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文化文学常识总结

发布时间:2020-03-02 10:24:2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文化文学常识总结

【年龄称谓】

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孩提:指2——3岁的儿童

垂髫、总角:指幼年儿年轻〖髫年〗7岁女孩、〖韶年〗7岁男孩、〖黄口〗10岁以下的儿童、金钗之年:12岁女子

豆蔻年华:指女子13岁舞勺之年:13~15岁的少年舞象之年:15~20岁的少年 及笄:指女子15岁碧玉年华:16岁女子 桃李年华:20岁女子 花信年华:24岁女子、标梅之年:出嫁女子

加冠:指男子二十岁(又“弱冠”)而立之年:指三十岁不惑之年:指四十岁

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花甲之年:指六十岁 (又称平头、甲子、耳顺之年) 古稀之年:指七十岁 杖朝之年:80岁男子

耄耋之年:指男子

八、九十岁(又称鲐背·耄耋之年) 期颐之年:一百岁 男子 【人的称谓】:

(一) 称字:幼时命名由父亲长辈命名,成年(男20,女15)取字。沈德鸿,字雁冰,鲁迅,字豫才。

(二) 称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年龄不限,如李白号青莲居士,白居易号香山居士,李清照号易安居士。

(三) 称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如范仲淹称文正,欧阳修称文忠。

(四) 称籍贯:以人的出身地命名,如孟浩然称孟襄阳,柳宗元又称柳河东。

(五) 称官名:以人的官名来命名,如杜甫称杜工部。

(六) 称官地:以人做官的地方来命名。如岑参:岑嘉州 柳宗元称柳柳州。

(七)古代帝王对贵族功臣的封赐爵号(位):公、侯、伯、子、男(五等)【谦称】:

1、自称:愚、敝、卑、臣、仆

2、帝王自称:孤、寡、朕

3、古代官吏自称:下官、末官、小吏

4、读书人自称:小生、晚生、晚学、不才、不肖

5、古人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朋友用家或舍:如家父、家母、家兄、舍弟、舍妹、舍侄

6、其他自谦词。尊长者自称:在上。晚辈自称:在下。老人自称:老朽、老夫。女子自谦:妾【敬称】:

1、对帝王:万岁、圣上、天子、圣驾、陛下、大王。

2、对将军:麾下。

3、对于对方或对方亲属的敬称用令、尊、贤。令:令尊(对方父亲),令堂(对方母亲),令兄(对方哥哥),令郎(对方儿子),令爱(对方女儿)。

尊:用来称与对方有关的人和物。尊上(对方父母)。尊公、尊君、尊府(对方父亲)。尊堂(对方母亲)。尊亲(对方的亲戚)。尊命(对方的吩咐)。尊意(对方的意思)。 贤:称平辈或晚辈。贤家(指对方)。贤郎(对方儿子)。贤弟(对方弟弟)。

仁:称同辈友人中长于自己的人为仁兄。称地位高的人为仁公。 【特殊称谓】:

1、百姓的称谓:布衣、黎民、庶民、苍生、氓。

2、伯(孟)仲叔季:兄弟行辈中长幼排行的次序。伯(孟)是老大,仲是老二,叔是老三,季是老四。

3、不同的朋友关系之间的称谓:

贫贱之交:贱而地位低下的时结交的朋友。金兰之交:情谊契合,亲如兄弟的朋友。刎颈之交: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

忘年之交:辈份不同,年龄相差较大的朋友。竹马之交:从小一块长大的异性朋友。布衣之交:以平民身份的相交往的朋友。患难之交:在遇到磨难时结成的朋友。 【古代官职任免升降】:

1、迁:调职、调动,一般指升官;左迁则为降职调动。

2、谪:降职并远调。

3、拜:授给官职。

4、授:授予官职。

5、擢:选拔,提拔。

6、除:免去旧职而任新职。

7、罢:罢免、停职。

8、免:免除官职。

9、黜:废黜,贬退,也用于剥夺王位或太子的继承权。 【四大名绣】苏绣〖苏州〗、湘绣〖湖南〗、蜀绣〖四川〗、广绣〖广东〗

【四大名扇】檀香扇〖江苏〗、火画扇〖广东〗、竹丝扇〖四川〗、绫绢扇〖浙江〗

【四大名花】牡丹〖山东菏泽〗、水仙〖福建漳州〗、菊花〖浙江杭州〗、山茶〖云南昆明〗 【古代主要节日】

元日:正月初一,一年开始。

人日:正月初七,主小孩。

上元:正月十五,张灯为戏,又叫“灯节”社日:春分前后,祭祀祈祷农事。寒食:清明前两日,禁火三日(吴子胥)清明:四月初,扫墓、祭祀。

端午:五月初五,吃粽子,划龙(屈原)七夕:七月初七,妇女乞巧(牛郎织女)中元:七月十五,祭祀鬼神,又叫“鬼节”中秋:八月十五,赏月,思乡重阳:九月初九,登高,插茱萸免灾冬至:又叫“至日”,节气的起点。腊日:腊月初八,喝“腊八粥”

除夕:一年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初旧迎新 【科举职官】等级:院试,乡试,会试,殿试

院试(又叫“童试”,县级考试 ,童生参加,考上为“生员”,即“秀才”。)

正式的科举考试分类:乡试、会试、殿试三级。连登三甲(三元及第):解元—会元—状元古代科举考试。

〖乡试〗:时间三年一次(秋,又称称闱),地点省城,应试者秀才,录取者称为\"举人\",第一名称为\"解元\"、

〖会试〗:时间三年一次(春,又称春节闱),地点礼部(京城),应试者举人,录取者称为\"贡生\",第一名称为\"会元\"、〖殿试〗:时间会试后同年4月,地点宫殿,应试者贡士,录取者称为\"进士\",第一名称为\"状元\",第二名为\"榜眼\",第三名为\"探花\" 。

殿试,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皇帝在殿廷上,对会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以定甲第。录取分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第一名称状元(鼎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合称“三甲鼎”;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的称号;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的称号。

正式科举考试,时间每年一次,地点府(州)县,应试者儒生、童生,获取功名秀才。

【四书】《论语》、《中庸》、《大学》、《孟子》【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八股文】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

【六子全书】《老子》、《庄子》、《列子》、《荀子》、《扬子法言》、《文中子中说》

【汉字六书】象形、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假借 【竹林七贤】嵇康、刘伶、阮籍、山涛、阮咸、向秀、王戎 【饮中八仙】李白、贺知章、李适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

【扬州八怪】郑板桥、汪士慎、李鳝、黄慎、金农、高翔、李方膺、罗聘

【三吏三别】三吏:《石壕吏》 《新安吏》 《潼关吏》

三别:《新婚别》 《无家别》 《垂老别》

【三言】 冯梦龙编的“三言”,是《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三部小说集的总称。

【二拍】凌蒙初编著了《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 【北宋四大家】黄庭坚、欧阳修、苏轼、王安石

【唐宋古文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二十四史】《史记》〖汉·司马迁〗、《汉书》〖汉·班固〗、《后汉书》〖范晔、司马彪〗、《裴注三国志》〖晋·陈寿〗、《晋书》〖唐·房玄龄等〗、《宋书》〖南朝梁·沈约〗、《南齐书》〖南朝梁·萧子显〗、《梁书》〖唐·姚思廉〗、《陈书》〖唐·姚思廉〗、《魏书》〖北齐·魏收〗、《北齐书》〖唐·李百药〗、《周书》〖唐·令狐德棻等〗、《隋书》〖唐·魏征等〗、《南史》〖唐·李延寿〗、《北史》〖唐·李延寿〗、《旧唐书》〖后晋·沈昫等〗、《新唐书》〖宋·欧阳修、宋祁〗、《旧五代史》〖宋·薛居正等〗、《新五代史》〖宋·欧阳修〗、《宋史》〖元·脱脱等〗、《辽史》〖元·脱脱等〗、《金史》〖元·脱脱等〗、《元史》〖明·宋濂等〗、《明史》〖清·张廷玉等〗、【四大名著】罗贯中《三国演义》、施耐庵《水浒传》、吴承恩《西游记》、曹雪芹《红楼梦》

