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双刃剑:青少年网络安全问题

发布时间:2020-03-03 14:42:0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网络的两面性:关于青少年网络安全的几个问题

当高科技时代来临,网络也应运而生。自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问世,到现在短短几十年时间里,网络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紧密相连。网络强有力的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缩小了距离,跨越了空间,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信息,使沟通交流变得轻松、便捷。在给我们带来好处的同时,网络也给我们带来一定程度的危害。到2013年底,中国共有网民6.18亿,移动网民超过5亿,已彻底成为主流媒体,2013年3月的个组数据:第一分钟,全球互联网2亿400万邮件,下载4.7万个应用软件,卓越网卖出8.37万美元商品。2006年,《时代》杂志把年度风云人物授予“所有网民” (凡是有条件上网、并能保证平均一周使用互联网至少1小时的公民)。

一、如何认识互联网

从媒体的角度,被称为“第四媒体”(报纸、广播、电视)

从传播学的角度,被称为“第四次传播革命”(文字发明、印刷术、电报1989年诞生)

其传播的特点有:

1、成本低、

2、海量空间、

3、及时便捷、

4、传播范围广、

5、互动性强、

6、多中心

互联网传播的十二种效应

蝴蝶效应、昙花效应、刻板效应、选择性注意、众包效应、引爆效应、认知盈余效应、次生灾害效应、从众效应、组合拳效应、沉默的螺旋效应、无处可躲效应

二、互联网是把双刃剑 网络的正面影响:

1、网络有助于创新青少年思想教育的手段和方法。利用网络进行德育教育工作,教育者可以以网友的身份和青少年在网上“毫无顾忌”地进行真实心态的平等交流,这对于德育工摸清、摸准青少年的思想并开展正面引导和全方位沟通提供了新的快捷的方法。此外,由于网络的传播具有实时性和交互性的特点,青少年可以同时和多个教育者或教育保持快速互动,从而提高思想互动的频率,提高教育效果;由于网络具有可下载性、可储存性等延时性特点,可延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思想互动的时间,为青少年提供“全天候”的思想引导和教育。还可以网上相约,网下聚会,实现网上德育工作的滋润和补充,从而及时化解矛盾,起到温暖人心,调动积极性,激发创造力的作用。

2、提供了求知学习的新渠道。目前在我国教育资源不能满足需求的情况下,网络提供了求知学习的广阔校园,学习者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接受高等教

育,学到在校大学生学习的所有课程、修满学分、获得学位。这对于处在应试教育体制下的青少年来说无疑是一种最好的解脱,它不但有利于其身心的健康发展,而且有利于家庭乃至于社会的稳定。

3、开拓青少年全球视野,提高青少年综合素质。上网使青少年的政治视野、知识范畴更加开阔,从而有助于他们全球意识的形成。同样,又可提高青少年综合素质。通过上网,可以培养他们和各式各样的人交流的能力;通过在网上阅览各类有益图书,触类旁通,提高自身文化素养。

网络可以开阔视野。上网可以及时了解时事新闻,获取各种最新的知识和信息,对以后的学习和生活都有很好的指导作用。上网可以充实头脑,只要留心就可以学到许多学校里学不到的知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鼠标一点,大千世界便尽收眼底。

网络可以对外交流。学生的一个被人经常提及的缺点就是缺乏信心,不敢与外界对话、交流。现在有了互联网,他们可以彻底克服这个心理障碍,并且在对外交流的过程当中,又开阔了自己的视野。网络为教育资源的交流提供了便捷的通道,不仅老师,而且学生也可以通过互联网登录各类教育网站获取学习资讯。

网络可以促进青少年个性化发展。消除心理障碍,可以没有顾忌地向网友倾诉心事,减轻课业负担所造成的心理压力;可以在各个BBS里张贴自己对各种问题的看法和见解,一来可以锻炼文笔,二来觉得很有成就感;可以提高自己某项业余爱好的水平;自己动手做主页正成为时尚,把自己喜爱的图片资料传上去,开一个讨论区,发一些贴子,和大家交流,在掌握了电脑软件的运用同时自己做版主的感觉真的很棒,有利于树立起学习的信心。

