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语文学科学习体会

发布时间:2020-03-03 05:59:3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不期速成 反璞归真

为什么说这样一个题目呢?我从语文课程应该学说起。这是长期以来一直困扰着语文老师的问题。叶圣陶老先生指出:“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于语,不可偏指,故而言之。”告诉我们语文教学不可能速成,一定要踏踏实实的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记得一位特级语文教师也曾经说过“语文教师在走投无路的时候,回到文本,抓住语文的灵魂。”基于以上两点和五天的“即墨”之行,我把今天发言的题目定为“不期速成,返璞归真”。语文的课改要有“语文味”

一、课改语文教师应该干什么

28中“和谐互助 高效课堂” 是以“和谐互助”为形式,以充分预习为前提的。归纳起来,每个教学步骤都按照“独立解决——师徒交流——检查徒弟——师傅补充——全班交流”的形式进行,中间穿插教师的补充、点播、引导。不管是“五步十环节”的教学模式,还是课堂所呈现的形式,都是“和谐互助 高效课堂”的外在的表现,今天我们学的应是“高校课堂”的“魂”。那就是如何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学习的过程,它不是教师代替学生“从结论到结论,从概念到概念”的空对空的解读文本。课改不是“搬运工”,要有自己思想和思考。要想真正落实课改,学到别人的“精髓”,关键在教师。语文教师干什么呢?

1、要肯于“放手”:不该自己做的事坚决不做,学生能自己做的坚决不做。把时间还给学生,把学习权还给学生,把话语权还给学生,把探究权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感悟、理解文本。

2、要敢于“下手”,把该自己做的事一定要做好,做足。

(1)勇于进行课改实验。与其一味的抱怨学生的厌学,不如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使我想起了一首小诗“如果大地的每个角落都充满阳光,谁还需要星星,谁还会在黑夜里凝望,寻找遥远的安慰。”

(2)充分备课:不但知识点不留死角,深入钻研和准确把握文本,每篇课文既要有“一览众山小”的宏观把握,又要有“滴水穿石”的细节研读。还要了解学生的已知和未知,考虑学生在学习这篇课文时会出现什么问题,思路走向会是什么样,怎样给予必要的指导和点拨,如何“学”是最有效的。从学生认知的

1 规律设计问题,分出层次,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同时还要做好在课堂上师傅们都不会回答的问题老师应如何解决这一准备。只有这样我们的课改的步伐才能越走越远。

二、教师应该怎样做

《新课标》教学建议第1条,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了对教师的要求:“教师应确立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需求的语文教育观念”,“ 应认真钻研教材,正确理解、把握教材内容”,“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重视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启迪学生智慧,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这些体现了课改的推进和反思,今天我不谈小组的划分,师友的培训等内容,我主要说一说“高效课堂”,语文老师最基本的修炼----走进文字、走进文本。

其实,没有一个教师不想上好课,没有一个教师不想自己的学生成才。关键是缺少具体的行动与操作。【一位新入语文学科的教师在第一次教研活动后,留了下来。她说:刘老师,我们学校的两个人都是新手,虽然每天有使不完的劲头,但是我不知道应该干什么。常常是一节课下来,别说学生是否能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知识,连我自己都糊里糊涂,您说我能上初三吗?我渴望上初三。面对老师诚挚的目光,我感到自己责任的重大。】

王老师和我从老师最需要的地方——文本的解读与教学设计入手。为了提高教师们“解读文本”的能力,我们向老师们提出每学期在不借助其它辅助资料(只有一本字典)的前提下自然解读文本的要求,老教师不少于三篇,年轻老师不少于五篇。并提出了自然解读文本的具体操作过程:

1、从文章的题目入手。

2、默读课文,处理字词。对词语的理解包括“语意”和“情感”两方面。

3、研究句意、段意。思考每一句话的意思,思考句与句之间的联系;思考每一段的意思,思考段与段之间的联系。

4、概括内容。课文读完后,在理解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5、层层解剖文本内在的脉络和走向。

6、细致分析用词的妙处、表达方法和修辞技巧。

7、全力发现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也就是文章的主旨。

8、做课后练习题。认真完成后面的练习。

9、给课文写一个解说。所谓“解说”,即将全文或其中的某个片段进行讲解,达到使没有读过这些内容的人能够明白的程度。

10、提炼问题。即读懂这篇文章必须要弄懂的问题,或者说,哪几个问题不弄懂就不能认为读懂了课文。

每个语文教师经过几个学期的打磨,经历“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依然是山,看水依然是水”的三重境界后,语文教学能力自然会全面提升。

