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指导小学高年级学生自主修改习作的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01 19:48:2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指导小学高年级学生自主修改习作的策略研究

曹雪芹写《红楼梦》“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真是“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左思呕心沥血,10年著成《三都赋》,一时洛阳为之纸贵。

一、课题的提出

两干多年前的荀子说:“人之于文学也,犹玉之于琢磨也”。常言道:“善作不如善改”,“文章不厌百回改”。由此可见,修改是写作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具有决定性作用的环节。

而纵观我们的作文教学,作文一向被称为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其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举足轻重,但作文教学的现状却不容乐观。学生一般写完作文后,把笔往旁边一搁,什么都不理了,原因是学生不知道作文中存在的不足,不知如何修改。

经过调查发现,我们作文修改的环节存在以下的一些问题:

1、老师包办,学生依赖心过重

在实际的作文教学中,我们对于学生写的指导很多。而在修改的环节中,学生自己动手的机会很少,老师大到布局谋篇,小到字词标点一手代办。教师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对学生作文进行了详细地批改,却导致学生在作文时,只求完成作文,剩下的感觉就是老师的任务了,从而使学生的依赖心加重,也使得他们作文修改的能力无从得到培养。

2、老师包办,学生修改能力无法提高

正因为老师的愚公精神,对学生写作的包办代替现象,批改的形式极其单调,使学生很少参与到自己作文修改的过程中,也让他们对于作文修改的意义认识不足。而教师辛苦修改的作文,学生多只是看看等级和评语,对于老师为什么如此修改并没有深入的思考,举一隅不以三隅反。作文批改绝对不是老师写点眉批、总批就了结的。

3、老师包办,让教学工作难以承重

现在班级的人数很大,一般都在70人左右。一次作文之后,如果要精批精改,老师要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花在批改学生的作文上。加上对部分学生的面批面改,从而就使原本繁重的教学工作任务难以承受,无法很好完成其他工作,同时作文也不能及时反馈给学生,让学生在期待中逐渐磨灭对写作的渴望。

新课标强调应在写作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应抓住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

鉴于此,我们进行了“指导小学生自主修改习作的策略”的研究。

二、研究的基础

1、理论依据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五六年级学生要“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学会“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

2、事实依据

(1)名家眼中的修改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鲁迅说过,作品写完后要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词、句删去。托尔斯泰也说:“必须抛弃那种认为写作可以不必修改的想法,改三遍四遍还不够。”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十分重视学生的自改,他说:“改与作关系密切,改的优先权应该属于作文的本人,所以我想,作文教学要着重在培养学生自改的能力。”

(2)名家手中的修改

吕叔湘说:“古今中外有不少作家曾经修改他们的作品三遍五遍乃至十几遍才定稿。”钱钟书先生的《围城》作过多次修改,涉及内容变动达上千处,包括典故、比喻的运用、结构的调整、部分描写的删除、外语原文及音译等等。正是有了对《围城》的精心琢磨,才使得这部作品总体上日趋精致,最终导致了一部光彩照人的文学经典的诞生。古往今来,著名作家修改文章的佳话不胜枚举。北宋文学家欧阳修每次文章写成后,总要贴在墙壁上,进出都要认真看看,随时改定,有时一篇文章改到一字不留。像他的《醉翁亭记》的开头,越改越精练,最后只剩下“环滁皆山也”五字。

三、研究的内容及方法

(一)、具体内容

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我们根据学生现状及作文的类型,确定了以下高段作文自我修改的研究内容。

1、小学高段学生作文自主修改原则的研究

2、小学高段学生作文自主修改训练途径的研究

3、小学高段学生作文自主修改方式方法的研究

(二)、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

在课题研究的阶段中,采用问卷调查、团体座谈等方式经常对学生进行调查,了解分析学生在自我习作修改中的思想意识的变化及修改的方法总结、能力提升,为课题研究提供充足的事实依据。及时采取教育对策,完善课题研究。

2、文献研究法

我们将主要运用文献研究法来搜集、整理和运用古今国内外与学生习作修改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在分析比较的基础上,为课题研究提供充实可靠的理论依据,并用于我们的作文修改教学指导之中。

3、个案研究法

我们根据学生作文及作文自我修改能力将学生分为A、B、C三类,并建立相关个案。观察学生在课题研究过程中的变化。对相关的表象与特征进行分析、对比、总结,从而不断调控研究措施。

4、经验总结法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对研究过程、对象、手段、效果等进行分析、归纳、综合,撰写经验总结论文。使之系统化,提炼经验,对教育实践经验进行分析概括,全面、深入、系统地揭示经验的实质,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的高度,找到可以运用和借鉴的规律性的东西。

四、研究的成果

(一)确立了小学高段学生自主修改作文的原则

1、先大后小的原则

所谓先大后小,即是在作文修改的过程中,要先检查文章的中心是否明确、材料是否能明确的表达中心等,再去看文章的结体顺序,争取创新,与众不同,最后到字词句的斟酌、润色。“着眼于大,入手于微。”就是要先看是否搭建了正确的文章整体,再去进行遣词用句的修饰。

2、换位修改的原则

在修改作文的时候,把作者和读者的位置交换,想想如果是自己在读,什么样的文章让自己感到有新意,有兴趣,有美感。另外,与小组成员交换朗读,自己的作文是否让别人听得明白,清晰等。这样能更好地知道如何进行修改。 3、舍得放弃的原则