网络可以促进中学生的学业。中学生的本职任务是学习,网络的远程教育会给中学生带来无穷的益处。普通的中学生学习知识只能够局限于自己的学校和一些课外书籍,传授知识的老师始终只有几个,但如果上了网,学生就可以在一个个内容丰富、名师坐堂的网站中任意翱翔,“有问必答”、“题库”、“专题讲座”、“考前辅导”...一个个分类细致合理的栏目让学生的学习成绩突飞猛进;普通的中学生做题只能做些参考书或数量有限的卷子,如果上了网,网上各种试卷和典型题目应有尽有,学生就可以任意选择。

网络可以掌握最新的教育动态。中学生们特别是高中生可以利用网络了解最新的教育动态,因为这几年的高考还在改革探索之中,每年几乎都会出台许多新措施。而平时好些学生不大关心电视和报纸上的新闻,只一味地埋头书海,因此可从网上查询与教育相关的新闻以此来调整复习重点,适应高考新举措。

网络有利于青少年非线性思维方式的形成。线性思维方式强调事物的先后顺序,对事物的认识从头到尾都遵循单一的顺序。而在网络中大量使用的超文本阅

读方式是以网状形式来构筑和处理信息的。它是一种跳跃式的、综合的非线性思维方式。从非线性的角度出发,思考问题的同时必须考虑它与周围事物的种种联系,并透过这种网状的联系来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思维方式改变了传统线性思维所固有的较狭隘、死板的弊端,有利于培养青少年的发散性思维、拓展青少年的思路,有利于帮助他们正确地看待周围的人和事,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对网络的使用同时又可以培养青少年以一种系统的眼光看待问题和积极利用现代化工具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意识,而这恰恰是信息时代所必需的

随着国内几大互联网的崛起,年轻的网络创建者们成为了青少年的榜样。网络创业的神话、网络平等的故事激励着大量朝气蓬勃的年轻人。知识与创造力的重要性已越来越深地植根于广大青少年的心中。网络上的信息极其丰富,而且更新速度非常快。青少年在这种浩如烟海的信息面前,不再看重“博闻强记”,计算机和网络就是他们的记忆。他们面临最重要的任务不是获取已知,而是以高度的想象力去创造和运用新知识。网络使青少年的观念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无论是在创新观念、锻炼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实现创新内容等方面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他们的智力得到了升华。

网络的负面影响:

1、对于青少年“三观”形成构成潜在威胁。青少年很容易在网络上接触到资本主义的宣传论调、文化思想等,思想处于极度矛盾、混乱中,其人生观、价值观极易发生倾斜,从而滋生全盘西化、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崇洋媚外等不良思潮。

2、网络改变了青年在工作和生活中的人际关系及生活方式。青少年在网上公开、坦白地发表观点意见,要求平等对话,对青少年工的权威性提出挑战,使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往往不能达到预期。同时,上网使青少年容易形成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生存方式,集体意识淡薄,个人自由主义思潮泛滥。

3、垃圾弱化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意识。有关专家调查,网上47%与色情有关,六成左右的青少年在网上无意中接触到黄色。还有一些非法组织或个人也在网上发布扰乱政治经济的黑色,蛊惑青少年。这种垃圾将弱化青少年思想道德意识,污染青少年心灵,误导青少年行为。

4、网络的隐蔽性,导致青少年不道德行为和违法犯罪行为增多。一方面,少数青少年浏览黄色和非法网站,利用虚假身份进行恶意交友、聊天。另一方面网络犯罪增多,例如传播病毒、黑客入侵、通过银行和信用卡盗窃、诈骗等。这些犯罪主体以青少年为主,大多数动机单纯,有的甚至是为了“好玩”、“过瘾”和“显示才华”。另外,有关网络的法律制度不健全也给青少年违法犯罪以可乘

之机。

广大青少年朋友应从事物的两面性来认识网络,充分利用有利的一方面,尽量避免有害的一方面对我们的侵害,正确认识网络,正确利用网络,充分利用网络,使网络为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服务。

三、青少年如何有效利用互联网 上网时长

青少年网民平均每周上网时间达16.5个小时,其中大学生网民上网时间最长,达到22个小时;中学生网民平均每周上网时间为12个小时;小学生网民平均每周上网时长为6个小时。

