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教育学13章检测题及答案课件资料

发布时间:2020-03-02 15:45:5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智圣教育 细心审题 认真答卷 教育学单元检测试题

(一)参考答案: 姓名 成绩 (第1--3章) 20

16、

3、18 (满分120分,时间10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0.5分,共40分) 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 ) A.教育方针和教育经验 B.教育问题和教育方针 C.教育经验和教育问题 D.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 2.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建立始于( )。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斯宾塞 D.裴斯泰洛齐 3.标志着现代教育思想问世的著作是( )。 A.《学记》 B.《普通教育学》 C.《大教学论》 D.《民主主义与教育》 4.首次把教育学列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是( ) A.夸美纽斯《大教学论》B.培根《论科学的价值与发展》 C.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D.卢梭《爱弥儿》 5.在世界教育史上被认为是“科学教育学奠基人”的是( )。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杜威 D.梅伊曼 6.夸美纽斯一生教育活动与教育思想的核心是( )。 A.泛智教育 B.自然教育思想 C.要素教育思想 D.心理学化思想 7.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 )。 A.《学记》 B.《论演说家的教育》 C.《大教学论》 D.《普通教育学》 8.“长善救失”、“教学相长”的教学思想是由( )首先提出的: A.《论语》 B.《孟子》 C.《学记》 D.《劝学篇》 9.“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出自( ) A.《学记》 B.《师说》 C.《论语》 《春秋》 10.苏联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是( )。 A.认知结构的教育理论 B.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理论 C.范例教学的理论 D.教学最优化的教育理论 11.赫尔巴特提出“四段论”的教学模式强调的是( ) A.教师系统传授知识 B.学生从活动中学习C.问题的解决 D.学生自学

