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读写结合定稿

发布时间:2020-03-01 21:02:2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读写结合 同步提高

兰陵县第二实验小学 赵美玲

新课标指出:“作文教学要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在阅读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方法。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从阅读中学到的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全国小学语文研究会理事长崔峦老师说过“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一方面要加强阅读教学,另一方面要加强读写联系,做到读写渗透,读写结合。”

读与写是阅读教学的两个侧面,它们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联系,又相互促进。其中读是写的基础,写是读的加深和提高。阅读是吸收,写作是输出,作文是衡量阅读能力的主要标志。很显然,读写结合才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

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有效地将读写结合起来呢? 要实现读写结合,一个关键就是深度挖掘教材,找准读写结合点。 那么,我们阅读教学的读写结合点都在哪里?如何有效利用这些读写结合点?下面我就与大家分享一下自己在读写结合实践中的一些学习心得:

1

首先,咱们先来谈谈如何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实现读写的有效结合?

一、丰富学生的词汇量。

新课标要求低年级学生能“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并且“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向我们说明了词在低年级教学中的重要性:“在低年级……知识的最重要的因素就是词,更确切地说,就是词里面所反映的现实的周围世界;词在儿童面前展现出新的、在他入学以前完全陌生的那许多个方面……让词在儿童的意识里活起来,欢蹦乱跳,使词成为儿童借助它去掌握知识的工具,这是多么重要啊。”。

可见,理解并准确运用所学的词语是写话的基础。教师在教学中应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寻找读写结合点,根据词语的不同特点,来帮助学生理解、积累词语,发现课文字词和生活之间以及字词和文本之间的联系,巧妙地渗透写话的基础知识。

如在《小小竹排画中游》一文中出现有特点的词:“青青的”“白白的”“大大的”“宽宽的”。教学中我通过反复朗读来促进学生的理解,培养学生语感。老师说;“你还知道白白的什么?”生回答: “白白的云”“白白的棉花”“白白的面粉”……同学们一下子七嘴八舌地说出了许多词语。通过这样的训练,不仅加深了对词语的理解,也有效地加强文字和生活之间的联系。

2

再如《小松鼠找花生》一课的教学中,为了引导同学们掌握“格外”这个词语的用法,在让同学们理解“一朵朵金色的小花在阳光下格外鲜艳”这句话的基础上问:“格外”还可以换成什么词呀?孩子们很快说出了不同的词语:“很”、“十分”、“特别”……我趁机点拨:“你们看,我们用换词的方法不仅知道了„格外‟的意思,还知道了与„格外‟意思相近的三个词语。”这样通过换词训练,就帮助学生积累了词语。

二、阅读中要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

读与写是属于两种不同的认知方式,要实现两者之间的沟通,可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紧密结合教材特点以及低年级学生的年龄、心理等特点,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为学写话实践提供仿写借鉴的对 象,达到渗透作文指导的目的。

1、模仿型读写结合。

“每一个儿童,就其天资来说,都是„诗人‟。”这是苏霍姆林斯基的学生观。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写作技巧。”处于低年级的学生,他们的模仿能力强,我们可利用这个特点,精心选择易于模仿的课文片段,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写话训练。

案例一: 《日月明》这是一篇识字课,它以儿歌的形式让学生识字,韵文通俗易懂,朗朗上口。文章的意旨是对学生对会意字有所接触,了解祖国语言文字的构字特点。在学习完课文后,我就趁热打

3

铁,让学生模仿课文的格式编写一首。他们经过思考,学生很快就完成了:

土也地,口十叶。 禾火秋,口斤听。 西女要,木果棵。„„

案例二: 《阳光》一课中有这么一个典型的句式:“山上的小树,因为有了阳光更高了,田里的禾苗,因为有了阳光更绿了。”在理解这句话之后让学生模仿这个句式写( )的( ),因为有了阳光更( )。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事物(动物、植物、人物)去说,充分感受阳光对人类的重要性。

案例三:《菜园里》是一首有特点的儿歌,文章运用拟人的方式介绍各种蔬菜的特点,富有童趣。教学中抓住这个特点,仿造其规范的语言和句式进行读写结合,指导学生进行仿写。老师说:“黄瓜是绿的,身穿绿衣裳,你还知道哪些蔬菜也是绿色的?” 生:“苦瓜也是绿色的” “丝瓜也是绿色的”......

