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喜福会》——文化夹缝中生存的中华儿女

发布时间:2020-03-02 17:11:1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喜福会》——文化夹缝中生存的中华儿女

摘要:电影《喜福会》是根据当代华籍美国文学史上声望颇高的女作家谭恩美(1952-)的同名小说《喜福会》改编的。作者根据自身的经历,选取移民母亲和生长在美国的女儿之间的矛盾冲突为素材,表达了两种文化之间的相互冲突、相互融合的心灵历程。它展现了第二代华裔女性如何挣扎在父母传授的中国传统文化和成长环境熏陶的西方思维方式中,一方面她们很难融入美国社会的主流文化,另一方面又难以真正领悟故土传统价值观念

的真谛,处于两种文化的边缘,在夹缝中进退维谷。

关键词:喜福会文化夹缝华裔思想冲突教育方式

引言

说到战后的移民二代,我们总会自然底想到犹太人的后裔,这个看似无根的民族飘散在世界各地,对于他们犹太民族的战争带来的苦难似乎成为一种抹不去的阴影,但仔细想想,中国又何尝不是呢,不同于现在中国的富裕让国人走出国门财大气粗,作为经历古老旧中国、抗战洗礼的这一代中国人,尤其是中国女性,他们的后代在异乡又会有怎样的故事呢?这就是电影《喜福会》所展现出来的。

一、身份的特殊性

在百余年的美国华人历史中,华人移民所保留或继承的中国文化已经发生了不可避免的变形和创造,他们正在日益丧失所谓的“中国性”,他们的后代不能真正领悟中国传统文化的真实内涵。另一方面,美国主流社会的种族歧视观念及其相应的法律规约给美国少数族裔带来的心理伤害是难以估量的,对华人移民也不例外。美国主流社会对华人移民的排斥依旧存在,美国华人想真正融入美国社会和文化仍然困难重重。这样,他们既不是中国人,也不是美国人,被迫处于两个世界的边缘。尤其是在美国出生的华人子女虽然生活在与其父母截然不同的文化环境里,受着完全美国化的教育,在思想上也更倾向于接受美国文化与价值观,然而,他们试图进入美国主流社会的努力往往是不成功的,以白人为代表的主流社会总是将

他们看作少数族裔、外国人,关键时刻总会对他们采取歧视和排斥的态度。这使得新生代的华裔极易产生一种茫然和身份危机:“我究竟是谁?”

二、中西文化影响下的思想冲突

吴前进女士在她的《美国华侨人文化变迁论》一书中,把美国华人社会的华人分为

一、

二、

三、

四、五代;第一代指中国出生成长,尔后移居当地的老华侨;第二代指在中国出生或当地出生,受过一定程度的中华文化熏陶,保留有一定的华人意识,却又接受了西方文化的一代;第

三、

四、五代又称为新生代,指二战后在当地出生又受当地教育,中华观念淡薄,思想、行为基本当地化的年青一代。《喜福会》中的四位母亲,她们不远万里投奔到美国,而她们在华的生活环境、经历以及根深蒂固的儒家思想,使她们仍然在美国的土地上怀念着传统的中国文化。她们用中国语言、生活习俗、思想方式固执地在美国生活,她们应当属于第二代华侨。而她们的女儿们生在美国,长在美国,接受了美国的文化教育,并且少年时期就动摒弃了中国传统文化,积极地投入到主流文化中,她们是完全融入了美国文化中的华族。这样,在一个美国华侨家里,两种不同的观念,不同文化背景的两代人生活在一起,母女的矛盾冲突就充分地暴露出来了。

