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技校生缺少什么

发布时间:2020-03-02 06:08:4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技校生缺少什么

技校生缺少什么魏晓娜摘

要:技校作为培养技能型人才的职业类学校,除了让学生掌握过硬的技术之外,还应注重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和谐发展。面对技校生这一特殊群体,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只有了解学生发展中的不足,才能够更好的教育学生、引导学生,使学生的学习与人格得到更大的提升。也只有了解了学生才能使我们的引导与影响产生作用,才能使我们的教育在他们身上变为现实,从而满足企业、社会的需求。

关键词:了解学生 技校生 就业教育

前些时日,我校喜迎五十华诞,市天海集团、天淇模具等知名企业受邀前来庆贺。我当时负责接待,无意中听到这些企业的领导谈及企业选择技校生,最看重的是什么,他们的答案真的有些出乎我的意料:他们最看重的不是技校生的专业技能,而是他们良好的“心态”以及技能之外的综合素质。一家企业的领导道出了缘由:技校生最初的岗位都是生产一线,心态若好,对自己的工作会有相对平和、务实的认识,踏实度、耐挫性和企业忠诚度更高;这样的学生,技能哪怕有所欠缺也可以培养,而心态浮躁、朝三暮四,必然影响到工作绩效,企业留不住,技能不错又能怎样?„„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他们的谈话让我深受启发。

苏霍姆林斯基说:“不了解孩子——不了解他们的智力发展,他们的思维、爱好、才能、禀赋,倾向——就谈不上教育”。

面对技校生这一特殊群体,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此时了解学生显得尤为重要,只有了解学生发展中的不足,才能够更好的教育学生、引导学生,使学生的学习与人格得到更大的提升。也只有了解了学生才能使我们的引导与影响产生作用,才能使我们的教育在他们身上变为现实,从而满足企业、社会的需求。结合技校生自身的特点,笔者认为,当代的技校生以下几方面比较缺乏:

一、责任感、爱心

老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滴自己的汗,吃白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人靠天靠祖上,不算是好汉。”责任感对国家、对家庭、对孩子本人都极为重要。一个人没有责任感,这个人是不可信任的;一个单位和职工没有责任感,这个单位迟早要垮台;一个社会的公民没有责任感,这个社会很难有凝聚力。有调查显示,仅大连地区每年约有20%的技校毕业生被企业淘汰,除技能的原因外,很大一部分是因为缺乏责任、爱心,真的很令人痛心。现在的孩子被一群大人呵护着,他们习惯于“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对自己、对他人、对集体、学校和国家都缺乏责任感。培养学生的责任感、让学生有爱心在教育中被摆到了重要的位置。作为一名教师,我们的工作具有二重性,既要教书又要育人,在班集体生活中,就要积极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爱心。我们要通过“天下兴亡,我的责任”的主题班会形式、通过开展“我为集体争红旗”活动以及与此相关的系列活动,逐步培养学生对自己的责任感,进一步明确学生自己的责任及学生自己对集体的责任,对家庭和对国家的责任等。

二、准确的自我定位

顶岗实习是技校生走向社会的一条必经之路,实习可以将所学理论用于实践,提高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为将来就业积累宝贵的实践经验;实习学生还可以在实习中了解职业环境、提前进入工作状态,甚至通过实习找到自己合适的工作岗位。顶岗实习,是促进学生就业的必要方式。据河北工人报的记者实地考察,了解到部分学生因为自身定位不准,出现频繁更换工作或非名企不进的现象。技校生一般都工作在生产一线,所以经常有学生跟我们抱怨工作环境不是很好,有些学生到实习单位转一圈或干几天,就因为条件差、工作累、工资低等客观原因就不再去了。面对岗位,一些学生由于自身定位不准确,频繁跳槽或企业