师:“蔬菜不仅有绿色的,它还有各种各样的颜色呢,(出示图片)你能说说他们不同的颜色吗?”

生:“西红柿是红的,南瓜是黄色的……”

师:“你们能够学着„黄瓜身穿绿衣裳‟这句话来说说其他蔬菜的特点吗?”

生“苦瓜身穿绿衣裳, 西红柿身穿红衣裳,南瓜身穿黄衣裳……”

4

通过这样的读写结合,让学生运用刚从文中学到的某种语言形式,去转换、丰富、发展课文内容,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也能促进学生多角度、有创意地去感受、理解、欣赏、评价文本。

2、想象型读写结合。

低年级学生的阅读要求是以了解文章主要内容为主,但如果仅仅停留在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上,是不利于学生思维发展的。低年级学生的想象比较丰富、独特,充满了创造色彩,充满了灵性。我们可精心选择课文中那些高度概括抽象却与中心密切相关的词语,或是文本中的空白点,让学生展开想象,进行读写结合,使之还原成具体可感、触手可及的鲜明形象,以便让学生从另一个侧面深化对课文的感悟和理解。

(1);续编故事

小学生的想象比较丰富、独特,往往不受客观事物的制约,奇思妙想常常涌现。我们可利用有趣的话题,对学生进行写话训练。

例如《我要的是葫芦》,课堂上除了让学生回答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都落了,会想些什么呢?我还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第二年,这个人又种葫芦,他会遇到什么问题,他会怎样做呢?把你想到的写下来。”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很快写出来。又如学习完《狐狸和乌鸦》之后,让学生以“肉被骗了以后”进行想象;学习完《兰兰过桥》之后,让学生想象一下未来的桥是怎样?并把它写下来。这些话题都是从课文中生成的,既学习了课文,有可进行写话训练。 (2):运用课文中的语言,想象写话。

阶段目标提到,学生写话时要乐于运用阅读中学到的词语。有位老师在上完《北京》一课后,布置了以下的家庭作业(完成时间为一个星期)。

(1)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5

(2)通过问家人、看图片等各种途径,了解更多“北京”的内容。

(3)写一篇想象写话:“我知道的北京”,可以选择性地吸收课文内、生活中积累的词语。

设计这项练习的意图是让学生积累词语,扩展视野,并通过想象将自己感受到的美表达出来,从而达到阶段目标。

中高年级的读写结合

如果说一二年级说话写话是基石,那么中年级的作文训练就是桥梁了,特别是三年级的作文教学是作文的起步阶段,学生刚刚迈入写作的门槛,而作文的要求又比低年级的写话高出一个层次,要避免学生对作文产生畏惧心理,只有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促使他们自发自觉的经常练笔,才能更快更好的提高作文水平。为了搞好这个“过渡”,三年级的片断练习是读写结合的好形式。

一方面,从学生写的片段,可以看出他们对课文的理解,这是一种比较科学的反馈方式;另一方面,这种片段练习,让学生从小处着眼,联系上下文来写,学生不会无从着手,畏难情绪较小。长此以往,孩子们就会觉得写作不是件难事。

如何结合这两种能力,才能科学有效地引导学生轻松写作呢? (一)、结合阅读,读中仿写

作文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如何才能提高作文水平?传统的做法就是“练、练、练”。但是,学生作文水平似乎也没提高多少。这无疑是我们教师所面临的最棘手的问题,如何才能让师生