上网目的与内容

在上网主要目的和各类网络功能使用频率上,受访者中选择信息获取的占72%,选择交流沟通的占77%,选择网络娱乐的占78%,选择商务交易的占22%。从调查数据中不难看出,在青少年群体中互联网所扮演的各种角色的应用程度排序为:网络娱乐>沟通工具>信息获取>商务交易。其中,近77.2%的受访者表示玩过网络游戏或正在玩网络游戏;48%的青少年接触过黄色网站;14.5%的青少年因为相信了网上的虚假信息造成了财物或身心的伤害;近55%的青少年对“如果你有一段时间(比如3天)不上网,会觉得难受么?”这一问题给予了肯定回答。

互联网技术代表了科技发展的方向,我们不能因其具有负面影响就害怕或逃避,让我们的青少年远离互联网。正确的做法是趋利避害,把互联网打造成我们生活和学习的最佳助力手,而不是去做互联网的奴隶。

青少年可利用网络做什么?

学习:网校、学习网、网上求助、学习软件、课件与视频

搜索:青少年的求知欲都非常强,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渴望了解一切神秘的人或事,互联网就是一个最好的工具。外事不决,找谷歌,内事不决问百度。

浏览新闻:关注国家与世界大事,开阔视野。 娱乐:歌曲、视频、体育、文学阅读、游戏

旅行:预订票务,酒店,确立行程、路线(电子地图)

社会交往:即时软件(QQ、微信、易信、飞信、推特)、社交网站。与家人、朋友联系,交新朋友,获心理的慰藉

购物:方便快捷,团购便宜

表达看法:博客、空间、论坛、BBS、贴吧等,获得人同,了解别人看法 收发邮件、银行支付等。

四、如何防范互联网的不良影响

青少年作为新时代的接班人。他们学习能力强,敢作敢为,网络是他们学习

和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网络可以丰富他们的见闻,扩大他们的知识面,也可以让他们紧张的学习得到舒缓。同时,网络也在腐蚀着青少年。据调查显示,近年来青少年由于网络而受伤害或犯罪的现象屡见不鲜。引导青少年正确上网便成了我们教师的又一个难题。

首先我们把网络对青少年的危害归纳为五大类:身体、心理、道德、教育、社会化。从身体上来说可以分为电磁波伤害、视力伤害、组织伤害。电脑的低频电磁辐射和低能量X射线,容易引起人的中枢神经失调。电磁辐射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继水源、大气、噪声之后的第四大环境污染源,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隐形“杀手”,防护电磁福射已成当务之急。除此之外,使用电脑,眼睛最容易受到伤害,这也是青少年近视眼增加的主要原因。组织伤害是由于操作电脑时重复、紧张的动作损伤某些部位的肌肉、神经、关节、肌腱等组织。

心理危害主要分为两个方面:

1、网络的虚拟性引发青少年人格扭曲。人格扭曲主要是因为现实中激烈的竞争或生活的压力,被压抑的个性、人格在网上以扭曲的形式表现出来。网络成为他们尽情释放的场所,从而导致双重人格或多重人格障碍。

2、长时间的沉溺于网络,易引发青少年的网络性心理障碍。网络性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不愉快或兴趣丧失、睡眠障碍、生物钟紊乱、饮食下降、精力不足、精神运动性迟缓和激动、自我评价低、能力下降、思维迟缓有自杀意识和行为、社会活动减少、大量吸烟饮酒。网络成瘾综合症是网络性心理障碍最突出的一种症状。网络成瘾主要有网上交际成瘾,色情成瘾,游戏成瘾和信息成瘾。青少年上网成瘾主要是网上交际成瘾和游戏成瘾。

网络对青少年道德造成的危害,主要是影响了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增加了青少年违法犯罪行为。青少年各方面都不成熟,在自由的环境下接收和传播信息,不能对信息进行准确的判断,造成青少年道德意识下降,社会责任感弱化。由于网络的隐蔽性,黄色网站在互联网上泛滥,淫秽色情信息通过网络对青少年造成精神污染,严重毒害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最终导致他们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其次网络暴力会影响青少年的性格,他们长时间沉迷容易变得易怒、易躁,甚至会因为小事就大打出手。