【四大民间传说】《牛郎织女》、《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与许仙》

【元代四大戏剧】关汉卿《窦娥冤》、王实甫《西厢记》、汤显祖《牡丹亭》、洪升《长生殿》

【四大悲剧】关汉卿《窦娥冤》,纪君祥《赵氏孤儿》,白朴《梧桐雨》,马致远《汉宫秋》。

【四大爱情剧】关汉卿《拜月亭》,白朴《墙头马上》,郑光祖《倩女离魂》,王实甫《西厢记》。

【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窦娥冤》《单刀会》《救风尘》《拜月亭》),马致远(《汉宫秋》),郑光祖(《倩女离魂》),白朴(《梧桐雨》《墙头马上》)。

【晚清四大谴责小说】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吴沃尧《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老残游记》、曾朴《孽海花》 【莎士比亚四大悲剧】《汉姆莱特》、《李尔王》、《麦克白》、《奥赛罗》

【战国四公子】齐国孟尝君,楚国春申君,魏国信陵君,赵国平原君。

【文艺复兴时期 “四大悲剧”】:《奥赛罗》《李尔王》《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莱特》。

【四大名旦】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 【六朝】吴、东晋、宋、齐、梁、陈

【六家】阴阳家、儒家、墨家、名家、法家、道德家 【六部】礼部、户部、吏部、兵部、刑部、工部 【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六义】风、赋、比、兴、雅、颂 【六法】规、矩、权、衡、准、绳 【六礼】冠、婚、丧、祭、乡饮酒、相见

【八旗】镶黄、正黄、镶白、正白、镶红、正红、镶蓝、正蓝 【十恶】谋反、谋大逆、谋叛、谋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

【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 【四大美女】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

【中国历史十大猛将】项羽〖秦〗、霍去病〖西汉〗、英布〖西汉〗吕布〖三国〗、马超〖三国〗、冉闵〖南北朝〗、斛律光〖南北朝·北齐〗、史万岁〖隋〗、杨再兴〖南宋〗、李文忠〖明〗

【五岳】〖中岳〗河南嵩山、〖东岳〗山东泰山、〖西岳〗陕西华山、〖南岳〗湖南衡山、〖北岳〗山西恒山 【古代内三关】居庸关、紫荆关、倒马关 【古代外三关】雁门关、宁武关、偏头关 【四大名桥】广济桥、赵州桥、洛阳桥、卢沟桥

【四大名园】颐和园〖北京〗、避暑山庄〖河北承德〗、拙政园〖江苏苏州〗、留园〖江苏苏州〗

【四大名刹】灵岩寺〖山东长清〗、国清寺〖浙江天台〗、玉泉寺〖湖北江陵〗、栖霞寺〖江苏南京〗

【四大名楼】岳阳楼〖湖南岳阳〗、黄鹤楼〖湖北武汉〗、滕王阁〖江西南昌〗、大观楼〖云南昆明〗

【四大名亭】醉翁亭〖安徽滁县〗、陶然亭〖北京先农坛〗、爱晚亭〖湖南长沙〗、湖心亭〖杭州西湖〗

【四大古镇】景德镇〖江西〗、佛山镇〖广东〗、汉口镇〖湖北〗、朱仙镇〖河南〗

【四大名塔】嵩岳寺塔〖河南登封嵩岳寺〗、飞虹塔〖山西洪洞广胜寺〗、释迦塔〖山西应县佛宫寺〗、千寻塔〖云南大理崇圣寺〗

【四大书院】白鹿洞书院〖江西庐山〗、岳麓书院〖湖南长沙〗、嵩阳书院〖河南嵩山〗、应天书院〖河南商丘〗

【四大佛教名山】浙江普陀山〖观音菩萨〗、山西五台山〖文殊菩萨〗、四川峨眉山〖普贤菩萨〗、安徽九华山〖地藏王菩萨〗

【四大道教名山】湖北武当山、江西龙虎山、安徽齐云山、四川青城山

【三皇】伏羲、女娲、神农

【五帝】太皞、炎帝、黄帝、少皞、颛顼 【三教】儒教、道教、佛教

【九流】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

【三姑】尼姑、道姑、卦姑

【六婆】牙婆、媒婆、师婆、虔婆、药婆、稳婆 【五脏】心、肝、脾、肺、肾

【六腑】胃、胆、三焦、膀胱、大肠、小肠 【三纲】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古代纪年法】

