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教材解析第五单元教案

发布时间:2020-03-03 07:01:3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6画 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通过偏旁字归类等方法,认识 10 个生字和 2 个偏旁, 会写“来、去”2 个生字。

2、朗读课文。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色。

3、联系生活经验,理解“有—无”“远—近”“来—去”3 组反义词。 教学过程:

一、猜谜激趣,引入新课

1、出示谜语。让学生猜猜是什么,再说说是怎么猜出来的。

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 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

2、出示课文,教师范读。让学生猜猜谜底是什么。

3、出示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正音,感知课文

1、出示插图,引导学生说说图上画了些什么,在插图的 相应位置出示“山、水、花、鸟”4 个字。

2、学生试着自己读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 来认一认。

3、引导学生看插图,读古诗,圈出诗中描写的景物。

4、同桌互读诗句。相互指出不正确的读音,互相教一教, 读一读。

5、指名分行读,其余同学反馈评价,有错及时纠正。男女生赛读,全班齐读。

三、认读生字,指导朗读

1、指导学生用加一加的方法识字

(1)出示:远、近、还。请学生带读这3个字。引导学生寻找这3个字的相同点。认识偏旁走之。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一记这3个字。 (2)在具体情境中理解“远、近”。引导学生观察后说一说:在教室里,哪些同学离老师比较远?哪些同学离老师比较近?哪个同学离自己最近?哪个同学离自己最远? (3)出示本课其余生字。提问:还有哪些字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来记?

2、指导学生用换一换的方法识字。 出示:米—来、无—天、爸—色、近—听,指导学生找找

通过画和文结合, 帮助学生提取诗中的信息。

通过这一环节,使教师了解学生生字的认识情况, 找准不认识的、读不准的生字, 教学时可有针对性地突出重点。

采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识记、巩固生字,增强生字识记的效果。体现了“一字带一串”和“同一个字可以用多种方法来识记”的思想。

每组字的不同,在反馈的过程中认识斜刀头。

3.指导学生用反义词来识字

(1)出示:远、无、来。让请学生说说和这些字意思相反的字。 (2)课间操“说反话”。 4.、复习巩固

(1)在新语言情境中认字。学生认读:“远山、白色、远近、听说、无声、还是、还有、走来、走去。”

(2)发给学生字形相近的字卡,引导学生认读。

(3)发给学生意思相反的字卡,引导学生认读。

5、出示没有拼音的课文,学生齐读。

四、教师范写,学生练写

1、学生观察范字“水、去”,注意田字格里的关键笔画。

2、教师示范“水、去”,提示书写要领,学生手空。

3、学生书写,写完一个反馈点评。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10 个生字和 2 个偏旁,会写“来、不”。

2、展开想象,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色,知道这是一幅山水画。

3、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请学生“开火车”认读生字卡片。

2、运用“摘果子”游戏,认读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3、全班齐读古诗,男女生赛读。画中景物和生活中的景物相对比的方法。

二、朗读诗句,领会诗意,感受其中的差异性

1、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说说自己在大自然里看到的景色是怎样的,感受大自然的美。

突破学生认知上的难点。

2、学生读课文。提问:你从哪些地方看出这是一幅画的特点,领悟诗句和画?引导学生找出画中的景物与生活中看到的情景有什么画之间的关系。

3、师生交流:大自然中,远看山是没有明亮的颜色的, 近听水是有声音的,春天过去了,花儿也就谢了,人走过来, 鸟儿会惊吓得飞走。但画中,远看山还是有明亮的颜色,近听水却没有流动的声音,春天过去了花儿不会凋谢,人走来鸟儿也不会惊吓得飞走。

根据交流情况,可以相机改写诗句,与《画》形成对比,帮助学生感悟画的特点。

《画》中描述:

生活所见: 远看山有色, 远看山无色,近听水无声。近听水有声。 春去花还在, 春去花不在, 人来鸟不惊。 人来鸟儿惊。 4.熟读成诵

(1)采用多种方式读诗:指名读,齐读,看图读,引读。

(2)老师指画中内容,学生读出相应的诗句。

(3)熟读成诵。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山、水、花、鸟”来背诵。

三、教师示范,学生练写

1、学生观察范字“来、不”,注意横中线、竖中线上的笔画。

2、教师示范“来、不”,提示书写要领,学生书空。

3、学生书写。写完一个反馈点评,学生对照自己写的字, 再书写,写得不好的字可以多写几个。

四、拓展阅读,激发兴趣

让学生读一读下面两首歌谣,猜猜是什么,根据谜面说说理由。 头戴小红帽,身穿大白袍,走路摇摇摆。(鹅) 千条线,万条线,落在水里看不见。(雨)

