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青春之歌的读后感

发布时间:2020-03-03 16:02:2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青春之歌》读后感 最近刚看完了《青春之歌》.一开始看到这个题目,觉得描写革命年代的书应该是枯燥的。可是书中富有个性的人物,纷纭的生活场景,自然的语言,让我开始读后就一发不可收拾。

1.青春之歌解题 《青春之歌》是杨沫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是当代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爱国学生运动及革命知识分子斗争生活的优秀长篇小说.。小说通过描写林道静如何走上革命道路,并成为无产阶级战士的曲折过程,从而提炼出一个革命的思想主题:一切知识分子,只有把个人前途同国家民族的命运、人民的革命事业结合在一起,投入到时代的洪流中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不断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才有真正的前途和出路,也才有真正值得歌颂的美丽的青春。1

青春之歌,顾名思义,就是谱写青春的华彩乐章。这本书,不仅写了林道静从少女变成共产党员的青春历程,也写了类似白丽萍这样醉生梦死,碌碌无为的青春等等。

2.林道静的青春

林道静曾经也是一个小资产阶级,对革命有着朦胧的幻想。在第一次看到海时,她只注意到了海的美丽,明亮的眼睛露出了欢喜的激动,而没想到脚夫这类贫困人民的艰苦生活。她的初恋是余永泽,他们在海边相识,相知,相爱,也预示了他们爱情没有经过现实的考验。果然当迷人的爱情幻成的绚丽虹彩,随着时间渐渐褪去了它美丽的颜色。林道静和余永泽两个年轻人都慢慢地被现实的鞭子从幻觉中抽醒过来了。余永泽是一个旧知识份子。但对世情的认可和安顺,使得他不可能与道静一同走上革命的道路。两人的分道扬镳,似乎在一开始便是注定了的。每当余永泽面对倔强,执拗反抗的林道静时,他总是不做声,即可看出两者心理世界的巨大差异。之后她碰到了另外一位,同样的北大学生、革命青年卢嘉川.从初始的启蒙到重逢的开导,林道静对于革命,对于共产党,对于所处的社会形势等等一切理解,卢嘉川都可说功不可没。可是,江华的出现,才真正的、更实际的点醒林道静,要接近农民、了解农村。革命工作不能脱离人民。所以江华可以说起了更重要的作用。不同时期,在林道静生命里出现的三个不同的英雄,也未尝不标志着林道静思想历程的三次转变:从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到向党靠拢的申请共产党的积极分子,再到成为一名当之无愧的共产党员。 “无穷尽的人流,鲜明夺目的旗帜,嘶哑而又悲壮的口号,继续沸腾在古老的故都街头和上空,雄健的步伐也继续在不停地前进——不停地前进„„”这样的结局写出了这次游行的成功,预示了中国革命不断地前进,直至最后胜利的曙光。

3.读后感想

看完了这本书,我不禁想起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一段话“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为人卑鄙、生活庸俗而愧疚。这样,在临终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已把自己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的精力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奋斗。”这也恰恰契合了林道静的信念。她把她的青春也献给了中国的革命事业,一开始她处于懵懂的状态,可是慢慢她积累了革命的经验,经过了乡下,狱中的种种考验,最后变成北大革命游行运动的组织者。从林道静身上,我读出了不要把自己的命运的交给“命运”,而是要自己努力改写命运,不要怕眼前的困难,孟子说的好: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礼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说尽管这条路可能很艰难,可是我们有青春,有冲劲,有干劲,还有什么好怕的,跌倒了再爬起来,就1 选自百度百科

算是哭,那也要爬起来再哭,继续着自己坚定的脚步。胜利总会到来。我们作为学生,作为一个师范生,作为未来的人民教师,肩上的责任不但来自自身的要求,还来自社会未来对我们的期待,所以我们要努力写好属于自己的青春之歌,不让青春留下遗憾。

青春之歌 读后感

《青春之歌》读后感

青春之歌读后感

青春之歌读后感

《青春之歌》读后感

青春之歌读后感

青春之歌读后感

青春之歌读后感

青春之歌读后感

《青春之歌》读后感

青春之歌的读后感
《青春之歌的读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