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雨霖铃 录课教案

发布时间:2020-03-03 18:01:4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雨霖铃教学设计

(录课、2013-01-23 全县达标课)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感受作品的意境,体会词人情感。学习其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的写作特点,提高诗词鉴赏的能力。

能力目标:初步掌握诗词赏析的方法,并尝试能用于自己的写作。 情感目标:感受词中美感,体验婉约词独特的美。

一、导入新课

课前欣赏歌曲《送别》。(歌曲《送别》将我们带入一种忧伤哀婉的氛围之中,是的,)

1、人生无常,聚散不定,自古以来,离别总伴随不尽的伤感,(让我们)共同回忆有关“离别”的名句,请看幻灯片中体现的是哪一句? (点幻灯片)

(1)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李煜《乌夜啼》)

(2)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无题》)

(3)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白居易《琵琶行》)

是啊,别有情、别有景、别有声、别有泪、别最消魂,正如江淹所说:“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江淹《别赋》)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北宋婉约派代表词人柳永别离的天空——板书《雨霖铃》。

二、自主探究

(下面我们先来看一下本课的学习目标,点幻灯片)

(接着我们检查一下预习情况,请一位同学回答一下《雨霖铃》词牌的来历:学生姓名--------)

1、词牌溯源

雨霖铃,也写作“雨淋铃”,词牌名。

源于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故事。相传马嵬兵变后,杨贵妃缢死,在平定叛乱之后,玄宗北还,一路戚雨沥沥,风雨吹打皇鸾的金铃上 。玄宗触景生情,甚是思念贵妃,遂作《雨霖铃》一曲,以寄恨焉。曲调自身就具有哀伤的成分。

2、走进词人 (下面让我们共同了解一下作者:找一位同学来读一下,

姓名---------)

柳永,原名三变,字耆卿,宋仁宗景祐元年进士,世称柳屯田,是北宋婉妁词派的代表词人,他继承发展了突出别恨离愁男欢女爱的词风,《雨霖铃》便是柳词中最能体现这种风格的杰作,这首词写于他仕途失意,心情压抑,决定离开京城去外地的时候,一想到从此不能跟心爱的人在一起,失去爱的慰藉,失意孤独之感一起涌上心头。

(因为课下已经布置过预习,下面请一位同学来读一下课文,姓名-------下面请一位同学点评一下,姓名------平时我们常说,美读作品主要注意三点:)

3、诵读感知

(1)请学生代表朗读,另外学生评点。

(2)诵读指导 ①读准语音。

②读出节奏,渗透情感。

如:寒蝉 / 凄切,对 / 长亭晚。

执手 / 相看 / 泪眼;竟 / 无语/凝噎。

③读进情感。进入情景,注意把握好语气,结合自己的个性化的理解读出感受。

如:① 寒蝉凄切——要拖音(“切”为韵脚、读长更能读出词的凄切情感)

②竟无语凝噎——要稍重,并读出哽咽之声

③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何处”要读出疑问语气,“晓风残月”要低沉。

(3)再听录音(大家可以)轻声一起跟读(再次意会词作之精妙、词情之精诚)

(4)(下面再请一位同学读一下,姓名--------)

三、合作释疑

诗歌是需要品赏,才能体会其中的真味。下面让我们一起体味词作的情、景之美。

1、同感别离情

(1)、作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从哪些方面表现?(学生分小组合作讨论)

点拔:① 环境——寒蝉凄切,冷落清秋节。

② 情境——执手相看泪眼,兰舟催发

③ 心境——竟无语凝噎

④ 虚境——杨柳岸晓风残月,良辰好景虚设。

(2)、小结:诗人的情感步步深入,层层加浓,虚实相济,淋漓尽致流露出心中那黯然销魂的别离情。

2、同解风物意

王国维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所有的情感的抒发都离不开具体的意象,请大家找出文中写景的意象,并说出自己的理解,体验其妙意。(学生合作探讨,教师归纳点拔)

点拔:

(1)寒蝉

“寒蝉”在古典诗词中是悲凉的同义词,如骆宾王《在狱咏蝉》“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而文中,首先点明季节是寒意的清秋,其次也意味着,并非蝉寒,而是诗人心境的凄寒,并渲染凄凉伤感的气息,突出“伤离别”的主题。