教学目标

1、通过归类识记、图文对照等多种方法,认识“多、少”等 12 个生字,认识反犬旁和鸟字旁2 个偏旁。会写“小、少”等 5 个生字和竖折折钩 1 个笔画。

2、正确朗读课文,了解“大小”“多少”的对比关系。背诵课文。

3、初步了解“个、只”等量词的正确使用;学习并积累带量词“只”的短语。 教学重点:

正确朗读、背诵课文;通过归类识记等方法,识记生字。

教学难点:了解量词“头、群、颗、堆”的意思;会写笔画竖折折钩。 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1、识字

本课 12 个生字,可通过自主朗读、师生接读、生生对读等方式,熟读课文,掌握字音。也可通过归类呈现事物图片及名称的方式,先认识事物,读准事物名称,再进入课文学习。本课生字中,“苹、杏”是后鼻音,“枣”是平舌音,“鸭子、杏子”中的“子”,要 读成轻声。 在字形上,“杏、桃、苹、猫、鸭”等字的偏旁与字义有关,木字旁一般与树木、木材有关。 可引导学生关注偏旁,建立形义之间的联系,并结合认识鸟字旁和反犬旁。“黄、猫、鸭、果”4 个生字有极为相近的部件,学生很容易都看成“田”,要加以区别。 也可 把认字建立在感知图文、认识事物的基础上,把认字与学词紧密结合起来。

本课生字以独体字和形声字为主,在识记生字时,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识字经验, 采用多种方式,灵活识记。如:

(1) 图文对照,学习象形字“牛”。 (2)熟字加偏旁。如,“猫、边、鸭、苹、杏、桃”。

(3)偏旁归类。如,“杏、桃”。 (4)事物归类。如,动物类“黄牛、猫、鸭子”,水果类“苹果、杏、桃”。 (5)反义词。如,“多—少”。 (6)一些生字可以与熟字组成常用词,让学生在新的语境中巩固识记。

(2) 词语举例:

多:多少、众多、大多 少:少见、少数、很少 黄:黄牛、黄色、黄金 边:边上、水边、天边 果:苹果、果树、果子 桃:桃树、桃花、桃子

2.、写字

本课要写的 5 个字都是独体字。其中 4 个独体字,都有写在竖中线上的支撑笔画竖或 竖钩。“小”和“少”字形接近,可以适当比较。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观察这 4 个独体字的共同之处,领会支撑笔画对摆正汉字位置的作用,然后教师示范书写,学生练写。 本课 5 个字书写要点:

3 画,独体字。

小 第一笔竖钩压竖中线,左右两点要匀称, 左点比右点略低。

4 画,独体字。

少 第一笔是竖,不带钩;第四笔要稍长,托住整个字。

4 画,独体字。

牛 第一笔是短撇,第一横略短,第二横要长, 竖要出头,写在竖中线上。

7大小多少 8 果

5 鸟 画,独体字。

先写“曰”,再写“木”,竖笔从上写到下,压住竖中线,最后撇和捺。 画,独体字。

第三笔是点,第四笔是竖折折钩,横向的折要拉宽些,最后一笔要拉长一些。 本课要写的字,可以和熟字组成新的常用词语,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写一写。如,“小手、小虫子、不少、水 牛、果子、水果、小鸟、水鸟”。

二、课文学习

1、朗读指导。

教师示范竖折折钩:

教师可用一段铁 丝折出“竖折折钩”, 让学生直观感受是一笔连成的。书写示范时,起笔时稍重,每一个折处向右稍按一下, 最后收笔微顿, 再出钩。

读准数量词中“一”的变调。教师可引导学生先回顾《秋天》一文中“一”的不同读音,再尝试着自己读读“一”在数量词中的不同读音,然后出示按读音分类的数量词读一读 , 在读中感受“一”的变调规律。

要引领学生用多种方式来反复朗读儿歌,感受朗读的乐趣,体会语言的韵味。可采用同桌互读、小组赛读、拍手伴奏、接读句子等方法,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帮助学生掌握朗读节奏。朗读时,每段尾音可以稍拉长或强调,节与节之间要有停顿。

