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案模板

捏陶教案(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6-25 15:08:00 来源:教案模板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捏泥人 教案

文档仅供参考

捏泥人

活动目标:

1.学习用团圆和连接的方法,塑造出泥人的基本形象。2.通过观看教师示范,初步掌握制作的技巧.3.养成良好的习惯.活动准备:

1.五彩橡皮泥,泥工板、半截火柴棒(每位幼儿人手一份) 2.用雪碧瓶等材料围合制作的“泥人娃娃乐园”。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班上来了一位新朋友,你们猜一猜,它是谁?

二、基本部分:

教师出示泥人,引起幼儿兴趣。 1.你们看,这是什么?你们喜欢它吗? 2.你们想不想自己也来做一个泥人? 教师边提问边示范制作泥人的方法。 1.泥人的头是什么样子的?上面有什么? 2.泥人的身体是什么样子的?身体上有什么? 3.想一想,怎样将泥人的头和身体连在一起? 步骤:

将黄色橡皮泥先分成三份,各色橡皮泥各准备一点,取黄色橡皮泥中的一份团圆,作为人的头;

用另一半黄色橡皮泥中的一点,作为人的两只耳朵,连在人的头上; 用黑色橡皮泥搓两个小圆压扁,作为眼睛放在脸上,再用黄色橡皮泥压扁,作为人的鼻子;

再用红色橡皮泥压扁,作为人的鼻子;

用粉红色橡皮泥搓成椭圆形,作为人的身体;将黄色分成四份,搓长连在身体上,作为人的四肢;

最后再用火柴棒将头部与身体连起来。

文档仅供参考

文档仅供参考

幼儿制作,教师巡回观察并进行对个别能力较弱的幼儿给予指导和帮助。 教师:泥人娃娃,一个人感到很孤独,没有朋友玩,小朋友请你们帮帮泥人娃娃吧,用橡皮泥做许多泥人娃娃好吗?

三、结束部分:

展示幼儿的作品,建立娃娃乐园。 教师:我们把小泥人都送到娃娃乐园吧!

教师带领幼儿参观娃娃乐园,请幼儿像同伴介绍自己制作的泥人娃娃,教师对幼儿的制作活动表示赞赏。

文档仅供参考

文档仅供参考

保护牙齿(大班)

[教学目标]

1、使幼儿了解龋齿形成的原因以及预防龋齿的有关知识

2、知道坚持早晚刷牙、吃完东西漱口,养成早晚刷牙的良好卫生习惯。

3、激发幼儿进一步探索身体奥秘的兴趣

[教学准备]

活动前两天把洗净蛋壳浸在醋里;活动前几天收集的幼儿的漱口水;龋齿形成过程课件、《爱吃糖的老虎》课件;投影仪、电脑;每人一面小镜子;磁带、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利用课件引出主题

小朋友你们知道森林里最凶的动物之王是谁呀?可是现在小动物们谁都不怕他了,你们知道怎么回事吗?那让我们来看看故事吧!播放《爱吃糖的老虎》课件,提问:狐狸想出了什么办法哪?老虎的牙齿怎么了?引出问题找找自己是不是也有坏掉的牙齿哪?

二、找龋齿

1、用小镜子找一找自己的牙齿有没有变黑或坏掉的?

2、观察长有龋齿的幼儿的牙齿

3、变黑坏掉的牙齿叫“龋齿”。

三、利用实验探索龋齿形成的原因

那小朋友的龋齿是怎样形成的那?(请幼儿讨论)

出示幼儿的漱口水,请幼儿观察里面有沉淀物质,请幼儿闻一闻是什么味道?(酸的、臭的)

这种酸的、臭的物质会对牙齿产生怎样的影响哪?

坚硬的鸡蛋壳就像我们的牙齿,还记得我们前几天尚老师把鸡蛋放到了什么里面了?(醋)醋就像小朋友刚刚问过的漱口水,那蛋壳经过醋的浸泡会发生什么变化哪?

现在请小朋友们每人从碟子里拿一块没有用醋泡过的鸡蛋壳,和泡过的鸡蛋壳比一比,看看有什么不同?(孩子们可能发表多种意见,对的加以肯定,不恰当的文档仅供参考

文档仅供参考

加以引导。)

醋里浸过的蛋壳为什么会变黑、变软?

那我们就请个小朋友带我们到小小的牙洞里面看看吧!(看《我为什么会蛀牙》课件)

小结:食物残渣在细菌作用下会分解成酸,酸会腐蚀牙齿变黑,成为龋齿。

四、讨论如何保护牙齿,预防龋齿

那我们既然知道了龋齿是怎样形成的,那我们应该怎样保护我们的牙齿哪?(请幼儿自由发表意见)

总结保护牙齿的方法:少吃甜食、早晚刷牙、吃完东西漱口(利用诗文:漱口及刷牙)

有一首歌就是告诉小朋友该怎样保护我们的牙齿的,我们来一边听着这首刷牙歌一边把我们的牙刷刷干净把!随音乐《刷牙歌》做律动出教室。

文档仅供参考

推荐第2篇:《捏鸡蛋》教案

《捏鸡蛋》教学设计

知识目标:

观察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等。 能力目标:

1.养成观察的习惯。

2.学会写观察“捏鸡蛋”游戏作文。情感目标:

通过游戏教学,让学生体会到作文课的乐趣。 教学重点:

学会写观察“捏鸡蛋”游戏作文。 教学难点:

1.保证鸡蛋不出意外破损。

2.学会观察的顺序。教学过程

(一)、巧设悬念、激趣引入

1.老师小心翼翼地从盒子里拿出鸡蛋,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揭示课题。

师:孩子们,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一件神秘的礼物,想知道它是什么吗?对,它就是——鸡蛋。你能用一个词来形容老师拿鸡蛋的样子吗?

生:拿

师:是的,怎么拿的?能用一个词来形容吗?

生:小心

师:你真会观察。孩子们想想,老师为什么这样小心?

生:害怕把鸡蛋弄破了。

师:是的,老师小心翼翼就是怕把鸡蛋弄破。如果我们来捏鸡蛋,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捏鸡蛋。(板书:捏鸡蛋)

2.引导学生读课题。(注意“捏”字是生字,书写注音并引导学生读准鼻音。)

师:同学们起读课题。注意“捏”字是鼻音。

(二)、活动体验,说话训练

1、请一位同学捏鸡蛋

(1)活动要求

师:好,注意观察,我们就这样捏鸡蛋:鸡蛋一定要放在自己的手心里。(师一边说一边做示范。)待会儿同学在捏的时候注意看,注意听,注意想。看他的表情、动作,听声音,想他捏鸡蛋时心里的想法。(板书:看听想)

(2)引导学生观察捏鸡蛋的过程。

师:哪位同学来试试?看,他多自信啊!老师把鸡蛋放在了他的手心里,小眼睛注意观察。(此时所有的小眼睛都目不转睛地盯着孩子手中的鸡蛋,充满了好奇。)

(第一次孩子很轻松地捏,没捏破,他显得有些遗憾。)

师:轻轻捏怎么能捏破呢?

生:(急迫地)老师,我可以再捏一次吗?

师:(高兴,激励地)行,注意观察他这次的表情、动作有什么变化。

(第二次孩子挽袖子,用力地捏,眼睛眯成了一条线。台下的孩子们都在给他捏把劲呢。可还是没有捏破。孩子摇了摇头,感觉鸡蛋真是太硬了。)

师:用了好大的力啊,还是没捏破,还想再捏一次吗?

生:(大声地,激动地)想!

师:好,注意他这次的表情动作又有什么变化。我们一边观察,一边给他加油!

(第三次孩子更用力了,弯腰,跨腿,脸红,发出“哼哼”的声音,可还是没有捏破。台下的孩子们发出了惊奇的“啊”声,表示太不可理解了。)

师:(安慰)没关系,看来这鸡蛋的确太硬了!

(3)说话训练,评价指导,从说句子到说一段话

师:谁来说说,刚才你观察到了什么?(从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引导学生说话。)

生:我看到他先很自信,轻轻捏鸡蛋,没有捏破。

师:恩,你从哪里看到他自信了?

生:他大步大步的跑上台,显得很轻松。可能他觉得小小的鸡蛋,很容易捏破吧。

师:了不起的孩子,他的每个动作都在你的眼里。表示自信的词语有哪些?

生:信心十足

生:胸有成竹

生:成竹在胸

师:对,这些都可以表示很有信心。谁还观察到了什么?

生:我观察到他用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没有把鸡蛋捏破。

师:九牛二虎之力用得好,表示力气用得很大。还可以怎么说?

