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初中物理简答

发布时间:2020-03-02 09:25:2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2016下

9.以初中物理“杠杆”一课为例,简述三种新课导入的方法

① 物理学史导入(故事导入):阿基米德曾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将翘起地球。”这显示了科学家基于科学理论的宏大气魄,也使我们接触到“杠杆”这个词。大家想一想,一人之力可以翘起地球么?带着这个疑问,我们来一起有关杠杆的科学理论。

②情景导入:教师出示多媒体课件,大人和小孩正在玩跷跷板。同学们,看到这幅画你能想出什么问题呢?学生产生疑问(为什么小孩能把大人翘起来)。同学们提的问题很棒,跷跷板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对象—杠杆。

③实验导入:同学们请看(教师演示)我们来模拟一种日常生活中的现象,怎样用一支棍翘起一块大石头?(模拟撬粉笔盒)在模拟过程中,我们用了一支硬棒,而且在翘起过程中这支硬棒在一个力的作用下,绕着一个固定的点转动,像这样的一支硬棒叫杠杆。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杠杆的知识。

10.结合“音调、响度和音色”的教学,简述多媒体资源在初中物理概念教学中的作用。 ①在创设学习物理概念的情景环节,可以利用视听光盘或多媒体课件等,播放一段声音(有电子琴、小提琴、长笛、古筝演奏)让学生辨别这些分别是什么乐器。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辨别。随后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声音有“大小、高低、乐器音色”的不同。这样就可以让学生进入良好的物理 概念学习环境。 ②在建立物理概念环节,可以借助广播和电视音像资料,让学生认识大自然中许多发射和接受超声波的动物,认识人类是否能听到声音与物体振动的频率有关。另外可以通过演示示波器中声波的波形,理解声波频率的不同,振动波形不同,音调不同。在响度的学习过程中,可以借助音频文件,播放蚊子叫声与黄牛的叫声,让学生判断声音的音调和响度,同时让学生辨析音调和响度是声音的两个不同的特征。响度大的声音,音调不一定该,音调高的声音,响度也不一定大。因此,应用多媒体资料可以让学生在对物理概念的形成过程中更形象、更直观地形成科学的认知。

③在运用物理概念环节,可以让学生观看视频“利用声音击碎玻璃杯”,让那个学生利用学过的知识来解释这一现象。学生在观看的时候会形成很大的冲击,记忆深刻;通过前面概念的学习,可以分析出这一物理过程和声音的频率有关,通过这一活动,学生对所学概念将有更深刻的认识。

1 2016上

9.《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请结合“探究浮力的大小”这一教学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探究浮力大小的教学目标为“通过实验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用科学探究的方式去学习了解浮力的大小是基本的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的第一步:要想探究影响浮力的大小的因素,先可根据生活中的经验去猜想其影响因素有哪些?

科学谈及的第二步:根据以上的猜想我们得到,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可能与固体的密度、液体的密度、固体浸没在液体中的体积或固体浸没在液体的深度有关。那么教师就可以采用控制变量法(控制其他量不变,只改变要研究的单一量的方法)来设计实验去研究相关量的影响情况。

科学探究的第三步:根据实验的结果来分析讨论得出结论,物体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大小,跟它在液体的中的体积有关、跟液体的密度有关。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体积越大、液体的密度越大,浮力就越大。

通过探究浮力代谢的一系列实验,我们可以看出用科学探究的方式去学习浮力大小的影响因素课标中的教学目标,也是教师教会学生明白浮力大小的影响因素的教学方式。

10.结合初中物理教学,谈谈联系学生生活开发物理课程资源的意义。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物理课程资源是指学习物理可以利用的所有资源,它包括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学生课外用书、科技书刊、音像资源、教学软件、互联网、图书馆、实验室等。开发物理课程资源,是切实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物理课程是多方面的,为了更好地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接下来主要从“文本课程资源”“实验室课程资源”“多媒体教学资源”“社会教育资源”四方面来对开发物理课程资源的意义提出建议。