2、理解运用。

了解量词的正确使用,突破本课学习难点。教学时,常用量词“只、个、头”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在运用中理解;“群”可让学生看图,通过鸭子和鸟的数量对比,知道很多事物聚在一起,才能叫“群”;“堆”可让学生看图中桌上的水果,说说哪是杏,哪是桃,理解“堆”的意思,再拓展说说生活中看见什么也是成堆放着的;“颗”,则可让学生观察一些圆形和粒状的实物,如一颗黄豆、一颗珍珠、一颗葡萄,直观感受“颗”的意思和适用对象。

图文结合理解词句,发现文字与图画的对应关系。可以让学生观察图画,说说图画里有什么,哪个大,哪个小,哪个多,哪个少。也可以出示“大小”“多少”这两组反义词,读一读,再出示图画,说一说相对应的事物的大和小、多与少。学生对事物大小多少有了直观的理解后,再读儿歌。后面两小节,也可以换一种方式,先读儿歌,让学生在脑海里想象儿歌表达的事物,尝试加上动作说一说。如,让学生用手比划圆圆的苹果样,说“苹果大大的”,大拇指和食指靠拢,形成一颗枣子样,说“枣子小小的”,再配上动作,读一读儿歌“一个大,一个小,一个苹果一颗枣”,也可以补充一个西瓜的图片,形成西瓜、苹果、枣子三者的对比,帮助学生形象化地初步感知大小等比较是相对的。

3、课后练习

第一题指导背诵,可以采用逐步提高难度的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上练习背诵。如,先出示图画和部分文字:一个( ),一个( ),一头( ),一只( ),学生看图补充背诵; 再提高难度,隐去文字,看图背诵;最后除掉图片,直接背诵。

第二题通过读记的方式,学习并积累带量词的短语。可以通过比较读,如“一头牛” 和“一只猫”、“一只鸭子”和“一群鸭子”,让学生感知大小不同、数量不同的事物要用恰当的量词来表示。

三、实践活动

1、量词大集合。收集带量词的短语,配上相应的图片,同学之间互相教一教,认一 认。如“一个人”,边上画一个人或剪贴上一个人的图片。

2、“我来编一编”。模仿课文的句式,用上量词编一节儿歌,并配上图画。 《量词歌》

一头牛,两匹马,三条鲤鱼四只鸭, 五本书,六支笔,七棵果树八朵花, 九架飞机十辆车,量词千万莫用差,小朋友,试一试,换换就要闹笑话。

8小书包

教学目标:

1、通过图画对照、归类识字等方法,认识 8 个生字和 3 个 偏旁,会写“书、本”2 个生字。

2、正确朗读课文。知道学习用品的名称,了解它们的用处。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一组。

2、让学生画一张自己喜欢的文具画,并想办法写上文具的名字。可以是一种文具,也可以是多种文具。

3、为每小组准备一份本课的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儿歌引入,学习“书包”

1、复习《上学歌》,交流每天陪伴我们的好朋友小书包。

2、出示书包图和标注拼音的汉字“书、包”。 引导学生交流 :

(1)读准“书包”的字音。 识字途径, 引导学生自己拼读,反馈中重点正音翘舌音“书”,再开火车巩固读。

(2)识记生字“书、包”。 说说平时在哪里见过“书”,根据学生的经验理解“书”。 “包”,结合实物书包,进行形象记忆:“书包”把所有的学习用品都“包”在里面了。随机学习包字头。

二、小组合作,识记生字

1、请学生说说书包里有哪些文具,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本课要学习的文具名称及相关图片:橡皮、尺子、作业本、笔袋、铅笔、转笔刀等,请学生对应图画,猜猜文具的名称,给文具贴上标签。

2、学习本课新词。

(1)学生自己拼读课文中的词语。

(2)多种形式反馈读。如,个别读,男女生比赛读。

(3)打乱顺序,归类读。灵活识字,并结合不同的识字方法理解字义。 3.课间操。出示配乐儿歌,教师先示范,再带领学生边读边做动作。

转笔刀,转起来,(左手微微握拳,右手转动。) 作业本,翻开来,(左右手伸直,掌心向下,再同时向上) 小橡皮,来回擦,(左右手五指捏拢,呈空心拳样,掌心向下,再做来回擦的动作。)

