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文章的结构

发布时间:2020-03-01 17:21:3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文章的结构

文章的结构,就是文章材料的组织安排。一篇完整的文章,在结构方面的基本要求是:有头有尾,中间具体;安排合理,有条不紊;过渡自然,照应周到。试看秦牧《北京美事谈》一文的主要轮廓:

(1)1.在迎接建国三十周年前夕,我想谈的,是北京一些值得称道的美好的事迹。一年多以来,它们越来越深地铭刻在我的印象中了。

2.首先我想谈谈“读书热”。五四运动策源地的北京,本来就是一个读书风气比较浓厚的地方,近年来这种读书的热潮掀得更高了,去年五一节排队买世界名著和中国文学著作重版书的队伍,从王府井排到东单,是大家知道的,尽管那是许多复杂的历史因素造成的结果,但是仍然可以显示爱书读者之众。那个高潮过去之后,我还是不时看到排队买书的“书龙”,有的是买科技书的,有的是买外文书籍的,今年六一儿童节前,我在西城区看到一条很长的队伍,我好奇地跟踪探视究竟,原来是父母们为孩子们买新版的儿童书籍。再说,每天天刚亮,北京图书馆门前就有人排队,馆内八百座位,天天满席;北京大学图书馆的二千座位,迟到的就要向隅;比较幽静的公园,长椅上也经常有人捧书攻读。好学的风气是一天天在发扬了,这是令人高兴的事!今天辛勤学习的年轻人当中,有许多就是明天卓越的学者、科学家、艺术家,他们将能够干脆利落地接过接力棒,在面向四个现代化的跑场上进行新的长征。

3.其次我想谈的好事,是早晨练拳舞剑人数的众多……

4.又一件我想谈的美好的事情是发扬公共道德的风气……

5.在北京,服务行业的动人事迹同样很值得赞美……

6.我还想谈一谈北京人假日的游园和远足活动……

7.北京的美事是很不少的,这里举出的,不过是可小可大,以小喻大的几桩罢了。但就是这么几桩,也够令人想到,这是社会主义制度活力的若干体现。当然还有民主空气的增浓,“德先生”(民主)和“赛先生”(科学)一向是如影随形的。社会主义民主的逐步发扬,也正是中国能够逐步走向四个现代化的一个象征。熟悉旧北京的人,或者从鲁迅、老舍、曹禺笔下看到旧北京景象的人,都会感到那种生活气氛变化之大的。

8.欣逢建国三十周年纪念日来临的时候,就让我以这篇小文当作一束鲜花,也举着它,参加节日的游园活动吧!

这例中第一小节就是开头,它直接入题,属文章开头中“开门见山”一类,这是一般文章中用得较多的开头法,是收效明显的开头法。有些文章开头有个从远处绕来的引子,但不管怎么远,都要赶快入题,使头不至庞大。

七、八两小节是结尾,它基本上是总结上文,又有一些发挥,叫人咀嚼品味。中间二至六小节具体写了五个方面的美事,如第二小节,围绕“读书热”,写了好几条买书的“龙”,好几处读书的“热”。中间部分如果也像头尾一样概写,文章就干瘪无力,显得不健全了。这中间部分所叙美事,逐一算来,为数不少,作者先把这许多事分别归入五类,每一类中几件事排好次序,然后把这五类分别先后,依次叙述,这样的安排符合事理,使文章显得有条不紊。在叙述五类美事时,用“首先”、“其次、”“又一件”等词语把五类事连接起来,由此及彼,过渡自然。开头提出要谈“一些”“美好的事迹”,下文就加以落实,写五个方面的“好事”“美事”,结尾又把上文归纳为“几桩”“美事”:上下文是互相照应的;还有,开头写到“在迎接建国三十周年前夕”,结尾仍然是“欣逢建国三十周年纪念日来临的时候”,这是首尾照应。文章中的照应不限于此,它的涉及面广至整篇文章,大至段落与段落,小至词语与词语,无不存在照应问题。照应周密的文章,真是“天衣无缝”,“无懈可击”,这是需要在写作中时时加以注意,下苦功斟酌推敲才能办到的。

下面特别谈一下文章中段落之间的关系问题,这是文章结构中更为具体的问题,当我们了解了它的基本规律以后,阅读时就能较快较准地领会文意,写作时就能比较自觉地搭起文章的“架子”来。

一、承接关系。如刘坚的《草地晚餐》,共三段,第一段写提议晚餐,第二段写准备晚餐,第三段写共进晚餐,三段显然是一段接着一段,相互之间是承接关系。文章段落间的这种关系是大量的,这是文章段落间最基本的一种关系。

二、递进关系。如茅盾的《白杨礼赞》中的两段:

(2)5.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像加过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哪怕只有碗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

6.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7.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也许你要说它不美。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旁逸斜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但是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只觉得它只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8.白杨树是不平凡的树,它在西北极普遍,不被人重视,就跟北方的农民相似;它有极强的生命力,磨折不了,压迫不倒,也跟北方的农民相似。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五、六两小节这一段,从白杨树外形写它的不平凡;