开学初的教研活动,也主要以分单元进行“教材分析”为主要任溶,本学期第一次教研活动王老师和我完成了

13、

15、17册书第一单元的教材分析,给老师们做个样子。下面的六个单元和语法、修辞知识部分,布置给了学生相对比较多的大校。10月11日五中和四中完成了第二和第三单元的教材分析。目的就是让老师养成研究教材、课标的习惯,培养能够准确把握教材和课标的能力。我始终在想:成为“名师”是每一个老师的追求,但即使成不了名师,但一定成为一个明白的语文老师。

还有,每次教研活动后留下新教师,了解教学中存在的困惑,共同探讨单元教学中抓重点、突难点的方法。近期,我们将对新教师有一次培训(着重是文本解读、教学目标的确立、问题的设置、课堂诊断、作业设计等内容)

结合《课标》和本区学生的实际王老师和我在保留原有优势的前提下借鉴即墨28中的“五步十环节”教学模式,向全区初中语文老师推荐两种课型:阅读课和作文课 。

阅读课:从阅读教学的自身规律入手的“六读策略”

《课标》中对于第四学段的目标和内容描述: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课标》中对于第四学段的阅读具体建议的描述:阅读教学应引领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重视朗读和默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阅读批判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重量。应加强阅读方 3 法的指导。

《课标》中对于阅读评价是这样描述的:第一学段可侧重考察对文章内容的初步感知和文中重要词句的理解、积累;第二学段侧重考察通过重要词句帮助理解文章,体会其表情达意的作用,以及对文章大意的把握;第三学段侧重考察对文章表达顺序和基本表达方法的了解领悟;第四学段侧重考察理清思路、概括要点、探究内容等方面的情况,以及读懂不同文体文章的能力。

1、全程读:全程默读课文。包括单元导语、课前导语、正文内容、课下注释、课后练习及其他相关资料,处理掉生字生词。

2、感悟读:整体感知正文。集中精力紧扣文本字句进行释读正文,把握课文大意,感受作品内容,体验作者情感,生发阅读灵感,并及时记下阅读中忽然出现的感受和发现。 要求:

一理解题目含义及作用

二积累新结识的语言(会认、会写,能理解、能运用。要通过查字典读准字音→要能够写出自己遇到的生字词→要能结合语境理解这些词语特定的含义) 三了解文学常识及背景资料 四大致了解作品的内容(能复述)

五自己读出了什么,发现了什么(在文章中圈点批注) 六认识作品明显的特色

3、思考读:带着问题去精读、研读、反复读、边读、边思考、边记录。这是整个教学过程的核心环节。层层解剖文本内在的脉络和走向。不但弄清每一局部在哪里分界,而且弄清它们之间的联系,从而理清作者的思维轨迹。(问题的设计应是概括内容要点,把握作者行文思路。)

4、鉴赏读:品味欣赏作品中的美。细致分析遣词造句、表达方式、修辞技巧、行文结构、文体风格等。(问题设计是对字、词、句、段、篇的欣赏。)

5、质疑读:用怀疑的目光审视课文:画出不理解的语句。提出不明白的问题。发表与作者或别人不一样的看法,给作品挑毛病。

6、反思读:让学生再次自由读书,感悟刚才自己没有发现的但其他同学发现的东

西

、4 全程读感悟读思考读鉴赏读质疑读反思读课前学生预习课上研读共品课上互助质疑课上交流感知 六读的过程实际上是学生由浅入深钻研文本的过程,问题成螺旋式上升:初步感知文章的内容——把握文章的大意——了解领悟文章表达顺序和基本表达方式——理清思路、概括要点、探究内容。在这个由读通——读懂——读深的过程中学生受到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同时也培养了读懂不同文体的能力。 写作课:读写结合

《课标》中关于写作教学具体建议这样的描述:写作教学应抓住取材、立意、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指导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实现和相互修改中提高写作能力。

1、比较两段文字,分析文段一与文段二异同。总结出本节课学习目标。

2、寻找本单元或其它单元课内符合目标的篇目。交流点评文章的亮点(围绕目标进行)

3、交流总结达成目标的方法。

4、审题:交流理解题目含义、要求、抓住题眼。明确本次作文选材的范围、材料的数量、写作的对象等。

5、交流立意、材料和构思(详略和结构),把自己的思考轨迹展示给老师和同学们。

6、起草成文。

写作课从情景导入,让学生自己比较确定目标,没有动笔之前心中先有一个好文的标准,到自己起草成文时,就有“尺”可依了。这样便于学生接受。

以上是王老师和我的一点想法,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会边实践、边改进,摸索出行之有效的方法,逐步完善初中语文教学模式。

《学科教育心理学》学习体会

《学科课程标准》的学习体会

物理学科新课标学习体会

学科教育心理学学习体会

数学学科 德育纲要学习体会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学习体会

语文优质课学习体会

语文新课标学习体会

本真语文学习体会

《语文新课标》学习体会

语文学科学习体会
《语文学科学习体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