小尺子,拉拉直,(左右手拉成直线,再做左右拉伸动作。) 小笔袋,包起来,(左右手收回,在胸前做滚动动作。) 小铅笔,站直了。(左右踏步,最后站正。) 4.识记生字。

(1)认读没有图片和拼音提示的词语。

(2)认读生字。词语中生字标红,先自己读,再挑人读。

(3)认读单个生字。可以先自己读,再同桌读,互相教 然后小老师带读,接着开火车读,最后词语卡片认读。

(4)归类识记生字。用加一加、生活识记等方法识记生字,随机结合认识竹字头、包字头、单人旁等偏旁。

三、运用游戏,复习巩固

1、教师逐一贴文具词卡,学生抢读。

2、每组发一个装有文具词卡的信封,组长逐一抽出轮流 读,谁读对了,就收下词卡。

3、请得到文具词卡的同学站在台上,邀请学习伙伴读读创设生活情境,文具的名字,读对了,就赠送这张词卡。

4、创设班级小超市,获得赠送词卡的同学到班级小超市促进复习巩固, “购买”文具,选对文具的获得奖励。 发学习兴趣。

四、观察辨析,学写“书、本”

1、出示“书、本”,学生观察,边书空边说说书写笔顺。

2、指导发现“书、本”两个字都是上紧下松,且竖都写从整体观察,在竖中线上,是关键笔画,要写得直。

3、教师范写“书”,学生书空,再临写。

4、教师范写“本”,学生书空,再临写。

9 日月明 教学目标

1、借助会意字的构字特点,认识“明、尘”等 11 个生字和日字旁 1 个偏旁。会写 “木、林”等 5 个生字和卧钩 1 个笔画。

2、正确朗读课文,领悟团结协作力量大的道理。积累由本课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会意字构字特点,感受古人的造字智慧,激发自主识字的热情。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尝试用会意字的构字特点,识记生字。

教学难点:尝试用会意字的构字特点猜字义;学写笔画卧钩。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直接揭题“ 日月明 ”, 让学生谈谈发现。(“ 日 ” 和 “月”组成“明”) 相机出示红日图和明月图,感受太阳的耀眼光芒和夜晚明月的明亮。

2、揭示本课识字特点:日和月都是明亮的,聪明的古人通过课件的演示将这两个字组合在一起造出了“明”字,意思取日、月组合明示, 学生可以领会月亮之意。本课要识的字大多是这样的字。

二、朗读课文,趣味识字

(一)自由朗读课文,圈出本课生字。

(二)同桌互读课文,相互正音。

(三)指名诵读课文,识记前四行生字。

1、“日月明,田力男”。

(1)出示田里一名男子在劳动的图片,引导学生说一说观察到了什么。

(2)写出汉字“男”,揭示字义,表示男子用力在田间耕作。

(3)再读本行课文,感受古人造字的智慧。

2、“小大尖,小土尘”。

(1)让学生说说“尖、尘”分别是什么意思,教师揭示末端细小为“尖”,细微的土为“尘”。 (2)启发学生链接生活经验,想象“尖”的东西有哪些?在哪儿见到过“尘”?

3、小组合作学习“二人从,三人众。双木林,三木森”。

(1)每人选一句自学,通过图片或想象画面,猜测“从、众、双、木、林、森”的意思。 (2)四人小组合作学习,组内交流自己的学习收获。

(3)全班交流学习成果:一人走一人跟随为“从”,人多为“众”;成片的树木为“林”,更多更茂密的树木为“森”。

4、小结会意字构字规律:以上生字“明、男、尖、尘、从、众、林、森”有个共同的名字叫“会意字”,字的整体意 义由部分的意义合成而成。

5、齐读课文。

(1)可击打节拍,再次感受本课汉字的构字特点。

(2)质疑:课文有没有不懂的句子? 预设:“众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是什么意思?(存疑,下节课解决。)

三、游戏巩固,灵活认字 游戏:摘苹果

1、在黑板上画一棵苹果树,树上有七只苹果。

2、在苹果中写上所学生字:明、尘、从、众、双、林、森。

3、请学生来认读,如“明,日月明”,读对了,学生一起 说“对对对,摘下一个大苹果”。

4、指导学生给摘下的苹果分分类,哪些是两个字组成的, 哪些是 3 个字组成的,组成的方式有什么不同。

四、写字练习1.指导写“木”。

(1)出示课件,指导学生观察“木”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学生反馈后,教师一边示范书写,一边说要领。 (2)学生尝试写“木”。检查点评。学生再次书写“木”。

