想往已久的愿望。此《移居》两首诗,就是他这次迁居后的抒怀之作。方东树《昭昧詹言》卷四:“《移居》二首,只是一任清真,而吐属雅令,句法高秀”。

《祭从弟敬远文》:“岁在辛亥”,指晋安帝义熙七年(411)。这年的八月十九日,为堂弟敬远下棺安葬。渊明写下了这篇祭文,以表示对情同手足,“父则同父,母则从母”堂弟敬远的深切悼念之情。

晋安帝义熙八年壬子(412)四十八岁,居浔阳南里

刘毅自谓复兴晋室、功业足与刘裕相抗,虽权事推裕而心不服。毅既据上流,阴有图裕之志,求兼督交、广二州,裕许之。九月裕以诏书罪状刘毅,并收毅弟刘藩、尚书仆射谢混,皆赐死。既而帅师讨刘毅于江陵,毅败自缢而死。是年孟怀玉为江州刺史,省浔阳县入柴桑县,柴桑乃为郡治。殷景仁被命为太尉刘裕参军,自寻阳南里移家东下。(《资治通鉴》卷一百一十

六、《刘毅传》)

作《与殷晋安别并序》。此诗,乃渊明追述与殷晋安同游共处之乐,缅怀于彼此之间的深厚情谊;殷因调职太尉参军自浔阳移家东下,作此诗相赠。逯钦立《陶渊明事迹诗文系年》:“系此诗系义熙八年(412),即陶渊明移居南村一年之后所作。”

晋安帝义熙九年癸丑(413)四十九岁,居浔阳南里

前将军诸葛长民及其弟辅国将军诸葛黎民贰於刘裕。刘裕自江陵还都,即并杀之。七月,朱龄石伐蜀克成都,斩蜀王谯纵。(《晋书.安帝纪》)刘遗民不应征辟,刘裕以高尚人相礼,遂其初心。九月,慧远作《万佛影铭》。(释元康《肇论疏》引慧远《刘公传》)

征著作佐郎,不就。刘遗民亦于本年辞昭命。渊明与雁门周续之,彭城刘遗民称之为《寻阳三隐》。

作《五月旦作和戴主簿》和《形影神并序》诗三首。

诗人从时光的流逝,季节的回环往复和景物的荣衰更替,而体悟到人生有始亦必有终的道理,以遇事达观视之,何必访仙祈求长生的观念,写成《五月旦作和戴主簿》。从诗的“发岁始俛仰,星纪奄将中”二句来看,此诗当作于丑年。因陶生平值丑年者,一为隆安五年辛丑,时年三十七岁,一为义熙九年癸丑,时年四十九岁;一为宋元嘉二年乙丑,时年六十一岁。陶与江州官员往来,率在义熙年间,故知星纪指癸丑年。

《形影神》三首集中体现了陶渊明的哲学观和人生观。近代大史学家陈寅恪称《形影神》为“新自然说”;称渊明“实为吾国中古时代之大思想家,岂仅文学品节居古今之第一流,为世所共知者而已哉”。晋宋时期社会*,宗教神学泛滥。庐山东林寺名僧惠远,大力宣传净土宗教义,在此之前撰有《形尽神不灭》及《万佛影铭》等,宣扬人死之后灵魂可以离开形影而独立存在,并通过轮回获得来生的幸福。陶渊明这首诗就是针对慧远而发的。 晋安帝义熙十年甲寅(414)五十岁,居浔阳旧居

司马休之在江陵,颇得江、汉民心。三月休之子文思捶杀国吏,刘裕诛其党而执文思送休之,意欲休之杀之。休之但表废文思,裕不悦,以江州刺史孟怀玉兼督豫州六郡以备之。(《资治通鉴》卷一百一十六)

是年,渊明从南里归旧居。作《还旧居》诗。据诗中“畴昔家上京,六载去还归”和“常恐大化尽,气力不及衰”四句,可知渊明四十四岁时旧居遭火灾,移居南里六年后再返归旧居,正是五十岁。他回到阔别已久的旧居,见物是人非,大有沦桑之悲。在感慨万千之中,尤觉岁月易逝,人生无常,于是写下了这首凄凉哀怨的诗歌。

