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二)超重和失重》说课稿

发布时间:2020-03-01 21:44:5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

(二)超重和失重》说课稿

东北师大附中 付桐

一.教学分析

1.教材分析

牛顿运动定律是经典力学的基础,超重和失重这一节是利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的一个典型实例,是规律在实践中的运用。由于超重和失重与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密切相关,因此学习它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过去的教材中,超重和失重是以知识内容呈现的,而在新教材中是以例题的形式呈现的,这反映了新教材的新的基本知识观。新旧教材在本节处理还有一点不同,那就是本节在旧教材中是独立的一节,而在新教材中是作为第七节牛顿运动定律应用

(二)的第二部分呈现的。结合教学实际情况,在本节课的设计过程仍然把超重和失重作为独立的一节来设计,这也体现了新课程所倡导的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教材观。教材以人在升降机中的真实物理情况为例,向学生示范了如何利用牛顿运动定律,去分析人对升降机地板的压力变化情况。使学生了解超重和失重,掌握超重和失重的条件。通过这种实际运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牛顿运动定律,了解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的方法。

2.学情分析:

本堂课的授课班级是东北师大附中理科实验班的学生,学生有较好的理科学习素质。学生已经学习了牛顿运动定律并进行了牛顿运动定律应用

(一)的学习,具备一定的分析动力学问题的基本能力。另外,学生学习高中物理只有三个多月的时间,在对物理问题的分析过程中,建模能力,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根据本节课的特点及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教学目标如下:

3.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什么是超重现象和失重现象。

2.理解产生超重、失重现象的条件和实质并能利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相关问题。

◆过程与方法

1.使学生体验探究问题的一般过程

2.引导帮助学生归纳总结发生超重、失重现象的条件及实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渗透“学以致用”的思想,培养学生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2.利用杨利伟在太空拍摄的视频适时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4.教学重点:理解发生超重、失重现象的条件及本质。掌握超重和失重现象并不是物体的重力发生变化,而是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是对悬挂物的拉力发生了变化。

5.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总结超重和失重的基本规律。

(2)数字化实验与本节课的有机整合。(学生对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不清楚,对软件操作不熟悉可能会影响教学效果。)

6.教学方法: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法,探究教学法“创设情景-探究分析-归纳总结-知识拓展-实际应用”,实验教学法

7.教与学资源:

教学资源的设计:电脑,实物投影仪,力传感器,数据采集器,重物,橡皮筋,钻孔水瓶

学习资源的设计:课堂探究学案;课后自助作业(分为必做,选做,活动建议三部分);教师上课及备课用到的电子资料(通过网络提供)

四.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教材在本节的设计是以例题形式呈现的,利用多媒体视频将教材中的例题变成教师乘电梯感受超失重现象的生活实例,充分体现了物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特点,让学生感觉学习起点低,同时很好的拉近了师生的心理距离,活跃了课堂气氛,充分体现了在新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首席参与者的理念。

播放教师在电梯里做实验的视频,提出探究问题引入新课.板书: 超重和失重

(二)新课讲授

1.导入新课1.观察现象,记录观察结果.学生活动:观察电梯实验视频,记录电梯静止时体重计示数及电梯运动状态.教师活动:提问学生读出体重计示数,板书记录体重计示数,并引导学生分析体重计示数含义.

学生活动:继续观察电梯实验视频,观察并记录电梯运动过程中的不同运动状态及相应体重计示数,并比较与真实体重的区别. 2.分析记录数据

教师活动:结合体重计示数与体重的关系,得出超重及失重的概念. (板书:超重及失重的概念)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完成实验数据表格,并分析表格中数据规律. 学生活动:完成表格,分析规律,提出可能规律. 3.归纳总结规律(变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学生练为学生独立思考、同伴交流、师生互动的和谐课堂)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总结电梯一例中得到的超失重规律.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总结规律,互相质疑,互相评价. 4.知识拓展

教师活动:在超失重的规律总结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完全失重的特点. (板书:完全失重及其特点) 学生活动:分析得出完全失重的动力学特点,并尝试举出生活中的实例.5.学以致用

DIS实验:用数字化传感器探究”蹦极”实验.6.课堂小活动

想挑战吗:水瓶下落实验

(三)课堂小结

(四)布置作业 五.教学反思

本堂课从感知现象开始,认知分析,理解归纳,理论与实践的进一步提升,最后联系生活回归生活,整体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本堂课给予了学生多种形式的学习资料,让学生可以多角度对同一问题进行感受和思考。本堂课师生互动效果很好,基本实现了知情意行统一的和谐课堂,师生主动积极参与的课堂。

在本堂的设计过程中主要遵循了以下几个原则: 1.循序渐进,步步登高 2.改变学习方式

3.努力践行探究式教学法 4.重视科学思想与科学方法 5.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6.增强实践意识,提供原始材料

信息技术在本堂课起到了一定的辅助作用,关于信息技术在本节课的应用,我有如下体会:

1.运用信息技术可为课堂高效的创设探究环境,同时使学生多角度多感官的感受理解知识成为可能.

2.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的过程中,要注意适时适度,要让信息技术的优势充分发挥的同时,又不冲淡教学主题.3.板书,演示实验等有效的传统教学手段必不可少,应与信息技术有机整合.

牛顿运动定律应用 超重与失重

超重和失重 说课稿

超重失重说课稿

超重和失重

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说课稿

超重和失重10

超重和失重教案设计

超重和失重教案

高中物理超重与失重说课稿

教案设计 超重失重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二)超重和失重》说课稿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二)超重和失重》说课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