12、我国近代教育史上,被毛泽东称颂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的教育家是 A.陶行知 B.杨贤江 C.徐特立 D.蔡元培 13.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 )。 A.教育的社会属性 B.教育的本质属性 C.教育的阶级属性 D.教育的政治属性 14.“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这一思想反映的是教育的( ) A、历史性 B、时代性 C、阶级性 D、生产性。 15.在古代社会,学校教育几乎不具有的功能是( )。 A.经济功能 B.政治功能 C.文化功能 D.个体发展功能 16.( )的提出标志着在教育问题上开始转向科学解释。 1 智圣教育 细心审题 认真答卷 A.神话起源说 B.生物起源说 C.心理起源说 D.劳动起源说 17.没有固定的教育者,也没有固定的受教育者,与生活过程,生产过程浑然一体的教育是一种( ) A.非形式化教育 B.形式化教育 C.制度化教育 D.大众化教育 18.我国最早的小学产生的时代是( )。 A.夏朝 B.殷周 C.三国 D.秦朝 19.西欧进入封建社会之后,形成了两种著名的教育体系即教会教育和( )。 A.文化教育 B.商人教育 C.骑士教育 D.武士教育 20.哪个社会的教育具有与生产劳动相脱离的特点( )。 A.原始社会 B.古代社会 C.资本主义 D.社会主义 21.“以僧为师”、“以吏为师”是古代( )的教育特征。 A.中国 B.希腊 C.埃及 D.罗马 22.世界上最早颁布义务教育法的国家是( )。 A.美国 B.英国 C.日本 D.德国 23.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是“知识社会的根本原理”的教育思想是( )。 A.民众教育 B.信息教育 C.全民教育 D.终身教育 24.当代最具影响力的两大教育理念是( )。 A.教育终身化和教育全民化 B.教育全民化和教育民主化 C.教育终身化和教育民主化 D.教育全民化和教育整合化 25.实现教育平等的基础是( )的平等。 A.教育过程 B.教育结果 C.教育机会 D.教育内容 26.从教育功能作用和性质划分,教育功能可分为( )。 A.筛选功能和协调功能 B.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 C.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 D.基本功能和派生功能 27.全民教育主要倾力于( )。 A.普及教育 B.全民教育 C.继续教育 D.民主教育 28.某班教师为了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动机,开展了一系列学习竞赛活动。结果如教师所料,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成绩明显提高。但没有想到的是,学生之间相互猜忌、隐瞒学习资料等现象日趋严重。上述事实表明教育( )。 A.既有正向显性功能,又有正向隐性功能 B.既有负向显性功能,又有负向隐性功能 C.既有正向隐性功能,又有负向隐性功能 D.既有正向显性功能,又有负向隐性功能 29.人的身心发展的程度和状态称为( ) A.发展 B.成熟 C.成长 D.生长 30.小学阶段教学多运用直观形象方式,中学以后可进行抽象讲解,这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 )特点。 A.顺序性 B.个别差异性 C.不平衡性 D.阶段性 31.维果茨基认为教育教学的作用就在于创造“最近发展区”( )。 A.教育应与儿童发展同步 B.教育应适应儿童发展C.教育应超前于儿童发展 D.教育应跟随儿童发展。 32.在人的发展过程中,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 A.感知成熟在先,思维成熟在后,情感成熟更后; B.思维成熟在先,情感成熟在后,感知成熟更后 2 智圣教育 细心审题 认真答卷 C.情感成熟在先,感知成熟在后,思维成熟更后; D.思维成熟在先,感知成熟在后,情感成熟更后 33.个体人身体的发展遵循着从上到下、从中间到四肢的规律,心理的发展总是从机械记忆到意义记忆、由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等,这是指个体身心发展规律的( )。 A.差异性 B.阶段性 C.顺序性 D.不平衡性 34.心理学家提出的人的发展关键期和最佳期的概念,是根据人的身心发展的( )规律提出来的。 A.阶段性 B.不平衡性 C.个别差异性 D.顺序性 35.教育之所以能促进儿童发展,根本在于儿童发展上具有( ) A.阶段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可塑性 36.在—个人的发展过程中,有的方面在较低的年龄阶段就达到了较高的水平,有的方面则要到较高的年龄阶段才能达到成熟的水平。这反映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 A 顺序性 B 阶段性 C 差异性 D不均衡性 37.就目前整体而言,儿童身心发展呈现( )的特点。 A.生理成熟超前、心理成熟滞后 B.生理成熟滞后、心理成熟超前 C.生理成熟与心理成熟同步发展 D.生理成熟与心理成熟各自发展 38.墨子在教育学生时注意“子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这体现的教育原则是( ) A.循序渐进 B.因材施教 C.全面发展 D.自主探究 39.少年期学生表现出“成人的身体,儿童的心理”的特征,说明了其身心发展具有( ) A.阶段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互补性 40.个体的生物遗传素质( ) A.在儿童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B.是儿童身心发展的动力 C.为儿童的发展提供了现实性 D.为儿童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41.英国教育家洛克提出了“白板说”,认为外部的力量决定了人的发展,这是一种( ) A.外铄论的观点 B.内发论的观点 C.综合论的观点 D.多因素说的观点 42.格赛尔双生子爬楼梯的试验说明了( )。 A.遗传的重要性 B.成熟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C.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D.教育的重要性 43.“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 这句话反映了下列哪种因素对人发展的影响( )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44.下列哪一种做法不利于教育发挥促进儿童发展的主导作用?( )。 A.教育在成熟的基础上引导发展 B.教育始终在整体发展的基础上促进个性发展 C.教育始终要顺应儿童的成熟,反映儿童已有的发展 D.教育过程中始终要尊重和发挥儿童的主体性 45.教师对学生指导、引导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 )。 A.自由发展 B.自愿发展 C.自主发展 D.自动发展 46.依据“最近发展区”理论,教学应当( ) A.走在学生发展的前面 B.与学生发展同步 C.跟在学生发展的后面 D.不受学生发展制约。 3 智圣教育 细心审题 认真答卷 47.由特定社会领域和特定的社会层次的需要所决定,也因受教育者所处学校的级别而变化的是教育目的中的( )。

A.培养目标 B.教育目的 C.教育方针 D.课程目标 48.教育目的的功能在于(

)。

A.导向规范和权威功能 B.激励评价和规定功能 C.导向、激励和评价功能 D.规范引导和评价功能 49.我国教育目的的性质和任务是( )。

A.培养劳动者 B.全面发展 C.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D.机器大生产 50.在对儿童的教育问题上,家长的愿望与国家的教育目的( )。