生:还可以说用尽全力,竭尽全力。

师:对,这些词都可以表示用的力气很大。谁还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他第三次捏鸡蛋的时候脸都红了,弯下了腰,用了好大的力气。

师:(竖起大拇指)会观察,而且说的时候带上了感情,就好象是自己在捏鸡蛋。这样让我们听话的人感觉更有趣味了。(板书:有趣味)

我们说话的时候,如果带上自己的感情,别人听起来就更有趣味了,给人的印象也就更加的深刻了。

生:我看到他捏啊,捏啊,可鸡蛋却完好无损,象个石头。

师:(惊喜地)他观察得仔细,所以说的就好,你看完好无损这个词用得多好啊!孩子们听出来了吗?把比作?

生:把鸡蛋比做石头。

师:还可以比作什么?

生:还可以比作钢铁。

师:对啊,用上修辞手法可以让我们的语言更加形象、生动。也能让听话的人感觉更加有趣味。

师:孩子们回忆一下,他捏了几次?

生:三次

师:每一次的动作、表情都相同吗?(同学们都摇头)谁来说说你看到有什么不同?

生:他第一次是轻轻地捏,鸡蛋没有破。第二次他用了更大一点的力气,可还是没有捏破。第三次,他用了全身的力气可鸡蛋还是没有破。

师:你真是个细心的孩子,观察得很仔细。而且在说的时候用上了第一次,第二次这样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这样就说得更加有——

生:顺序了

生:有条理了

师:对,更加有条理了。(板书:有条理)我们知道的还有那些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

生:先,再,接着„„

师:对,我们在说话的时候用上这些表示先后顺序的词,就更有条理了。谁再来更具体地说说你看到的。

生:我看到„„

师:(不由自主地鼓掌)说得好,特别把他第

二、三次捏鸡蛋时的样子表现了出来,真是又有条理又有趣味!孩子们想想他上台和下台时有什么不同?

生:我看到他上台时信心十足,大步跑上讲台。最后鸡蛋没有捏破只好垂头丧气地走下台了。

师:观察得真仔细,说得太好了,把他捏鸡蛋前后的样子活灵活现的表现了出来!老师给你个建议,如果带上感情来说就更好了,再说一遍。

生:(有感情地重说一遍)

师:孩子们在他捏鸡蛋的过程中听到了些什么呢?(手指板书,听)

生:我听到他第一次没捏破,他说:“老师,我能再捏一次吗?”

生:我听到他第三次捏的时候嘴里发出了:“哼哼”的声音,感觉用的力气好大。

师:都会听,你用上了象声词,这样就更形象了。你可听得真仔细,会听,这是个很好的学习习惯!

孩子们回忆一下,老师说话没有?第三次捏时,我们在做什么?

生:老师说„„

生:我们都在给他加油。

师:我们怎么加油的?一起再来一遍。(引导学生一起喊:“加油!加油!”)在观察他捏鸡蛋的时候你们还想到了什么呢?(指板书,想)

生:他刚开始捏时,我想鸡蛋那么脆,很容易捏破嘛。

师:哦,你也和他有同样的想法,结果呢?同学们一定都充满了疑问吧,这看似“脆弱”的鸡蛋,怎么一下子变得如此“坚硬”呢?这其中可是蕴藏着科学道理的哦。下来同学们可以好好钻研钻研。

生:我想这鸡蛋是不是被施了魔法,变得这么硬。

生:我想,这鸡蛋是不是被煮过才变得这么硬的。

师:你们都有自己的想法。思维的翅膀一定能让你学得更好!

(三)学生写精彩片段

(一)(课件出示)写一个精彩的片段:

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和想到的内容(可以是老师拿出鸡蛋的一刹那,也可以是同学使劲捏的一刹那或者是你得知谜底的一刹那)

(二)点石成金

课件出示:写好观察游戏作文妙招:

1、观察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

2、写出你的心理活动。

3、观察下面观众的反应。

(四)师生点评

师:谁愿意将自己的习作和大家一起分享下?

(具体、形象,描写细致,写出真情实感,写出下面同学的反应)

师:同学们,精彩片段加上开头结尾,再给它取个吸引人的题目,一篇好的作文就完成了。你打算给你的作文加什么题目呢?

(五)总结

孩子们,这节课你们让老师沉浸在愉悦的活动中,老师仿佛回到了童年;你们的笔记录下了这难忘的时刻,将它带给你们的父母、朋友,让他们也来分享我们的快乐,好吗?只要我们用自己的亮眼睛仔细观察,用我们的大脑认真思考,在我们身边有很多可以写的人、事、物。老师相信你们会写出更多更好的作文来!

推荐第3篇:《捏面人》教案

捏面人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观察、动作来熟悉歌曲的旋律,并能按歌曲的不同节奏,学习带戏味的说唱歌曲。

2.通过动作表演、分角色演唱、创编等方式,在愉悦中感受与体验歌曲,能主动地投入到歌唱活动中,能根据捏面人捏出的面人形象创编歌词。

3.学唱歌曲《捏面人》,能用自然的声音愉快的歌唱,并喜欢这种说唱形式的歌曲,萌发对民间艺术“捏面人”的兴趣。 教学重点:在各种音乐活动中感受体验歌曲。

教学难点:借助多媒体、图片,能在即兴念白的部分创编歌词 教学过程:

一、律动《泥娃娃》

1.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非常好听的童谣,考考大家,你知道这首童谣的名字吗?(《泥娃娃》)。播放歌曲,多可爱的泥娃娃呀!我们也来学学它的样子吧!

2.学生与教师共同随音乐跳舞。

二、导入

这首童谣好听吗?其实还有很多更好听的童谣,想听吗?今天哈老师请来了一位来自河南的老爷爷,虽然他不会唱童谣,但是他却给我们小朋友带来很多的乐趣,他的本领可大了,我们一起看看他他有怎样的本领呢?在干什么?(播放视频)你观察的可真仔细。

三、歌曲第一部分

1.这位老爷爷是一位民间艺人,会捏了很多面人,小朋友可喜欢他捏的面人了,还有一首捏面人的歌呢?想不想听呢?我们来听一听,老师想问问大家,听音乐用什么听?生说耳朵。播放《捏面人》范唱第一次。

2.捏面人的老爷爷捏了各种各样的面人,你说是啥就是啥!随即把这句唱出来(你说是啥就是啥),歌曲中这句词采用了河南豫剧的戏剧风格,非常有特色,我们也来学一学,教师教唱这句,学生模仿唱。我们把这句特色的词带到歌曲中唱一唱。并说说这句在歌曲中出现了几次?(2次)播放《捏面人》范唱第二次。

3.你们唱的很豫剧的味道,现在如果加上动作,会更有味道。请你观察一下,老师在哪里加的动作,是怎样的动作?播放《捏面人》唱的部分。教师边听边加上摇头的动作。

你说

是啥

| 就

|

啥!

|

摇头

谁的眼睛最亮,老师在哪个字加上摇头的动作呢?我们也来模仿一下。播放《捏面人》唱的部分。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表演。

豫剧: 欣赏一段豫剧

四、说唱部分

1.今天,捏面人的老爷爷认识了我们小朋友非常开心,他要给我们捏几个面人,听听都捏了些啥?播放歌曲第二部分念白伴奏第一次,教师范唱。

2.老爷爷到底捏了啥呢?你听出来了吗?说说看„„(孙悟空!)出示孙悟空的图片。你知道孙悟空最大的本领是什么吗?师念词(师)捏一个孙悟空,(生)打妖怪(出示这句歌词)带领学生读一读。

3.老爷爷还捏了谁?你来猜一猜,教师表演。(唐僧)唐僧在干嘛?(骑白龙马)教师随音乐节奏说:“老爷爷„„”引导学生说出“捏一个唐僧骑白龙马”。 (出示这句歌词)

4.还有一个非常老实的是谁呀?(沙和尚)沙和尚最勤劳,整天挑着行李。教师随音乐节奏说:“老爷爷„„”引导学生说出“捏一个沙和尚挑箩筐”。出示这句歌词)

5.教师嘟起嘴,故意变粗嗓音说:小朋友,你们忘了我!(猪八戒)猪八戒在干嘛呢?(吃西瓜)在教师动作引导下,学生随节奏念白歌词“捏一个猪八戒吃西瓜”,教师随后将歌词出示。