6

“束手无策”变为“有章可循”,使文章由无序到有序。加强阅读是重要的,从读学写更是重中之重。

例如:从课文中学习连句成段的方法。刚刚接触作文的学生写出来的作文往往没有顺序或重点。我们应注意从有关课文中找到一些典型写法的段落,指导学生运用教材中的基本段或写片段作文,减缓作文坡度,让他们逐步掌握连句成段的方法和规律,形成初步的语言表达能力,从而调动学生作文学习的积极性。

片断练习中,宜以仿写和训练言之有序为重点。仿写是小学生作文的基本形式,是引导学生写作上路的阶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从读中悟出写的门径后,有规可循,写起来就不难。

根据三年级教材中连句成段的一些规律,可采用下列几种训练形式进行仿写。

(1)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

讲读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明白课文所写的一件事情的发生、经过和结果怎样,还要让学生懂得课文是怎样描述事情的发生、经过和结果的,然后仿照课文练习写一段话。

(2)按总起分述顺序写。

“总起→举例→小结”或“总起→分述”,是小学课文中常见的段落结构形式。总起分述段写法的规律是总起句位于句首,这是全段的中心句;分述句之间的关系大都是并列的或连贯的。教师引导学生从读中悟出了写的门道后,就应要求学生结合写来加深认识。

7

例如学习了《富饶的西沙群岛》《美丽的小兴安岭》体会了文章先总后分的表达方式后,可以“小花坛真美”为总述句,用“总起→举例→小结”的形式写一段话。

(3)训练描写动植物的顺序。

学生写状物的难点在于理不出顺序,教师在讲读教学中应引导学生理出状物的顺序。描写动植物的外形不外抓住特点按顺序写。描写的顺序要么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要么从整体到部分(或部分到整体)。例如:学习了《翠鸟》后,可仿照描写翠鸟外形的那一段写法,规定按耳朵、眼睛、嘴、脚、毛等外形顺序及活动特点写“小兔”。学习《爬山虎的脚》,可规定按花、杆、枝、叶的顺序写自己喜欢的植物等。

(4)按写连续动作的先后顺序写。

三年级的学生由于观察得不仔细,描写动作往往不具体或顺序颠倒。又由于受方言影响,不能准确运用动词。教师在有关课文的讲读教学中要让学生找出描写动作的词,换词比较推敲词语用法,接着进行仿写。此外,还可以进行对话仿写等。 (二)、强化阅读,读中学写

有的学生阅读能力较强,为什么作文还是平平呢?我认为原因只有一个:练笔少,阅读知识得不到巩固、运用,造成了读写分离。虽然读是写的基础,但有了这个基础不见得写作就没问题了,如同有了丰收的五谷不一定就有美酒一样。读和写属于两种不同的认知方

8

式,要实现两者之间的沟通,必须要让写的训练挤入阅读课堂,推行以训练为主,在写中巩固阅读知识,以促进两种能力的转化。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发现典型处,设计写的训练

小学生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是: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的过渡。他们的抽象逻辑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与感性经验联系,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如果直接要求学生运用各种写作方法写作,只能是“空中楼阁”,不够现实。

根据小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我在教学阅读课时,尽量发现一些构段方式较典型的段落给学生分析,并让他们“照葫芦画瓢”进行仿写训练。

如《富饶的西沙群岛》第六自然段,先用一句话概括“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接着从鸟的天下——树多(成为鸟的天下的原因)——鸟多(树多鸟必然多)——鸟蛋多(鸟多鸟蛋必然也多)——鸟粪多,使人确定西沙群岛是鸟的天下。我分析完段落,让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了解段落结构特点后,我又指导学生仿照这样的结构特点进行写段的训练。之后,我又扩展学生的思维,让他们运用此法去写任何一个他们喜欢的人物或小动物,把人物其中的一个特点或性格品质写具体;把小动物的外形、性格、特点等写具体。为此,我设计了一个提示填空:

(1)我的老师上课可认真了,(

)。

9

(2)我的()真( )啊!(

)。

在语文课文中,还有很多典型构段形式,有总分总结构的,有分总结构的,还有的是中间过渡段。遇到这些典型处,我都会及时地引导学生“画瓢”,甚至遇到一些典型句式,我也会引导学生说上一两句。如本篇课文中要求用“甚至”造句。“甚至”是一个表示递进关系的关联词,学生不容易理解,我就随即设计了这么一个练习填空:

(1)教室里非常安静,甚至(

)。。

(2)小红检查作业可认真啦!甚至(

)。这个练习使学生一目了然的知道该怎样造句,很快掌握了“甚至”一词的用法。

通过这样有步骤的从读到写的训练,有效地形成了学生的认知结构和能力结构。使学生写作文“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2.寻觅对话处,增加写的训练

人物的语言反映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如果在人物的语言前加上适当的提示语,那就给读者打开了一个探索人物内心世界的窗口。我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寻找这个“窗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我在上《小摄影师》一课,讲到“高尔基告诉秘书:来的如果是个小男孩儿就一定让他进来”时,我请同学们展开想象的翅膀,想一想小男孩会来吗?并增加了这样的练习:

当他们再见面时,高尔基激动地说: “(

)..”

小男孩兴高采烈地说: “(

)..”

10

学生通过此项练习了解了高尔基对少年儿童的关怀和深深的爱,从而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抓住空白处,扩展写的训练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巧妙恰当地进行拓展练笔的训练,既迁移了知识,又联系学生实际,培养了学生能力,净化了学生心灵,同时也培养了他们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例如:《给予树》一课是一篇爱意流动的课文,在文章的结尾,在感悟语意的基础上,让学生展开想象,进入语境,领悟文情,理解教材内涵之美。教师动情地引导:在金吉娅的帮助下,圣诞节那天晚上,那个小女孩收到她曾一直盼望的洋娃娃,当得到礼物时她心里肯定既高兴又感动,或许今年的圣诞节她过得最快乐,假如你是这个小女孩,你想对金吉娅说些什么?写下来。有的同学这样写道:“金吉娅姐姐,谢谢你让我在圣诞夜收到了我心爱的洋娃娃。我会将它带在身旁,也会记住金吉娅姐姐给予我的爱,等我长大了,也要把自己的爱献给更多的人..”学生与教材进行了生命的对话,在对话中还原了人性之美,明白了使别人幸福才是真正的幸福的道理,进一步丰厚文化与精神底蕴。

(三)、训练朗读,读写结合

以读代讲,读写结合。

例如《盘古开天地》一课第四自然段的教学:

师:盘古倒下后,他的身体变成了世界万物真是神奇。怎么读

11

才能把这段的特点表达出来,请同学们先自己尝试着练一练。(生自读课文)

师:我想为同学们服务(朗读)一次,请你们欣赏。

(师配合画面声情并茂地朗读,把学生带入那令人震撼的情境中)

1.将本段文字变换方式呈现

师:这段文字短句整齐,节奏感很强。我们来合作,我读前一个短句,请同学们接读后面的句子。(出示“他呼出的气息,变成了..”学生接读后面的句子“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以此类推完成第一次的文本建构)

师:我们的初次合作非常愉快,请留意老师又把这段文字变了一下,我们再来读一读。这回你们先读,我来接。

(出示“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学生读后教师接后面的句子,读“是他呼出的气息”,以此类推完成第二次的文本建构,然后指名学生读整段话)

2.让学生进行创作性地编写

师:想象得多奇妙呀!让我们也来插上想象的翅膀,进行一次飞翔。(请学生进行创作性的编写,为其提供一个思路:我想把手放在茂盛的花草树木上,这样就能摸摸盘古的汗毛..)

