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青少年网络成瘾论文

发布时间:2020-03-03 14:29:5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的研究

摘要:“网络成瘾”是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而出现的一种的社会现象,会严重影响青少年的健康发展,造成的危害极大。深入分析青少年“网络成瘾”现象产生的原因,采取有效的防治对策,对预防“网络成瘾”的发生有着积极意义。

关键词:青少年 网瘾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日益普及并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但同时,网络的负面影响之一— “网络成瘾”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08年1月)数据显示:截止到2007年底,中国大陆地区网民总数已达到2.1亿,2009年增长率达到53.3%。而其中18岁以下占19.1%,18~24占31.8%,25~30岁的占18.1%。据此我们可以看出,青少年是我国网民的主体,网络在促进青少年快速成长发展的同时,也给他们带来了诸多不良影响,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正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而日益严重。青少年是一个自我防护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都相对薄弱的群体,他们容易被色情信息、暴力游戏等不良网络内容所吸引,过分沉迷网络形成网瘾,不仅影响了自身正常的学习、生活、人际交往,而且给社会带来巨大危害。

一、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定义

“网瘾” 的概念,最初是年由美国心理学家格登博格 (Goldberg )提出。格登博格借用美国关于药物依赖的判断标准,指出网瘾是一种应对机制的行为成瘾,症状是过使用网络,造成学业、工作、社会、家庭等身心功能的减弱。 后来,匹兹堡大学的金伯利· 博士 (KimberlyYoung ) 发展完善了这一概念。Young将其定义为一种没有涉及中毒的冲动-控制失序症。 网瘾障碍,在临床上又称为病态网络使用,网络依赖,也称网络成瘾,是指由于过度使用互联网而导致社会 心理功能损害的现象①。在我国,网络成瘾已经是一个引起广泛关注的问题,但关于网络成瘾的概念,学界尚有争议。概括地说,主要有两个方面的争议:一是网络成瘾是否是一种疾病;二是网络成瘾是否是对互联网的成瘾。

笔者认为,上述网络成瘾概念争议的核心问题是网络成瘾的性质,即网络成瘾的本质是什么。 从网络成瘾的原因看,网络成瘾不仅仅是个体问题,而是综合性的社会问题。 因此,在信息时代,要用发展的眼光认识网络成瘾现象及其所蕴涵的社会转型意义,不能单纯地将网络成瘾界定为疾病。

基于此,青少年网络成瘾是指青少年的上网行为失控,表现为由于过度使用互联网而导致其明显的社会、心理功能损害, 青少年网络成瘾的概念内涵包含过度使用网络和过度使用网络对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的负面影响两个基本要素,基本问题在于网络成瘾的青少年对其上网行为的控制能力存在着障碍。

金伯利 扬博士 (KimberlyYoung )人认为,上网成瘾者主要有以下特征:(1)耐受性增强,即上瘾者要不断增加上网的时间才能获得和以往一样的满足;(2)出现戒断症状,如果一段时间(从几小时到几天不等)不上网,就会变得焦躁不安,不可抑制地想上网,时刻担心自己错过什么;(3)上网频率总是比事先计划的要高,上网时间总是比事先计划的要长;

(4)企图缩短上网时间的努力总是以失败而告终;(5)花费大量时间在与互联网有关的活动上,比如安装新软件、整理和编辑下载大量的文件等;(6)上网使其社交、学习、工作等社会功能受到严重影响;(7)虽然能意识到上网带来的严重问题,仍然继续花大量时间上网。

二、网瘾的诊断标准

目前对网络成瘾还没有一个标准的疾病分类系统正式将其列为心理障碍之一,也没有公认的诊断标准,Bread提出一个研究用的诊断标准。

Bread网络成瘾诊断问卷: 8条具备前五项,后三项总至少出现一种:

(1)一心想上网(回想以前的网上活动或期待下一次上网)。(2)需增加更长上网时间以获得满足感。(3)多次努力控制减少或停止上网,但不能成功。(4)在努力减少上网时,感到不安,闷闷不乐抑郁或易激怒。(5)上网的时间比计划的要长。(6)因为上网,妨碍或丧失了重要的人际关系和工作或失去了教育和就业的机会。(7)对家人、好友、治疗者说谎,隐瞒卷入上网的程度。(8)把上网作为逃避问题或缓解不良情绪(如无助、嫉妒、无望、焦虑)的方法。

【诊断标准】

(1)对网络的使用有强烈的渴求或冲动感。

(2)减少或停止上网时会出现周身不适、烦躁、注意力不集中、睡眠障碍、强迫性思考网上的事等戒断症状。

(3)下述5条内至少符合1条:

①需不断的增加上网时间才能达到原有的满足感;上网的时间及频率比计划的更长; ②一旦上网后难以停止,生活无规律,虽经多次劝阻和自己努力后均未成功;

③这些上网行为没有给个人带来收益,或明知对自己的学习、工作、家庭和社会交往均有不良的影响,但仍然无法摆脱;

④宁愿在网上与人交流而不愿进行面对面的交流,逃避家庭、工作和社会责任。

⑤将使用网络作为一种应对问题或缓解不良情绪的主要方法。

这些诊断标准能帮助网瘾青少年戒除网瘾,然而“被网瘾”的现象也仍然存在。所以对于特殊情况还要看使用网络的目的是什么,如果既不是工作也不是学习,而上网行为又给正常工作学习生活带来了不良影响。这就可以判断为网瘾了,应当采取戒除手段。

三、我国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现状和危害

(一) 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现状

根据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中国青少年网瘾报告(2009)②,简要介绍网瘾青少年规模和分布状况

1.我国城市青少年网民中网瘾青少年逾2400万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我国城市青少年网民中,网瘾青少年的比例约为14.1%,人数约为2404.2万人。本次调查由于各方面的条件限制,没能对我国的农村等地区进行调查,根据以往的研究,我国城市与农村青少年网民中的网瘾比例相近,由此可以近似地估算我国青少年网民中网瘾青少年的人数大约为3329.9万人。

与2005年(网瘾青少年占青少年网民的13.2%,人数约为1105.4万人)相比,网瘾青少年的比例略有上升,但在绝对数量上多了近两倍。绝对数量上的增加主要源于网络的普及,网民的整体规模由2005年的1.03亿增长到了目前的3.84亿。

2.我国城市非网瘾青少年中,约1800万有网瘾倾向

调查数据显示,在我国城市非网瘾青少年中,约有12.7%的青少年有网瘾倾向,人数约为1858.5万。与2005年(有网瘾倾向的青少年占非网瘾青少年的12.4%)相比,这一比例基本没变。可见,不管是网瘾青少年还是有网瘾倾向的青少年,在全体青少年网民中的比例都相对稳定,对于网瘾青少年的治疗和对非网瘾青少1.3超过七成的网瘾青少年为“轻度”和“中度”网瘾

3.超过七成的网瘾青少年为“轻度”和“中度”网瘾

调查显示,在所有网瘾青少年中,“轻度”(35.1%)和“中度”网瘾青少年(34.6%)比例均占网瘾青少年的三分之一以上,而“重度”网瘾青少年(30.3%)不到三分之一

4.网瘾青少年分布状况

(1)年龄在“18-23岁”的青少年网民的网瘾比例最高

调查表明,网瘾青少年在6-23岁呈上升趋势,其中在“18-23岁”(15.6%)的青少年网民中网瘾比例最高,其次为“24-29岁”(14.6%)的网瘾比例以及“13-17岁”(14.3%)的网瘾比例。相较于2005年,“13-17岁”年龄段的网瘾青少年比例有所下降,“18-23岁”年龄段的网瘾青少年比例有所上升,网瘾青少年有向更大年龄(“18-23岁”)集中的趋向

(2)男性青少年网民中的网瘾比例高于女性青少年

男性青少年网民中上网成瘾的比例比女性青少年网民中上网成瘾比例高出近5.6个百分点,在5%的检验水平下具有显著差异。男性青少年网民中网瘾比例较2005年稍有下降,女性青少年网民中网瘾比例较2005年稍有上升。

