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下乡民情日志

发布时间:2020-03-02 10:55:3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第39期Ⅰ

湖北省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1年3月15日

李鸿忠同志批示:民情日记写得很好。同意刊载简报并摘登湖北日报。

王国生同志批示:昌尔同志的民情日记写得朴实、自然,看后有一种亲切感。同时对我们如何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找准切入点很有启发。

玄坛村民情日记

张昌尔

一、探路江家湾村

12月8日 睛

14:30,我们一行5人(省委办公厅、省委政研室2位处长、秘书、农民日报湖北记者站长),从武昌水果湖出发,上高速、转省道、入乡进村,七弯八拐,2个半小时,来到大悟县宣化店镇玄坛村。大悟县是大别山革命老区,玄坛村又紧挨着河南,是大悟县最边远的口子村。这趟来有两个目的,一是“探探路”。省委、省政府决定,自今年3月起,集中3个月,在全省开展“万名干部进万村进万户活动”(简称“三万活动”),送政策、访民情、办实事、促发展,这是一项亲民大行动。2月28日召开了全省电视电话会,鸿忠书记和国生省长亲自动员并挂帅,序幕已经拉开,作为“常务副组长”,我应该打个前站探个路。二是“取取经”。大悟县谋事早、行动快,2月下旬干部进了村,全省会上请他们介绍经验。大悟县也是全省脱贫奔小康试点县,省委分工我联系。这次选择到玄坛村,是想“走走远亲戚”、“看看穷朋友”。

二、走进贫困户

傍晚,吉普车停在村口,没有通知孝感市陪同,我们开始了民情走访。

最先走进贫困户赵来昌的家。老赵今年67岁,家里5口人中有3个病号,老伴患精神病,儿媳脑瘤做了手术,自己右腿骨折上了钢筋,儿子在外打工,孙子读初中。老赵告诉我,他家享受多项政策补贴,一是危房改造,政府补了5000元,他借了2万元,盖起了两层小楼,现在房子还欠债3000元。二是他家3人吃低保,一年有1000多元;三是“新农合”医保,他腿子做手术,“新农合”报销了5000元;四是种粮补贴,他家种4亩地,享受“种补”、“直补”、“综补”、还有小麦补贴、油菜补贴共400元;五是上级扶贫救助几百元;六是孙子读初中,除了免学杂费外,还补几百元的生活补贴。他自家很努力,开荒开出1亩茶园、3亩板栗,农业生产一年能收入1万多元,儿子打工一年能挣万把元。老赵说,尽管家里比较穷,手头比较紧,但房子住得好、饭菜吃得饱、有病能上医院、儿子能安心打工、孙子能高兴上学,一家日子过得去,特别是往后还有盼头。我们问他“盼头在哪里?”,他笑着说:“一是党的补贴政策越来越多,二是我的孙子越长越大,我们家的情况只会越来越好!”老赵拉着我的手久久不肯松开,他说他不知道怎么报答党和政府,村里茶叶合作社有个“文工团”,他会打鼓,就报名参加了,每次活动都不落,刮风下雨他都去,用这种方式来谢党恩、谢干部。

随行的2位处长也走访了另外两户,重点了解了惠农政策的到位情况,查看了红卡(补贴一卡通)、黄卡(负担监督卡),情况还不错。

三、村委会里问村情

村情也是民情,村情影响民情。我们沿途看道路,看塘堰、看山地、看民房,然后走进村部,看了制度和台账。

玄坛村有9个小组,

365户,1412人,30名党员,1214亩耕地,山场面积12800亩,其中山上经济作物6000多亩。山场都实行了林权改革,老百姓都分到了山头和林地。修了通村水泥道路,铺了通组的砂石路,几个靠近村湾的水塘都曾整修,水泥护坡,杨柳环绕。主要农作物是“1+3”,“1”是山下作物,面积有960亩,以稻谷为主,群众管它叫“吃饭产业”。“3”是山上三个产业,3000多亩的板栗,叫“温饱产业”;3000多亩的茶叶,叫“致富产业”,近年来茶叶呈方兴未艾之势,搞得好的一亩茶叶能收入三千多元。花生1300亩,产品很俏,叫“特色产业”,湖北有句话“大悟的花生红安的苕”,我们吃了几颗,果然又香又脆口感好。通过国家扶贫整村推进和省脱贫奔小康试点促进,村民致富步伐明显加快,到处可见新楼房,只是式样有些单调。村部是个五间两层的楼房,各种制度、名单上墙,规范整齐,村级服务中心硬件还不错。但村里欠债47万元,说是已经锁定,但实际锁不住。村集体收入,只有新栽的一片茶园,一年可收承包费万把元。