(1)重视文本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许多课程资源都是以稳步的形式呈现的,如教科书、教师用书、期刊和报纸等,文本课程资源在学生学习生活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在学习内能的利用中热机及热机效率时,可以去查阅课外的书本,去了解热机的发展过程,永动机的发展经历以及能量利用的相关知识。

(2)实验室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物理课程的实践性很强,学生的观察实验、动手操作等活动在学习生活中占很大的比重。比如光的折射,可以先用水杯中筷子看上去是弯的来导入,再用大玻璃板在纸板上划线来研究光的折射问题,

(3)多媒体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为丰富物理课程资源提供了技术条件。比如我们在学习分子热运动或电荷运动等时,可以通过图片、投影、录像等多媒体设备在课堂中展示酒精挥发、花粉等在运动中的微观表现,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分子热运动。 (4)社会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社会教育资源主要来源报刊、电视、展览、科技馆、公共图书馆和农村等。比如说在学习信息的传递时,可以去查阅相关资料,去了解生活中的电话或网络等传播的相关课外知识,这些是课堂上或课本中不易提供的。

2 2015下

9.在教学中如何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的课程理念?并以初中物理“光的直线传播”一课举例说明。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初中物理课堂要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认知特点,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通过学习和探索掌握物理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将其运用于生活、生产实际,为以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打下基础。

在“光的直线传播”一课中,各个环节都要体现生活中光的直线传播现象。这样,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形象地理解光的直线传播原理, 并体验到物理学科的乐趣所在,解释生活中的疑难问题。例如:在导入环节,可以展示挖隧道激光准直;新课环节,可以思考常见的“影子” 是怎样形成的;实验环节,可以探究“小孔成像”的原理等等,这样学生能在思考生活中的现象和应用中切实感受到光的直线传播,加深印象,激发兴趣。 10.结合实例说明演示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在“声音特征”一课中,教师可以演示很多简单的小实验,例如:纸面上放一些碎纸屑,敲击鼓面,观察纸屑的运动。敲击音叉,观察与其接触的乒乓球的运动。将闹钟放到玻璃罩中,抽取空气后,声音变小等。学生不再是记忆书中的知识点,而是在观察演示实验过程中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同伴的交流等多种形式得出结论,形成规律。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交流能力和思维能力。

3 2015上

9.以“阿基米德”一课为例,简述物理规律教学的基本过程。

物理规律教学的基本过程为:创设便于发现问题、探索规律的物理环境;思维加工、建立规律;引导学生对规律进行讨论、加深理解;引导学生运用规律解决问题,加深对物理规律的理解和掌握。

⑴创设便于发现问题、探索规律的物理环境 【演示实验导入】①将一个瘪的空牙膏管放入一个盛水的容器里;②往瘪的牙膏管中出入空气使之鼓起,在放进水里,鼓的牙膏管却浮于水面并未下沉。

【提出问题】为什么同一个牙膏管,瘪的却下沉,而鼓的就上浮呢?由此导入新课。 ⑵思维加工,建立规律 【活动体验】

①阿基米德故事介绍。

②学生体验:空矿泉水瓶漂浮在水面上,用手慢慢把空矿泉水瓶向下慢慢压入水中。 问题:

a.你的手有什么感觉?

b.矿泉水瓶的重力如何变化?受到的浮力如何变化? c.水面高度有什么变化?

d.通过活动体验和观察,能够得出什么结论?

总结:矿泉水瓶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排开水的体积就越大,受到的浮力就越大。 ③浮力大小,理论推导环节如下: a.提出问题:物体浸入水中受到的浮力等于排开液体的重力,这条结论对于哟版的物体适用吗?

b.探究实验:浮力的大小跟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 归纳总结:阿基米德的原理内容

⑶引导学生对物理规律进行讨论,加深理解:阿基米德原理不仅适用于液体,对于气体同样适用。

⑷引导学生运用规律解决问题,加深对物理规律的理解和掌握:习题练习。

10.“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注重科学探究”是《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基本理念之一。结合初中物理教学实际,简述“注重科学探究”的意义。

①实施科学探究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实施科学探究中,开始可以设置各种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新的物理情境与已有知识的冲突所在,从而提出问题,这样能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液体压强”一课的教学中,可像学生提出问题:你见过活的带鱼吗?为什么我们见过的带鱼都是死的?