晋安帝义熙十一年乙卯(415)五十一岁,居浔阳旧居

正月,太尉刘裕率师征讨荆州刺史司马休之。休之上表罪刘裕,举兵抗之、兵败。刘裕军于江陵,休之奔后秦。诏刘裕大傅、扬州牧,剑履上殿,入朝不拜。四月,青、冀二州刺史刘敬宣被其参军司马道子小将猛子所杀。(《资治通鉴》卷一百一十七)

江州刺史孟怀玉卒于官。后将军刘柳由吴国内史转为江州刺史,颜延之为刘柳后军功曹居寻阳。是年,刘遗民卒。 渊明思归宜丰故里,病疾加剧而止。 作《杂诗十二首》、《挽歌诗三首》。

《杂诗》中的前八首多感叹贫困年衰,应是渊明晚年之作。据第六首云:“昔闻长老言,掩耳每不喜,奈何五十年,忽已亲此事。”则可论定前八首作于渊明已满五十岁而作。后四首内容与前八首不类,应属中年作品。第九首:“慷慨思南归,路遐无由缘。关梁难亏替,绝音寄斯篇。”这正是说他想念故乡,一定要回归寻阳之南的宜丰故里。但因路远迢迢,关山津梁难于通达。只好将对家乡思恋之情寄于笔下诗篇。

颜延之《陶征士诔》曰:“年在中身,疢惟痁疾,视化如归,临凶若吉。”《与子严等疏》云:“天地赋命,生必有死......吾年过五十。......疾患以来,渐就衰损。......自恐大分将有限也。”可知渊明五十一时疟疾病至重,以为不久于世,便与五子立下遗言,拟就挽辞。

晋安帝义熙十二年丙辰(416)五十二岁,居浔阳旧居

春、殷晋安为刘裕太尉参军,移家东下。正月,加太尉刘裕兖州刺史,都督南秦州,凡都督二十二州。二月加刘裕中外大都督。六月,江州刺史刘柳卒,檀韶继为江州。颜延之离开江州返建康,任豫章公世子中军行参军。八月,刘裕帅师发建康北伐后秦姚泓。十二月,诏以裕为相国、宋公。(《晋书·安帝纪》、《宋书·武帝纪》、《资治通鉴》卷一百一十七) 渊明与颜延之结邻,过从甚密。八月,檀韶请周续之出州,与祖企、谢景夷三人,共在城北讲《礼》,加以雠校。八月中于下潠田刈稻。是年冬,与“翟氏携幼子佟回归宜丰故里,葺理南山旧宅而居,名旧宅“园田居”。

作《示周续之祖企谢景夷三郎》、《酬刘柴桑》、《丙辰八月中于下潠田舍获》诗。

《萧传》:“刺史檀韶苦请续之出州,与学士祖企、谢景夷三人,共在城北讲礼加以雠校,所住公廨,近于马队。”故渊明示其诗云;“周生述孔业,祖谢响然臻;马队非讲肆,校书亦已勤。”据《宋书·檀韶传》,韶于义熙十二年(416)为江州豫州之西阳,新蔡二郡诸军事,江州刺史,则此诗当作于是年。 《秀溪陶氏族谱·靖节公家传》云:“甲寅,有南山旧宅之思(诗云:去去欲何之,南山有旧宅),寻遇剧疾而止,(公恐不起,有与俨等疏,时年五十)。丙辰冬乃与翟氏携幼子佟还宜丰(诗云:命室携童弱,良日偕远游)。葺理南山旧宅而居之”。可见《酬刘柴桑》诗作于是年冬。

晋安帝义熙十三年丁巳(417)五十三岁,居南山“园田居”

八月,晋将王镇恶入长安,姚泓降,后秦亡。九月刘裕至长安,送姚泓于建康,弃市。十一月,刘裕以次子义真为都督雍、梁、秦三州诸军事,安西将军,领雍、东秦二州刺史。十二月,刘裕东还。(《资治通鉴》卷一百一十八)

八月,释惠远卒。谢灵运《庐山慧远法师诔》:“春秋八十有四,义熙十三年秋八月六日甍。” 是年,在南山下之秀溪兴建“松菊园”、“菊轩”、“柳斋”等,在此种植菊花,栖憩休闲。

