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文献综述

发布时间:2020-03-02 02:37:2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泉州休闲文化研究

摘要:什么是休闲?什么是休闲文化,当今国内外对这个概念一直到现今还在不断探索中,在我国过去,纯粹的“玩”和“闲’’被很多人所不齿,现在,随着人们工作时间的缩短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人的休闲观念也正在逐步发生变化, 国内外学者分析了当今世界不断变化的时代特点,预见到在今后的岁月里,休闲的中心地位会得到加强,人们的休闲概念将会发生本质的变化,新的价值观意味着人对自然的改变将逐步转变为人对自身的改变。

关键词:休闲,研究,文化建设。

1.休闲文化的概述

从某种意义上说,休闲是现代社会的产物,是指人在完成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后的休息闲暇活动。从表面上看起来,休闲就是休息,就是不必工作,甚至于是无所事事。实际上,休闲的含义远不止于此,它还包含着在社会必要劳动之后人要获得精神上的慰藉、愉悦与满足。休闲活动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和层次就必然要产生休闲文化,休闲文化则是指人在进行休闲活动时创造和构建的生活状态和文化方式。在我国过去,纯粹的“玩”和“闲’’被很多人所不齿,现在,随着人们工作时间的缩短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人的休闲观念也正在逐步发生变化。西方文化传统很重视休闲,亚里士多德称休闲是“一切事物环绕的中心”,他说:“休闲可以使我们获得更多的幸福感,可以保持内心的安宁。”西方研究休闲学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严肃的休闲学者们不断地探讨休闲与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以及休闲与社会进步、人类文明的相互关系。他们认为,休闲是人生命的一种状态,是一种“成为人\"的过程,是一个人完成个人与社会发展任务的主要存在空间,休闲不仅是寻找快乐,也是在寻找生命的意义,休闲不是游手好闲,而是具有使人精神保持平和宁静的状态,使创造力得到发挥的“上帝的赠品\"。他们认为,随着人的自由时间的增多,社会的不安定因素也越来越多,我们只注意到工作的伦理,却没有重视休闲的伦理。他们分析了当今世界不断变化的时代特点,预见到在稍后的10年,休闲的中心地位会得到加强,人们的休闲概念将会发生本质的变化,新的价值观意味着人对自然的改变将逐步转变为人对自身的改变。关于休闲的研究实质上是对人类前途命运的一种思考,是对几千年人类文化精神和价值体系发生断裂的现状做补救工作的一种努力。

国外休闲研究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他把休闲誉为一切事物环绕的中心,是科学和哲学诞生的基本条件之一。这一思想成为西方文化传统很重要的一部分。休闲学在美国的诞生是以1899年凡勃表的《有闲阶级论》为标志。书中提出,休闲已成为一种社会建制,成为人的一种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瑞典天主教哲学家皮普尔的《休闲:文化的基础》,被誉为西方休闲学研究的经典之作。皮普尔指出休闲是人的一种思想和精神的态度,不是外部因素作用的结果,也不由空闲时间所决定,更不是游手好闲的产物。圆美国哲学家查里斯·波瑞特比尔的《挑战休闲》和《以休闲为中心的教育》两部著作,在西方是公认的休闲学研究力著。书中指出,随着人的自由时间的增多,我们社会的不安定因素也越来越多;我们只注意到工作的伦理,却没有思考如何发展休闲的伦理。他认为,只要我们勇于改变当下的价值观,我们就不仅能以欣然的心态去欣赏休闲,而且也能为有意义地享受休闲去设计生活的蓝图。⑨布赖特贝尔认为在社会结构和生活方式的转变过程中,人们的休闲生活面临着众多挑战。④贝克尔用消费者效用最大化原理说明,人们不是在工作