6.我们把这四个可爱的面人一起来念一念。教师带领学生念词。 师念前半句,学生念后半句,用响板伴奏。 生念前半句,老师念后半句,用响板伴奏。 我们和着音乐来试试。播放第二部分伴奏。 7.老爷爷捏的这些是哪个故事里的人物啊?(西游记)你们知道可真多!你会表演吗?想想你会怎样表演唐僧呢?你表演的真像!那贪吃的猪八戒呢?接着让学生分别表演沙和尚和孙悟空老师表演动作,老师为你们伴奏,请你们表演。(播放念白伴奏)

你们表演的真精彩!如果能和着音乐的节奏就更好了!我们再来一遍。(播放念白伴奏)

哈老师也想表演,你们能不能也为哈老师伴奏呢?谢谢你们!请你们用好听的声音念出来(播放念白伴奏),教师做动作学生念歌词。

你们念的真好听,这次要增加难度,请你们边念边表演,(播放念白伴奏)。 你们真棒!哈老师还想再看一遍,这时学生练习,老师在每个乐句加上一个象声词。

如:在每句的结束处加上一个象声字。

一个

白龙

(驾)

一个

沙和

(嗨),

一个

猪八

西

(嗯),

一个

孙悟

空把

(嘿)。 你发现有什么变化吗?老师在什么地方加上的?(每一句的结束处) 请你再听一听,加上怎样的词?播放歌曲第二部分范唱第一次。跟着哈老师一起来试试。播放歌曲第二部分范唱第二次。

五、完整表现歌曲

1.表演歌曲

我们来完整的欣赏这首《捏面人》,播放歌曲范唱。这么好听的歌曲能不能和哈老师一起来合作演唱呢?哈老师扮演老爷爷,请大家扮演面人。教师范唱歌曲,在唱到“面人”时,只做动作,学生跟节奏边做动作边念四句歌词。播放歌曲伴奏

2.创编歌词

我们的合作非常成功!老爷爷知道我们把他和他的面人唱的这么好听,一定很开心!我们如果也是捏面人,你想捏个啥?学生讨论。当学生说出一个事物时,教师用节奏加上响板伴奏念出来。

捏一只小狗汪汪叫; 捏一只小兔吃萝卜; 捏一只青蛙吃害虫„„

老爷爷捏的是《西游记》故事里的人物,我也有一个故事,你们想不想知道?看一看,出示图片(喜羊羊、懒羊羊、灰太狼、红太狼等)帮老师来完成这个故事。学生创编。

捏一个喜羊羊爱动脑; 捏一个懒羊羊爱睡觉; 捏一个美羊羊爱漂亮; 捏一个灰太狼爱捉羊; 捏一个慢羊羊爱发明„„ 播放歌曲伴奏,教师演唱。

六、拓展

你们一个个都是小作词家,《捏面人》是一首具有河南地方音乐特色的歌谣,童谣大多与游戏及传播知识有关,它朗朗上口,很押韵,深受小朋友们的喜欢。今天哈老师也带来了《拉大锔》童谣,我们一起来欣赏:

七、小结

捏面人老爷爷的故事还有很多,我们的童谣也很多很多,它是我国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希望小朋友多说童谣,唱童谣,创童谣,爱童谣!

推荐第4篇:捏橡皮泥教案

《捏橡皮泥》教案

教材分析:

《捏橡皮泥》本是课本上所没有的内容,但根据新课标的精神,我根据学生实际设计的一堂活动课。它也和《吹泡泡》的课型基本相似,主要是让学生在玩中学,在与同学玩当中学会他人的长处,发掘自己的能力。在活动中,融入了各种形式,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不知不觉地走进学习氛围,主动参与活动。 学生分析:

1、二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特征,对动手的事物有浓厚的兴趣。他们喜欢玩、喜欢活动、喜欢无拘无束地进行游戏。因此让学生捏橡皮,学生的热情是很高的,而且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也是挺适合的。

2、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在大脑中储存了大量的事物形态。了解了一些事物的基本特征。而且他们也已经具备了想象思维的能力了。 设计理念:

1、语文教学改革要注重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创造性。那么我们就要让学生在课堂上放开手脚,主动参与学习、展示真实的自我感受。最好是通过一些学生所熟悉的周围的游戏活动来带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本着激发学生参与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这个想法,我又采用了多种学科形式相结合的综合活动课形式,以辅助语文教学,使其更形象、更富有学科之间的联系性。教学目标:

1、能发挥想象,自己捏出一些图案,增强动手能力。

2、能用上“先„„接着„„最后„„”的句式进行语言训练。

3、能通过联想,说说你捏出的是什么?它是怎么样的?它在干什么或者可以干什么?开拓思维,让想象插上翅膀。

4、在活动中,增强合作学习的意识。课前准备:

录音磁带、投影片。

捏好的橡皮泥、火柴棒(或牙签) 教学流程:

一、导入课题:

1、猜一猜,这盒子里是些什么东西?

2、教师出示一些捏好的橡皮泥图案,让学生观看。

3、看了这些图案,你想知道什么?

4、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出本课的主要要解决的问题。①它是怎么捏出来的?

②它是怎么样的?它在干什么?它可以干什么?[激趣质疑,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自然地引出课题,并引导学生自己说出来本次活动要解决的问题,给学生创造一种主动学习的机会。]

二、游戏练习说话:

1、教师指定一种图案让学生捏(冰糖葫芦)

2、学生自由游戏,活动开始伴有活泼轻快的音乐,当音乐声停止活动就结束。一边说一边捏,要求用上“我先„„接着„„最后„„”的句式。(以下也-相同)

[播放音乐,能使课堂气氛活跃,调动学生潜在的激情,调控课堂上学生活动的时间,做到收放自如,不留痕迹,使过渡自然]

3、抽几位学生上台一边捏一边说。

4、句式训练。

我先把橡皮泥分成一块一块,大小差不多的小块

接着把每块橡皮泥揉成(

)的

最后我用牙签把它们(

)地穿起来

[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有不同的理解,最后归于语言文字上的统一规范,但在统一中追求个性化]

5、这样捏出来的橡皮泥是怎样的呢?

你看,(

)的(

)被我捏出来了。

6、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图案捏橡皮泥。要求一边说一边做(伴音乐) [活动与语言训练有机结合,给学生充分的活动时间,让他们在游戏中,动手活动中增加兴趣,主动参与学习]

三、自由活动(捏橡皮泥)(伴音乐)

1、你还能捏出其他东西吗?

用上:我捏的是什么,它是怎么样的,它可以干什么,它在干什么。

2、活动开始,四人小组合作。

[在低段学生中,渗透合作学习的新理念,发挥学生想象,珍视学生独特的创造力,给学生留下自由空间]

四、说话训练:

1、学生自由回答以上问题。

2、根据句式说话:

(1)我们组的同学捏了很多图案,有(

)、有(

)、有(

)。 (2)我们组的同学捏了很多图案,有(

)的(

)、有(

)的(

)、有(

)的(

)。

[语言文字的统一规范,同样追求个性化,并通过“我们组的同学”这几个字贯穿与加强了合作学习的意识]

五、整体练习说话:

把上面几个问题连起来说话,四人小组讨论自由说,指名说。

[以上几个问题都是层层深入,由浅到深,在学生活动中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在每个环节中都以“活动——自由说话——句式说话”的线索进行教学]

六、课外延伸:

请你把你捏的图案画下来,并写出你是怎么捏的,然后利用想象,把它编成一个故事。

[结合多种学科的教学形式,综合在语文课中,用美术形式加强巩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并提出思维的方向]

推荐第5篇:教案《捏彩泥》

《捏彩泥》

教学对象:爱心学校全体同学

教学目标:在捏彩泥中发挥想象力,训练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材及教具:彩泥和纸

教学过程:

1.教员先用彩泥演示,要求学生捏相同的形状。2.让学生动手捏自己喜欢的各种形状。 3.同伴之间合作完成一个主题的作品。 7.分享成果。

推荐第6篇:三年级捏鸡蛋教案

《捏鸡蛋》教学设计

博学教育 王杉青

教学理念

“写什么”和“怎么写”是作文教学指导的两个基本问题。

将写作方法有机地结合于活动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作文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这是我设计这篇习作指导的主要思想。 使学生开开心心活动,轻轻松松习作,扎扎实实提高习作能力是本堂作文指导课追求的境界。

教学目标

1、创设游戏情境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提供真实的习作素材。

2、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的能力,学习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把活动过程写具体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

3、感受写作的乐趣培养学生写作的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

学习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 把活动过程写具体写生动 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师:看到小朋友们精神这么好,老师想送给大家一件礼物。想知道它是什么吗? (想)

师:注意看(师小心翼翼地捧起鸡蛋) 师:它就是:

(鸡 蛋!)