(3)个人身份方面,大专生和职高/中专/职专/技校学生网民中的网瘾比例最高

本次调查的范围为6-29岁青少年,学生在这一群体中占据多数,因此将非在校学生归为一类,在校学生归为一类,并对在校学生分学历进行比较。调查发现,“大专生”网民中网瘾青少年比例最高,达19.0%,其次为“职高/中专/职专/技校学生”(18.6%)。

(4)在校学生网民中,学习成绩自我评价越不好,网瘾青少年比例越高

研究发现,对学习成绩自我评价不同的在校学生网民中,网瘾比例呈现出有序差异。自认为学习成绩越不好的在校学生中,网瘾青少年的比例越高。自我评价“成绩较差”和“成绩不好”的学生中,网瘾青少年比例分别达到28.8%和28.7%,自我评价“成绩一般”的学生中,网瘾青少年的比例为14.5%,而自我评价“成绩很好”的学生中,网瘾青少年的比例仅为11.4%。

(5)在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城市,网瘾青少年的比例更高

本次调查中,从省会城市的经济、人口和教育等三类指标中,每类各选取一个分层指标(分别是“地区生产总值当年价格万元”、“2008年底网民普及率”和“普通高等学校在校学生人数”),作为城市分层指标,将4个直辖市和26个省会城市分为“特大发达城市”、“比较发达城市”、“中等欠发达城市”及“边远欠发达城市”四个层级。

研究表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城市,网瘾青少年比例高于发展水平高的城市。

(6)城市网瘾青少年比例与各城市GDP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结合我国2008年各城市GDP数据与各城市网瘾青少年的比例(见表1-1-3),进行相关分析,相关系数为-.325(显著性0.079),在10%的检验水平下呈显著相关,在5%的检验水平下则相关性并不显著。揭示了经济发展水平与城市网瘾青少年比例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二) 网络成瘾对青少年的伤害

网络成瘾危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具体地说,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1.身体伤害。即网络成瘾损害青少年的健康权、生命权。网络成瘾的青少年在上网的过程中,由于沉迷网络而长时间使用计算机,对其身体健康造成严重伤害,诸如视力下降、大脑发育受损、激素水平失衡、免疫能力降低、紧张性头疼、颈椎病、干眼病等。除了可能导致上述身体的病患以外,程度严重的还可能直接导致死亡。

2.心理伤害。即网络成瘾损害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青少年长期沉迷网络会导致青少年网络孤独症,网络成为其主要的生活、交流方式,严重影响其社交或家庭生活,致使其人际情感淡漠,对现实社会产生不认可甚至逃避的心理;青少年长期玩网络游戏而形成网络依赖,就会不断增加上网时间来寻求刺激、满足,如果一段时间不上网就会出现戒断反应,脾气烦

躁不安,有的甚至出现心理危机导致自杀。

3.发展伤害。即网络成瘾妨碍青少年正常社会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导致辍学、失业,损害青少年的发展。互联网的虚拟性特征容易造成青少年的非人格化倾向,现实与虚拟的反差导致了部分青少年为逃避现实生活而沉迷于虚拟世界,进而导致社会化不足。这种不足妨碍了青少年正常社会人格的形成和发展,使他们不愿参与现实中的沟通,出现人际间的交流障

碍,人际关系恶化。他们的学业、工作、家庭关系、社会生存能力和适应能力也因此受到严重影响:为上网而撒谎逃学,乃至辍学,搁置学业,对人生迷失方向;沉迷网络而辞职或者停工待业,社会生存能力下降;沉迷网络导致家庭关系恶化 亲子关系恶化或者家庭解体。这些不良因素都会对青少年的发展带来不同程度的损害。

4.行为失范。即网络成瘾容易引发青少年实施违法犯罪行为。青少年因网络成瘾而实施违法犯罪行为,从根源上说是个体生理心理特征与不良网络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由于网络成瘾的青少年长期沉溺于网络游戏、网络色情、暴力等虚拟空间中,导致价值观念模糊,网络行为自我约束力降低,进而导致网络行为失范,即网络行为偏离或者违反社会规范,从而实施违法犯罪行为。