(请学生补充下划线处缺失的内容)

他的头发飞上天空,变成了( )

12

他坚硬的牙齿和骨骼( )

他高大的身躯( )

他的最后一缕目光( )

孩子们展开了想象的翅膀,写得津津有味,乐在其中,交流时你争我抢,都愿意把自己的语句展示给全班同学。

由此可见,读和写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阅读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写作水平。阅读能力提高了,就能理解作者在文章中如何运用语言表达思想内容,从而摄取文章的语言精华和表达技巧来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这便是阅读提高了写作。在写作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去观察、去表达,使在阅读中得到的知识更具体、更实在,比在阅读中得到的知识提高了一步,再去阅读又有了新的提高,这样,写作又促进了阅读。这也是我们教学中的传统经验。

到了高年级,学生已经学了很多文质兼美的课文,积累了丰富的词句,可大多数学生写起作文来还是愁眉苦脸、语言生涩。再反思我平时的教学,会发现因为每一单元进行一次作文训练间隔时间比较长,学生练笔次数相对来说很少,就容易产生阅读教学与写作脱节。针对这一点,就要在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中进行读写结合的训练和提高学生习作水平的尝试,让学生在读中积累,读中提炼,读后练笔,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一、积累

13

正如杜甫所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在阅读的基础上能把文章精彩的部分摘抄下来,积累好词好句那就更好了。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说的正是此意。多读书作笔记才不致于随读随忘,更可以加深思维印象。日积月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写作自然如鱼得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能吟”正说明阅读对写作的作用。没有大量的阅读,不可能写出好文章。为此,我介绍有价值的好书给学生,向他们推荐好文章,激励孩子多读书,读好书,养成好读书的好习惯。(北大书目)

每节课前我用五分钟时间让学生自我汇报、自我展示:成语接龙,每日格言,小学生古诗必背80诗,美文片断赏析等等,每天安排一项或两项,学生对此兴趣盎然,受益匪浅。

二、仿写

高年级课文中从句式表达、段落构成、过渡照应、抒情联想、精彩描写等很多方面都可以作为学生仿写训练的材料。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应使学生明白“写了什么”、“怎么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这就与作文中“要写什么”、“怎么写”、“这样写怎么样”的基本问题衔接起来了,使学生在范文中借鉴谋篇布局的框架,把自己想要表达的零星的感性材料组织成文。这样看来,仿写仍是读写结合的好形式,但是比过去的仿写范围更广,要求更高更细致。

1、仿句式。

14

句子是文章最基本的构成单位,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训练应从最基本的句子开始,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进行。一些运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特别值得学生仿写,如比喻句、排比句、反问句、设问句等。

对于仿写前面已经讲过许多了,这里要说的呢是我们仿写一定要关注年段要求,关注仿写在不同的学段中的相同之间有哪些不同?比如比喻句,这种句式我们在一年级时就经常训练了,那时我们可以说弯弯的月儿像小船,那到了中年级我们就会说: 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到了高年级我们又会说:“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雨声里,山中的每一块岩石、每一片树叶、每一丛绿草都变成了奇妙无比的琴键。”大家发现了什么?是的,随着学年段的增高,仿写的要求是递进的,难度层次是越来越高的。

再如《山中访友》,“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你好,汩汩的溪流!你吟诵着一首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你好,飞流的瀑布,你天生的金嗓子,雄浑的男高音多么有气势。你好,陡峭的悬崖,深深的峡谷衬托着你挺拔的身躯,你高高的额头上仿佛刻满了智慧。你好,悠悠的白云,你洁白的身影,让天空充满宁静,变得更加湛蓝。喂,淘气的云雀,叽叽喳喳的在谈些什么呢?我猜你们津津乐道的,是飞行中看到的好风景。”