七、八两小节这一段写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更加显示它的不平凡:两个段落,内容逐段发展,语气逐段加强,形成递进关系。

另如《光明日报》特约评论员写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其中三个段落,相互之间也是递进关系:第一段论述“检验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第二段论述这个标准“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原则”,必须坚持;第三段论述不仅要承认这个标准,而且要用发展的观点看待这个标准,“任何理论都要不断接受实践的检验”,三个段落的意思是逐段深入发展的。

三、转折关系。看杨朔的《荔枝蜜》:

(3)1.花鸟草虫,凡是上得画的,那原物也往往叫人喜爱。蜜蜂是画家的爱物,我却总不大喜欢。说起来可笑,小时候有一回上树掐海棠花,不想叫蜜蜂螫了一下,痛得我差点儿跌下来。大人告诉我,蜜蜂轻易不螫人,准是误以为你要伤害它,才螫;一螫,它自己就耗尽了生命,也活不久了。我听了,觉得那蜜蜂可怜,原谅它了。可是从此以后,每逢看见蜜蜂,感情上疙疙瘩瘩的,总不怎么舒服。§

…………

17.我不禁一颤:多可爱的小生灵啊!对人无所求,给人的却是极好的东西。蜜蜂是在酿蜜,又是在酿造生活;不是为自己,而是为人类酿造最甜的生活。蜜蜂是渺小的,蜜蜂却又多么高尚啊!§

……

19.这天夜里,我做了个奇怪的梦,梦见自己变成一只小蜜蜂。§

第一小节这一段写不大喜欢蜜蜂;从第二小节开始,逐步转为喜欢蜜蜂,到十七小节这一段,已发展为赞美蜜蜂,到文章结束时,竟是做梦成为小蜜蜂了。这第一段与后面几段的关系是转折关系。这个例子是由轻转重,重点在后面的。还有由重转轻,重点在前面的,如周建人的《蜘蛛》,文章在写了不少关于结网蜘蛛的文字以后,最后有一段:

(4)可是有些蜘蛛并不都做网,泥土上跑来跑去的狼蜘蛛,壁上的蝇虎、喜子(壁钱),还有八脚,都不做网,丝却是有的。蝇虎经过,常有一支丝绷着;从高处跃下时,也常常挂一根丝。不结网的蜘蛛也食肉,不过它们捕取食物是用力去捕取,不是用丝去绑缚的。

这一段写不结网的蜘蛛了,与前面的段落构成转折关系,而重点是前面部分,是由重转轻的。

四、回溯关系。如:

(5)在我的家里,珍藏着一件白色的的确良衬衫。这不是一件普通的衬衫。这衬衫,凝聚着敬爱的周总理对工人群众的阶级深情。每当我看到它,周总理那高大光辉的形象就浮现在我的眼前;每当我捧起它,就不由得回想起那激动人心的往事。§

那是1972年8月3日的夜晚……(《一件珍贵的衬衫》)

第一小节是文章开头的一段,写了由一件衬衫“回想起那激动人心的往事”,从第二小节开始的一段就具体写那件往事,两段形成回溯关系。另如峻青的《秋色赋》,

一、二段写秋色,第三段写“春风”,二者之间也是回溯关系。

五、并列关系。如:

(6)1.在某些党员中还存在着比较浓厚的个人主义和自私自利的思想意识。

…………

5.自高自大、个人英雄主义、风头主义等,在党内不少同志的思想意识中还是或多或少地存在着。

…………(刘少奇:《个人和集体》)

全文两个段落,前四小节为一段,批判第一小节中提出的错误意识,第五小节往后又是一段,批判第五小节中提出的错误意识,两段之间是并列关系。另如周而复的《截肢和输血》,两个段落,分写白求恩大夫为伤员截肢、输血两件事,两段之间也是并列关系。

六、比较关系。如唐弢的《琐忆》,两个段落,前一段回忆鲁迅先生“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往事,后一段回忆鲁迅先生“横眉冷对千夫指”的往事,两个段落的内容形成鲜明对比,两段之间是一种比较关系。

七、说明关系。如:

(7)……

哲学上所说的自由和必然是什么呢?它们的关系是怎样的呢?规律就是必然。人们通过实践,只是认识事物的规律,还不是自由的,只有进一步在实践中学会正确地运用规律,使主观符合客观,变主观的东西为客观的东西,即在实践中得到预想的结果,那才是真正的自由。

至于那些通过书本取得理性知识的人,没有实践经验,对规律的认识只是停留在抽象的理解上,如果又不愿意到实践中去学习、去运用,这种人既不能真正认识规律,更不能掌握规律,也就根本谈不到是自由的。§

我们且举一些例子来说明。

一个人光懂得一些游泳的道理和规律,却不到水里去反复实践,他是不会游泳的,在水里是没有自由的。

…………§(鲁德:《自由和必然》)