A.完全一致 B.完全不一致 C.有时不一致 D.都不是 51.《学记》提出“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它所反映的教育目的论是(

)。 A.神学教育目的论 B.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 C.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 D.教育无目的论 52.特别反映一个国家教育的根本性质、总的指导思想和教育工作的总方向等要素的是(

) A.教育目的 B.教育目标 C.教育政策

D.教育方针 53.下列表述中,属于教育目的特性的是( )。

A.行政命令性 B.政策指向性 C.实践操作性 D.核心指导性 54.全面发展的人是指( )的人。

A.体力劳动与智力劳动相结合 B.德智体等方面均衡发展

C.智力和体力和谐、自由的发展和运用 D.语文、数学、音乐等各科成绩都优秀 55.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等法律规定,义务教育和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教育必须做到“两个全面”是( )。

A.“全面教育”与“全面发展” B.“全面发展”与“面向全体” C.“全面教育”与“面向全体” D.“全面教育”与“全面落实” 56.美育又称( )。

A.美术教育

B.音乐教育 C.文学艺术教育

D.审美教育

57.体育的根本任务是(

A.通过体育队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B.增强学生的体质

C.向学生传授体育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D.向国家输送优秀的运动员 58.素质教育的重点是( )。

A.面向全体学生 B.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C.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D.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59.新技术革命使得传统工业的标准化、规格化转向非标准化和多样化,培养目标的( )更加受到关注。

A.个别化 B.全面化 C.全民化 D.个性化 60.广义的教育制度是指 ( )

A.学校教育制度 B.高等教育制度 C.社会教育制度

D.国民教育制 4 智圣教育 细心审题 认真答卷 度

61.我国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 )。

A.癸卯学制 B.壬寅学制 C.壬戌学制 D.六三三学制 62.义务教育最本质的特征是( )。

A.普遍性 B.基础性 C.强制性 D.公共性 63.下列现象中。可以说明教育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的是( ) A.班级授课制为普及义务教育提供了便利

B.普及义务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机器大生产对劳动力的要求 C.僵化的制度化教育导致社会拒绝学校毕业生

D.学校发展指导制度促进了学生学业、生涯、个性及社会性的发展

64.教育与社会发展相互制约的规律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教育与生产力的相互制约;二是( )。 A.教育与社会制度相互制约 B.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相互制约 C.教育与社会文化相互制约 D.教育与人口发展相互制约 65.教育在发展中与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并不同步,这是教育具有( )的表现。 A.能动性 B.可控性 C.超前性 D.相对独立性

66.“今天的教育是明天的经济。教育的消费是明显的消费、潜在的生产;是有限的消费、扩大的生产;是今日的消费、明日的生产。”这一认识表明现代教育具有( )的特征。 A.科学性 B.价值性 C.生产性 D.未来性 67.自然科学的教学内容之所以不可能在古代社会学校中占主导地位,主要是因为古代社会( ) A.教育规模的限制 B.学生数量的限制 C.教师水平的限制 D.生产力水平的限制 68.决定教育性质的主要因素是( )。

A.社会意识形态 B.民族文化传统 C.政治经济制度 D.生产力发展水平69.人的发展总是受到社会的制约,这意味着(

)。

A.教育要坚持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 B.教育要充分考虑社会发展的需要 C.教育目的的确定不应从个人出发 D.教育要为社会生活做准备 70.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舒尔茨提出的人力资本理论深刻地说明着( )。

A.教育的经济功能 B.教育的文化功能 C.教育的自然功能 D.教育的道德功能

71.一个国家教育经费投入的多少最终取决于( )。

A.文化传统 B.受教育者的需求 C.生产力水平D.教育的规模 72.报刊、书籍、影视对教育的影响属于( )。

A.政治对教育的影响 B.经济对教育的影响 C.文化对教育的影响 D.环境对教育的影响 73.现阶段我国教育的根本性质是( )

A.教书育人 B.以人为本 C.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D.社会主义 74.孔子“删诗书,定礼乐、修春秋”,整理并发展了殷周以来的中华文化,体现出教育的( )。