作《赠羊长史并序》、《归园田居》五首、《归鸟》、《饮酒》二十首诗。 《归园田居》其一曰:“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说明此五首诗乃渊明五十二岁回归故里后之作。《秀溪陶氏族谱.靖节公家传》中载:“丙辰冬,与翟氏携幼子佟还宜丰„„时公去此垂三十矣。”渊明在二十九岁起为江州祭酒之前,“良以家弊,始东西游去,强颜漫仕”。“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先后五次离开故里,到过张掖、幽州、钱溪、东隅、寻阳等地“去学仕,复邦族”。加上他自出仕至五十二岁回归故里二十四个年头,乃“一去三十年”不为虚,且与诗其四曰“一世异朝市,此语真不虚”句正相呼应。 渊明回归故里之时,康乐公谢玄与子谢瑍均早已死去,由孙谢灵运嗣爵,而灵运不居此地,且被降为侯,后又被刘裕诛杀,爵地皆废除。诗人回到故里后复整田业。乡亲喜其远归送酒慰劳,“壶浆远见候,疑我与时乖。”于是他在故里南山“园田居”写下了《饮酒》诗二十首。《丙辰岁八月中于下潠田舍获》诗云:“曰余作此来,三四星火颓”。《饮酒》诗其十九云:“冉冉星气流,亭亭复一纪”。这说明渊明归田在义熙元年乙巳,十二年为一纪,则《饮酒》诗当作于义熙十三年。在这二十首诗中,诗人多方面反映了自己的生活、思想、志趣与情操。此诗无论就内容还是艺术而言,都足以代表陶诗成熟时期的风格。因此深受历代人们的喜爱。 《归鸟》诗云:“远之八表,近憩云岑。”“虽不怀游,见林情依。”“岂思天路,欣反旧栖。”可知此诗皆比也,与《归去来兮辞》,与《饮酒》诗其四“栖栖失群鸟,日暮犹独飞。”与其五“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同意,都是老年回归故里之作。

晋安帝义熙十四年戊午(418)五十四岁。居南山“园田居”

六月,刘裕受相国、宋公、九锡之命,行参军殷景仁为秘书郎。十一月关中复失。十二月,刘裕杀晋安帝司马德宗于东堂、立司马德文,是为恭帝。是年六月王弘为刘裕尚书仆射,同年迁监江州豫州之西阳、新蔡二郡诸军事,抚军将军、江州刺史。永初元年,加散骑常侍。三年入朝。(《晋书.安帝纪》)、《宋书》卷四十二《王弘传》)

渊明征著作佐郎不就。日游秀溪之境。 是年张野卒。

作《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本诗云:“结发念善事、亻黾 俛六九年”。“六九”指五十四岁。蒋薰评《陶渊明诗集》卷二:“公年五十余作此诗,追念前此,饥寒坎坷,发为悲歌,惟庞、邓如钟期可与知已道也。„„” 晋恭帝司马德文元熙元年已未(419)五十五岁,居南山“园田居”

七月,宋公刘裕入朝受进爵为王之命,裕辞。八月,移镇寿阳。十二月,刘裕加殊礼,进王太妃为太后,世子为太子。(《宋书武帝纪》、《资治通鉴》郑一百十八)

在故里秀溪“环秀居”课耕论道。从此后人叫其地为“贤讲”。 作《桃花源记并诗》,《诸人共游周家墓柏下》诗。

清姚培谦,《陶谢诗集》引翁同和语:“义熙十四年,刘杀晋安帝立恭帝。逾年,晋室遂亡。史称义熙末。潜征著作佐郎不就。桃花源避秦之志,其在斯时?”据唐长儒先生所考,渊明与刘敬叔均在荆州时获悉桃花源故事。渊明仕于江陵,其时在晋安帝隆安,元兴之间(397-402)则《桃花源记》并诗当作于此后。洪迈:《容斋随笔三笔》认为渊明作记之意乃借秦以喻刘裕。黄文焕《陶诗析义》卷四谓“盖以避宋之怀匹秦也”。这篇作品境意奇妙,寓意深刻,标志着作者的社会理想所达到的高度。他以虚构的方式,描述了一幅没有战乱、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劳动、平等自由、道德淳朴、宁静和睦的社会生活图景──桃花源,寄托了作者美好的社会理想,和对现实社会的不满与否定,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反对剥削、压迫的心愿。

《诸人共游周家墓柏下》诗,隐藏着诗人内心深处的苦闷:“余襟良已殚”。清代王夫之说此诗“笔端有留势”,具有含蓄深厚的特点。此诗是为周访之父和本人,还是为周访之后人而作,难以定论。

宋武帝永初元年庚申(420)五十六岁,居南山“园田居”

