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药用植物栽学培总结

发布时间:2020-03-02 07:34:1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药用植物栽培 第一章

1、药用植物栽培学的特点

(1)药用植物种类繁多,栽培技术涉及学科广 (2)多数药用植物栽培的研究处于初级阶段 (3)药用植物栽培对产品质量要求的特殊性 (4)药材市场的特殊性

2、中国第一部医书 :《黄帝内经》 世界上最古的一部本草 :《神农本草经》 世界上最早的一部药典 :《新修本草》苏敬

3、腐殖质 :土壤有机质是植物残体、枯枝、落叶、残根等和动物尸体、人畜粪便在微生物 作用下,分解产生的一种黑色或暗褐色胶体物质,称为腐殖质。

4、土壤肥力:是指土壤供给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所需水、肥、气、热的能力。(自然肥力和人

为肥力)

5、有效肥力 :自然肥力和人为肥力在栽培植物当季产量上的综合表现,称为土壤的有 效肥力。

6、生物产量 :是指药用植物在全生育期内通过光合作用和吸收作用,即通过物质和能量的

转化所生产和积累的各种有机物的总量。

7、经济产量 :药用植物中可供直接药用或供制药工业提取原料的药用部位的产量 。

8、经济系数或收获指数:经济产量占生物产量的比例,即生物产量转化为经济产量的效率, 称为经济系数或收获指数。

产量=生物产量×经济系数

9、评价药用植物品质的指标:化学成分、农药残留物与重金属等等外源性有害物质、色泽、

质地、大小与形状

10、初生代谢产物 :是维持细胞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如糖类、氨基酸、脂肪酸等 。

11、次生代谢产物 :是指植物中一大类并非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小分子有机化合物,其产 生和分布通常有种属、器官组织和生长发育期的特异性。

12、次生代谢产物的四条生源途径:莽草酸途径、氨基酸途径、乙酸(通过丙二酸单酰辅酶

A)途径、甲瓦龙酸途径

13、对药用植物经济产品外观性状、质地和气味的影响因素 (1)植物种类、品种的遗传性和外界环境条件 (2)采收季节、时间 (3)采收后产地加工方法

14、对药用植物有效成分积累的影响因素

药用植物遗传物质、生长年限、物候期、不同器官与组织、环境条件、栽培技术与采收加工的影响

第二章

1、种植制度的含义:是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的作物组成、配置、熟制与种植方式的综合。

2、栽培植物布局:是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种植植物结构与配置的总称。(种植植物结构

包括种植植物种类、品种、面积比例等。配置是指种植植物在区域或田地上的分布,即解决种什么植物、种多少与种在哪里的问题。)

3、复种:是指在同一田地上一年内接连种植两季或两季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

4、耕地复种指数=(全年种植植物总收获面积÷耕地面积)×100%

5、熟制:以年为单位表示种植的季数。

6、休闲:指耕地在可种植植物的季节只耕不种或不耕不种等方式。

7、复种的条件:热量,水分,地力与肥料,劳力、畜力和机械化条件以及技术条件与经济效益大小

8、单作:是指在同一块田地上一个完整的生育期内只种植同一种作物的种植方式。

9、间作:是指在同一田地上同一生长期内,分行或分带相间种植两种以上植物的种植方式

10、混作:是指在同一块田地上,同时或同季节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生育季节相近的植物、按

一定比例混合撒播或同行混播种植的方式。

11、套作:是指在前季植物生长后期的株行间播种或移栽后季植物的种植方式,称为套种。

12、立体种植:是指在同一农田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作物(包括木本)从平面、时间上多层次地利用空间的种植方式。

13、立体种养:是指在同一块田地上,植物与食用微生物、农业动物或鱼类分层利用空间种植和养殖的结构;或在同一水体内,高经济价值的水生或湿生药用植物与鱼类、贝类相间混养、分层混养的结构。