5 智圣教育 细心审题 认真答卷 A.文化传承功能 B.文化交流功能 C.文化选择功能 D.文化创新功能 75.学校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 )

A.精神文化 B.物质文化 C.制度文化 D.规范文化 76.人口质量的量化指标一般是以( )来表示的。

A.受教育程度 B.职业素质 C.劳动能力 D.身体素质 77.教育的优先发展,首先应是( )的优先发展

A.高中阶段教育 B.义务阶段教育 C.高等教育 D.职业教育

78.涂尔干说:“教育是成年一代对社会生活方面尚未成熟的年轻一代所施加的影响。其目的在于,使儿童的身体、智力和道德状况都得到激励与发展,以适应整个政治社会在总体上对儿童的要求,并适应儿童将来所处的特定环境的要求。”这种论断正确地指出了( ) A.教育具有社会性 B.教育是社会复制的工具 C.教育要促进人的个性化 D.儿童对成人施加的影响不是教育 7

9、即使人们对长大后的狼孩进行再好的教育,也很难令其用人类的语言进行顺畅交流。这反映了个体身心发展具有( ) A.阶段性 B.差异性 C.不平衡性 D.互补性 80、教育与政治经济发展进程之间的关系是( ) A、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发展状况 B、教育常常与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 C、教育超前于政治经济发展 D、教育滞后于政治经济发展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2分。多选错选漏选均不得分) 1.古希腊对后世影响较大的教育家主要有( )。 A.苏格拉底 B.昆体良 C.柏拉图 D.亚里士多德 E.夸美纽斯 2.西方古代第一本专门论述教育的著作是( )。 A.《大教学论》 B.《普通教育学》 C.《论演说家的教育》D.《民主主义与教育》 E.《雄辩术原理》 3.下列哪些有关教育的论述出自《论语》( )。 A.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B.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C.教,上所施,下所效也 D.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E.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4.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学派的主要观点可以归纳为“三个中心”,即( )。 A.教师中心 B.活动中心 C.儿童中心 D.课堂中心 E.书本中心 5.下列属于洛克教育思想的是( ) A.白板说 B.自然与自由 C.绅士教育 D.“泛智”思想 E.发现法 6.苏格拉底的教学法包括( )。 A.定义 B.思索 C.苏格拉底讽刺 D.助产术 E.启发 7.教育学独立时期的教育家有( )。 A.夸美纽斯 B.杜威 C.柏拉图 D.卢梭 E.赫尔巴特 8.以下与杜威有关的是( )。 A.五步教学法 B.教育即经验 生活即教育 社会即学校 E.教学做合一 9.广义教育的构成有( )。 6 智圣教育 细心审题 认真答卷 A.家庭教育 学校教育 C.社区教育 D.社会教育 E.自我教育 10.教育要素之间的联系主要表现为( ) A.教的主体与学的主体之间的联系 B.教育活动的主客体之间联系 C.教师与社会的联系 D.学生与社会的联系 E.教育内容与社会的联系 11.人的教育活动和动物的“教育活动”的本质区别是( ) A.模仿性 B.意识性 C.规律性 D.社会性 E.复杂性 12.学校教育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有( )。 A.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B.社会出现了剩余产品 C.国家的出现 D.文字的产生 E.私学的出现 13.义务教育中,以下各方必须履行一定的义务的是( )。 A.国家 B.社会 C.家庭 D.学校 E.儿童 14.教育的三个面向是指教育要( ) A.面向现代化 B.面向学生 C.面向未来 D.面向21世纪 E.面向世界 15.现代教育所独有的功能是( ) A.政治功能 B.人口功能 C.文化功能 D.生态功能 E.科技功能 16.教育的社会属性主要指教育具有( )。 A.永恒性 B.历史性 C.阶级性 D.相对独立性 E.综合性 17.教育在人的发展中发挥着主导作用,但影响这一主导作用的发挥的主要条件是( ) A.教育者的自身状况 B.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调动 C.家庭环境 D.社会发展状况 E.地理环境 18.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 )。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财富 E.能力 19.西欧中世纪教会学校分为下列三个层次( )。 A.文士学校 B.僧院学校 C.教区学校 D.大主教学校 E.社区学校 20.环境对人的发展的影响要通过( )才能实现。 A.个体的主观努力 B.教育 C.遗传 D.社会实践活动 E.个体发展 21.外铄论的代表人物有( )。 A.孟子 B.荀子 C.威尔逊 D.洛克 E,华生 22.教育的社会属性主要指教育具有(