15

大家想到了哪个读写结合点?是的,让学生充分体会到这种用第二人称的比喻句、拟人句、排比句等,这独具匠心的表达句式,能使人的情感表达的更加强烈更加充分。教学时,就可以抓住这个训练点,让学生仿句式来仿写海滩、草地了等其他景致,达到读写迁移的目的。

2、仿顺序。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语言表达时要注意表达的顺序,如事情发展顺序、时间先后顺序、倒叙、插叙等,教材中有许多这样的范例,如《灯光》一课,就要让学生了解课文是采用倒叙来写的,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使文章产生悬念,更能引人入胜,同时也可以避免叙述的平板和结构的单调。我们就可以让学生尝试一下这种倒叙或插叙,体会这种特殊的叙事手法的精妙所在。

2、仿描写。文章中有许多细节描写值得学生仿写。 如《月光曲》一课中的这段,

“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

老师们认为咱们该抓住哪点,来指导学生学会仿写呢? 是的,抓联想,作者就是通过描写联想到的东西,让我们看到了这么美的画面。有这么丰富的联想,这样的写作,才把我们带到了

16

一个清新、梦幻的境界,才体会到了曲调的优美、和谐,从而让我们不得不叹服贝多芬高超的技艺。

4、仿结构。

结构的仿写可以是段落结构仿写,也可以是文章结构仿写。学生接触较多的结构是总分式、总分总式等。这些都比较熟悉了,另外有些比较特别的需要学生领会到,比如说,《桥》它是运用意外法来构思、安排故事情节。在教学时我们可以让学生知道,意外法是小说写作中构建故事情节的重要技法之一,可以让学生尝试着写写,用在写事的作文中。

5、仿主题。如《桃花心木》一课,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作者林清玄通过种树人给树不定时、不定量的浇水让树苗不养成依赖的心对比领悟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学习完这篇课文后,引导学生谈谈,从身边的事物中领悟到了什么,然后选择一种熟悉的事物写一写。《落花生》

6、仿文体。如学习了《各具特色的民居》一课,在充分阅读,理解了文章的结构和说明方法之后,指导学生自选内容也写一篇说明文,有的学生写一件玩具,有的写一件商品……

三、拓展

17

高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阅读积累,掌握了较多的写作方法,拓展练笔比较适合他们。

1、于教材空白处合理拓展。

(1).在情节“空白”处推想 (2).在意义隐含的“空白”处揣摩

所谓隐含意义,就是指隐藏在“言”内的言外之意。我国古代诗人写作时很讲究含蓄和意境的创设,有所谓“弦外之音,言外之意,韵外之致”之说。其实说的就是文本的意义空白。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在伯父和“我”谈起《水浒传》时,“我”张冠李戴乱说一气,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听了伯父的话,“我”又羞又愧,又悔恨,比挨打还难受。这是为什么?

因为这里存在一个意义隐含的空白点。伯父的话表面上是在夸自己的记性号,实际上是在委婉批评“我”读书不认真。揣摩到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才能体会到鲁迅对下一代的教育和体贴。因此,在教学时,抓住有内涵的词句,仔细揣摩,就能避免仅限于表面的肤浅理解。 (3).在侧面描写的“空白”处创造

18

侧面描写就是不直接去写要写的人或物,而是通过其他的人或物来间接表现所写的人和物。所以侧面描写也叫间接描写。

在《秋天的怀念》中,课文末尾有这样一段描写:“又是秋天,妹妹推着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这段描写简笔勾勒了菊花的色彩,造成了艺术空白,给读者留下揣摩回味的余地。

特级教师窦桂梅在上这段时,引导学生进行画面后的探索,让学生从菊花想到生活。有的学生说,黄色的花淡雅,就是母亲希望儿子能平平淡淡地活着;有的说,白色的花暗示要活得有尊严,要高贵不卑贱;紫色的花意味着要对生活充满激情,永远不在挫折面前爬不起来„„学生通过对侧面景物的意象把握,创造了景物的语言,使作品中“好好活着”的意蕴具体化,更为生动丰满,从而对本文的理解也更加深刻。 (4).在符号“空白”处品味

(5).在心理活动“空白”处猜想 如:《少年闰土》中,“我”和闰土是怎样话别的?

