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发布时间:2020-03-03 05:55:1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背景

1、鲁迅 (1881-1936)原名周樟寿,字豫陕,后改名周树人,字豫才。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1918年用笔名“鲁迅”在《新青年》发表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野草》、《朝花夕拾》、杂文集《坟》、《且介亭杂文》等。本文出自《且介亭杂文》。

2、本文为驳论文,有破有立,“破字当头,立在其中”。

3、写作背景: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社会上流行起一股认为“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的论调。作者写本文,对这种论调予以有力驳斥,热烈赞颂、肯定广大中国人民并没有失掉自信力,认为他们才是“中国的脊梁”,表达了作者对中国前途的信心。

文章结构

一、引论:两年前、不久、现在—失掉自信力第一部分(1-2) :揭示错误的论据和论点。暗示对方的论证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

二、本论:第二部分(3-8) :严厉驳斥论敌的论点和论据,并进而引出正面的立论。

1、失掉自信力的是政客、反动文人:

信地物、信国联、信鬼神

2、真正的中国人是广大人民

埋头苦干、拼命硬干、为民请命、舍身求法

三、结论:擦亮眼睛,从本质看问题第三部分(9) :看中国人有没有自信力,要看中国人的筋骨和脊梁,不能被表面现象所迷惑。

(颂扬民族脊梁的坚强意志和自信心)

文章主旨:赞美有自信力的中国人,强调他们对民族的生存和发展的重大作用,说明他们才是我们民族的中坚。

本文主要掌握内容

1、中心论点:“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2、论证方法:驳论点、驳论据

3、使用论据:事实论据(论敌对中国前途态度三个阶段的变化)

4.文字特色:寓讽刺与幽默于严肃推理之中,寓逻辑性于形象性之中,体现杂文尖锐锋利、亦庄亦谐的论辩特点。

5、修辞手法:

排比:“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

热情赞颂从古至今进行不屈不挠斗争的革命者。

比喻:“脂粉”(“脂粉”比喻美化、伪装 )、“筋骨”和“脊梁”、“状元宰相”

“中国的脊梁”,用比喻形象地对在历史上起过进步作用的人的高度评价 。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