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江南春教案[材料]

发布时间:2020-03-02 15:11:1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江南春》教学实录

第一板块情境引入

师:老师在屏幕上出示了几张照片,仔细看一看,能不能猜得出这些照片是在什么季节拍摄的?不仅要告诉我是什么季节,而且要告诉我是从什么地方判断出来的。

生:是春天。我是从照片上的花和柳树知道的。

师:花红柳绿是春天的象征。

生:我从图片上看到天非常晴朗。我觉得春天一般都是这样子的,所以我判断出这些图片是在春天拍的。

师:可能春光明媚给你的印象很深,不过老师要告诉你,春天也是多雨的,不单单是晴朗的。

生:我从左下角那张图上看出柳条已经发芽了,在春天柳条才会发芽。

师:柳树的这个状态说明这是春天。这图上有没有你们熟悉的景物啊?

生:右下角的照片是七宝。(注:上课学生来自于七宝镇的一所小学。)

师:你看出来了,很好。七宝是江南古镇,有将近千年的历史。长江以南大片的地区,我们经常用两个字来定义它,叫“江南”。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首关于江南春天的古诗。请大家小声地快速读一读老师发给大家的讲义。读上面的诗,读上面的作者介绍,读上面的注释。现在开始。

(生自由小声读讲义)

【点评:执教者精心采用学生故乡的景物创设情境,引导其理解“江南”及其景色的特点,入情入境,且直观、亲切、简洁。】

第二板块按照平仄诵读古诗

师:哪位同学来告诉我,你读懂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江南春》的作者杜牧是晚唐的著名诗人,与另外一位晚唐杰出诗人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师:知道了一个历史小知识。

生:我还知道了南朝一共有四个朝代,是宋、齐、梁、陈。

师:这也是一个小知识。读得非常仔细。

生:我知道了从公元420年到589年的南朝建立了大批佛教寺院。

师:这个时间段和这首诗有着很重要的关系。同学们刚才说到的都是和这首诗有关系的一些背景资料。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首诗。

(生读《江南春》)

师:听了同学们的朗读,老师也想读一读。不过,老师的读法可能和你们有些不同哦,请大家仔细听,然后告诉我,老师的读法不同在哪里。

(师读诗)

生:老师读得有快有慢。

生:我们都是按照一个读法读的,比如说,前面四个字连在一起,然后断一断,再读后面三个字。老师不是这样读的,有时候,前面两个字停一停再读后面的,有时候前面的字连在一起,后面读得慢了。

师:这个同学听得真仔细,她先说自己的读法是四个字三个字这样停顿,而老师的停顿不一样。对呀,读古诗要注意停顿。(板书:停顿)我们可以怎么停顿呢?有好几种方法,老师这里介绍一种,你可以用最方便的

2、

2、

2、1(板书:

2、

2、

2、1)这样来停。

生:我听出来了,读“千”的时候声音长一点,读“里”的时候快一点。

师:这叫做“平仄”。(板书:平仄)我们今天学习的古诗,也叫格律诗,它在声音上有一定的要求,所以它必须按照一定的格式来写。在古诗当中,我们把现在普通话里的第一声和第二声称为“平声”,它们比较舒展、平缓,当然也有极个别的第一声和第二声的字发生变化,这个我们暂时不讲。那么第三声和第四声的字,叫“仄声”,它们比较短促、有力,要读得快一点。在我们停顿的时候,特别要注意第二个字、第四个字、第六个字,(板书:

二、

四、六)如果它们是平声,我们就要读得长一些;如果它们是仄声,我们就要读得短一些。

生:我还发现老师读的时候有轻有重。

师:对啊,诗里包含着情感,所以你要跟着诗人的这种情感有轻有重地读。

生:我发现老师读的时候,每句后面都会有停顿,停顿好长时间才接着读第二句。

师(笑):句子与句子之间当然也要停顿。好,同学们,想学一学这样的读法吗?谁能第一个来试试看?

生:千里莺啼绿映红。

师:有点味道了,不过有一个字没有读准,不要着急。停顿时要换气。千里——莺啼(拖长)——换气,绿映——红,试试看!

生:千里——莺啼——绿映——红。(有明显进步)

师:对,好多了。谁再试试看?

生:千里——莺啼——绿映——红。

师:你不单单读准确了,而且读得很有感情。

生:千里——莺啼——绿映——红。(响亮而有激情)

师:真好!第二句谁愿意试试看?

生:水村——山郭——酒旗——风。

师:这句其实很难读,特别是要注意在停顿时换气。有没有同学愿意再来尝试一下?

(生练习读诗句)

师:后面两句谁愿意一起来?

生: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师:“台”字再长一点试试看!

生:多少——楼台——烟雨——中。

师:我们一起来,边读边看老师的手势。

(师生按照平仄读诗)

师:很好,给自己掌声。第一遍就读得这么好。老师配上音乐,再给大家读一遍。

(师配乐有感情地朗诵古诗。生集体配乐朗诵。)

第三板块辨析词义,体会诗境

师:同学们,在悠扬的乐曲声中,我们读了这首诗。你从这首诗里,看到了哪些景物?