2、于课文精彩处合理拓展。

19

王崧州老师在《长相思》中的教学片段, 师:好,谁再来读一读《长相思》?

(指一学生读后,教师放音乐教师范读。)

师:一起读,预备起。

(学生齐读。)

师:孩子们,请闭上你们的眼睛,让我们一起随着纳兰性德,走进他的生活,走进他的世界,随着老师的朗读,你的眼前仿佛出现怎样的画面和情景?

(教师范读)

师:孩子们,睁开眼睛,现在你的眼前仿佛出现怎样的画面和情景?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你仿佛处在一个怎样的世界里面?

生:我看见了士兵们翻山越岭到山海关,外面风雪交加,士兵们躺在帐篷里翻来覆去怎么也睡不着,在思念他的故乡。

师:你走进去了。

生:我看见了纳兰性德在那里思念家乡,睡不着那样的情景。

师:你看到了作者辗转反侧的画面。

生:我看见了纳兰性德走出营帐,望着天上皎洁的明月,他思乡的情绪也更加地重了起来。

师:你看到了纳兰性德抬头仰视的画面。

生:我还看到了山海关外,士兵们都翻来覆去睡不着,但是在他们的家乡没有这样的声音,睡的很宁静。

师:你们都看到了,是吗?你们看到了跋山涉水的画面,你们看到了辗转反

20

侧的画面,你们看到了抬头仰望的画面,你们看到了孤独沉思的画面。但是,同学们,在纳兰性德的心中,在纳兰性德的记忆里面,在他的家乡,在他的故园,又应该是怎样的画面,怎样的情景呢?展开你的想象,把你在作者的家乡,在作者的故园看到的画面写下来。

生:我看见了纳兰性德的家乡鸟语花香,纳兰性德的家人在庭院中聊天;小孩子们在巷口玩耍嬉戏;牧童赶着牛羊去吃草;姑娘们坐在家门口绣着花;放学归来的孩童们放下书包,趁着风,放起了风筝;还有的用花朵变成了花环带在了头上,家乡一片生气勃勃。

师:好一个生气勃勃,好一幅乡村乐居图啊!这是她看到的。继续看。

生:我看见了晚上月光皎洁,星星一闪一闪的,他的亲人坐在窗前望着那圆圆的月亮,鸟儿不在唧唧喳喳地叫,外面只听见阵阵呼呼的微风,花儿合上那美丽的花瓣,亲人是多么希望纳兰性德能回到家乡与他们团聚啊!

师:一个多么宁静多么安逸多么美好的夜晚啊!

生:我看到了那个晴朗的天气,妻子正绣着锦缎,孩子们在门外的草地里玩耍,一会儿捉蝴蝶,一会儿逮蚂蚱,汉子们正挑着一桶水回家做饭,做好饭后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喝酒,聊天。

师:天伦之乐,温馨融融,多美好的生活。

(学生齐读)

21

在“故园”想象中,教师用舒缓的语调提示词人在家乡生活的多种可能,不断拓展学生对话的思路——学生们想象并感悟着家乡的美丽、温馨、安宁和祥和,在这样的精彩处拓展学生们也写得精彩。

3、续写

有许多课文的结尾处,虽意犹未尽却戛然而止,留给了我们无限的想象空间。教师引导学生,依据原文,进行创造性的续写,对于发展孩子的创造性、合理性思维,培养写作兴趣,提高写作水平都有很大的帮助。

《穷人》《凡卡》等等文章的结尾给我们留下了无穷的暇想。人物的命运究竟如何?刚刚学了这篇文章,学生的心中一定有千言万语想要述说这时,我们经常放手让学生打开想象的翅膀,来续写。

