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为时养器”的德山书院

发布时间:2020-03-03 21:04:3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为时养器”的德山书院

湖南文理学院梁颂成

汤汤枉渚水,巍巍文峰塔,自古不仅是武陵地方的风景名胜,也是湘西北地区一方文脉的象征。尤其是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历史的车轮驶入近代,一部分得风气之先的地方官员和回乡先贤,先后利用德山这方宝地,大兴教育事业,为国家,为社会,为地方培养了许多经世济时的人才。

近代最早出现在德山孤峰岭的学校是移芝讲社,为出生于德山东南不远今鼎城区唐家铺乡的地方先贤杨彝珍创办。移芝,是杨彝珍的号。他于道光三十年(1850)中进士,官至清廷翰林院庶吉士和兵部主事,因剿太平军不力而告老回乡,不久捐田400余亩,在德山创办移芝讲社。他明确宣布以教诲贫寒子弟为己任,深受地方人民推崇。杨彝珍在《论为政在人》一文指出:“国势之盛衰,不在师旅之强弱,财富之盈绌,与灾荒盗寇之有无,而在吏治之贤否。”议论精辟,切中时弊。他办教育,就是要培养能够振兴国家、改良吏治的有用之材,继承善德精神,提倡善政为民的目的非常明确。

接着创建的是德山书院。清光绪十三年(1887),由武陵县县令李宗莲主持,在地方名宿杨彝珍等人的积极支持下,选址于乾明寺的青莲庵遗址,动工修建德山书院,于次年(1888)冬竣工。杨彝珍在《德山书院记》中欣慰地宣称:德山书院“以为多士肄业之所,不当贺兹壤之遭与?而余又窃为多士喜也。(作为众多学子研习课业的地方,难道不应当为此地的际遇表示祝贺吗?同时我也私下里替众多的学子感到欣喜啊。)”他期待:“多士幸得讲贯其中,将取所得山川清淑之气,与岩壑幽邃之境毕肖之,而出以助沛夫文辞,匪徒沾沾焉习为帖括,期应有司之求而并及经世之业。一旦为事权所属,必有所建树于当时可知矣。(众多学子有幸能够在这里研习功课,将会受到优美山川的清和之气,和山峦溪谷的幽深境界的熏陶,而具有山河般的阔大胸怀,表现出来就有助于酣畅的文笔洋洋洒洒,并且不光是一味地追求科考中举谋求功名,而应等待接受朝廷的挑选,为国家的治理干出一番事业。倘若有一天有具体的职权交付给你,也就一定会在当时有突出的建树。)”作为书院创建主持人,县令李宗莲当时为书院的讲堂题写一副对联:

读书居善德名山,愿士贵通经学先明理;

此地是青莲讲舍,看峰头文笔天外奎光。

此联体现的是儒家传统的“经世致用”的教育思想,内容则侧重于进学习业的具体途径和方法,并告诫学子要树立成才成名的远大理想。德山书院为适应近代形势发展的需要,明确以“为时养器”为校训,贯彻“爱国勤学”的传统,知行合一,因材施教,培养了大批有民族责任感、适应时代需要的济世之才。康梁变法时的赵必振、蔡钟浩,孙中山、黄兴,辛亥革命初期的刘复基、杨熙绩,还有“三一八惨案”和“七君子事件”中的正义法学博士戴修瓒等,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从移芝讲社到德山书院,是德山近代教育事业的初创期。

光绪二十八年(1903),德山书院根据清政府改书院为学堂的规定,更名为常德县学堂。此时原德山书院仍存银3500两,开办费用还比较充裕。这是常德地方公办教育之始。1903年冬,清政府颁布《学堂章程》,规定了各类学堂的学制和课程。根据章程,武陵县学堂又于次年改名为武陵官立高等小学堂,学制4年。课程分必修科和随意科两类,必修科为修身、读经讲经、中国历史、地理、格致(自然科学常识)、体操;随意科有图画、簿记等,每周授课26节。学堂负责人此后改称监督,先后由钟逢焕、王应炽、陈鼎熙、裴建、陈时杰等人担任。

