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走进对联

发布时间:2020-03-01 21:01:4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走进对联》教学设计

商丘市第一实验小学

《走进对联》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对联是我国独有的一种文学形式,博采众长,容艺术性、观赏性、文学性一体,是中华传统文化之瑰宝,是艺术百花园的一朵奇葩。让学生在课本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性学习,了解对联的特点,进而尝试简单的对对联,从而受到中华文化的熏陶。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1)了解对联的基本知识。

(2)感知对联的形式美、语言美、声律美。

2、能力目标: (1)学习欣赏对联。 (2)尝试对对联。

3、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对对联的兴趣和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

教学重点:

感知对联的形式美,感受对联的内涵美。 教学难点:

学习欣赏对联,尝试对对联。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准备:

课件,搜集常见的对联,了解有关对联的知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有着五千年悠久的文明历史,也有着灿烂辉煌的古典文化。这些传统文化以其形式之美和意趣之美,独领风骚、万古流芳,对联就是其中的一种。它博采众长,融艺术性、观赏性、文学性于一体,是中华传统文化之瑰宝,是艺术百花园中一朵俏丽的奇葩。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对联,去感受它的奇妙与精华。

二、了解对联知识:

1、什么是对联:

对联,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因古时多悬挂于楼堂宅殿的楹柱而得名,以“对联”称之,则开始于明代。

2、对联的特点:

(1)字数相等,位置相同

(2)词性相当,意境相关

(3)内容相关,结构一致

(4)仄起平收,音调和谐

3、对联的起源:

对联是一种独特的文学艺术形式,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过年就有悬挂桃符的习俗。所谓桃符,即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茶”和“郁垒”的名字,分别书写在两块桃木板上,悬挂于左右门,以驱鬼压邪。后来,人们开始把联语题于桃木板上。王安石诗中“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就是这种情形的真实写照。到了明代,人们开始用红纸代替桃木板,出现我们今天所见的春联。

三、深入走进对联:

1、名联举隅:

(1)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湖南洞庭湖)

(2)三面荷花四面柳;一城春色半城湖。(济南大明湖)

(3)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山东蒲松龄故居)

2、对联欣赏:

(1)说一说你知道的对联

(2)出示常见对联

上联:花香蝶飞舞 下联:鸟语日初长

上联:冬去春来千条杨柳迎风绿 下联:冰消雪化梅花万朵扑鼻香

上联:荔枝龙眼木瓜皆是岭南水果 下联:牡丹杜鹃芍药均为江北名花

(3)欣赏了这么多对联,你发现了什么?

(板书:形式美 语言美 韵律美)

3、对联游戏:

(1)连对联

东风袅袅大地绿如茵 神州增秀色水绿山青

山东青叶菜叶青东山 丽日彤彤神州春似海

大地播春光花香鸟语 上海自来水来自海上 (2)辨对联(对联根据使用范围的不同有很多分类)

1)实用联——春联

2)专用联——挽联 寿联 婚联 喜联 行业联 座右铭联等

3)交际联——赠联,题答联 劝勉联等

4)装饰联—— 装饰亭台楼阁 卧室书房等

 东风吹出千山绿,春雨洒来万象新。

 死者长已矣,死而能伸民志伸国权,死犹不死。

生而为何乎,生而却为奴隶为牛马,生亦徒生。

 远求海外珍藏本,快读人间未见书。

④ 海枯石烂同心永结,地阔天高比翼齐飞。

A、春联

B、婚联

C、行业联

D、挽联

(3)猜对联

.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猜一地名(成都杜甫草堂)

.犹留正气参天地

永剩丹心照古今。——猜一人名(文天祥)

③.藏古今学术,聚天地精华。——猜一行业名(书店)

4、巧对对联: 一字联:春——秋 二字联:新春——佳节 三字联:迎新春——辞旧岁

四字联:粗茶淡饭——山珍海味(美味佳肴)

悲欢离合——阴晴圆缺 五字联:黄鹂鸣翠柳——白鹭上青天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以词连联:失败——成功 失败者——成功人 昨日失败者——今朝成功人

没有昨日失败者——哪来今朝成功人 出上联,对下联:

上联:发奋识遍天下字 (下联:立志读尽人间书)

上联:做作业辛辛苦苦 (下联:玩游戏轻轻松松)

5、通过学对对联,你发现对对联的诀窍了吗?

(板书:找同类 抓特点 对修辞)

四、品悟趣味对联:

一联多读: 水水山山处处明明秀秀; 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1.正读; 2.倒读;

3.又读:水处明,山处秀,水山明秀;晴时好,雨时奇,晴雨好奇.......据说一共12种读法,有兴趣的课下可以研究。

五、拓展对联经典:

1、《声律启蒙》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

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

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

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

2、推荐:《声律启蒙》、《笠翁对韵》、《小学对课》,同学们可以找来读一读,感受一下对联的妙趣。

六、赠送劝勉对联:

勇攀书山 泛游联海

七、结束语:

同学们,对联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也是我们华夏儿女的骄傲,希望我们能将这份宝贵的精神财富一代代永远传承下去,并让它发扬光大,生根开花!

走进对联 教案

走进对联 教案

走进对联——活动课教案(材料)

《走进对联、认识对联》教学设计

对联

对联

对联

对联

对联

对联

走进对联
《走进对联.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走进对联世界 对联
相关范文推荐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