)。

A.永恒性

B.历史性 C.阶级性 D.相对独立性

E.综合性 23.近代社会的发展引起了教育的巨大变化,其变化包括( )。

A.教育的世俗化 B.教育的国家化 C.教育的终身化 D.教育法制化 E.教育整合化 24.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是通过( )来实现的

A.再生产劳动力 B.再生产科学技术 C.传播一定社会的思想意识 D.构成文化本体 E.促进政治的民主化 25.生产力水平决定着教育的( )

A.规模 B.领导权 C.受教育权 D.结构 E.方法 26.发展先进生产力的第一要务是( )。

7 智圣教育 细心审题 认真答卷 A.素质教育 B.“科教兴国”C.实施全民教育 D.“人才强国” E.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27.教育目的的层次包括( )。

A.国家的教育目的 B.学生的学习目的 C.各级各类学校培养目标 D.教师教学目标 E.社会价值取向 28.下列选项中,以日本学制为蓝本的学制有( )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E.六三三学制

29.学校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发展经历的过程有( )。

A.前制度化教育 B.义务教育 C.普及教育 D.制度化教育 E.非制度化教育 30.素质教育的基本任务是发展学生的( )

A.身体素质 B.创新能力 C.心理素质 D.社会素质 E.实践能力

31.下列表述中,属于教育方针的特性的是( )。

A.政策指向性 B.核心指导性 C.行政命令性 D.概括统一性 E.具体多样性 32.美育的内容主要包括( )

A.艺术美 B.心灵美 C.社会美 D.科学美 E.自然美

三、判断题(说明理由。每小题1分,判断出对与错得0.5分,说明理由得0.5 ,共6分。)

1、《学记》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教育学专著。 ( ) 错。《学记》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

2、根据教育的正规程度,可将教育分为制度化教育和非制度化教育。 ( ) 错。根据教育的正规程度,可将教育分为非形式化教育、形式化教育、制度化教育。

3、一个顽皮的孩子偶然把手指伸到火苗上,被灼伤,并由此获得火的有关知识,这一过程就是教育。( ) 错。这个孩子所获得的是自我的感性认识和经验,不是教育。

4、现代教育是教育机会均等的教育,但并不意味着必须让所有儿童接受同一种教育。 ( ) 对。教育机会均等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因材施教,不是让所有儿童接受同一种教育。

5、小明在学校里经常受到个别同学的欺负,父母针对小明懦弱的个性设法训练小明如何以牙还牙报复欺侮者。小明受到的就是教育。 ( ) 错。教育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在道德上可以接受的、积极向善的精神影响。父母对小明的训练不是现在社会所提倡的积极向善的精神影响,因而不是教育。

6、陶行知师承杜威,其教育思想与杜威完全相同。 ( ) 错。陶行知师承杜威,但其教育思想与杜威的教育思想正好翻了个个。

四、问答题(共13分)