与休闲之间选择,而是在不同的消费活动之间做出抉择;市场活动时间(工作)与非市场活动时间(休闲)的最佳组合使消费者获得最大效用。@林德则从经济学的效用理论出发,使用经济数量模型得出了一个与时间密度有关的休闲悖论,即从效用最大化原则出发,在时间的相对稀缺性目益增长的情况下,理性的行动者越来越不幸,因为人们将减少那些耗时多而耗费商品和劳务少的沉思式活动,而对喜欢那些商品和劳务耗费甚多但可在短时间内完成的活动。@美国学者依索.阿霍拉认为休闲就是人们自由选择的、实现自我、获得“畅”或“心醉神迷\"(ecstasy)的心灵体验。⑦杰克逊与伯尔顿全面总结了在20世纪里休闲研究取得的成果,并展望了21世纪休闲研究的发展前景。从总体上看,休闲学术研究已经全面地开展起来,但是还跟不上社会实践发展的步伐。如有学者所言,一些基础性的问题还缺乏系统的、科学的、规范的论证,如休闲文化的历史渊源,在整个文化进程中的地位、作用及其形态;休闲的文化价值和对人文关怀的意义问题。特别是休闲文化的问题、尚缺乏深入的探讨。故笔者尝试从哲学、文化学、经济学、社会学、生态学角度,对和谐社会构建中的休闲文化作研究,以期更多的人对此问题的关注。

2.泉州休闲文化研究探讨意义

许多文章中对国内外关于休闲文化的部分研究成果进行了概述,从理论上明确了休闲文化的内涵、特性、功能以及影响休闲文化发展的因素,梳理了社会主义休闲文化与构建社会发展的关系,探讨了和谐社会中休闲文化的基本特征,研究这些问题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改变城市形象。有研究者认为,以休闲产业为主导的城市便可称为休闲城市,但这种说法并不是唯一的,作为产业,必然以效益和利润为目标,绝不能摆脱激烈的市场竞争规律,而像泉州这样一座完全处于这种竞争状态、市民也日常生活于这种状态中的城市,是不可能成为休闲城市,也难以形成休闲城市的形象的。改变甚至决定城市形象的主要因素是城市及生活于其中的人们的意识观念、生活常态、行为习惯、对城市的亲切感、认同感和归属感,这些非物质的精神形态的内容属于无形的、隐性的形象。隐性形象虽非直接可见可触,但一旦形成,就会持久稳定地存在于人们的印象中,以至成为一种直觉,无意识地支配着人们对一座城市的看法和态度,城市也由此获得人们的热爱与忠诚,从而拥有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因与力量。一座城市具有健康的休闲观念和休闲意识,拥有在人们普遍认同的休闲价值引导下的休闲生活状态和生活方式,居民和游客都享有休闲的权利,都能分享和体验这个城市的自然文化资源,自愿广泛地参加休闲活动等,这些非物质形态的内容即休闲城市的隐性形象。只有具备上述隐性形象,才可以说它是一座休闲城市。休闲城市的隐性形象正是存在于休闲文化中,并通过休闲文化体现出来的。

让城市更宜居住。城市 的城市的宜居考量城市竞争力、提升城市魅力的根本问题,因为人们都希望在那种能让自己放松舒心的环境中工作和生活。对于提高城市的宜居度而言,休闲和休闲文化起到两方面的作用。一方面,促进宜居城市各种要素的建设和完善。通常认为,一座城市的宜居 度与如下要素密切相关: 优良的生态环境、完善的公共设施、方便的交通条件、快捷的联系方式、优质的服务网络,以及受过各类教育的有教养、有素质的常住居民。人们对上述要素越满意,城市的宜居 度就越高,因为这些都是城市宜居的基本要求和条件。从城市决策者、管理者而言,以休闲为导向的城市发展理念会使人们从城市规划到实施、从产业调整到活动组织越来越重视休闲的要求和内容,从而为人们的休闲创造和提供更好的条件;从市民而言,拥有健康的休闲观念和参加休闲活动的愿望会自觉地支持对城市设施的改造,主动保护自然环境和文化遗存。所以,这些要素和条件的不断创造、维护与完善,既是休闲发展水平的标志与表现,又为休闲发展目标所推动与实现,也是休闲文化本义所含有的要求。另一方面,推进城市社区的休闲和宜居。一般认为,社区是一种具有共同利