师:你们能用一个词来形容老师拿鸡蛋的样子吗?(生说:轻轻的捧)

师:老师轻轻的,很 小心的(轻声说)的对吧!为什么呢?(生说:容易摔碎、捏破) 师:如果我们今天来捏鸡蛋,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呢?

好,这节课我们就来 捏 鸡 蛋 ! 板书课题: 捏鸡蛋

师领读,捏是鼻音,连读。

师:好,非常好,注意,捏鸡蛋的方法是这样的(演示),把鸡蛋就放在手心里,握住,包起来,老师请一位同学捏的时候,请其他的小朋友认真看,认真听,认真想, 板书: 看

师:看一看

他捏鸡蛋时的表情和动作

听一听

有一些什么声音 想一想

他心里会想些什么

二、活动体验、指导观察

1、指名学生上台捏鸡蛋。

2、引导观察活动过程。注意动作、神态 师:我看他收据的那么高,多自信啊!

孩子们,老师把鸡蛋放在这个小朋友的手中了,你们来观察他的表情和动作。 (生第一次轻松捏,第二次稍微用力,第三次用尽全力,第三次师生一起加油) 师:还是没捏破,看来这个鸡蛋实在是太硬了!

3、说话训练。看一看

请一位同学来说说,他在捏鸡蛋的时候你观察到了什么?(用力,气喘吁吁)

带上感情说,体现气喘吁吁的样子。

这样听起来更有味道、有趣味。如果我们说话的时候带上感情,听话的人就会觉得更加有趣味。

板书:有趣味

还看到了什么?(引导出关于力气的词语)

表示力气的词语可以说:九牛二虎之力、用尽全力、竭尽全力等都可以。 我们观察到捏了几次鸡蛋啊?(三次)

每一次捏鸡蛋的表情和动作都一样吗?(不相同)

谁来说一说每次捏鸡蛋的表情和动作有什么样的变化?(生说每一次的变化)

王老师听出用了第一次-第二次,这样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让我们感觉更加的有序,有顺序,有条理。那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还有什么?(先…然后…再…) 这些词语可以帮助我们说话的时候更加有序。 板书:有条理 听一听

看到的都说了,你还听到了什么?(生说象声词、用力的声音) 想一想

接下来猜一猜他心里是怎么想的?(想像,拟人,比喻等)

说的太好了,老师希望你们插上想象的翅膀,写出好的有趣味的作文。 总结

生叙述捏鸡蛋的过程。

三、学生习作

写写活动整体或片段

接下来,把你们在这节课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你最感兴趣的写出来。可以是整堂课也可以是一个片段,要写的有条理、有趣味! 请小朋友们拿出笔开始写吧。

附板书

nie

捏 鸡 蛋

有条理

有趣味

推荐第7篇:《捏塑动物》教案

《捏塑动物》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了解动物的基本形态,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形象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对立体造型的动手能力。

2、掌握捏造动物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3、通过开放式的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互相协作,同时又有竞争意识。

教学重点:

用橡皮泥做自己喜欢的动物。

教学难点:

动物的特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认知体验

1、几位头戴动物头饰的学生出来进行角色表演。

师:今天老师请来了几位好朋友,看!是谁呀,它们有什么特征?

2、教师播放课件,学生观看有关动物的影片。教师板书课题:动物

二、师生互动,深入体验

师:你们看了这些动物,最喜欢哪一种动物,它有什么特征?

1、学生分别描述一下自己喜欢的动物有哪些特征。

2、教师出示用橡皮泥做的动物,板书课题:捏泥动物

三、表现

1、你们知道老师是怎样做出来的吗?

2、小组合作探讨制作的过程:

①构思你要作什么动物

②用捏、揉方法做动物的身体与头部

③上动物的细部特征,加上装饰,使动物更生动

师:大家能动脑总结做动物的步骤,一年级我们学过什么方法来做食品?

3、复习旧知识:搓、捏、压、粘、卷、揉等技能

教师用较快的速度示范动物的制作过程与方法

四、创作体验:

展示作业要求:用橡皮泥捏一只你喜欢的动物,与小组成员合作完成小小动物园。教师巡视指导鼓励。

五、作品展示,角色表演

小组交叉参观交流,互相评价小小动物园。请小组代表手拿着作品上台表演。

六、回味体验,课外延伸

师生总结全课,谈谈自己的收获或感受。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与我们人类息息相关,大家都要关心自然,爱护动物,共同保护环境

推荐第8篇:《泥捏器皿》教案

《泥捏器皿》教案

教学方式:

集体探究、自主学习、小组合作。

教学手段:

1、实物展示:将部分实物如小碗、杯子等,用泥捏制出来,从而激发学生创作欲望。

2、播放录像:将正确的搓制泥条方法、泥条搭接方法等制作成录像片段,以便更加生动的帮助学生理解其方法。

3、技术准备:泥条盘筑的小物品、录像片段、ppt课件、泥工刀等。

教学目标:

1、掌握泥捏制的方法,能捏制日常器皿;

2、经历对生活物品的观察、尝试、交流、实践的过程,总结出器皿捏制的方法;

3、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及对泥条盘制物品这一内容的喜爱。

教学重点:掌握泥捏制器皿的方法,将器皿做的圆滑。 教学难点:发挥自己的想象,现场捏制出器皿。 教学方法:集体探究、自主学习、小组合作。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陶艺泥、泥工刀、作品、课件等。 学生准备:陶艺泥、泥工刀等。

教学过程:

一、实物导入:

1、出示古代人用泥制作的器皿。

2、过渡语:今天我们学习用这种方法,来捏制这种形状的物品。

二、探究新知:

1、探究器皿的捏制方法: (1)观察器皿外形特点:

提问1:你们看一看这个器皿在外形上有什么特点?

提问2:我们要盘制一只碗,首先要确定哪一部分大小?应该怎么制作?

(2)尝试制作器皿:

下面大家来试一试制作一个器皿。 提示:尽量把底部压圆压平。

展示作品:说一说怎样把碗底制作的又平又圆。 (3)交流探究:

巡视指导,发现问题:引导学生自评、互评 提出问题:为什么作品容易干裂?怎样改进? (出示课件)

说明:捏塑前要将泥反复揉搓,这样制作的作品才不容易干裂。 (4)提升总结:

制作器皿的时候分四部,揉、捏、搓、粘。在泥塑前要将泥反复揉搓……

2、再次练习器皿的捏制

提出要求:盘制牢固、造型匀称、圆滑。 巡视指导。

四、评价、交流:

1、展示作品,自我评价:引导学生自评、互评。

2、巩固本课所学:说一说本课你学到了什么新知识?

五、知识拓展:

你们看这个花瓶,它的瓶颈部分是越来越细的,你们知道要怎么捏制的吗? 课下大家可以一起研究一下。 教学总结:

欣赏,回忆本节课所学内容。

观看花瓶图片,明确本课学习项目,让学生懂得要抓住物品特征进行捏制,了解器皿制作方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及相互同学间的互助精神,培养学生自评与互评能力,巩固本课重点知识,激发继续研究学习的兴趣。

推荐第9篇:《捏泥巴》参考教案

《捏泥巴》参考教案

课业类型: 手工制作课

一、教学目标与内容:

1、在学生活动中,探究各种泥器物的制作方法,体验泥的特性,感受捏泥给我们带来的乐趣。

2.通过捏泥,体会陶艺的捏制成形方法,尝试制作各种泥器皿。

3.通过捏泥巴、玩泥巴,了解祖国古今的陶艺作品,激发创作欲望。通过对玩泥巴过程知识及技巧的探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审美能力、动手能力及创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学习简单的陶艺制作方法,体会中国陶艺的历史文化,引导学生以生活为源泉进行创作。

难点:小器皿的捏制方法及造型设计。

三、教学准备:

陶泥、简单的工具、陶艺作品、百宝箱、收集箱。

四、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检查学习用具准备情况,,教师分发和好的泥巴,调节学生情绪,准备上课。

2、导入新课:(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探究欲望。) 出示百宝箱(百宝箱中是搜集的各种造型的生活器皿的泥塑作品。),找学生探索百宝箱里的秘密。(找学生从百宝箱中摸出“宝贝”。导入本课内容)。

3、讲授新课:

A、提问:这些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这些可爱的造型是受了生活中哪些东西的启发?(引导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就这些器皿的形状、制作方法展开讨论。

教师概括总结。

B、教师示范捏泥巴的方法: 压、揉、搓、捏

学生分组试一试这些方法能做出什么样的形状出来。还可以用哪些方法?