②实施科学探究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 科学探究不仅是教学的一种重要方式,也是人们进行科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在教学中实施科学探究,使学生通过经历与科学工作者进行科学探究时的相似过程,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而且有助于学生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

③实施科学探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物理教学中,有的问题需要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来进行探究,让学生自己设计并动手进行实验,无疑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④实施科学探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作风 科学探究的过程是一个严格的科学过程,要想获得一个正确的探究结果,必须尊重客观事实,避免主观臆断,这对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十分有益。

4 2014下

9.以学生学习“电流”概念为例,简述前概念对中学物理教学有利与不利的影响。

前概念:学生在学习某科学概念之前由长期的日常经验形成的对事物、现象的看法和观念。物理概念对物理学习既有积极的作用也有消极作用。

有利影响:正确的物理概念是物理学习的良好基础和铺垫,它的正迁移作用可成为物理概念学习的资源,可使学生尽快地掌握新的概念和知识结构,如学生在学习电流概念之前,由于在日常生活中对电器的了解,对于电的知识或多或少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只是没有系统和理性的研究过,这些就是新知识学习的基础,有助于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物理的兴趣。

不利影响:对物理现象、过程、概念的片面或错误理解而产生的前概念,将会成为学生学习物理的障碍。如在学习电流时,受到电流概念中“流”的影响,学生认为越靠近电源正极的地方,电流会越大;电流通过电路元件时,后面的电路元件得到的电流时前面用完剩下的;当电流经过所有电路元件后,剩下的部分回到电源负极……类似这种错误的前概念,如果得不到及时纠正,将影响对物理新知识的同化和顺应,使学生形成错误的思维,变成学生学习物理的障碍。

10.简述题目难度的含义,结合中学物理教学说明控制题目难度的意义。

难度是指测验题目的难易程度。一个测验包含多个项目,不同项目之间的难易程度是不一样的,有的项目难度高,有的项目难度低。表示题目难度的指标称为难度指数P。

,R为答对的人数,N为全体被测试人数。它适用于答案仅有错误和正确两种可能的试题(如选择、判断、填空等)。

,用某题测试的平均分与该题的满分之比计算难度。(适用于任何题型,通常用于非客观题)。

⑶先将本次测验的成绩排序,取前27%为高分组,后27%为低分组,算出高、低分组对某题的答对率,分别记为PH,PL,然后代入公式

,即可算出该题的难度。

一般试题的难度在0.3到0.7之间是适宜的,在0.5左右试题能将受试者的水平区分开来,在0.3左右试题偏难,0.7左右试题偏易。

中学物理教学中,测验难度也是良好测量的一个重要特征,测验项目的难度直接影响着测验的信度、效度与区分度。

5 2014上

9.在某学校的物理教学计划中“物态变化”一章的教学含“温度计”“温度的测量”“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五节新课和一节复习课,针对该教学计划简述“物态变化”复习课的目的,并根据复习内容举出相关实例。

(1)复习的目的:利用一节课的时间复习物态变化这一章,使学生对这章知识有个整体性的归纳。突出重点,突出难点,抓住关键和考点。提高学生复习效率,让学生对学科基础知识烂熟于心,对基本方法透彻理解,对基本技能熟练运用。

(2)举例:例如本复习课中关于“气”“液”“固”三态之间的变化,以及三态变化的过程“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之间关系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关于这个知识点可以设计水的“气”“液”“固”三态变化来理解“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之间的关系。

10.“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是《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基本理论之一。结合初中物理教学实例简述倡导“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意义。