2、指导写“林”。

(1)学生观察“林”,说说发现了什么。老师讲讲好朋友之间谦让的小故事。 (2) 学生尝试写“ 林 ”。检查点评。重点强调右边的 “木”撇要穿插到点的下方。 (3)学生再次书写“林”。

在揭示会意字的造字规律后, 引导学生自主识字, 理解字义。通过图 片或想象画面, 形象化地感知字义, 感受会意字的特点, 领略汉字的趣味性, 同时也点燃了主动参与学习的热情。

引导学生在观 察、对比中自主发 现“ 木 ” 作为偏旁时笔画的变化,书写合体字时重点强 调笔画之间的穿插。

10 升国旗

教学目标

1、通过归类识记等方法,认识“升、国”等 11 个生字和国字框、绞丝旁 2 个偏旁; 会写“中、五”等 4 个生字。

2、正确朗读课文。在读中理解国旗的含义,知道升国旗是一种庄重的仪式,要立正敬礼,懂得要尊敬国旗,热爱国旗。

3、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背诵课文;通过归类识记等方法,识记生字。

教学难点:在读中理解国旗的含义,懂得要尊敬国旗,热爱国旗。 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1、识字。

本课生字的学习,可以在看图揭示课题、学习词语和儿歌的过程中,采用先分散后集中的方式来识字。可以把象征祖国的几个词“中国、国旗、五星红旗、国歌”以图片加词 语的形式集中呈现,看看图片,读读词语,既加强了爱国主义教育,又把相关字词和具体 事物一一对应起来,便于记忆和理解。

字音方面,“升”既是后鼻音,又是翘舌音,需要重点正音。“旗、起”声母和韵母完 全相同,只是声调不同,可通过对比读来区别正音。“么”读轻声,可通过读词语或短句,来帮助读准字音。 本课生字分散在词语和儿歌中,在分散认读正音的基础上,可以集中识记字形,理解字义,方法可多样,如: (1)结合偏旁识记。指导学生认识 2 个偏旁,用偏旁加熟字的方法,识记“国、红、起”等生字。 (2)猜字谜、编顺口溜。 美:羊儿没尾巴,大字来代替。 升:远看是个开,帽子斜着戴。(3)动作演示。如可以演一演“升、起、立”这些表示动作的生字。 (4)熟字对比。如“升”和“开”,“么”和“公”,说说它们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5)本课生字与熟字可以组成一些常用词,引导学生读一读,巩固生字。

举例:升:上升、升旗 国:国旗、国歌、国家 旗:旗子、红旗 红:火红、红日、红叶 歌:歌声、歌曲、山歌 起:起立、起来、升起 美:美丽、美好、美人 立:立正、成立、坐立

2、写字。

本课要写的 4 个字都是独体字,且横画较多。教学时,可重点引导学生观察横向笔画等距,然后教师示范书写,学生练写。 本课 4 个字书写要点: 中

4 画,独体字。

“口”要写得宽扁,竖写在竖中线上,穿过扁口,上短下长。 4 画,独体字。

五 笔顺依次是横、竖、横折、横,第二笔竖要微微左斜,横折的斜度与竖基 本相同。所有横向笔画之间等距。 立 正

5 画,独体字。

注意笔画之间的呼应。最后一笔横要拉长。 5 画,独体字。

三个横画之间等距。前面两个是短横,最后一笔是长横。

本课要写的字,可以组成新的常用词语,如“口中、耳中、手中、五

十、十

五、立 正、正中”等词语,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写一写。

二、课文学习

1、朗读指导。 儿歌基本采用四字短语,指导朗读时,要注意四字短语间的稍稍停顿。可采用自由读、同桌接着读、拍手伴奏、加上动作读等多种形式反复朗读,调动学生的朗读兴趣,读 出四字短语的语言特点,做到不拖音,不唱读。