四、网络成瘾的成因分析

我国中学生容易上网成瘾大体上是受到主客观因素的影响。

(一)中学生身心发育尚不成熟是导致易上网成瘾的主观原因。具体表现在:

1.自控能力欠缺。中学生正处于求知欲旺盛的时期,他们对于外界的各种新鲜事物都充满了好奇。相对传统媒介而言,互联网作为一个新兴事物更能吸引他们的目光。他们在好奇心的促使下,抱着试一试、看一看的心理接触网络。但中学生正处于心理、行为上的变动期,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尚未定型,与成年人相比,其自制性和自律性较为逊色,因而他们一旦上网便难于抵制网络的诱惑,往往可能被网上光怪陆离且层出不穷的新游戏、新技术和新信息网住。

2.认知能力有限。中国青少年从小接受的是正面教育,在涉及国家命运和民族利益的大是大非问题上,他们辨别是非和自我控制能力还是很强的。但是虚拟网络毕竟充斥着大量“垃圾信息”和“虚假资讯”。对于身处社会边缘、分辨能力有限的中学生来说,面对网上新奇、刺激的信息极易受其诱惑。

3.自我意识强烈。“中学时期是人生中自我意识和叛逆心理最强烈的时期,中学生急于摆脱学校、教师、家庭的管制,丢开书本,追求独立个性和成人化倾向,确立自我价值,网络恰好提供了这样一个虚拟的空间。” 网络自由平等的特性,为青少年创造了“海阔任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天地。在网络上人人平等,在匿名的保护下可以畅所欲言,不用担心受到什么审查,带来什么惩罚,而且观点越新、奇、特,可能得到的反响越大、回应越多。网络成为中学生展现自我的平台。

(二)中学生可能身处的不利环境是导致易上网成瘾的客观原因。具体表现在:

1.社会环境。目前网吧遍布大街小巷,尽管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禁止未成年人进入网吧的条例,但在实践中对网吧尚缺乏有效的管理措施。富有互动娱乐性的网络游戏和网上聊天室对中学生有着强大诱惑,促使他们将网吧当作乐土。

2.家庭环境。当前我国中学生多属独生子女,且城镇居民以楼房式独门独户的家居结构为主,这在某种程度上不利于身为独生子女的中学生与同龄伙伴交流。在工作生活压力较大的今天,他们的父母极有可能因忙于工作和生计而忽略了与子女的情感沟通。那么在现实生活中缺少情感交流的中学生,便会在网络中寻找可归依的群体,迷恋于网上的互动生活。

3.教育环境。在电子信息时代的大环境下,电脑和网络成为青少年不可或缺的学习工具,但缺乏老师和家长有效引导的中学生则更多地是把电脑和网络当成一种娱乐工具。另一方面,中学生的学习压力较大,当学生“学习上经常遭受挫折,又得不到家人、老师和同学的理解。为宣泄心中的苦闷,逃避不愿面对的现实,往往在网上寻求安慰、刺激和快乐” ,以宣泄平时的压抑情绪。

五、青少年网络成瘾的防治措施

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原因是复杂的,包括心理、社会及教育等的方面的原因,不能简单的将问题归结于网络的出现。网络只是一个工具,是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一种新型

的、全方位开放的大众媒体,它与传统的大众媒体具有相同的功能,具有一切传统媒体的优缺点,在许多方面又是超越于传统媒体的。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关键是看怎样用它,谁来用它。要想充分发挥其正面作用,最大限度的抑制其负面效应,首先要摆正心态,对网络作一个客观公正的分析,结合网络沉溺者的人格特点,找到网络成瘾的真正原因。通过青少年自身、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整体力量建构一个立体交叉的防护网,切实重视青少年的心理需求,帮助他们摆脱心理困境,提高心理素质,培养健全人格。

