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近代史重点

发布时间:2020-03-03 11:39:3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中国近代史重点

1、国共两次合作的异同点? 答:不同点:(1)两次国共合作方式不同:第一次国共合作采取党内合作形式。第二次国共合作没有具体形式:形式上为国民政府领导,实际上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保持着政治上、组织上的独立性。(2)两次国共合作政治基础不同:第一次国共合作是为进行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以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为合作的政治基础。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是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3)两次国共合作的结果不同:第一次国共合作由于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而中途破裂。第二次国共合作则一直维持到抗日战争结束。(4)两次国共合作的背景不同:第一次是中国共产党力量小,国民党同样需要和共产党合作,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第二次是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情况下进行的。 相同点:(1)两次国共合作的背景相同:都发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里。(2)中共在统一战线中的作用相同:两次国共合作都是在中共的推动下实现的,第二次合作中国共产党更是一个首倡者。(3) 共产国际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对第一次国共合作共产国际不仅提出了具体策略,还派代表直接帮助。在第二次国共合作中,共产国际七大的精神起到了指导作用,但在具体行动方案上则体现了中共的独立自主。(4) 都取得了革命成果:第一次国共合作掀起的国民革命,虽然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为革命的进一步发展准备了不少条件,毕竟因国民党右派叛变和共产党政策失误而最终失败。第二次国共合作不仅完成了抗日大业,而且革命力量的壮大和党的建设的成效为夺取民主革命的最后胜利打下了基础。

2、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为何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

中国共产党以自己的坚定意志和模范行动,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1、以毛泽东同志为杰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立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的科学理论,对抗日战争发挥了重要的思想和战略指导作用。

2、共产党始终坚持全面抗战路线和持久战的方针。共产党强调要打倒帝国主义在键在于实行全国军事总动员,全国人民总动员,把抗日战争发展成全民族的抗战。最大限度地动员了全国军民共同抗战,成为凝聚全民族力量的杰出组织者和鼓舞者;全面抗战暴发后毛泽东针对各种舆论系统的阐述了抗日战争的特点、前途和发展规律,阐明了持久抗战的总方针。使全民族认清了抗日战争的性质和发展进程,对全国抗战起了积极作用。

3、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抗日根据地。全国抗战开始后,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进行了次战,粉碎了日军不可胜的神话。有力的配合了正面战场的作战。中抗日战争是由两个战场组成,国民党领导的正战场和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共产党在敌后建立抗日根据地,采取展开游击战争,有力的打击了日军,牵制了日军大量的军力,减轻了正面战场的压力,在促合战争转入相持阶段起了重要作用。尤其是在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正面战场的作战力下降,转入次要位置。敌后游击战则成为主要的抗日作战方式。在抗日根据地大力发展经济和文化建设,帮助根据地人民渡过难关。

4、击退国民党的反共摩擦,巩固和壮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全面抗战期间,国民党先后发起三次反共高潮,人民军队给予了坚决的反击,成功击退国民党。同时中国共产党坚持把中日矛盾放在首位,积极争取抗日合作。

并制定了“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策略和方针始终坚持抗日统一战线。

中国共产党人以自己最富于牺牲精神的爱国主义、不怕流血牺牲的模范行动,支撑起全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成为夺取抗战胜利的民族先锋。

3、八七会议?

答: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湖北省汉口秘密召开紧急会议——这就是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有着重大转折意义的“八七会议”。 这次会议的主要目的是总结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确定今后革命斗争的方针。 主要内容: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把发动农民秋收起义作为最主要任务。历史意义:这次会议在党的历史上有伟大的功绩。他在中国革命的危机关头结束了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并把发动农民举行秋收起义作为当时最主要的任务,但在反对右倾时却没及时注意到防止”左“的错误的滋长。

4、新文化运动?

答:新文化运动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思想解放和启蒙运动,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开辟了道路。“五四”以后的新文化运动,更是成为宣传马克思主义及各种社会主义流派的思想运动,使旧民主主义的文化运动,转变为由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的新民主主义的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是“四提倡四反对”,即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意义:(1)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新文化运动前,资产阶级维新(改良)派和革命派,在宣传各自的政治观点时,都没有彻底地批判封建思想。经过新文化运动,封建思想遭到前所未有的冲击批判,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2)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中国知识分子在新文化运动中,受到一次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的洗礼。这就为新思潮的传播开辟了道路,也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事业的发展。(3)为五四运动的爆发作了思想准备。新文化运动启发了民众的民主主义觉悟,对五四爱国运动起了宣传动员作用。(4)后期传播的社会主义思想,启发了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使他们选择和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和推进革命的思想武器。这是新文化运动最重要的成果。(5)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新文化运动提倡白话文,能够使语言和文字更紧密地统一起来,为广大民众所接受,从而有利于文化的普及与繁荣。不过,新文化运动中的先进分子,大多有一些偏激情绪,对东西方文化的看法,存在着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偏向,这种看法一直影响到后来。其实无论是东方或西方,都应该互相地取长补短,这样才能共同进步。

5、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和特点?