这里需要说的是我们要要关注文本中的写作方法,让学生真正从文本中学到方法后指导学生有法可依地去写,

比如,《穷人》这课的续写就可以提醒学生,学习本文的写作手法,从人物的语言、内心还有环境衬托上去尝试,这样的写才更有意义。

4、改写

古诗与文言文的教学中,我们经常选择性地让学生在熟读、理解

22

文本的基础上,展开想象,把一些古诗或文言文编写成一个小故事。或者在原文的基础上,改变文章的体裁、结构或叙述方法等,充分发挥想象,启发学生进行改写。

如:可把《伯牙绝弦》《杨氏之子》改写成小故事;可把《饮湖上初晴后雨》改写成一份游览简介。学习了《送孟浩然之广陵》后,学生懂得了李白对老朋友情深谊厚。教师可启发:李白在什么情况下为老朋友送行?他怎么为老朋友送行?他们在黄鹤楼上怎么想的?会说些什么?看着孤帆远去,李白心情怎样?学生受到启发后想象,李白和孟浩然依依惜别的情景跃然纸上。

但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我们要纠正一个误区,我们所说的改写,并不是全指的在课下的改写,其实有些改写完全可以在课内完成。如学完《清平乐.村居》我们就可以启发学生想象,把这幅画面写下来或是讲出来,这都是改写。

5、写读后感

读后感是读写结合的一种重要形式,一般来说有课前读后感和课后读后感。

(1) 课前读后感:

在平时教学中,老师们总是把读后感变成课后感,进行全批详改。其实我们完全可以把写读后感更灵活地布置成课前预习作业,随意地让学生自由写感受和想法。

写课前读后感,对于学生而言是以写促读,以读促写,真正把预

23

习落到实处;对于教师亦有摸清学情,以学定教的帮助。这种策略适用于易使学生产生不同观点的文章,教师可以从多元观点的交织中导入新课,也可以让生成的矛盾思想贯穿教学过程,顺学而导,最后达成对文字本真的认识。

如:在了解了学生对《少年闰土》的初读感受后,我是这样开课的:“《少年闰土》,有人感悟到童年生活的快乐;有人读出了发自那份热爱自然、向往自由的童真童趣,有人感悟到对旧社会农民被悲惨生活的同情和悲悯,还有同学告诉我,他好像感受到了一种凄然的感觉又很迷惑。鲁迅先生究竟要告诉我们什么,就让我们走进《少年闰土》,用心聆听。”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就以学生初读感受作为话题,深入文本展开讨论:你是从哪些描写感受到的?还有不同的理解吗?再由句子深入重点词,联系前后内容进行对比,在步步深入的理解中有感情地读,最终感悟到文本的真正内涵。

(2)课后读后感:在学生研读课文的同时,或理解课文内容和表达特点之后,引领学生进行研讨、探究、议论、评价,写“读书笔记”或“读后感”类文章,抒写学习所得、所思等,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更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表达思维和思想认识水平。

如:读完《鲁滨孙漂流记》这本精彩的小说后,一个高大的形象时时浮现在学生的眼前,他就是勇敢的探险家、航海家鲁滨孙。他凭着顽强的毅力,永不放弃的精神,实现了自己航海的梦想。还有什么比让学生写一写此时的感受会更好的呢?

24

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我们一提及读后感就觉得是长篇大论,实际上像中年级时教学生读书时做的批注以及后来在句子旁写下的感受,其实这些都是读后感,它的呈现也是随年级的升高而有更高层次的要求的。

总之,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捕捉机会,挖掘练笔的素材,适时地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堂练笔。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阅读课堂教学得到有效的延伸。从而实现“读写结合,同步提高。”

25

读写结合

读写结合

读写结合

读写结合

读写结合

读写结合

读写结合

读写结合

读写结合

读写结合

读写结合定稿
《读写结合定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读写结合方法 定稿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