1、试述终身教育思想对当代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意义(8分) 8 智圣教育 细心审题 认真答卷 终身教育思想认为:教育必须贯穿于人的一生,同时教育要满足人各个层面的学习需求。教师的专业化则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指教师个体从一名新手逐渐成长为一名具有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态度的成熟教师及其可持续专业发展的过程;二是指教师职业整体从非专业性职业、准专业性职业向专业性职业发展提高的进程。(1分) 终身教育思想的提出,对当代教师专业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7分) 首先,它使教师专业化发展获得了新的诠释。终身教育主张教育应贯穿于人一生的各个年龄阶段,改变了过去将人的一生截然划分为学习期和工作期两个阶段的概念。对教师专业化发展来说,这一理念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对教师个体来说,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过程,就是一个终身学习、不断提高的过程;对教师职业整体来说,就是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一体化,从非专业性职业、准专业性职业向专业性职业提高进步的过程。教师专业化发展是一个过程,没有终点,只有永远。 其次,它开辟了一条促使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新途径。终身教育思想将教育扩展到人类社会的整个空间,要求构建一个无人不学、无处不学、无时不学的学习型社会;对教师专业化发展来说,这也具有重要意义。教师的专业化,不是在学校中就能实现的,必须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学习,做到教学相长,从而实现自己的专业化发展。 再次,它引发了教师专业化内容的革新。终身教育主张教育不是单纯的知识传递,而是应贯彻人的全面发展精神,培养个体适应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各种能力。对教师专业化发展来说,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学习相应的专业知识,还要有现代教育理念,更要有相应的专业能力和专业智慧,在本专业领域,要具有权威性的发言权和行动权,这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实质性内容。 最后,它指出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方向。终身教育强调评价标准的多元性,多元化价值标准为学习者提出了一条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崭新之路。教师专业化发展是一个过程,没有最后的标准,只有不断的追求。教师在专业化发展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完善自己,从而实现教师的人生价值和人格价值。 ——选自《学记》(5分) (1)解释上文中“豫、时、逊、摩”的含义 豫:预防;时:及时;逊:顺序;摩:研讨。(1分) (2)解释这段文字的含义 大学施教的方法:在学生的错误没有发生时就加以防止,叫做预防;在适当的时机进行教育,叫做及时;不超越受教育者的才能和年龄特征而进行教育,叫做合乎顺序;互相取长补短,叫做相互研讨。这四点,是教学成功的经验。(2分) (3)联系当前教育现实,谈谈你对上文的理解。 《学记》一文中,提出了取得教学成功的四条经验:对学生的错误,要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抓住适当的关键期进行教育,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顺序和学生认知事物的规律开展教学活动,做到循序渐进;学习中,提倡合作探究,取长补短,更是现代学习的优秀品质。这些教育教学思想,对我们现在的教育教学仍然具有指导意义。(2分) 9

2、“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陵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 智圣教育 细心审题 认真答卷

五、论述分析题(24分)

1、试述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有哪些不同?(12分) (1)指导思想不同:

素质教育是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进而提高国民素质,反映了现代先进的教育思想;应试教育是为了应付升学考试,以追求升学率为目的的教育,是选拔式、淘汰式的陈旧落后的教育。 (2)教育目的不同:

素质教育是是根据社会进步和人的发展需要,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创造和学会审美的教育;应试教育是是为适应上一级学校的选择需要,以应试训练为目的的教育。 (3)教育对象不同: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重在“普及”,促使每个学生充分发展的“通才教育”。应试教育是面向少数学生,重在“提高”的淘汰式“英才教育”。 (4)教育内容不同:

素质教育是从学生身心发展出发,使受教育者全面发展的全面教育;应试教育是围绕考试要求,考什么就教什么、学什么,是一种畸形的教育。 (5)教育方法不同:

素质教育是重视双基、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生动、活泼的主动发展。应试教育是被动学习、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 (6)评价标准不同:

素质教育是确立科学的、多元化的评价尺度,淡化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强化评价的促进和发展功能,应试教育是以分为导向,以考为法宝,以此来评价学生、老师和学校。

