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政经111

发布时间:2020-03-01 22:40:1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论“The Chinese Are Coming”

中的中国形象

外国语学院2010级德语系 姓名:王玉伟 学号:2010202027

当经济全球化的浪潮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第一次席卷整个中国,当中国人们的口袋渐渐涨起来,国际意识渐渐增强,思想渐渐变得开放的时候,the Chinese are coming.作为BBC拍摄的一段纪录片,“the Chinese are coming”从正面对中国在非洲和美洲的形象进行了报道。昔日强盛的日不落王国,貌似在中国与非洲和美洲的关系中是利益不相关的第三者,但昔日的大英帝国看到中国这个当时他的手下败将却现在在他昔日的殖民王国里寻找着一座座致富的金矿,心中有股酸味也在所难免吧。

在600年前的明朝,郑和就曾率领中国船队不远万里到达了非洲,彰显了国威,为当地带来了先进的文化和生产力,也为中非友好作出了贡献。600年后的今天中国人又回到了这片土地,但这一次我们不再是一个过客,在政治家的眼里这里有着众多的第三世界国家的同胞们,昔日他们是将中国抬回联合国的恩人,如今我们是共同争取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上的政治经济利益的好伙伴;在商家眼里看来这里到处都是商机,从丰富的各种矿石、燃料资源到由于商品缺乏而提供的广阔的市场,非洲可以算是商家的理想之地。

每年都会有数以万计的中国工人远离家乡来到这片大地,他们带来的是中国先进的生产技术,被称为“中国速度”,从超大型购物中心到绵延的铁路,大西洋到印度洋,到处都是中国工人的身影,到处都是中国为非洲建造的工程。中国对老化的铁路进行了重修,为当地的商品经济带来了繁荣,应正了中国的老话“要致富,先修路”,中国的游客带动了当地的旅游经济,但中国对野生动物制品的需求也给当地的野生动物带来了杀害。

在外国人的眼里,中国人是狡猾的,不可以信赖的。但中国人也是勤劳的,在小本生意上中国人靠着自己的勤劳赢得了大部分市场,但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当地的就业造成了冲击,在竞争者的眼里,中国的商人生产的产品是不安全的,这或许是由长期以来中国产品在国际上的形象造成的。在市场的竞争中,非洲人由于长期的封闭缺乏一定的竞争意识,而且非洲人本身的忧患意识远远要小于中国人,比如大部分中国人在非洲挣了钱之后会递回国为家人的生活和儿女的教育,而在非洲人的眼中只有眼前的利益才是最重要的。但不得不承认的是中国商人、农民在非洲生产的物美价廉的产品却为更广大的作为消费者的非洲同胞带来了福利,降低了他们的消费压力,同时为政府赚的了更多的税收。在非洲也有很多的大型中国企业,他们凭借自己先进的技术和充足的资金,大举进入了非洲的资源产业。在非洲部分人和广大西方人的眼里,中国人来到这里的目的只有一个——资源、资源还是资源,首先作为一个资源消费大国中国在海外寻找新的资源来源来保障经济的健康发展并没有错;其次中国企业进入非洲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新的思维方式;再者,中国企业在给当地政府带来丰厚税收的同时很大程度的解决了当地的就业问题。一个企业在进入另一个国家的时候就在所难免肯定会出现一些问题,一个企业注重的不应只有经济利益,更重要的是社会利益,在非洲中国企业做的还不够,在对待非洲工人的工作环境问题上还需改善,另一方面由于中国人与非洲人的思维方式不同,他们对待工作的态度也就不一样,中国企业的管理高层应该学会一定的改变,学会从非洲人的角度思考问题,满足非洲工人最需要的东西。而记者作为一名西方人,他并不明白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与西方也不一样,就比如中国企业里的人暂时拒绝记者的采访并不一定就是西方人认为的企业生产不合格,在中国的企业中实行的是一种自上而下的管理制度,与西方相比制度相对要严格,这特就意味着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决定企业是否接受外来人员的参观采访;另一方面中国人并不善于或并不喜欢将自己的东西展示出来,是一种不同于西方的内向型思维方式,比如在传统中国人的眼里,被记者追问自己的事就是一件很不光荣的事情,这或许也是大部分中国人讨厌记者的原因。