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应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探究物理现象揭示隐藏其中的物理规律,并将其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索乐趣、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初步的科学实践能力。

实例:电冰箱、电热水壶、电饭煲等家庭用电器,来学习额定功率、实际功率、电能等。

6 标准试卷

(一)

9.新课导入有多种方式。以“光的反射”为例,简述三种新课导入的方式。 (1)游戏导入

找一名同学到讲台前利用讲桌上的仪器 将老师藏在讲桌后面的礼物展示给大家看。 学生选出平面镜并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使同学看到了礼物。 师:你为什么选择平面镜? 生:平面镜能反射光。

教师给予表扬,并把礼物送给学生。 (2)实验导入

【实验探究】把玩具激光笔打开,让光斜射到平面镜上。 师:刚才的演示实验同学们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生:光被平面镜反射到了天花板,它改变了光的传播方向,天花板上出现一红色光斑。 (3)故事导入

2000多年前的一个晴朗的日子里,罗马帝国入侵叙拉古城,当侵略者的船队靠近叙拉古城准备登陆时,阿基米德领导拿着镜子的妇女攻击敌人,从镜子反射的太阳光直向敌船投射过去,照得敌人睁不开眼,烤得如热锅上的蚂蚁,没过多久,帆船的篷布起了火,这一把从天而降的大火很快地蔓延开来,就这样,阿基米德带领妇女,用镜子击退了罗马人的进攻。有人说,这是战争史上第一次使用光学武器。

10.简述练习教学的一般程序。

(1)复习旧知识。在习题课教学的开始阶段,教师一般会通过提问、讲述等方式灵活地引导学生复习相关的概念、规律或方法。

(2)教师示范举例或组织学生讨论。复习完相关内容后,教师一般会采用做练习题的形式或示范解题思路和规范的步骤,或让学生尝试解决,根据学生解决的情况组织学生讨论等。这一步主要涉及如何解决目的性、针对性强的典型的练习题,以及选择什么教学方式组织练习等。

(3)学生练习。这一步是在以上基础练习的基础上,让学生独立进行练习。关键问题是练习题的选择和呈现的序列。

(4)小结。习题教学的最后阶段是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总结解题方法和策略。

7 标准试卷

(二)

9.结合实例说明,如何加强物理学与生产、生活的联系。 (1)注重练习生产、生活中的实例

例如,在讲了电功和电功率之后,让学生观察家庭中各种用电器的铭牌和说明书,看看铭牌中的电功率是怎样标记的,家中各种用电器的电功率分别是多少,根据自己家中的用电器估算每月使用的电能和电费,跟实际电费作比较。根据自己家中的用电器情况思考节约用电的途径,提出节电措施,并在实施一段时间后观察节电效果等。把这些现实中的物理问题用于课堂交流,将大大拉近物理学与生产、生活的距离。

(2)加强课外实验活动

学生的课后作业不应仅仅局限在对物理习题的演算上,阅读资料、观察调查、实践体验等课外活动都应成为学生课后活动的一部分。例如,日常生活中,人们看完电视节目后常常用遥控器关闭电视机而不断开电源,电视机始终处于待机状态。在学习电能和电能表时,教师可让学生在家中亲自用电能表等测量电视机在待机状态下所消耗的电功率,并估算一个家庭一年由此所浪费的电能是多少。让学生完成这类家庭作业,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养成良好的习惯、增强节能意识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10.“猜想与假设”是科学探究的基本要素之一,以“声现象”一章的实验内容为例,说明教师如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猜想。

猜想与假设为制定探究计划、设计实验方案奠定必要的基础。在实验猜想与假设过程时,要先向学生进行背景知识的介绍,在此基础上针对准备研究的课题,引导学生提出两方面的猜想:一方面是猜想问题的成因,另一方面是猜想探究结果。

例如,在讲“音乐与噪声”过程中,教师可以在研究音调高低与振动频率时,先让学生听男高音与男低音演唱对比,再让学生听不同音调的饮茶,感受音调高低,然后用压在桌边缘的锯条振动发出的声音让学生感受,进而引导学生猜想音调高低和振动快慢的关系。