2、试用所学知识分析如下观点或说法(12分) (1)、“树大自然直,人大自然长”。(3分) 上述说法,体现的是关于人的发展的动因问题中的内发论的观点,认为人的身心发展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人的身心发展也像小树的长大一样,会自然而然的得到发展。 内发论的关注点是人的“自然生长”以及成长的规律和成熟机制对人身心发展的影响,看到了人的内在需要,成熟机制对人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这是其理论的合理成分。 但内发论忽视了社会环境、教育等外在因素对人的发展的重大影响,否定了后天学习和教育的作用,这是其理论的缺陷。 (2)、有的人“少年得志”、有的人却“大器晚成”。(3分) 答题思路:(1)体现的规律;(2)内涵解释;(3)具体分析。 上述现象,体现了人的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 人的发展具有不均衡性和差异性表现在人在同一方面发展上,在不同年龄阶段发展是不均衡的;在不同方面的发展上也是不均衡的;并且不同的人存在着个体差异性。 有人“少年得志”, 有的人“大器晚成”,突出表现了不同个体在身心发展的不同时间、不同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性。 10 智圣教育 细心审题 认真答卷 (3)、在恶劣的环境中,有的人“出淤泥而不染”;而在优良的环境中,有的人却成了“纨绔子弟”(3分)。 上述现象,突出表现了个体主观能动性在发展中的重要乃至决定性作用。 人的发展是在一定的环境中完成的。环境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性,同时也对人的发展做出了一定限制。 上述现象说明,环境是推动人身心发展的外在动力,但不能决定人发展。人对环境的反应是能动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人的发展的根本内因和决定性因素是人自身的社会实践活动。 (4)、我国著名平民教育家晏阳初在20世纪30年代曾提出过“教育救国”的理论。他认为中国落后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当时农民存在贫、愚、弱、私四大病害,只要我们的教育工作者、仁人志士深入到广大农村推行相应的四种教育,即生计教育、文艺教育、卫生教育和公民教育,这样就可以克服上述四大病害,中国自然就富强了。但实践证明,这种设想只是善良的愿望,并未成功,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教育救国”,唤来唤去还是一句空话。

试从教育与社会的关系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理解和认识(3分) 教育对社会生产力、政治经济制度等方面的发展具有巨大的反作用,但不可能决定社会发展的方向,社会发展方向是由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决定的,教育在这种矛盾运动中只起加速或延缓作用。因此,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不起决定作用,它不能决定政治经济发展的方向,不能成为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

晏阳初等仁人志士的“教育救国论”,出于良好的愿望,企图在不触动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前提下从改造教育入手,实行清明政治,富国强民,实际是行不通的。我国历史上出现的教育救国论皆以失败而告终,“教育救国”,唤来唤去还是一句空话。

六、综合运用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 编辑同志: 今天我冒昧地给你们写信,目的是想说一说我的困惑。回忆我刚参加工作时,学生大多比较听话,能配合老师的工作,上学不迟到、不早退,上课专心听讲,放学后能主动帮家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如今,我国的学校教育正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教育科研单位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实验,其目的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摆脱过重的课业负担。这一系列的举措不但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也减轻了部分家长的负担。按道理,也应该减轻了老师们的负担和工作压力才对。可是相反,某些孩子负担减轻后,却变得更难教了。 请运用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基本理论进行分析上述现象。 11 智圣教育 细心审题 认真答卷 答题思路:(1)简述当今社会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2)论述社会发展对教育、对人才的新要求;(3)论述社会、学生发展对教师的要求;(4)综述上述现象的原因和改进。 当今社会,教育与社会的发展关系越来越密切。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教育,教育的实施必须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教育所培养的人才规格,必须深刻把握当代生产力发展的趋势与要求,与社会发展相适应。 当前,我国正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克服传统应试教育的弊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与过去传统的应试教育相比,实施素质教育不是对学生学习要求的降低,而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有了更高、更新的标准。学生不仅学习书本知识,更要创新知识;不仅要听从教师的教育和指导,更要有自己的独立意识和自主精神;不仅要在学校里努力学习,更要走向社会,关注人类的发展。社会的发展要求学生改变过去读死书、死读书的现状。不是被动任由教育对自己进行改造,而是主动利用教育让自己更好的发展。表面看课业负担减轻了,但思维更开阔了,视野更扩展了,学习的内容也更广泛了,发展的方向更多元了。 与此相对应,对教师的要求也更高了。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现成的知识,更要求教师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知识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促进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的形成,不仅要重视课堂教学,还要指导学生的社会实践。为此,教师要有现代教育观念,掌握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具有现代教育教学能力和技能,要做一个专家型的教育者。唯有如此,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要求。 12

教育学真题及答案

《朝花夕拾》阅读检测题及答案

民族团结知识检测题及答案

教育学课件

普通教育学之读书笔记13章

考研真题: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教育学考研真题及答案解析

考研教育学真题及答案解析

心理学和教育学真题及答案

15年教育学311真题及答案

教育学13章检测题及答案课件资料
《教育学13章检测题及答案课件资料.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