1 / 2

C、课件出示各种泥塑图片学生欣赏古今各种更有创意的作品。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看法或见解。

D、找学生说说自己想做一个什么泥塑作品,都采用哪些方法制作? 鼓励学生大胆创意,在自己初步的作品上进行雕饰,制作出与众不同的作品。

五、学生作业,教师巡回指导: 作业要求:

运用自己学到的方法,结合自己的想象,捏一件自己喜欢的小泥塑。 指导要点: (1)要有创新。 (2)注意方法。

(3)注意作品的功能。(用途)

六、小结:

找同学说说你的作品的设计思路和功能,并说出在制作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你是怎么解决的?通过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

2 / 2

推荐第10篇:捏泥动物教案

捏泥动物

教学目的:

1、认识了解动物的基本形状,培养立体造型的能力。

2、掌握捏制的基本方法和顺序。

3、培养团结协作的集体意识。

教学重点:捏泥的揉、捏、搓、粘贴组合等基本技法以及共同完成的合作精神。 教学难点:刻绘、切挖技巧的巧妙运用。

教学准备:CAI教学课件、范作、陶泥、切刀、牙签等。 教学过程:

一、摸一摸。

教师出示纸盒,学生上台摸一摸。 “你摸到什么了什么形状的东西?”(条、球、饼等)

“这些都是用什么做的?怎样才能把橡皮泥变成这些形状呢?”(板书:搓、揉、捏)

二、试一试。

1、“那么小朋友们都来捏捏。(出示课题:捏泥)看看你能不能用刚才所说的搓、揉、捏将橡皮泥变成不同的形状。”

学生介绍自己的做法。

2、学生相互将橡皮泥基本形组合。

学生介绍自己的做法。

3、教师示范用基本形组合蝴蝶。

“哇,这只蝴蝶的小伙伴飞到我们教室里来了,我们快去看看吧!”.

三、看一看。

1、蝴蝶引出森林运动会。

2、谜语带出两只动物。

“你是根据什么猜出是长颈鹿的?”“它还有什么特点呢?” 课件示范橡皮泥制作长颈鹿。

“根据谜语,你能说出乌龟的特征吗?” 教师示范制作乌龟。

3、“你们看!还有一些小动物听到这个消息也赶来了。”(课件展示范作图片)

四、做一做。

1、“刚才那么多动物,你最喜欢哪个?”

2、“接下来就请你把你喜欢的动物请到我们的赛场上来吧!(出示课题:动物)”

3、布置作业要求。

五、评一评。

学生根据作品做得最像、做得最美来进行评选,教师颁奖。

第11篇:捏面人活动教案

捏面人活动教案

活动目标:

1、会用简单的语言描述人物形象特征。

2、能够根据形象特征,使用团、压、捏、搓等方法进行八戒形象的制作。

3、乐意参加彩泥制作活动,体验成功、学会分享。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

2、彩陶泥、挂件、烤箱、部分头饰。活动建议:

一、歌曲《捏面人》导入:

宝贝们好,老师好,给客人老师问个好,宝贝们真有礼貌。刚才的歌曲好听吗?(好听)歌曲中的老爷爷他都捏了些什么呀?(猪八戒,孙悟空,唐僧,沙和尚),奥,老爷爷捏的可真多,他还给赵老师也捏了一个呢,想知道捏的是谁吗? 我要给坐的最好的小朋友看(强调好纪律)我来了,小朋友们好哇,猪八戒你好,谢谢,你们都是有礼貌的好孩子。八戒那么喜欢我们,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它张的什么样子的?实物投影仪出示:猪八戒的形象(脸:圆圆的、大大的;耳朵:大大的;鼻子:长长的;眼睛:小小的)这么可爱的猪八戒,你们想不想捏一个?(想),让我们一起看看是怎么捏的:多媒体:逐步播放步骤展示图

下面就请宝贝们伸出你的小巧手和赵老师一起来做

二、师生同步(演示):

1、做脸盘:取稍大一块橘黄色的泥放在两个手心中团一团,团成圆形,压一压,(不要压得太扁)八戒的脸盘就做好了。

2、做耳朵:猪八戒肥头大耳朵,耳朵做的时候稍微大一些,取出两块大小差不多的泥,先一起做一个耳朵,将你团成椭圆形,用一个手指轻轻的压扁,一个耳朵的形状就出来了,然后,粘贴到八戒脸盘中间偏上一点的地方,用同样的方法把另一个耳朵做出来,做出的两个耳朵形状要差不多吆

3、鼻子:鼻子有些长,先取一个就黄色的彩泥,团成圆形直接粘到脸庞中间偏下一点的地方,再团一个粉红色的圆放在黄色圆的上面做鼻子的鼻头。

4、眼睛:再取两小块黑色的泥,取其中的一小块放在食指和拇指之间轻轻念一念,做八戒的眼睛,放在鼻子的上两侧,用同样的方法做出另一只眼睛,粘贴上。做时,我们可以做成直线,可以做成弯弯的月牙形,也可以做成两个小圆。

5、嘴巴:取一点玫红色彩泥,用食指和拇指轻轻的撵成月牙形做八戒的嘴,紧贴鼻子下方粘贴上。

6、帽子:捏一个黑色三角形做八戒的帽子,冒顶不要做得太尖)因为八戒不听师傅的话,被观音菩萨给带上了紧箍帽,所以搓一根细长条做紧箍咒,再搓一根短一点的长条,从中间非别弯向两边粘贴到紧箍咒上,紧箍咒帽就做好了。

7、穿洞:最后用牙签,在鼻子上轻轻穿两个孔,作八戒的鼻孔,好让它呼吸空气,在帽子上方穿个洞,等我们烤完之后好把它挂起来,这个洞要穿的大一些。宝贝们在使用牙签时一定要注意安全,用完之后放到各自的盘内。

宝贝们的小手可真巧,一个个可爱的八戒都被你们做出来了,请宝贝们将你们做好的猪八戒放到桌子上的托盘内,现在请刘老师为我们进行烘烤。请宝贝们轻轻的站起来,听听音乐,一起活动活动吧。

四、游戏:

播放音乐:幸福拍手歌 跟随音乐边唱边跳起来。

高不高兴?()更高兴,更好玩的还在后面呢,下面请宝贝们静悄悄的回到自己的位子上,请宝贝们不要找自己捏的那一个了,因为在烤的时候给打乱了,不过,也没关系,我们可以相互学习,互相看一看好不好?(好)看看你面前的八戒变了吗?()这是经过烘烤的,这个猪八戒可只能看、只能玩,可不能吃吆。

五、整理:穿链

每人拿出一个钥匙链,先将小扣从帽子上的孔中穿出,用钳子捏紧。

六、展评、分享:

做好的宝贝请拿着你的钥匙扣到赵老师这里来,把它们高高举起也给下面的老师看看好吗?宝贝们真是太棒了,抓紧时间用最好听的声音来表扬表扬自己吧:。。。,现在宝贝们可以把你捏的猪八戒送给客人老师,等回到你们班级后,赵老师会把我们那儿小朋友做的各种各样的钥匙扣、小吊坠送给你们,好不好?开始吧,记得可要说一句好听的话吆。

七、课外延伸:

送完的宝贝请到赵老师这里来,我这里也有礼物送给你们,这是我们幼儿园的小朋友用彩陶泥捏的,漂不漂亮?。。。你还想捏什么?。。。都可以,现在先让我们休息一会,洗洗我们的小手,下节课再把你们想捏的捏出来吧。

第12篇:中班美术教案:小手捏捏捏

中班美术教案:小手捏捏捏

活动目标:

1、辅导材料和你表现动物或人物。

2、初步尝试自己的泥塑动物及人物上色。

3、喜欢泥塑活动。

活动准备:

1、玩具小动物,动物图片、泥、泥工板、辅助材料(雪花片,牙签、小珠子等)油画笔,颜料。

2、幼儿已有使用油画笔的经验。

3、参观动物观,对一些常见的小动物的外形有所了解。

活动过程:

一:和幼儿一起回忆参观动物园的经验。提问:

1、你喜欢哪个小动物?、

2、它是什么样子的?

3、身上的花纹是什么颜色的?

二:请一幼儿选一个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玩一玩。提问

1、仔细看看它是什么样子的?(重点请幼儿观察头、身体及其他特征明显的部位)

2、看看它身上有哪些颜色?

三、请幼儿阅读幼儿用书,说一说画画中的泥塑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四、请幼儿尝试制作的西欧啊动物及人物。

1、提问:如果你在制作的过程中遇到了困难可以怎么解决?(可以看看玩具,图片也可以请老师帮忙)。

2、鼓励幼儿大胆使用辅助材料。

3、幼儿完全制作好了再上色。

4提醒幼儿上色时,注意保持小动物形象特征的清新。

4、鼓励幼儿捏一个以上的泥塑作品。

五、幼儿相互交流作品,提问:这是谁?在干什么?它们说了什么?