再比如,讲“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兵来将挡,水来土淹,如果声波枪发出的声波正向我们袭来,我们怎样保护自己呢?现在让我们发挥聪明才智,先猜想一下,怎样可以防御超声波?”这样的问题本身具有发散习性,易于引导学生形成猜想与假设。

8 标准试卷

(三)

9.“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科学素养”是《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基本理念之一,简述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以学生终身发展为本,以提高全体学生科学素养为目标,为每个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提供平等机会,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学习科学的潜能得到发展。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有如下几种方法:

(1)重视基础概念、基本原理的掌握,发挥物理学史教学的优势,把历史引入教学中,把科学理论的建立、科学的发展过程、科技发明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贡献用生动事例 展示给学生,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素养,增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怀疑和批判精神,培养创新能力。

(2)结合现实生活实例,加强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一方面,科学中应重视演示实验,并在演示实验中增加学生参与的力度。另一方面要组织好学生的分组实验。学生的分组实验具有演示实验所不能替代的优点。

(3)关注科学前沿与物理教学相结合。物理学是一门实践科学,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学科,物理教学应当把最新的科学技术知识引入课堂。通过新知识的引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紧迫感和创新思维,以实现物理学的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4)实现物理教学与多学科的整合。尽管物质科学是科学的主要部分。但科学涵盖的范围很广,包括科学的方法、技能,不同的科学领域以及科学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不同的科学领域又包含物质科学、生命科学等。它们之间联系紧密,不可割裂。所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必须依靠多学科的整合。

10.请结合“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探究活动,谈谈你对“过程与方法评价”的理解。

(1)课程标准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提出的课程目标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对任何一方面的忽视都可能造成学生发展的偏颇。应重视评价学生“过程与方法”课程目标的达成,注重评价学生在学习概念、规律过程中的表现,以及运用物理知识和科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表现。

(2)在“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活动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观察学生能否发现问题,能否有根据地对影响浮力大小的主要因素进行合理猜想,是否有控制变量的意识并能合理地选择研究方法,能否设计实验步骤并合理选择器材,能否分析并改进实验方案等来评价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通过评价,发现教学设计或学生学习存在的问题,以便改进教学,促进学生发展。

9 标准试卷

(四)

9.结合实例,说明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使用监控策略。

控策略的指导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如何监督自己的物理学习过程,具体来说,包括学习物理概念和规律时问自己能否举出实例,是否明确其适用范围,是否能表达其物理意义,能否应用概念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例如,学习了“液化”,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己提问自己,现实生活中的液化现象有哪些?从热锅中冒出的白气是液化现象吗?冬天人们嘴里呼出的“白气”是液化吗?夏天从冰柜里取出的饮料瓶外有许多水珠,这也是液化现象吗?

10.结合《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三维课程目标,简述物理学史上一例不迷信权威,勇于创新,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见解的史实。

物理学的发展是一部人类不断超越自己的历史。每一个划时代观点的萌芽甚至被人们接受都是在同顽固势力、以及自己狭隘思想的斗争中产生的。下面列举历史上著名的挑战权威、不迷信传统理论的例子----哥白尼的“日心说”。

在古代,坚实的大地是不动的这一观点是符合人们经验常识的,另一方面托勒密的地心说体系可以很好的和当时的观测数据相吻合,因此在很长的一段时期,包括普通民众和学者大都认为,地球就是宇宙的中心。但为了与更多的天文观测数据相吻合,地心说增加本轮的方法就显得异常繁琐。哥白尼经过详细的观察和分析,科学的阐明了天体运行的现象,推翻了长期以来居于统治地位的地心说,提出了“日心说”。虽然以现代的观点来看,“日心说”同样是不完善的理论,但在当时,则是非常大胆、被权威所不容的。

10 标准试卷

(五)

