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浅谈校园文化对大学生成长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0-03-02 08:51:4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浅谈校园文化对大学生成长的影响

0121101010510吴孟鸣0121101010511张翅腾飞0121101010514刘浩0121101010515常子原0121101010520周伟0121101010518李登峰

摘要: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校园为空间,并涵盖院校领导、教职工,以育人为主要导向,以精神文化、行为文化、环境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等为主要内容,以校园精神、文明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它主要包括:以青年学生为代表的文化观念以及有所规范的学生特有的思维特征、行为特征和方式;学生课余生活中一切以群体形式出现的文化活动,如诗社、棋牌俱乐部、书社、文学社等社团活动,其中最能体现校园文化本质内容是校园风气或校园精神。 关键词:校园文化 大学生 成长

校园文化活动是自发的,也是自觉的,是受社会影响,也受自我心灵主宰的,是无处不在的,是充满现代意识的,也是反映大学生复杂心态的;是心灵的自然流露,也是充满创造力的;是受着时代文化潮流影响的,也是苦乐兼备的。人生与社会、情与爱,学生的苦与乐,梦想与追求都会在校园文化中表现出来

上世纪90年代,华中科技大学的涂又光教授提出了著名的“泡菜理论”,即泡菜的味道取决于泡菜汤。虽然泡菜的原料、制作工艺、保存方式等会影响和决定泡菜的质量,但是真正决定泡菜口感风味而又不易为人所模仿的却是泡菜汤。校园环境好比泡菜汤,它影响和决定了浸泡其中的莘莘学子的思维方式和行为风格。好的校园环境如同一缸好汤,学生进了这个环境,好比泡菜原料投入汤料之中,时间一长就会发生化学反应,最后形成具有完整人格、健康身心、满腹经纶、能力达标的高级专业人才。反之,所培养的学生出了问题,如果不是个别现象,就有可能是校园生态环境出了问题,“大染缸”之说并非空穴来风。“泡菜理论”告诉我们,泡菜是在长期的浸泡浸润中形成的,泡菜的味道往往取决于泡菜水的味道,泡菜的质量关键在于泡菜水的质量,调制好泡菜水对于泡菜起着重要的作用。由此,我联想到了我们的学习环境和氛围。我们学生学习的环境和氛围,就好比这泡菜水;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就如同调制好这泡菜水。辅导员和学校领导与管理者的重要职责之一就在于调制好这泡菜水,营造形成一种健康和谐、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和氛围,形成一种强力的磁场效应,使身处其中的每一位学生都自觉不自觉地受到影响和浸润,能够自觉主动地去学习、去实践,去奋斗成才。华中理工大学博士生导师刘献君教授在他的专著《人类之治》一书中运用了一个精彩的类比:泡出来的白菜、萝卜的味道,取决于泡菜汁的味道;同样,学校育人的氛围与环境决定所培养出来的学生的素质。这就是著名的“泡菜理论”。育人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方方面面的支持与配合,除了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之外,还需要环境育人。校园的学习环境、生活环境等都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具有陶冶人、启示人、激励人、塑造人的巨大作用。如果学校在酿造“泡菜汁”时注意“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那么“泡菜”的味道一定不错。

如何创造优秀的校园文化呢?我们首先要正确理解校园文化的真正意义和内涵。武汉理工大学高维义教授曾指出:“校园物质文化是高校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创造和积累的外在的、以物化形式存在的一种文化,也叫载体文化,它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前提和条件,是校园文化水平的外在标志。主要包括教学设施、科研设备、后勤装备、生活资料、校园环境、活动设施等。

校园制度文化即高校为了有效地进行管理而设立的各种规章制度,也叫“规范文化”,包括校规校纪、群体行为规范、习俗、文化娱乐方式,教学、科研、生活模式等等,它是沟通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中介。

校园精神文化指大学校园里由师生长期创造的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它是校园文 化建设的灵魂工程和核心,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第一,观念性文化;第二,标志性文化;第三,智能性文化。”然后我们才能正确认识优秀校园文化的作用

优秀的校园文化能起到激励和导向的作用

校园文化作为社会文化体系中的子系统,是在大学校园这一特定环境中所有成员共同创造形成的一切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主要包括含校园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校园文化以其内容的丰富性、主体的广泛性、形式的多样性已成为当前大学教育十分重要的内容和手段。它对于学校的每位教师、职工学生的思想观念、行为习惯都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对于学校的生存和发展也具有重要作用。校园文化特别是作为核心层次的校园精神文化,体现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培养目标,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而学校的规章制度、校风、学风形成了一个学校的集体行为和心理定势,使得校园文化具有鲜明的规范作用。先进的校园文化作为校园价值系统的精华,是一种巨大的激励因素,推动着师生积极进取。而优秀的校园文化本身还有强大的吸弓}力,具有无形的不可低估的凝聚和感召作用。作为社会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校园文化,追求的是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综合的文化效益,对广大青年学生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大学在向社会输送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同时,也在传播和辐射自身的优秀文化,并影响着社会文化的发展流向。