六、活动评价

1、能用泥捏一个动物或人物。

2、幼儿能用颜色给自己的泥塑小动物或人物。

第13篇:大班音乐:捏面人教案

大班音乐歌唱活动:捏面人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捏面人》,感受歌曲稚趣生动的风格,体验边唱边表演的乐趣。 2.初步尝试在原有歌曲的基础上,即兴在念白部分创编与演唱歌曲。 3.能按歌曲中不同节奏,学习用京韵演唱歌曲。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之前已掌握了一些捏面人的相关经验,为引出捏面人做好准备。 物质准备:老爷爷捏面人的PPT课件,孙悟空、唐僧、沙和尚、猪八戒的图片。音乐图谱一份。

活动过程

一、教师借助多媒体生动地讲述,引出歌曲部分内容。

1、导入

师:小朋友今天有一位老爷爷来到了我们教室,这位老爷爷有一项很大的本领,想知道吗?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出示ppt图片)

师:这个老爷爷呀,会捏各种各样的面人。老爷爷带来了好多面人,有什么呀? 师:好多好多,我们都看不过来了! (2)教师帮助幼儿理解比较难的一句歌词。

师:捏面人的老爷爷本领真的很大,捏出来了这么多面人把我们的眼睛都看花了!看得老师真想来夸一夸这位老爷爷,你们想不想?谁来夸夸看?

师:想听听老师是怎么夸得吗?(按歌曲节奏念:捏面人的老爷爷本领大,老爷爷捏出来的面人把眼看花。)来,跟着老师一起来说说看。

二、幼儿学唱歌曲

1、教师范唱第一段,幼儿有感情的跟唱

师:吴老师还能把它给唱出来呢!信不信?请你来听听看。 听完了感觉怎样?你听到了些什么?(请幼儿试着跟老师唱) 师:如果请你来唱,你会用唱怎样的语气和表情来唱呢?

师:就像你们说的,夸奖老爷爷的时候要神气一点,问句时候要像问问题一样唱,最后一句像唱戏一样的唱出来能吗?来我们来试试看!这次再加上动作试试!

2、教师范唱完整歌曲,用身体动作表现歌词

师:老爷爷被我们又是夸又是唱的,心里可开心了,一高兴送了我们几个小面人,到底送了什么呢?请你们来听一听。(前奏响起,教师轻声说:“老爷

爷来了„„”随后范唱。在范唱中,将整个第二部分四个乐句有节奏地用动作表现。)

3、教师逐一出示图片,帮助了解歌曲的部分结构。

(1)根据动作,按歌曲节奏练习歌词。

师:老爷爷到底捏了啥呢?你看出来了吗?说说看„„教师引导幼儿共同有节奏地念“捏一个孙悟空打妖怪···”。

(2)教师一步步提高演唱难度,激发幼儿不断挑战,精神饱满地演唱。 师:面人都给大家念活了!现在老师来演老爷爷,你们来表演面人,好吗? 师:你们学得真棒!来来来,请这边的小朋友当老爷爷,那边的小朋友当小面人,好吗? 师:老爷爷送了我们几个小面人?你们都记住了吗?现在我们唱给后面的老师听一听。

三、启发幼儿创编歌曲。

师:小朋友老爷爷把他捏的小面人编进了歌里,小朋友还想把什么面人编进歌曲中呢?谁愿意来试试看。创编歌曲展示。

师:我们小朋友太棒了,捏了这么多的小面人,还把它们都编进了歌里。小朋友我们今天学了一首有趣的歌,这首歌曲就叫捏面人,请小朋友回到教室把这首歌唱给没听过的小朋友听一听好吗?好的起立,我们回教室唱歌吧!

第14篇:美术教案:捏橡皮泥动物

文档仅供参考

美术教案:捏橡皮泥动物

教学目标: 认识与了解动物的基本特征。用橡皮泥抓住动物的特征做自己喜欢的动物,进一步掌握做泥塑过程中捏、粘、卷、揉、搓、揉等技能,培养学生的立体造型能力。激发学生爱护动物的情感与团结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用橡皮泥做自己喜欢的动物。

教学难点:动物的特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认知体验

1、几位头戴动物头饰的学生出来进行角色表演。

师:今天老师请来了几位好朋友,看!是谁呀,它们有什么特征?

2、教师播放课件,学生观看有关动物的影片。教师板书课题:动物

二、师生互动,深入体验

师:你们看了这些动物,最喜欢哪一种动物,它有什么特征?

1、学生分别描述一下自己喜欢的动物有哪些特征。

2、教师出示用橡皮泥做的动物,板书课题:捏泥动物

三、表现

1、你们知道老师是怎样做出来的吗?

2、小组合作探讨制作的过程:

①构思你要作什么动物

②用捏、揉方法做动物的身体与头部

③上动物的细部特征,加上装饰,使动物更生动

师:大家能动脑总结做动物的步骤,一年级我们学过什么方法来做食品?

3、复习旧知识:搓、捏、压、粘、卷、揉等技能

教师用较快的速度示范动物的制作过程与方法

四、创作体验:展示作业要求:用橡皮泥捏一只你喜欢的动物,与小组成员合作完成小小动物园。教师巡视指导鼓励。

五、作品展示,角色表演

文档仅供参考

文档仅供参考

小组交叉参观交流,互相评价小小动物园。请小组代表手拿着作品上台表演。

六、回味体验,课外延伸。师生总结全课,谈谈自己的收获或感受。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与我们人类息息相关,大家都要关心自然,爱护动物,共同保护环境。

文档仅供参考

文档仅供参考

彩色的路

一、设计意图:

俗话说:音美不分家.音乐与美术两者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也可以说,两者互相作用.美术活动时,为了让幼儿按照有关绘画的要求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去,我常试将美术与音乐相结合,寻找最佳结合点,充分运用动作、节奏等音乐要素来感知和体验色彩、线条等美术要素,使枯燥的艺术技能变得生动,富有感染力,幼儿产生创造美的灵感.困此,我选择了常见而又为幼儿熟悉的绘画工具—毛笔,结合简单而有趣的歌曲《走路》,开展了本次玩色游戏,试图让幼儿在玩色、唱唱、画画、学学等活动中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

二、活动目标:

1、在玩色、画画、唱唱、学学的活动中,积极参与尝试用毛笔进行玩色游戏,感受色彩、线条、节奏、动作之美。

2、能大胆进行创作活动,体验交流、合作活动带来的快乐。

三、活动准备:

1、场景布置:活动室四周布置成“森林”、“草地”,宣纸铺成的“小路”一条。

2、水粉颜料(红、绿、黑、蓝),毛笔若干,调色盘、擦布若干。

3、幼儿已熟悉歌曲《走路》。

4、音乐磁带,录音机。

四、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发兴趣。

师:森林里住着许多小动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

听《摘果子》的音乐,师幼随音乐节拍进入“森林”。

师:森林里的动物真多呀!你能说说这些动物的名字,还能学它们走路的动作吗?

(二)、结合歌曲,尝试用毛笔进行玩色游戏。

1、复习歌曲。

师:歌曲《走路》中有几种小动物?小动物们是怎样走路的?

幼儿有节奏地说出歌词,并随歌曲的伴奏音乐围坐在教师身边唱歌。

师小结:跳跳跳、摇摇摇、爬爬爬、游游游,小动物们有节奏地走路真有趣。

2、根据歌词(动物走路的不同姿态),感受和体验色彩。

师:草地上的毛笔宝宝也想学小动物走路,如果请你给毛笔宝宝穿上漂亮的袜子学小兔、小鸭、乌龟和小鱼走路,你会用什么颜色?(同时出示4种颜色让幼儿讨论。)

幼A:小兔走路是跳的,欢快的,红色感觉是跳跃的。

文档仅供参考

文档仅供参考

幼B:小鸭子在绿绿的草地上走路摇呀摇,很平稳,是绿色。

幼C:乌龟慢慢地爬,感觉很重,黑色感觉很沉重。

幼D:小鱼游穿蓝色的。(师:为什么?)小鱼在水里轻轻地游,很优美。

……

师小结:我们可以给毛笔宝宝穿红袜子学小兔跳、绿袜子学小鸭摇、黑袜子学乌龟爬、蓝袜子学小鱼游。

3、尝试用毛笔作画。

师:毛笔宝宝不会走路,怎么办呢?(从情感方面启发幼儿。)

师:我们一起扶起毛笔宝宝,让它站起来,一边唱歌一边学走路。

引导幼儿随琴声慢速边唱边选择相应的颜色。当唱到“跳、摇、爬、游”时用毛笔在宣纸铺成的“小路”上画。教师观察幼儿根据歌词内容并按节奏用毛笔绘画的方法。

幼A:我画了黑色的虚线(---)在爬。

幼B:摇摇摇,我画出了绿色的曲线(┒┒┒)。

幼C:我画了蓝色的波浪线(\"\"\"\")在游。

幼D:我画了红色的三个点(```)和3段圆滑线(⌒⌒⌒)都是在跳。

……

师:下面我们跟音乐边唱边让毛笔宝宝走得更神气吧!