14、间作、混作、套作的技术原理:(1)选择适宜的植物种类和品种搭配

(2)建立合理的密度和田间结构

(3)采用相应的栽培管理措施

15、在间作、混作、套作的过程中如何选择适宜的植物种类和品种进行搭配

(1)考虑品种搭配时,在株型方面要选择高秆与矮秆、垂直叶与水平叶、圆叶与尖叶、深根与浅根植物搭配。

(2)在适应性方面,要选择喜光与耐荫,喜温与喜凉,耗氮与固氮等植物搭配。 (3)根系分泌物要互利无害

(4)在品种熟期上,间、套作中的主栽植物生育期可长些,副作物生育期要短些;在混作中生育期要求要一致。

16、轮作:是在同一田地上有顺序地轮换种植不同植物的栽培方式。

17、连作:是在同一田地上连年种植相同作物的种植方式。

18、轮作倒茬的作用:减轻农作物病虫草害,协调、改善和合理地利用茬口,合理利用农业

资源,经济有效地提高植物产量

19、安排药用植物茬口应注意的问题:

(1)叶类、全草类药用植物,要求土壤肥沃,需N肥较多,应选豆科或蔬菜作茬前。 (2)用小粒种子进行繁殖的药用植物,播种覆土浅,易受草荒危害,应选豆茬或收获期较早的中耕植物作前茬。

(3)有些药用植物与作物、蔬菜等都属于某些病害的寄主范围或是某些害虫的同类取食植物,安排轮作时,必须错开此类茬口。

(4)有些药用植物生长年限长,轮作周期长,可单独安排它的轮作顺序。

20、影响耕性的因素:土壤质地、有机质含量、含水量

21、土壤的基本耕作措施:耕翻、深松、上翻下松

22、表土耕作主要包括;耙地、旋耕、镇压、开沟、作畦、起垄、筑埂、中耕、培土等作业。

23、盐碱地土壤耕作:平整土地、客土改良、耕翻、早春耙耱、躲盐巧种、中耕松土和苗期

耙地

第三章

1、营养繁殖:是以植物营养器官为材料,利用植物的再生能力,分生能力以及与另一植物通过嫁接愈合为一体的亲和能力来繁殖和培育植物的新个体。

2、自根苗 :采用扦插、压条、分株等方法繁殖的苗称为自根苗 。

3、嫁接苗 :用嫁接方法繁殖的苗称嫁接苗。

4、营养繁殖:分离、压条、扦插、嫁接

5、压条繁殖:普通压条(单枝压条 、波状压条 、水平压条),堆土压条,空中压条

6、影响扦插生根成活的因素:(1)内在因素:植物种类和插条的年龄及部位、枝条的发育 状况 (2)外界因素:扦插基质、温度、水分、氧气、光照

7、扦插方法:硬枝扦插、绿枝扦插和根插法

8、促进插条生根成活的方法:

(1)机械处理:剥皮 、纵刻伤 、环剥 、缢伤

(2)黄化处理

(3)温水处理

(4)加温处理 :(1) 温床催根 ;(2) 冷床催根

(5)化学药剂处理 :高锰酸钾、醋酸、二氧化碳、氧化锰、硫酸镁、磷酸等 (6)生长调节剂处理 :(1) 液剂浸渍 ;(2) 粉剂蘸粘 (7)其他处理:蔗糖、葡萄糖、果糖、氨基酸等

9、接穗:供嫁接用的枝或芽叫接穗。

10、砧木:承受接穗的植株叫砧木。

11、乔化砧:有的砧木促进接穗生长高大,这种砧木称为乔化砧

12、矮化砧:有些砧木能使树体生长矮小,这种砧木称为矮化砧

13、影响嫁接成活的因素:(1)内在因素:亲和力、砧木与接穗的生活特性、植物内含物

(2)外界因素:环境条件、嫁接技术

14、砧木和接穗的选择:

(1)砧木应具备以下条件:①砧木与接穗有良好的亲和力

②适应性广,抗性强

③来源丰富,易于大量繁殖

④对接穗的生长、早结果、丰产、寿命长有良好影响 ⑤能使乔木矮化等 ⑥嫁接用的砧木,应选用健壮的实生苗,粗度,一般为1~3 cm (2) 接穗的选择:①采穗母树必须是品质优良纯正、性状稳定、经济价值高的植株

②应选择树冠外围,尤其是向阳面光照充足、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粗细均匀的1年生枝条作接穗

③接穗的采取,依嫁接时期和方法的不同而异

15、嫁接方法:(1)枝接:切接、劈接、腹接、插皮接等(2)芽接:\"T\"形芽接、嵌芽接等

16、种子繁殖的优缺点有哪些?