一、概念(1)干支:是天干和地支的合称。

【五常】仁、义、礼、智、信

【五伦】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

【九属】玄孙、曾孙、孙、子、身、父、祖父、曾祖父、高祖父

【五谷】稻、黍、稷、麦、豆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 【五毒】石胆、丹砂、雄黄、矾石、慈石

【七曜】日、月、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 【地理部分】:

1、阴:山北水南 阳:山南水北

2、左:东为左 右:西为右。

3、河:黄河。 江:长江

【佛教四大名山】:五台山、九华山、峨眉山、普陀山。【六合】:天、地、东、南、西、北六个方位。

【八荒】:东、东南、南、西南、西、西北、北、东北八个方向。

【中国的古称】:九州、神州、赤县、华夏、九土、中华、华夏。

【重要城镇名,古今对照】苏州:姑苏成都:锦官城

南京:金陵、建业、建康、丹阳、江宁、白下、石头城。扬州:维扬、扬城、淮上、江都、广陵。北京:大都、燕京、神京。开封:大梁、汴梁、东京。镇江:京口。

杭州:临安、武林、钱塘。

【我国部分城市别称】昆明——春城。苏州——中国的威尼斯。重庆——山城、雾城。拉萨——日光城。广州——花城、羊城、五羊城。徐州——彭城。

【长江上的“三个火炉”】:重庆、武汉、南京。 【常见借代词语】:

桑梓:家乡桃李:学生社稷、轩辕:国家南冠:囚犯同窗:同学烽烟:战争巾帼:妇女丝竹:音乐须眉:男子婵娟、嫦娥:月亮手足:兄弟汗青:史册伉俪:夫妻白丁、布衣:百姓伛偻,黄发:老人桑麻:农事

提携,垂髫:小孩三尺:法律膝下:父母华盖:运气函、简、笺、鸿雁、札:书信庙堂:朝廷

十天干 即: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 壬 癸 十二地支 即:子 丑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生肖 :鼠 牛虎 兔 龙 蛇 马 羊 猴 鸡 狗 猪

天干和地支循环相配,从甲子、乙丑、丙寅到壬戌、癸亥,共60组,六十年一个轮回一甲子,周而复始,循环使用,古人用它表示年月日的顺序。现在农历仍用来纪年,即干支纪年法。

由于干支纪年重复太多,一个周期仅为60年,因此自汉武帝同时采用皇帝年号纪年。(2)年号纪年:从汉武帝起,帝王即位都有年号,后就用帝王年号来纪年。 如:康熙元年等。*年号纪年和干支纪年可兼用,如:顺治二年乙酉四月

(3)王公年次纪年:用于春秋战国时代的一种纪年方法,如:赵惠文王十六年

二、计算方法

1、天干地支和相应的数字一一对应。

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4567890123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456789101101232.然后根据下面的原则来计算:

确定年份的最后一个数字与天干相应的数字对应,比如,2005年的最后一个数字是5,那么对应的就是“乙”字。然后用该年份的数字除以12,所得余数与地支相对应,比如2005除以12余数为1,那么对应的就是“酉”字。天干和地支合起来就是“乙酉年”。2004年为甲申年,2006年为丙戌年。

三、以十二地支来表示十二时辰

一日有二十四小时,而我国传统则以十二个时辰来表示,即一时辰是二小时。 二十四小时和十二时辰对照表

子(夜半)丑(鸡鸣)寅(平旦)卯(日出)辰(食时)己(隅中)23-01;01-03;03-05 ;05-07;07-09;09-11午(日中)未(日昃)申(晡时)酉(日入)戊(黄昏)亥(人定)11-13;13-15;15-17;17-19;19-21;21-2

3四、纪日法:初一,朔;十五或十六(小月十五,大月十六),望。月底:晦三十:卅

五、纪时法:日出5-7;食时7-9;隅中9-11;日中11-13;日昃13-15;晡时15-17;日入17-19;黄昏19-21;人定21-23;夜半23-1;鸡鸣1-3;平旦3-5

文学文化常识

文学文化常识(中国)

文学文化常识专题

文学常识总结

文学常识总结

高考文学文化常识学案

文学文化常识荟萃一

中外文学文化常识整理

(汇总)大学语文文学文化常识

初中语文文学常识总结

文化文学常识总结
《文化文学常识总结.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