欧阳修追字,曹雪芹写《红楼梦》前后花了十年时间,经五次增删修改。这些都表明文章的修改不是一蹴而就,而不断锤炼。所谓“文不厌改”正是如此。

有时作文时有非常好的段句等,但又与文章的表达无关,就要勇于弃掉。使文章更精简、精炼。正如鲁迅说的“要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

(二)探索了小学高段学生作文自主修改的训练途径

小学生作文每期安排了8次习作。学生要进行作文的修改,如果只针对每次作文之后进行,这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修改习惯,极大提高他们的修改能力。所以在平常的教育教学中,要随时对他们进行训练。

1、课文的反思欣赏

课文是经过筛选而编入的,是训练学生修改能力非常好的资源。在学习完课文后,把课文最“出彩”的地方挑选出来,让学生反思,如果按你的想法会如何写,再与原文对比,找出“优劣”处,从中感悟写作。

如“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蝴蝶随意地飞,一会儿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儿又从墙头上飞走一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飞到谁家去?”(人教课标本《祖父的园子》)

在教学过程中,就这一段话,老师设置情景:这一段话太过于“啰嗦”了,让学生进行修改练习。学生在教师的“提醒”下,也发现了这个问题,兴趣盎然地进行修改,却在修改的过程中发现,正是这种“啰嗦”,体现了一种自由,一种无拘无束。

2、课堂中每日一练

每天语文课抽出五分钟,安排一个学生朗读自己写的小片段。其他同学认真倾听,然后师生共同发表自己的意见。说说片断写得好的地方,不足的地方,提出修改的建议。 【原稿片断】“到了东湖山沙滩上,同学们把背包往柔软的草地上一扔,就玩去了。我躺在草地上,望着周围的景物,湖边的杨柳舒展着婀娜的身姿,嫩绿的枝叶垂到水面,像满头秀发的少女。调皮的小鱼儿不时浮到水面上换气,又“扑通”一下潜下水,让水面荡起一圈圈涟漪······在草坪上,我大口大口地吮吸着绿草的清香,闭着眼睛倾听同学们的欢声笑语······那感觉真好。”(五年级六班王梓蔚)

【修改过程】加上“独自、懒懒地、什么都不用去想”表现了春游时的自由、闲适;“看着看着,那分明是我,在绿树红花中,又在清水银波中„„忙揉揉眼,却又不见我的踪影,再使劲掐掐脸,好痛。”表现了与自然合为了一体的感受;“于是,转过脸,去亲亲小草嫩嫩的小手;闭上眼,轻轻地闻闻绿草的清香„„”则陶醉在自然之中。

【修改片断】“到了东湖山沙滩上,同学们把背包往柔软的草地上一扔,就玩去了。我独自躺在草地上,懒懒地,什么都不用去想,只望着周围的景物,湖边的杨柳舒展着婀娜的身姿,嫩绿的枝叶垂到水面,像满头秀发的少女;调皮的小鱼儿不时浮到水面上换气,又“扑通”一下潜下水,让水面荡起一圈圈涟漪······看着看着,那分明是我,在绿树红花中,又在清水银波中„„忙揉揉眼,却又不见我的踪影,再使劲掐掐脸,好痛。于是,转过脸,去亲亲小草嫩嫩的小手;闭上眼,轻轻地闻闻绿草的清香„„耳边却还又荡漾着同学们的欢声笑语,那感觉真好。”

3、总结卡片

在教师的指导下,每个学生将自己常出现的问题总结、记录在卡片上,以便在下次作文时告诫自己,并可以此来修改作文。同时,也可收集生活中的文字片断,自我或与同学交流发现不足,加以修改。班上定期开展“我是小小评论家”的比赛活动,交流修改的心得,激发学生的修改兴趣,不断提高修改能力。

在自主修改的过程中,要先扶后放,步步为赢。教师精批细改示范,让学生有样可学。再“半扶半放”,多用启发式语言质疑、点拨,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文章还有哪些需要完善的地方。经常出示一些学生改得好的文章指导大家品析,也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最后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自改方法后,放手让学生自己多读多思,鼓励学生自己独立分析哪里有问题,怎样修改。并鼓励学生进行双向或多向交流,取长补短,形成两性互动。自改能力强的可以介绍经验,谈谈“我是怎样改的”“我为什么这么改”。作文自改效果无论好与坏,都是学生的劳动成果,好的应予以表扬,不满意的也应该予以尊重。对暂时达不到要求的不能过多批评,以保证学生的积极性,帮助他们增强信心,感受到喜悦,敢于继续尝试。

(三)、探索了小学高段学生作文自主修改的方式方法

1、构建了小学高段学生作文小组自主修改的模式 为了让学生的作文达到习作的要求,教师往往不辞辛苦又是改又是删,又是添又是调,改出来的文章确实符合作文要求了,成了一篇“美文”,可这样做对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能有多大的实际意义呢?在越来越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今天,这种老师包办代替、一改到底而忽视学生主体作用的现象无疑是对学生能力的低估,会扼杀学生的纠错能力,学生易养成依赖心理,久而久之必然会阻碍学生能力的发展。

随着课题的研究,我们构建了小学高段学生作文小组自主修改的模式。如下图:

小学高年级学生自主评改习作的策略研究

小学生自主修改习作的策略研究

小学作文二度自主修改策略的研究工作报告

三年级习作指导策略

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

浅谈小学高年级习作教学的有效指导

小学中高年级学生自主评改习作的研究

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

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策略研究阶段小结

小学生自主习作评改策略

指导小学高年级学生自主修改习作的策略研究
《指导小学高年级学生自主修改习作的策略研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