放歌曲《走路》的伴奏音乐,幼儿一边唱歌一边画,鼓励幼儿大胆地用多种线条进行创造性的表现,并请有创意的幼儿作示范。教师要及时提醒幼儿不混淆颜色,找空地方面,画完后用湿毛巾擦手。

(三)、出示头饰、创编动作,介绍作品。

师:你的毛笔宝宝学了哪些小动物走路?你能用动作表现出来吗?(教师弹琴。)幼儿随音乐节拍创编动物走路的各种动作表现作品,并找好朋友,相互看一看、唱一唱、学一学,边唱边表演。

师:今天,我们一起帮助毛笔宝宝走成了一条彩色的“路”,本领真大!小朋友表现都有很好,请排好队拿起篮子,老师奖励每个小朋友一个水果。天色晚了,我们回去吧(师幼跳“摘果子”走出“森林”)。

五、活动延伸:

讨论、探索:你还知道别的动物是怎样走路的吗?

引导幼儿说说其它动物走路的不同姿态(如:马儿跑、小鸟飞……),鼓励幼儿结合创编歌曲继续运用毛笔进行玩色游戏。

文档仅供参考

第15篇:大班美工教案:捏小猪

2012年幼儿园家长半日开放活动教案

活动名称:手工制作:捏小猪

活动领域:艺术

班级:大二班

执教人:张在琴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喜欢参与捏泥活动,并感受彩泥制作的喜悦。

2、提高幼儿立体造型能力,发展小肌肉动作。活动准备:

橡皮泥若干、油画棒、水彩笔、轻音乐、

活动重点:

运用各种方法、材料制作小猪。

活动难点:

小猪脸部的制作

活动过程:

一、导入:音乐导入《猪八戒背媳妇》

二、展开:

(一)激发幼儿制作兴趣:

1、引导幼儿欣赏小猪图片?

2、你想不想自己制作小猪?

(二)引导幼儿制作小猪

1、出示自制小猪,请幼儿观察、讨论:

小猪由哪几部分组成?

2、思考并示范小猪的制作方法:

3、幼儿选择材料制作小猪,教师巡视指导。并给予需要帮助的幼儿以帮助。

(三)将幼儿作品订到展板上,幼儿欣赏作品,体验成功的喜悦。

三、延伸活动:

回到家中为家人制作小猪。

活动反思:这次活动开展的比较顺利,教学重难点也比较好的突破了,唯一遗憾的是,示范制作方法时间再缩短一点可能孩子们在添加背景时就会时间更加充分,制作效果将会更好。

第16篇:大班美术教案 捏面人

美劳操作DIY捏面人

持教人:陈霞

活动目标:

1通过观看泥塑过程图片`讨论及尝试等方法学习镶嵌连接的方法塑造立体面人造型

2 体会制作立体泥工的乐趣 活动准备:

1 材料包

2 教师自制面人一个

3 各种形状的面人视频 活动过程:

一.欣赏面人工艺

教师:快过新年了,老师从面人王国里带了一件有趣的礼物。(出示面人)瞧,这是什么?你知道它是怎么做出来的吗? 二.观看视频,了解更多的小面人

教师:小朋友想不想看更多的小面人呢?让我们一起去面人王国里走走吧,出发!(播放视频)

三.介绍操作材料,尝试捏塑面人

教师:面人王国的国王送了一个魔法袋给我们,小朋友来摸一摸里面有什么(请幼儿拿出材料,示范制作面人的重点步骤) 四.幼儿自由进行立体泥工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1引导幼儿根据面人身体各部分大小进行分泥

2提醒幼儿不要将面人四肢搓的过细,并尝试比较出合适的连接方法 五.欣赏与评价

1鼓励幼儿展示面人,给面人取名字说说它在干什么 2欣赏同伴的面人。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每个环节相扣,利用了工艺品,多媒体,魔法袋等技巧激发幼儿兴趣,整个活动下来,幼儿的积极性及动手能力很高,使课堂气氛活跃欢快,孩子在轻松愉快中学习。

不足之处是还要重点讲解怎样连接小面人,在制作过程中使面人更美观

第17篇:捏泥巴

捏泥巴

【学习目标】

1.应知 初步感受泥塑的基本方法,了解体验用你进行活动的乐趣。 2.应会 塑造出生动的器物形象,培养学生的立体造型能力。

【学习重点】

探究捏泥的方法,并制作一件或多件器物。

【学习难点】

创造出形态各异的器物形象。

【教学准备】

1.教具:图片陶艺作品

2.学具:泥材料 实践活 动 用泥塑造器物(容器)

教学目标:在学生活动中,探究各种泥器物的制作方法,体验泥的特性,感受捏泥给我们带来的乐趣。通过捏泥,体会陶艺的捏制成形方法,尝试制作各种泥器皿。通过捏泥巴、玩泥巴,了解祖国古今的陶艺作品,激发创作欲望。通过对玩泥巴过程知识及技巧的探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审美能力、动手能力及创作能力。

教学重点:学习简单的陶艺制作方法,体会中国陶艺的历史文化,引导学生以生活为源泉进行创作。

教学难点:小器皿的捏制方法及造型设计。

教学准备:陶泥、简单的工具、课件、百宝箱、收集箱。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习用具准备情况。

二、导入新课: 出示百宝箱,找学生探索百宝箱里的秘密。

三、讲授新课:

1、提问:这些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这些可爱的造型是受了生活中哪些东西的启发?

2、教师示范捏泥巴的方法:压、揉、搓、捏

学生分组试一试这些方法能做出什么样的形状出来。还可以用哪些方法?

3、出示各种泥塑图片学生欣赏古今各种更有创意的作品。让学生 说说自己的看法或见解。

4、找学生说说自己想做一个什么泥塑作品,都采用哪些方法制作?

鼓励学生大胆创意,在自己初步的作品上进行雕饰,制作出与众不同的作品。

四、学生作业,教师巡回指导:运用自己学到的方法,结合自己的想象,捏一件自己喜欢的小泥塑。

1、要有创新。

2、注意方法。

3、注意作品的功能。(用途)

五、小结:找同学说说你的作品的设计思路和功能,并说出在制作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 你是怎么解决的?通过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

课后反思:

板书设计:

捏泥巴

第18篇:捏泥人

教学目标:

1、用黏土捏一个印象最深刻的生动的小泥人。

2、体验原始材料的乐趣,了解泥塑造型的文化以及悠久的历史,激发学生热爱家乡文化的情感和弘扬民间艺术的愿望。

教学重点:欣赏各种风格的民间泥塑,掌握手捏泥人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泥塑造型的夸张、变形等方法制作生动有趣的小泥人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稳定学生情绪。

二、引入课题:通过欣赏古代及当地民间泥塑的典型代表作品对泥塑艺术产生感性认识,了解泥塑与当代中国传统文化的相互关系。

三、讲授新课:

(一)板书课题——《捏泥人》 (二)讨论:

1、中国传统泥塑与民间泥塑的区别是什么?

2、民间泥塑的形象和色彩分别由哪些特征?

3、通过具体形象想表达哪些情感?

4、说一说“说唱俑”的造型、动作、表情变化,什么地方运用了夸张、变形的手法? (三)讲解:根据讨论情况,教师及时发现和表扬学生的独特见解,并从表现形式与艺术风格上对民间泥塑作进一步讲解。

(四)示范:教师简要地运用捏、卷、贴、刻、接等技法,用夸张、变形的艺术手法示范小泥人的制作过程。

(五)学生练习,巡视指导。

1、学生根据作业要求进行练习,可一人捏一个或一组小泥人,也可一小组捏一组各种动态泥人:音乐演唱组、歌舞表演组、体育运动组等组合人物。

2、学习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1)学生作品最容易出现的是琐碎,在具体指导学生制作时强化整体感,将头部、身体、四肢揉成一团,然后在特征处加强表现和处理。

(2)学生对泥性不够了解,可通过练泥来解决(如干、湿、黏性、延展性等)

四、课堂小结:

(一)主要通过同学间的作品展示,谈手捏泥人的感受,谈泥人的造型是否生动有趣,有没有自己的特点,所表现的内涵,是否大胆的发挥,自己是否可再改进。(二)教师对每一件展示的作品都加以鼓励。 布置作业 学生捏小泥人

以上就是美术四年级说课稿捏泥人全部内容供家长参考,祝能够进入是适合的学校!