生:我看到了黄莺。

生:我看到了酒店门前高挂的布招牌。

生:我看到了靠山而建的城。

生:我仿佛看到了好多亭台楼阁在风雨中。

生:我看到了佛教寺院。

生:我还看到了雨。

生:如果没猜错的话,第二句的“村”应该是村庄。

(师依次板书景物)

生:我看到了一个连起来的画面,水面上有许多许多楼台,立在烟雨中,景色很美。

生:我看到了一棵大树,上面有好多黄莺在歌唱,好多鲜花衬托着绿叶。

师:色彩多么鲜艳。黄莺在歌唱,还有很多鲜花和树木。一首小诗居然让我们看到了那么多的东西!这就是一首好诗,这首好诗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传诵。但是到了明朝,有一个读书人,他读出了一些问题。(出示课件)他说,“千里莺啼谁能听得?千里绿映红谁能见得?”(生笑)“若作十里,则莺啼绿红之景,村阁、楼台、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这段话是文言,你理解它的意思吗?

生:我觉得“千里莺啼谁能听得”指的是千里之外的黄莺鸟叫谁能听得到那么远?我们又不是顺风耳,(众笑)“千里绿映红谁能见得”指的是离得那么远的桃花和柳树,谁能看得到啊?

师:如果让说这两句话的人改一下,要怎么改啊?

生:把“千里”改成“十里”,就差不多能看得见,也能听得到了。

师:你觉得“千里”和“十里”哪一个好?

生:“千里”好,我觉得这个“千里”是指整个“千里”都有鸟在叫,有柳树发芽桃花开放,如果改成“十里”的话,就感觉很近,不怎么美了。

师:你是从美的角度去体会的。

生:如果改成“十里”的话,读起来也不怎么顺。

师:对对对,非常好!“千”是一个平声字,读起来很舒展,感觉很远,地方很大。“十”在古代是个仄声字,读上去很局促。

生:“南朝有四百八十寺”,四百八十个寺,地方肯定很大,肯定能占据一千里。(众笑)

师:你把两句诗里面的数量词结合在一起理解,这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方法。

生:我认为“千里”其实是一个虚数,它只是表示看上去很远。而“十里”呢,就非常确切,就觉得这个诗没有多少意思了。

师:厉害,孩子们多聪明啊。是的,在古诗里,很多数字都是虚指。“千里”不是真的指一千里,而是指一个很大的范围,并不是真的要跑到一千里以外去听黄莺的啼叫,而是指在很大的范围里都有黄莺在呜叫。在整个江南,处处都有这样美的春景。在古诗中,人们常常把黄莺和春天联系在一起。诗人边走边看,地点在变化,鸟鸣不停地在耳边响起,这是一番怎样的生机勃勃的景象。诗中写出了听觉,还有什么?

生:视觉。

生:幻觉。(众笑)

师:有的,肯定有的。

生:感觉。

师:那么就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感觉读读看。读出那地方的辽阔,读出那景色的明丽,读出那色彩的斑斓。

(指名读,齐读,师伴读。)

师:诗人边走边看,游兴十足。这个时候,忽然下起了蒙蒙细雨,他慢慢走上一个山冈,极目远眺,所有景物仿佛都笼罩在一片雾蒙蒙的青纱之中。在远处,他看到了很多寺庙,他说,“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同学们,我们静静地听一听诗人的心声,和他一起来想象,“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很多很多的寺庙、很多很多的楼台在蒙蒙细雨中忽隐忽现。

师:真美啊。

生:我看到了很多寺庙,还有很多楼台在春雨中若隐若现,感觉很漂亮。

师:你听到什么了?

生:我听到了蒙蒙细雨的沙沙声,还有黄莺的叫声。

师:哦,和前面一句联系起来了。你闻到什么了吗?

生:我闻到了寺庙旁边的花香。

生:我闻到了下雨时空气的清新。

生:我闻到了雨中还有草香的味道。

师:我们一起来读,带着自己的感觉。

(生读诗句)

师:真的是四百八十座寺庙,一座不多,一座不少吗?

生:不是,这是一个虚数。

师:这是一个虚数,它告诉我们,在江南有各种各样的寺庙。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读出寺庙的多,读出寺庙的香烟袅绕。

(生读诗句)

师:让我们再一次和着音乐一起完整地读这首诗。

(生完整朗读,关键词句师伴读。)

第四板块拓展说句

师:同学们,这样美妙的春景,好像离我们很远,实际离我们又很近。老师找到了几张关于春天的照片。你能不能用一两句话来给我们描述一下,如果你能够用到今天学的某句诗或者诗意,那就更好了。自己准备一下。

(生自由轻声试说)

生:鲜花生机勃勃,非常茂盛。绿色依托着红色,红色衬托着绿色,美不胜收,让我仿佛身临其境。

师:出口成章的女孩。

生:你看,紫的花、红的花,衬托着绿色的叶子,让我忍不住想起今天学的一句诗:千里莺啼绿映红。(众笑)

师:他真的用上了诗句。

生:瞧,这个小朋友看到春天来了,多么开心!公园里百花争艳,万紫千红,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七宝老街也换上了春天的新衣。瞧,那清澈的河水亮得能把人的影子照出来呢!

师:真了不起,三幅照片合在一起说,并且围绕我们今天所提到的这些春景来讲。我们看到了颜色,看到了动与静。同学们的表现让我太惊讶了。

江南春教案

《江南春》教案

古诗《江南春》教案

江南春古诗

江南春说课稿

江南春绝句

江南春说课稿

江南春教案设计

《江南春》《春日偶成》教案

郑州江南春温泉

江南春教案[材料]
《江南春教案[材料].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