答: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承担起领导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使命。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开辟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崭新时代;结束了旧中国四分五裂的局面,实现了全国范围(除台湾等岛屿以外)的国家统一和各民族团结。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成立,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扫清了障碍、创造了

根本前提,开启了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新纪元。在全国执政后,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各族人民,在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的基础上成功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创造性地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历史性转变,全面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奠定了坚实基础。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的正确选择,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从此,中国人民开始了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和宝贵经验。

6、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和失败的原因? 答: 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第一,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使中国反动统治者在政治上乱了阵脚。第二,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并在中国形成了“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的民主主义观念。第三,辛亥革命给人们带来一次思想上的解放。第四,辛亥革命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辛亥革命之所以失败,从主观方面说,在于它的领导者资产阶级革命派本身存在着许多弱点和错误。主要是:第一,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他们没有明确提出反帝的口号,甚至幻想以妥协退让来换取帝国主义对中国革命的承认和支持。第二,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第三,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作为一个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

7、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答:《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意义:临时约法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产物,是资产阶级宪法性质的文献,它宣告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诞生。从此,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临时约法不仅具有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意义,而且也寓意含有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反对民族分裂的作用。临时约法主要缺点是没有规定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没有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因此它不能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局限性:

1、没有具体规定人民的权利,以及实现权利的保障;

2、没有采取地方分权制,不利于民国的巩固;

3、没有贯彻五权宪法的理论。

8、三民主义与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 答:三民主义主要内容: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是:取出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1)、民主主义:即民族革命。包括:取出鞑虏,恢复中华。进步:革命派认识到了,清政府阻碍了中国的发展。不足:不能正确认识帝国主义本质,没有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不彻底。(2)民权主义(三民主义核心):即政治革命。内容为:创立民国。即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国共和国。进步:强调民主,建立民主共和国。缺点:忽略广大劳动群众地位,人民民主权利难以真正保证。(3)民生主义:即社会革命。在当时指“平均地权”。核定全国地价,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革命后增长的归国家所有,国民共享。国家也可按原地价收买地主土地。进步:使地主通过土地获得的利益大大削弱,一些土地所有者走上了发展工业商业的道路,资本主义得以发展。缺陷:没有完全触动地主阶级利益,使地主在政治上失去政权后在经济上仍保持强有力的地位。不能满足广大人民对土地的要求,在革命中难以成为发动广大工农群众的理论武器。

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行不通,资产阶级共和国让位于人民共和国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

1、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不适合中国国情。

2、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不符合中国人民的意志,不为中国人民所欢迎。

3、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是中国国内封建势力所不允许的。

4、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从根本上决定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

5、中国共产党的正确政策及其领导的中国革命的不断胜利,促使民族资产阶级放弃了“第三条道路”。 中国革命的历史充分证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行不通,资产阶级的共和国让位于人民民主专政的共和国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

9、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答:鸦片战争是资本主义的英国用武力打开中国大门的—场侵略战争。它给中国人民带来了野蛮、屈辱,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一、社会性质的变化。在政治上,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由一个独立的封建主义国家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二、社会矛盾的变化。随着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开始转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各种社会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三、革命任务的变化。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人民肩负起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反对本国封建统治的双重革命任务。中国从此进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10、中国人是如何挽救中国的?

主要过程:(1)鸦片战争时期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林则徐,魏源等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2)洪秀全领导了反封建反侵略的太平天国运动,洪仁提出了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资政新篇》。(3)19世纪60年代以后产生了早期的资产阶级维新思想,1898年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救亡图存的维新变法运动。(4)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以"三民主义"为民主革命的纲领,发动了1911年的辛亥革命,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5)辛亥革命失败后,中国的先进分子继续寻找新的出路,兴起了提倡"民主与科学"的新文化运动;后期,一批先进分子选择和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拯救国家和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2.变化:(1)1919年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标志着中国革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2)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她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为奋斗目标,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3)1922年,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面前第一次提出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11、中国人是如何向外国人学习的? 答:总结一下是“

1、器械阶段

2、制度阶段

3、思想阶段 ”。

1、学习“器械”(经济)即洋务运动的“师夷长技以自强”。

2、学习“制度”,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学习新方近代政治体制。

3、学习“思想”,新文化运动,以“民主”“科学”为旗帜,反对传统儒家思想,宣传资产阶级民主、自主、平等、博爱等思想,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思想解放。