达不到自己的理想,干脆拒绝实习。

技校生,文化成绩差,这是不争的事实,为此,在初中阶段大部分已经饱受指责。作为技校的老师,就要扬长避短,善于发掘他们的闪光点,帮助他们从不同的渠道获得成功。为此,要帮助学生正确分析自己的各个方面,对自己有个准确的认识和定位,寻得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然后脚踏实地一步一步走好、走高。不可盲目攀比、不切实际地频繁跳槽。同时,还要不断完善自己,提升职业品质,制定适合自己的成才之路。因此,学生在自己的职业生涯设计中如何“识业、择业、求职、试业”,并充分体现个性特征,是摆在我们学校就业指导过程中,首要解决的问题。

三、健康、良好的心态

一招聘会纪实:企业代表对技校生提出忠告两种心态要不得:一是期望值过高,二是对自己缺乏信心。期望值高的表现是不安心于一家企业,这山望着那山高,片面关注工资待遇;对自己缺乏信心则表现为过分担心自己的实力,对求职有恐惧感,不敢提出自己的合理要求。这两种心态都是不可取的。要知道在技能人才高度匮乏的今天,技校生只要态度端正,就会不断成长,获得自己满意的福利待遇。而无论是大学生也好,技校生也罢,都要脚踏实地地做好吃苦的准备。否则是难以获利经验,快速成长的。

对于“心态”的转变,从技校毕业的周飞深有体会:“当时从一个学生一下变成‘社会人’,感到准备不足、很难适应。为人处世、处理同事之间关系等方面经常遇到问题,困扰了我很长时间。因此我特别想呼吁现在的职校在学生没毕业前补上这一课!”还有就是平时要加强学生就业观、人生观、价值观方面的培养,让学生端正心态,从而消除好高骛远、盲目攀比、依附心理等不健康心态。”

由此可见,技校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急需学校、老师为其进行就业指导,引导其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就业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客观估量自己的就业优势和不足,了解所选职业的特点和对从业人员的要求,及时调整心态,给自己创造展现才能的机会,最终实现满意就业。

四、吃苦耐劳精神

人的职业素质就像水中漂浮的一座冰山,水上部分的\"硬技能\",如实践能力等因素仅仅代表表层的特征,不能区分绩效优劣;水下部分的\"软技能\",如吃苦耐劳精神等因素才是决定人的行为的关键因素.东莞市教育局职成科科长钟浩林在一次采访中曾说:“对于技校生而言,身怀一技好就业。只要你有一技之长,出去找工作肯定问题不大。不过,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大环境下,技校毕业生还是要有清醒认识,首先要吃苦耐劳、脚踏实地,不要过分计较个人得失„„”。“吃苦、勤奋、好学,这是我们对中职毕业生的要求,同时他们也要沉住气。”惠州市海天印刷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吴世杰介绍说,现在很多中职毕业生找工作时,期望值很高。他们往往要求待遇达到一定的程度,否则他们就不愿意工作,或是工作不久就走人,到其它工厂工作。可见,吃苦耐劳是一种品质,是一种精神,也是一名员工必备的素养。俗话说得好“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只有吃苦耐劳的员工,只有踏实肯干的员工,他才有对事业的执着理念,才能不断去追求自己的奋斗目标,才能在实际工作中克难奋进,不断努力,取得成功。当前,一些技校生在家娇生惯养,习惯了舒适安稳的生活,对企业生活环境、福利待遇期望值过高,在意志力、忍耐性、吃苦耐劳等方面存在明显的不足,经不起挫折、受不得委屈。在毕业择业时,往往表现为好高骛远、拈轻怕重,干工作讲条件、图实惠,不讲实干和奉献。因此,要把培养学生吃苦耐劳、敢于奉献的精神作为技校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常抓不懈。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严峻的就业压力,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找准技校发展的切入点、着眼点,技校教育必须把培养学生的责任心、爱心,健康良好的心态以及吃苦耐劳的精神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充分做好当前技校生的就业指导工作,从而为学生

的顺利就业、快速适应企业环境奠定坚实的基础。

感恩教育: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

2010年07月01日 查看:237

感恩教育: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

双柏县独田中心学校戈国军

[论文摘要]感恩是对他人的帮助和恩惠由衷地表示感激,是人性的自然流露。我们应该反思当前的教育方式,唤醒学生的感恩情怀,让学生学会感恩。

[论文关键词]中学生 思想品德

当代中学生感恩意识的缺失主要表现在父母的养育之恩被遗失,教师、学校的培育之恩被淡化和社会的关爱之恩被冷落三个方面,这种缺失主要归因于家庭、学校、社会的教育存在不足。为此,在构建和谐校园的今天,进行感恩教育应成为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