此前的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初,与德山隔沅水相望的武陵城区东湖巷(今常德卫生学校对面一带),由戴展诚、唐右桢等人一起创建了本地第一所新式学校明达学堂。 光绪二十六年(1900),熊希龄、戴展诚、黄忠浩等人,又联合发起创办湖南西路师范讲习所,第二年改为省立公费西路师范学堂。沅水两岸,遥相呼应,共同见证了常德近代教育史上由传统旧教育向新教育急剧转变的激动人心的历史。

从移芝讲社到德山书院,从德山书院到常德县学堂,直到武陵官立高等小学堂,1912年再次改名武陵官立高等小学校,1913年又改名常德县立第一高等小学校,这一时期德山学校的名称变更频繁,并且同江北城区学校联为一体。而且,其间在宣统元年(1909),还将学校整体搬迁到城西朗江书院旧址(今常德市育英小学)。这一现象,一方面反映了近代社会形势的急剧变化,一方面也体现了地方政府和先贤们在力图形成地方教育独特格局方面的不断探索。此间,从德山乃至常德城区学校走上社会的人才,也在中华民族辉煌的近代历史中占了令人瞩目的一席。下面几位便是其中的明星:

旧民主主义时期革命活动家刘复基(1884—1911),常德城郊柳叶湖人。出身贫苦,自幼聪颖。1900年16岁时到德山书院求学,成绩优秀。1903年离开书院,1904年在长沙参加了以黄兴为首的华兴会领导的起义,失败后东渡日本。1905年在宋教仁介绍下,宣誓参加了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回国后,即邀杨熙绩等开展革命会务活动,还介绍蒋翊武加入了同盟会,两人一起在武汉创立了“群治学社”,后更名“振武学社”,1911年又更名为“文学社”。他们以知识交流的名义,谋划推翻帝制,为武昌起义作思想和组织准备。1911年9月,四川保路风潮大起,湖北清军大批调去镇压民众,刘复基审时度势,当机立断,和孙武、蒋翊武等密谋,定于1911年10月10日发动武装起义,结果于先天事泄被捕,被清政府杀害。孙中山评价他和陆皓东、邹容、赵声等人,是民国开国前功勋卓著的英烈。

常德自立军创建者何来保、蔡钟浩、赵曰生,他们都曾是德山书院的学生。何来保(1873—1900),别字铁笛,原籍安徽宁国县,其祖父在常德任职,遂随祖父入常德籍。1888年就读于德山书院。早年致力于国民革命,与革命志士谭嗣同、唐才常交往甚密。蔡钟浩(1877—1900),武陵县赵家桥狮子山人,在德山书院读书后,考入湖南时务学堂。赵曰生(1873—1956),名必振,今常德市鼎城区石板滩人。戊戌政变之后,何来保回到常德,蛰居家中。光绪二十五年(1899),他与赵曰生、胡友业,取岁寒三友之义,成立“寒社”,抒啸吟咏,以发郁结之气。不久,杨概、汪镕也以书信唱和,蔡钟浩、蔡钟沅兄弟则从日本回来,也加入吟咏,时称“寒社七子”。光绪二十六年(1900),何、蔡、赵等人积极响应唐才常建立自立军的号召,并受指派负责常德自立会会务,秘密设立驻常机关。八月二十一日,汉口总部不幸被清廷破获,湖南巡抚俞廉三派候补知县沈赢秘密来常,按名缉捕,结果何、蔡二人惨遭杀害,赵曰生则经澳门亡命日本。到日本后,任《清议报》《新民丛报》校对、编辑,常以“赵振”“民史氏”笔名撰文,追念死难同志,揭露清廷腐败,与章炳麟、陈天华等交游密切。他翻译的《二十世纪之怪物——帝国主义》和《近代社会主义》,是国内最早介绍马克思主义的著作。民国建立,熊希龄出任北京政府财政总长,他随入财政部,不久熊改任热河都统,他又随往热河,任都统署财政厅长兼国税厅长。他为官廉政无私,被时人誉为“身为五长,不名一钱”。民国二年(1913),熊希龄去北京组阁,他复入财政部,在财政部陆续任职十余年。民国十七年离开政界,执教于民国大学、华北大学,主讲“地理沿革”“公羊春秋”和“三礼”等课程。“九一八”事变后回到湖南,充任华洋义赈会中国董事、湖南水灾救济委员会委员,后执教于孔道、中和国学专修学校。抗战爆发后回到常德,任教于常德县中,抗战胜利后执教于私立明义中学。解放后,被聘为湖南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委员、湖南文史研究馆馆员,著有《国学概论》《自立会纪事史料》《〈自立会人物考〉增补》等。他著于清末的长篇小说《日本维新儿女奇遇记》,是武陵人最早创作的长篇小说。