在非洲扩张的不仅是中国经济,中国文化也在以其特有的魅力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这让西方人不禁感叹,他们来晚了。不管这种现象被认为是文化的扩张还是交流,都这能说明一个问题—— the Chinese are coming to Africa.在巴西,记者的主题是“看看中国对资源惊人的巨大需求是如何威胁世界最大热带雨林的存亡”,虽然中国对能源的巨大需求怂恿了许多巴西人走上了破坏热带雨林的道路,但这并非中国企业希望看到的,就连Justin也不得不承认“砍伐的树木到中国加工,然后被欧美买走”,这就是全球化的现实,只要有需求就会有破坏,中国在整个环节中只是充当了一个加工者,促使人们毁坏雨林的元凶只能是最终的消费者,他们才是一切生产的动力。一个事物的发展必定由着他自身的规律,就像近代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进入帝国主义一样,在对待环境问题上中巴企业也一直在改善,毕竟没有人希望天天被政府罚款,这需要一个过程,但Justin 却无法认识到这一规律,一定要巴方负责人说出中国对这个不合法应该负责任,从中不难看出记者在拍这段纪录片的时候带进了很多的个人和民族感情。而在对待廉价却质量较差的中国产品问题上,价格便宜就一定意味着产品的质量要差一点,但这并不是问题,一个成功的产品最重要的是能够满足消费者,而中国产品在巴西巨大的市场就说明了一切。

在美国,中国文化得到了传播,但也不乏众多的对中国文化抵制的人,他们不认同中国的国家和政治制度,认为中国的行径卑鄙。但这一切都是由于他们从小到大都在美国长大,都在为美国工作,他们不知道在别的国家美国文化在进行着更凶猛的扩张,他们也不知道文化的传播与交流是文化发展的根本。在美国,中国威胁论尤其明显,美国人认为美国最近几年经济的持续低迷时中国经济的全球扩张造成的,由于中国的廉价产品大量向包括美国在内的国家出口,使美国产品的销售量急剧下降,最终造成了美国的失业率急剧下降,而由此引发的就是美国针对中国出口的产品实行的一次次的反倾销,造成中美关系的恶化。但这就是世界贸易全球化的结果,针对中美贸易的逆差问题,其中根本原因是美国不愿将自己的高科技产品出口中国,担心*美国的技术,实行贸易限制。而且中国的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有利于美国经济产业的升级,有利于减少经济危机中美国民众的经济负担。

当今,西方主流世界已经把中国的经济发展认为是一种威胁,并在广大发展中国家中宣传中国威胁论,他们的根本目的无非是担心中国的崛起影响到他们的国际地位,其中包含有西方国际的嫉妒和仇恨心理,但无论如何中国的崛起已经成为了一个事实,是西方国际用任何手段都无法阻止的。

The Chinese are coming提供一个视角帮助中国人理解,在我们自觉没有得罪他人的时候,别人是如何看待我们的。就好像在中国,我常常碰到一个胖子墙一样堵在我的眼前,从来不会回头,觉得妨碍了我什么。在英国酒吧喝酒,你不小心挡了一下别人视线,总是会客气表示一下。在这部纪录片中,BBC镜头对准了很多真实的中国人面孔,以一个媒体人的理解和土生土长的中国人眼光来看,我发现绝大多数中国人,都是很热情开心展示自己在海外事业,没有人的眼神和笑脸,让人有邪恶的联想。我猜想,他们也会不愿意自己的表情,在节目中被解读为一种“无知的罪恶”。假如中国人真的不喜欢新事物,可否让自己说“不”的时候,表情更加丰富一些,不轻易拂了别人的面子。同样,假如真的在作恶,尽量让忏悔相伴相随,让“恶”变得纠结,难以言说,情有可原,在恶与善的胶着对抗中,把自己该做的都做完。这种张力,戏剧感十足,你可以在任何殖民者的历史中看到。中国人来了已成事实。在这些中国人来之前,西班牙人来了,带了传染病,基本上把南美的印第安人消灭干净。在非洲,英国人、德国人、法国人都来过,贩卖黑奴,如果当时技术条件许可,我相信他们也会大规模的采矿伐木。对中国而言,眼下是一个很有趣的困境。作恶者的后代,已经忏悔,变成了正义的维护者。后来者,如果继续作恶,将是双重的罪恶,类似于“知法犯法”。然而,后来者,为了让自己过上和作恶者后代一样的生活,很多时候,也是让作恶者的后代生活幸福,后来者只能生活在不属于自己的罪恶感下,否则就继续生活在别人的罪恶里。而作恶者的后代,无论如何,都在享受了作恶者带来的财富遗产,并且用这笔遗产的利息,一次性付清祖先的罪恶,让自己来监督别人的罪恶。

中国来了不仅对于中国,而且对于整个世界都是有益的,在将来中国的国际步伐会越来越大,这也要求中国要更加注意自己的国际形象,相信中国会在未来的国际舞台上越做越好。

参考文献:

1、《外国记录片中的中国形象分析》李卉

2、《好莱坞银幕上的中国和中国人形象》

政经111

政经读后感

政经读书笔记

政经读书笔记·

政经论文

“政经分离”

马政经

政经复习参考

政经复习题1

政经课读书笔记

政经111
《政经111.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政经新周期 政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