抓住关键词语,读出自己的体会。儿歌前三句写了国旗徐徐升起、迎风飘扬的美丽。 朗读时,要突出关键词语,如“徐徐”语速可以慢一点,“多么”读重音,让学生感受加 上“多么”使“美丽”程度加深。后两句儿歌是提示升国旗时,应该怎么做。朗读时,可 把重音落在“向着、望着、立正、敬礼”4 个表示动作的词语,感受升旗仪式的庄重,体 现对国旗的尊重和热爱。

教学时,还可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升国旗、奏国歌的场面,让学生感受到国歌的雄壮、国旗的美丽。通过看多媒体课件中升国旗时小朋友们的动作,让学生知道,升国旗时我们必须立正、敬礼。国旗代表一个国家的尊严,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我们每个人都要尊敬国旗,爱护国旗。在学生能熟读成诵的基础上,还可配上动作朗读儿歌。

2、理解运用。 对一些书面词汇的理解,可通过换词、语境运用等方法来理解。如“徐徐”一词,就可借助升旗仪式录像,观看国旗在国歌声中徐徐上升的情景,再让学生说说和“徐徐”意思相近的词语,达成从形象感知到语意替换的转化。还可以结合具体的语境用一用“徐徐”一词,实现由品悟到运用。 3 个词语组成的词串具有意义联系,在认读词语的基础上,可以引导学生摆一摆词卡,将 3 个词语连成一句话说一说:“中国的国旗是五星红旗。”或“五星红旗是中国的国旗。” 与国旗相关的儿歌:

国旗国旗红又红, 五颗金星在一起, 一颗大,四颗小, 闪闪发光亮晶晶, 国旗国旗我爱你, 我们向你敬个礼。 词语教学片段设计

教学目标: 认读词语“中国、国旗、五星红旗”,认识 4 个生字和 2个偏旁。了解国旗,懂得要尊敬国旗,热爱国旗。

教学过程: 1.出示地图,激发兴趣。 引导学生说说如何知道这是中国地图。(观察发现,形状像只大公鸡,是中国地图;地图上有“中国”两字。)

2、了解“中国”,趣味识“国”。

(1)出示词卡“中国”,正音。

(2)了解“中国”的全称,课件出示“中华人民共和国”。

(3)了解中国国土面积,课件出示词语“国土”。

(4)课件出示汉字“国”,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画,说说自己的发现。(边界线就像是“国”的外框,边界线内的 国土似乎就是“国”里面的“玉”)。认识偏旁国字框。 (5)在认识事物名称中不断复现强化“国”:中国的标 志——国徽;《义勇军进行曲》——国歌;五星红旗——国旗。 让学生了解这些都是祖国的象征,再次认读词语。

3、聚焦“国旗”,渗透识字方法。

(1)放大画面“国旗”,引导用仔细观察画面的方法来认识中国的国旗。

(2)出示词卡“五星红旗”。认识“红”:早期的染色工艺多用于丝织品中,所以这个偏旁就是绞丝旁。引导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住“红”。认识“旗”:出示图片“旗”,出示“旗”的汉字变化, 引导学生发现最早的旗就是一块方形的布。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住“旗”。 (3)出示词卡“国旗”。告诉学生:五星红旗就是中国的国旗。 (4)同桌摆一摆词卡:中国、国旗、五星红旗。

(5)将 3 个词语连成一句话说一说。

4、画面小结,巩固生字。 总结:我们的祖国叫中国,五星红旗是中国的国旗。

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导入新课,激发识字兴趣。进一步感受汉字的特点, 从字形感受字义, 激发学生对识字的兴趣。运用具体直观的方法进行识字教学, 在了解字理的同时也渗透了传统 文化, 培养学生对汉字的兴趣。多处“国”字的复现,加强学生的直观记忆。

语文园地五 教学目标和教学建议

本次语文园地,可以根据板块内容按顺序教学,也可以对相关栏目进行整合。如“我 的发现”和“书写提示”里都有“林”字,教学时,就可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后,顺势进行 书写指导,强化从左到右的笔顺规则。再如,“字词句运用”和“日积月累”进行整合。 “字词句运用”是读准 3 组易混淆的音节,“日积月累”里“粒、谁、知、中”的声母也分 别是“l、sh、zh”,另外“餐、锄”也有平舌音和翘舌音的差别,放在一起对比拼读、朗 读,能增强记忆。