六月,刘裕篡晋,称宋,即皇帝位。废晋恭帝为零陵王,改元永初。诏晋氏封爵,当随运改,独置始兴,庐陵、始安、长沙、康乐五公,降爵为县公及县侯,以奉王导、谢安、温峤、陶侃、谢玄之祀。 渊明更名为“潜”。以示对刘裕篡晋的不满。

作《五柳先生传》:“五柳寓五子也”。《陶诗系年》:“逯按:此《五柳先生》传为晚年所作。”林云铭评注《古文析义》谓:“此传无怀,葛天。暗寓不仕宋意。”吴楚材。《古文观止》谓:“‘刘裕晋祚,耻不复仕,’号五柳先生,此传乃自述其生”。

渊明有感于易代,又作《拟古》诗九首。诗人自抒怀抱,大多为忧国伤时,寄托感慨之作,其中多有托古讽今,暗指刘裕篡晋,故定于本年。

《读史述九章》。各章皆四言韵语,为诗人读《史记》时有感而作。《夷齐》章云:“天人革命,绝景穷居。”《箕子》:“去乡之感,犹有迟迟。知伊代谢,触物皆非。”明写对易代不满。

宋武帝永初二年辛酉(421)五十七岁,居寻阳旧居

九月,刘裕以毒酒一瓮授前琅琊令张祎,使酖杀零陵王司马德文。祎自饮而卒。裕乃令兵人以被掩杀之。(《晋书.恭帝纪》、《张祎传》、《资治通鉴》卷一百十九)

渊明是年春,离开宜丰故里往柴桑视其子俨等。

秋,渊明应江州刺史王弘之邀,参加在湓口为庾登之入京都、谢瞻赴豫章所设的送别宴。作《于王抚军座送客》诗。《宋书.王弘传》:“王弘于义熙十四年刺江州,至永初三年入朝。进号卫将军。”各传言王弘曾于庐山半道邀渊明则在是年之夏。秋在湓口即席作此“送客”诗。

同年又作《述酒》诗。这是为零陵王而逝作的哀诗。作者用隐晦曲折的语言,表达了他对刘裕篡权丑行的极大愤慨,同时也表现出他不肯与当权者同流合污的抗争精神。

宋武帝永初三年壬戌(422)五十八岁,居寻阳旧居

正月,徐羡之为司空、录尚书事,江州刺史王弘以抚军将军进号卫将军。五月,宋武帝刘裕卒,太子义符即帝位,是为少帝。(《宋书·武帝纪》、《资治通鉴》卷一百一十九)

作《读山海经十三首》。王瑶注谓,第十一首“巨猾肆威暴”,显然是为刘裕弑逆而作。又据第一首“孟夏草木长”句,谓本诗作于零陵王被害的次年,即宋武帝永初三年壬戌(422)。

宋少帝景平元年癸亥(423)五十九岁,居寻阳旧居

正月,大赦,改元。四月檀道济北征。闰四月,魏拔宋虎牢,占领司、豫、兖郡县,十一月,魏攻许昌、汝阳,宋兵溃。(《宋书.少帝纪》、《资治通鉴》卷一百一十九)

是年,作《感士不遇赋》并序。这篇赋的主意,是抨击当时社会政治的腐朽与道德风尚的败坏。他认为遵守信义、不忘忠孝,是人类的美好品德;胸怀淳朴,心地清静,是君子格守的素志。这些,都已消失了。于是虚伪之风盛行,廉洁谦让的操行在民间渐被谈忘,追逐高官厚禄的侥幸之心在官场上日益泛滥。人云亦云诽谤异已,憎恨别人在已之上;把聪明之人说成糊涂,将正直之士视为狂妄。坦诚公正无猜忌,最终受辱遭诽谤。最后渊明以“拥孤襟以毕岁,谢良价于朝市”之语,表示自己怀抱孤介之情安度此生,绝不出卖灵魂损我心志。从赋的内容来看,当为晋宋易代之后而作,王瑶亦注系之宋永初三年所作,故系于此年。

