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大力引进和培育高层次人才的调查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03 17:21:2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大力引进和培育高层次人才 为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增添新动力

人才是第一资源,加强最具核心价值的高层次人才工作,是提升城市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对沈阳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具有重大战略支撑作用。近期,我室会同市人才办,围绕我市引进和培育高层次人才工作开展了调查研究,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高层次人才工作体系已经基本建立 高层次人才是指在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中发挥核心引领作用的人才。当今时代,一个人掀起一场产业革命,一个人推动一类技术进步,一个人创造一种产品新生的例子比比皆是,高层次人才决定创新型城市建设水平和新兴产业发展程度。近五年来,我市始终把引进和培育高层次人才放在人才工作的突出位置,初步建立起高层次人才工作体系。

1.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体制机制逐步健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高层次人才工作,2007年,全市专门成立了引进高层次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市委副书记任组长,市政府常务副市长、组织部长、宣传部长任副组长,人才办、人社局、财政局、宣传部、教育

1 局、科技局、科协等单位主要领导任小组成员,由市人才办和市人社局具体协调落实引进工作。领导体制机制的建立,为加快引进以高层次人才为重点的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了强大保障,发挥了积极作用。已经建立健全沈阳高层次人才信息库,实现了精细化服务与管理,并通过《沈阳人才》杂志、通讯内刊、手机报、沈阳人才工作网等宣传载体,定期重点发布高层次人才需求和政策信息,突出报道高端人才突出贡献。

2.相关配套政策和措施日益完善。本着高端引领、整体开发的思路,就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逐步制定并完善了相关政策规划,如《沈阳市“凤来雁归”工程实施方案》《沈阳市高端人才培养开发计划》、《沈、阳市领军人才队伍建设实施方案》等。同时,围绕解决子女就学、出入境等工作生活问题,出台了《沈阳市引进国外人才专家经费管理实施细则》、《关于做好优秀留学回国人员子女入学工作的通知》、《关于沈阳市人才居住证制度实施意见》等相关配套政策。并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对高层次人才工作投入真金白银,设立了市人才资源开发专项资金,年均投入3000万元,累计资助金额已达2.1亿元,优先资助引进和培育高层次人才。

3.吸纳高层次人才战略深入实施。围绕我市重点

2 发展领域,借助国家人才工作“千人计划”政策机遇,以海外人才为重点,创新引才模式,广泛开拓引才渠道。几年来,我市共引进海外人才1.6万人次,其中18人入选了中央“千人计划”。与此同时,专门将引进高层次人才工作命名为“凤来雁归”工程,专门设计了工作载体、政策措施,直接针对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育提供优惠政策。自2007年实施该项工程以来,对4位新当选院士分别给予了500万元科研启动资金支持,对数十位引进博士(博士后)及海归人才提供了科研支持资金,多家企事业单位依托该工程的政策优势,引进和培养了大量高层次人才。“凤来雁归”工作模式得到了中组部及省委组织部的高度认可,已列入全省人才工作计划,并计划上升为国家高层次人才引进与培养工程。

4.高层次人才队伍稳步壮大。近年来,通过科学制定和实施引进具有国际先进水平优秀人才的政策、制度规定和激励机制,顺应高层次人才的成长规律,创新培养方式和培育途径,努力营造凝聚高层次人才所必须的人才环境、文化认同,为他们创造施展才华空间,我市以高层次人才为引领的各类人才队伍正在壮大。截至目前,全市人才总量稳步增长,达到160万人;全市共有25位两院院士,18位入选“国家千

3 人计划”,27人入选“十百千”高端人才引进工程,260人入选“百千万”人才工程,531人获得国务院特贴,40人次当选市领军人才、479人次当选市优秀专家,入选省领军人才和优秀专家120人次,引进外国高级专家8000人次,引进海外研发团队400余个,柔性引进院士专家230人,220名博士进站工作。

5.高层次人才与经济发展深度对接。我市高层次人才工作“用”字当先,以项目和产业吸引高层次人才关注,进而聚集沈阳,推动沈阳振兴,并带动沈阳本土人才成长。尤其着力加强两院院士与沈阳的紧密联系,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充分发挥院士的智力优势,利用其掌握的先进适用技术,在培养创新型人才、推动重大科技专项、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以及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等方面,进行广泛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开展“中国院士沈阳行”活动,来自国内16个省、直辖市的116名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汇聚沈阳,与沈阳及辽宁中部六城市就210个合作项目进行对接。并通过这些院士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名校合作实施引博工程,引进了32名博士到我市党政机关挂职或任职,其中13名扎根沈阳并担任了处级以上领导职务,改善党政人才结构。

二、我市高层次人才工作中仍有问题亟待改进

4 尽管我市高层次人才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与一些先进地区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与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全面振兴老工业基地的要求还存在不相适应的地方,在实践工作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亟待改进。

1.协调机制不够完善。全市尚未明确主管和统筹协调高层次人才引进具体服务优惠政策落实的部门,时常会出现用人单位甚至是上级主管部门依靠一己之力难以兑现承诺的尴尬情况,用人单位遇到困难往往难以解决。同时,引进人才工作的实施政策有待进一步完善,相关职能部门的责权还不够明晰,部门之间的合作较为松散,顺畅的信息沟通、工作协调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都造成了个别引才优惠政策落实不顺、甚至是难以落实的情况。

