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青少年网络沉迷问题

发布时间:2020-03-03 14:40:0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青少年网络沉迷问题

现代社会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电脑日益普及,计算机网络以信息丰富、传递快等特点逐渐成为人们学习的重要工具。但网络也以混乱的信息和虚拟的交往特点,阻碍了青少年认知和情感的发展,冲击了他们的价值观念,束缚了他们的现实交往,造成了他们道德情感冷漠和道德意识弱化,阻碍了其人格的健康成长。我们应该尝试去去分析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原因并寻求消除网瘾的方法。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上网青少年有1.6亿人,其中约有1600万人有不同程度的网瘾,而深度网瘾者占1/4。青少年每天平均上网时长为5.3小时,其中每天上网时长为8小时及以上的占37%。21.9%的少年表示“对网络有依赖”。62.32%的少年遇到过QQ号码被盗、虚拟财产被盗、个人信息被侵犯的情况;48.28%的少年接触过黄色网站;43.39%的少年收到过含有暴力、色情、恐吓、教唆、引诱等内容的电子邮件或电子贺卡;14.49%的少年因为相信了网上的虚假信息造成了财产或身心的伤害。

认识“网络沉迷”和“网络成瘾”。2009年11月4日,卫生部发布《未成年人健康上网指导(征求意见稿)》表示,“网络成瘾”定义不确切,不应以此界定不当使用网络对人身体健康和社会功能的损害。未成年人是否存在社会功能严重受损的情况,需要由精神卫生专业机构进行判断。在指导中用到两个词“网络使用失调”和“沉迷于网络”。跟大多医学术语一样,“网瘾”是一个舶来品。不同的是,它

一开始就是一个玩笑。1995年,美国精神科医生伊万·戈登伯格恶搞权威的《精神疾病诊断手册》,模仿它对于赌博成瘾症的描述,编造了“网络成瘾症”这个词。2007年,美国医药协会拒绝了对美国精神病协会将网络成瘾纳入精神疾病的建议,批准对“网络游戏滥用”进行进一步研究。直到今天,网络成瘾究竟为何还是尘埃未定 。

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的原因分析。主观方面:

1、好奇心的趋使。现代社会是个信息大爆炸的社会,人们可以随时随地了解到世界各个地方发生的新鲜事情,而相当大一部分的信息来源就是网络,而且人们会通过网络聊天、游戏,获得工作之余的休闲和娱乐。青少年对身边事物总是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刚开始接触网络时或许只是想获得最新的资讯。

2、孤独感。现代社会,家庭中一般只有一个小孩,而父母因为生活压力的增大,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模式也在发生转变,母亲也不再陪伴孩子的成长,多数独生子女家庭的小孩都有过父母上班,把小孩锁在家中自己玩耍的童年经历,孩提时就缺乏陪伴,让他们长大后都有深深的孤独感,渴望别人的关心和爱护,而如果这种渴求在现实中得不到满足的话,就有可能向其他方面转移,比如网络。

3、挫败和失落。每个人在生活,学习以及其他方面都有可能遇到挫折,有些人遇到挫折后就对自己失去信心、自闭,不愿意把自己暴露在别人的目光下。而网络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聊天的双方在现实中是不认识的,不了解相互情况的。所以许多在现实中遇到挫折的人都会试图在网络上去寻求自信心和满足感。

4、心理不够成熟,减压方法的缺乏。青少年在这一时期心理还不够成熟,一旦遇到烦恼和感到压力

时,缺乏减压的方法,容易掉进网络的漩涡。客观方面:

1、家庭因素,父母对子女的关注度不够,现代社会生活的压力增大,为了培养孩子的能力,很多父母对于孩子的学习和生活都采取不过分干预的态度,但有些父母过于放任,而且对于农村家庭来说,很多孩子的父母出外打工,孩子就处于没人管的状态;父母把学习成绩作为衡量孩子的唯一标准,学习成绩一旦下降回家面对的就是父母的批评,青少年的心理压力大;父母把网络看作洪水猛兽;家庭不和谐如单亲家庭等。

2、学校因素,学校的教育体制不完善,学习成绩是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学生对于信息技术方面知识的需求得不到充分的满足,在大部分学校这门课程的实际操作性不强,由于硬件和软件方面资源的缺乏。

3、社会因素,政府对网吧的监管力度不够,网吧经营者默许未成年人进出网吧;商人的利益最大化原则,不问年龄和身份,只要有钱就可以随意上网;网络游戏业的发展缺乏一些监管和限制;传播媒介对于网络游戏的大力宣传必然使一些青少年经受不住诱惑掉进网络游戏的漩涡中。

4、其他因素,网络自身的优越性和强大的吸引力,如聊天、游戏、小说等。

青少年“网络沉迷”的类型。

一、内隐性“网迷”和外显性“网迷”从青少年上网的现象和心理行为特点来分类,分为内隐性“网迷”和外显性“网迷”。内隐性“网迷”:在家不出门;不和家人交流,但是和外人交流很好;自我评价过低,自我虐待 ,自我苛求;内心中道德规则很高。心理行为:内敛的、退缩的、消极的外显性“网迷”;