益的社会共同体,是现代城市重要的管理单元,也是形成与塑造市民心理习惯、文化意识、公民行为的社会结构基础。在这个共同体中,人们生活在某一地域空间内,彼此享有某些共同的利益、价值观念,拥有共同关心的话题。休闲文化特别关注城市居民参与休闲活动的自主性和广泛性,关注休闲的日常化和大众化。要实现这样的目标,作为居民日常生活和交往场所的社区,就必须保障居民的生活和安全,改善社区服务,提倡相互尊重和信任,组织各种休闲和文化活动,悉心营造环境条件,让建筑更美观,让环境更美化,精心设置街头雕塑,栽种维护树木花卉,等等。总之,努力增加有吸引力的社区元素,以改善人们的生活条件,使社区居民能体验到更多的快乐、温暖和满足,能更好地发展个人兴趣爱好,从而实现环境、休闲、人文的综合性宜居。社区的宜居是整个城市宜居的稳固基础。休闲文化让城市变得更加宜居,一座高宜居度的城市必定是一座优秀的休闲城市,也是一座具有高品质生活的城市。使城市更具创新活力。自从20 世纪初美国经济学家熊彼特第一次把创新的概念引入经济学以及美国管理学家德鲁克在20 世纪50 年代又将创新引进管理领域以来,创新观念已渗透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创新已成为当下人们说得最多、最受重视的词语之一。英文“创新”一词起源于拉丁语,原本含有更新、改变、创造新东西的意思。通俗地说,创新就是说别人没说过的话,想别人没想过的东西,做别人没做过的事。换言之,创新、创新思维或创新活动的根本特征在于其差异性、独特性。一般来说,阻碍人们创新的最主要障碍是迷信权威、盲目从众、固执经验这类守旧的思维方式和习惯。创新思维是创造力的思想之源。要充分发挥人的创造力,就需要有一定的条件。包括宽松的环境、愉悦的心情,充满好奇、富于想象,良好心态和合作意识,善于交流信息和思想等等,这些正是创新创造所必需的基本条件。一座具有创新活力的城市必然是充满生气和发展潜力的城市。休闲文化能使城市更具创新活力,这应当是毫无疑义的。

提升城市境界。一座城市的形象和影响有多方面的构成要素,也由多方面的原因决定,诸如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市容环境的美丽程度、历史文化的深厚与否、市民素质的高低水平、城市功能的价值指向等等。这些因素中所蕴含的精神内容的融化与聚合就是城市的境界。最能集中体现这种境界的,则是城市功能的价值指向和市民的精神状态。

休闲文化可以说就是城市的这种内聚力和精神。当休闲理念已深入人心,整个城市形成了为居民所普遍接受和参与的休闲习惯与传统,参加休闲活动已成为居民的一种生活方式的时候,整个城市就拥有了休闲文化所蕴含的精神,即:尊重他人、约束自己、讲究道德的氛围;自由自在地释放人们的创造力和潜能,充满活力的、健康的生活方式;从休闲活动中形成的个体之间的和谐扩展到群体和谐,从进行休闲活动的动态群体的和谐延伸到社区内的静态群体的和谐,从而促进整个城市与社会的和谐,极大地提升城市境界。当然,要达到这种理想状态泉州尚需要漫长的时日,但休闲文化追求这种状态,促进这种状态的逐步实现,并展示了这种未来的趋势,则是显然的。

参考文献

[1] 康保苓,江成器.杭州休闲文化的特色和发展趋势研究[J].天地人文,2004:454-450.[2] 刘邦凡,刘丽波.从休闲文化看人的全面发展[J].生产力研究,2008(10):10-11.

[3] 罗越富.石岐区发展休闲文化的探讨[J].城市建设,2009(37):369—37.

[4] 杨丽萍.休闲文化的特色及发展趋势研究[J].文化视野.

[5] 马惠娣.21世纪与休闲经济、休闲产业、休闲文[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1(1)

[6] 张殿东,成都传统休闲文化脉络分析[J].城市旅游,2010:68-68.

[7] 黄晓菲.成都一巴黎休闲文化的比较研究[J].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5):55-57.

[8] 王麓怡,邹时荣.地域休闲文化与休闲产业的关联优化选择[J].生态旅游.

[9] 谢珊珊.古代审美的休闲文化与人性的生态建构[J].江西社会科学,2011:224-228.

[10] 姚静.和谐社会构建中的休闲文化研究[D].湖南大学学报.2010年4月

[11] 马惠娣.体闲一文化哲学层面的透视.自然辩证法研究,2000,(1):25-28.

[12] 谢洪恩.论我国休闲文化生态系统的构建.社会科学研究,2005,(6),186.

[13]张茹艳.我国休闲产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科技成果纵横,2006,(6):67-68.

[14] 孙永亮.论休闲文化的研究与发展.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1996, (5):72-75 .

[15] 郭鲁芳.中国体闲研究概述.商业经济与管理,2005,(1):36-39.

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2文献综述 文献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