村委会大门上一块牌子引人注目:玄坛村扶贫互助社。村支书黄庆稳介绍,社员有50户,每个社员一年交50元股金,最高可贷款3000元,年利息180元,最多用3年,可用林权证等作抵押。启动前有关部门出资15万元作垫底资金。此举有效地解决了生产投入问题,对发展茶叶起到了重要推进作用,农民对此很拥护。

顺着村组公路往东走,到了湖北的边界,对面就是河南了。我们一脚踏两省,照了一张像作纪念。村支书介绍,前些年我们这边经常过去学习,现在我们这边变化大,他们经常过来参观。

问村情感觉变化大,尤其是省委、省政府开展脱贫奔小康试点,给村里带来了明显变化。玄坛村有三个突出亮点,产业结构合理、农民互助社的探索、干群关系融洽。但也有一个突出问题,村集体经济还不行,债务不轻且还在增加。这个问题其它地方可能也有,工作组要深入解剖,寻求发展之道、化债之策。

四、吃住农家,围炉夜话

天黑了,晚餐在第5小组长席明利家吃。

土菜飘香,一张圆桌摆满了。小席说:“素菜都是园里摘的,荤的大多是自家的”。我们要求饭菜一起上,但主人把酒拿来了,9年的白云边。我们坚持不喝,可推来推去推不了,主人差不多要生气了,大家看着我,我也只好“妥协”:“不喝白云边,喝点土酒!”主人家还真有这种吊吊酒,5元钱1斤,一人倒上一杯,你敬我、我敬你,一桌人一下子融成一片。主食有油面、锅巴粥,都是我小时候爱吃的东西,吃了油面还喝了锅巴粥,农家饭吃得有滋有味。

村干部安排我和秘书住在席明利家。席家两层砖瓦楼房,楼上楼下各有两室一厅,我们住楼上。我们来的同志碰了个头,安排了明天的劳动和座谈。今晚气温零下一度,主人给我们烧了一个炭火盆。我们邀请主人上来坐。开始她有问才答,并不多说。我告诉她,1988年我在大悟工作过,来过这里,在乡里也住过,这次再来看变化很大。还告诉她,我也当过村干部。这么一说,小席便放下了那份“生份”,慢慢打开了“话匣子”。她家6口人,公公婆婆、夫妻2人加2个小孩。丈夫在广州花都打工,在一家企业搞管理,每月纯收入2500元,丈夫很顾家,每月按时寄回2000元。她原来也在那里做缝纫,每月工资2000多元。几年下来,攒了一笔钱,做了这栋新楼房。两个女儿大的14岁,小的6岁,都留在家里交给爷爷奶奶带。小家庭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但三年前发生的一件事让小席改变了想法:村里有一个14岁的男孩,父母在外打工,他跟着一伙人学坏了,经常逃学,还抽烟喝酒,父母回来管教,孩子竟吞了安眠药,差一点出了人命。听说这件事后,小席放心不下两个孩子,弃工回了乡。现在她有3亩多地,种中稻、花生,每年收入5000多元;1亩茶园和板栗收入一年有2300元;去年在邻村一家服装厂打工挣了3000元。农业和副业加起来,一年能挣万元以上。公婆多子女,小席种的地是公公给的,她每年“进贡”2000元钱,外加600斤谷、几十斤菜油。小席是个勤快人,一有空就去打零工,40元一天,不管什么活她都愿意干,下午与我们谈话时,她接了两个去干活的电话,都介绍给了邻居。回乡3年,村里看她热心快肠又能干、见过世面,先让她当村民代表,后来当上了小组长。

我们问小席现在想什么、盼什么。她很想丈夫回来创业,但搞什么项目还未确定;想把房子改造一下,搞个坡顶,打个壁柜;她很想入党,早交了两年申请书,去年村里指标少,没入上。对小组的工作她也很有想法,想组织群众把组里砂石路铺成水泥路,想建一个公共厕所,特别想组里每家建个猪圈,把猪圈养起来,把村子里搞得卫生些。