感恩是一种积极情绪,它促使受惠者为所获得的恩惠做出回报。近年来,由于计划生育等原因,我们的学生中独生子女越来越多,他们中的不少人在潜意识里形成了“人人为我”的思维定势,缺乏感恩之心,忘记了哪些帮助过、照亮过、关爱过自己的人,甚至伤害他们。给予、付出、回报、奉献的意识相对淡薄,感恩意识严重缺失。

一、中学生缺乏感恩之心的主要表现

当代中学生大多数都非常珍惜上学的机会,对家人、社会给予他们的帮助心存感激,并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予以回报。感恩社会的感人事迹令全社会为之敬佩。但也有部分学生由于道德感情的缺失而出现种种不良现象。

(一)对家庭:感情淡漠,不尽孝道。孝道是一个人道德的根本。但是,一些中学生却不能理解父母、孝敬父母、回报父母。对本校100

多名在校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涉及学生每周放假时和父母的谈话次数、谈论话题、是否记得父母生日等方面。统计显示,82%的学生与父母的谈话不多,最想父母的时候是缺钱的时候,仅8%的学生保留了和父母很好沟通的习惯,仅9%的学生每年都能记得父母的生日,有74%的学生承认有时向父母撒谎。还有的中学生毕业后不学不干不就,成为“啃老一族”,伤透了父母的心。

(二)对学校:教育之恩,淡漠如水。当今社会,尊重教师已成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科学的重要表现,反映着全社会的精神文明水平。为了学生成人成才,学校老师付出了辛勤劳动。有的学生把自己所取得的成就完全归结为个人因素,对学校老师的工作不能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如部分学生成绩的学生,取得好成绩后绝口不提几年如一日的培养他的老师,而是说自己如何辛苦、如何努力,家长则说自己是如何督促、管教学生的;校园里上课不遵守课堂纪律,听不得半点批评,逆反心理,和老师借钱借物特别是班主任却不还等丑陋现象;有些同学见了老师擦肩而过不打招呼,如同陌路人。有的学生毕业后不但不能用实际行动为母校争光,还恶意拖欠读书时就应该交给食堂的柴,应该在毕业之前归还学校免费发给的菜卡等,忘记了“今天我以母校为荣、明天母校以我为荣”的铮铮誓言。

(三)对社会:关爱之恩,渐被冷落。个别中学生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冷漠、自私,世故、社会责任感淡化,回报意识弱。2006 年4 月2

日《新民晚报》报道:《不懂感恩,受助孩子让人心寒》,某区青少年保护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十几年来为3000多名孤儿和贫困家庭孩子牵线搭桥,使他们得到社会各界的资助,其中大部分已经大学毕业。却很少有人想到要对那些帮助自己的人说一声谢谢。此外,2007年8

月,襄樊市总工会、市女企业家协会联合举行的一次助学活动中,主办方因受助一年多,没有主动给资助者打过一次电话、写过一封信,更没有一句感谢的话。这种对关爱的冷漠,让人寒心。

二、中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主要归因

(一)家庭教育存在误区,家庭教育成了溺爱和望子成龙的工具。父母不仅为孩子创造了养尊处优的生活条件,更为他们提供了众星捧月的生活氛围。只要儿女过得好,父母再苦再累也心甘情愿,根本谈不上回报,这就使得本来应为双向互动的情感,成为仅是父母对儿女无私奉爱的“单边行动”。父母对孩子的关爱更多地停留在物质层面,很少涉及精神领域,尤其是缺少对子女感恩意识的培养和教育。正是父母毫无原则的溺爱“造就”了一批以自我为中心、独立意识差的“冷漠一代”,只知道:一味的接受爱而不知道付出爱。