12、资政新篇的主要内容和性质? 内容:第一,在政治方面,主张“禁碰党之弊”,加强中央集权;学习西方,指定法律制度。第二,在经济方面,主张发展近代工矿、交通邮政金融等事业;吸取外国的科学技术,奖励科技发明和机器之制造;提倡资本主义的雇佣劳动制。第三,在思想文化方面,提出设新闻官,设“暗柜”,用已监督官员,改革弊政;主张革除缠足等社会陋习;提倡兴办学校,医院和社会福利事业。第四,在外交方面,主张同世界各国交往通商,强调外国人不得干涉天朝内政。性质:资产阶级性质纲领,不涉及农民关心的土地问题。

13、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及其失败的原因? 答:1.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第一,洋务运动的洋务派继承了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提出“自强”“求富”的主张,通过所掌握的国家权力集中力量优先发展军事工业,同时发展若干民用企业,在客观上对中国的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某些促进作用。第二,开办了一批新式学堂,派出了最早的官派留学生,翻译了一批西学书籍,给当时的中国带来了新的知识,使人们打开了眼界。第三,传统的“重本抑末”“重义轻利”等观念都受到冲击,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念开始变化,工商业者地位上升。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也有利于社会风气的改变。2.洋务运动的失败的原因:第一,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洋务派企图在不改变中国固有的制度与道德的前提下,以吸取西方近代生产技术为手段,来达到维护和巩固中国封建统治的目的,这就严重限制了洋务运动的发展。第二,洋务运动对外国具有依赖性。西方列强依据种种特权,从政治经济等各方面加紧对中国的侵略控制,他们并不希望中国真正富强起来,而洋务派处处依赖外国,企图以此来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无异与虎谋皮。第三,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洋务企业虽然具有一定的资本主义性质,但其管理确是封建式的,企业内部充斥着营私舞弊、贪污中饱、挥霍浪费等腐败现象。

14、国民党政府是怎样实行***的军事独裁统治的呢?

答:首先,为了镇压人民和消灭异己力量,国民党建立了庞大的军队。其次,为了镇压人民和消灭异己力量,国民党还建立了庞大的全国性特务系统。再次,为了控制人民,禁止革命活动,国民党还大力推行保甲制度,规定十户为甲,十甲为保,分设甲长、保长。最后,为了控制舆论,剥夺人民的言论和出版自由,国民党还厉行文化专制主义。国民党政府主要就是通过这些方法,来维护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利益,巩固自身统治的。

15、国民党统治区的政治经济危机:国民党政府有与他的专制独裁统治和官员们的贪污腐败、大发国难财,抗战后期再大后方便已严重丧失人心(政治)。巨额敌伪资产转归官僚资本集团控制的部门占有(经济)。

16、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基本经验?

答:原因:由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残酷压迫,中国人民走上了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主义斗争的伟大道路。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群众是民主革命的主要力量。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各少数民族、爱国的知识分子和华侨等,都在这场战斗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中国革命之所以能够走上胜利发展的道路,是由于有了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作为工人阶级的政党,不仅代表着中国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着整个中华民族和全中国人民的利益。中国共产党是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武装起来的,它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作为一切工作的指针。因此,中国共产党能够制定出适合中国情况的、符合中国人民利益的纲领、路线、方针和政策,为中国人民的斗争知名正确的方向。经验: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革命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锻造出了有效的克敌制胜的武器。第一,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第二,坚持革命的武装斗争。第三,加强共产党自身的建设。

1.近代中国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是什么?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2.1840-1919年西方列强发动的对中国的5次大规模军事战争是什么?1840年,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 。1856—1860年,英法联动发动侵略中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 1883年,法国发动侵略越南和中国的中法战争 。1894年,日本发动侵略朝鲜和中国的中日甲午战争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4.八七会议前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三大武装起义是什么?

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

5.列举5位在抗日战争中涌现出来的民族英雄。 吉鸿昌,佟麟阁,赵登禹,赫梦龄,张自忠,左权,孙立人 赵一曼 冯玉祥 杨靖宇 李宗仁 6.社会主义改造指的是哪三大改造?

1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2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 3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

其中,对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三大改造的重点。

7.1921-1949年中国存在的3种主要的政治力量是什么?

地主阶级,民族资产阶级,无产阶级 8.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哪些历史性成就? 第一,从争取经济独立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第二,从赢得政治独立到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3、八七会议?

答: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湖北省汉口秘密召开紧急会议——这就是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有着重大转折意义的“八七会议”。 这次会议的主要目的是总结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确定今后革命斗争的方针。 主要内容: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把发动农民秋收起义作为最主要任务。历史意义:这次会议在党的历史上有伟大的功绩。他在中国革命的危机关头结束了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并把发动农民举行秋收起义作为当时最主要的任务,但在反对右倾时却没及时注意到防止”左“的错误的滋长。

近代史重点

近代史重点

近代史(重点)

近代史重点

《近代史》重点

近代史重点

近代史课件重点

中国近代史(重点)

近代史考试重点

近代史考试重点

近代史重点
《近代史重点.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