宋文帝元嘉元年甲子(424)六十岁,居浔阳旧居

南豫州刺史庐陵王义真,与太子左卫率谢灵运、员外常侍颜延之等情好款密,尝云:“得志之日,以灵运,延之为宰相”,灵运亦自谓才能宜参权要,常怀愤悒。录尚书事徐羡之等以为灵运,延之构扇异同,非毁执政、出灵运为永嘉太守,延之为始安太守。五月,王弘、檀道济入朝,与徐羡之等共谋废立。六月,废义符为营阳王,旋又杀之。八月,宜都王义隆入篡皇位,致景平二年为元嘉元年。徐羡之进位司徒,王弘进位司空,傅亮加开府仪同三司,谢晦进号卫将军,檀道济进号征北将军。(《宋书·少帝纪》、《文帝纪》、《资冶通鉴》卷一百四十)。

是年,颜延之为始安太守(郡所在今桂林市),道出浔阳,以钱贻陶。宋·沈《传》:“先是,颜延之为刘柳后军功曹,在浔阳与潜情牧。后为始安郡,经过,日日造潜,每往必酣饮致醉。临去,留二万钱与潜,潜悉送家稍就取酒”。

渊明久病。春.作五言《答庞参军》诗。冬作四言《答庞参军》诗。《宋书·文帝纪》云:“元嘉元年八月癸卯,抚军将军荆州刺史谢晦,进号卫将军,知庞氏此春仍以抚军参军赴江陵之任,渊明以五言诗送别。至冬,则以卫军参军衔命使都,渊明又有四言诗云赠遗也。”

宋文帝元嘉三年丙寅(426)六十二岁。居浔阳旧居。

正月,帝下诏暴徐羡之、傅亮、谢晦杀营阳、庐陵王之罪,命有司诛之。羡之自经死,亮被收诛死。晦时为荆州刺史帝发兵讨晦。帝以王弘、檀道济始不预废弑之谋、弘弟昙首又为帝所亲委、遂征王弘为侍中、司徒、录尚书事、扬州刺史。二月,帝发建康。刘彦之、檀道济大破荆州刺史谢晦,晦被擒送京师斩首。三月,帝还建康,征谢灵运为秘书监。颜延之为中书侍郎。五月,檀道济为征南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江州刺史。(《宋书·文帝纪》、《宋书》卷四十三《檀道济传》、《资治通鉴》卷一百二十)

檀道济往候渊明馈以粱肉。渊明麾而去之。 作《有会而作并序》、《乞食》、《咏贫士》诗。元嘉三年,天下大旱且蝗。《有会而作》序中:“颇为老农,而值年灾”。诗中又云:“当善粥者心,深念蒙袂非。嗟来何足吝,徒沼空自遗”。逯系年椐《萧传》所载江州刺史檀道济馈渊明梁阅事,谓此诗作于元嘉三年丙寅(426)。这与诗其七:“惠孙一晤叹,腆赠意莫酬。”二句相吻,又诗其二云:“凄厉岁云暮”,则此诗当作于元嘉三年冬日。

据《有会而作》诗,渊明于元嘉三年(426)时,备受饥饿之苦。《乞食》诗当与《有会而作》诗同时作。此诗写得悲愤而寄慨遥深。比较真实地反映了陶渊明晚年生活贫困的一个侧面,而且也真实地反映出陶渊明固穷守节,决不向权贵妥协的性格。 《詠贫士》七首,首章总冒,次章自詠,下五章詠古代贫士,表达效法古贤,固穷守志的节操,以及不慕名利的情怀。

宋文帝元嘉四年丁卯(427)六十三岁,居浔阳旧居

九月,渊明自恐大分有限,作《自祭文》、《挽歌诗》三首。卒于浔阳某里。颜延之作《陶征士诔》谥曰请节。

《自祭文》曰:“岁惟丁卯,律中无射。陶子将辞逆旅之馆,永归于本宅。”《挽歌诗》:“严霜九月中,送我出远郊”。颜诔:“春秋若干,元嘉四年月日,卒于寻阳县之某里。”“询诸友好,宜谥曰靖节征士。”

渊明逝世后,归葬宜丰故里。《大元大一统志》九五新昌州古迹下载:“渊明读书堂在新昌州。按《舆地纪胜》:在州延禧观(崇真观)之七里山有洗墨池、藏书墩,在书堂前。其墓犹存观内。又有渊明祠。其故里在义钧乡、至今居民多陶姓。”

浅谈陶渊对明诗歌的审美追求

观后感(洪渊)

文渊国学社

征文凯渊

龙渊公司简介

自荐信(贺渊)

自荐信(贺渊)

温暖. 六年级博渊

高致渊,你真棒!

郑奕渊征文

陶渊明年谱
《陶渊明年谱.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陶渊明年谱 年谱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