小席也反映了村民的一些想法。盼望家门口有工厂上班,打工的多回来一些,解决好空巢老人、空巢小孩的问题,很盼望有养老保险。

盆里的炭火越烧越旺,我们谈的话题越来越多,不知不觉聊到了11点。到楼下去洗漱,房东用上了自来水,厕所也是冲水式,但太阳能热水器坏了,一试水温冰得刺骨。主人烧了两暖壶开水,打开洗漱袋,刷牙、洗脸、洗脚,坐着农家小板凳,别有一番情趣。

山里的夜,万籁俱寂,感觉比武汉冷得多。被子很厚还加了床毯子,我偎在床上,打开日记本写了起来。我在想,这次“三万活动”,到农家住一住很有必要。与农民朋友同吃同住同劳动,就能拉近距离;扑下身子走访民情,倾听民意,就能把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

五、栽茶树、唱山歌

3月3日 晴

早餐还是在小席家里吃。吃完后,我们要结账,主人坚决不收,只好来了个“缓兵之计”,把钱交给村支书,请他事后再转交。

大家换了一双黄球鞋,走,劳动去!

这次劳动是栽茶苗。爬上一座小山顶,乡亲们已“开工”了,男的女的,挖的挖坑,栽的栽苗,其中两位是熟人了,一个是赵来昌,一个是小组长席明利。

来了就干,我拿了把挖锄,跟在赵来昌后面挖坑,秘书跟在我后面放茶苗,村支书在后填土,我们四人算一组,一株一株地往前栽,不一会儿,身上热乎了。村支书介绍,他们村有16个省的人,有5个少数民族,村民关系和谐。农历三月三,村里要办文化节, 很多农民都有节目,这些天正在赶着排练呢。

我们来的同事问:“可不可以展示一下?”

“好哇!”村支书满口答应,“王家妹子,你先唱一首”村支书点了将。

小王说:“那我们几个一齐唱吧!”

四个妇女站成一排,唱了起来。唱的是河南豫剧《朝阳沟》的选段。领头的小王不仅唱,还有动作,特别抒情。一曲唱完,大家高声喝彩。组长小席也不示弱,字正腔圆地唱了一曲黄梅戏。真还没想到,贫困村的村姑这么能干,张口就能唱,挥手还能舞,她们既能勤劳致富,又求知求乐,精神世界很富有。

有人点赵来昌唱一个。一直埋头挖坑的赵来昌抬起头,想了想,涨了个大红脸说:“我不会唱,哼个劳动号子吧。”老赵领头唱,准确地说叫“喊”,大家一起和“嗨嗨”

同志们啦--嗨嗨

听我说(孝感方言)--嗨嗨

省里领导来我们村啦--嗨嗨

栽茶叶--嗨嗨

同志们啦--嗨嗨

听我谈--嗨嗨

过去这样的事啊--嗨嗨

难上难--嗨嗨

老赵一开口,我们都震惊了!67岁的贫困户、老实巴交的农民,一家三个残疾、自己腿上还安有钢筋的老赵,还能这么乐观、豁达,竟能现场创作歌词表达心声!我当过6年宣传部长,看过不少美仑美奂的晚会,但今天玄坛村山顶茶场里的生动场面,给我留下了最难忘的印象。

午后返程,吉普车在崎岖的山路上颠簸,脑海中不断闪现着两天来的一幕幕。这次全省10万名干部将住进2.6万个村,走访1060万农户,干部是否乐意?群众是否欢迎?此行有了答案。如何使下去的同志围绕“送政策、访民情、办实事、促发展”,认识更深刻,任务更明确,重点更突出,方法更得当,此行增添了信心。明天的千人培训大会报告不用讲稿了,就与大家交流大悟之行的心得吧。

送: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领导;

发:省活动领导小组成员、省直各单位,市、州、县活动办公室。

“三万”活动下乡走访民情日志

民情日志

民情日志

民情日志

民情日志

民情日志

民情日志

民情日志

民情日志1

民情日志自查报告

下乡民情日志
《下乡民情日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下乡日志 民情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