9.请举例说明,如何对“知识与技能”课程目标进行评价

(1)物理知识评价:对于知识,应着重评价学生是否理解物理学概念、原理和规律并应用其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否了解物理学及其相关技术发展的大致历程;能否了解物理学对现代社会发展的影响。例如,在“内容要求”第3.4.3条中对串、并联电路的要求是 “会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说出生产、生活中采用简单串联或并联电路的实例。了解串、并联电路电流和电压的特点”

(2)物理技能评价:评价学生的实验技能,如能否正确使用本标准要求的实验仪器和测量工具;能否正确记录和处理实验数据等,结合学生做实验的过程进行。例如,在“内容要求”第3.4.4条中,要求学生“会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第3.4.2条中,要求“通过实验,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这样,可以结合“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的实验过程,通过观察学生能否正确选择电流表和电压表的量程,,是否会正确连接电流表和电压表,是否会正确读书等,来综合评价学生是否达到标准的要求----“会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

10.结合“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简述物理探究式教学的过程。 物理探究式教学主要包括如下过程: (1)提出问题

提出问题是探究教学的起点和关键点。提出问题的质量直接影响后面的探究内容与过程。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可以用“浇不灭的烛焰”等魔术表演引入探究,激起学生探究的兴趣。

(2)猜想与假设

猜想与假设为制定探究计划、设计实验方案奠定必要的基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猜测“平面镜成的像与物体大小”、“物距与像距”都有什么关系。

(3)设计实验与制定计划

设计实验与制定计划是从操作的角度把探究的猜想与假设具体化、程序化。在设计实验时,要考虑到实验条件的限制、实验测量的可操作性、变量的可控制性等。比如,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物体大小、物距等变量的控制。在选择器材方面,根据本实验的具体内容,选用的主器材是平面镜还是平面玻璃等。

(4)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

在确定实验方案后,应放手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收集证据。 (5)分析与论证

实验数据并不等于实验结论,实验结论是在数据的基础上进行科学分析的结果。 (6)评估

评估是对探究行为和获取信息的可靠性、科学性从是否严密的角度重新审视的过程,是对探究进行反思的过程。 (7)交流与合作

11 标准试卷

(六)

9.在定量描述教学评价结果时,一般采用原始分或标准分。简述原始分与标准分的含义。 (1)原始分

根据评分标准,对被试者在接受测验后的反应直接测出来的分数,即原始分。原始分反映了被试者作答正确的数量和程度,但一般不能直接反应被试者之间的差异状况,不能反映被试者相互比较后所处的地位。 (2)标准分

标准分是通过原始分转化而得到的一种地位量数,它反映被试成绩在全体被试者中的位置。

根据教统计育学的原理,标准分Z是原始分与平均分的离差以标准分为单位的分数,用公式表示为Z=

,其中

为某次考试中全体考生的平均分,X为该次考试中个人所得的原始分,S则为该次考试分数的标准差。依次,即可实现原始分和标准分之间的转化。

10.物理教学演示技能的功能有哪些? (1)为理性认识提供直观感知

教师通过实验、教具、各种教学媒体的演示,让学生直观观察或动手操作,使抽象难懂的物理知识变得直观形象、为学生形成正确的概念和规律打下坚实的基础,符合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思维能力

教师有目的地在演示突出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可以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分析问题,由现象到本质,由具体到抽象的分析综合、归纳演示等思维活动,使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得到训练和发展。 (3)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规范的操作、记录和分析数据等的示范,可使学生了解基本仪器的使用方法、观察和记录数据的方法以及分析数据做出实验曲线的方法等。学生可以从中学到正确规范的操作技术和方法,提高实验操作的能力。 (4)激发学习兴趣

演示教学中,巧妙的问题设置,新颖生动的表现形式,新奇的实际操作,为学生提供了生动形象的感性经验,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5)强化教学环节

运用演示导入新课,能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较快的进入学习情境。

12 标准试卷

(七)