网络对教育造成的危害主要是由于青少年对网络的依赖,丧失某些生存能力。当今社会青少年对网络的依赖程度到了令人担忧的地步。探亲、购物等简单的小事都成了令人生畏的事务。网络语言的出现也严重影响了青少年语言表达方式。网络的形象性使青少年逻辑思维减弱。网络上的信息都是直观展示,青少年缺乏思考,长期以此,会令他们的思维变得迟缓,缺乏创造力。

网络对青少年社会适应能力的消极影响主要体现为:网络是一个虚拟的世界,人们网上交际主要依靠于抽象的数字、符号,青少年终日沉迷于这种人机对

话的模式,会对社会适应行为和能力受到影响,更有甚者,有些青少年还可能患上“网络社交障碍症”;在网络环境下,青少年交往的对象、身份都不确定,这就减弱了青少年的社会角色的获得能力;网络交往的虚拟性、自由性,很容易导致人们行为的普遍失范,不利于青少年的社会化,甚至导致青少年社会化的失败。

网络有如此之多的负面影响,有的专家将它称之为“电子海洛因”也不算过分。那么究竟是哪些未成年痴迷于网络呢?近两年来,一直致力于帮助和挽救上网成瘾孩子的华中师范大学陶宏开教授分析有三种人:第一种是兴趣和爱好很单一,或是没有其它兴趣和爱好的孩子,在网络游戏中忽然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找到了一个消磨时间的好去处,从而痴迷其中,上网成瘾;第二种是有许多学习比较差的学生会因为得不到别人的承认而沉迷于网络。他们在日常的学习生活当中体会不到学习成功的乐趣,而上网打游戏,可以获得虚拟奖励,自我得到肯定,宣泄学习不成功带来的压抑;第三种是由于人际关系不好,希望上网逃避现实。许多学生虽然成绩不错,可是性格内向、猜忌心强,而且小心眼,碰到问题时没能得到及时解决就沉迷于网络,学习和生活受到严重影响。

说到这里,我得表明一下我的态度。我并不是一个网络反对者。那么作为一个过来人,今天我又是如何看待网络的呢?我认为网络是用现代最强大的科技手段将各种五花八门的资讯汇聚起来的一个载体;网络是现实世界的一个虚拟的幻象,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都能在这里得到淋漓的体现;网络是一个没有城门的不夜之城,不论男女老少都可以戴着面具,披着一件马甲进出,没有人知道电脑背后是一条狗;网络是一个混乱的丛林,道路纵横,机关重重,有明媚的风光,也有黑暗的陷阱。网络本质上是一个成人社会的反映,它离我们是如此之近,只要打开电脑,它就会暴露无遗地呈现在你的面前,唾手可得。这正是网络的巨大诱惑性。而对于未成年人来说,如果没有大人的帮助,如果擅自地过早地进入这个虚拟的成人世界,肯定会迷失其中,身受其害,而如果到了痴迷的地步,肯定会引发一系列的问题。归根结底,网络只是一个工具,不是一个玩具,打个不恰当的比喻,网络就象一个没有主人的交通工具,一辆高速而性能并不见得好的汽车,未成年人去玩,时间一久,就会发生事故。正如陶宏开教授所言:“电脑是一种工具,是给我们用的,而不是玩的;学会用的人是聪明人,只会玩的人则是愚蠢的”。也就是说,我们并不一味地反对青少年上网,并不反对他们用电脑和网络作为工具来获取知识,但我们反对青少年特别是未成年人痴迷网络,痴迷游戏和聊天,久而久之上网成瘾。所以我们说网络犯罪,其实,罪不在网络,而在于我们对于网络的痴迷心态。

校园网络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

1、学生辨别分析能力不强,追求新奇、刺激,造成网络道德危机(侮辱欺

诈、匿名攻击)

2、浏览网上暴力、色情内容,严重摧残身心健康

3、沉溺于电子游戏,荒废学业,甚至因过度紧张疲劳而猝死

4、网络交友不慎,容易受骗受害

5、高年级学生带低年级学生或同学结队上网,相互影响。 社会方面

6、网吧经营不规范,对上网者无任何约束

7、引诱学生进入不健康的网络世界

8、对网吧监管不到位 您是否已成了“网络奴隶”?