中国当代民法学家、法学博士戴修瓒(1887—1957),字君亮,1903年就读于武陵县学

堂。中华民国时期,先协助宋教仁创办民国大学,后任北洋政府司法部佥事和总检察厅检察官。历任北京法政大学法律系主任兼教务长、京师地方检察厅检察长、河南司法厅长、最高法院首席检察官、上海法学院法律系主任、中国公学法律系主任、北平大学法商学院名誉教授、北京大学法律系主任兼教授。1926年,北京临时政府执政段祺瑞在北京屠杀爱国群众,造成震惊全国的“三一八惨案”,鲁迅的名篇《纪念刘和珍君》中的女大学生刘和珍就是这一惨案的死难者。戴修瓒当时担任京师地方检察长,他怒而出具法庭传票,传唤段祺瑞这个“暴君”到庭受审,堪称当时最牛的传票。段祺瑞下令逮捕他,他脱逃。1928年,蒋介石并不比段祺瑞对他“宽容”,以莫须有的罪名把他投入监狱,后经蔡元培、冯玉祥保释才出狱。“七七”事变前,他是救国会沈钧儒等“七君子”的辩护律师之一。抗战结束,蒋介石发动内战,他愤而“退隐”回到常德。常德解放前夜,他应邀担任过渡性的常德各界临时办事处主任。新中国成立后,他应林伯渠之邀,担任中央人民政府法制委员会委员,从事新中国法制建设工作。1954年改任国务院参事和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对外贸易仲裁委员会副主席。1956年2月8日第二十四次国务院全体会议上,任命他为国务院参事。主要著作有《民法债编总论》《民法债编各论》《票据法》《刑事诉讼法释义》等。

革命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潘振武(1903—1988),鼎城区长茅岭人。曾就读于德山常德县立第一高等小学校。1926年加入共青团,次年参加常德县秋收暴动。1930年参加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第四军师俱乐部主任,第一军团直属队俱乐部主任、抗日战线部部长兼骑兵团团长、团政委。参加了中央苏区反“围剿”和长征。后任八路军一一五师敌工部、民运部部长,鲁南军区政治部主任。1942年入延安中央党校学习。后任冀察热辽军区秘书长、东北军区西线后勤部政委、第四野战军后勤部政治部主任。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南军区后勤部副政委、广州军区后勤部政委、驻苏联大使馆武官、国防部办公厅副主任兼外事局局长、武汉军区副政委、中共湖北省委书记、武汉军区顾问。中共七大代表、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曾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从孤峰岭下德山书院、武陵县学堂、常德县立第一高等小学校走出去的这些人才,秉承善德精神,磨砺爱国情操,匡世济时,为救国救民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们用自己的行动甚至生命,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

节俭养德

惠州湖山书院补习社

节俭养德事迹材料

节俭养德[版]

节俭养德教案

节俭养德倡议书

节俭养德教案

节俭养德倡议书

单位节俭养德

节俭养德先进个人

“为时养器”的德山书院
《“为时养器”的德山书院.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