(二)学校教育存在片面倾向,学校教育沦为升学和就业的工具。在中、小学,教学成绩成了学校的惟一追求,甚至主宰着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在这一价值取向的影响下,感恩教育很难实质性地进人学校教育教学范围。其次,感恩教育本来应该成为学校德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但学校以成绩作为评价教师的重要尺度,导致一些中学生进入情感疏导的荒漠。不知道到自己为他人和社会奉献了什么。

三、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进行感恩教育的主要内容与具体途径

第一,启发学生识恩、知恩。感恩教育应首先让学生认识到他们所获得的一切并非是理所当然。父母的养育、师长的教诲、他人的帮助,乃至大自然的鸟语花香、春华秋实,这一切,都应视为“恩情”。德育处特别是班主任应该引导学生捕捉、感受生活中处处渗透的恩惠,启发、帮助学生发掘这些或大或小的恩惠的价值所在,让学生时刻对身边的人、事和物心存感激—“一切是恩赐”,培养学生的“识恩”“知恩”意识。但应该注意感恩教育不能依靠灌输,更不应搞角色预制,因为感恩虽是一个行为动词,当不止于行动,它需要真心实意。

第二,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寓教于学。不断发掘教材中蕴藏的感恩思想,将对中学生自身道德修养的培养贯穿于知识传授的全过程,将感恩教育渗透到各科的教学之中。如在音乐课学唱《感恩的心》《父亲》《母亲》;在实践课制作“爱心卡”等,让学生在求知的道路上不忘感恩,在成长进步中牢记报恩。引导大学生对自身的角色正确定位和成长历程进行思考,使他们认识到:无论是父母给予的生命、朋友给予的友情还是教师给予的智慧,这一切都是恩情。

第三,要加强教师自身的素质修养,用表率作用影响和感召学生。对中学生而言,教师自身的高尚情操和对学生的关爱是最好的感恩教育。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水准和教育技能,以德服人,善于把教育目的寓于各种精心选择、设计的情境之中,以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最佳教育效果。此外,应将感恩教育纳入日常思想教育工作当中,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积极发挥表率作用,常怀感恩心、仁爱心,自身充满人文关怀,善于把感恩之心升华为敬业精神,用自身的形象去影响感染学生。第四,深入开展学生感恩主题实践活动。首先,以感恩父母为切入点,推行“三个一”活动,即算一笔“感恩帐”、写一封“感谢信”、替父母做一系列家务事,在感受父母为家庭奔波劳碌的艰辛中激发心底的愧疚之情,让学生在感恩父母中激发学习和健康

成长的原动力。其次,以感恩学校为切入点,把个人的成长与学校的发展联系起来,努力做到“校荣我荣、校辱我耻”,逐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利用不同的时期,全校组织以“感恩”为主题的月教育活动,开展“学校培养我成材,我为学校添光彩”主题演讲等活动。最后,以感恩党和国家为切入点,开展唱革命歌曲、观看爱国影片、读书心得演讲等活动,在赞改革伟大成就中,在感知党恩中唤起爱党、爱国之心,激发报国热情。

第五,建立科学的思品考核体系,实现教书育人。目前对于中学生的思想、态度以及其他道德品质方面没有特别性质有效的系统的考核体系。思想品德课程的考核方式与其他知识性课程的考核方式没有什么差别,都是通过试卷的方式进行。这种与中学生的行为活动相背离的考评体系,既违背了思想品德教育的本质,也导致了部分中学生说一套,做一套,知行难以合一。思想品德教育是一种含有价值取向的教育方式,教师应充分意识到中学生感恩意识缺失这一实际现象,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把理论和实际有机结合,切合受教育者的实际情况,能够以较强的说服力解答受教育者普遍感到困惑的问题。

学校教育是继承人类文化、传播人类价值的重要手段,对于大力弘扬感恩文化,构建社会和谐价值体系,高校显然责无旁贷。通过感恩教育,让学生懂得感谢帮助过自己的人。这不仅是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切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的具体表现,也是中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技校生自我鉴定

技校生自我鉴定

技校生评语

技校生自我鉴定

技校生自我鉴定

技校生自我鉴定

技校生自我鉴定

技校生管理心理学

技校生自我鉴定

技校生自我鉴定

技校生缺少什么
《技校生缺少什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