2.重才意识需要增强。与先进地区相比,我们的各项政策还没有形成综合优势,部分地区、单位对高端引领的认识程度以及对服务意识有待加强,留不住人才的情况还时常出现。对高层次人才的投入方面,还需进一步加大力度。尤其在引才阶段沟通还不够到位,因工作条件、发展机遇、薪酬待遇未能达成共识,甚至因为之前承诺的工作、生活优惠条件等未能全部及时落实,造成了人才流失的现象还存在。

3.资源储备仍然不足。高层次人才是永远的急需

5 短缺资源,必须重点关注,充足储备。高层次人才总量与沈阳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现实要求相比,还不十分充足,缺口依然存在,尤其是能跻身国际国内前沿、参与国际竞争的战略科学家、首席科学家等高层次领军人才数量不足,尚未建立引进和培育高层次后备人才资源库,工作的偶然性和随机性比较大,工作缺乏连贯性和目标性,不利于高层次人才工作持续发展。

4.人才结构不尽合理。人才结构的优化不仅是沈阳调整经济结构的成果显现,更是促进沈阳转方式、调结构的强大力量。目前,我市高层次人才队伍结构存在着结构不平衡的问题,创业投资型人才、非公企业内人才、产业前沿型人才严重不足,基础研究领域多,工程技术人才少,在技术创新方面国际领先、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人才相对更少,基层高层次人才越匮乏,新兴重点行业少,没有实现转方式,调结构,人才先行的要求。

三、对策建议

按照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战略要求,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依据“服务发展、人才优先,以用为本、创新机制,高端引领、整体开发”的方针,突出做好高层次人才引进、培育和使用工作,针对亟待

6 解决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1.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在现有高层次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的架构基础上,根据工作需要,进一步调整扩大成员单位范围,增加服务内容,组长亲自组织小组成员定期召开联席会议解决实际问题。大量服务工作内容与基层息息相关,因此,要延伸高层次人才工作的组织触角,把该项工作纳入工作绩效考核范畴,在各区、县(市)、开发区明确相应领导和部门高层次人才服务工作责任。由市人才办和市人社局牵头,重点统筹协调解决高层次人才引进过程中具体政策落实问题,让高层次人才进得来,留得下。同时,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建立人才需求数据库和人才引进绿色通道,更好地为引进高层次人才提供信息、渠道和相关服务。

2.尝试建立高层次人才工作特区。根据我市各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人才工作要求差异化的实际情况,建议采取建立人才特区的方式,加快推进高层次人才工作。参考先进地区的成熟经验,可以在浑南新区建立市级人才特区,依托国家级海外学子创新创业基地,以制定特殊的人才政策和建设良好的人才工作环境为突破口,带动人才体制机制的创新,以此吸引大批高层次人才来浑南创新创业,率先在东北地区建成地域

7 特色突出、高端人才集聚、科技创新活跃、新兴产业高速发展的品牌区域。也可以在苏家屯区“沈阳金属新材料产业园”建立区级“人才特区”,制定更加宽松、更加优惠、更加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引进和人才培育的突破性政策,从而将大量符合园区发展方向、利于园区发展要求的高层次人才聚集到产业园区。

3.坚持引进与培养并行。继续深入实施“凤来雁归”工程,把品牌叫得更响,并充实工作内容,精心筹划,明确高层次人才标准,创立实施沈阳高层次人才“千人计划”,争取用10年时间,把沈阳打造成为人才高地。同时,更加重视高层次人才的自主培养。当前,我市在激烈的人才争夺中面临巨大压力,总体上处于弱势。在这种条件下,引进院士、科技领军人才等高层次人才的难度很大,因此,需要转变思路,要练内功,在自主培养高层次人才上下功夫,加强后备人才梯队工程建设,在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技术、新材料、航空航天、现代服务业等重点领域内能够不断培育、引入、凝聚高水平的科技创新人才和一大批青年英才,作为高层次人才后备梯队培养,使其与产业共同成长,扎根沈阳。

4.营造更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努力营造“充

8 分尊重、积极支持、放手使用”的高层次人才环境。在及时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在生活上提供更多便利的同时,建立更加有效的激励机制,集中资源重奖对沈阳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高端人才,既可防止出现有限资金“撒胡椒面”现象,又可起到典范作用。建立全市人才奖励制度,对为我市做出突出贡献的高端人才予以表彰和奖励,建议针对高层次人才,设立“沈阳玫瑰奖”等荣誉称号,并给予相应待遇支持。建立体现高层次人才特点和价值的薪酬制度,对其中做出突出贡献的给予重奖。更加重视非公企业中高层次人才及其团队的扶持和建设,实施一视同仁的优惠政策措施。

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

玄武区高层次人才引进培育计划

大力引进和用好高层次人才研究(推荐)

引进高层次人才管理办法

市引进高层次人才制度

高层次人才引进的现状

引进高层次人才的待遇

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暂行办法

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暂行办法

引进高层次人才经验做法

大力引进和培育高层次人才的调查研究
《大力引进和培育高层次人才的调查研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