上网成瘾,每天上网的次数越来越多。因上网而颠倒作息时间、吃穿随便,不理父母。对等候上网或下载的耐性愈来愈低,常发脾气。离开网上世界的后便出现不安、紧张、心跳加速等症状。不愿上学,不做或乱做作业。自觉有问题,但却不能停止。对于上述情形,符合者越多,则问题越大。这时应及时找医生诊治。

网瘾对心理的影响

整天绝大部分时间面对机器,与人缺乏交流,造成缺乏生活热情; 接受新事物和适应新环境的能力减弱,没有创造力和事业心; 生活简单随便,很难提起兴趣;

变得敏感多疑,自我中心,忌妒心重,容易因一些小事与人争执,或因自己看不惯的人和事而耿耿于怀;

固执己见,没有改变现状的愿望,没有兴奋感,情绪始终没有高潮期等。 网瘾综合征

主要表现:上网时精神兴奋,欲罢不能,时间失控,沉溺于网上聊天或网上互动游戏,并由此而忽视与社会的交往、与家人的沟通,甚至对上网形成越来越强烈的心理依赖,以致不能分离。

分析:网瘾综合征患者由于上网时间过长,大脑神经中枢持续处于高度兴奋状态,会引起肾上腺素水平异常增高,交感神经过度兴奋,血压升高,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此外,还会诱发心血管疾病、紧张性头痛等病症。

电脑狂暴症,玩着玩着,突然走火入魔,发了疯,一旦电脑出现死机或故障,便会沮丧、焦虑,转而向电脑或向他人发泄无名之火,狂暴不止,严重时将键盘、鼠标采摔得粉碎,或者踩在脚下,使劲地踩一通,进而产生自杀念头和其他刑事犯罪。

网瘾的最大特点是,患者把所有的心力都集中到了虚拟世界,针对于此,提

出如下建议:

搞好家庭关系,体味家庭的温暖。

结交尽量多的同龄善友,一起学习,一起游玩,一起畅想。使生活变得浪漫多彩。

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积极参加社团活动,丰富业余生活。 把精力投放到学习中去,认真听课,高质量完成作业,多看课外书。

1、合理安排上网时间

1) 上网前先思考一下还有没有什么事没完成,待事情做完后再上网。 2) 每隔1小时能够站起来走走,做做简单的保健操,喝点水 3) 晚上上网时间别太迟,保证有足够的睡眠时间。

2、加强体育锻炼 1) 多参与家务劳动。

2) 多去公园跑步,做各类健身运动。

3、及时配合治疗

1) 身体不适应及时去看医生 2) 去网瘾戒治中心综合治疗 父亲辞职,帮儿子戒网瘾

畅占亭,河南洛阳人。原本在一家公司做会计工作。2001年,他发现12岁的儿子畅文经常泡在网吧内玩网络游戏,学习成绩从班级前5名下落到倒数第一。畅占亭说,为挽救儿子,他不止一次地打过儿子,但根本不管用,儿子为了上网,偷家里的钱,甚至将学校刚刚发的新书当废纸卖掉换钱上网。畅文的网瘾越来越大,经常泡在网吧里彻夜不归。畅占亭为找儿子几乎跑遍洛阳市涧西区的100多家网吧。“为了找儿子,我当时还画了一张洛阳市涧西区所有网吧的分布地图。”畅占亭说。2002年,畅占亭辞去工作,专门帮儿子戒除网瘾。“我渐渐发现打孩子根本不管用,后来跟儿子交朋友,陪他一起上网吧玩游戏,跟他沟通,并培养他的其他兴趣。”畅占亭发现儿子喜欢学英语后,给儿子请了外教,并买书给外教,再让外教以自己的名义送给儿子。“通过各种小技巧,儿子渐渐喜欢上学英语。”畅占亭说,经过4年多的努力,终于帮儿子戒掉网瘾。

我国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原因分析

(一)自身原因

1、网络能满足青少年渴求知识的需要

2、网络能满足青少年人际交往的需要

3、网络能满足青少年宣泄情感的需要)

4、好奇天性使然

5、补偿心理需求

6、缺乏自制能力

7、缓解压力需要

(二)家庭原因

由于独生子女、独门独户居住等原因,青少年与同龄伙伴交流较少,如果父母再忽略了与他们的情感沟通,那么在现实生活中缺少情感交流的青少年便容易趋近网络以寻求自己的情感归宿。

1、放任型——家长疏于监督

2、无知型——家长爱莫能助

3、不当型——网络代替家教 (三)社会原因

1、社会大环境的影响

2、网络的相关法规不健全

3、网络世界的虚拟性诱惑着青少年 应对网络:

七条底线:国信办主任鲁炜于2013年8月提出了七大底线,法律法规底线、社会主义制度底线、国家利益底线、公民合法权益底线、社会公共秩序底线、道德风尚的底线、信息真实性底线。

互联网公约

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 要诚实友好交流,不辱骂欺诈他人。 要增强自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 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 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时空。

校园学生应遵守网络道德规范,养成上网的良好习惯。

中学生不要沉浸于网上聊天、游戏等虚拟世界,不浏览、制作、转播不健康信息,不使用侮辱、谩骂语言聊天,不轻易和不曾相识的网友约会,尽量看一些和自己的日常学习生活有益的东西并且一定要注意保持自制力:具体做到:

1、没有经过父母同意,不要轻易把自己及家庭中的真实信息在网上告诉别人。

2、如果要与网友见面,必须在父母的同意和护送下,或与可信任的同学、朋友,最好是自己的长辈结伴而行。

3、时常进同一个聊天室。在聊天室中,如果发现有人发表不正确的言论,

应立刻离开,自己也不要散布不正确的言论,或攻击别人。

4、不要在聊天室或BBS上散布对别人有攻击性的话语,也不能传播或转发他人那些违反中小学生行为规范甚至触犯法律的内容,网上网下都得做守法的小公民。

5、尽可能不要在网上论坛、网上广告栏、聊天室上公开你的Email地址。如果你有多个Email信箱,尽可能设置不同的密码。

6、“儿童不宜”的网站,不要进去。即使不小心进去了,应立刻离开。

7、如果遇到网上有人刻意伤害你,应当立刻告诉家长或老师。

8、适当控制上网时间,一般每次不要超过1小时,每天不要超过3小时。眼睛不要离屏幕太近,坐姿要端正。适当到户外呼吸新鲜空气。

总之,中学生要自觉遵守互联网道德规范,自觉抵制不良网络信息的侵蚀。我们要让网络为我们造福,而不是对我们产生危害。

我们这个世界,从来就充满了各种各样的诱惑。面对网络的诱惑和其它随时可能发生的诱惑,我们青少年如何把握自己,如何选择正确的道路,这是一个考验意志的过程,是一个磨炼性格的过程,是一个认识自我的过程,也是一个塑造人生的过程。人生重要的不是所站的位置,而是所朝的方向!我相信,在我们聪明的孩子们面前,没有什么诱惑是不能抵制的,没有什么弱点是不能克服的,没有什么习惯是不能改变的!因为,所有的胜利,与征服自己的胜利比起来,都是微不足道的,所有的失败,与失去自己的失败比起来,更是微不足道!因为我们坚强!

在这里,我要代表家长向那些痴迷于网络的未成年人发出呼唤:醒醒吧,孩子们,虚拟的网络不是你精神的家园!回来吧,孩子们,丰富多彩的现实才是你们要学习、生活、奋斗的世界!

最后,祝每一个同学学业有成,都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案例一:顺德容桂一所小学的学生在课间嬉戏时模仿网络游戏中的场景进行打斗。同班好友小彭和小龚各自饰演一款当下流行的网络游戏中的敌对角色,“战斗”进行中,小龚不慎用弹簧刀刺死了小彭。

案例二:四川省眉山市8个迷恋网络的少年在虚拟世界里杀得天昏地暗还嫌不过瘾,他们把攻击目标转向了一个有血有肉、活蹦乱跳的年仅14岁的中学生,直致目标永远地倒下。

案例三: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三师53团初中三年级的小伟,原是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自从在网吧迷恋上了一种叫“传奇”网络游戏后,成绩一落千丈。一边是父母想让他上重点中学的期望,一边是网络游戏的诱惑,让他一直处在矛盾中,小伟认为是网吧影响了自己的学习成绩,于是用匕首将网吧老板陈鹃捅死。

案例四:简阳市平泉镇和平村流浪少年赵刚被杀,头颅被人砸烂,尸体上还有几处刀伤,其死状惨不忍睹。而令人瞠目的却是:杀害少年的凶手竟是3名嗜好上网玩“杀人游戏”的中专生,他们杀人的目的只是为了验证自己“胆量有多大”。

案例五:南京一14岁的少年为了上网竟改动学校作息时间糊弄父母,被发现后他竟然冲着父母大喊:“卖血也要上网!”