唐,孟浩然“日夕凉风至,闻蝉但益悲。” (2)长亭

“长亭”古人常用作饯别地,如庾信《哀江南赋》“十里五里长亭短亭”既交代地点,又暗寓离愁别绪。

李白《菩萨蛮》“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3)杨柳岸

“柳”是寄别之物,自汉始古人都有折柳赠别之俗,如李白《忆秦娥》年年柳色,灞桥伤别,柳与“留”谐音,折柳相赠有“挽留”意。

《诗经》“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4)晓风

风是最能触动离愁别恨事物,尤其是拂晓的秋风,更是离愁、哀怨。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在天涯”。

贾宝玉《咏白海棠》“晓风不散愁千点,宿雨还添泪一痕。” (5)酒

李清照:“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李白“举杯消愁愁更愁,抽刀断水水更流。”

酒也与愁思有关。 (6)月

苏轼:“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杜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月是离合的象征。 小结:一景一物总关情,只有体验景的妙意,才会理解情的凄切优美。

3、共品婉约韵

(1)通过刚才的分析,我们已经共同体会了这首词独特的美感,下面让我们随着音乐一起感受音律,体验诗情。(播放《雨霖铃》MTV )。 (以下可略去)点拔:

①景物,具有轻、柔、纤的特性,色彩柔和、朦胧以冷色调为主——优雅美;

②情感凄切,思念之苦细致入微,低回缠绵——幽婉美; ③意境萧瑟,融情入景,物我交融——阴柔美。 (2)、小结:这首词作音韵和谐,情感凄切,融情入景,物我交融,这种景与情的交汇、融成一种幽婉、轻柔的艺术境界,以美的韵味扣动读者的心灵。

(3)、再次情感朗读全文

四、课堂小结

这首千古名词,通篇围绕“伤离别”三字构思:先写离别之前,重在勾勒环境;次写离别之时,重在描摹情态;再写别后想象,重在刻画心理。全词虚实相济,情景交融,情深意挚,凄楚动人,不愧为别离词中的一件精品。(做完板书,别离难,有口难开;相思太苦太费力;离别就像一把尖刀,插在离别之人的心上。)

五、当堂检测

1、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寒蝉凄切(凄凉急促) ...B、都门帐饮无绪(设帐置酒宴送行) ..C、暮霭沉沉楚天阔(楚地的天气) ..D、便纵有千种风情(风流情意) ..答案:C楚地的天空

2、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词兴起于唐,繁荣于宋,原为歌词,后脱离音乐而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体裁,词又称“曲子词”、“长短句”、“诗余”。

B、词在产生之初以小令为主,柳永则将慢词提升到与小令并驾齐驱的地位。

C、柳永是婉约派的代表作家之一,他继承了李清照词委婉细腻、清丽自然的风格。

D、“雨霖铃”这一词牌原属唐教坊曲,相传为唐玄宗为纪念杨贵妃而作,以篇幅来看属于长调。 答案:C

3、对《雨霖铃》意境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A、起首三句写别时之景,点明了时间、地点、环境。

B、“留恋处兰舟催发”这七个字是虚实结合,刻画了人物的语言和动作。 C、“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二句意思是说伤离惜别自古都这样,更何况在这冷落凄凉的秋季。

D、“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二句是想象今晚旅途中的情景:一舟临岸,词人酒醒,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杨柳梢头。

答案:B全是实景。

六、课下作业

今天我们赏析了一千年前柳永和他恋人的缠绵离别;其实,离别是没有时空界限的,它会超越历史,跨过江河,不知不觉来到我们身旁。假期结束,要与父母告别;高中毕业,要与同学分别;出差在外,要与亲人离别„„同学们,请运用本课学到的方法把你最美好的别离留下来,以“别离”为题,写一个小片段。

七、结束语

有人说,离别是为了更好的相聚,但是,在人生的长河里,有时一转身便成了永诀,因此,我们应该学会珍惜,珍惜人生的每一次相逢,珍惜当下这美好的相聚! 板书:

教案《雨霖铃》

雨霖铃教案

《雨霖铃》教案

雨霖铃教案

雨霖铃 教案

《雨霖铃》教案

《雨霖铃》教案

雨霖铃教案

雨霖铃教案

雨霖铃教案

雨霖铃 录课教案
《雨霖铃 录课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