9.在物理教学中如何突出教材的重点及难点。

(1)突出重点的方法:教学过程要围绕重点知识展开;要善于围绕重点知识提出问题,启发诱导学生思考;要加强对重点知识巩固练习及应用;在时间的分配上,要保证重点知识的教学时间。

(2)突破难点的方法:教学中难点是多种多样的,突破难点要有针对性,应根据难点形成的原因,如由于思维方法的障碍造成的难点,由于缺乏感性知识造成的难点,由于相近相似容易混淆造成的难点等,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克服困难,使教学顺利进行。

10.以温度、物态变化的教学为例,简述如何在中学物理教学中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的目的。

教师在教学生温度的概念时,可以让学生仔细观察生活中冰块遇热融化、水蒸发等现象,从中引导学生了解“温度”的意义。使学生理解各种热现象的基础是“温度”这个量变化引起的。学生对温度概念有了一定的认识,教师可让学生解释生活生产中其他与热有关的现象,比如食盐晶体的融化、液氧怎么储存、霜的形成等等。最终是让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在生活中,形成技能、经验。

13 标准试卷

(八)

9.结合实例谈谈怎样在物理教学中巩固已学概念。

从学习规律可知,巩固是教学的必要措施,尤其在概念课中特别突出。所谓的巩固是指学生把所建立的概念牢牢保持在记忆里,不断丰富概念的内容,发展物理概念的外延,并能顺利应用概念分析和解决物理问题。

一般的深化巩固都采用练习的方法,即针对概念给出一些习题,让学生在做练习的过程之中,不断熟悉和巩固概念。另外还可设计一些有趣的实验来深化巩固概念。比如:讲“摩擦力”的概念后,可做“筷子提米”的实验;讲“沸腾”的概念后,可做“用纸盒烧水”的实验等待。这些有趣的实验将学生带入一个变幻的知识天地,在这些实验的帮助下巩固和提高对概念的认识。

另外,也可以让学生用文字描述、制作表格、画流程图等多种形式,对物理概念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进行总结,这样即能帮助学生更好的巩固概念,也培养学生的总结和归纳能力。

10.以“摩擦力”的教学为例,简述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有如下几点:

(1)让学生接触科学真实

接触科学真实,就是要在物理教学中让学生像科学家那样亲自去探索科学原理。

(2)为建立概念、总结规律提供感性素材

通过实验展示物理现象和变化的过程,特别是学生日常生活中难以见到的或是与学生的经验相抵触的现象和过程,获得丰富的感性材料,为建立正确的概念、认识规律奠定基础。 (3)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利用新奇有趣的演示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的新鲜感,培养学生初步的学习兴趣。

(4)体验过程,感悟方法,培养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

实验时培养学生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向导,通过实验可以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如观察实验、实验操作能力及创新性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等。 (5)培养科学精神,树立科学态度,形成科学价值观

实验是科学的研究方法,要求学生具有实事求是,老老实实的科学态度,尊重客观事实,忠于实验数据,不能有丝毫的弄虚作假行为。同时,实验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要求学生善始善终,具有不怕挫折、坚忍不拔的追求科学的精神。 (6)学会合作,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

物理实验能够为学生间、师生间的合作交流提供广阔的空间和舞台。

14 标准试卷

(九)

9.应用实验法,教师主要是创造学习物理的实验条件和环境,使用实验法应做到哪些?

(1)演示实验应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或先预测实验结果,或根据实验目的设想实验应如何设计等等。演示实验要确保实验的成功,要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指导学生正确操作、有效记录并分析数据,最终归纳推理得出结论。

(2)在学生动手的实验中,教师不仅要在巡视过程中引导学生不断明确实验的目的和要求,利用已掌握的有关知识和经验设计实验,而且还要指导学生安装实验设备、使用仪器等各种实际操作,要及时发现问题,防止不应有的事故,要善于根据学生实验的具体情况灵活地对学生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有效评价,还要引导学生收集数据、处理数据得出结论,以及写实验报告等活动,逐步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0.简述中学物理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原则。