在网吧不回家;和任何人交流都可以;自我认同偏差,内省能力较差;不认同道德规则。心理行为:弥散的、扩张的、积极的。

青少年“网络沉迷”有三种类型。从以上的特点我们可以看到,两者在内在心理表现上是相同的“缺乏自信心、低自尊”;两者在行为层面上的表现却是相反的。所以他们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向,一个是指向自身内部的;一个是指向外在客观事物的。分析二:我们发现如果没有加以正确的引导,内隐性学生可能会逐渐放弃学业回到家庭,沉默的消失在社会中,自信心的缺失会弥漫在他的一生中,甚至会出现极端的行为--自杀或者产生仇视社会的变态行为。分析三:缺失引导的外显性学生将会过早的放弃学业,积极的出现在社会的负面群体中,产生诸如打架斗殴、违法犯罪等反社会行为。

二、间歇性“网迷”和持续性“网迷”。根据青少年上网的频率和程度来分类,前者还能坚持在学校上学,后者已经彻底离开学校。

三、单一性“网迷”和综合性“网迷”根据心理诱因来进行分类,前者的心理诱因相对单一,比如:师生关系不良;后者的心理诱因比较综合,比如: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同伴关系都存在问题。

解决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的对策。主观方面;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学校,社会以及家庭成员都应该积极地帮助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而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又能使青少年在面对网络时能够正确的看待网络,使用网络,而不沉溺。构建和谐的家庭成员关系,父母应该在工作之余抽出更多的时间陪伴子女,让青少年体会到父爱和母爱;

青少年应该加强学习人际交往的技巧,和同学建立一种良好的关系,在现实中寻求朋友和陪伴,在现实中形成的良好的人际沟通和人际关系,会减少青少年通过网络寻找朋友的意愿.正确的看待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朋友保持最密切的联系,但久而久之,缺乏一个正确的向导,就会沉迷于网络而不能自拔。在遇到困难自身无法排解时可以去寻求心理咨询师和社会工作者的帮助,及时的排解烦恼,使青少年能够自尊、自信。老师和家长应该指导青少年在面对压力时应该如何排解,使青少年掌握更多的减压的方法,而不会只是通过网络来释放压力。客观方面:家庭角度,父母应该增强对子女的关注度,建立和谐的家庭成员关系。要让青少年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爱,而大部分青少年在意识到这一点后,做事情会考虑父母的感受,从而减少上网的时间;父母和子女之间应该换位思考,相互体谅。青少年应该理解有时候父母对自己的放任是一种磨练,而父母也应该给与青少年在生活和学习方面一些适当的指导;父母应该树立一个正确的教育观。积极响应社会所倡导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而不应该把学习成绩作为孩子是否优秀的唯一标准,当父母都有了一个正确的教育观后,就不会对青少年学习成绩差过于苛责,青少年的学习压力减轻后反而更有利于他们保持一个好的学习状态,也不会去寻求网络作为一个释放压力的窗口;家长要了解和学会使用网络。调查结果告诉我们,有近40%的家长根本不了解电脑。所以他们无法帮助孩子正确的认识和使用电脑,还把电脑作为洪水猛兽;父母应该尽量减少家庭破裂等因素对子女的影响。从而使青少年能够在家庭中得到足够的支持,而不会去寻求网

络上的虚无的精神满足。学校角度,完善教育体制,真正做到青少年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不再把学习成绩作为学校教育的唯一追求,不盲目追求升学率,不把孩子作为应试教育的牺牲品,应该在课程安排上更加合理化,美术、体育课不再是一种“装饰”,而真正的落到实处,减轻青少年过高的学习压力,帮助他们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加强对青少年信息技术课程方面的教育,让学生意识到网络知识其中的一方面,培养青少年学习信息技术的热情,为祖国培养这方面的人才,而另一方面,又能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网络观,正确的使用网络,而不沉溺。社会角度,加强政府对网吧经营体系的监督。严格控制网吧的数量,在学校附近限制网吧数量甚至不准许开设,对于经营中的网吧可以不定时的进行检查,杜绝未成年人出入网吧。完善法律制度,增加处罚力度。很多网吧经营者乐意接纳未成年上网,就是因为没有严格的法律制度,即使被发现也不会有多大的处罚。完善网络游戏业的准入审核制。如注册某款游戏时要输入正确的姓名和身份证号,对于未成年人不允许其进入游戏中;加强游戏内容的审核,杜绝色青和暴力等。传播媒介的报道应该更符合主流的社会价值观,过滤和杜绝对青少年不利内容的传播。

综上所述,青少年时期是人生的一个重要时期,会遇到许多的困难,而网络成瘾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家长、学校以及社会都应该更多的关注到青少年,帮助他们走出困境,让他们健康的成长并获得长远的发展。

关于青少年沉迷网络现象调查报告

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

为什么沉迷网络?

沉迷网络工作总结

预防沉迷网络

沉迷网络总结

预防沉迷网络

沉迷网络总结

如何解决青少年沉迷网络的几点建议

优化网络空间解决未成年人沉迷网络问题

青少年网络沉迷问题
《青少年网络沉迷问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