(一)学校要为青少年学生营造宽松的成才环境

学校作为对青少年教育的主要场所,要形成正确的与网络教育相适应的观念,与时俱进,勇于创新,采用积极举措把学生的求知欲引向正确轨道,提高学生使用互联网的水平和素养。学校除了正常的学业,要为学生创造条件,发挥潜能,培养特长,多开展各种类型的课外活动,包括文体活动、科技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等,让青少年在参加活动的过程中不断地成长和提高,充分展现自我,实现价值,充实课外时间,并在活动中找到友谊和自信心。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的人际关系的引导,通过开展活动创造人际交流的机会,鼓励学生扩大人际交往范围,让学生掌握一般的人际交往的技巧,促进青少年现实生活人际关系的改善和提高。一个良好的人际氛围,可以减轻心理压力,利于青少年健康心理的形成,满足个体人际交往的需要。要开展性知识教育课程,消除青少年对性的神秘感和苦闷,对性有正确的认识,以消除他们对黄色网站的热衷,从而减少网络成瘾的可能性。学校要加强校园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普及网络知识,促进网络教育,使学生认清网络本质,并养成科学和网络生活习惯。

(二)坚持标本兼治原则,对青少年网络成瘾者进行及时综合治理

学校应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的要求,加强思想教育,通过对青少年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努力提高与健全青少年的鉴别能力、自控能力,最终培养健全人格,提高青少年学生的理性自觉。学校的德育课程,应补充网络德育课内容,以提高青少年网络道德水平。要加大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投入,开设心理咨询中心,对学生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及时提供帮助。对于有网络成瘾症状的青少年,要注意及时、有效地开展心理治疗,必要时辅以药物治疗,使之尽快摆脱困境。

(三)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以“家庭温暖法”预防或戒除网瘾

据调查,在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社会原因中,父母对孩子关心少,陪伴时间少,亲子关系不佳是一个重要的原因。父母要高度重视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积极营造和谐美满平等的家庭氛围。家长对网络成瘾的青少年应尽量减少责备,尽可能进行交流,共同制定上网的行为契约、计划,形成良好的监督氛围,适时给予鼓励和鞭策,这有利于戒除网络成瘾。

(四)建立心理学网站,重视网上心理健康教育和治疗

网络成瘾问题源于网络,应积极利用网络来解决问题,现在有的网站上已经开辟了心理知识、心理咨询、心理测试等栏目,这为许多想寻求心理帮助但又不愿求医的人提供了很好的途径。应多建立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心理学网站,满足人们对心理学知识的渴求。针对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要建立救助网站,提供专业化的心理咨询和指导援助。帮助广大青少年网民认清网络成瘾的原因及危害,认清自身的需要,引导他们端正上网的态度,并在学习心理、人际交往心理等现实生活方面给予心理指导,使他们辩证处理现实生活和虚拟生活的关系,达到心理的平衡。

(五)建立健全网络法律法规与伦理导向机制,加强对互联网的管理

政府要坚决打击网络犯罪,对于那些非法建立色情网站、向青少年传播色情等不良信息,以及对那些利用网络聊天工具对青少年实施网络诱骗和攻击的人,坚决予以打击。要对 “黑网吧”、“地下网吧”,要采取强有力的管理措施。社会有关职能部门要加强对网络的信息监控和信息过滤。在新形势下要大力加强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建立网上思想政治教育基地,弘扬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通过伦理、道理手段约束网络行为是当务之急,要对网络电影、游戏

网站等加大管理力度,引导其加强伦理和文化建设,形成正确的经营理念,严格限制开放时段,为青少年提供一个良好健康的网络环境。

参考文献

①Young K S,What Makes on- line Usage Stimulation Potential Explanations for Pathological Internet Use ,The 105th

Annual Convention of the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ociation,Chicago, 1997.②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

2009年中国青少年网瘾调查报告》 《

青少年网络成瘾分析

青少年网络成瘾调查报告

青少年网络成瘾文献综述

青少年网络成瘾的调查报告

浅析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原因

青少年网络成瘾现象的分析

青少年网络成瘾现状及其危害

青少年网络成瘾的调查问卷

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心理分析1

浅析网络成瘾对青少年的危害

青少年网络成瘾论文
《青少年网络成瘾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