优点:具有简便、经济、繁殖系数大、有利于引种驯化和培育新品种的特点,是药用

植物栽培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繁殖方法

缺点:种子繁殖产生的后代容易发生变异,开花结实较迟,尤其是用种子繁殖的木本

17、种子成熟包括形态成熟和生理成熟

生理成熟:就是种子发育到一定大小,种子内部干物质积累到一定数量,种胚已具有发

芽能力。

形态成熟:就是种子中营养物质停止了积累,含水量减少,种皮坚硬致密,种仁饱满,

具有成熟时的颜色

18、影响种子寿命的因素:

(1)内因:种皮(或果皮)结构、种子贮藏物、种子含水量、种子成熟度

(2)外因 :主要有温度、湿度和通风条件

19、种子贮藏方法:(1)干藏法 :普通干藏法、低温干藏法(2)湿藏法:砂藏(层积法 ) 20、发芽率:是指在适宜条件下,样本种子中发芽种子的百分数

发芽率=(发芽种子粒数÷供试种子粒数)×100%

21、发芽势:是指在适宜条件下,规定时间内发芽种子数占供试种子数的百分率。

发芽势=(规定时间内发芽种子粒数÷供试种子粒数)×100%

22、种子生活力:是指种子发芽的潜在能力或种胚具有的生命力

23、种子的休眠:(1)强迫休眠 :由于环境条件不适宜而引起的休眠

(2)生理休眠 :种子本身的原因引起的休眠

24、种子休眠的原因主要有哪几个方面?

(1)种皮限制

(2)胚未成熟:①高低温型

②低温型

③二年种子

④上胚轴休眠 (3)萌发抑制物质的存在:挥发油、生物碱、有机酸、酚类、醛类等 (4)次生休眠:厌氧条件、黑暗等

25、播种前种子的处理:种子精选、种子消毒、促进种子萌芽的处理方法、生理预处理丸粒化

26、促进种子萌芽的处理方法:(1)浸种催芽(2)机械损伤 (3)超声波及其他物理方法

(4)化学处理 (5)生长调节剂处理 (6)层积处理

27、播种时期:一般春播在3~4月

秋播在9~10月

28、播种方法:条播、点播、撒播

29、播种量:指单位面积土地播种种子的重量 播种量(g/亩)=[每亩需苗株数×种子千粒(g)]/[种子净度(%)×种子发芽率(%)×1 000] 30、播种深度:种子盖土厚度一般为种子大小的2~3倍

31、引起品种混杂退化的原因有哪些?

(1)机械混杂 (2)生物学混杂

(3)自然突变和品种遗传性变异

(4)长期的无性繁殖和近亲繁殖

(5)不科学的留种

(6)病毒感染 (7)不适宜的外界条件和栽培技术

32、防止品种退化的技术措施有哪些?

(1)严防机械混杂(2)防止生物学混杂(主要是设隔离区,利用隔离方法防止自然杂交) (3)加强人工选择、施行科学留种

(4)改变生育条件和栽培条件,以提高种性 (5)建立完善的良种繁育制度

38、原种生产:(1)原原种 (2) 采用“三圃法”生产原种:大田中(选择圃)选优良单株→在株行圃进行对优良株行比较鉴定→在株系圃选择优良株系比较试验→在原种圃优系混合生产原种

39、加速良种繁殖的方法:(1)育苗移栽法 (2)稀播稀植法(3)利用组织培养的方法

(4)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相结合(5) 异地或异季加代法

第四章

1、非侵染性病害(生理性病害):非生物因素如干旱、洪涝、严寒等不利的环境因素或营养

失衡等所致的病害。

2、侵染性病害(寄生性病害):由生物因素如真菌、细菌、病毒等侵入植物体所致的病害,

具有传染性

3、病状:植物感病后所表现出的反常状态叫病状

4、病征:病原物在寄主植物发病部位的特征性表现称为病征

5、药用植物病害的症状:变色、斑点、腐烂、萎蔫、畸形

6、药用植物病害的主要病原:

(1)非侵染性病原:温度、湿度、光照、土壤和空气的成分、药害、植物自身遗传因子或

先天性缺陷引起的遗传性病害、农事操作或栽培措施不当

(2)侵染性病原:真菌、细菌、病毒、类菌原体、寄生性线虫、寄生性种子植物

7、病原真菌:鞭毛菌亚门(猝倒病 疫霉菌 霜霉病 白锈病)

接合菌亚门(毛霉菌 根霉菌 子囊菌亚门 :白粉病 菌核病 缩叶病 丛枝病)

担子菌亚门(黑粉病 锈病)

半知菌亚门(斑枯病 炭疽病 白粉病 褐斑病 腐烂病 立枯病 白绢病 叶枯病)

8、白粉病:受害初期,叶的正面或反面出现白色霉状病斑

霜霉病:受害初期,在叶面上产生黄绿色或褐色呈多角形斑点,后扩大布满全叶,病叶背面生有一层灰白色的霜霉状物

锈病:叶表明或叶背面出现黄褐色到赤褐色的小病斑,病斑上有疱状或刺毛状物,疱斑破裂后,散发出铁锈色粉末状物

9、根部病害:

白绢病:白绢病多在近土表茎的基部发生,褐色软腐、白色绢状的菌丝布满在患病部位,并在土表蔓延,以后部分菌丝纠结成菌核,菌核初为白色,后为黄色、红褐色到深褐色,大小如油菜籽

根腐病:发病初期,先由须根、支根变褐色水渍状腐烂,逐步向主根蔓延,促使叶片萎蔫,随后病情继续发展,全根腐烂,植株叶片自下而上发黄脱落,全株枯死

10、茎部病害:

立枯病:发病初期,幼苗根和茎基部出现黄褐色湿润状病斑,继而向根和茎部周围扩展,形成绕茎(根)病斑,呈黑褐色干缩凹陷,致使幼苗枯萎,成片倒伏死亡,成为猝倒

病毒病:叶片染病时,有的变色为花叶,呈深绿与浅绿相间状,或黄绿相间状,有的黄化,有的卷叶,畸形

11、寄生线虫:根结线虫病、胞囊线虫病、茎线虫、矮化线虫、根腐线虫、针线虫

12、线虫病:根部发病后,根系中长有大小不等的瘤状根结,密集成链球状

13、病原物的侵入途径主要有:伤口侵入(如机械伤、虫伤、冻伤、自然裂缝、人为创伤)自

然孔口侵入(气孔、水孔、皮孔、腺体、花柱)和直接侵入

14、影响侵入的环境条件主要是:温度、湿度

15、侵染性病害的流行需要同时具有的基本条件有哪些?

(1)大量感病寄主的存在

(2)致病力强的病原物大量积累 (3)环境条件有利于病害的发生和蔓延

16、病害的侵染循环:指侵染性病害从一个生长季节开始发生,到下一个生长季节再度发生

的过程

17、病原物越冬或越夏的主要场所有哪些?

(1) 病株或病株残体

(2)种子及无性繁殖材料

(3)土壤和肥料

18、病原物的传播途径主要有哪些?

风力传播、雨水传播、昆虫传播、人为传播

19、初侵染:经越冬或越夏的病原物,在寄主植物生长期进行的第一个侵染过程称为初侵染 20、再侵染:在同一个生长季内,病株上的病原物又传播出去进行重复侵染称为再侵染

第五章

1、药用植物引种驯化的意义: (1)丰富本地区药用植物资源:西洋参、穿心莲、番红花、胖大海等。 (2)可以提高药材的产量和质量:天麻 、北五味子 、细辛。 (3)可以保护药用植物资源:肉苁蓉 、茅苍术。

2、野生抚育意义:

(1)提供高品质的地道野生药材

(2)能较好保护珍稀濒危药用植物,促进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 (3)有效保护中药资源生长的生态环境 (4)有效节约耕地,以低投入获高回报