第19篇:捏泥人

《捏泥人》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简单了解我国泥塑的历史,了解泥塑作品的工具材料及制作工序,熟悉捏泥人的简单技法并制作一件泥塑作品。

2.学习泥塑作品艺术及成型方法,培养对泥塑作品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造型能力。

3.感受泥塑之美,培养对我国泥塑文化的喜爱和兴趣。

二、重点、难点。

重点:初步了解泥塑的发展历史知识,了解捏泥人的简单技法,培养学生立动手能力。

难点:在了解泥塑作品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

三、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制作泥塑主要工具材料一套。(橡皮泥代替) 教师:泥塑制作主要工具材料一套,课件(包括泥塑欣赏、泥塑历史、材料工具、制作工序、成型技法),泥塑实物。

一、激发兴趣、认识泥塑

欣赏我国的敦煌莫高窟、麦积山石窟的神佛塑像、惠山泥人“阿福”形象作品,感受中国泥塑历史和泥塑作品之美,激发学生学习捏泥人的兴趣。

二、了解泥塑,掌握人物特点。

你们以前做过泥塑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一学,看看怎么来完成一个完整的泥塑人物作品?

(1)多媒体展示泥塑作品的制作过程,指导学生认真观察。

说一说,既然是捏泥人,咱们就要首先知道完整的人物造型都包括哪些关键性的要素?看看自己,看看同学 (头,手脚,身子) (2)制作泥塑的基本手法和制作过程。(捏、卷、贴、刻、接等的制作手法)

过渡:学完了这些技术,你想不想尝试制作一件作品? 三,深入探究,感受泥塑。

探究学习捏泥人的制作方法。

(1)让学生通过玩玩泥,感受:团、挖、捏,搓,压的制作手法。 (2)欣赏感受不同手法制作的泥塑作品,让学生分组探究制作方法。出示课件图示录像,教师演示几种制作方法。

小结:出示课件图示录像,教师演示几种制作方法。提示:在必要的时候我们还学要用支架固定。 四,综合点评,感受成功

1、展示学生作品

2、学生自评,小组之间互评,老师点评

小结:同学们真是心灵手巧,创作的作品生动形象、栩栩如生。

五、扩展延伸

课下,同学们可以尝试着用泥巴去捏一捏,找来你的家长让他们一起与你来捏一捏。感受泥塑给咱们带来的乐趣。

第20篇:陶泥教案

小蝌蚪找妈妈

活动目标:

1.在《小蝌蚪找妈妈》故事的基础上,尝试运用团、搓、捏、粘等泥工技能塑造出故事中的水里的动物。

2.萌发泥塑的兴趣,发展立体造型的能力。 3.学习分组合作,体验合作的快乐。 重点目标:

学会分组合作,有合作的意识。 难点目标:

在《小蝌蚪找妈妈》故事的基础上,尝试运用团、搓、捏、粘等泥工技能塑造出故事中的水里的动物。

活动准备:

陶泥、陶泥工具、场景。 活动过程:

1.复习故事《小蝌蚪债妈妈》

(1)(通过复习故事,进一步帮助幼儿感知蝌蚪、青蛙、乌龟、鱼的外形特征)

(2)教师围绕故事内容进行提问:

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中,先遇到了谁?接着遇到了谁?

大鱼长的怎么样?乌龟呢?大白鹅呢?

小蝌蚪的妈妈长什么样?

(3)总结: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中,先遇到了鸭妈妈,接着又遇到了大鱼、乌龟和大白鹅,最后才找到了自己的妈妈。

(环节分析:通过回忆法,故事欣赏法引出主题,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2.分组创作。

(1)师:今天,我们创作的要求和以往的不一样,我们这次要来分组合作进行创作,你们看这里有5幅图片(小蝌蚪找鲤鱼妈妈的图片、小蝌蚪找鸭妈妈的图片、小蝌蚪找乌龟妈妈的图片、小蝌蚪找大白鹅的图片、小蝌蚪找到自己妈妈的图片)请你们自己选择喜欢创作哪一幅,然后同样的选择在同一组进行创作。

(2)教师说要求:

在创作之前,请你们先商量好哪些小朋友来做小蝌蚪,哪些小朋友来做鸭妈妈(鲤鱼妈妈、乌龟妈妈、大白鹅妈妈、青蛙妈妈)最后由哪些小朋来做背景(池塘、水草等)。

(3)幼儿自由分组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指导幼儿仔细观察动物的外形特征。

(环节分析:此环节是重难点目标的落实处,通过讨论法、讲解法引导幼儿学会分组创作,初步建立与同伴之间的合作意识)

3.作品展览,引导幼儿相互参观、评价。

师:你最喜欢哪一个场景,为什么?

(环节分析:通过讲评法,引导幼儿学会评价自己和他人的作品)

去郊游

活动目标:

1.对自行车的结构、功能有初步的认识,能独立设计自行车。 2.尝试用手捏、盘等方法创造性地制作自行车。

3对自行车的结构、功能有初步的认识,能独立设计自行车。 .重点目标:

对自行车的结构、功能有初步的认识,能独立设计自行车。 难点目标:

尝试用手捏、盘等方法创造性地制作自行车。 活动准备:

1.儿童自行车一辆。 2.多媒体课件:自行车。 3.陶泥、操作工具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1.展示自行车实物。

(1)教师:请你们仔细看看,自行车是什么样子的?由哪几部分组成?(幼儿思考、讨论、回答)

(2)教师小结:车头像T字,用来掌握方向;轮子是圆形的,便于行走;坐垫像三角形,方便骑乘;两边的脚踏板在受力后可使轮子滚动。

(环节分析:通过直观形象的欣赏,让幼儿简单了解自行车的结构和功能,同时也初步感受自行车的设计美)

2.欣赏课件中的自行车,集体讨论、交流。

(1)教师:说说这些自行车与你们刚才看到的自行车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2)鼓励幼儿大胆表述,并适时小结。

(环节分析:此环节是重点目标的落实处,通过图示法,讨论法引导幼儿对自行车的结构、功能有初步的认识,以便能独立设计自行车) 3.指导幼儿设计自行车。

(1)教师:通过观察,我们发现不管什么样的自行车都有扶手、轮子、坐垫和脚踏板等,可是它们的外形却多种多样。只要美观大方,骑乘轻松方便就能让大家喜欢。

(2)教师:今天请你们来当一回小小设计师,设计一辆多功能的自行车。

(环节分析:通过观察,引导幼儿学会发现每辆自行车的不同特点,学会独立创作) 4.幼儿动手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环节分析:此环节为难点目标的落实处,通过练习法引导幼儿尝试用手捏、盘等方法创造性地制作自行车) 5.展示、评价、反思。

师幼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赞扬优点,并针对不足提出合理建设。

(环节分析:通过讲评法,引导幼儿学会评价自己和他人的作品)

兵马俑

活动目标:

1.了解兵马俑的概况,进一步感受人物的外形特点,并能用整体捏塑法表现出来。 2.收集并利用各种材料综合创作、表现人物形象。 3.在艺术创作活动中,进一步发展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 重点目标:

了解兵马俑的概况,进一步感受人物的外形特点。 难点目标:

能用整体捏塑法表现出来。 活动准备:

陶泥、陶泥工具。 活动过程:

1.观看兵马俑的视频,激发幼儿兴趣。

讨论:你们看过兵马俑吗?你最喜欢什么样子的兵马俑呢?

(环节分析:通过讨论法,引导幼儿认识兵马俑) 2.启发回忆,示范讲解。

(1)引导幼儿回忆:以前我们学过如何制作人物形象,谁愿意来给大家看看?

(2)启发幼儿巩固内容:直接捏塑法。

教师:怎样才能避免人物的头、手臂等脱落?

(3)和幼儿一起示范,让兵马俑的动作丰富:半跪的,站着的,有歪着头的等等。

(此环节为重难点目标的落实处,引导幼儿采用不同的方法制作) 3.幼儿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4.“兵马俑”展示。

(1)将陶艺展示在图片“兵马俑”前的空地上。

(2)幼儿相互欣赏、评价作品。

(此环节为重难点目标的落实处,引导幼儿学会评价自己和他人的作品)

捏陶教案
《捏陶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