前一段省略了一个小节,是谈自由和必然的含义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必然是事物的规律,自由是通过实践对于必然的正确认识和主客观相符的运用;没有实践,就不能真正理解必然,也没有自由。后一段举了不少例子加以证明,这里只引了一个例子,而省略了下面的例子。这样,两段之间形成说明关系。

八、分合关系。如:

(8)1.这种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是民族的……§

并列

|| 2.这种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是科学的……§ || 3.这种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是大众的……§ 并列

分合

| 4.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就是人民大众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就是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就是中华民族的新文化。§(毛泽东:《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前三段分说,最后一段合说,形成分合关系。其中分说部分三段相互之间是并列关系。例中所用的表示文章中段落间层次关系的符号和说明文字,也是用于文章其它结构单位层次分析中的那一套,因为这里用于段落符号“§”之后,另一段落的开始前,所以不致和用于他处的相混淆。段落之间形成分合关系的,另如毛泽东的《纪念白求恩》,第一段论述国际主义精神,第二段论述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第三段论述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第四段归结上述三种精神为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这前三段与第四段之间也是分合关系。

九、点面关系。如:

(9)1.樱花是日本的骄傲。到日本去的人,未到之前,首先要想起樱花;到了之后,首先要谈到樱花。你若是在夏秋之间到达的,日本朋友们会很惋惜地说:“你错过了樱花季节了!”你若是冬天到达的,他们会挽留你说:“多呆些日子,等看过樱花再走吧!”总而言之,樱花和“瑞雪灵峰”的富士山一样,成了日本的象征。

2.我看樱花,往少里说,也有几十次了。在东京的青山墓地看,上野公园看,千鸟渊看……;在京都看,奈良看……;雨里看,雾中看,月下看……日本到处都有樱花,有的是几百棵花树拥在一起,有的是一两棵花树在路边水边悄然独立。春天在日本就是沉浸在弥漫的樱花气息里!

…………

6.今年春天我到日本,正是樱花盛开的季节,我到处都看了樱花,在东京,大阪,京都,箱根,镰仓……但是4月13日我在金泽萝香山上所看到的樱花,却是我所看过的最璀璨,最庄严的华光四射的樱花!

…………

前面五个小节为文章第一段,写整个日本的樱花,这是面;从第六小节开始到第十五小节为文章第二段,写日本一个城市——金泽的樱花,这是点:两段之间是点面关系。

十、正反关系。如鲁迅的《拿来主义》,有两段,第一段是批判“送去主义”,第二段是论述“拿来主义”。第一段是说不能“送去”,是从反面论证要“拿来”,第二段是从正面论证要“拿来”,两个段落从正反两方面论证“拿来主义”,二者形成正反关系。另如贾平凹的《丑石》,也是两段,第一段写丑石的丑,第二段写丑石的美,写丑是为了写美,丑是为了衬托美:“丑到极处,便是美到极处”,这两段之间也是正反关系。

十一、因果关系。例如何为的《第二次考试》,第二段写陈伊玲初试成绩十分优异,而复试时却使人大失所望,第三段写她复试失败是因为“协助里弄干部,安置灾民,忙得整夜没睡,影响了嗓子”,两段之间是因果关系。

上述十一种关系,是和段落中节层之间的十一种关系相同的,也是和节层中句群之间的十一种关系相同的。

从文章结构这个角度看,根据上述这些关系,可以把文章分为承接型、递进型、转折型、回溯型、并列型、比较型、说明型、分合型、点面型、正反型、因果型等。例如,上面提到的《草地晚餐》就是承接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就是递进型,《荔枝蜜》几个段落之间的第一层关系是转折关系,根据这第一层关系,确定它是转折型,《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则是分合型。这样认识文章结构,是有助于我们自觉地组织文章的:我们在写作一篇文章时,可以想一下,根据主题的需要,题材的特点,要把它写成哪一型结构的文章呢?从而确定一种比较适当的结构类型。

一般的文章,由句子组成句群,由句群组成节层,由节层组成段落,由段落组成全篇。句群中各个句子之间,节层中各个句群之间,段落中各个节层之间,全篇中各个段落之间,各有种种关系,我们已经分别研究过了,现在回过头来看看,句子间、句群间、节层间、段落间的那些关系,有十一种是它们共有的,这就是:承接关系、递进关系、转折关系、回溯关系、并列关系、比较关系、说明关系、分合关系、点面关系、正反关系、因果关系。据此,我们认识到,这十一种关系,就是文章结构中前后部分之间的基本关系。明确了这一点,在阅读时加以注意,就容易看清上下文之间的关系,从而有助于迅速、准确地领会文意;在写作时注意运用,能帮助我们合理地组合句子成为句群,组合句群成为节层,组合节层成为段落,组合段落成为整篇文章。当然,“基本”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的,也不能忽略;但方法是共通的,用这个方法去分析和组织文章,会使我们的阅读和写作趋于准确合理。

文章结构

文章结构

合理安排文章结构

文章的结构

文章的结构

合理安排文章结构

文章结构分析(优秀)

写作 合理安排文章结构

合理安排文章结构 教案

2合理安排文章结构

文章的结构
《文章的结构.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