比如,顾映映和女儿圣克莱尔·琳娜之间冲突,女儿不了解母亲的过去,认为母亲是她父亲从中国一个穷苦的乡村带回来的,她看低母亲。在商店里,母亲被别人无理地吼叫,女儿感到十分的尴尬,她对听不懂英语的母亲说谎:“这个地方禁止华人购买东西。”另一方面,她害怕母亲的中国迷信,曾经有一次,母亲对她讲述了外曾祖父惩罚别人而受到魔鬼的报复,从此后在小小的美国女儿心中,中国变成了一个蛮野之地,她问母亲:“曾祖父是不是剥了那人的皮? 砍掉了那人的骨? 那人是否在千刀万剐时尖叫了?”母亲对女儿的这种理解感到十分愤怒,说女儿是一个完全的美国人。女儿则嘲笑母亲的中国袍和中国思维方式,她和她的美国父亲一样对于母亲的中思想避而远之,使母亲完全生活在一个陌生的环境里。

又如,乔丹·苏·罗丝和母亲苏安梅之间也是同样,母亲信奉上帝,也畏惧海龙王,在一次仿效美国生活方式的海边野餐中,她丢掉了儿子宾。从此,她觉得在这个完全陌生的国度里,危机四伏,险象环生。她要求女儿听话,然而女儿对她的话充耳不闻,女儿相信美国文化优于中国文化,所以她对许多朋友,甚至找心理医生谈了她的破裂婚姻,而就是不愿意向母亲叙述,母亲为此感到伤心。

三、中西式教育方式的巨大差异

1、望女成凤

在传统的中国文化中,父母们都希望养子成龙,养女成凰,儿女的成功就是自己的成功,自己的骄傲。吴宿愿把自己的一切都寄托在女儿身上。可是,吴精妹却憧憬着西方的自由生活方式,做一个平常的人。钟林冬同吴宿愿一样也曾寄希望女儿出人头地,她们俩长期互相攀比自己的女儿,吴宿愿要把女儿培养成钢琴家,她就要把女儿培养成象棋大师。她以女儿的成就为荣,处处向外人炫耀,使女儿卫弗利特别反感,最终母女俩发生了一场争吵,母女关系开始紧张起来。

2、批评女儿,而非赞美女儿

喜福会的母亲,在她们眼里,如果要孩子有能力和技能,使她们能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生存,就必须被严格要求,批评而不是赞扬。但是太多的批评使女儿感到不满,甚至生气,女儿们不能接受这种爱,因为她们受美国的个人主义的强烈影响,她们不能忍受她们的母亲任意批评。

3、过于照顾女儿的生活

中国的父母希望他们的后代将会有一个幸福的生活。即使他们和孩子结婚,他们还会多注意他们的婚姻生活,并且想要确保他们的后代有一个幸福的生活。喜福会母亲的爱和关怀,可以体现她们在自己的女儿嫁人后帮助解决女儿们的婚姻问题,尽全力帮女儿门摆脱困境。她们的爱深沉而不愿放手,这与西式的培养子女独立的教育观念是截然不同的。

结论

以移民为背景的电影,总能让我们深刻感受到华裔生活在海外时,处于西方社会文化夹缝中的挣扎与无奈。难以评判哪一种文化更优秀,更主流。任何的文化都是通过人类社会不断进步发展而积淀的。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人类势必经历两种或者多种文化的融合交汇从而衍生的更多元的文化。

在这个过程中,冲突是必然的。冲突之后需要做的是认同和包容这种多元文化的存在。不可否认的是,母体文化始终是一个人存在的根本。

参考文献:

[1].谭恩美著,程乃珊译.喜福会[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99.

[2] 吴平.从《喜福会》看两种文化的冲突[J].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2010.3.

[3] 吴前进.美国华侨华人文化变迁论[M].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8.

[4] 王萍.从《喜福会》的母女关系中解读中美文化的冲突与融合[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外国语学院,2013.10

喜福会

喜福会观后感

喜福会书评

喜福会 读后感

《喜福会》读后感

喜福会观后感

喜福会观后感

企业在夹缝中生存法则

喜福会中文版书评

《喜福会》英文观后感

《喜福会》——文化夹缝中生存的中华儿女
《《喜福会》——文化夹缝中生存的中华儿女.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