现代信息技术在物理教育中的应用为我们提供了新的信息资源和信息载体以及新的学习和交流工具。在中学物理教学中,虽然人们运用信息技术的方式有所不同,但必须遵守一些共同的原则。

(1)科学性原则

物理课件要以科学性为首要原则。物理学作为一门严谨的科学,必然要求其素材逼近真实,在利用 信息技术模拟物理过程时,必须符合物理原则。

(2)实验优先原则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不能试图用电脑去代替实验。对于受条件限制而难以演示的实验,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仿真“虚拟”实验室,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

(3)综合最佳效益原则

物理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时,应力求恰当、自如地使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融为一体,统筹安排多种媒体,力争使教学过程最优化,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15 标准试卷

(十)

9.在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常见的实验方法有哪些?并以“研究电阻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为例,说明在该实验中采用了什么实验方法。

物理实验中常用的科学方法是实验验证法和实验归纳法,实验验证法是指根据有关经验和知识,经过推理提出猜想和假设,然后通过实验来验证的方法;实验归纳法是指根据研究目的,人为地控制条件,从大量的事实中找出普遍特征并得出规律的方法,

在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常见的具体实验方法为:观察法、控制变量法、比较法、模拟法、理想化法、积累法、替代法、归纳法、转换法。

研究某些物理知识或物理规律,往往要同时用到几种研究方法。如在研究电阻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时,我们同时用到了观察法(观察电流表的示数)、转换法(把电阻的大小转换成电流的大小、通过研究电流的大小来得到电阻的大小)、归纳法(将分别得出的电阻与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有关的信息归纳在一起)和控制变量法(在研究电阻与长度有关时控制了材料和横截面积不变)等方法。

10.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的科学内容分为“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能量”三个部分,简述“能量”包含哪些二级主题,以及能量的形式,并举出几个利用能量转化和转移的生活工具。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的科学内容共有三个一级主题,分别是:物质、运动和相互运动、能量。其中能量包括六个二级主题,分别是:能量、能量的转化和转移;机械能;内能;电磁能;能量守恒;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能量的形式有机械能、内能、电能、光能、声能、磁能、化学能、核能等。

(1)机械能:机械能又包括动能和势能。例如:紧绷的橡皮筋、山上的石头、水库中蓄积的水等,都具有势能。当松开绷紧的橡皮筋时,它会动;山崩时,石头会向下移动;水库泄洪时,水流急下等,这些物质的移动表现出动能。

(2)内能:燃烧木柴,就是氧化分解木柴中的碳氢化学键,释放能量,使周围的温度升高,这就是热能,又称内能。

(3)电能:电流具有的能量。电流可以使电器用品产生作用,如电锅将电能转变为热能;电灯将电能转化为光能;电风扇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4)光能:燃料燃烧时,部分的能量会以光的形式来表现;阳光也有光能,可以使我们温暖,另外可以供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5)声能:声音也有能量,例如声音可以震动耳膜,巨大的声响可以震破玻璃。 (6)磁能:磁铁在吸引铁时所表现出的能就是磁能。

(7)化学能:由于物质之间发生化学反应,物质的分子结构变化而产生的能量。例如:木材的燃烧是一种化学反应,燃烧时产生的光和热,就来源于木材里储存的化学能。

(8)核能:是由于核反应,物质的原子核结构发生变化而产生的能量。例如:原子弹、氢弹爆炸时释放的能量就来源于原子核的反应。

能量转化实例:

(1)电灯---电能转化成光能和热能。 (2)摩擦生热----动能转化成热能。

(3)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转化成热能。 (4)电风扇---电能转化成机械能和热能。 (5)发电机---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16

17

初中物理热学简答

简答:物理定理定律

中考物理简答专题训练

初中物理

初中物理

中考秘籍历年中考物理简答安

初中物理练习题

初中物理答案

初中物理公式

初中物理教学

初中物理简答
《初中物理简答.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