栏目里出现的字词等,只是举例,在具体教学时,教师要结合学过的内容,适当拓 展。如“我的发现”栏目,只列举了 2 个偏旁 8 个汉字,草字头学过的汉字还有“黄”;木 字旁学过的汉字还有“棋、校”,木字旁在上或在下的,还有“杏、桌、森”等字。此外, 还可以列出一两个其他学过的偏旁,让学生归归类,如女字旁有“妈、妹、奶”等,帮助 学生学习按偏旁归类复习汉字的学习方法。 识字加油站

1、这个板块呈现的 4 组词语,都是学生口语中经常用到的词 语。词义的理解没有什么难度,学生主要是建立字形与字音之间的关联。

2、可采用多种形式来认读 4 组词语,在读中正音。教师也可

记5 个生字;发现各组把词语打乱顺序,让学生重新给词语排队,帮助学生理解词语的排列规律,尝试词语之间的意义关系。

3、在学生准确识记的基础上再去发现每组词语排列的规律。

4、组词语按照“时——日——月——年”的时间顺序排列, 可以根据学生实际,选择性地了解一些时间词语之间的关 系:一年有几个月?一个月有几天?一天可以分几个时间 段?„„让学生对时间有一定的了解。 我的发现

1、可以先引导学生读读两组不同偏旁的汉字,说说自己的发现:每组汉字都是由相同的偏旁组成的。

2、根据学习伙伴的提示,学生说说两组汉字的特点。理解偏旁代表的意义,渗透偏旁表义的构字规律。

3. 学有余力的班级,老师可 以再给出一些汉字,让学生巩固生字。

字词句运用

1、可以让学生自己先拼一拼,读一读。拼读时,注意观察音节的不同之处。也可指导学生圈一圈、画一画音节的不同之处。

2、指导学生开展同桌比赛读,比一比谁读得准。方言中边音区别平翘舌音、鼻和平翘舌音不分的地区,教师要给予特别关注,适当加强音和边音,读准字音。

3、还可开展多种形式的巩固练习。如打乱生字和拼音,让学 生连一连等。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给生字组词,在不同语 境中读准音。教师也可适当增加班级学生平时容易读错的相关生字,扩大练习量。 书写提示

1、指导学生书空同组里的两个汉字,观察发现两个汉字共同了解汉字“从左的笔顺规则“从左到右”和“先撇后捺”。

2、先指导学生仔细观察田字格中每个生字的位置,交流提醒书写汉字。

3、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汉字中,哪些也运用了“从左到右”或“先撇后捺”的笔顺规则。 日积月累

1、可以先让学生借助拼音自己读古诗,争取读正确。

2、通过教师范读、伙伴互读等方式进行正音。

3、简单交流读不明白的地方,帮助学生大致理解诗意。

4、在熟读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练习背诵。可以通过教师引读, 学生接读的方式,也可以用填空的形式,帮助学生背诵。 和大人一起读 和大人一起读《拔 萝卜》,了解故事内容,初步尝试续编故事。

这个故事很有趣,语言也很有特点。大人和孩子可以一起 来读读这个故事。

故事讲到“小狗喊小猫来帮忙„„”戛然而止,而后面的 插图告诉我们,小猫还请来了小老鼠帮忙,据此,结合文中学习伙伴的提示:“后来怎么样了?”大人和孩子可以一起大胆 想象故事后面的内容,还可以仿照故事语言表达的方式,把小 猫和小老鼠来帮忙的内容补充完整。特别要引导孩子仔细观察 每幅图中的萝卜有什么变化,让孩子猜猜故事的最后结果 是什么。

教学资源 1.《萤火虫》。 萤火虫 叶圣陶

萤火虫,点灯笼,飞到西,飞到东。 飞到河边上,小鱼在做梦。 飞到树林里,小鸟睡正浓。 飞过张家墙,张家姊妹忙裁缝。 飞过李家墙,李家哥哥做夜工。 萤火虫,萤火虫,何不飞上天,做个星星挂天空。

2、《月亮走》。 月亮走

月亮走,我也走, 我跟月亮提花篓,一提提到园门口, 摘把苋菜摘把葱,摘把辣椒满篮红, 摘把韭菜塞篮角,摘个葫芦毛茸茸。

第五单元教材分析

第五单元教材分析

第五单元教材分析

第五单元教材分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材解析

第五单元教案

第五单元教案

第五单元单元教案

第五单元教案

第五单元教案

教材解析第五单元教案
《教材解析第五单元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