案例六:北京某校三位14岁的少年沉迷网游结伴出走,离家12天杳无音讯;南京一17岁少年迷恋网络游戏出走80多天,家长到处寻找,心急如焚。

案例七:一位母亲为了劝说长期沉迷于网吧的儿子,以跳江寻死相劝,不料母亲跳入江中,儿子竟视而不见,独自离去。幸亏武汉市水上公安分局龙王庙派出所民警及时赶到相救,才未发生悲剧。

案例之一:痴迷暴力游戏,刀捅身边人。去年3月11日晚,16岁的少年胡某在某开发区一间网吧里玩一种用刀捅人的暴力游戏时,由于技术欠佳,胡某每次都被别人“捅”倒。坐在胡某旁边的一名与胡某同龄的少年也在玩同一种游戏,他忍不住对胡某冷嘲热讽。在网络上“杀”红了眼的胡某当即火冒三丈,抽出随身携带的半尺长的尖刀,捅向受害人的胸口,导致受害人当场死亡,而胡某依旧沉浸在暴力游戏中。直到警方赶到现场,胡某才惊醒:“我是不是杀死了人,会不会坐牢?”从这个案例可以看出,胡某沉迷在血腥的暴力游戏中,已经失去理智,分不清虚拟网络和现实世界了。

案例之二:网上起争斗,网下来报复。也是去年3月的一个晚上,某县一个网吧发生了一起数十名青少年持械打斗的寻衅滋事案件,其中职校生黄某被打成重伤,奄奄一息,他的两名同学一人小腿骨折,另一人手臂多处挫伤,对方也有几名轻伤。原来当天晚上,黄某与两名同学在网吧玩网络游戏《反恐精英》,他们的游戏角色与一网名为“孤独龙”的玩家在网上遭遇并进行了激烈的战斗,

双方一边战斗,还一边在网上互发短消息进行语言攻击,无意中,黄某将自己所在的网吧告知了对方。对方在游戏被击败后,勾结七八名社会闲散青少年,携带木棒铁棍赶到黄某所在的网吧,双方大打出手,导致两败俱伤。

案例之三:上网相勾结,下网去打劫。去年1月10日,某市公安局刑警队接到一男青年许某的报案,称其在网吧上网时,结识了一个网名叫“诱惑”的17岁女网友,并相约到一个网吧见面。当两人见面后,“诱惑”谎称自己回家取衣服,将许某骗市郊一座桥边,由埋伏在此的一名男青年实施抢劫,抢走其一部手机和400余元现金。几天以后,刑警队又连续接到多起类似报案。所不同的是,实施抢劫的男青年变成了4个人。同年3月13日上午,办案民警经过周密部署,将这一团伙一网打尽。经查,这4男1女去年8月开始在网上纠合在一起,年龄大多十七八岁,最大的21岁。他们先由胡某以“诱惑”“蓝色妖姬”等很具挑逗性的网名和男网友聊天,再将受害人骗至一些偏僻处实施抢劫、敲诈。据统计,到案发时,这一团伙共涉嫌实施抢、盗、诈等案件20余起,涉案案值6万余元。

案例之四:游戏失宝物,见面捅刀子。也是在去年的一天,某市一个痴迷网络游戏的中学生在上网中突然发现他的游戏宝物被盗,游戏中积累的百万虚拟货币被花得精光。不久,他在游戏交易广场发现一名玩家正在拍卖各种装备,其中就有他所独有的宝物。经过一番试探后,他认定对方就是偷他宝物的那个贼,便化名向其购买装备,约定在某网吧内见面。见面后,这名中学生要求对方归还他的宝物,但对方拒不承认,遭到拒绝的中学生极度愤怒,见对方转身要走,便拔出随身携带的水果刀刺向对方,致对方失血性休克而死亡。

网络好比双刃剑

网络是把双刃剑

网络好比双刃剑论文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

网络安全问题研究报告

网络安全问题总结

电信网络网络安全问题

原创.网络是把双刃剑

网络舆论是一把双刃剑

网络安全问题个人小结

双刃剑:青少年网络安全问题
《双刃剑:青少年网络安全问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