3、达尔文的遗传变异学说(引种驯化的基本原理可以归纳为以下四点) ①植物有适应风土条件的能力,在新的环境下能产生遗传变异来适应新环境 ②外界环境的改变、器官运动、有性或无性杂交是植物变异的源泉

③在自然界或人工引种条件下,通过自然选择或人工选择都可以保持、发展植物有利变异,促进植物驯化。

④同一种植物分布于不同地区的不同个体,由于作用条件不同,往往会产生多样性的变异或地理小种或类型。所以引种时必须十分注意研究植物的地理分布与不同分布区的种以下分类单位。

4、气候相似论:德国迈依尔:气候条件相似的地区之间引种(并行指示植物法、嫁接法)

5、米丘林的风土驯化的两条原则: ①利用遗传不稳定、易动摇的幼龄植物--实生苗作为风土驯化材料,使其在新的环境影响下,逐渐改变原来本性,适应新的条件,达到驯化效果,尤其在个体发育中的最幼龄阶段,变异性最大,也具有最大的可能性产生新的变异以顺应于改变了的新环境。

②采用逐步迁移播种的方法。实生苗对新环境有较大的适应性,但有一定限度,当原产地与引种地条件相差太远而超越了幼苗的适应范围时,驯化难以成功,这就需要采用逐步迁移的方法,使它逐渐地移向与引种地相接近的地区,并接近于适应预定的栽培条件。

5、引种驯化的主要任务:

(1)大面积推广种植常用的、特别是对常见病及多发病有疗效的药用植物 (2)积极引种需求量大的野生药用植物 (3)引种需进口的紧缺药用植物 (4)引种对临床确有疗效的新药资源

6、引种驯化的步骤 :(1)准备阶段:调查引种的种类

(2)制定引种计划

(3)掌握引种所必需的资料(植物的自然条件、生态学特性、分布情况)

7、引种驯化应注意的基本问题:(1)日照的差异

(2)温度的差异

(3)土壤和空气湿度的差异 (4)土壤性质的差异

8、引种驯化的基本规律:同纬度、同海拔地区间引种驯化容易成功

9、引种驯化的基本方法:简单引种法、复杂引种法

10、幼苗锻炼:(1) 萌动种子与幼苗的低温处理(杜仲)

(2) 直播育苗,循序渐进

(3) “斯巴达”式锻炼

11、引种驯化成功的标准:

(1)与原产地比较,植株不需要采取特殊保护措施,能正常生长发育,并获得一定产量。

(2)没有改变原有的药效成分和含量以及医疗效果。

(3)能够以原有的或常规可行的繁殖方式进行正常生产。

(4)引种后有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

第六章农业昆虫重要类群的识别

1、直翅目特征:体粗壮,口器咀嚼式,前翅覆翅,后足为跳跃足(蝗、蝼蛄、蟋蟀螽斯科)

2、半翅目:刺吸式口器,前翅为半鞘翅,无尾须。体略扁平,中胸小盾片三角形,陆生种

类能散发出臭味(蝽科)

3、同翅目:刺吸式口器、前翅质地膜质或革质,同等厚度(叶蝉科 蚜科 粉虱科)

4、缨翅目:体形很小,锉吸式口器,翅狭长如带,边缘生有密而长的缨状缘毛(蓟马科)

5、鞘翅目:体壁坚硬,前翅角质化称鞘翅(金龟总科 叩头甲科 叶甲科)

6、鳞翅目:口器虹吸式,体翅及附器均被有鳞片,并由其组成不同颜色的斑纹(蝶类蛾类)

7、蝶类昆虫:触角端部膨大成球杆状、静止时双翅竖立于背上、白天活动

8、蛾类昆虫:触角多样,有丝状羽毛状栉齿状等,静止时双翅平放身体、两侧昼伏夜出

9、双翅目:后翅特化成平衡棒,口器舐吸式或刺吸式

10、膜翅目:口器咀嚼式或咀吸式;两对翅膜质

11、脉翅目:成虫前后翅膜质,脉相复杂网状

第七章 虫害

1、昆虫:体躯分为头部、胸部和腹部

2、昆虫的口器类型:

(1)咀嚼式口器

为害特点:洞孔、缺刻、钻蛀等

防治:胃毒性、触杀性药剂 (2)吸收式口器

为害特点:斑点、变色、皱缩、卷曲等

防治:内吸性杀虫剂

3、吸收式口器:(1)刺吸式口器 :如椿象、蚜虫、介壳虫、叶蝉及螨类等的口器。

(2)虹吸式口器:如蛾蝶类。

(3)舐吸式口器:蝇类

4、昆虫的体壁由表皮层、真皮细胞层和基底膜三层构成

5、药剂进入害虫机体,主要是通过口器,表皮和气孔三个途径

6、昆虫的生长发育:卵期、幼虫期、蛹期、成虫期

7、对农业害虫来说,幼虫期是主要为害时期,也是防治的重点虫期。

8、幼虫的类型:(1)无足型:既无胸足,又无腹足。如蝇类幼虫

(2)寡足型:具发达的胸足,无腹足

(3)多足型:除具胸足外,还具有数对腹足

9、蛹期:裸蛹、被蛹、围蛹

10、昆虫的繁殖方式:两性繁殖、孤雌繁殖、卵胎生、多胚繁殖

11、孵化:幼虫或若虫即破卵壳而出的过程称为孵化

12、龄期:两次脱皮之间的时间称龄期

13、羽化:昆虫的蛹或若虫最后一次脱皮,变成成虫的过程称羽化

14、变态:昆虫从幼虫孵化直到羽化为成虫,一般须经过一系列形态和内部器官的变化,致使成虫和幼虫显著不同

15、变态类型:不完全变态、完全变态

16、昆虫的主要习性:食性、趋性(趋光性、趋化性)、假死性、休眠、群集性和迁移性

17、虫害的发生与环境条件的关系:气候因子、土壤因子、生物因子(寄主植物、天敌)农

业生产活动

第八章 病虫害防治

1、药用植物病虫害的发生特点:

(1)道地药材和病虫害发生的严重

(2)害虫种类复杂、单食性和寡食性害虫相对较多 (3)药用植物地下部病害和地下害虫危害严重

(4)特殊栽培技术易致病害 (5)无性繁殖材料是病虫害初侵染的重要来源

2、农业防治的措施:(1)合理轮作和间作 (2)深耕细作

(3)除草、修剪和清洁田园

(4)其他农业措施:调节播种期、合理施肥、利用植物抗性,选育抗病、虫品种

3、生物防治:利用生物或其代谢产物控制有害生物种群的发生、繁殖或减轻其危害的方法

4、生物防治的方法:以虫治虫、微生物治虫、性诱剂防治害虫(诱捕法

迷向法)

抗生素和交叉保护作用在防治病害上的应用

5、微生物治虫:在已知的病原细菌中,作为微生物杀虫剂在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的是苏云

金杆菌和芽孢杆菌

第九章 药用植物

1、北细辛属阴生植物,种子具有种胚生理后熟及上胚轴休眠特性

栽培技术:林下栽培、农田或园田地、旧人参地

北细辛菌核病:发病初期叶片逐渐变成淡黄绿色,后期出现萎蔫,叶片上病斑呈圆形,

褐色或粉红色,后期病部出现黑色颗粒,即菌核,而此时根系多已溃烂,形成灰褐色至黑色、大小不等似鼠粪状的菌核

北细辛疫病:发病时叶片上出现圆形暗绿色水渍状病斑,叶柄上出现长条形水渍状病斑,叶柄软化折倒,叶片软腐后下垂,最后全株死亡

2、川芎:茎直立,圆柱形,中空,下部的节膨大成盘状(俗称苓子)

块茎腐烂病俗称“水冬瓜”

3、番红花栽培中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有:

(1) 如何生产出大的种球茎、降低子代小球茎百分率以便在生产中提高番红花的产量 (2) 番红花本身开花率低的根本原因目前还缺乏深入了解,对结实率低及种子繁殖的

研究更属空白,故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生产中产量低的难题

生物学特性:当年尚能开花,次年后不能开花;花芽分化至成花,需一个由低到高,由高到低的变温过程,但不宜低于24℃或高于30℃;球茎大小决定花芽数、花朵数及产量

繁殖方法:分种茎直播大田法和先室内开花后田间培育球茎法

4、人参生长环境:海拔,200-900m、喜凉爽,耐严寒、喜湿润、怕干旱、喜弱光、散射光和斜射光,怕强光和直射光、要求土层深厚,富含腐殖质的砂质壤土 为宜,适宜微酸性土壤(pH 5.8~6.3),碱性土壤不宜栽种;长日照植物

人参根的生长量及生长特点:1~3参龄为旺盛生长期,旺盛生长期主要是根的纵向生长

4~6龄为正常生长期,这个时期主要是概括的横向生长

7参龄以上为衰老期,此时由于输导组织破坏、堵塞,根生长缓慢,抗性降低

人参种子属于深休眠,具有形态后熟和生理后熟双重休眠 立枯病:受害参苗在土表下干湿土交界的茎部呈褐色环状缢缩

疫病:叶上病斑呈水渍状,暗绿色。病情发展很快,植株一旦染病,全株叶片凋萎下垂,似热水烫,故而得名

锈腐病:根及芦头受害后,病斑初为黄褐色,逐渐扩大向内部组织蔓延,病部出现松软的小颗粒状物,从而使表皮破裂,刮去腐烂物质后,呈现凹斑痕,病部与健康组织有明显界线,但细菌常从病部伤口侵入,加速烂根,最后使参根或芦头全部烂掉

菌核病:根皮内形成黑色鼠粪状菌核

人参地下害虫主要有那些?如何进行防治? 东北大黑鳃金龟、小地老虎、蝼蛄、金针虫。 ①施用的粪肥要充分腐熟,最好用高温堆肥。 ②灯光诱杀成虫,即在田间用黑光灯或马灯,或电灯进行诱杀,灯下放置盛水的容器,内装适量的水,水中滴少许煤油即可。

③用75%辛硫磷乳油拌种,为种子量的0.1%。

④田间发生期用90%敌百虫1 000倍液或75%辛硫磷乳油700倍液浇灌。

⑤毒饵诱杀,用50%辛硫磷乳油50 g,拌炒香的麦麸5 kg加适量水或配成毒饵,在傍晚于田间或畦面诱杀。

5、肉苁蓉的根由初生吸器和吸根毛组成

(一) 生物学特性:种子细小、休眠期长、发芽率低、萌发需接受梭梭根系分泌物的刺激、吸水性强

(二) 生长发育特性:地下生长习性,喜旱、怕涝,专性寄生,逆境下分枝能力强,耐热抗寒,耐盐碱

6、三七:摘蕾“春七”、留种 “冬七”

种苗有休眠特性,三七种苗的休眠需要一定时间的低于10℃的低温才能打破 三七的荫棚透光度以10%~15%为最好,土壤的含水量以保持在25%左右为宜 根腐病中“黄臭”、“绿臭”

猝倒病:发生在三七出苗后,在幼苗假茎基部近地面处受侵染,产生水浸状暗色病斑,受害处收缩变软倒伏死亡,湿度大时,被害处常有灰白色霉状物

圆斑病:叶片受害时,初期产生黄色小点,以后扩展为圆形病斑,病健交界处呈黄色晕圈

7、天麻:种子非常细小,只有胚,无胚乳,萌发需蜜环菌

生长具有避光性、向气性和向湿性

在休眠期收获

剑麻自身贮存的营养已足够抽薹、开花、结果的需要,只要满足其温度、水分的要求,无需再接蜜环菌,即可维持正常的生长繁殖(蜜环菌为好气性兼性寄生真菌)

8、五味子:种子胚后熟要求低温和湿润条件

种子处理:室外处理和室内处理

留种技术:选6年以上健壮植株

《药用植物栽培学》复习题总结

药用植物资源学

药用植物

药用植物栽培学回忆版

设 施 蔬 菜 栽 培

药用植物栽培学综合实验书

药用植物简介

药用植物名录

药用植物研究进展

中国药用植物

药用植物栽学培总结
《药用植物栽学培总结.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