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优化语文课堂教学艺术 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发布时间:2020-03-02 02:42:5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优化语文课堂教学艺术

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摘要:教学是一种艺术!优化教学艺术,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笔者从优化教学组织的艺术,使语文课堂秩序井然;优化教学语言的艺术,使学习活动目的明确;优化教学激疑的艺术,使学生思维健康发展三方面进行探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师生和谐发展,课堂教学效率明显提高。

关键词:语文教学

教学艺术

课堂教学效率

课改下的语文课时少,教学任务重。一个教师的教学艺术,关系着语文课堂教学效率。2001年,我国著名特级教师、深圳辅导学院教科所所长、中学高级教师刘显国主编了《课堂教学艺术丛书》,该书指出了课堂教学艺术包括:备课艺术、开讲艺术、板书艺术、语言艺术、提问艺术、组织教学艺术、练习设计艺术、课堂结尾艺术等方面。[1]笔者认为对于语文课堂教学效率起关键性因素的,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艺术、课堂教学的表达艺术和课堂教学的激疑艺术。下面,笔者谈谈如何从这三方面优化课堂教学艺术,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

一、优化教学组织的艺术,使语文课堂秩序井然

课堂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战场,课堂秩序良好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和重要保证。然而,以“无情”的课堂纪律约束学生是行不通的。素质教育下的课堂应是民主的、人文的。教师如何组织,才能使课堂活泼、有序呢?笔者认为,关键在于迎合学生的年龄特征。

1、组织方法的采用应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掌握知识,获得技能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复杂的认识活动,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起求知欲则是推动学生进行这一活动的主要动力。”中低年级学生,我们多采用游戏、编儿歌等活动式组织方式。如教学一年级上册《影子》一课,把学生带出教室,在阳光下与“影子”做游戏,学生边玩边学,这样的课堂轻松、活泼,学习效果又好。高年级,主要采用探究、合作等研究式组织方式。如教学《穷人》一课,课文以“穷人”为题,全文却不见一个“穷”字。让学生自学课文——“找穷”,再小组交流——“说穷”,最后共同探究——“论穷”。

2、教学内容的呈现应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根据小学生自控能力差、有效注意时间短的特点,教师在设计教学环节时,必须巧妙地把该节课学生所要掌握的知识点融化在合适的教学环节之中,即让学生在趣味盎然的精神状态下,最容易集中精力的时间内把新的知识点学好。听说读写是完成教学内容的有效方法,也是在完成教学内容的同时,应使学生得以提升的基本技能。因此,在教学环节中,应有效的安排听说读写的训练项目。由于电子教案的共享功能,很多教师连备课也“最简化”了。据笔者了解,现在的课堂中,揣着自己的教案上课的教师太少。教案是在应付教学常规检查时,才从电脑中打印出来。教育对象是人,具有很强的能动性和创造性。教案应符合任教班级学生的学情。

二、优化教学语言的艺术,使学习活动目的明确

狭义的教学语言指的是课堂教学组织语言。一个语文教师的语言应有理有序,有情有趣;擅取百家之长,又有独树一帜的创造。教师的语言是动态的,可预设,但不一定生成。它是受课堂教学生成情况约束的。因而,课堂教学语言能充分体现一个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

1、教学语言应具有激励性。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威廉·詹姆士也说过:“人类本质里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人肯定。”对少年儿童,应多些表扬,少些批评。课堂中,我们常听到教师这么引导学生:“比一比,谁的坐姿最漂亮”;“瞧,他的小手举得真高!”;“你说出了我的想法!”等等。像这类具有激励性、竞争性的语言,富有挑战性,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笔者认为,当学生的学习的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兴趣涣散的情况下,要能采用唤起学生积极性的语言来吸引学生。

2、教学语言应具有启发性。威廉说过:“平庸的教师只是叙述,好教师讲解,优异的教师示范,伟大的教师启发。”当学生的学习精力保持的情况下,应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如一次观摩课中,听一位老师教学《将相和》第二课时,学生在分析“蔺相如理直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说着,他举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这一个句子时,这位老师提出了一个问题:“蔺相如是真撞还是假撞?”学生围绕这个问题进行了讨论、辩驳。他们为了自己的目的,除了抓住课文中的描写,还借助电视剧、网上查找的资料等等进行说明。教师的这一问,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在强烈的认知冲突中,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分辨是非的能力都能得了提高。有人说:“教师的语言如钥匙,能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如火炬,能照亮学生的未来;如种子,能深埋在学生的心里。”这比喻真是恰当极了!

三、优化教学激疑的艺术,使学生思维健康发展

只有知识与能力相伴成长的发展,才是真正的发展。“疑是思之始,学之端。要学得知识,就得思考,而对所学的内容产生疑问则是思考的开端。‘疑’是刺激学生积极思维的诱因,激发学习动力。”[2]语文课不是单纯地去解决问题,而是教会学生思考和质疑。激疑能够引导学生进入对话状态,在课堂教学中能否很好的激疑是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如一位老师教学《给予树》一课时,采用两组词语进行对比激疑。第一组是“热烈地讨论 诚挚的祝福 甜蜜的笑容 兴高采烈”,第二组是“担心 沉默不语 生气” 。显然的,两组词串感情色彩对立,红、灰色对比鲜明,促使学生产生阅读期待。如《她是我的朋友》一文时,学生学习了很多描写哭的几个词语“啜泣、呜咽、低声哭泣、抽泣”,并了解了涵义后,教师通过:“阮恒小手颤抖地举起来,又放下,然后又举起来。他可能在想什么?”这种针对教学难点进行的激疑能使 “朋友”的内涵在学生的思想中得以深化。当然,我们还很常在课堂结束时激疑。又如笔者在教学《凡卡》一文的最后,并未写出凡卡今后的日子将会怎样,留给读者的只是一个省略号。然后配乐,让学生观看一幅画面:骨瘦如柴、衣衫褴褛的凡卡在昏暗杂沓的鞋铺躬腰做工。最后,引导学生思考这样三个问题:①凡卡的爷爷能收到凡卡的信吗?②假如爷爷收到了凡卡的信,会接他回乡下去吗?③凡卡的痛苦生活能改变吗?这些问题,将长时间萦绕在学生的脑际,使他们深深地关注凡卡的命运,也使他们加倍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课虽尽而意深远。

以上三方面课堂教学艺术分别从课堂秩序、学习目的以及思维发展等方面加以影响和促进,有效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当然,全面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课堂教学艺术的各方面应相互补充,才能使优化形成网式结构。

参考文献:

1、刘国显主编 《课堂教学艺术丛书》 中国林业出版社

2、于漪《语文教学要讲求综合效应》 中国教师成长网

3、马彩娥 《教学艺术刍议》河北:华文出版社,1999年。

4、吴伟祥 《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动机》 福建:山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

5、章永胜

暨南大学出版社 《现代儿童心理学》

优化语文课前预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优化语文课堂教学设计 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三部曲

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关于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优化语文课堂教学艺术  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优化语文课堂教学艺术 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