近几年来,我国高校在如何建设高品位校园文化方面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和实践,所取得的成就是勿庸置疑的。但也应当看到,近年来许多大学校园文化状况令人担忧。具体表现在:一是学生中存在着信仰危机、价值观念空虚现象;二是道德失范,缺乏对真善美和假恶丑的判断能力和判断标准;三是无所事事,不思进取;四是大学生基础文明素质甚差。这表明大学生失去的正是他们理应拥有的人文精神。人文精神的实质,说到底就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思考,其核心是如何做人的问题。这些,正是高等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高校高品位校园文化犹如甘露,浸润渗透着当代大学生,对他们全面发展产生深刻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高等学校建设高品位的校园文化的意义和紧迫性是显而易见的。要注重人文素质教育,重铸大学生的 “人文精神”,教学生做人。人文素质教育是解决人的精神世界的问题,也是如何做人的问题,是高等学校德育基础的基础。高等学校校园文化注重青年学生的人文素质的教育与培养,就是要引导他们从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积淀中吸收其优秀的人文精神,启迪学生不断地追求自我完善、奋发进取,增强民族自尊性和自豪感,全面发展自己。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作为系统工程,要注重整体推进,全面建设。要注重思想道德文化建设,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高等学校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专业技能和科学文化知识,更是一种理想信念、一种做人的准则、一种能支撑学生足以走完以后奋斗道路的强大的精神动力,这就是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因此,德育在高等学校素质教育中,应当处于核心地位,思想道德文化建设应当成为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要注重基础文明建设。基础文明建设在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建设高品位的校园文化,全面推进高等学校素质教育,在校园文化活动开展方面还要注重以下三个方面的结合:一是开展校园文化活动要与校风建设紧密结合。少L办学具有鲜明特色而又在社会上产生较大影响的学校,其主要特点就是具有严格的校风校纪和良好的教风

和学风。有的学校特别注重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并把校风、教风和学风建设活动与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密切结合起来。他们通过班会、团组织活动,党章学习活动、马列学习小组、青年志愿者行动和爱心社等社团活动,通过校史展览、开学典礼、毕业典礼等校园文化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在集体中逐步形成健康向上的良好氛围。通过常规管理,建立和健全切合本校实际的规章条例使学生形成遵纪守规的良好习惯。通过教学比武、师生评教等活动,逐步形成具有木校特色的师德风范,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将有力地促进学校优良校风、教风、学风的形成,进一步优化素质教育的环境;二是要注重与学生口常行为规范紧密结合。以学生口常行为规范为主要内容的养成教育,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例如,学校通过升国旗,唱国歌,树校训,唱校歌,穿校服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集体荣誉感;三是开展校园文化活动要与学生特长培养紧密结合。应力求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使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同时使学生掌握一至两项特长。要通过校园歌咏比赛、摄影比赛、卡拉OK歌曲大奖赛、书法比赛、写作论文比赛、科技制作比赛、文艺汇演、十佳明星比赛等活动,不断培养和发现一批又一批具有特长的学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教育和熏陶,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一个社会、民族的普遍道德水平最具体最突出地反映了该社会民族的基础文明程度。因此,具有较高道德水平的大学生更应具有行为的自觉性。高等学校的基础文明教育,其目的就在于利用社会主义道德规范,民族优秀的伦理文化和审美观念教育学生,促进他们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审美情趣、文明习惯。要注重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校园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一种文化形态。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生活学习的氛围和心理发展的空间,如何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校园文化生活的质盘和效能,是当前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课题。高等学校是大学生成长和成才的沃土和摇篮,当前高校政治思想工作的核心是:“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对学生开展政治思想工作,形式是多样的,校园文化建设就是其中的一种。利用校园文化这一与学生日常生活、学习息息相关的形式来对学生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其主要作用在于从与自身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小事来潜移默化的教育学生,使其能在良好的生活、学习氛围中不断校正自己的人生坐标,逐渐发展成为一个身心健康,适应二十一世纪激烈挑战的合格大学生。

【l】夏江敬,曾令华.大学的底蕴—校园文化的积淀和创造[M].广东:南海出版社,2003 【2】薛文治.对高校校园文化的思考[f Jl.中国高教研究,2003 (5 ).【3】高维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大学生成长的重要意义。武汉理工大学

【4】聂劲松①邹飞雁②大众化高等教育发展应着重理顺的几个关系(湖南省教科院教育发展研究所②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 【5】刘献君.《人类之治》 【6】涂又光.泡菜理论

【7】谢祥清.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大学生成长的重要意义

中学生社团活动对校园文化的影响

家风对大学生成长的影响研究问卷

学生社团对大学生成长的影响研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大学生成长成才之路的影响

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影响

网络对少年儿童成长的影响

网络游戏对未成年人成长的影响

家庭关系对孩子成长的影响

调查报告:网络对未成年人成长影响

大众传媒对幼儿成长的影响

浅谈校园文化对大学生成长的影响
《浅谈校园文化对大学生成长的影响.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